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十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0 页
  • 大小 670.500 KB
  • 2024-09-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乐山市十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乐山市十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乐山市十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7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乐山市十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30)页,670.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6fda301d7f64ea0e17b18ace7722df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乐山十校高2021届第四学期半期联考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果酒、果醋的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细胞中既有有氧呼吸酶也有无氧呼吸酶B.果酒发酵装置中,排气口要和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连接来防止杂菌污染C.醋酸菌能在有氧条件下将果酒变成果醋,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变成果醋D.果酒发酵

时温度应控制在18~25℃,果醋发酵时温度应控制在30~35℃【答案】C【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酶6C

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酶2CO2+2C2H5OH+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

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当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人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

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酵母菌细胞中既有有氧呼吸酶也有无氧呼吸酶,A正确;B、果酒发酵装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

接,并且胶管口向下放置,这样可以排出二氧化碳,还可以防止杂菌污染,B正确;C、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嗜氧菌,醋酸菌只能在有氧条件下将果酒变成果醋,或者果糖变成果醋,因此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C错误;D、果酒发酵时温度应控制在18~25℃,果醋发酵

时温度稍高,应控制在30~35℃,D正确。故选C。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腐乳:料酒较多时易造成豆腐腐败变质B.制作葡萄酒: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有利于发酵C.制作果醋:醋酸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D.制作泡菜: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

盐用量【答案】D【解析】制作腐乳过程中,料酒较多时对蛋白酶抑制作用强,腐乳成熟期延长,A项错误;制作葡萄酒时,葡萄汁量不要超过容器体积的2/3,B项错误;醋酸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C项错误;制作泡菜时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用量,可减少

亚硝酸盐的含量,D项正确。【点睛】本题易错选C项,错因在于对生物的遗传物质理解不正确。“醋酸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的言外之意是醋酸酐菌的RNA也做遗传物质,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均是DNA,只有某些病毒才以RNA为遗传物质。3.在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中,用到的微生物分

别是()A.酵母菌、酵母菌、毛霉、乳酸菌B.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C.毛霉、醋酸菌、乳酸菌、酵母菌D.酵母菌、乳酸菌、毛霉、醋酸菌【答案】B【解析】【分析】在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中:果酒果醋腐乳泡菜菌种酵

母菌醋酸菌主要是毛霉乳酸菌呼吸方式先有氧,让酵母菌繁殖,再无氧呼吸进行酒精发酵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详解】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能将糖源或酒精转变成醋酸;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有多种,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

中起主要是毛霉;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微生物发酵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理解。4.下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成分含量成分含

量NaNO33gFeSO40.01gK2HPO41g葡萄糖30g琼脂15gH2O1000mLMgSO4•7H2O0.5g青霉素0.1万单位A.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B.由培养基的

原料可知,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培养的微生物可以是酵母菌或毛霉C.本培养基中青霉素的添加满足了微生物生长对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D.若用该培养基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除去青霉素和NaNO3,并应加入尿素【答案】C【解析】【分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

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培养基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三类。培养基按其特殊用途可分为加富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加

入能够将琼脂可以制作固体培养基。【详解】从培养基成分看,配方中含有有琼脂等凝固剂,属于固体培养基,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因此属于选择培养基,A正确;由培养基的原料可以知道,葡萄糖属于有机碳源,因此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培养的微生物可以

是酵母菌或毛霉,B正确;本培养基中青霉素的添加是为了筛选能够抗青霉素的微生物,C错误;若用该培养基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应除去青霉素和NaNO3,并应加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D正确。综上,本题答案为C。5.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作选择培养基

B.利用加入刚果红的含纤维素培养基培养细菌,根据透明圈大小来筛选出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C.可以根据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红棕色菌落的数目,计算出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量D.用加入酚酞指示剂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培养细菌,若培养基

变红,则该细菌能够分解尿素【答案】A【解析】【分析】1、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使用选择培养基可以富集筛选目的微生物。2、鉴别培养基是依据微生物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特定试剂或化学药品反应,产生明

显的特征变化而设计。【详解】A、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A正确;B、筛选分解纤维素的细菌是根据是否产生透明圈,B错误;C、大肠杆菌在伊红美蓝培

养基上生长时菌落呈黑色,C错误;D、鉴定尿素分解菌的试剂是酚红指示剂,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的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考生根据微生物的生长习性,在熟记教材的基础上识记常见的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6.下图表示利用划线分离法分离和纯化大肠杆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①倒平板操作时,只需要在超净台中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B.步骤②③使用的工具是接种环,接种前需在明火上烧红后冷却C.步骤④恒温培养箱培养后的结果说明整个过程中蘸取菌液4次D.该方法使单菌落更容易分开,但操作复杂些【答案】B【解析】【详解】步

