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下学期九年级物理人教版》2月13日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doc,共(5)页,1.396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72639dc885dbc52ccaf9961286b6c3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中考频度:★★★★★难易程度:★★☆☆☆[来源:Zxxk.Com](2018·盐城五校调研)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A.甲和乙B.丙和丁C.乙和丙D.甲和丁【参考答案】C【知识补给】声学实验体现的物理研究方法[来源:学|科|网Z|X|X|K]1
.转换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如在观察鼓面振动时,由于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鼓面的振动,所以要借助于其他物体。如:在
鼓面上放一些小纸屑,通过小纸屑在鼓面上的跳动来显示鼓面的振动,将看不见的转化为看得见,这种方法是转化法。学#科网2.理想化实验法:有一些物理现象,由于受实验条件所限,无法直接验证,需要我们先进行实验,再进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称为理想化实验
法。如:在真空罩实验中,将电铃放入罩内并不断抽出里面的空气,虽然在实验中不能将里面的空气全部抽出,但发现抽出的空气越多,听到的铃声就越小。据此,我们经过抽象推理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3.控制变量法:当一个物理量与几个因素都有关系时,我们要控制其它因素不变,只
改变其中一个因素,研究物理量与这个因素的关系;再控制别的因素不变,改变其中的另一个因素,研究物理量和它的关系……这种分别控制逐一研究的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如:在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的实验中,是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注意使钢
尺两次振动幅度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生的音调;在探究琴弦的音调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粗细、材料和长度的关系时,若探究与松紧程度2的关系就要保证琴弦的材料、粗细和长度相同;要探究与粗细的关系就要保证琴弦的松紧程度、材料和
长度相同……宇航员在返回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于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A.用通信设备进行对话是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噪音太大D.声音在
声源处被阻止(2018·北师大附中期中)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种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大,响度越大B.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C.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D.丁实验:小明轻声说话,小
红可以通过“土电话”听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2018·北师大附中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B.用更大的力敲击同一只鼓可以使响度变大C.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中空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
信息(2018·北师大附中期中)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3D.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2018·北京八中期中)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当
游客站在園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園丘上装有扩音器B.建筑师利用了声音的折射原理C.声音变成了超声波D.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下表列出了不同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密度及0℃条件下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研究小组的同学们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通常大于它在同条件下气体中传播的速度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
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_____传播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从_____传播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从____传播来的。某中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吗?”进行探究,设计并进行了实验,用到的器材有:耐高温的广口玻璃瓶或烧杯、密封盖、
小铃、细铁丝或棉线,如下图所示。(1)将瓶口盖紧密封盖,摇动小铃,______听到铃声。(填“能”或“不能”)4(2)使密封瓶盖与瓶口间隙有空隙,对烧瓶加热,经过一段时间,拧紧瓶盖并停止加热,冷却后,瓶内近似真空状态,再摇
动小铃,比较两次听到的铃声的变化,可知________________。(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是八年级学生在课外做“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活动时记录的一些内容。A.器材:一个能发声的电子铃,一个鞋盒,待比较的材料(衣
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它材料)、一把长卷尺。B.步骤:小明先将衣服包好电子铃,放入盒内,让其发声。再安排一位同学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铃声时为止,用卷尺测出同学到盒子的距离。分别用其它材料完成上述步骤。(1)小明是通过_____的方法来
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2)小芳认为:比较的时候,远离的方向要相同,因为风向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请你想一想,还要保持哪些因素相同呢?写出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
传播声音。飞船内有空气,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是真空,所以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故选B。学#科网[来源:学.科.网]D【解析】A、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时,音调越高故A错误。B、敲鼓时,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C当
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不合题意。D、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细线传播的,这也说明固体能传声。符合题意。故选D。5A【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A正确;B、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说法错误,如果频率不在我们的听觉范围之内,我们仍然无法听到声音,故B错误;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故C错误;D、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些,故D错误。故选A。ABC【解析】由表可知,空气的密度小于铝的密度,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声音在铝中的传播
速度,故A错误;由表可知,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而声音在氧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由表可知,铁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而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声音在铝中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通常大于它在同条件下气体中
传播的速度,故D正确;所以ABC符合题意为答案。[来源:学科网]铁管水空气【解析】根据对声速规律的理解,声音在铁、水、空气三种介质的传播速度依次减小,根据速度计算的导出式s=tv,发声处与听者距离一定,声速越大,传播时间越短,所以听到三次声音依次是铁管、水、空气传来的。(1)能(2)铃声变小(
3)声音传播需要依靠介质【解析】(1)拧紧瓶盖,摇动铃铛,因瓶内有空气,声音可以传播,所以能听到声音;(2)瓶内接近真空后,没有了声音传播的介质,在摇动铃铛时,并与前一次的声音进行比较;从小铃铛的声音变小可以推测,当瓶中是真空时,将听不到铃声了。(3)由此可知,此实验的结论是:声音传播需要
依靠介质。(1)比较听音的距离(2)电铃的朝向电铃的响度听音的人【解析】(1)根据题干中的实验可知:小明是通过比较声源到听者的距离的方法来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的。(2)在实验中还应该控制的变量是:电铃的朝向相同、电铃的响度相同、听音的人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