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答案.docx,共(87)页,299.67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7329bed55595c5839e873516284fa6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练透答案精析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D[芙蓉花属于多细胞生物体,需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根尖分生区细胞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2.D3.
B[细胞学说没有揭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A错误;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说明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正确、C错误;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但不属于细胞学说的内容,D错误。]4.B[细胞学说揭示了生
物界的统一性,没有涉及细胞的多样性,B错误。]5.C[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可信的,也需要注意存在例外的可能,C错误。]6.B[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因此流感病人打喷嚏时,会有大
量流感病毒随飞沫散布于空气中,这不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①不符合题意。]7.A[一片江水中的所有鱼不是同一个物种,不构成一个种群,B错误;江水等非生物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C错误;柳树没有
系统这个层次,D错误。]8.A[病毒无细胞结构,但能繁殖,能进行生命活动,因此属于生物,A错误。]9.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由细胞学说的内容可知,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单位,B错误;新细胞不都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如受精卵(细胞)是由精子和卵细胞融合产生
的,C错误;施旺曾经指出细胞现象有两类,一类是“造型现象”,一类是“生理现象”,前者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后者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的功能单位,D正确。]10.D[题述中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A项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
→器官→个体,缺少系统层次;B项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系统→个体,缺少器官层次;C项的水螅属于腔肠动物,不存在神经组织→脑的层次;D项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与题述的层次一致,故选D。]11.A[人体皮肤纵切片中含多种细胞,每一种细胞都能承担特定的生命活动,并
非各项生命活动都能承担,A错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无机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人和迎春可以存在于一个生态系统中,C正确。]12.D[④表示细胞层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⑥表示种群层次,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不是同种生物,B错
误;植物不具有①系统层次,C错误;比利时的科学家维萨里揭示了人体在②(器官)水平的结构,D正确。]13.A[细胞是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A正确;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不能进行生命活动,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B错误;“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不仅包括
一定自然区域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还包括这些生物所生存的无机环境,C错误;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不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如单细胞生物和植物就没有“系统”层次,D错误。]14.(1)细胞、生物圈生物群落无机环境
(2)系统组织、器官和系统(3)不属于湖中所有的鱼包括很多种鱼,是多个种群(4)ABC15.(1)②注射等量的细菌溶液注射等量的病毒溶液(2)①若乙组小鼠患病,甲组、丙组小鼠不患病②若丙组小鼠患病,甲组、乙组小鼠不患病(3)①不能。因为病毒没有细胞
结构②D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1课时观察细胞1.A[低倍镜下放大倍数小,看到的视野范围大,A正确;缩小光圈,视野变暗,视野范围不变,B错误;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视野内的亮度变暗,C错误;放大光圈,视野变亮,D错误。]2.C[显微镜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题中微生物的物像移动方向是左下
方,实际是游向右上方,所以应把装片向左下方移动,才能使物像保持在视野中央,故选C。]3.A[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此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10=100;当目镜不变,物镜变成40×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40=40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
数目就越少。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100倍变为400倍时,放大倍数变为原来的4倍,所以细胞的数目为8÷4=2(个)。]4.A[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目标→移动装片使观察目标到达视野中
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5.D[图2中细胞a位于视野的左方,要想换用高倍镜观察图2中的细胞a,首先要将细胞a移至视野中央,由于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故需要将
装片向左移动,D错误。]6.B[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上;换成高倍物镜后,异物观察不到了,说明异物很可能在低倍物镜镜头上。]7.D[在显微镜视野中能够清晰看
到细胞,但看不清内容物,说明光线过强,应该调暗视野,即换为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8.D[在转换高倍镜时不需要切换目镜,因为目镜只是起到二次放大作用,像的清晰度与目镜无关,D错误。]9.C[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可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A错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
时,应先使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B错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并且先将盖玻片一边接触载玻片,然后再慢慢放下,D错误。]10.C[⑤是高倍镜与载玻片的距离,⑥是低倍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其他
条件相同时,⑥的视野比⑤亮,A错误;长物镜③是高倍的,短物镜④是低倍的,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目镜跟物镜的情况相反,长目镜①是低倍的,短目镜②是高倍的,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B错误;视野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细胞体积变大,数目减少,
说明是换用的高倍镜观察,即用②③观察,C正确;换高倍物镜观察的正确调节顺序:先移动标本将观察的对象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D错误。]11.C[步骤1说明对光成功,对光时使低倍物
镜对准通光孔,A错误;从图甲转变为图乙的第一步操作是先移动装片使观察物像处于视野中央,再换成高倍物镜,B错误;步骤4的操作是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C正确;该显微镜最大能将字母放大100倍,D错误。]12.B[转换高倍镜时,不能升高镜筒,应该直接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13.
B[放大倍数越大,玻片与物镜间的距离越小,B错误。]14.(1)100(2)d(3)C15.(1)③④①②⑤⑧⑥⑦(2)bq6(3)A(4)B(5)重新转回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细胞并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再用高倍镜观察第2课时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1.B[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图示
细胞为原核细胞,而植物细胞属于真核细胞,A错误、B正确;图示细胞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错误;图示细胞的遗传物质为DNA,D错误。]2.D[蓝细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核糖体等细胞结构,A正确;蓝细菌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
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引起水体表层的蓝细菌和藻类过度生长繁殖的现象,C正确;颤蓝细菌、念珠蓝细菌等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都有细胞结构,而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D错误。]3.D[在培养基中培养的肺炎支原体群体构成了一个种群,A错误;支原体细胞含有一个大型环状DNA分子,B错误;支原体没有细胞壁,青霉素类抗生素对其不起作用,C错误。]4.C[酵母菌和食用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
;噬菌体属于病毒;蓝细菌、念珠蓝细菌、发菜、肺炎链球菌属于原核生物,故选C。]5.B6.C[甲和乙都含有细胞壁,且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相同,A错误;丙和丁的主要区别是丙没有细胞结构,B错误;甲为细菌,丙为病毒,甲和丙的主要区别是甲有细胞结构,C正确;乙和丁都含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都是DNA,D错误
。]7.D[普通细菌与耐热细菌都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A正确;极端特殊环境的某些耐热细菌对青霉素不敏感,青霉素可通过抑制肽聚糖的合成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说明耐热细菌的细胞壁可
能不是由肽聚糖组成的,B正确;抑制普通细菌核糖体功能的红霉素对耐热细菌也不起作用,说明耐热细菌的核糖体与普通细菌的核糖体有差异,C正确;拟核是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场所,结合B、C项可知,耐热细菌和普通细菌的核糖体和细胞壁都有差异,故推断耐热细菌的拟核与普通细菌的拟核可能也存在差异,D错误
。]8.C[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①正确;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含有DNA,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②正确;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不一样,体现了细胞的差异性,③错误。]9.D[根据表格内容可
知,a、b有核膜,应为真核生物,但a有细胞壁,b无细胞壁,可推知a最可能是植物,b最可能是动物;c无核膜,有细胞壁,最可能是细菌;d无细胞结构,最可能是病毒,故选D。]10.B[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原核生物一定含DNA,①错误;细菌中的多数种类是异养型生物,②正确
;原核生物是指一类细胞内无核膜包被,只存在称作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③正确;原核细胞不一定有细胞壁,如支原体无细胞壁,④错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RNA,⑤错误;真菌不一定是单细胞生物,比如蘑菇是真菌
,为多细胞生物,⑥正确。故选B。]11.D[黑藻是真核生物,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它们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都有细胞壁这个结构,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含有叶绿素,因此共有的是①⑤,A正确;绿藻是一种低等植物,是真核生物,具备真核生物的
特点,其细胞中含有①~⑤的结构,⑥拟核是原核生物含有的结构,B正确;颤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染色体、细胞核和核膜,但含有叶绿素、细胞壁和拟核,C正确;支原体和发菜都是原核生物,都含有拟核结构,但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发菜含有
细胞壁,D错误。]12.B[甲组中生物和乙组中的蓝细菌均没有叶绿体,故甲与乙的分类依据不可以是有无叶绿体,B错误。]13.D[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颤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14.(1)细胞膜、细胞
质、核糖体(、DNA)(2)蓝细菌和大肠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3)叶绿素、藻蓝素水绵、衣藻、眼虫(4)眼虫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过渡类型生物15.(1)甲细胞中有核膜、细胞壁和叶绿体(2)丙细胞中有核膜却无
细胞壁(3)丁该细胞没有核膜和叶绿体,但是含有叶绿素解析分析表格可知,甲含有核膜,为真核细胞,且含有叶绿体和细胞壁,最可能属于植物叶肉细胞;乙含有核膜,为真核细胞,且含有细胞壁,可能属于植物细胞或真菌;丙含有核膜,
为真核细胞,但没有叶绿体和细胞壁,最可能属于动物细胞;丁无核膜,为原核细胞,但含有叶绿素,最可能为蓝细菌等自养生物;戊无核膜,最可能为原核生物。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D[构成生物体的元素
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这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但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大不相同,这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D正确。]2.D[生物界内部也存在
差异性,即各种不同的生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但是含量差异较大。]3.B[成分中已经存在C、H、O、N、P及必需的微量元素,还需要的是K、Ca、Mg、S等大量元素,B正确。]4.B[镁、钙、磷都是
大量元素,A、C、D不符合题意;硼是微量元素,B符合题意。]5.D6.A[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淀粉,其属于非还原糖,所以不可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A错误。]7.B[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B
错误。]8.C[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应该先加A液,摇匀后再滴加B液,A错误;若对该野果的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出现较深的砖红色,说明该野果中含有大量的还原糖,但不能说明该还原糖就是葡萄糖,B错误;斐林试剂应该现配现用
,D错误。]9.A[甲、乙、丙、丁、戊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处理措施相同,由小麦收获量看出,施用尿素、磷酸二氢铵、硫酸铵、不施肥时产量均在55kg左右,只有施用磷酸二氢钾的情况下小麦产量最高为65.26kg,而其他四个地块的产量特别是含磷酸的丙地无明显区别,说明增产与K有关,A正确。]10.
C[分析图中曲线可知,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可溶性还原糖和淀粉不断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第10天时仍然存在较多的可溶性还原糖,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所以在第20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会出现紫色,B错误;在第30天时,脂肪含量
较高,脂肪与苏丹Ⅲ染液发生反应呈现橘黄色,C正确;在第40天时,淀粉已经消耗殆尽,用碘液检测不会发生显色反应,D错误。]11.A[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错误。]12.C[双缩脲试剂是先加入质量浓度为
0.1g/mL的NaOH溶液,再滴入4滴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C错误。]13.C[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CuS
O4溶液)组成,因此使用蒸馏水调整一下斐林试剂乙液的浓度也可以用来检测蛋白质,C正确。]14.(1)H、O、N、P、S、K、Ca、MgFe(2)H、O、N空气中的CO2(3)Mn、Zn、Cu、B、Mo15.(1)斐林试剂砖红色50
~65℃水浴(2)苏丹Ⅲ洗去浮色(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含量越高紫色越深(4)②新鲜的普通玉米籽粒组织样液2mL③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④颜色变化并比较紫色的深浅(5)新品种玉米籽粒组织样液紫色较深第2节细胞中的无机物1.A[由图甲可知,构
成生物体的成分中水的含量最多,①正确;由图甲可知,水生生物的含水量高于陆生生物,说明生物体的含水量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②正确;由图乙可知,代谢旺盛的组织或器官中含水量较多,③正确;由图乙可知,血液和心脏的含水量相差无几,但心脏
呈固态,而血液呈液态,说明组织或器官的形态差异与水的存在形式相关,④正确。]2.B[水属于无机物,不能储存能量,B错误。]3.D[新鲜种子中含水量越高,细胞的代谢越旺盛,种子越不容易储存,故在储存前要晒干,以抑制种子的代谢,并防止霉变,D错误。]4.C[①是氢键,由于氢键这种弱引力的存在,使得水在
常温下具有流动性、较高比热容,水之所以是良好的溶剂是因为水分子是极性分子,A错误;②是共价键,氢、氧原子对电子的吸引能力不同,使得水分子具有不对称性,成为极性分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容易与水结合,使水成为良好的溶剂,B错误;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是不断变化的,自由水所占
比例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D错误。]5.C[若水与其他亲水性物质结合形成结合水,其结构与自由水相比,肯定会有所变化,进而化学性质也会发生变化,C错误。]6.B[血液中Ca2+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A错误;无机盐中也包含大量元素,如N、P、Mg等
,C错误;哺乳动物体内Na+缺乏,会导致肌肉酸痛、无力等,D错误。]7.B[该实验不能说明钙盐和钾盐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A错误;无机盐具有维持细胞渗透压、保持细胞形态的重要作用,但是本实验未
体现,C错误;钙盐和钾盐不具有提供能量的作用,D错误。]8.D[分析表格可知,两组营养液中MgSO4·7H2O用量不同,且缺素培养液缺K+也缺NO-3,无法排除硝酸根离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该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错误。]9.D[正常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结合题意可知,赤拟谷盗虽不饮水,
也吃不到含水量丰富的食物,可它们仍能正常生活,是因为其会利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D正确。]10.C[构成细胞的有机物容易燃烧,步骤三损失的是构成细胞的有机物,步骤三剩余的灰分为无机盐,C错误。]11.D[植物越冬
过程中,体内细胞代谢逐渐减弱,推测体内水含量逐渐减少,所以曲线①可以表示植物越冬过程中,体内水相对含量的变化,A正确;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B正确;人的一生中,随着年龄增长,细胞代谢活动逐渐降
低,因此曲线①可表示人一生中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年龄的变化,C正确;玉米种子被烘干的过程中所含水分越来越少,其内的无机盐相对含量逐渐增加,最后达到一恒定值,D错误。]12.B[由题中信息可知,随干旱胁迫加剧,结合水含量一直上升,所以叶片中的
部分水分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A正确;随干旱胁迫加剧,叶片中自由水含量不是均下降,浙江庆元幼苗轻度干旱胁迫(T1)下自由水含量比对照组高,B错误;随干旱胁迫加剧,自由水/结合水的值一直降低,所以叶片中细胞代谢均逐渐减弱,C正确;随干旱胁迫加剧,自由水/结合
水的值一直降低,幼苗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可能逐渐增强,D正确。]13.A[据图甲可知,B的浓度在c~d范围内时,对提高作物的产量最有利,A错误;据图甲可知,当B的浓度为c左右时(曲线峰值之前),提高作物产量的效果与浓度为d时
相同,而d>c,因此在B的浓度为d时,虽然对提高产量有利,但会造成肥料的浪费,B正确;据图乙可知,植物花粉管生长速率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大,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因此适宜浓度的钙有利于花粉管的生长,C正确;据图乙可知,钙的浓度对花粉管
的生长有影响,花粉管生长速率随钙的浓度的变化而变化,D正确。]14.(1)水下降(2)水是极性分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容易与水结合(3)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15.(1)P(2)①等量的缺Mg②等量长势相
同的玉米幼苗③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在缺Mg培养液中生长的玉米幼苗老叶先变黄第3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1.A[葡萄糖属于单糖,可被细胞直接吸收;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二糖,只有水解形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2.D[糖原是动物
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D错误。]3.B[糖原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细胞和肌肉细胞中,B错误。]4.C[图中①与②分别为二糖和多糖,两者都能水解,二糖可以水解为2个单糖,多糖可以水解为
多个单糖,A错误;图中的③表示动植物共有的糖,除了葡萄糖外,还有核糖和脱氧核糖等,B错误;图中的④表示糖原,有肌糖原和肝糖原,肌糖原不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相互转化,肝糖原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相互转化,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D错误。]5.B[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
料”,A错误;糖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某些糖可用于废水处理、制作人造皮肤等,如几丁质,B正确;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C错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糖代谢异常疾病,病人饮食不应该
含有过多的糖类,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含任何糖类,D错误。]6.D[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还具有缓冲、减压、维持体温的作用,而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为磷脂,不是脂肪,D符合题意。]7.C[胆固醇和磷脂是动物细胞
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还能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错误;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固醇和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B错误;性激素是一种固醇类激素,而不是蛋白质类激素,D错误。]8.C[糖类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A错误;“BMAL1”在夜间可能会促进
糖类转化为脂肪,B错误;脂肪不仅有储存能量的作用,还有保温、缓冲的作用,C正确;脂肪分子中氢的含量多于糖类,氧的含量少于糖类,D错误。]9.C[由题图可知,图中的a是由b、c、d构成的,脂肪由一分子的甘油和三分子的脂肪酸结合而成
,A错误;脂肪不属于固醇,B错误;脂肪、磷脂、固醇属于脂质,C正确;几丁质属于糖类,其化学本质不是固醇,D错误。]10.C[图中为脂肪分子,该脂肪含有的是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往往呈固体形态,A正确;脂肪酸的种类和分子
长短不相同,C错误;人体皮下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脂肪,D正确。]11.C[低聚果糖是由1分子蔗糖与1~3分子果糖聚合而成,其合成过程中会有水分子生成,A正确;低聚果糖不能被人体直接消化吸收,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的甜味剂,B正确;低聚果糖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有效防
止骨质疏松症,胆固醇没有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功能,C错误;低聚果糖可能是不能被口腔细菌利用,因此具有抗龋齿功能,D正确。]12.D[根据元素守恒,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时H的去向是生成水,脂肪中H的比例大,生成水多,即X
>Y,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较多,C正确,D错误。]13.A[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说明脂肪是油菜种子主要的储能物质,B错误;可溶性糖的组成元素为C、H、O,而脂质的化学元素组成主要为C、H、O,有的还含有P和N,显然可溶性糖和脂质的化学元素的组成不完全相同,C错误;种子发育过程中,由于
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脂肪,但脂肪和可溶性还原糖的组成元素均为C、H、O,据此不能推测种子需要的N增加,D错误。]14.(1)麦芽糖(2)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3)④解析(1)a为植物细胞中含有的二
糖,且具有还原性,应为麦芽糖。(2)图乙中②为磷脂,主要功能是构成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3)性激素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对应图乙中的④。15.(1)保温储能(2)选取身体健康、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大鼠若干只,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甲、乙);甲组每天注射一定剂量的“瘦素”溶
液,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分别饲养一段时间,观察大鼠的食欲状况,称量并统计各组大鼠的体重甲组大鼠的食欲与体重均比乙组的差,说明“瘦素”能控制动物的食欲,起到减肥作用第4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1.C[性激素不属于蛋白质,C错
误。]2.D[蛋白质不具有遗传功能,D错误。]3.C[②中缺乏羧基,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②不符合题意;④中氨基和羧基没有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④不符合题意。]4.B5.B[根据氨基
酸的结构通式和苯丙氨酸的分子式C9H11NO2可知,它的R基是—C7H7,故选B。]6.C7.D[据图可知,该多肽是由3个氨基酸组成的三肽,含有1个氨基(—NH2)、2个羧基(—COOH)、2个肽键,有2种R基,即—CH3、—CH2COOH。]8.B[连接氨基
酸间的化学键都是肽键,A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催产素中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而抗利尿激素中含有苯丙氨酸、精氨酸,二者氨基酸种类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不同,则功能不同,B正确;氨基酸之间的结合方式都一样,都是脱水缩合,C错误;据图分析可
知,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的氨基酸数目一致,D错误。]9.D[两个硒代半胱氨酸分子脱水缩合过程产生的H2O中的氢,一个来源于羧基,一个来源于氨基,D错误。]10.B[胰岛素原是在胰岛B细胞中由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反应形成的,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胰岛素原的过程中,脱去的水中的氢来自氨基
酸的—NH2和—COOH,反之,胰岛素原水解所需的水中的氢用于形成—NH2和—COOH,B符合题意。]11.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所以该多肽的侧链基团最多有21种,A错误;该多肽链由31个氨基酸构成,其含有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31-1=30(个),C正确;该多肽链由31个氨基
