【文档说明】2《孔雀东南飞》课件7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共(71)页,10.67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7631782ed4b86261a1a2378d15773c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猜猜这是谁?她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窦娥冤秦香莲黛玉葬花卫女情境导入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钗头凤唐婉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学习目标了解汉乐府等文学常识,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
见、相”等词的用法。壹深刻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叁贰把握诗歌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赋、比、兴”等艺术手法。第一章了解文学常识第二章理解重点字词梳理故事情节第三章分析人物
形象第四章第五章本课归纳总结目录导航第一章了解文学常识汉代以来朝廷设立(汉武帝刘彻首设)的主管音乐的官署,其主要职能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采集民歌等。“乐府”和“乐府诗”乐府魏晋时期,这一官署所采集、
创作的歌词被称为“乐府”或“汉乐府”。此时乐府不仅仅是官府机构,还是一种诗歌体裁,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后世诗人仿照这种形式作的诗,亦称“乐府诗”。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乐府诗与《诗经》《楚辞》三足而立,广泛深刻而又具体生动地反映
当时的社会生活,尤其是从劳动人民的角度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不仅是艺术品,而且是研究汉代社会生活的历史资料。按内容分为军乐、民歌、贵族文人所作之颂歌。反映战争、徭役的痛苦;反映漂泊他乡、游子羁旅之悲;歌咏爱情婚姻,表现妇女悲惨命运及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反映统治者的荒淫、人
民的劳动生活等。乐府诗乐府诗的价值《玉台新咏》是南朝诗人徐陵编纂的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梁代。所收诗歌上自汉魏,下迄梁代,共七百九十六篇,其中为《文选》所收者六十九篇。选诗范围较狭窄,多叙男女闺情,但也不乏杰作,如《孔雀东
南飞》)即最先见于此书。《玉台新咏》YUTAIXINYONG走进徐陵徐陵(507-583年):字孝穆,东海郯人(今山东郯城人),南朝梁陈间的文学家。少好学,8岁即能文,博社史经,善于雄辩。他的诗多为应制之作,辞藻华丽,讲究对仗。因徐摛、徐陵父子与庾肩吾、庾信父子诗风相近,时人称为“徐庾体”。他与
庾信同为宫体诗代表作家,并称“徐庾”。徐陵YUTAIXINYONG《孔雀东南飞》的写作年代,历来有所争论。根据此诗“小序”,应是汉末建安时代的作品,故属“汉乐府”范围。作者为“时人”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了解背景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
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主要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刘兰芝一边,
表现出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这是难能可贵的。诗歌创作背景诗歌古诗背景汉时,社会不看重妇女的贞节问题,女人丧偶或离婚仍可再嫁。西汉司马相如就娶了守寡的卓文君。蔡文姬就嫁过多次。史书记载汉景帝也把有过婚史的王氏立为皇后。汉代,婚姻重视门第。刘兰芝
被休回娘家只十多天,县令、太守相继就为儿子说婚。说明刘兰芝的貌美德高,同时也见当时的婚俗。县令、太守为子求婚,于刘家有择门第的意思,家人是为一己私利,寡妇不嫁反而受到种种欺凌。刘兰芝被兄长逼嫁投身清池,
是当时不少寡妇悲惨命运的反映。解题《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南宋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时
改名《焦仲卿妻》,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课文中的文学常识1.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2.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是古代美女的
通称。3.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4.床:古代的坐具。5.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6.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7.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8.六合:阴阳