骤①倒平板操作时,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在超净台中进行的同时,也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A错误;步骤②③使用的工具是接种环,接种前需在明火上灼烧灭菌,冷却后再进行划线操作,B正确;步骤④恒温培养箱培养后的结果说明整个过程进行4次划线操作,C错误;该

方法容易分离出单个菌落,与稀释涂布平板法相比,操作较为简单,D错误。7.以下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显微镜直接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B.稀释涂布平板法不能用来测定土壤溶液中某活

菌数目C.培养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时可在培养基中添加尿素作为唯一氮源D.挑选菌种时可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纤维素分解菌【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纯化培养与分离计数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在统计菌落数目时,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稀释

涂布平板法,除此之外,显微镜直接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A正确,B错误;培养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时,可在培养基中添加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在该培养基中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生长,C正确;挑选并寻找

纤维素分解菌的菌种时,应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进行,D正确。8.在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常常加入水溶性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主要为细菌

提供碳源B.刚果红染液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C.刚果红可在倒平板时加入,加入前需要将刚果红溶液灭菌D.纤维素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2酶和葡萄糖苷酶【答案】D【解析】【分析】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2、纤维

素分解菌可以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别,能够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就是纤维素分解菌。【详解】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主要为细菌提供碳源,A正确;B、刚果红染液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B正确;C、刚果红可在倒平板时加入,加入前需要

将刚果红溶液灭菌,C正确;D、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主要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D错误。故选D。9.为了研究抗生素X对四种不同细菌(1、2、3、4)的作用效果,有人做了下图抗菌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四天后细菌3的灰雾地带最长,说明抗生素X对细菌3的抑制效果最差B.四天

后细菌2的灰雾地带最短,说明抗生素X对细菌2的抑制效果最差C.用抗生素X对细菌2的抑制比对细菌3的抑制效果好D.可以用抗生素X去治疗由细菌1引起的疾病【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图示的实验结果可知,抗生素X对细菌1

没有抑制效果;对细菌2、3、4均有抑制效果,其中对细菌2的抑制效果最好;所以应选C。【点睛】本题考查抗生素对不同细菌的抑制效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10.某洗衣液研究人员为了在普通洗衣液的基础上添加酶制剂以研发加酶洗衣液,

开展了一系列探究实验,下表展示了其中某一探究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温度/℃去污力/%组别152535455565①普通洗衣液404548515253②加酶洗衣液435163756356A.实验结果表明,加酶洗衣液的洗涤温度以

35~55℃为宜,且35℃和55℃两温度下酶制剂的去污力相同B.当温度为15℃和65℃时,加酶洗衣液的去污力较低的原因均是其中酶制剂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催化活性降低C.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不同温度下添加酶制剂对洗

衣液去污力的影响,其中组别①为对照组,组别②为实验组D.实验所用污布上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的程度、洗衣液的用量等均属于无关变量,都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本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温度下添加酶制剂对洗衣液去污力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及是否含酶制剂的洗衣液,因变量

是去污力,其他无关变量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中组别①为对照组,组别②为实验组。【详解】A、加酶洗衣液在35℃和55℃去污能力相同,但酶制剂在35℃和55℃去污能力不同,A错误;B、15℃时酶的空间结构并没有被破坏,B错误;C、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不同温

度下添加酶制剂对洗衣液去污力的影响,其中组别①为对照组,组别②为实验组,C正确;D、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会产生干扰,D错误。故选C。11.下列关于酶和固定化酵母细胞的研究与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酶的固定方式看,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小B.作为消化酶使用时,蛋

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C.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蒸馏水冲洗,可洗去多余的CaCl2和杂菌D.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目的是限制酶与反应物接触,控制反应速度【答案】D【解析】【分析】使用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比较: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酶的种类一种或几种一种一系列酶制作方法吸附法、交联法、包埋

法吸附法、包埋法是否需要营养物质否否是缺点①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易失活②难回收,成本高,影响产品质量不利于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反应物不宜与酶接近,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反应效率下降优点催化效率高,耗能低、低污染①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②可以反复利用成