酸构成,形成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31-1=30(个),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8×30=540,D正确。]12.A[结冰时蛋白质中巯基氧化形成二硫键,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变小,A错误;蛋白质的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由题干信息“解冻时,蛋白质中的氢
键断裂”可知,解冻后的蛋白质结构会发生变化,其功能也可能发生异常,B正确;细胞受到冰冻时,蛋白质分子中相邻近的巯基(—SH)会被氧化形成二硫键(—S—S—),抗冻植物能够适应较冷的环境,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可推知抗冻植物有较强的抗巯基氧化能力,D正确。]13.A[组成蛋
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1种,但并不是每种蛋白质都含有21种氨基酸,B错误;要想除去图中的3个甘氨酸,需要将甘氨酸前后的肽键都断裂,因此特殊水解酶选择性除去图中的3个甘氨酸的过程需要破坏6个肽键,加6个水,C错误;用特殊水解酶选
择性除去图中的3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中有3条多肽,一个二肽,3个甘氨酸,D错误。]14.(1)11(2)54脱水缩合五72(3)4R基(或侧链基团)不同(4)解析(1)据图可知,该化合物含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2)该化合物中有4个肽键,它是由
5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而形成的,所以叫作五肽。在形成该多肽时,共脱去4个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4×18=72。(3)不同氨基酸的差别在于R基的不同,从脑啡肽结构简式上可以看出,有2个氨基酸的R基相同,所以其水解后可产生4种
氨基酸。(4)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见答案。15.(1)羧基③3R基(或侧链基团)(2)①注射等量缓冲液②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第5节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1.D2.D3.B4.B[图示概念图表示了DNA的结构层次,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
每一分子脱氧核苷酸都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所以①表示含氮碱基,②表示脱氧核糖,④表示脱氧核苷酸,组成DNA的元素有C、H、O、N、P,共5种。]5.D[分析题图可知,阴影部分是DNA和RNA共同含有的,DNA中含有的是脱氧核糖,RNA中含有的是核糖,
A、C错误;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B错误;胞嘧啶、鸟嘌呤、腺嘌呤和磷酸是DNA和RNA共同含有的,D正确。]6.D[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碱基种类相同,都是A、T、C、G,A错误;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五碳糖(脱氧核糖)和磷酸相同,B错误;DNA
的空间结构相同,C错误;DNA指纹技术根据人与人之间的遗传信息不同,遗传信息储存在DNA分子中,每个个体的DNA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各有特点,D正确。]7.A[生物大分子包括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细胞内的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A项错误;多糖、蛋
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都以若干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体现了“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D项正确。]8.A[淀粉为生物大分子,其单体均为葡萄糖,可用题图表示,A正确;多聚体多糖的单体是单糖,而并非都是葡萄糖,如几丁质的单体不是葡萄糖,B错误;若图中单
体表示氨基酸,则该长链为肽链,其一端为游离的氨基,另一端为游离的羧基,且单体R基所带氨基和羧基一般不参与脱水缩合,C错误;若图中多聚体为DNA,构成其的脱氧核糖的组成元素为C、H、O,D错误。]9.C[该化合物是核糖,是构成RNA及其基本单位的成分之一,A错误;形成核苷酸时,碳原子5与磷酸相连,碳
原子1与含氮碱基相连,B错误;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彻底水解能得到核糖,C正确;该化合物在核苷酸单链中,与下一个核苷酸相连的是碳原子3,D错误。]10.B[图中含有胸腺嘧啶(T),说明这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应含有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B错误。]11.A[人体的遗传物质为DNA,DNA中的核苷酸有4种,五碳糖为脱氧核糖,含氮碱基有A、T、G、C4种,B错误;HIV病毒的核酸只有RNA,因此可以检测到1种a,4种m,4种b,C错误;若m为尿嘧啶,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则b的
名称只能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D错误。]12.C[据题意可知,该病毒含有RNA,RNA的元素组成是C、H、O、N、P,A合理;该弹状病毒的RNA初步水解产物有4种核糖核苷酸,B合理;鲤科鱼类的遗传物质是DNA,该弹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不合理;该弹状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得到磷酸、核糖
和4种碱基(A、U、C、G),共6种水解产物,D合理。]13.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病毒的核酸也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A错误;遗传信息是指核酸分子中的碱基排列顺序,所以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B错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以DNA为
遗传物质,病毒以DNA或RNA为遗传物质,C错误。]14.(1)PN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苷酸(2)X种类、数目、排列顺序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3)甘油O(氧)H(氢)多解析(1)Ⅱ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表示DNA,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组成
元素为C、H、O、N、P,则图中A代表的元素是P;Ⅳ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表示蛋白质,基本单位P是氨基酸,组成元素至少为C、H、O、N,则图中B代表的元素是N;Z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2)图
中X代表葡萄糖,没有多样性,Y和Z各有4种,P是氨基酸,有21种,结构通式见答案,都具有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3)Ⅴ是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形成的,由于含氧原子
比例较低,氢原子比例较高,所以适合作为储能物质,相同质量的脂肪所含的能量比糖类多。15.(1)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加入等量的RNA水解酶(2)对照(或对比)(3)RNA没有DNA(4)尿嘧啶重点突破练(一)1.C2.C[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等,细菌是原核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
误;人体的血小板和成熟的红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虽然没有细胞核,但属于真核细胞,B错误;真核生物的个体有些也是肉眼不可见的,例如,某些单细胞的真核生物也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D错
误。]3.B[酵母菌细胞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其为真核细胞,B错误。]4.B[由图可知,a包含b、c、d,b包含d,b和c之间是并列关系。蘑菇不属于动物,A错误;生物包含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等,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B正确
;系统包括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其中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群落,C错误;噬菌体是侵染细菌的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生物,不属于细菌,蓝细菌属于细菌,D错误。]5.A[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错误。]6.A
[氨基酸的分子式为C2H4O2NR,丙氨酸的R基为—CH3,赖氨酸的R基为—C4H10N,因此丙氨酸的分子式为C3H7O2N,赖氨酸的分子式为C6H14O2N2,它们缩合形成二肽时,脱去一分子水,因此该二肽分子式为C9H19O3N3,A正确。]7.B[据图分析可知,该化合物中含1个
游离的氨基和2个游离的羧基,A错误;该多肽含有2个肽键,是由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三肽,C错误;该分子脱水缩合时脱去2分子水,故彻底水解该化合物需要2个水分子,D错误。]8.D[一分子血蓝蛋白含6条肽链,每条肽链都含有3个结构区域,根据三个区域的最长氨基酸位置可知,一条肽链含有的氨基酸数目
为658,则其中的肽键数目为658-1=657,若每条肽链含有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则一分子血蓝蛋白中含有657×6=3942(个)肽键,A错误;血蓝蛋白由多种氨基酸及不同结构区域组成,具有特异性,B错误;由题意可知,铜参与维持血蓝蛋白的空间结构,是组成龙虾细胞的微量元素,C错误。
]9.B[蛋白质A受到高浓度的β巯基乙醇影响后,二硫键断裂,但其元素组成不发生改变,B错误。]10.A[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11.B[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都以该物质(DNA)为遗传物质,RNA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B错
误。]12.D[若甲中的m是T(胸腺嘧啶),则甲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则甲一定是乙(DNA)的组成单位,A正确;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故彻底水解得到磷酸、1种五碳糖、4种含氮碱基,共6种水解产物,B正确;人的神经细胞中含有DNA和RNA,因此含
有4种核糖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共8种核苷酸,C正确;小麦根尖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含有4种含氮碱基(m),A、T、C、G,1种五碳糖(a),即脱氧核糖,D错误。]13.(1)A和B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或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DNA、核糖
体(2)藻蓝素和叶绿素(3)水华(4)原核(5)DNA拟核(6)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游离的DNA和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支原体没有细胞壁14.(1)氨基和羧基1580(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
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催化运输信息传递组成细胞结构(3)无设计思路:分别取等量的经过加热处理的蛋白质和未经过加热处理的蛋白质,各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摇匀后进行颜色对比;实验结果:两组均出现紫色15.(1)淀粉葡萄糖几丁质(2)脱水缩合(3)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DN
A中含有的是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是胸腺嘧啶;RNA中含有的是核糖,特有的碱基是尿嘧啶(4)脂肪解析物质A只含C、H、O三种元素,若A为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所以A表示淀粉,则a是葡萄糖;若B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则其为蛋白质,x为N元素;若C是细胞内
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则C是核酸,C含C、H、O和x、y五种元素,x、y为N和P元素。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C2.C[分析题图可知,A细胞和B细胞通过信息分子完成间接交流,由于两者距离较远,通过血液运送信息分子完成信息交流,而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和结合,是通
过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进行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高等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睾丸分泌的某些肽,是睾丸器官自身细胞分泌,分泌后作用于本身器官,以用来调节自身功能,并未通过
血液运送信息分子用以完成信息交流,D不符合题意。]3.A[环境中某些有害的物质有可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4.B[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相溶原理”,推出了脂溶性物质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脂质,没有确认具体的脂质成分,B错误。]5.D[水中磷脂分子会排列成尾部在内侧、头部在
外侧的双分子层,D错误。]6.B[构成细胞膜的成分有脂质、蛋白质和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在膜成分中占的比例很大,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糖类不是主要成分,A错误;细胞膜中脂质和蛋白质的含量变化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B正确,C错误;分析题图可知,该
图没有涉及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与蛋白质的关系,D错误。]7.D[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D错误。]8.D[①是蛋白质
,②是磷脂双分子层,用荧光对细胞膜进行标记时一般标记在①(蛋白质)上,D错误。]9.A[增强消化能力的消化酶在消化道内发挥作用,不需要进入细胞,无需微球体运送,A正确;根据题意可知,微球体的作用是包裹水溶性大分子药物,运输到患病部位的细胞中,B错误;由于磷脂
包裹的酶、抗体等物质属于水溶性物质,所以微球体的内部和外部都应该是磷脂分子的亲水端,即该微球体应该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C错误;磷脂分子“尾”部疏水,“头”部亲水,酶、抗体等水溶性大分子药物应该与磷脂“头”部相连形成稳定的结合体,D错误。]10.D[该冠状病毒外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
,因此其成分与宿主细胞膜相同,其膜的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该冠状病毒进入细胞需要经过膜的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B正确;高温变性不会使蛋白质的肽键断裂,故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即高温变性的该冠状病毒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C
正确;该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糖蛋白S与受体蛋白ACE2结合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可以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D错误。]11.C[②是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磷脂双分子层,外表亲水、内部疏水,B正确;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主要表现为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
多也能运动,但并不是所有蛋白质都可以自由运动(比如锚定蛋白),C错误。]12.D[分析题图可知,嵌合体形成的多少与温度有关,但图中数据无法说明与融合时间的关系,D符合题意。]13.B[应用该技术不能测定膜上单个蛋白质的流动速率
,只能测定群体蛋白质的流动速率,B错误。]14.(1)激素血液靶细胞(2)糖蛋白(蛋白质)信息(3)胞间连丝乙(4)蛋白质、脂质和糖类蛋白质(5)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15.(1)单内(2)人的红细胞(3)①磷脂双分子层②4糖蛋白AB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控制物质进出(4)①活细胞的
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死细胞的细胞膜失去此功能②临时装片显微镜细胞是否被染成蓝色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第1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分工1.B2.A[“叶”中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中,“花”中的色素存在于液泡中,A正确。]3.C[①③具有双层膜,
①内膜光滑,③内膜向内腔折叠,故①是叶绿体膜,③是线粒体膜。]4.C[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位于细胞内的光合片层结构上,C错误。]5.B[汗腺细胞分泌汗液,但汗液中不含蛋白质,汗液的分泌不需要高尔基体,A错误;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心肌细胞线粒体丰富,
有利于其自动节律收缩,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B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任何细胞器,不含线粒体,C错误;叶绿体在叶的向光面分布多,且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会随着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D错误。]6.A[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
察到细胞骨架结构,A错误。]7.D[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因此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方向与实际流动方向是一致的,A错误;由于根毛细胞颜色浅,不易观察,所以若观察洋葱根毛细胞的细胞质流动,应将视野亮度适当调暗一些,B错误;黑藻的叶片本身较小,一般取下一片叶子直接制成装片即可观察其中
的叶绿体,C错误;适当提高温度或光照强度,可促进细胞的代谢,使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加快,叶脉附近的水分供应充足,细胞代谢快,容易观察到细胞质流动,D正确。]8.A[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时,应选有颜色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观察指标,B错误;在电子显
微镜下才能看到叶绿体基质中类囊体堆叠形成的基粒,C错误;应选择黑藻新鲜枝上一片幼嫩的小叶制作成装片,D错误。]9.C[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①错误;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均含中心体,②错误;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中
含有的线粒体较多,同一动物不同组织细胞的代谢强度不同,因而线粒体含量一般不同,③正确;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均含有叶绿体,如植物的根尖细胞、洋葱内表皮细胞,④错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是真核生物,如蓝细菌,⑤正确。故选C。]10.B[核糖体只能合成多肽,但不能帮助这些多肽折叠
、组装或转运,A错误;内质网能对多肽进行加工,所以由题意可推知,“分子伴侣”主要存在于内质网,B正确;高尔基体对蛋白质有加工、分类和包装的功能,但不能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C错误;溶酶体是“消化车间”,不能对多肽进行加工,D错
误。]11.A[该图能看到核糖体、线粒体双层膜等,属于亚显微结构图,该细胞内含有中心体,因此属于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A错误。]12.B[由于该细胞为动物细胞,因此含有核酸和膜结构的细胞器a为线粒体,A错误;细胞器b中含蛋白质和脂质,但不含核酸,因此为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如溶酶体、内
质网等,B正确;细胞器c中只有蛋白质和核酸,因此为核糖体,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与SARS病毒的组成成分一样,C错误;蓝细菌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错误。]13.B[原核细胞含有核糖体、DNA、RNA,而叶绿体来源于被吞噬的蓝细菌,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故叶绿体中含有核糖体、DNA
、RNA,A正确;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B错误;叶绿体的两层膜来源不同,功能也不同,因而其内外两层膜的成分上有差异,C正确;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细菌逐渐进化为叶绿体,而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可制
造有机物,因此可推测,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细菌为原始真核生物提供了有机物,D正确。]14.(1)①细胞膜蛋白质和脂质⑦细胞壁④叶绿体低等植物(2)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②液泡(3)中心体、核糖体⑨线粒体(4)核糖体15.(1)差
速离心(2)P1S1、S2、S3和P4解析(2)由于核物质含DNA量最多,由图分析可知,应是P1中DNA含量最多,合成蛋白质的结构是核糖体,存在于S1、S2、S3和P4中。第2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1.A[唾液腺细胞能
合成、分泌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合成过程需要氨基酸,A正确;性腺细胞合成性激素,不能合成分泌蛋白,B错误;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C错误;口腔上皮细胞不能合成分泌蛋白,D错误。]2.B[内质网膜向内与核膜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高尔基体膜与
内质网膜不直接相连,B错误。]3.D[根据题意可知,在粗面内质网中切掉了起始肽段,因此胰岛素分子中不含有前胰岛素原中的起始肽段,D错误。]4.B[结构③(高尔基体)能对来自结构②(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B错误。]5.D[核糖体没有膜结构,a、b、c分别表示内质网膜、高
尔基体膜、细胞膜,A错误;b所在的细胞器高尔基体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枢纽,B错误;b为高尔基体,多肽链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6.D[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原核生物,不具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D错误。]7.B[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小肠黏膜
不属于生物膜系统,A错误;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所以合成蛋白质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比较发达,B正确;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定的联系,C错误;枯草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
细胞器膜和核膜,因此不具有生物膜系统,D错误。]8.C[内质网与细胞膜和核膜相连;在需能旺盛的细胞中,还与线粒体膜相连;内质网膜形成囊泡,与高尔基体膜间接相连,故a是内质网膜,b是高尔基体膜。]9.C[高尔基体对其加工的蛋白质先进行分类再转运至细胞的不同部位,A错误;
附着型核糖体合成的多肽是在信号肽的引导下进入内质网腔进行粗加工(这一过程没有囊泡运输),内质网将该蛋白质通过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分类和包装,B错误;分泌蛋白合成及转运的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少,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D错误。]10.B[由题图可
知,在信号分子作用下,调节型分泌才能正常进行,因此调节型分泌往往受到细胞外界信号分子的影响,A正确;溶酶体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其包装和分选都与高尔基体有关,B错误;调节型分泌和组成型分泌途径均以囊泡与高尔基体脱离,会使高尔基体的膜面积暂时
减小,C正确。]11.C[细胞内的囊泡可以来源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也可以来源于细胞膜,A错误;囊泡的膜不含核酸,B错误;囊泡的出芽和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相似,D错误。]12.D13.D
[由题图可知,COPⅠ可以帮助偶然掺入到乙中的某些蛋白质回收到甲中,D错误。]14.(1)(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2)短暂核糖体放射性标记物质(3)洗去放射性标记物不含放射性标记物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15.(1)高尔基体流动性(2)DP(SRP受体)(3)信号序列不能被SR
P识别,无法引导核糖体附着至内质网上,信号序列不能被切除加工蛋白质(4)①含有②不能第3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1.C[无核的一半不能分裂,A错误;将伞形帽伞藻的假根和菊花形帽伞藻的柄嫁接,将长成伞形帽伞藻,B错误;将黑色美西螈胚
胎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结果发育成的美西螈全部是黑色的,D错误。]2.A[图中并未体现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A错误。]3.D4.C[为了减少随机因素干扰,本实验应多取几个伞藻进行实验,C错误。]5.D[染色质与染色
体的组成成分相同,D错误。]6.C[图中②为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但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不能自由通过,A错误;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重要通道,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孔数目
多,有利于RNA等物质的进出,但DNA不能通过核孔,B错误;结构④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原核生物没有核仁,其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D错误。]7.C[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时首先考虑是否真实和准确,其次是美观,C错误。]8.D[图d为
照片,是个体的真实反映,而不是简化的概括,不属于物理模型,D错误。]9.B[实验中,虽然培养一天后无核部分的存活个数比有核部分存活个数多,但长时间来看不含细胞核的细胞存活时间短,存活数量少,故不能说明去除细胞核有利于细胞
的生存,A错误;该实验设置有核部分作为对照组,100个细胞实验数量较多,实验偶然性小,数据可靠,C错误;该实验数据可以说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质基质才是细胞代谢中心,D错误。]10.A[分析题图可知,单细胞生物c的细胞核来自单细胞生物a,单细胞生物
c表现出的性状与单细胞生物a相同,单细胞生物b经人工处理后培养一段时间仍为单细胞生物b。可见,这个实验最能说明的问题是:控制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但不能说明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一切性状的发生。]11.D[核膜是双层膜结构,一层膜是两层磷脂分子,故核膜由四层磷脂分子及相关蛋白质
组成,且其参与构成了生物膜系统,D错误。]12.D[该细胞模型中有叶绿体和细胞壁,无中心体,故应该为高等植物细胞,A正确;在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时,可选用各种色彩泥捏制各种细胞器,B正确;模型中的叶绿体、线粒体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C正确;唾液腺细胞为动物细胞,故
该模型不应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D错误。]13.D[中心体分布在动物和低等植物的细胞中,高等植物细胞内不含中心体,D错误。]14.(1)作为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2)4④核孔(3)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4
)有核无核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分裂、分化15.(1)同位素标记法(2)真核(3)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4)尾(5)①验证细胞核核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⑥出现紫色,乙试管中出现紫色解析分析题图可知,放射性尾部能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但放射
性头部不能进入细胞核,因此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尾部决定。重点突破练(二)1.C[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增大膜面积,而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来增大膜面积,A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质中均含有RNA和核糖体,但都不含染色质,B错误;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利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呈现绿色)