家以月建与日辰的地支相合为吉日,即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总称“六合”。又指东、西、南、北、天、地。9.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盛行于东汉到唐。10.箜篌:古代的一
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11.妾: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12.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
,依次递推。五更与现今时间比较表夜间时辰五夜五更现今时间黄昏甲夜一更19-21人定乙夜二更21-23夜半丙夜三更23-1鸡鸣丁夜四更1-3平旦戊夜五更3-5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昃晡时日入黄昏人定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现代时间23↓11↓33↓55↓77↓99↓1111↓
1313↓1515↓1717↓1919↓2121↓23十二时辰表第二章理解重点字词重点字词例释“相”是一个会意字,本意是用“目”看“木”,即察看。①动词,察看。“悔相道之不察兮”②作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
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诗人贺知章《回乡偶诗》中“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两个“相”字,都是称代“贺知章”的,可解释为第一人称代词“我”。③副词,互相、彼此。“相见常日稀”④名词,相貌。“儿已薄禄相”⑤动词,辅助。“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相”1、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3、名词,相貌。①②④⑥⑦⑧⑨⑩⑿⒀⒃⒆③⑾⒁⒂⒄⒅⑤①会不相从许②及时相遣归③相见常日稀④
好自相扶将⑤儿已薄禄相⑥嬉戏莫相忘⑦不得便相许⑧登即相许和⑨怅然遥相望⑩誓不相隔卿⑾叶叶相交通⑿久久莫相忘⒀还必相迎取⒁六合正相应⒂枝枝相覆盖⒃蹑履相逢迎⒄仰头相向鸣⒅黄泉下相见⒆誓天不相负2.见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兰芝初还时,府
吏见丁宁。3.适适得府君书;处分适兄意;始适还家门。4.谢谢家事夫婿;多谢后世人;阿母谢媒人。(动词,见面)(被)(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译为“我”)(刚才)(适合)(出嫁)(辞别)(劝诫)(推辞)5.偏义复词①昼夜勤作息②我有亲父兄③我有亲父母④逼迫兼弟兄⑤其日牛马嘶这里专指劳作这
里专指哥哥这里专指母亲这里专指哥哥这里专指马有些词语两字组合在一起,只取其中一字的意义,叫偏义复词。如“便可白公姥”“公”是衬字,偏指“姥”。找出诗中其他偏义复词并分析。为仲卿母所遣誓天不相负君既若见录出置前窗下“为……所……”表被动“相”代指刘兰芝,宾语前置“见”代指刘兰芝,
宾语前置“前窗”前省略介词“于”句式辨析第三章梳理故事情节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
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故事结尾,两人合葬,林中化鸟。提示:可以结合
诗歌前面的“序”来复述复述情节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脉络分析诗歌的内容结构,并拟上小标题。脉络梳理引子:托物起兴,引出故事。(开头两句)开端:兰芝被遣。(“十三能织素”到“涕落百余行”)发展:夫妻
誓别。(“府吏马在前”到“二情同依依”)进一步发展:兰芝抗婚。(“入门上家堂”到“愁思出门啼”)高潮结局:双双殉情。(“府吏闻此变”到“自挂东南枝”)尾声:告诫后人。(“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汉末建安中;地点:庐江;人物:焦仲卿、刘氏、仲卿母起因:刘氏为仲卿母所遣经过
:自誓不嫁、其家逼之结果:投水、自缢写作缘由:时人伤之研读小序文中小序有何作用?开头两句的作用?研读引子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①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引起下文。(借鸟起兴,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②以美禽失偶来喻夫妻别离,营造了一种离愁别绪,渲染了缠绵凄楚的气氛;③孔雀徘徊返顾
,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研读“兰芝被遣”兰芝是不愿离开仲卿的,为什麽还要自请遣归?第二段从13岁说道17岁,是否太烦琐?有何作用?“非为织作迟……及时相遣归”反映了刘兰芝怎样的性格。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
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激愤之情,溢于言表;难言之隐,尽含其中。兰芝是不愿离开仲卿的,为什麽还要自请遣归?①因不堪屈辱。