本低,操作容易【详解】A、化学结合法可能影响酶的活性部位而影响反应效果,而物理吸附法是物理方法不影响酶的分子结构,影响小,A正确;B、消化酶在消化道内起作用,则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B正确;C、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目的是洗去CaCl2和杂菌,C正确;D、固

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目的是反复使用,降低生产成本,D错误。故选D。12.大肠杆菌一般是将葡萄糖作为碳元素的来源,但是,当大肠杆菌生活的环境中没有葡萄糖而有乳糖时,乳糖会诱导它迅速合成半乳糖苷酶,将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加以利用。某科学家以不同细菌数量(以细菌细胞干重表示)在

乳糖及IPTG(一种细胞中的乳糖衍生物)等两种诱导物作用下,检测半乳糖苷酶的活力(酶活力的大小即酶量的大小),获得结果如图,根据实验结果,下列推论最合理的是①诱导物愈多,每一细菌中的半乳糖苷酶数量随着

增加②在此两种诱导物刺激下,半乳糖苷酶活力都与细菌量成正比关系③诱导物愈多,每一细菌中的半乳糖苷酶基因数量随着增加④IPTG诱导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的能力比乳糖强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细菌细胞的干重和诱导物的种

类,即乳糖和IPTG;因变量是半乳糖苷酶活力的相对值。图示表明,随着细胞干重和诱导物的增加,半乳糖苷酶的活力相对值液增加.据此分析作答。【详解】①诱导物愈多,每一细菌中的半乳糖苷酶的活力相对值增加,但其数量不一定增加,①错误;②图示表

明,在此两种诱导物刺激下,半乳糖苷酶活力都与细菌量成正比关系,②正确;③图中,随着诱导物的量的增加每一细菌中的半乳糖苷酶活力相对值增加,但基因的数量图中不能显示,③错误;④图示表明,细菌干重相等时,I

PTG诱导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的能力比乳糖强,故其活力相对值较高,④正确。所以,②④正确。故选B。1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中可先将果泥加热煮沸后冷却备用,目的是排除果泥中原有的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发酵产生的亚硝酸

盐量可以用比色法测定C.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某种细菌的原理是,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固体平板上一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故可通过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样品中的活菌数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将酶溶液加入底物后,迅速将

温度调至设定的温度,并持续反应一段时间【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故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中,可先将果泥加热煮沸,以消除果泥自身的果胶酶;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

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

表面,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一个活菌会形成一个菌落;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应将酶溶液和底物分别放置设定温度下保温,达到相同温度后再混合,并持续反应一段时间。【详解】A.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

实验中,可先将果泥加热煮沸后冷却备用,目的是排除果泥中原有的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A正确;B.泡菜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的量可用比色法测定,B正确;C.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某种细菌的原理是,当样品稀释度足

够高时,固体平板上一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故可通过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样品中的活菌数,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设置3-5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并取平均值,C正确;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

的影响的实验中,应先将酶溶液和底物分别在设置的温度下保温,再将两者混合,并持续反应一段时间,D错误。14.乳酸菌能将牛奶中的乳糖等糖分分解成乳酸而使牛奶变成酸奶,制作酸奶时,一定不能被T4噬菌体污染,否则会大大影响酸奶的品质和口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4噬菌体能在酸奶发酵液

中繁殖,原因是发酵液中含有丰富的糖分B.奶牛、乳酸菌和T4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中均含有8种核苷酸C.奶牛肌细胞中含有丰富的单糖葡萄糖、二糖乳糖和多糖糖原D.T4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其化学成分与染色体基本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T4噬菌体是病毒,只有在细胞内才能完成正常的生

理活动,不能直接利用发酵液中的糖分,A错误;B、奶牛、乳酸菌和T4噬菌体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含有4种核苷酸,B错误;C、乳糖存在于动物的乳汁中,奶牛的肌细胞中不含乳糖,C错误;D、T4噬菌体是DNA病毒

,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与染色体组成相同,D正确。故选D。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技术方法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B.固定化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C.由于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因此细胞多采用物理吸附法固定D.反应物

是大分子物质应采用固定化酶【答案】C【解析】【详解】A、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技术方法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A正确;B、酶分子小,固定化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B正确;C、由于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因此细胞多采用包

埋法固定,酶适合于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固定,C错误;D、反应物如果是大分子物质,应采用固定化酶技术,D正确。故选C。16.下列属于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的是()A.Fe、Mn、Zn、MgB.Zn、Cu、Mn

、KC.N、S、Cu、MoD.Zn、Cu、B、Mn【答案】D【解析】【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详解】A、Fe、Mn、Zn属于微量元素,Mg属于大量元素,A错误;B、Zn、Cu、Mn属于微量元素,K属于