的运动作为标志,C正确;破伤风芽孢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线粒体,D错误。]2.C[红心火龙果含糖量高,甜度高,与叶肉细胞叶绿体合成的糖类有关,C错误。]3.B[图中①是线粒体,线粒体具有双层膜,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A错误;图中②是中心体,该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或者是低等植物细胞,而衣藻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B正确;图中③是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图中④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具有单层膜,C、D错误。]4.C[内质网向内连接核膜,向外连
接细胞膜,使细胞膜和核膜连成一个整体,A正确;高尔基体可以将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深加工,C错误;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不一定运送到细胞外,也有可能通过高尔基体运输到溶酶体或细胞膜上,D正确。]5.C[⑦是叶绿体,没有叶绿体的也可能是植物细胞,如根
尖细胞;⑫为中心体,有中心体的不一定为动物细胞,如低等植物细胞,B错误;图中没有生物膜的细胞结构有②细胞壁、③细胞质基质、⑨核糖体和⑫中心体,C正确;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
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D错误。]6.B[含有DNA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A错误;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C错误;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D错误。]7.B[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器为线粒体,应分布在S1、P2,A正确;合成蛋白质的结构为核糖体,存在于S3、P4中,B错
误;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主要分布在P1,C正确;P4含有核糖体,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D正确。]8.C9.D[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在该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去一个H,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去一个OH,所以产生的水中的氧仅来自氨基酸的羧基
,完成的场所是图乙中的①核糖体,A正确;由题意可知,甲状腺球蛋白为分泌蛋白,故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图甲中c过程为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该过程为③内质网→②高尔基体→细胞膜,整个过程需要⑤线粒体提供能量,C正确;在甲
状腺球蛋白合成分泌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是②(高尔基体),④(细胞膜)的面积增大,D错误。]10.C[由题图可知,细胞中囊泡运输具有方向性,A错误;不同细胞中囊泡运输的速度可能不同,囊泡的运输需要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线粒体供能
,最终影响囊泡的运输,B错误;胞内的一些蛋白质可直接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故细胞合成的蛋白质除经过途径①和②外,还有其他途径,D错误。]11.D[a是核糖体,没有膜结构,b是内质网,膜面积会明显减少,d是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A错误;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不是蛋
白质,B错误。]12.B[高尔基体上的M6P受体能和溶酶体酶结合,有助于将溶酶体酶分选出来,A正确;若E酶受损会影响M6P标志的形成,进而影响溶酶体形成,使衰老细胞器不能及时清除,导致在细胞内积累,C正确;据图分析可知,M6P能在胞
外和溶酶体酶结合,并结合题干信息可知,M6P受体可识别M6P,因此细胞膜上的M6P受体可回收分泌到细胞外的溶酶体酶,D正确。]13.(1)A、B、C、EA、C、D、E(2)CA、C(3)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4)遗传信息库,细胞代谢和遗传
的控制中心14.(1)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1细胞壁3叶绿体9液泡(3)纤维素和果胶(4)核仁(5)8核糖体(6)⑫中心体(7)低等植物解析(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与图乙相比,图甲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1
细胞壁、3叶绿体和9液泡。(3)图甲中1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4)根据图乙可知,⑥是核仁,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5)若图甲是蓝细菌,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8核糖体一种细胞器。(6)⑫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7)若某
细胞同时有图甲、乙中各种细胞器,那么该细胞同时具有甲、乙特有的细胞器,甲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说明该细胞一定为植物细胞,乙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中心体位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说明该细胞一定为低等植物细胞。15.(1)③内质网(2)②→③→⑥→⑦→⑥(
3)⑦高尔基体流动性(4)信息交流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被动运输第1课时水进出细胞的原理1.C[在图乙中,高出液面的水柱所产生的压力与渗透压达到平衡,此时漏斗内溶液②的浓度应比溶液①的浓度高。
]2.D[在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的过程中,漏斗内蔗糖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液面上升的速率逐渐减慢,最终维持稳定,A错误;在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的过程中,有水分子透过半透膜从清水进入蔗糖溶液,也有水分子透过半透膜从蔗糖溶液进入清水,只是水分子进入蔗糖溶液的多,出来的少,B错误;由于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半透膜两侧液体浓度不会相等,C错误。]3.D[本实验中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的是壳膜,A正确;由于壳膜内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外界清水透过壳膜进入到壳膜内的蔗糖溶液中,导致蛋壳下沉,吃水线低于烧杯的水面,B正确;若
将清水换为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由于壳膜内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壳膜内的水就透过壳膜进入到壳膜外,导致蛋壳上浮,由于Na+和Cl-都可以通过半透膜,因此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很快消失,壳膜外的水就透过壳膜进入到壳膜内,导致蛋壳下沉,C正确;水分子进出壳膜
达到平衡时,水分子仍进出壳膜,D错误。]4.A[由图分析可知,甲细胞处于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失水量大于吸水量,甲细胞发生了渗透失水现象,B错误;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体积的变化,不能观察到水分子的进出,C错误
;若把丙细胞换成洋葱表皮细胞,植物细胞膜外有细胞壁,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则该细胞不会涨破,D错误。]5.B[红色花瓣细胞的液泡呈现红色,比白色花瓣更便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A正确;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无色,
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现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的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不一定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体积较大,低倍镜下即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不需要用高倍显微镜,D正确。]
6.B[第一次观察时不能观察到较大的细胞质基质,可观察到紫色大液泡;吸水纸的作用是引流,目的是使蔗糖溶液或清水通过洋葱鳞片叶,使其发生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复原;第一次显微镜观察是为了对照。]7.D[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中间的部分,由于细
胞壁具有全透性,而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因此N中充满的是蔗糖溶液,A、C正确;根据图示无法判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加强还是质壁分离已达到平衡的状态,所以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的大小此时无法确定,B正确;未成熟的植物细胞没有大液泡,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当细胞质基质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
差时,也能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D错误。]8.D[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死细胞是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所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可以判断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A不符合题意;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的原理是渗透作用,B不符合题意;质壁分离实验无法探究出原生质层的组成,D符合题意。]9.C[
第一种情况: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则甲溶液中总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1,乙溶液中总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6mol·L-1,乙溶液的渗透压高于甲的,故最终乙液面高于甲。第二种情况:半透膜允许水分子和尿素分子通过,那么最终半透膜两
侧的尿素浓度相等,但是甲溶液中的蔗糖浓度大于乙的,故最终甲液面高于乙。]10.D[水分子由浓度低的溶液向浓度高的溶液渗透,正常情况下细胞处于吸水的状态,所以浓度高低依次是细胞液浓度>细胞质基质浓度>细胞间隙液浓度,即
c>b>a。]11.C[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细胞a未发生变化,说明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相等;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虽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同,但细胞c失水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减小,因此,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故C错误
。]12.B[在乙溶液中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在甲溶液中只有质壁分离,故两者的溶质不同,A错误;a点时细胞失水量开始减少,说明a点之前,乙溶液中的溶质已经进入细胞,B正确。]13.C[蔗糖溶液质量
浓度为0.35g/mL时,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现象,0.40g/mL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则该细胞液浓度与0.35~0.40g/mL的蔗糖溶液浓度相当,A正确;质量浓度为0.45g/mL的蔗糖溶液,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明显,在清水中也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则质量浓度为0.45g/mL的蔗
糖溶液较适合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B正确;当蔗糖溶液质量浓度为0.30g/mL时,细胞吸水,此时进入细胞的水分子多于排出细胞的水分子,C错误;质壁分离的过程中,小蚌兰叶片下表皮细胞失水,液泡颜色加深,D正确。]14.(1)小于(或<)下降(或减慢)小于(或<)
(2)原生质层cD(3)不能细胞壁对原生质层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4)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过度失水,已经死亡15.(1)②等量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2)①渗透②(渗透系统所处的)不同温度环境单位时间(长颈)漏斗液面高度的变化(3)①低温会影响渗透作用,且使渗透速率
减慢②若1组漏斗液面比2组低③低温不会影响渗透作用第2课时被动运输1.B[氧气分子较小,可以穿过磷脂分子层的间隙,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B正确。]2.C[O2、酒精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水进出细胞的方式可以是协助扩散,也可以是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A、B、D错误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C正确。]3.C[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消耗能量;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4.C[温度影响膜的流动性,进而影响性激素通过生物膜的速率,C错误。]5.C[题图表示被转运
的溶质以协助扩散的方式排出细胞的过程,该过程不消耗能量,所以载体蛋白构象发生改变的过程中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6.D[通道蛋白具有专一性,水分子和Na+不能借助K+通道蛋白进出细胞,D错误。]7.D[图乙表示自由扩散与物质浓度成正比例,D错误。
]8.D[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其运输速率主要取决于膜两侧浓度差,故组织细胞吸收维生素D的量主要取决于细胞外溶液与细胞质中维生素D的浓度差,D正确。]9.
B[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水通道蛋白失去活性,但水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形式进出细胞,故其在低渗蔗糖溶液中会吸水膨胀,在高渗蔗糖溶液中会失水变小,A正确,B错误;未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水可通过水通道蛋白快速进出细胞,也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故其
在低渗蔗糖溶液中会迅速吸水膨胀,在高渗蔗糖溶液中会迅速失水变小,C、D正确。]10.B[GLUT2是一种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故GLUT2对运输的物质具有高度选择性,A正确;葡萄糖通过载体蛋白GLUT2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出肝细胞,故饥饿时,通过GLUT2将葡萄糖运出肝细胞不消耗能量,B错
误;葡萄糖进出肝细胞是协助扩散,协助扩散的方向取决于物质浓度梯度,D正确。]11.D[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故水分子主要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也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A错误;甘油和酒精的运输属于自
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其结合,C错误。]12.A[蔗糖分子通过胞间连丝进行运输,水解后形成单糖,通过单糖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运输,速率加快,A正确;图示单糖通过单糖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B错误;图中蔗糖运输不
消耗能量,单糖顺浓度梯度运输也不消耗能量,故能量生成抑制剂不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C错误;蔗糖属于二糖,不能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D错误。]13.C[自由扩散不需要蛋白质(转运蛋白)介导,而协助扩散需要,故蛋白质
变性剂不影响自由扩散,但会抑制协助扩散,A正确;据图可知,一定浓度范围内,协助扩散的运输速率比自由扩散快,B正确;转运蛋白具有专一性,能介导物质X运输的蛋白不一定能介导物质X的类似物的运输,C错误;水进入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均不需消耗能量,D正确。]14.(1)自由扩散细胞
内外物质的浓度差(或细胞内外物质浓度梯度的大小)(2)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差转运蛋白的数量(3)如图所示15.(1)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不需要消耗细胞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2)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含有
较多的水通道蛋白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盖玻片一侧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多次(3)水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自由扩散水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主要方式是协助扩散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1.D[正常生理条件下,红细胞内K
+浓度远高于细胞外,说明K+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红细胞的,因此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故选D。]2.C[据图分析可知,汞进行跨膜运输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需要ATP水解供能,符合主动运输的特点,C正确。
]3.C[主动运输的结果是使细胞内外维持一定的浓度差,C错误。]4.D[Na+协同运输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膜两侧Na+的浓度梯度动力,A错误;细胞吸收葡萄糖所需的能量由两侧Na+浓度梯度提供,说明细胞吸收葡萄糖是一种特殊的主动运输,苯、甘油等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
胞,细胞吸收葡萄糖与苯、甘油等跨膜方式不相同,B错误;Na+进入细胞是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所以细胞中的氧浓度会影响能量供应,但不影响该过程,C错误;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是主动运输,Na+运出细胞需要载体,消耗能量,也是主动运输,所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与Na+运出细胞的方式相同,D正确。
]5.C[由题图可知磷吸收可能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也可能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C不合理。]6.B[细菌以胞吞形式进入细胞,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但两者的细胞膜未发生融合,A错误;巨噬细胞吞噬的过程中不需要载体蛋白,但需要能量,C错误;胞吞的过程中细菌并未穿过生物膜,D
错误。]7.A[由题意可知,“某种不容易进入细胞的药物”,表明该物质是大分子物质,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进入细胞,A符合题意。]8.A[果脯在腌制过程中,细胞死亡,细胞膜等膜结构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糖分能直接进入细胞中,使果脯慢慢变甜,A错误。]9.B[H+运
出细胞和运进液泡需要载体蛋白H+-ATP酶的协助,同时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表明H+运出细胞和运进液泡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H+运出细胞和运进液泡是逆H+浓度梯度,所以细胞质基质中H+浓度小于胞外H+浓度和细胞液H+浓度,H+浓度越小,其pH
越大,故细胞质基质的pH最大,A正确;细胞外H+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错误;据图分析可知,H+-ATP酶是一种膜蛋白,能催化ATP水解通过主动运输将H+运出细胞,H+-ATP酶也是一种载体蛋白,载体蛋白发挥作用时需
改变自身的空间结构,C正确;植物细胞呼吸受到抑制,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减少,会影响H+的运输,从而影响细胞转运H+,D正确。]10.B[胡萝卜吸收K+和NO-3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消耗能量。A、
B两点表示不同氧浓度下吸收NO-3的速率,载体蛋白相同,影响因素是能量;B、C两点表示在同一氧浓度下吸收K+和NO-3的速率,能量相同,影响因素是载体蛋白数量,故选B。]11.C[甲是主动运输,乙是协助扩散,共同点都需要转运蛋白
,A错误;甲、乙所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即选择透过性,B错误;氧气分子进入细胞的过程是自由扩散,图甲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不能用图甲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氧气分子进入细胞的过程,D错误。]12.A[温
度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也影响能量的产生,因此对上述过程均有影响,A错误;由分析可知,④为胞吞,病原体是大分子,吞噬细胞通过胞吞过程吞噬病原体,B正确;小肠上皮细胞以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乙醇,即图中的①,C正确;氧气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即
图中的①,D正确。]13.(1)空间结构(或自身构象)氯离子的大小和性质与CFTR蛋白的结合部位相适应(2)患者的CFTR蛋白异常,无法将氯离子主动运输至细胞外,导致水分子向膜外扩散速率减慢,支气管细胞表面的黏液不能被及时稀释,黏稠的分泌物不断积累(3)原发性Na+浓度梯度(4)实验思路:
将水通道蛋白CHIP28插入不含有水通道蛋白的水生动物的卵母细胞的细胞膜上,再将卵母细胞放入清水中。预期结果:卵母细胞迅速吸水膨胀后涨破14.(1)蛋白质(2)④载体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3)协助扩散不同协助扩散协助扩散(4)①b.完全抑制呼吸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2+、Na+的
吸收速率②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被动运输重点突破练(三)1.D[x为运输物质a的载体蛋白,因此a的运输速率与x的数量有关,D错误。]2.C[甲进入细胞内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而非通道蛋白的协助,A错误;乙进入细胞内是顺浓度梯度运
输,可能是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B错误;甲运出细胞外是顺浓度运输,该过程可能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其中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C正确;乙物质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乙运出细胞外是逆浓度运输,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该过程一定需要载体蛋白协助,D错误。]3.D[
同一物质进入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而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A正确;不同物质进入同一生物体相同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如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入细胞都是自由扩散,B正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物质跨
膜运输方式均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主动运输,D错误。]4.C[葡萄糖通过载体S被逆浓度梯度转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该过程由Na+的电化学梯度驱动,方式为主动运输,A正确;在基膜侧的载体G能顺浓度梯度运输葡萄糖,该过程不消
耗能量,方式属于协助扩散,载体G不具有ATP酶活性,且结构不同于载体S,B正确,C错误;Na+-K+泵能主动将Na+运出细胞,以维持小肠上皮细胞内Na+处于较低浓度,为葡萄糖主动运进细胞提供Na+电化学梯度,该过程消耗ATP,D正
确。]5.B[低密度脂蛋白以胞吞的形式进入细胞内,不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但需要与膜上的受体识别,A错误;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不是在溶酶体中合成,C错误;科学家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低密度脂蛋白来研究低密度脂蛋白的
转移路径,D错误。]6.C[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存在的Na+-H+反向转运蛋白可将胞内H+排出到管腔液中,因此对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A正确;肾近端小管可通过协助扩散重吸收水分,因此肾近端小管除了反向转运蛋白还有大量的水通道蛋白,有利于其对水分的重吸收,B正确;温度可影响细胞膜上物质分
子的运动,反向转运蛋白是膜上的蛋白质,其分子运动速率受温度影响,C错误;反向转运蛋白与被转运的分子结合后会发生自身构象的变化,从而完成物质的转运,D正确。]7.A[由表格信息可知,同样温度条件下,空气瓶中离子
相对吸收量大,说明有氧条件有利于根对离子的吸收,A正确;同样的空气,不同温度条件下离子的相对吸收量不同,说明温度变化影响根对离子的吸收,B错误;同样的温度条件下,氮气环境中根对离子的相对吸收量少,说明根对离子的吸收需要消耗能量,且氮气环境中不利于根对该离子的吸收,C、D错误。]8.B[红
细胞吸收氧气、甘油、脂肪酸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吸收氨基酸、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所以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红细胞,不影响红细胞对氧气、甘油和脂肪酸的吸收,但影响红细胞对氨基酸、K+的吸收。]9.B[图一中细胞膜的上侧含有糖蛋白,是细胞膜的外侧,③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A
错误;图二说明K+的吸收速率受O2浓度的影响,氧气参与有氧呼吸,可释放能量,故K+运输过程消耗能量,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这种方式对应于图一中的甲,B正确;若图一中丁表示葡萄糖,则表示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该细胞可能是哺乳动物红细胞,C错误;图二说明K+的吸收速率受O2浓度的影
响,当O2浓度达到一定范围,K+的吸收速率不再增加,说明限制因素是载体蛋白数量,D错误。]10.B[pH上升时Na+通过转运蛋白进入细胞质基质的方式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H+进入溶酶体需要V蛋白运输,且消耗ATP,为主动运
输,A错误;据图分析,pH为4.6时,T蛋白的活性受m蛋白的抑制,Na+不会外流进入细胞质基质,B正确;pH上升后,V蛋白逆浓度梯度转运H+进入溶酶体,会使溶酶体内的pH下降,C错误;pH上升时,溶酶体内的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从溶酶体进
入细胞质基质,而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所以溶酶体内的Na+浓度高于溶酶体外的Na+浓度,D错误。]11.A[据图甲分析可知,a代表的运输方式只受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影响,说明是自由扩散,曲线b代表的运输方式不只受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影响,可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图甲中b曲线达到最大转运速
率后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转运蛋白的数量,A错误,B正确;胞吞和胞吐过程可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胞吞和胞吐过程均消耗能量,C、D正确。]12.C[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呼吸抑制剂会抑制能量的产生,因此若甲组培养液中盐的剩余量明显高
于乙组,则说明吸盐方式为主动运输,C错误。]13.A[图一中曲线ab段是随着培养液中K+浓度增加,K+吸收速率增加,限制因素是K+浓度,此时能量充足,而且细胞膜上K+载体蛋白数量未达到饱和,A正确;曲线cd段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细胞外界溶液浓度
过高,细胞失水,细胞代谢减弱,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影响了对K+的吸收,B错误;e点植物根系可以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吸收K+的方式仍是主动运输,C错误;bc段限制因素不再是培养液中K+浓度,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蛋白数量,也可能是能量;fg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蛋白数量,也可能是培养液中K+浓度