她感到与焦母实在合不来,“妾不堪驱使”“君家妇难为”,所以不如回去。②因深知遣归之势不可挽回。兰芝从焦母的故意挑剔(“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中,感到了“徒留无所施”,因此不卑不亢地自己先提出来。反映了兰芝平时的忍辱负重和迫不得已。第二段从13岁
说道17岁,是否太烦琐?有何作用?作用:①表明刘兰芝有良好的家教和文化修养,是个聪明伶俐、心灵手巧、多才多艺的女子。刘兰芝有这样优秀的品德仍被驱遣,突出了刘兰芝的无辜与委屈,证明“女行无偏斜”,婆婆对她的责难毫无道理。②照应了刘兰芝“三日断五匹”以及做
嫁衣时“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等情节,表现了刘兰芝的勤快、利落。为下文刘兰芝被遣做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同时也增添了语言的美。不烦琐。这是古诗中常用的“赋”(铺陈排比)的手法。“非为织作迟……及时相遣归”反映了刘兰芝怎样的性格。从兰芝的陈述中,
可以看出她那决不忍辱苟且的刚强性格;从“君家妇难为”和“徒留无所施”等直白中,可看出她对造成事端的原委和事态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准确的判断,这是一个头脑清醒又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女性形象。兰芝遣归前,仲卿是如何替她求情的?这段描写有什
么作用?兰芝为什么要“严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写兰芝与婆婆、小姑告别,分别表现了兰芝怎样的性格?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出门登车
去,涕落百余行。其一,通过他之口,证实兰芝是无辜被遣,并表现了兰卿二人的深厚感情;其二,初次展示了他懦弱的性格。他虽然很爱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但在他母亲的逼迫下,只好休了兰芝,对未来还抱有一丝幻想;其三,塑造了一个专断蛮狠、
顽固而有心计的封建家长形象。兰芝遣归前,仲卿是如何替她求情的?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兰芝为什么要“严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①打扮自己实是用行动告诉所有人,我本无过,何须俯首低眉,低声下气,任人摆布?实际上是对婆婆发起的无声的抗议与示威。②风光而来,风光而去,面对无端的挑剔与苛责
,兰芝不卑不亢,从容镇定,表现出她的坚强与沉着,外柔内刚。③心情复杂,既有决绝,又有对丈夫的无限留恋。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不卑不亢,“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这番话表面上自谦自责,实际上是柔中寓刚,与那“怒不止”的婆婆在修养和性格上形成鲜明的对照。
写兰芝与婆婆、小姑告别,分别表现了兰芝怎样的性格?自尊自强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写兰芝与婆婆、小姑告别,分别表现了兰芝怎样的性格?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
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善良友爱、对小姑的依依不舍的深情。研读“夫妻誓别”“夫妻誓别”这一情节在全诗上起什么作用?1、再次强调他们感情上互相理解,相互眷恋,他们的分别情非得已,这为
后面写他们双双殉情做好必要的铺垫。2、在分别时,兰芝既发誓对爱情忠贞,也表露了对前途的担忧,这为后面兄长逼婚、兰芝抗婚等情节埋下了伏笔。因此从情节发展来看,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渡段落。“夫妻誓别”这一情节在全诗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研读“兰芝抗婚”很有地位的人接踵而来向刘兰芝求婚,这一情节有
什么作用?运用铺陈和排比大肆渲染太守家对婚事的排场,其用意为何?面对兄长的威逼利诱,兰芝一口应婚,这与她对母亲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
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研读“兰芝抗婚”很有地位的这些人接踵而来向刘兰芝求婚,这一情节跟前面的被遣回家形成对比,是侧面描写,衬托出刘兰芝的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突出了刘兰芝的无辜被遣,也从侧面衬
托出焦母的专断无知。很有地位的人接踵而来向刘兰芝求婚,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太守家那热闹排场奢华的迎亲场面,一方面说明了兰芝貌美德高为人倾慕,显示了其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另一方面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形成对照,以乐写哀,强化了故事的悲剧性,反衬了兰芝的痛苦、孤独和凄凉。运用铺陈和排比大肆渲
