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3课-【查缺补漏】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易错知识点(部编版)(28351152).docx,共(12)页,190.983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728e1131d95bbaa8ea72eb240d1484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0-2021学年下学期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查缺补漏】第3课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感动中国人物钱伟长不仅是当代科技工作者的典范,乐于帮助其他人,因此我们要向他学习。B.“最美妈妈”吴菊萍,奋不顾身托住小生命,是近年来涌现出
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C.日本能否在短时间内消除核泄漏带来的严重污染,依赖于科学技术及政府的重视。D.通过音乐名人高晓松案醉驾入刑的宣判执行,使酒后驾车的人越来越少了。【答案】B【详解】A.关联词误用,可以去掉“不仅”;C.两面对一面,前句“能否”说的是两方面
的问题,后句说的是一方面的问题。D.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以删掉“通过”。故选B。2.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揩油(kāi)调羹(gěng)烧瓷(cí)舀水(yǎo)B.阖眼(hé)疙瘩(gē)碟子(di
é)喘着(chuǎn)C.保姆(mǔ)咳嗽(suò)绞肉(jiǎo)薪金(xīn)D.抹杀(mǒ)吩咐(fū)草率(shuài)悠然(yōu)【答案】B【详解】A.调羹(gěng)——gēng;2C.咳嗽(suò)——sou;D.吩咐(fū)——fù”;故
选B。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B.不久书桌上德文字典和日文字典都摆起来了,果戈理的
“死魂灵”,又开始翻译了。C.因为鲁迅先生的胃不大好,每饭后必吃“脾自美”胃药丸一、二粒。D.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答案】D【详解】A.连续问句中的前两个逗号都应为问号。B.引号应为书
名号。C.“一二粒”是约数,中间不能用顿号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B.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C.他对我的观点不以
为然....,还是坚持己见。D.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却也习以为常。【答案】B【详解】“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用在此处,使用对象错误。5.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A.《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是一篇别具一格的回忆
文章。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包括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等,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伟人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B.文章的内容看似寻常甚至琐碎,心有所忆就落笔成文,但这恰恰是萧红写
作的特点:貌似漫不经心的背后是对鲁迅的深刻了解,貌似轻描淡写的内里是对鲁迅的炽烈情感。写日常琐事,却不落痕迹地展现了伟人情怀。C.本文是萧红用心血谱写的一曲鲁迅先生的赞歌,也是一曲深沉凄丽的挽歌,萧红对鲁迅的景仰、敬爱、怀念之情缓缓地流淌其中。D.本文是怀人
散文的典范之作,也可看成是散文化的传记文学。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运用除虚构以外的多种文学手法,再现人物的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刻画其鲜明形象和生动个性。【答案】A【详解】“伟人形象”的说法不当,应该是“一个真实的、富有人
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特务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尴尬至极。②有一次,鲁迅在上海街头溜达,身后总跟着一个小特务盯梢。③鲁迅在我们的印象中,通常是这样的:须发直立、横眉怒目、呆板、严
肃、无趣。④走着走着,鲁迅突然转身,故意把特务当成乞丐,掏出一块银圆递过去,说:“拿去买饭吧。”⑤鲁迅则哈哈大笑,昂首而去。⑥可现当代作家夏衍说:“鲁迅幽默得要命。”当代画家陈丹青也说:“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A.③②④
①⑤⑥B.③⑥②④①⑤C.②④①⑤③⑥D.②⑤③⑥④①【答案】B4【详解】通读所有的句子,明确这段文字是阐述鲁迅先生的性格的。很显然,③句总述鲁迅先生给人们的印象,⑥句引用现当代作家夏衍和当代画家陈丹青的话阐述鲁迅的幽默,②④①⑤句则依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鲁迅先生
幽默的小故事,因此选B。7.在图书馆,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B.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C.这书可
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D.这书像人物画卷,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答案】C【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
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此类题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C项表述不恰当,“偷罗汉豆”是鲁迅小说《社戏》中的情节。8.下列对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作者敏捷地捕捉到了鲁迅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精神、气质。B.《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眷念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C.《一棵小桃树》中运用直抒胸臆的
表现手法,表达了人们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的深刻感悟。D.《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重点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到“我”渴慕已久的绘图5本《山海经》这件事,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
的怀念之情。【答案】C【详解】《一棵小桃树》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不是直抒胸臆,C错误,故选C。9.下列对课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
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先生的个性、情趣、精神、气质。B.鲁迅先生用原稿包油条,用校样揩桌子、擦手,洗澡间里也摆着校样纸,这说明了鲁迅先生不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C.“吃鱼丸”这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民主,遇事不盲从,做事认真,深人实际的严谨品质。D.文章用白描手法刻画鲁迅先生,
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答案】B【详解】B.说明了鲁迅先生不注重名利,具有淡泊名利的特点。故选B。10.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A.萧红,原名张迺莹,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散文集《生死场》《牛车上》。B.《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主要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记述,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爱之情。C.鲁迅发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D.萧红与鲁迅先生是师生关系,她的成名作《生死场》便是
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发表的。6【答案】A【详解】A.《生死场》《牛车上》为小说。故选A。二、字词书写1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咳嗽.(______)轻jié(______)嘱咐..(_______)间.(______)断调羹.(_______)jiǎo(_____)肉机竭.(_____