,D错误。]14.(1)具有流动性(2)蛋白质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3)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K+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呼吸抑制剂会影响细胞呼吸供能,故使细胞主动运输速率降低15.(1)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载体蛋白数量有限(2)②③⑥(3)①⑤(4)主动
运输16.(1)水通道蛋白液泡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及转运蛋白空间结构的变化(2)高于H+-ATP泵避免了钠离子对细胞代谢造成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液泡的渗透压,从而提高植物的吸水力,进而适应高盐环境(3)低温胁迫下膜脂会由液态变为凝胶态,物质运输速率减慢,物质不能及时运进或
运出,造成细胞代谢紊乱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1.C[分析实验装置可知,催化剂的种类属于实验的自变量,A错误;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属于实验的因变量,B错误;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属于实验的无关变量,C正确;产生气泡量属于实验的因变量,D
错误。]2.B[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是该实验的因变量,A错误;加热为过氧化氢提供能量,加催化剂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故2号试管中的过氧化氢分子所含能量最高,C错误;4支试管中过氧化氢的浓度和用量是无关变量,对照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应
保持适宜且相同,D错误。]3.B[水浴加热可以给化学反应提供能量,但不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4.C[ac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A、B错误;加热、加压通常能使反应物分子获得能量促使反应的进行,
D错误。]5.A[酶在生化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在反应前后质和量均不变,①反应前后没发生变化,所以①是酶,②是反应物,③④为生成物。故选A。]6.B[脲酶的作用原理与无机催化剂相同,都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A错误;酶是由活
细胞产生的,可以在细胞内,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C错误;刀豆中的脲酶属于蛋白质,食用刀豆后,相应的蛋白质会被水解,不能催化人体中的尿素水解,D错误。]7.A[除去RNaseP酶中的蛋白质,在提高Mg2+浓度的前提下,RNA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催
化活性,说明该酶中的RNA具有催化作用,A符合题意。]8.A[不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也可以产生酶,①错误;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②错误;大多数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能产生酶,③错误;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可以在核糖体或细胞核中合成
,④错误;酶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⑤错误;酶只具有催化作用,⑥错误;酶不能起调控作用,⑦错误;酶只是起催化作用,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⑧错误。]9.D[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底物已经消耗完。]10.D[丁曲线在加入酶后其反应物的浓度下降速率
明显加快,直至反应物浓度为0,D正确。]11.D[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用蛋白酶处理后,甲酶活性不变,则说明甲酶可能是RNA,D错误。]12.A[双缩脲试剂检测的是蛋白质,蛋白酶也是蛋白质,故本题无法从化学特性上达到目的,只有考虑物理特性,如蛋白块变小
或消失。]13.(1)高低酶所降低的活化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蛋白质或RNA细胞内或细胞外解析(1)从图中可看出,没有酶催化时,发生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较高;有酶催化时,发生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较低。因此,酶催
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酶在细胞内外都能起作用。14.(2)①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酶比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高②过氧化氢被分解完③减少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的用量(或降低过氧化氢的浓度)第2课时酶的特性1.C2.B[分析题图曲线可知,该实验
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未加酶的实验作为空白对照,与加入无机催化剂相比,加入酶的实验组最先达到平衡点,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3.D[分析题表信息可知,该实验中的单一变量为底物的种类而不是pH,故实验目的不是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A、C错误;本实验不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
检测,因为不管淀粉酶能否催化蔗糖水解,溶液都不变色,B错误。]4.C[平原地区的人进入西藏后产生“高原反应”是由于氧气浓度低导致,不能说明“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C符合题意。]5.D[炒肉过程中加入,高温会使蛋白酶失去活性,A错误;肉炒熟后起锅前温度也很高,此时加入,
蛋白酶的活性会降低甚至失去活性,B错误;用沸水溶解后,高温会使蛋白酶失去活性,C错误;室温下与肉片混匀,让蛋白酶促进蛋白质水解的反应作用一段时间后,再炒熟,效果好,D正确。]6.B[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1
.5,当处在pH为10的溶液中,由于碱性过大而失去活性。因此,将溶液pH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不再具有活性,所以活性不发生变化,B正确。]7.D[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由于实验需要严格控制单一变量,在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混合之前首先需要将它们各自保
温到一定温度,然后再混合,并且混合后还需要在相应的温度条件下保温让其充分反应。因此最合理的实验步骤应为①④②③⑤。]8.C[探究pH影响酶的催化活性,底物不能用淀粉,因为淀粉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A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
响,用α淀粉酶分别在100℃、60℃、0℃下催化淀粉水解,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比较还原糖的产生情况,因为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会影响实验设置的温度变量,B错误;在“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中,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酶、无机
催化剂),用量是无关变量,应遵循等量性原则,D错误。]9.D[据题图可知,酶可以分解底物,但却不能分解底物类似物甲,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正确;酶的化学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进而影响图示过程的发生,B正确;因酶的数量有限,而底物类似物甲
也会与酶结合,故若向存在酶F和底物的反应体系中加入物质甲,则能与底物结合的酶数量减少,进而导致底物反应速率减慢,C正确;物质甲不能被分解的原因是酶具有专一性,D错误。]10.D[在pH=2的条件下,唾液淀粉酶活性很低,甚至失活,而胃蛋白酶活性较高,
所以乳清蛋白和唾液淀粉酶会被胃蛋白酶水解成多肽,而淀粉不能被水解,因此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D正确。]11.C[试管A、B对照可证明酶的专一性,检测试剂用碘液,检测反应物淀粉是否被催化水解,未被水解的呈蓝色,B正确;若要
探究酶的高效性,应再添加一组无机催化剂作对照,酶的催化与空白对照,只能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C错误;A、D、E三支试管只有反应温度不同,其他无关变量一致,故可证明唾液淀粉酶活性受温度影响,D正确。]12
.B[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若升高温度,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因此不能用曲线c表示,A错误;酶量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酶量减少后,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其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B正确;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说明限制
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C错误;曲线b表示在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若减小pH,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因此A、B点位置都会下移,D错误。]13.(1)无关自(
2)乙(3)使新鲜α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达到预设温度后再混合(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碘液淀粉的剩余量(4)不科学因为温度会直接影响H2O2的分解(5)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约为7,pH降低或升高酶
活性均降低6~8解析(1)实验一探究的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活性,pH属于无关变量;而实验二是探究过氧化氢酶作用的最适pH,自变量是pH。(2)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60℃是α淀粉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是实验前已知的,乙组的实验结果是另外两组的参照,故为对
照组。(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应该先使酶和底物分别达到预设温度,然后再将底物和酶混合进行反应,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实验一的①②③步骤为错误操作。淀粉遇碘液变蓝,因此实验一的第④步最好选用碘液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剩余量,单位时间内淀粉的剩余量越多,说明酶活性越低。(4)温
度会直接影响H2O2的分解,因此,实验一的新鲜α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不能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5)由实验二的结果可知,该过氧化氢酶作用的最适pH约为7,pH降低或升高酶活性均降低。在该预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可在pH为6
~8之间设置梯度。14.(1)专一(2)等量的蔗糖砖红(3)枝条和叶片大于(或高于)(4)金丰本身蔗糖酶活性较高,感病后蔗糖酶活性又明显升高,蔗糖酶将植株中的蔗糖水解为单糖为假单胞杆菌提供营养,加速其繁殖第2节细胞
的能量“货币”ATP1.B2.C[ATP分子中②的断裂与形成是其与ADP相互转化的基础,C错误。]3.C[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特殊的化学键,ATP中远离腺苷的化学键断裂后可产生ADP,故蛋
白激酶可以催化ATP最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到载体蛋白的特定位置,同时产生ADP,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γ位上。]4.B[此过程物质变化是可逆的,而能量变化是不可逆的,C错误;ATP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其他各项生命活动,而ATP合成的能量来自光能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D错误。]5.B[A
TP经酶水解后的产物可以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之一,A错误;ATP与ADP间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在所有生物的细胞内都是一样的,C错误;ATP在细胞中的量很少,不能大量存在,D错误。
]6.B[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所需要的酶不同,分别为ATP合成酶和ATP水解酶,B错误。]7.D[钙泵这种蛋白质,具有运输Ca2+的载体功能,又有催化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水解ATP)
的功能,B正确;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使钙泵变性失活,降低细胞对Ca2+运输的速率,D错误。]8.C[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可见,ATP是细胞中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A正确;所有细胞均可通过呼吸作用将糖氧化分解,在此过程
中,储存在糖中的能量被释放出来,即所有细胞最重要的放能反应是糖的氧化,B正确;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光合作用不是所有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吸能反应,C错误;肌肉收缩过程中需消耗能量,属于吸能反应,肌肉做功时失去能量恢复原状,属于放能反应,D正确。]9.A[ATP彻底水解产物
为腺嘌呤、核糖和磷酸,A符合题意;GTP彻底水解产物为鸟嘌呤、核糖和磷酸,B不符合题意;CTP彻底水解产物为胞嘧啶、核糖和磷酸,C不符合题意;UTP彻底水解产物为尿嘧啶、核糖和磷酸,D不符合题意。]10.C[胰
岛素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属于胞吐,需要ATP供能,A不符合题意;在篮球比赛等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的收缩需要消耗ATP,B不符合题意;载体蛋白运输葡萄糖时可能不需要ATP,如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也可能需要ATP,
如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C符合题意;植物细胞会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和NO-3,需要ATP供能,当细胞液浓度增大后,会吸水而自动复原,D不符合题意。]11.D[在适宜条件下,荧光素酶可以在体外发挥催化作用
,A错误;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生成的ATP才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B错误;ATP不具有专一性,C错误。]12.C[磷酸肌酸能在肌酸激酶催化下,将其磷酸基团转移至ADP分子上,生成ATP,据此推测磷酸肌酸转移磷酸基团时释放能量,用于合成ATP,且ATP合成不一定需要游离的磷酸,A、B正确;A
TP能为肌肉运动直接供能,磷酸肌酸不能,细胞中ATP含量低,但人体消耗多,主要是依赖于ATP与ADP之间的快速转化,C错误。]13.A[蛋白质磷酸化的过程会消耗ATP,同时细胞内也有ATP合成,细胞内ATP含量基本不变,A错误;据题图可知
,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要用蛋白激酶而去磷酸化过程要用蛋白磷酸酶,所以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不属于可逆反应,C正确;据题图可知,蛋白质磷酸化过程伴随ATP的水解,ATP水解释放能量,故该过程属于吸能反应,能量来自ATP中
活跃的化学能,D正确。]14.(1)肌肉收缩等各项生命活动(2)呼吸作用(3)ATP在细胞内含量虽少,但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却十分迅速,使细胞内的ATP的含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构成生物体内部的稳定供能环
境(4)ADP+Pi+能量――→酶ATPATP――→酶ADP+Pi+能量15.(1)ATP正比(2)化学光吸能反应(3)Mg2+不可以Hg2+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解析(1)ATP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荧
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其发光强度与ATP的含量成正比,所以根据发光强度可以计算出生物组织中ATP的含量。(2)“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中涉及的能量转换是化学能转变为光能;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
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3)分析曲线图可知,用Mg2+处理后,在较低荧光素酶浓度的条件下就能达到较高的发光强度,因此使用Mg2+处理,能够节省荧光素酶的用量。高温和Hg2+处理后酶活
性不可以恢复。Hg2+处理后酶活性降低可能是因为Hg2+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1课时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1.B2.C3.C[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属于异养、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易于培养,A错误
;通过设置有氧和无氧两个实验组进行相互对照,易于判断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B错误;实验的因变量是澄清石灰水的混浊程度和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样液的颜色变化,D错误。]4.C[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混匀前需高温煮沸以去除溶解氧
,和酵母菌混匀后不需高温煮沸,否则会杀死酵母菌,C错误。]5.B[线粒体可在有氧条件下将丙酮酸分解为CO2和水,B错误。]6.D[图中①表示细胞质基质,②表示线粒体基质,③表示线粒体内膜;①中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中进行
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所以所含酶的种类不同;②中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只能产生少量ATP,③中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ATP。]7.D[在细胞质基质中,含18O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丙酮酸和[H],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与水反应,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所以18O转移
的途径应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故选D。]8.A[有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产生于②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氧气在③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参与反应,与[H]结合形成水;水参与②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有水生成的阶段是
③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故选A。]9.C[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相等,不会引起液面变化;若同时进行了无氧呼吸,则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于消耗的氧气,气球体积增大,液面上升。]10.D[结构①细胞质基质中发生
葡萄糖的分解,也生成ATP,A错误;结构②(线粒体内膜)上[H]与O2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C错误。]11.A[①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分解,A错误;给培养的动物细胞提供18O2,18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生成H218O,H218O再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
阶段,生成C18O2,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后,细胞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可能含有18O,B正确;碳原子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从葡萄糖转移到丙酮酸,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从丙酮酸转移到二氧化碳,C正确;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为线粒体内膜,故用某
种抑制线粒体内膜上ATP合成的药物处理培养的小鼠细胞,其线粒体内膜不能再产生ATP,但线粒体基质仍可产生ATP,D正确。]12.D[NAD+形成的NADH最终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A错误;NAD+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也会参与NADH的形成,B错误;NAD+中含有的糖是核糖,C
错误;从NAD+含量方面分析,当出现线粒体中NAD+的含量降低,而细胞中NAD+的总含量保持不变的现象时,说明NAD+没有被转运,进而证明蛋白质TF-H与NAD+的转运有关,D正确。]13.B[H+通过Ⅰ、Ⅱ、Ⅲ的运输会导致线粒体基质的H+减少从而使pH升高,A正确;F1在线
粒体内膜上既可充当转运蛋白起运输作用,还可以充当酶来催化ATP的合成,B错误;硝化细菌也进行有氧呼吸,故也有与酵母菌类似的电子传递系统,C正确;在分解脂肪时,由于脂肪的H含量比糖类高,故通过该电子传递链消耗的氧将增加,D正确。
]14.(1)丙酮酸二线粒体内膜(2)一、二三(3)线粒体基质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15.(1)线粒体内膜[H](2)抑制动物或病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抑制动物啃食或病菌侵害(3)液泡少(4)有利于花序发育,促使挥发物质挥发
,吸引昆虫传粉第2课时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B[“罐头食品”意味着密闭体系、无氧环境,即进行无氧呼吸,“盖子鼓起”必然是因为生成气体导致罐头内压强增加所致,综合以上两点可知,引起盖子鼓起的原因应该是某种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产生气体
即CO2所致。]2.A[图示过程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该过程的发生与O2无关,A正确、B错误;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三阶段生成水,C错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可以产生少量ATP,因此ATP合成量大于分解量,D错误。]3.B[发酵是微生物无氧呼吸的过程,而植物细胞
无氧呼吸不能称为发酵,A错误;图中NADH为还原型辅酶Ⅰ,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该过程中的NADH的消耗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正确;①过程为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该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只是少部分储存在ATP中,C错误;细
胞的无氧呼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D错误。]4.B[②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需要O2参与,也需要水参与,有水生成,A错误;③过程表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乳酸,该过程无ATP生成,B正确;若不发生②过程,会
发生③过程,①过程产生的[H]会与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乳酸,[H]不会在细胞中积累,C错误;人体剧烈运动时细胞主要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无氧呼吸提供少部分能量,D错误。]5.B[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都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①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需要酶的催化,②正确;无氧呼
吸不需要消耗氧气,③错误;有氧呼吸能生成大量ATP,无氧呼吸能生成少量ATP,④正确;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都生成丙酮酸,⑤正确。]6.C[氧浓度为a时,植物只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CO2和酒精,且此时CO2释放量最大,因此在a浓度下不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A错误;氧浓度为b时
,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8-3)÷2=2.5,而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3÷6=0.5,可见该浓度下,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B错误;氧浓度为c时,CO2的产生量大于O2的吸收量,因此此时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
进行无氧呼吸,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中均有CO2,因此,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C正确;氧浓度为d时,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7.A[水稻生产中适时露田和晒田,可改善土壤通
气条件,增强根系的细胞呼吸,A正确;快速登山时,人体的能量供应主要来自有氧呼吸,B错误;人体细胞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的是乳酸,不产生CO2,C错误;适宜的湿度能保证水果水分的充分储存,从而保证水果肉质
鲜美;低温能降低细胞中酶的活性,使细胞代谢活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减少;低氧条件下,有氧呼吸较弱,又能抑制无氧呼吸,细胞代谢缓慢,有机物消耗少,所以一定湿度、零上低温、低氧环境有利于荔枝的保鲜,D错误。]8.C[短跑时,快肌纤维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因而使肌肉产
生酸胀感,快肌纤维无氧呼吸过程中不产生CO2,C错误。]9.A[条件X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有机物不能彻底氧化分解,所以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有3处,即储存在酒精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储存在ATP中,A正确;条件Y下,细胞进行有
氧呼吸,葡萄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然后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水,B错误;由于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只能产生乳酸,所以O2不足时,人体肌细胞产生的CO2量仍等于O2的消耗量,C错误;人体细胞和酵母菌都能在X或Y条件下呼吸,但人属于需
氧型生物,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D错误。]10.A[Ⅰ阶段,因为长期浸水土壤中氧气浓度降低,细胞有氧呼吸的速率下降,A正确;Ⅱ阶段,氧气浓度进一步降低,对无氧呼吸的抑制作用减弱,细胞的无氧呼吸速率上升,B错误;Ⅰ阶
段呼吸速率下降是因为氧气浓度降低,有氧呼吸速率降低和无氧呼吸因为氧气存在受抑制,Ⅲ阶段呼吸速率下降是因为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二者下降的主要原因不同,C错误;a点氧气浓度高于b点,有氧呼吸强度比b点大,D错误。]11.B[②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不需
要O2参与,A错误;③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其产物是酒精和CO2,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会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C错误;金鱼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为酒精和CO2,其他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没有CO2,经无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金鱼肌细胞产生的CO2多于其他细胞,D
错误。]12.C[N点后O2吸收量大于CO2释放量,说明消耗的有机物不只是糖类,因此N点时,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虽然相等,但此时不一定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由图可知,M点时细胞中CO2释放量最低,适合储藏该器官,但此时无氧呼