染太守家对婚事的排场,其用意为何?面对兄长的威逼利诱,兰芝一口应婚,这与她对母亲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①兰芝这样做,才符合她的性格特征,也是兰芝忠于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行为合乎逻辑的发展。②她对阿兄的性格为人了如指掌,她知道哀求
不会有效,而且她也不屑去哀求,她的突然允诺,是对前途完全绝望的表现,是不动声色拿定了主意,决心以死来抗议吃人的封建势力。③表面上是突然,实际上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成竹在胸的表现,我们从兰芝的突然允诺中已预感到要发生非常事件了。研读“双
双殉情”二人相约“黄泉下相见”,兰芝死时毫不犹豫;仲卿“上堂启阿母”,“徘徊庭树下”之后才“自挂东南枝”,为什麽?造成焦刘夫妻婚姻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研读“双双殉情”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
,知是故人来。……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是否累赘?不累赘。这个比喻第一次出自刘兰芝之口,表示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渝,永不变心。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
会,出现了分歧。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致的,并使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是否累赘?二人行为都符合他们的性格发展。兰芝早已看透封建家庭那种蛮横专断的本质,这是她那坚强的性格所不能容忍的,所以走得很决绝。仲卿出身官宦之家,生
性懦弱,而且又孝顺母亲,所以他有一个彷徨的过程,但对爱情的忠贞又使他富有反抗精神。二人相约“黄泉下相见”,兰芝死时毫不犹豫;仲卿“上堂启阿母”,“徘徊庭树下”之后才“自挂东南枝”,为什麽?①兰芝没有遵从封建礼教的妇德(三从四德)要求,“本自无教训”“举动自专由”,虽然温顺、能
干,但骨子里有倔劲,因而为焦母所不容;链接资料:“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七去”又命“七出”,是儒家经典中规定的休弃妇女的七个条款。(《大戴礼记•本命篇》)东汉时期,“三纲五常”(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工”)成了神圣不可动摇的道德原则。造成焦刘夫妻婚姻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②兰芝多年不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焦母为传宗接代考虑,
找借口驱逐兰芝;造成焦刘夫妻婚姻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链接资料:《孝经》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同时还把封建道德规范与封建法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造成焦刘夫妻婚姻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
作简要分析。③门第观念。焦刘两家贵贱悬殊,门不当户不对。刘兰芝“自小生野里”,在门阀社会里,她的家世还不入“九品中正”之眼。而焦仲卿出身于官宦人家,自己又在太守府里作吏。所以焦母说:“汝是贵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在她看来儿子将来还要凭借靠山飞黄腾达的
。造成焦刘夫妻婚姻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④寡母恋子。焦父早逝,焦家道中落,焦母身负着重振焦家的重任,无疑会对仲卿寄予厚望。自从丈夫去世后,儿子占据了焦母全部的精神空间,甚至成为她唯一的精神寄托。但自从兰芝嫁入焦家后,焦仲卿的感情自然更多地集
中在兰芝身上,或许无意之中对焦母的感受有所忽略。这使焦母感到兰芝在跟自己争夺儿子的感情,自己正在失去儿子。这种感觉引起了她的恐惧和对兰芝的不满。链接资料:“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礼记》)根源: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造成焦刘夫妻婚姻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⑤美色误人。
常言道“自古红颜多薄命”。正是兰芝的美貌使焦母担心儿子仲卿儿女情长、沉溺女色,耽误前程,从而招致了兰芝被驱谴的命运。结尾一段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愿望?用浪漫主义手法,寄托了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
强烈愿望。研读“告诫后人”《孔雀东南飞》本来是一场现实主义的悲剧,结尾却写他们夫妇合葬化鸟,成为比翼双飞的鸳鸯,有人认为这削弱了对封建家长制度的批判。你是否赞同?不赞同。①这一情节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鸳鸯