__)力深恶.(______)痛绝阖.(______)眼疙瘩..(______)【答案】sòu捷zhǔfùjiàngēng绞jiéwùhégēda【详解】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
,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该题主要注意字音的平翘舌,“嗽”读音是“sòu”,在“疙瘩”中“瘩”读“da”。三、综合性学习12.(1)请根据下面相关资料,筛选出两条主要信息。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综合性学习活动展示阶段,老师建议你们小组向全班同
学推荐一部鲁迅的作品。你们小组的王晓明同学在阅读了《阿Q正传》之后查找了很多资料,对这部作品有些独特的见解,但是他羞于表达,把资料一股脑儿地推给了你。你觉得他自己说更清楚,于是鼓励他说:“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我们都在下面给你加油,别怕!”王晓明笑着说:“那我试试吧!”【答案】(1)①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鲁迅是一个真性情的文人,是一个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人。②多数人认为鲁迅先生改造国民的思想在今天仍然有意义。
(2)晓明,你辛辛苦苦查找了这么多资料,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你自己来讲不是表达得更清楚吗?8【详解】(1)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结论可多个,注意题目要
求。根据图表一,可得出“大多数人认为:鲁迅是一个真性情的文人,是一个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人”。依据图表二,可得出“多数人认为鲁迅先生的改造国民的思想在今天仍然有意义”。(2)语言表达题
,首先要有称谓(晓明);其次写清鼓励他上台表达自己的见解(从“搜集的资料丰富”“有独到见解”“自己表达才能更清楚”等方面进行鼓励);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
贯、得体。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那年花开钱海燕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②初三那
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
晃着举到我面前。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
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9⑦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
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
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⑩“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
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⑪“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
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⑫“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
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⑬“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⑭“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
功的宝石。”⑮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⑯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10(选自《中学生阅读》20
16年第2期有删改)13.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14.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①“⋯⋯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②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15.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
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16.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
你的理解。17.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13.指的是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拾了信心,获得了成功。(或:“我”重拾了信心,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中考作文得了满分。)14.①“吞吞吐吐”的意思是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这个词语写出了
“我”当时害怕老师批评的紧张、不安的心理。②“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15.A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我”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B用拟人的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16.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或:说明了“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的道理,鼓励“
我”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1117.从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
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文章主要是记叙初三那年,我参加作文比赛失败了,后来在徐老师的鼓励下,重拾信心,终于取得了成功。“那年花开”也就是指的是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拾了信心,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中考
作文得了满分。(2)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的能力。①“吞吞吐吐”的意思是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结合第4段“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这个词语写出了“我”当时害怕老师批评
的紧张、不安的心理。②结合第15段“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一反常态”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中考作
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答题的角度,题干中已经作了明确“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A.“坐看”是动作描写,“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是神态描写,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我”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B.“
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4)本题考查分析情境作用的能力。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是有原因的,“我”第一次参加征文比赛,
结果没有得到任何名次,“我”对写作失去了信心。于是徐老师给“我”讲了这个故事,是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5)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结合第7段“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
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结合第8段“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结合第10段“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可以看出徐老师是12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
”失败后,主动约“我”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