吸强度不是最低的,B错误;细胞呼吸的实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N点后,O2吸收量大于CO2释放量,说明该器官细胞呼吸过程中不只是氧化分解糖类物质,C正确;L点时,O2浓度为0,只进行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13.C[适当降低环境温度,降低酶的活性,能抑制白菜的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消耗,A正确;白菜有氧呼吸消耗的O2等于产生的CO2,无氧呼吸产生CO2,所以两种呼吸方式同时进行时,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呼吸商大于1,B正确;30小时、1℃和16℃条件下白菜呼吸商均为1,说明白菜的呼吸方式为有氧
呼吸,不管有氧呼吸速率大小,释放的CO2量和吸收的O2量的比值都等于1,C错误;第60小时、22℃条件下,白菜呼吸商约为2.7,假设O2吸收量为a,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a/6,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为a,无氧呼吸释放的CO2为1.7a,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0.85a,白菜有氧呼吸比无氧
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D正确。]14.(1)吸收CO2左有氧呼吸(2)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强度增强(或无氧呼吸速率加快)(3)乳酸(4)其他条件不变,将种子灭活解析(1)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的作用为吸收CO2;在装置中分别放置100粒萌发的小麦种子,若此时萌发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为有氧
呼吸,消耗O2,则装置1中的着色液滴向左移动,装置2着色液滴不移动,说明细胞呼吸释放CO2的体积等于消耗O2的体积。(2)如果装置1中的着色液滴不移动,说明小麦种子不消耗O2,不进行有氧呼吸;装置2中着色液滴移动,说明小麦种子进行无氧呼吸释放CO2
。装置2中的着色液滴开始一段时间内移动速度逐渐加快,则说明小麦种子无氧呼吸强度增强。(3)若在装置中分别放置100粒萌发的玉米种子,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1、2的着色液滴都不再移动,且玉米种子仍保持生物活性,说明细胞呼吸既不消耗O2,也不释放CO2,因此可推
测此时的细胞呼吸产物是乳酸。15.(1)细胞质基质不能(2)通气量(或通入氧气量)和黄瓜品种强(3)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除去杂草,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避免根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部造成伤害;松土有利于土壤需氧微生物分解作用产生更多CO2,增加局部CO2浓度;松土不当
,破坏植物根系,对农作物造成伤害;松土导致水土流失解析(1)黄瓜细胞中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该过程不能产生ATP。(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通气量(或通入氧气量)和黄瓜品种;与品种B相比,品种A的丙酮酸增加较少,而酒精增加较多,说明品种A耐
低氧能力比品种B强。第4节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第1课时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1.C[提取绿叶中色素的原理是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分离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A错误;可以用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提取色素,无水乙醇不能作为层析液使用,B错误;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
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因色素分解而消失,但不会因挥发而消失,D错误。]2.A[在放置滤纸条时,一定注意的是滤液细线不能没入层析液中;层析液易挥发一定要加盖。]3.D[由于研磨时乙醇会挥发,故为获得10mL提取液,研磨时应加入多于10mL的乙
醇,A错误;步骤②采用单层尼龙布过滤,可提高滤液中光合色素的含量,B错误;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线,待滤液干后,再重画一到两次,不是连续画线,C错误。]4.A[c带为叶绿素a,含量最多,所以宽度最宽,其中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B错误;色素带的宽度越大
,色素越多,太幼嫩的叶子,叶绿素的含量较低,c和d带的宽度不大,C错误;在提取色素时加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其中主要是为了保护叶绿素a和叶绿素b,即图中的c和d,D错误。]5.C[由题图可知,由550
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吸收利用的光能增多,C错误。]6.B[在层析液中四种色素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色素溶解度越大,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越快,反之则慢,因此将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
、胡萝卜素依次点样在滤纸的1、2、3、4,从低到高依次是1、2、3、4。混合液中含4种色素,扩散后在滤纸条上形成4条色素带。故选B。]7.B[植物细胞不都含有叶绿体,如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A错误;同线粒体不一样,叶绿体的内膜没有扩大受光面积,
而是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C错误;吸收光能的色素都分布在③(类囊体薄膜)上,D错误。]8.A[实验开始前,临时装片都要先进行隔绝空气处理,A错误。]9.C[加入的提取液太多,色素的比例小,则色素带颜色较浅,①正确;体积分数为
95%的乙醇加入无水碳酸钠可以代替无水乙醇,不会导致色素带颜色较浅,②错误;研磨时没有加入碳酸钙,使部分色素被破坏,③正确;研磨时没有加入二氧化硅,导致研磨不充分,色素没有充分提取,④正确;取的叶片叶脉过多,叶肉细胞过少,绿叶中所含色素少,⑤正确;在画滤液细线时,应等滤液干燥后再重画一到两次,
画滤液细线次数太少,会使滤纸上的色素量少,也会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颜色较浅,⑥正确;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使部分色素被破坏,叶片中所含色素少,⑦正确。]10.B[甲同学由于没有加入无水乙醇,所以提取液中不会出现
色素,色素分离的结果是②;乙同学操作正确,色素分离后得到四条正常的色素带,色素分离的结果是④;丙同学由于未加CaCO3,所以叶绿素含量减少,所得到的色素带中两条叶绿素带比正常的色素带要窄,色素的分离结果是①;丁同学由于未加S
iO2,导致叶片研磨不充分,最终导致各种色素的含量均减少,色素的分离结果是③。]11.C[溶解度高,扩散速度快;溶解度低,扩散速度慢,故色素带甲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A正确;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有关,不同色素带的宽度是不同
的,C错误。]12.C[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不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C错误。]13.C[植物细胞中,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不存在于液泡中,A错误;叶绿体中的色素溶于有机
溶剂而不溶于水,因此不能用清水提取紫鸭跖草叶片叶绿体中的色素,B错误;叶绿素在低温下易被分解,秋天银杏叶片变黄的原因是低温造成叶绿素含量降低,C正确;枫树、爬山虎等植物叶片变红是由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减少,液泡中的花青素的颜色显现出来,捕获光能的能力减弱,D错误。]1
4.(1)纸层析法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2(2)吸收光谱(3)a层析液叶绿素b15.(1)无水乙醇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2)类囊体薄膜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3)蓝绿色蓝紫光和红(4)12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1.A[
黄瓜幼苗可以吸收水,增加鲜重;也可以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合成相关的化合物;也可以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增加细胞干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并没有增加黄瓜幼苗的质量,故黄瓜幼苗在光照下增加的质量来自水、矿质元素、空气。综上
所述,A项符合题意。]2.B[判断光合作用产生的O2的来源需用同位素示踪法,本实验无法判断光合作用产生的O2的来源,A错误;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说明产物中有还原态氢,并放出O2,故说明光合作用的过程中能产生还原剂和O2,B正确;本实验不能判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
C、D错误。]3.A[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光能转变成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为暗反应提供能量,产生氧气,氧气易于检测,A正确、B错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实质是一系列的酶
促反应,消耗二氧化碳并生成糖类,故检测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及糖类的合成量更适于测定是否完成暗反应,C、D错误。]4.B[催化CO2固定形成C3的酶被称为Rubisco,该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据此可推测,该酶存在于叶绿体基质
中,A错误;CO2固定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可以进行,所以Rubisco不需要在黑暗条件下发挥作用,C错误;Rubisco催化CO2固定不消耗能量,所以不需要ATP,D错误。]5.B[该过程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不需要光,发生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A正确;细胞呼吸中产生的[H]实际上是还原型
辅酶Ⅰ(NADH),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是还原型辅酶Ⅱ(NADPH),B错误;暗反应中CO2首先被C5固定生成C3,C3再被还原生成(CH2O)和C5,故CO2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CO2→C3→(CH2O)+C5,
C正确;突然降低CO2浓度,C5的消耗量降低,而C5的合成量不变,所以短时间内C5的含量上升,D正确。]6.D[植物在暗处,由于没有光照,产生的ATP和NADPH不足,导致暗反应产生的(CH2O)减少,D错误。]7.D[根据光合作用过程可知,CO2供应不足,C3减少,光反应积
累的NADPH和ATP的量相对增多,细胞中ADP、Pi、NADP+相应地减少,光反应能力下降,分解水减少,释放O2减少。]8.C9.A[图示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A侧为叶绿体基质,A错误;图示过程为光反应
,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变成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B正确;甲表示色素分子,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C正确。]10.B[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如果突然停止供给CO2,暗反应受到抑制,NADPH的消耗量减少;
但光反应正常进行,NADPH的产生速率不变,故NADPH的量增多。随着时间延长,由于叶绿体内部因素的限制,NADPH含量达到最大后将不再增加。]11.B[过程①是水在光下分解,需要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吸收的光能,故此过程必须在光照环境下才能发生,A错误;过程②
表示NADPH的形成,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同时此过程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NADPH中,B正确;暗反应过程中,NADPH进入叶绿体基质并参与C3的还原反应,C错误;过程①②不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如自养生物蓝细菌为原核生物并没有叶绿体,也能发生过程①②,D错误。]12.
C[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与C5生成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C错误。]13.A[催化PGA(C3)合成的酶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CO2进入叶绿体基质形成PGA,然后PGA被还原形成TP,TP被运出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TP合成为蔗糖,由此可知,催化TP合成蔗糖的
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将ADP和Pi合成为ATP;根瘤菌与植物共生,从植物根细胞中吸收有机物,主要利用糖类作原料进行细胞呼吸,释放能量,合成ATP,C正确;葡萄糖是单糖,而蔗糖是二糖,以蔗糖作为运输物质,其溶液中溶质
分子个数相对较少,渗透压相对稳定,且蔗糖为非还原糖,性质较稳定,D正确。]14.(1)基粒光合色素(2)氧气(3)①CO2的固定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水的光解与CO2的固定过程相对独立②水的光解光反应解析(3)①从图中看出实验组CO2的固定几乎被完全抑制,但氧气产生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氧气的产生是通过水的光解产生的,由此说明了水的光解与CO2的固定过程相对独立。②ATP和氧气的产生(是通过水的光解产生)都是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从图中看出,实验组氧气产生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ATP合成量显著降低
,表明ATP合成过程并不与水的光解同步进行。15.(1)光反应暗反应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光能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2)O2ATP(3)还原减少(4)Ⅱ(或A)第3课时光合作用原理
的应用1.B[光合作用中既有水的消耗,又有水的产生,且植物体内水的消耗速率不易测量,A错误;通过测定CO2的消耗速率可以检测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B正确;植物体内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含量变化不易测定,C错误;葡萄糖的氧化量代表细胞呼吸的大小,不是光合作用的大小,D错误。]2.D[
如果升高环境温度,有可能会使酶的活性下降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小圆片上浮时间会延长,D错误。]3.A[从图甲可以看出,线粒体产生的CO2除了供给叶绿体,还释放出一部分,说明细胞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分析图乙,AB段光合作用速率小于细胞呼吸速率,因此图甲位于图乙的AB
之间。]4.D[据图分析,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强,释放的O2量增多,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减少,A错误;在bc段,已经达到CO2饱和点,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再是
CO2浓度,单独增加CO2浓度,不能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因不知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提供最适光照强度和温度,所以在bc段,单独增加光照或提高温度,不一定可以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B错误;配制的NaHCO3溶液中不含O2,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叶圆片会释放O2,所以整个实
验过程中叶圆片能进行细胞呼吸,C错误;在c点以后,因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产生O2量减少,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增加,D正确。]5.C[de段随着时间的递增,光照强度逐渐减弱,导致光合作用强度逐渐降
低,即de段光合作用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C错误。]6.C[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内有大量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A正确;光补偿点时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若适当提高温度,光合作用的增加值小于细胞呼
吸的增加值,则应给予更强的光照才能使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故光补偿点应向右移动,B正确;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处,净光合速率为0,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和细胞呼吸强度相等,C错误;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在夜间适当补充红色或者蓝紫色
光源,可以促进桂花幼苗的快速生长,D正确。]7.A[图甲中a点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大,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A正确;图乙中c点与d点相比,相同时间内c点叶肉细胞中C3的消耗量少,B错误;图中M、N、P点的限制因素分别是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和温度,C
错误;图丙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速率提高,超过一定范围,光合速率将下降,D错误。]8.A[实验全过程绿藻细胞是活的,所以都进行细胞呼吸,A正确;第4分钟时给予光照,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发生光能转化为化学能,B错误;第7分钟添加一定量的CO2,导致CO2固定过程加快,
C5的含量瞬间减少,C错误;9~12分钟,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的浓度不变,说明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D错误。]9.D[光合作用具有最适温度,在最适温度下净光合速率最高,高于或低于该温度净光合速率均有所下降,因此不能确定甲、乙两条曲线温度的高低,A错误;横坐标是温度,则随着温度的
升高净光合速率会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B错误;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即净光合速率与光波长没有正相关的关系,并且不能确定两条曲线的温度大小,C错误;若横坐标是光照强度,较高浓度的CO2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因此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D正确。]1
0.D[水膜会影响透光率,降低温室内的光照强度,从而降低光合速率,①正确;增加光照可以提高光合速率,弥补冬季阳光的不足,②正确;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可以调节体内温度和促进物质的运输,所以过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不利,③错误;施放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暗反应的速率
,从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④正确;施放氧气,会提高植物的有氧呼吸强度,消耗有机物,⑤错误;持续的阴雨天气,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高,升高温室温度会提高植物的细胞呼吸强度,消耗更多的有机物,使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下降,保持昼夜温差,减少夜间的呼吸消耗,有助于植物积累有机物,⑥正确。]
11.C[CO2是暗反应的反应物,暗反应过程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因此给豌豆植株供应14CO2,14C会出现在C3、葡萄糖等有机物中,A正确;据图分析,A→B,C5的相对含量逐渐减小,而C5与CO2
结合生成C3,因此该段叶肉细胞不断吸收CO2,B正确;B→C,叶片叶肉细胞间的CO2浓度较高,C5含量维持基本不变,表示达到了CO2饱和点,此时光合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C错误;据图可知,B→C,达到了CO2饱和点,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不再增加,D正确。
]12.A[富含有机肥的农田中,由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会释放出CO2,故c点将会右移,A正确;由题图中实线可知,上午10时玉米植株不同高度CO2的吸收量不同,影响光反应强度的因素不只是CO2的浓度,从图中无法得出距地面越高光反应强度越大的结论,B错误;夜晚,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固定C
O2,C错误;过度密植会导致光能不能充分利用,CO2的吸收量减少,图中的bd段长度变小,D错误。]13.D[光照强度为c时,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相等,由于甲植物的呼吸速率大,因此甲固定的CO2量多,A
错误;光照强度为b1时,甲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此时叶肉细胞中既发生光合作用,也发生细胞呼吸,B错误;乙植物的光饱和点是b1,C错误;乙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较低,所以适宜在弱光环境中生长,D正确。]14.(1)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2)叶绿体基质类囊体薄膜(3)36下降(4)左(5)乙丁(6)大于解析(3)由题图可知,8klx光照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12CO2mg/100cm2叶·小时,植物的呼吸速率为6CO2mg/100cm2叶·小时,则每100cm2叶片一昼夜中CO2
的净吸收量为12×10-6×14=36(mg)。将该植物叶片从光下移到黑暗中,CO2固定形成C3的速率在短时间内保持不变,由于无光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产生ATP和NADPH,因此C3的还原速率下降,叶肉细胞中C
5的含量下降。(4)30℃是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温度降低到25℃,该温度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因而光合速率上升,呼吸速率下降,所以在较弱的光下,光合作用就可以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即b点将向左移动。(5)由图1可知,a点只有细胞呼吸,
c点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因此对应的图分别为乙(线粒体产生的CO2全部排出细胞外,说明细胞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丁(叶绿体吸收的CO2来自线粒体和细胞外,说明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6)b点是光的补偿点,
对于叶片来说,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叶片包括叶肉细胞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所以此时该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15.(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ATP的合成和水的光解C3的还原(2)湿度(3)3和4在25~37℃范围内
,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进行实验(4)喷灌可以明显地提高空气相对湿度,降低空气温度,从而提高光合速率重点突破练(四)1.D[分析曲线可知,图中的E2和E3是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由于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酶促反应速率提高,
因此E2是酶促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对应的a、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E3是非酶促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对应的b、d曲线是非酶促反应曲线,故选D。]2.D[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实验,需要先分别调节底物和酶的pH,再
将酶和底物进行混合,A错误;温度升高会使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升高,因此如果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改变温度后,引起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是温度和酶活性,有两个自变量,因此不能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中,酶的高效性是相对于
无机催化剂而言,故对照组应加入等量无机催化剂,C错误。]3.C[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FeCl3和过氧化氢酶都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只是酶的催化效率更高,使过氧化氢完全分解需要的时间更短,但最终产生的产物量不变。由于过氧化氢的量是一定的,所以若用FeCl3替换土豆片,产气量最高值不变,
A正确;若针管中加入8个土豆片,则过氧化氢酶的量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即产气速率会增加,B正确;若针管中加入4个煮熟的土豆片,由于过氧化氢酶在高温条件下失活,酶不再具有催化功能,而过氧化氢自身分解速率较慢,故图乙中曲线达到平衡点所需要的时间会延长,即曲线会发生变化,C
错误;若针管中加入的过氧化氢浓度增加,则产气量最高值增加,D正确。]4.A[图1只能说明在这三个温度中,30℃比较适宜,由于温度梯度较大,无法确定最适温度,A错误;图2曲线中酶的最适pH为7,而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1.5,图4中的酶能将麦芽
糖水解,因此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B正确;由图4可知,该酶不能水解蔗糖但能水解麦芽糖,说明酶具有专一性,C正确;由图3可知,Cl-是该酶的激活剂,Cu2+是该酶的抑制剂,D正确。]5.C[这两次实验结果的差异是由
提取液的加入量不同(酶的数量不同)造成的,A错误;提取液的加入量代表酶的数量,酶的数量越多,反应越快,过氧化氢含量越少,所以曲线a是第一次实验的结果,曲线b是提取液的加入量加倍后的实验结果,B错误;由图可知,两条曲线的最低点对应的pH约为7,即提取液的量没有明显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最
适pH,C正确;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既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也能作为底物被蛋白酶分解,D错误。]6.D[黑暗处理的目的是使金鱼藻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氧气产生
CO2,A正确;溴甲酚紫指示剂变为黄色是因为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使溶液pH降低,B正确;经过黑暗处理后,由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使溶液pH降低,导致溴甲酚紫指示剂变为黄色,再经过30分钟光照处理后,溴甲酚紫指示剂又变为紫色,说明光合作用吸收C
O2,C正确;该实验可证明细胞呼吸释放CO2,光合作用吸收CO2,但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释放O2,D错误。]7.D[根据图分析可知,图中b、c、e、f代表的物质依次是O2、ATP、NADPH、C5,A错误;②过程表示暗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错误;光反应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能产生
ATP,因此①~⑤代表的反应过程中,ATP合成发生在①③④⑤过程中,C错误;根细胞无氧呼吸可产生酒精和CO2,因此③中产生的丙酮酸可以在根细胞缺氧条件下转化成酒精,D正确。]8.C[图2的甲只有细胞呼吸,叶绿体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只有线粒体吸收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图1中
b、c、d、e的值均为零,A正确;图2的乙时,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因此线粒体释放的二氧化碳被叶绿体刚好全部吸收,即h=c,B正确;图2中光照强度在丁点及之后,光合作用达到饱和,此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C错误;图1中当b、e为零且a、f不为零时,说明线粒体除了吸收叶绿体产生的氧
气,还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因此叶肉细胞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D正确。]9.B[光照强度为a时,O2产生总量为0,说明只进行细胞呼吸,则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A错误;当光照强度为b时,单位时间
内叶绿体O2的释放量为3μmol·m-2·g-1(代表总光合速率),CO2的释放量为3+3=6(μmol·m-2·g-1)(代表细胞呼吸速率),则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小于细胞呼吸速率,B正确;光照强度为c时,无CO2的释放,光合作用速
率为6μmol·m-2·g-1,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为0,C错误;当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叶绿体O2的释放量为8μmol·m-2·g-1,CO2的释放量6μmol·m-2·
g-1,那么光照18h,再黑暗6h,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为:(8-6)×18-6×6=0,植物不能正常生长,D错误。]10.C[12时光合作用降低是因为光照太强,温度太高,导致气孔导度下降,二氧化碳吸收减少,A正确;A点代表的是光合作用强度