和鸣,与开头孔雀美禽遥相呼应,象征着刘兰芝、焦仲卿爱情的不朽,又象征着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这与我国民间流传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双飞的传说一样,表现了人民群众对自由幸福的婚姻的向往。②以鸳鸯照应开头的孔雀,以一鸟独飞开始,以双鸟和鸣结束,使首尾呼应,
结构更加严谨,诗意更加浓郁。第四章分析人物形象形体美足头腰耳指口步精妙世无双品质美勤劳:兰芝自诉善良:与小姑别知书达礼:与婆婆别精神美反抗性焦母兄长忠贞勇敢:殉情镇定、自尊:新妇严妆一个聪明美丽、勤劳能干善良、知书识礼、坚强忠贞、富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形
象。刘兰芝对爱情:“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对母亲:开始——既孝又怨,不敢违抗。后来——对爱情的忠贞战胜了对母亲的孝顺、屈从,不顾“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自缢于庭树,作了最强有力的反抗。一个懦弱胆小、忠于爱情,由顺从到抗争(消极抗争)的叛逆形象。20031181383
5焦仲卿是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的代表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极端蛮横无理,一味独断专行、势利。“何乃太区区”“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想从许”“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
妇死,贵贱情何薄”焦母一个典型市侩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刘兄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侧面描写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正面描
写性行暴戾粗暴训斥、盛气凌人见利忘义、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第五章本课归纳总结焦仲卿焦家焦母爱情理想刘兰芝刘家刘兄封建家长制矛盾冲突年轻美貌多才多艺勤劳能干坚强自重忠于爱情外柔内刚识礼仪有教养忠于爱情善良孝顺懦弱拘谨蛮横无理独
断专行见利忘义尖酸刻薄人物形象总结主题思想归纳诗歌通过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特别是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同时热情地讴歌了焦刘为了忠贞不渝的爱情,争取婚姻自主,宁死不屈地反抗封建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告诉我们要牢记这些血的教训,
珍惜、呵护这人间每一分美好的感情。赋—铺陈排比1、纵的铺排:2、横的铺排:3、太守迎娶排场:比—比喻:起兴:互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开头——多才多艺有教养。打扮——从容镇定,内质优良。反衬——轻物重情,突出身价,强化悲剧。“磐石”“蒲苇”——对爱情的坚贞、执着和期望。开
头,美禽失偶——夫妻分离“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艺术特色小结拓展延伸韩凭夫妇战国时期,宋康王见韩凭妻何氏美丽,夺为己有,韩凭夫妇不甘屈服,双双自杀。
死后二人墓中长出大树,根相交相错,又有一对鸳鸯栖于树上,悲鸣不已。这故事控诉了统治者的残暴,歌颂了韩凭夫妇对爱情的忠贞。以孔雀失偶兴起,以鸳鸯双飞作结,这种由美禽丧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艺术手法,源自民歌,极富表现力,类似的故事在古代还流传不少
,如:陆东美夫妇三国时吴国黄龙年间,海盐有个人叫陆东美。他的妻子朱氏,仪容举止很好。夫妻互相敬重,被人称为“比肩人”。夫妻二人都说“比翼双飞,恐怕不会长久。”后来妻子死去,陆东美也绝食而亡。家里人非常悲伤,将他们合葬在一起。不到一年,坟墓上长出一棵梓树,同根双干,相互拥抱合成一棵树,经常有一
对鸿雁栖身于树上。陆游与唐琬南宋时,诗人陆游与妻子唐琬,琴瑟相和,伉俪情深。但终被陆母逼得劳燕分飞。后来陆游随母意而另娶,唐琬也改嫁赵士程。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独游绍兴城南沈园,与唐琬邂逅,唐琬征得丈夫同意,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题《钗
头凤》于沈园,唐婉则写下续《钗头凤》相答,由于伤心过度,唐婉不久即郁闷愁怨而死。爱情是美,爱情是诗,爱情是一首永恒的歌!我们的古人历尽了爱情的沧桑,饱尝了爱情的悲苦。让我们牢记这些血的教训,珍惜这人间每一分美
好的感情。总结语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在漫漫长夜里,刘兰芝坚强地与宿命相抗衡,像在沙漠里希翼绿洲一样找寻着美好的爱情,那清池中的层层涟漪是长夜里耀眼的火花,是痴男怨女血泪的控诉,是对人类文明最强烈的呼唤。“举身赴清池”的那一瞬展现着凤凰涅槃式的悲壮。这是执着于自由
者的无奈选择,这是对封建礼教无声的抗争!请同学们作两分钟即席演讲:穿越时空的对话——我想对兰芝说,从自己的角度说出我心目中的刘兰芝:《__________哉,兰芝!》。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