等于细胞呼吸强度,如果缺Mg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光合作用强度减小,A点应向右移动,B正确;AB段是上午8时到10时,光照强度不断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加,此时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C错误;A点和C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AC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
C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细胞呼吸强度或者不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小室内氧气总量最大时刻应是17时,D正确。]11.C[在适宜的条件下光照培养密闭容器内的绿色植物,密闭容器内的CO2含量有限,随着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CO2逐渐被消耗,浓度降低,进而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当CO2浓度降低
到一定水平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细胞呼吸强度相等,CO2的释放量等于吸收量,则装置内的CO2浓度就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12.B[植物“醒来”会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会进行细胞呼吸,因此叶肉细胞能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
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A错误;正常“入睡”的实质为叶绿体不活动即不进行光合作用,而测量植物细胞呼吸通常在不进行光合作用时进行,故需要在正常“入睡”时测量,B正确;抑制TRXL2酶和2CP酶的活性后,叶绿体仍能进行物质合成或分解等过程,C错误;从题干信息不能推测出TRXL2酶和
2CP酶的合成仅受叶绿体的DNA控制,D错误。]13.(1)温度、pH(2)25℃B(3)相同两条曲线最低点对应的pH相同过酸、过碱都能使酶失去活性(4)高温使多酚氧化酶失去活性14.(1)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还原型辅酶Ⅱ(2)3细胞质基质(3)蛋白质小于(4)卡尔文循环(暗反应)需要
光反应提供NADPH和ATP才能进行;卡尔文循环(暗反应)所需要的酶的活性受光照影响15.(1)类囊体薄膜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2)大于CO2浓度(3)暗反应光照较弱时光照强度不足,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较少,还
原的CO2少,多余的CO2不能被暗反应利用(4)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肥释放CO2,为光合作用提供更多的原料,合成有机物的含量增加(5)在适当遮光和未遮光情况下种植培养番茄幼苗一段时间,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适当遮光和未遮光情况下的番茄幼苗叶片中的色素,观察并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解析(2)当CO2浓度
小于a时,两种光照强度下曲线的净光合速率均小于0,由于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在此区段内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即两种光照强度下番茄植株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大于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A点时对应的CO2浓度为b,随CO2浓度增大,光合速率继续增大,因此A点
时限制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CO2浓度。(3)光合作用中的CO2用于暗反应阶段中的CO2固定,因此番茄植株从外界吸收CO2,通过影响暗反应阶段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高光照强度条件下,光合作用更强,消耗的CO2更多,而低光照强度时光照强度不足,光
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较少,还原的CO2少,多余的CO2不能被暗反应利用,因此CO2浓度为c和b时,低光照强度条件下光合速率差值明显缩小。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第1课时细胞增殖、有丝分裂1.B[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单
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增殖而繁殖,A正确;多细胞生物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B错误。]2.B[细胞周期应先是分裂间期,后是分裂期,图中乙→甲为分裂间期,甲→乙为分裂期,故乙→甲→乙是一个细胞周期,A错
误,B正确;机体内连续分裂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C错误;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乙→甲为分裂间期,D错误。]3.D[有的细胞分裂后不再分裂,即不再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分裂间期的时间一般远远长于分裂期,B错误;细胞周期由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为前期、中
期、后期、末期)组成,C错误。]4.B[精细胞、洋葱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均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已失去分裂能力,不再进行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干细胞可连续分裂,具有细胞周期,B正确。]5.C[①所示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不高,因此应处于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④和⑤分别处
于中期和前期,③处于后期,②处于末期。]6.C[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像,可观察到染色体、纺锤体、细胞壁,A错误,C正确;赤道板是一个假想的平面,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有丝分裂中期以及任何其他时期都不可能看到赤道板
,B错误;在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核仁就逐渐解体消失了,所以不可能在有丝分裂中期看到核仁,D错误。]7.A[着丝粒的分裂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均发生于分裂后期,A符合题意;染色体数目在分裂后期加倍,而核DNA数目在分裂间期加倍,B不符合题意;细胞板在分裂
末期出现,而纺锤丝在分裂前期出现,C不符合题意;纺锤丝的出现在分裂前期,核DNA数目的加倍发生在分裂间期,D不符合题意。]8.A[能进行无丝分裂的细胞,多见于某些原生生物,如纤毛虫等,再有蛙的红细胞、鸡胚的血细胞、蚕睾丸上皮细胞
、某些植物胚乳中的胚乳细胞,人体内主要见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如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等,D错误。]9.C[出现了染色体(非染色质形态),核膜正在解体,是细胞分裂前期而不是分裂末期的特点。]10.C[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都有DNA分子的复制,A错误;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
有丝分裂出现星射线,高等植物细胞是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B错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自身的蛋白质合成的方式相同,D错误。]11.A12.A[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占了细胞周期的90%~95%,细胞①处于分裂间期,故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处在①分裂间期的细胞数量最多,A正确;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消失
于图中有丝分裂后期,即④时期,B错误;②时期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的倍增发生在分裂间期,C错误;图示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在有丝分裂末期,即⑤时期细胞中央赤道板的位置不会出现细胞板,D错误。]13.B[依据题意可知,
纤冠层支配染色体的运动和分离,若动粒外层的纤冠层缺失,可导致核DNA无法平均分配,A正确;着丝粒分裂与纺锤丝没有关系,B错误;姐妹染色单体是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来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图中所示的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相同的DNA,C正
确;动粒可将着丝粒与纺锤丝连接在一起,着丝粒丢失影响染色体与纺锤丝的连接,D正确。]14.(1)前核膜消失,核仁解体,染色体、纺锤体形成且染色体散乱分布后着丝粒分裂,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2)1212026相等(3)出现细胞板高尔基体
(4)1∶2∶2中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较稳定,数目较清晰如图所示解析由题图可判断出:图A为细胞分裂的前期,图B为细胞分裂的后期,图B内共有12条染色体,12个核DNA分子,无染色单体,该细胞的下一个时期为分裂末
期,末期最显著的特点是在细胞的中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壁的形成主要有高尔基体参与;在前期,染色体、核DNA与染色单体间的数目比为1∶2∶2,在中期,三者的比例也是1∶2∶2,中期细胞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清晰可见,且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
板上,此时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15.(1)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或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加倍)(3)检验DNA分子是否完成复制DNA分子是否受到损伤或是否做
好物质准备(答出一点即可)药物能够抑制DNA的合成G2+M+G1(4)G2和Mb峰值降低第2课时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1.C[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加倍,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加倍,C正确。]2.C[DNA正在进行自我复制的时期对应于间期,此
时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由1→2个,每条染色体上染色单体数目由0→2个,A不符合题意;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的过程发生在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0∶1,与图示不符,B不符合题意;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部位时细胞处于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
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C符合题意;细胞中央细胞膜向内凹陷处于分裂末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0∶1,与图示不符,D不符合题意。]3.A[在细胞分裂间期即AC段进行中心体的复制,B错误;DE段
核DNA含量减半的原因是细胞缢裂为两个子细胞,C错误;BC段进行核DNA复制,复制出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连在同一着丝粒上,染色体数目不变,D错误。]4.A[甲过程所用的解离液是以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
制而成的,A正确;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观察到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C错误;实验观察过程中细胞先用解离液处理,已经都死亡,利用药物抑制DNA的合成不起作用,D错误。]5.C[图1中细胞明显是长方形而
不是正方形,所以这不是分生区的细胞,A错误;图1转为图2的操作步骤是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视野亮度→转动细准焦螺旋,B错误;图3中细胞呈单层分布且能看到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说明是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后,在高倍镜下所观察到的图像,C正确;赤道板表示细
胞中央的平面,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D错误。]6.D[A中细胞周期最长,分裂期持续时间占的比例是5.8÷38×100%≈15.3%,B中细胞周期较短,分裂期持续时间占的比例是4÷23×100%≈17.4%,C中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较长,分裂期持续时间占的比例是3.5÷32×10
0%≈10.9%,D中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最短,分裂期持续时间占的比例是3.1÷16×100%≈19.4%。D中分裂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最大,作为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最合适,故选D。]7.A[图中的①细胞中两
套染色体分开,处于后期;②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中期;③细胞中细胞即将分裂,处于末期;④细胞中出现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前期;故选A。]8.B[当细胞内有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当无染色单体存在时,核DNA数=染
色体数。]9.C[①图中黑色结构可表示细胞核,此时细胞中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可属于间期图;②图中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并且染色体被平均拉向细胞的两极,属于后期图;③图中细胞出现两个细胞核,可表示末期图;④图中细胞的细胞核的核膜开始逐渐解体,可表示前期图;⑤图中染色体的着丝粒集中在赤道板上,可表示中
期图,因此细胞分裂的过程排序为①→④→⑤→②→③,C正确。]10.D[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该过程细胞中核DNA含量不变,A正确;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
,则a→c过程中着丝粒没有分裂,所以染色体数目不变,C正确;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a→c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11.C[ab段核DNA含量上升
的原因是由于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的复制,A错误;hi段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没有染色单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相同,B错误;cd段核DNA含量下降一半的原因是细胞质分裂,核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C正确;de段一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D错误。]12.C[分析图甲可
知,该细胞正在发生着丝粒分裂,处于分裂后期,而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中期,A错误;对比分析图丙和图丁可知,两图均不含b,说明b表示染色单体,分析图乙,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则a表示染色体数,c表示核DNA分子数,B错误;图丙中无染色单体且核DNA分子数和
染色体数均为加倍状态,说明图丙可处于分裂后期,可对应图甲,C正确;图丁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说明丁处于G1期或为末期结束产生的子细胞,而细胞板形成于植物细胞分
裂末期,D错误。]13.(1)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DEA(2)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适度的生长物质(3)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4
)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14.(1)分生D→B→C→A(2)分裂间期后(3)b等于第2节细胞的分化1.D[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叫作细胞分化,其结果是细胞的种类增加。图中A属于细胞生长,B属于细胞分裂,C属于受精作用,D属于细胞分化。]2.C[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分化现象,细胞分化是针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A错误;细胞分化不仅仅会引起细胞形态的改变,还会
引起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改变,B错误;细胞分化是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C正确;细胞分化发生在多细胞生物的整个生命过程中,D错误。]3.C[不论细胞如何选择性表达,其内都必含有核糖体,所以基因1~8中只有一个是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
的基因,则该基因最有可能是基因2,A正确;由于7种细胞是取自同一生物不同类型的正常体细胞,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它们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B正确;图中7种细胞中所表达的蛋白质不同,说明这7种细胞功能不同,故
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C错误;此图可用于说明细胞分化的本质,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4.A[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之所以保持着全能性,是因为其中含有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5.B[受精卵的分化程度较低,动物受精卵发育成多细胞个体可以体现细胞
的全能性,①正确;烧伤病人的健康细胞培养出皮肤,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②错误;种子是新植物的幼体,小麦种子萌发生长成小麦植株属于正常的个体发育,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③错误;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用胡萝卜韧
皮部细胞培养产生胡萝卜植株,可以体现细胞的全能性,④正确。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6.A[克隆动物可作为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的证据,A错误。]7.B[理论上几乎所有细胞都具有全能性,A错误;干细胞除了有
分裂能力,还有分化能力,C错误;生物体内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属于干细胞,D错误。]8.D[b过程细胞形态、生理功能发生变化,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核内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9.C[老年人体内仍然存在着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如造血
干细胞,①正确;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其蛋白质种类有一些是相同的,如呼吸酶等,②错误;细胞分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有利于提高多细胞生物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③正确;从细胞结构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细胞器的种类、数目及细胞质基质成分改变的结果,④正确;从蛋
白质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蛋白质种类、数量、功能改变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直接原因,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⑤错误,⑥正确;综上分析可知,②⑤错误,C符合题意。]10.D11.C[
牙髓干细胞的分裂能力高于神经细胞,分化程度低于神经细胞,A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并没有改变DNA(遗传物质),B错误,C正确;牙髓干细胞分化成牙齿神经是一个分化过程,并不是回到分化前的状态,因此并不能说明细胞分化是可逆的,D错误。]12.B[细胞中存在两种类型的基因,一
类是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基因;还有一类是奢侈基因,是指不同类型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即组织特异性基因。ATP合成酶基因是在所有细胞中均能表达的基因,该基因不属于组织特异性基因,B符合题意。]13.C14.(1)细胞增殖(或有丝分裂)细胞分化(2)不能(3)全能(4)a1
5.(1)相同基因选择性表达(或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2)不可逆性(3)动物细胞的全能性会随着分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受到抑制,已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是具有全能性的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死亡1.A2.D[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
其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错误。]3.D[端粒是真核生物每条染色体两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大肠杆菌没有染色体,没有端粒,A错误;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短,B错误;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C错误。]4.C[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氧化分解形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C错误。]5.D6.D7.D[自噬作用可以发生在多种细胞中,吞噬作用只能发生在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中,A错误;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通过吞噬作用完成
,B错误;细胞质基质中的pH与溶酶体中的不同,酶的活性需要适宜的pH,溶酶体中的酶到了细胞质基质中活性会下降,C错误;降解非必需物质并重新回收利用,可以维持细胞在营养缺乏状态下的生命活动,D正确。]8.C[衰老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核的体积变
大,染色质收缩,C项错误。]9.D10.B[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①错误;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效率会下降,②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其内部分酶活性提高,③错误;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维持
内部环境的稳定起关键作用,而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对生物体是不利的,④错误。]11.A[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结构、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A错误。]12.D[秀丽隐杆线
虫是多细胞真核生物,其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同步的,A正确;细胞凋亡都是由特定基因调控的,属于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B正确;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并不矛盾,秀丽隐杆线虫体内细胞凋亡的同时也可能产生新细胞,C正确
;如果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则秀丽隐杆线虫的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细胞坏死,D错误。]13.B[当线粒体出现损伤(如Ca2+和活性氧自由基ROS增加)时,线粒体会通过外围分裂产生大小不一的子线粒体,其中较小的子线粒体不包含复制型DNA(mtDNA),最终被自噬体吞噬,即线粒体自噬,由
此可知,外围分裂可以降低高ROS和高Ca2+对线粒体的损伤,A错误;中间分裂可增加线粒体的数量,外围分裂可产生大小两个线粒体,小的线粒体发生自噬,大的线粒体仍然存在,不改变线粒体的数量,C错误;中间分裂不需要溶酶体参与,但是外围分裂产生的较小的子线粒体最终被自噬体吞噬,需要溶酶体参与
,D错误。]14.(1)线粒体内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三(2)细胞质基质ATPC-9酶前体转化为活化的C-9酶(3)程序性基因溶酶体15.(1)减少(2)不一定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3)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衰老的肝细胞核染色较深(4)多
强旺盛(5)缩短重点突破练(五)1.C[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④时期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图示为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每个子细胞所含的染色体数均与亲代细胞相同,细胞的亲代
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D正确。]2.B[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没有叶绿体,A错误;②→③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前期在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正确;④→⑤过程是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核DNA含量不加倍,核
DNA含量加倍发生在分裂间期,C错误;⑥→⑦过程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植物细胞不会在细胞中间向内凹陷,D错误。]3.A[由题意可知,图示为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①为有丝分裂前期,②为有丝分裂后期,③为有丝分裂末期,④为分
裂间期,⑤为有丝分裂中期。图中M为细胞板、N为核仁、P为纺锤丝,A错误;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核DNA分子的复制与染色体的复制同步进行,C正确;细胞④对应的时期为间期,该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细胞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
核糖体,而核糖体没有膜结构,D正确。]4.D[题图中细胞没有细胞壁、含有中心体,应是动物细胞,A错误;图乙中的细胞没有染色单体,B错误;中心粒在间期倍增,图甲中的细胞处于前期,中心粒已经完成了复制,C错误;图甲中的细胞染色体散乱排布,是有丝分裂前期,图乙中的细胞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
倍,是有丝分裂后期,图丙中的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是有丝分裂中期,D正确。]5.D[①图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A错误;②无染色单体,且核DNA分子数加倍,因此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
最佳的时期是中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B、C错误;③中核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可表示分裂完成形成的细胞中对应的各数值,D正确。]6.D[据图分析可知,有丝分裂的过程依次可表示为①②④⑤③,A正确;②为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核仁逐渐
解体,核膜逐渐消失,B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①),其结果是核DNA分子数目加倍,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⑤),其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洋葱根尖细胞为高等植物
细胞,没有中心体,D错误。]7.B[在b点时刻,细胞大量利用尿嘧啶核糖核苷酸,说明细胞正大量合成RNA,A正确;在d点时刻,细胞大量利用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说明DNA分子合成的速率最大,不能说明细胞中DNA分子含量达到最大值,B错误;在分裂间期DNA分子数量加倍,但染色
体数量不变,C正确;在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D正确。]8.B[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先形成细胞板再形成细胞壁,③过程中高尔基体的作用突出,C错误;经过该过程,两个子细胞中的核DNA分子含量相
同,但细胞质DNA分子含量不一定相同,因此两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含量可能不同,D错误。]9.B[促进贫血病人缺氧诱导因子基因的表达,可以促进细胞中HIF生成,从而可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可能会缓解贫血症状,A正确;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表达,促进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生成红细胞,
B错误;由题意“体内氧含量正常时,细胞中几乎不含HIF,而氧含量减少时,HIF含量增多”可知体内氧含量的变化是影响缺氧诱导因子基因表达的关键因素,C正确;由题意“HIF能促进肾脏细胞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表达”可知,肾脏细胞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1
0.C11.A[人体造血干细胞中含有个体整套的遗传物质,故人体造血干细胞中一般都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A错误;RIP3可以调节能量代谢,将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转换为细胞坏死,故通过调控RIP3的合成可以调控细胞死亡的方式,B正确;结合题意可以推出,抑制RIP3活性可在一定程
度上抑制细胞坏死,C正确;题干所述研究表明,细胞坏死与RIP3这一蛋白激酶有关,D正确。]12.B[①过程中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并非通过生物膜之间直接接触的方式,A错误;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是一种
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C错误;凋亡细胞内与凋亡有关的酶的活性升高,D错误。]13.(1)解离染色(2)后姐妹染色单体16(3)C→A→B→D→E(4)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3.5解析(1)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
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2)D细胞中染色体移向两极,说明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时期的特点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在细胞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根据题干信息知,每套包含16
条染色体。(3)如果将图中细胞按一个细胞周期的顺序进行排列,应该是C(间期)→A(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B(中期)→D(后期)→E(末期:在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4)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所以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最多;表中共有120个细胞,而处于有丝分裂时期
的细胞有30个,占总数的1/4,因此,有丝分裂的平均持续时间=14×1/4=3.5(小时)。14.(1)48后期(2)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移向细胞两极(3)细胞生长(4)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
的效率15.(1)细胞坏死(2)基因突变蛋白质活性下降(3)DE核DNA数目不变,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数变为0(4)③2mL生理盐水各组细胞内线粒体数目C、D两组线粒体数基本相等,且多于B组线粒体数,A组线粒体数最少章末检测试卷(第1、2章)1.A[细胞学说的建立是
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结论是可靠的,A错误。]2.A[种群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形成的一个整体,生物学家研究的是某一种蜜蜂的社会行为,因此他的研究对象属于种群。研究某种果树的丰产措施还需要考虑光照、水、土壤等无机环境,因此研究对象属于生态系统
。]3.C[甲物镜被乙物镜替换后,放大倍数变大,视野的亮度会减弱,A错误;乙物镜被甲物镜替换后,放大倍数减小,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会增加,B错误;细胞a在视野中偏左,用高倍镜观察②中的细胞a,需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装片移动的方向是向左,C正确;甲是低倍物镜,乙是高倍物镜
,换用乙物镜的操作顺序是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D错误。]4.A5.A[有机物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细胞干重含碳元素多,表明有机物是干物质的主要成分,A正确;两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
的种类基本相同,含量有差别,B错误;蛋白质基本元素组成为C、H、O、N,有些还含有S等,N、S含量说明动物组织含蛋白质较多,动物血钙含量低则会发生肌肉抽搐,血钙含量高则会发生肌无力,C错误;核酸携带遗
传信息,核酸的元素组成为C、H、O、N、P,D错误。]6.B[①为结合水,其功能为甲“组成细胞结构”;②为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能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参与生物化学反应,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等,故乙可表示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A正确;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果这
部分水失去会导致细胞死亡,B错误;自由水含量高,细胞代谢旺盛,C正确;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增大,细胞代谢水平减弱,但抗逆性增强,D正确。]7.B8.C[几丁质的基本单位是N-乙酰葡糖胺(化学式为C8H15NO6),元素组成为C、H、O
、N四种,A正确;几丁质是多糖,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B正确;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主要起保护支持作用,一般不用来提供能量,C错误;斐林试剂只能用来检测还原糖,几丁质是一种非还原多糖,因此斐林试剂无法检测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几丁质,D正确。]9.D[糖类是生
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D错误。]10.B[观察这三个氨基酸结构式可知,丙氨酸和丝氨酸各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天门冬氨酸含一个氨基和两个羧基。由这三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所形
成的三肽中,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3-1=2,游离氨基数=这三个氨基酸所含有的氨基总数-肽键数=3-2=1,游离羧基数=这三个氨基酸所含有的羧基总数-肽键数=4-2=2。综上所述,B项正确。]11.C12.B[H3Z的化学本质为多肽,口
服时会被消化酶消化,失去其应有的作用,B错误;H3Z由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脱水缩合过程中生成的水中的H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C正确;若H3Z被水解成1个二肽,3个四肽,5个六肽,则这些短肽的肽键总数是1+3×3+5×5=35,D正确。]13.B[“miR140”分子为单链RNA,只含有一个游
离的磷酸基团,B错误。]14.C[人体中含碱基A的核苷酸有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含碱基G的核苷酸有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含碱基T的核苷酸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故含
这3种碱基的核苷酸共有5种,①错误;DNA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RNA的五碳糖为核糖,不仅仅是碱基的区别,②错误;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而植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③错误;一般情况下,DNA是由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构成的,④错误;原核生物的细胞是具有细胞
结构的,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⑤正确。综上错误的有①②③④,故选C。]15.B[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其组成元素有C、H、O、N等;纤维素和脱氧核糖的化学本质都是糖类,其组成元素只有C、H、O;胆固醇的组成元素为C、H、O等,叶绿素的组成元
素中还含有Mg;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核糖的组成元素为C、H、O。因此,组成元素种类最少的一组为B。]16.A[细胞内含量较多的六种元素是碳、氢、氧、氮、磷、硫,而该细菌能利用砷代替磷,所以该细菌体内含量较多的六种元素可能是碳
、氢、氧、氮、砷、硫,A错误;由于该细菌可以利用砷元素,因此可用于被砷元素污染的水体和土壤的净化,B正确;由于砷和磷的化学性质相似,因此砷可以代替磷参与化学反应,制造混乱,故砷对多数生物有毒,C正确;该细菌与引起人类沙眼的沙眼衣原体都为原核生物,它们有相似的
细胞结构,D正确。]17.C[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代谢旺盛,结合水向自由水转化,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减小,C错误。]18.B[山药细胞中的糖类并非都是能源物质,如纤维素是构成山药细胞壁的成分,不是其能源物质,B错误;山药细胞中的核酸有DNA和RNA两种,其彻底水解产物有磷酸、核糖、脱氧核糖、5
种碱基(A、T、C、G、U)共8种,C正确。]19.D[由题意可知,Mb表面含有极性侧链基团,能够与水分子结合而使Mb溶于水,A正确;由题意分析可知,Mb中的疏水洞穴能避免血红素辅基中Fe2+被氧化,保证了
Mb的储氧能力,B正确;由题意可知,Mb含有一条肽链,肽链中的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一个肽键含有一个氧原子,肽键数=氨基酸数-1,肽链的末端的羧基含有两个氧原子,若不考虑侧链基团中的氧原子,则肽链中氧原子数=肽键数+2=氨基酸数+1,C正确;Mb复杂结构的形成与氨基酸的种类、
数目和排列顺序有关,也与肽链盘曲、折叠的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D错误。]20.D[苔藓与牡丹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错误;苔藓与牡丹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都是DNA,则组成遗传物质的碱基种类也相同,都是A、T、G、C,C错误。]21.(
1)不属于病毒没有独立代谢的能力,生命活动都是通过它的宿主细胞来实现的(2)鸟嘌呤核糖核苷酸一个与氨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另一个在R基上(3)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4)RNA能够控制新的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或RN
A与新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关)22.(1)B(2)等量斐林试剂水浴加热(3)产生砖红色沉淀不产生砖红色沉淀(4)①④⑥23.(1)淀粉(2)遗传信息的携带者(3)C、H、O(4)C、H、O、N、P(5)氨基酸(6)
抗体可以帮助人体抵御病菌和病毒等抗原的侵害24.(1)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2)构成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成分(3)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4)没有蛋白质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而是要消化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加热使蛋白质变性,是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改变,并不影响其氨基酸组成(5)游离状态K、Ca、P、Mg25.(1)“瘦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口服将会被消化道内蛋白酶水解而失去作用(2)脱水缩合3排列顺序(空间结构)(3)13(4)身体健康、生长状况基本相同每天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章末检测试卷(第3章)1.B2.B3.D[细胞甲分泌的化学物质
不一定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如性激素,A错误;精子与卵细胞直接接触,相互识别方式不符合该模型,C错误。]4.B5.C6.C7.A[胸苷转化成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该物质是合成DNA的原料,因此用含有3H-胸苷的营养液处理植物根
尖分生区细胞,一段时间后,含有放射性的结构应该是含有DNA的结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少量的DNA,但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故选A。]8.B[若用显微镜观察到黑藻叶肉细胞中叶绿体随着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情况应该是顺时针流动,B错误。]9.D[如
果b表示单层膜结构,则a、c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也可能是溶酶体、液泡或细胞膜,A错误;根据五碳糖不同把核酸分为DNA和RNA,如果b表示细胞器中含有的核酸,则a、c可能是叶绿体、线粒体或核糖体,B错误;若b表示产生水分子的生理过程,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在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或在植物细胞中合成细胞壁的过程中也有水的产生,则a和c可能是核糖体和高尔基体,C错误;磷脂是膜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核糖体和中心体不具有膜结构,如果b表示磷脂,a
、c肯定不是核糖体和中心体,D正确。]10.B[乙有膜结构无核酸,可能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该细胞为动物细胞,不含液泡,B错误。]11.B[由题图可知,①为游离的核糖体,②为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③为内质网,④为高尔基体;①上合成的呼吸酶
是胞内蛋白,不分泌到细胞外;②上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分泌到细胞外;合成分泌蛋白的过程中,④既融合内质网形成的囊泡,自身又形成囊泡,因此膜面积变化不大;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除了②③④外还有线粒体。]12.D[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含有核
酸,生物体的性状是由蛋白质体现的,核酸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出现中间类型说明帽状体的形态是细胞质和细胞核的核酸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13.D[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中无细胞核,A错误;②为核膜,不参与细胞内磷脂的加工,B错误;③为核仁,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14
.D[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上,因此,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与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密切相关,D错误。]15.A[拍摄洋葱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属于实物,不属于模型,A错误。]16.C[细菌和蓝细菌都是原核生物,细菌细胞无线粒体,蓝细菌无叶绿体,A错误;水稻为高等植物,其叶肉细胞无中心体,D错
误。]17.B[靠近叶片背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较大,有利于吸收光能,增强光合作用,而有利于观察叶绿体不属于叶绿体的功能,不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B符合题意。]18.B[从内质网运往高尔基体的蛋白质不是通过易位子进入高尔基体的,而是通过囊泡运输至高尔基体的,B错误。]
19.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没有众多的细胞器,可以在研究细胞膜的成分时用来获取纯净的细胞膜,A正确;细胞膜的功能主要通过蛋白质来实现,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除了CI在膜的内外侧分布差别不大,其他
同种磷脂分子一般分布在膜的某一侧,是不对称分布的,C错误;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所以磷脂分子的极性使细胞膜内部形成疏水区,有利于细胞膜的稳定性,D错误。]20.C[融合蛋白是大分子物质,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A正确;融
合蛋白L-G中,G是能发出绿色荧光的热稳定部分,因此正常温度和热胁迫条件下融合蛋白均能发出绿色荧光,B正确;核仁是错误折叠蛋白修复的场所,修复好的热胁迫敏感蛋白应该回到细胞核内发挥作用,C错误。]21.(1)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2)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流动(3)组成不同细胞膜的物质种类相
同组成不同细胞膜的物质含量有差别(4)S2(5)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具有流动性22.(1)⑤⑥⑦(2)差速离心法(3)⑤④(4)⑦⑩(5)⑥⑦⑪⑥(6)用台盼蓝染液染色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解析分析图甲可
知,图甲中①为细胞壁,②为细胞膜,③为高尔基体,④为细胞质基质,⑤为染色质,⑥为线粒体,⑦为叶绿体,⑧为核孔,⑨为核膜,⑩为液泡,⑪为核糖体,⑫为核仁。分析图乙可知,A为蛋白质,B为磷脂双分子层。①为线粒体膜,②为溶酶体膜,③为叶绿体
膜,④为高尔基体膜,⑤为内质网膜,⑥为液泡膜。23.(1)扩大细胞膜面积(扩大吸收面积)(2)核糖体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多肽链⑥(3)物理不同意科学性应该是第一位的24.(1)R基不同C、H、O、N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2)蛋
白质核酸(3)b、c、d同位素标记法解析(1)物质X是氨基酸,不同的氨基酸在结构上的区别为R基不同,氨基酸与核酸共有的组成元素是C、H、O、N,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在核糖体上合成肽链,接着转移到内质网上进行粗加工,之后内质网形成囊泡运输到高尔基
体再加工,成熟后高尔基体形成囊泡,运输到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所以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经过的结构依次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2)分析题图可知,a是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b是内质网,c
是高尔基体,d是线粒体,a、b、c、d共有的成分是蛋白质(凡是具膜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和磷脂)。由于a核糖体含有RNA,d线粒体含有少量DNA和RNA,所以b、c不含有而a、d含有的成分是核酸。(3)生
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图中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有b内质网,c高尔基体,d线粒体。研究题图生理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25.(1)蛋白质和磷脂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线粒体无活型RagC和激活型RagC(3)是0(4)是二
甲双胍抑制线粒体的功能,分泌蛋白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该生理过程可能会受到二甲双胍的影响章末检测试卷(第4章)1.A2.D[施肥过多使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导致植物过度失水而死亡,引起“烧苗”现象,A正确;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
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而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与细胞壁分开,B正确;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因不断吸水导致细胞液的浓度逐渐降低,与外界溶液浓度差减小,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C正确;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
质微粒的数目,1mol/L的NaCl溶液和1mol/L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不相同,因NaCl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故其渗透压高于蔗糖溶液,D错误。]3.C[发生质壁分离后其液泡紫色应加深(细胞核应位于液泡外、细胞膜内),C正确。]4.C5.C[因为半透膜只允许葡萄糖分子通过
,两侧的葡萄糖通过扩散作用达到平衡,而淀粉不能通过半透膜,甲管中的淀粉浓度高于乙管,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使甲管中水位高度高于乙管。]6.A[通过图分析可知,①处细胞吸水量少于③处细胞,说明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①处理后>③处理后,A错误;②处细胞失
水,故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②后的观察视野中,B正确;滴加③后细胞大量吸水,故滴加③后有较多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C正确。]7.C[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细胞是成熟的(具有大液泡)活的植物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大液泡,不能发生如图所示的
质壁分离,故不可能为根尖分生区细胞,A正确;ab段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减小,说明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B正确;bc段原生质体的体积逐渐变大,说明细胞在吸水,是活细胞,C错误。]8.D[t1时刻水分子渗透方向为细胞液到细胞外液,t2时刻水分子渗透方向为细胞外液到细胞液,A
正确;t3时刻细胞吸水,原生质层对细胞壁的压力大于t0时刻,即t3时刻与t0时刻相比细胞液浓度提高,B正确;t1~t2时间内,原生质层对细胞壁的压力为0,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的状态,C正确;t1~t2时间内,也有一段时间处于失水状态,还有一段时间处于
吸水状态,D错误。]9.B10.C[“水通道蛋白(TIPs)是运输水分子的通道”,不能输送其他物质,A正确;水通道蛋白(TIPs)是运输水分子的通道,不能运输葡萄糖,因此破坏TIPs的结构,不直接影响植物细胞中葡萄糖的转运,B正确;“水通道蛋白(TIPs)是运输水分子的通道
,可使水分子顺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TIPs在植物细胞内只分布在液泡膜上,可作为标记物用于识别不同植物或组织”,说明用荧光染料标记TIPs可实现对液泡位置的定位,D正确。]11.D[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
细胞膜上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具有流动性,A错误;载体蛋白转运物质时要与物质结合发生构象变化,通道蛋白在转运物质时,不与物质结合不发生构象变化,二者作用机制不同,B错误;甲、乙两种方式都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都属于被动运输,C错误;载体蛋白在转运离子或分
子时,会与离子或分子结合,导致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导致运输速率较慢,D正确。]12.B[果糖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内,因此细胞吸收果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载体蛋白上具有特殊的部位结合相关的物质,对其进行运输,说明载体蛋白对物质运输具有选择性,B错误;H+出细胞属于主动运输,进
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说明同种物质可通过不同方式进出细胞,C正确;由图示可知,质子泵能使H+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可维持细胞内外H+浓度梯度,D正确。]13.A[K+进入人红细胞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因此①为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载体蛋白,A正确;⑤⑥为两种被动运输方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顺
浓度梯度运输物质,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抗体可通过④(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C错误;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失水过多死亡,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D错误。]14.C[每种ABC转运蛋白对于底物或底物基团有特异性,所以氨基酸和葡萄糖不能通过同种ABC转运蛋白进行跨膜运输,C错误;
细胞呼吸抑制剂能抑制呼吸作用,进而导致产生的能量减少,不能供给足够的ATP来转运物质,所以会降低膜上ABC转运蛋白的转运效率,D正确。]15.C16.C[无论细胞处于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还是平衡状态,都有水分子进出细胞,A错误;结构①比结构②的伸缩性小,导致
质壁分离(甲→乙),B错误;外界溶液渗透压小于细胞液渗透压时,细胞吸水,导致液泡变大(乙→丙),C正确;由于细胞壁的存在,限制了细胞的继续吸水,丙状态时细胞不会破裂,D错误。]17.C[成熟叶肉细胞有大液泡,同时原生质层有颜
色,方便观察,可以做为实验材料,A正确;若B溶液浓度稍减小,失水量将减少,a点会下移,B正确;细胞在A溶液中只发生质壁分离,在B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这与两种溶液的溶质有关系,B溶液中溶质可以进入细胞,而A溶液中的溶
质不能进入细胞,C错误;据图可知,6min时,两个细胞均有失水,失水量大于0,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D正确。]18.B19.B[由题干信息可知,细胞的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某些蛋白质的伤害,所以Na+进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
运输,且细胞质中过多的Na+可能影响某些蛋白质的分子结构,A错误,B正确;Na+进入液泡,液泡中细胞液的浓度增大,有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提高植物的耐盐性,C、D错误。]20.C[由题意显示,H+-K+泵
的囊泡会转移到细胞膜上,H+-K+泵是一种转运蛋白,据此可推测其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A错误;K+运出胃壁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转运蛋白但不消耗能量,B错误;H+-K+泵以囊泡的形式转移到细胞膜上,然后将胃壁细胞内的氢离子泵出,从而维持胃内的酸性环境,显然该过
程是非常重要的,C正确;抑制H+-K+泵功能的药物会抑制主动运输,减少H+的分泌,所以可用来有效地减少胃酸的分泌,D错误。]21.(1)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复原(2)A>B(3)外界溶液C(4)B→A→C(5)在盖玻片的一侧
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22.(1)其细胞的中央大液泡呈紫红色便于观察细胞膜液泡膜(2)滴加蔗糖溶液用吸水纸吸引(3)0.35~0.40g/mL(4)失水有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5)大于大于23.(1)b(2)c一定范围内氧气浓度增大会使细胞呼吸增强,从而提供更多能量。跨膜进入细
胞的运输方式中,需要消耗能量的为主动运输(c)载体蛋白的数量(3)保证了活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24.(1)磷脂分子O2和甘油原生质层(2)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是否耗能(3)低于大于(
4)流动(5)蛋白质解析(1)图甲是人工膜,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分子,水、CO2、O2、甘油、苯、乙醇等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人工膜,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类似于半透膜,具有选择透过性。(2)图乙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不需
要能量,乳酸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3)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溶液的浓度低于右侧溶液,右侧溶液吸水能力较强,因而左侧液面较低;如果将图丙右侧溶液换成0.01mg/mL的葡萄糖溶液,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溶
液浓度大于右侧溶液浓度,因为葡萄糖不能透过人工半透膜,左侧溶液浓度始终大于右侧溶液浓度。(5)据题意可知,K+原本不能透过人工膜,加入缬氨霉素后即可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该膜到达低浓度一侧,则缬氨霉素很有可能作为K+的转运蛋白,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5.(1)细胞液浓度(2)协助扩散细胞膜和液泡膜(3)细胞膜两侧、液泡膜两侧H+浓度差形成的势能(4)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分别取耐盐碱水稻根的成熟区细胞和普通水稻根的成熟区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观察对比两种植物细胞在每一浓度下发生质壁分离的情况章末检测试卷(第5章)1.
D[肝脏研磨液加快反应速率的前提是保证酶的活性,若条件不适宜使酶活性降低,则其催化的反应速率也会变慢,D错误。]2.D[由题图可知,反应物甲的能量小于生成物乙的能量,此反应为吸能反应,A错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
能,因此曲线Ⅱ表示有酶参与,曲线Ⅰ表示无酶参与,B错误;E1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E2表示在有酶参与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因此,酶参与反应时,所降低的活化能为E1-E2=E4,C错误、D正确。]3.C4.C[本实验中甲、乙两支试管,
分别加入了2mL淀粉糊,甲试管内又加入了2mL唾液,且验证的是唾液淀粉酶的专一性,实验的自变量应是酶的种类不同,因变量为淀粉是否被分解,可以用碘液进行检测,而其他条件如温度、pH等均为无关变量,各组应该保持相同
且适宜,所以甲和乙试管的温度应设置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37℃,为了保证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乙试管应加与唾液等量的其他种类的酶,如蔗糖酶,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5.B[根据题图分析可知,b点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是酶的
数量,因此如果b点时反应体系加入少量同种酶,曲线可能会升高,B错误。]6.C[在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由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C错误。]7.C[蛋白质去磷酸化过程释放的能量不能用于合成ATP,C错误。]8.D[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能产生CO2。]9.A[蓝细菌
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A错误。]10.B[分析题图曲线可知,ab段氧气消耗速率逐渐增加,血液中乳酸水平低且保持相对稳定,说明以有氧呼吸为主,bc段乳酸水平逐渐增加,说明无氧呼吸逐渐加强,cd段氧气消耗速率较高,血液中乳酸水平升高
,说明该阶段在进行有氧呼吸的同时,无氧呼吸的强度不断增大,A、D错误;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因此无论图中何种运动强度下,肌肉细胞二氧化碳的产生量都等于氧气的消耗量,B正确;在人体中,无氧呼吸
过程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释放的能量少,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酸中,C错误。]11.D[线粒体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葡萄糖需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分解,D
错误。]12.C[避光生长的韭黄只含有两种色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故两组实验的结果②中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红光区域,C错误;研磨时加碳酸钙主要是防止叶绿素分子被破坏,韭黄中不含叶绿
素,不加碳酸钙对滤液颜色的影响不大,D正确。]13.C[图示为类囊体薄膜,可完成光反应阶段,把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其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阶段。]14.C[“光斑”照射前,有O2释
放,说明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光斑”照射后,光反应迅速增加,而暗反应没有立即迅速增加,二者不同步,B错误;“光斑”照射后,O2释放曲线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降低,说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原因是暗反应不能及时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
PH,C正确;移开“光斑”后,光反应迅速减弱,而暗反应过一段时间后才减弱,二者不同步,D错误。]15.D[由图1可知,t1中较多的叶绿体分布在光照下,t2中较少的叶绿体分布在光照下,由此可推断,t2比t1具有更高的光饱和点,t1比t2具有更低的光补偿点,A、B正确;通过题干信息可知
,三者的叶绿素含量及其他性状基本一致,由此推测,三者光合速率的高低与叶绿素的含量无关,C正确。]16.C[葡萄糖是单糖,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糖的过程有H2O生成,A正确;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H2O反应生成CO2和[H],所以一定消耗H2O,B正确;有些
植物细胞含有过氧化氢酶(例如土豆),可以分解过氧化氢生成O2,因此植物细胞产生的O2不一定只来自光合作用,C错误;光反应阶段水的分解产生氧气,故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的氧元素只能来自H2O,D正确。]17.C[由题图可知,过程Ⅰ、Ⅱ分别表示光合作
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过程Ⅲ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过程Ⅳ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过程Ⅴ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A正确;物质e是[H](NADH),能作为还原剂,[H]与O2反应生成H2O,b为CO2
,B正确;在光照下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过程Ⅰ能产生ATP,过程Ⅱ消耗ATP,过程Ⅲ、Ⅳ和Ⅴ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C错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消耗H2O,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也消耗H2O,D正确。]18.B[单位
时间内O2的消耗量可表示细胞呼吸的速率,所以图中虚线是该西瓜幼苗在黑暗条件下测出的细胞呼吸的曲线,A正确;B、D点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所以B、D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B错误;AB段CO2吸收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所以限制AB段CO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C正确;由题图可知,气温为20℃~30℃时西瓜的净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所以气温为20℃~30℃时有利于西瓜积累有机物,D正确。]19.A[根据题意分析可
知,净光合量=总光合量-呼吸量。因实验期间光照、水分和温度等条件适宜且恒定不变,所以在0~25min期间,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A正确;从表中可以看出,乙种植物的玻璃室内的CO2含量比甲种植物的玻璃室内的CO2含量低,说明乙植物比甲植物固定CO2的能力强,B错误;从玻璃室内的CO2
含量的减少量逐渐递减可以看出,甲和乙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都逐渐减小,C错误;在30~45min期间,玻璃室内的CO2含量不再减少,说明此时间段内光合作用强度和细胞呼吸强度相等,所以甲、乙两种植物仍然在进行光
合作用,D错误;]20.B[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B错误。]21.(1)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薄膜)(2)能富集CO2、消耗ATP、由C4运载CO2、需要PEP羧化酶(答出2点即可)(3)黑暗期玉米通过C4途径吸收CO2的速率大于细胞呼吸产生CO2的速率黑暗期不进
行光反应,缺少NADPH及ATP22.(1)二氧化碳(CO2)氧气(O2)酒精(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无(3)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增设一组实验,将萌发小麦种子换成等量已死亡的小麦种子(4)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解析(1)由题图分析可知,图中B为
二氧化碳、C为[H]、D为氧气、E为酒精。(2)过程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没有ATP的产生,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因此催化该过程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因此催化该过程的酶存
在于线粒体基质中。(3)图2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可以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将萌发小麦种子换成等量已死亡的小麦种子可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4)若甲装置的墨滴不动,说明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消耗的氧气量相等,乙装置的墨滴左
移,说明有氧气消耗,由此可推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若甲装置的墨滴右移,说明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大于消耗的氧气量,乙装置的墨滴左移,说明有氧气的消耗,由此可推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3.(1)NADPH水在光下分解用于C3的还原(2)光能(3)C3CO2与
C5仍结合生成C3,而C3的还原受阻解析(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NADPH和ATP,由此可确定A是NADPH,它是由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其作用主要是用于还原C3。(3)分析图乙可知,突然黑暗的情况下,光反应不能进行,无NADPH与ATP生成,C3的还原受阻,CO2
的固定仍在进行,细胞中C3的含量上升,对应曲线a。24.(1)升高光呼吸消耗参与暗反应的ATP、NADPH和C5,使暗反应速率减慢,从而使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减少(2)ATP和NADPHCO2(3)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和光呼吸释放的CO2A+B+C解析(1)在天气晴朗、
气候干燥的中午,气孔大部分关闭,CO2/O2值低,则光呼吸强度较通常条件下会明显升高。由于光呼吸消耗参与暗反应的ATP、NADPH和C5,使暗反应速率减慢,从而使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减少,从而降低作物产量。(2)由题图可知,光呼吸时,Rubisco能以C5为底
物,使其结合O2发生氧化,消耗光反应阶段生成的多余的ATP和NADPH,同时产生CO2作为暗反应的原料。(3)突然停止光照,由题图可知,植物释放的CO2除了光呼吸一个来源外,还有植物本身的细胞呼吸释放的CO2。25.(1)①②②④
②④(2)细胞呼吸酶的活性(3)大于(4)能12小时光照下光合作用净积累的有机物量大于12小时黑暗中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解析(1)分析图甲可知,①表示光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③表示暗反
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④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或表示产生CO2的无氧呼吸,a代表H2O,b代表CO2。图甲中能够在小麦叶肉细胞的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是①②;在人体细胞中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②④,过程②④细胞呼吸产生能量,为叶肉细胞吸收镁
离子提供动力。(2)分析图乙可知,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约为30℃,而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约为40℃;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3)图乙中,在40℃时,小麦的净光合速率为0,小麦叶肉细胞向其他细胞输送有机物,供其他细胞呼吸,所以小
麦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4)分析图乙,25℃时,小麦的净光合速率的相对值为4,呼吸速率的相对值约为3,则12小时光照下光合作用净积累的有机物量的相对值为4×12=48,12小时黑暗中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约为3×12=36,所以温度保持25℃,长时间每天交
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该植株能够正常生长,原因是12小时光照下光合作用净积累的有机物量大于12小时黑暗中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章末检测试卷(第6章)1.C[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常见的细胞分裂方式,还有无丝分裂等方式,C错误。]2.D3.
B[由于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到中心体,观察不到动、植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方式的区别,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区别是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B错误。]4.B[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无高尔基体,细胞中染色体复制形成的子细胞核保留在一个细胞中,所以产生多核细胞,B正确。]5.C[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DNA分子的复制,染色体复制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并不改变,C正确。]6.C7.C[由图可知,正常培养时,细胞进行正常的分裂,核DNA分子含量
为2c的细胞较多,核DNA分子含量为4c的细胞较少。药物处理培养时,核DNA分子含量为4c的细胞较多,核DNA分子含量为2c的细胞较少,故该药物的作用时期可能为核DNA分子的复制完成后,在前期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从而抑制细胞分裂,使细胞中核DNA分子含量为4c的细胞数目增多,故选C。]8.B[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A错误;视野中不同细胞处在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B正确;赤道板是一个假想的平面,实际上不存在,C错误;实验时,细胞在解离后已死亡,因此不可在一个细胞
中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D错误。]9.D10.B[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开始时,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逐渐移向两极,到达两极后保持最大距离不变,A正确;牵引染色体的纺锤丝长度是由长变短,牵引染色体移向两极,B
错误;中期时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着丝粒与发出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d)最大,随后逐渐缩小,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之间的距离(c)正好相反,由0逐渐增大,C、D正确。]11.A12.B[理论上植物
体中的所有细胞均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A错误;植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是细胞内基因在特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错误;种子发育成植株是个体正常发育的过程,不能说明植物种子具有全能性,D错误。]13.C[自由基产生后会攻击蛋白
质,若该蛋白质属于酶,其活性可能降低,A正确;自由基可能会攻击DNA,进而引发基因突变,B正确;自由基若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会产生更多的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害极大,
但是中心体不具有生物膜结构,C错误,D正确。]14.C[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有利于延长细胞寿命,A错误;细胞的生命活动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基因控制的,B错误;正常细胞的整个生命历程中会出
现蛋白质或细胞器的受损、变性、衰老,细胞自噬贯穿于正常细胞的整个生命历程中,C正确;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D错误。]15.D16.C[由题意分析可知,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使其磷酸化水平较高,A正确
;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会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在分裂期的前期染色质会螺旋化形成染色体,B正确;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可能是通过抑制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而影响细胞周期的,C错误;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
YDV的细胞不能进入分裂期而停留在分裂间期,D正确。]17.D[S期细胞和G1期细胞融合,原G1期细胞核中DNA进行复制,说明S期细胞中存在能诱导染色质DNA复制的调控因子,A正确;M期细胞和G1期细胞融合,原G1期细胞中染色质出现凝缩;M期细胞和G2期细胞融合,原G2期细胞中
染色质出现凝缩;说明M期细胞中存在能诱导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的调控因子,B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M期细胞中存在能诱导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的调控因子,将M期细胞和S期细胞融合,原S期细胞中染色质会凝缩,C正确;M期细胞是分裂期的细胞,此时的细胞已经经历过间期DN
A分子的复制,故将M期细胞和S期细胞融合,原M期细胞染色体DNA不会复制,D错误。]18.D[项圈藻属于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含叶绿体等结构,A错误;项圈藻细胞中没有染色体,B错误;项圈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细胞分裂方式是二分裂,不会出现纺锤丝、染色体等结构,C错误。]19.C[凋
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结合是通过膜表面的糖蛋白进行的,可反映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确;死亡信号发挥作用后,凋亡相关基因激活,细胞内将有新型蛋白质的合成,酶Ⅱ为一类蛋白水解酶,酶Ⅱ激活后会有蛋白质的水
解,B正确;吞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时,利用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C错误;由于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底物,故酶Ⅰ能切割DNA分子而不能切割蛋白质,D正确。]20.D[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C正确;在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过程中,
细胞核的体积不断增大,D错误。]21.(1)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表达(或执行)情况(2)A、C、D、E、BC、D(3)920(4)细胞坏死细胞凋亡解析(2)在图一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的间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E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综上分析,上述细胞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正确的排序为A、C、D、E、B;A细胞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和E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C和D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均含有2条染色单体和2个DNA分子,因此图一中染色单体数和核DNA数相等的细
胞是C、D。(3)人体扁桃体干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的。根据题意并分析曲线图可知,AB段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是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2倍,所以a=46×2=92。大多数扁桃体细胞已经高度分化,失去分裂能力,而染色体出现
在细胞分裂期,因此高倍镜下大多数扁桃体细胞中观察不到染色体。22.(1)物质准备(2)适度的生长着丝粒分裂DEFG(3)1∶0∶1(4)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解析(1)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过程。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一项重要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2)因在AD段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EF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的DNA分子数由2个变成了1个,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每条染
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都转变成了染色体;图2表示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对应图1的DE段;图3表示高等植物乙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其中结构H表示细胞板,对应图1的FG段。(3)图2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其下一个时期是后期,在后期着丝粒分裂,每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且
都转变成了染色体,所以此时没有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只含1个DNA分子,即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等于1∶0∶1。(4)图3结构H为细胞板,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将细胞质一分为二,且最终形成新的细胞壁。23.(1
)中染色单体DNA(2)B→C→A→DB、C(3)中心体(或中心体、线粒体)(4)88解析(1)图一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中结构1是染色单体,结构3是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构成,所以用胰蛋白酶处理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DNA分子。(
2)根据题图二分析,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所以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是B→C→A→D。图三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对应图二中的B和C
。(3)图一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是动物细胞,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并由线粒体供能。(4)图二A图有染色体8条,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所以共有8个核DNA分子。24.(1)真核自噬体(或自
噬小泡)溶酶体流动(2)细胞呼吸(3)恶劣环境能促进细胞自噬,获得的降解产物为癌细胞合成自身的有机物提供原料抑制热休克蛋白的活性、抑制相关受体的活性25.(1)动物或低等植物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2)2(两)(3)着丝粒
排列在赤道板上(4)能保证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都与纺锤体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才能激活APC;细胞进入后期,保证复制的染色体都能平均进入子细胞,维持子代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细胞的纺锤体由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因此图中细胞可能为动物或低等植物细胞。由图可知,图
D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则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中期的下一个时期为后期,后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2)着丝粒的个数即为染色体的条数,因此B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3)
图中的结构②为着丝粒。如图所示,一开始SAC蛋白位于染色体的②着丝粒上,如果着丝粒与纺锤体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SAC蛋白会很快失活并脱离②,当所有的SAC蛋白都脱离后,细胞进入图D所示的时期,APC被激活。模块检测试卷1.C[氮、磷元素是细胞中的大
量元素,在细胞中含量较多,环境中缺乏会导致细胞中氮和磷减少,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A错误;叶绿素和藻蓝素存于蓝细菌中,绿藻没有藻蓝素,B错误;与绿藻这一真核生物相比,蓝细菌是原核生物,主要特征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
正确;水华发生后,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旺盛,大量增殖,覆盖水面,遮挡阳光,导致水体缺氧,不利于水体中其他生物的生存,D错误。]2.A[从生命系统层次的角度分析,牛瘤胃属于器官,器官由组织构成,组织由细胞构成,所以牛瘤胃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A正确;真菌不是
原生动物,B错误;细菌中如硝化细菌属于自养型生物,C错误;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错误。]3.B[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其组成元素有C、H、O、N等;纤维素和脱氧核糖的化学本质都是糖类,其组成元素只有C、H、O;胆固醇的组成元素为C、H、O,叶绿素的组成
元素中还含有Mg;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核糖的组成元素为C、H、O。]4.C[蛋白质的合成属于大分子的形成,其合成过程中不会有NH3产生,C错误。]5.B[流感病毒血凝素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实现了病毒
和宿主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错误。]6.A7.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水分子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是协助扩散,B正确;小肠上皮细胞维持内外Na+浓度差是依靠主动运输实现的,D正确。]8.D[若图1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b物镜放大倍
数更大,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变大,A错误;若图2是显微镜下洋葱根尖某视野中的细胞图像,c细胞位于视野的左方,若要放大观察,需要先将c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则需要向左移动装片,B错误;若图3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则实际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也是逆时
针,因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与实物的关系是上下、左右均颠倒,C错误;若图3是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实验,则该实验需要始终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D正确。]9.C10.B[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了5mol的葡萄糖,能产生30mol二氧
化碳,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以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可使977.28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1mol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高达30.54kJ,则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以产生32molATP,共产生
ATP=32×5=160(mol);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消耗了20mol的葡萄糖,能产生40mol二氧化碳,1mol葡萄糖在进行无氧呼吸后,只释放出196.65kJ的能量,其中只有61.08kJ的能量储存
在ATP中,说明无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能产生2molATP,所以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ATP=20×2=40(mol),所以在它们体内所形成的ATP的比例为160∶40=4∶1,二氧化碳的比例为30∶40=3∶4
,故选B。]11.D[类囊体中的H+通过H+通道运至类囊体外侧,借助离子通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A正确;经过第一步和第二步,类囊体内外的pH为4,第三步将类囊体置于pH为8的缓冲介质中,就会出现类囊体膜内pH为4,类囊体膜外p
H为8,从而在类囊体膜内外形成H+浓度差,B正确;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由H+提供的电势能可以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故第四步加入锥形瓶中的物质X应该是ADP和Pi,C正确;第四步在黑暗中进行的目的是避免光照对ATP的合成产生影响
,排除光照的作用,用以证明实验中产生的ATP是由叶绿体类囊体内外H+浓度差引起的,并非为了避免光照产生O2,D错误。]12.C[过程⑤⑥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此过程没有能量的释放,A错误;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示踪法标记了氧元素证明了过程②释放的氧气来自水,B错
误;过程③所需还原剂来自光反应,过程⑧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还原剂不能用于光合作用,D错误。]13.B[中心粒倍增发生在分裂间期,而不是分裂期,B错误。]14.D[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的过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也说明生物膜组成成分和结构基本相同,A正确;细
胞自噬是指在应对生存压力(如营养缺乏)时,真核细胞通过降解自身非必需成分,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B正确;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故细胞可以通过自噬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C正确;细胞自噬发生在真核细胞中,而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
物,不能发生细胞自噬,D错误。]15.A[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A错误。]16.C[哺乳动物都是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根据其中所含碱基不同分为4种核苷酸,DNA除存在
于细胞核中,线粒体中也有少量DNA,A正确;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只有4种,但成千上万个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极其多样,可储存大量遗传信息,B正确;支原体为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为DNA,
DNA彻底水解后得到磷酸、脱氧核糖、四种含氮碱基,一共6种小分子物质,C错误;DNA和RNA等有机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D正确。]17.B[由于Ca2+内流进入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借助钙通道蛋白,故硝苯地平抑制的是C
a2+协助扩散进入平滑肌和心肌细胞,A错误;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都具有专一性,“钙通道”是选择性通过Ca2+的通道,其他分子或离子不能通过,B正确;Ca2+不需要与“钙通道”结合,就被转运进细胞内,C错误;由于Ca2+内流是被动运输,故膜内外Ca2+浓度梯度的大小会影响
Ca2+运输的速率,D错误。]18.C[在0~5min之间,容器处于黑暗条件下,此时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A点给予光照,植物开始进行光反应,光照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用于还原C3,因此C3在短时间内消耗量增加,B错误;据图可知,0~5min之间
,小麦叶片在黑暗中只进行细胞呼吸,所以细胞呼吸每分钟消耗氧气量=(5-4)×10-7÷5=0.2×10-7(mol/min);5~15min之间,小麦的净光合速率=(8-4)×10-7÷10=0.4×10-7(mol/min),小麦只在5~15min时进行光合作用,故0~
15min小麦光合作用氧气产生总量=(0.4×10-7+0.2×10-7)×10=6×10-7(mol),C正确;B点时,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同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正好被细胞呼吸消耗掉,即细胞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不是
光饱和点,D错误。]19.D[该实验的自变量是CO2浓度和作物种类,对于不同植物而言,都表现为乙组处理光合速率最大,丙组处理光合速率最小,说明CO2浓度对实验结果影响更大,A错误;当环境中CO2浓度倍增时,光合速率并
未倍增,很可能是因为暗反应所需的ATP和NADPH有限,与光照强度等因素有关,整个过程水分供应充足,水分不可能是限制因素,B错误;化石燃料的使用升高了大气CO2浓度,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但也打破了生态系统中的碳平衡,导致温室效应,因此签署碳减排协议是很有必要的,C错误;丙组的光合速率比甲
组低,可能是植物长期处于高浓度CO2条件下,降低了固定CO2的酶活性或数量,当恢复到375μmol·mol-1时,固定CO2的酶活性或数量未能恢复,因此导致丙组作物的光合速率低于甲组,D正确。]20.B21.(1)脂质(磷脂)氨基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2)疏水性细胞质基质(3)小窝
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1中(4)空间22.(1)抑制剂的种类和底物浓度温度、pH、酶浓度、抑制剂的使用量等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2)Ⅰ在抑制剂的作用下,酶的活性降低,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能力下降(3)不正确步骤c应与步骤
b互换,即先对酶溶液进行处理再加入底物23.(1)ADP、Pi、NADP+(2)①灌浆前合理灌溉(及时浇水)下降旗叶中有机物积累限制了光合作用②基粒(或类囊体)防止色素(叶绿素)被破坏24.(1)D(2)溶解(提取)色素蓝绿色
(3)原生质层C(4)分生1∶225.(1)高等植物该细胞有细胞壁,无中心体(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3)48824(4)动物后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的两极(
5)6染色体变成染色质丝,纺锤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个子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