大量元素,B错误;C、N、S属于大量元素,Cu、Mo属于微量元素,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Zn、Cu、B、Mn都属于微量元素,D正确。故选D。17.下表是关于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比较,其中正确的是()选项细胞器结构或部位功能A高尔基体一层膜动力车间B叶绿体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中

养料制造车间C核糖体一层膜蛋白质生产机器D溶酶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消化车间A.AB.BC.CD.D【答案】D【解析】【分析】1、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

有关。2、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是光合作用的场所。3、核糖体:无膜的结构,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4、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详解】A、细胞中动力车间是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A错误;B、叶绿体分布

在绿色植物细胞,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B错误;C、核糖体没有膜结构,C错误;D、溶酶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部有许多酸性水解酶,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D正确。故选D。18.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糖原、脂肪、蛋

白质和核糖都是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B.M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由N条环状肽链构成,完全水解共需(M-N)个水分子C.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D.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

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1、生物大分子:指的是作为生物体内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种分子量达到上万或更多的有机分子。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2、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条数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3、脱水缩合是

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详解】A、糖原、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核糖和脂肪是生物体内的生物小分子,A错误;B、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时,若形成环状肽链,氨基酸的

个数与肽键数相等,在水解时消耗的水分子数也与氨基酸个数相等。因此,M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有N条环状肽链,其完全水解共需M个水分子,B错误;C、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核酸中的N只存在于碱基中,C错误;D、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因为氨基酸的排列

顺序可能不同,D正确。故选D。19.下列关于细胞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核仁是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②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③硝化细菌、霉菌、颤藻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④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⑤蛙红细胞、人

肝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并不都有细胞周期,但这些细胞内的化学成分都不断更新A.③④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④⑤【答案】A【解析】【详解】核仁是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结构,存在于细胞核中,不是细胞器,故①错误。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来自细胞的分裂,并非细胞为什么产生新细胞,故②错误。硝化细菌和颤

藻都属于原核细胞,霉菌的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它们均含有核糖体、DNA和RNA,故③正确。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中的固醇,故④正确。蛙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一般认为不具有细胞周期;人肝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具分裂

能力,不再具有细胞周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具有细胞周期;由于新陈代谢不断的进行,这些细胞内的化学成分都在不断更新,故⑤正确。综上所述,①②错误,③④⑤正确。故选A。20.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见下

图进行探究: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A.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B.实验①中,b部分细胞属于实验组,a部分属于对照组C.实验②中,a部分的操作与实验①中形成对照D.实验不能说明细胞的寿命与细胞核的关系【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

析,该实验存在相互对照,自变量是有核的一半和无核一半,因变量是细胞是否分裂、分化;又存在自身对照,无细胞核一半挤入细胞核,接着开始分裂分化;因此该实验不能说明细胞的寿命与细胞核有关,只能说明细胞核与细胞增殖与分化有关。【详解】A、有核或植入核的部分能分裂、分化,无核的部分

则停止分裂,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A正确;B、实验①中,b部分细胞有细胞核,属于对照组,a部分无核,属于实验组,B错误;C、实验②中,a部分植入核,与实验①中的无核形成对照,C正确;D、整个实验并没有涉

及细胞的寿命,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功能的实验分析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实验和得到结论的能力,解题时抓住单一变量。21.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组成A、B、C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单体,这三种单体的结构可用

d或e表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中单体a、b的结构可用d表示,人体中d的种类有4种B.大肠杆菌细胞内单体c的结构可用e表示,e的种类约有20种C.a、b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C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D.A、B的多样性由d中的n充分体现,C的多

样性由e中的R充分体现【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A是DNA、B是RNA、C是蛋白质、X是NP、Y是N。a是脱氧核苷酸、b核糖核苷酸、c氨基酸、d核苷酸、e氨基酸、f五碳糖、m磷酸、n含氮碱基。【详解】人体中含有

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共有8种核苷酸d,A错误;e表示氨基酸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概有20种,B正确;核酸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而a、b是核苷酸,C错误;A是DNA、B是RNA,它们

的多样性与d核苷酸中的n含氮碱基的排列顺序有关,C的多样性由e的排列顺序、数目和种类有关,不由R充分体现,D错误。故选B。【点睛】易错点:核酸是遗传物质,核苷酸不是。DNA与RNA相比,DNA特有的是脱氧核糖和T。22.下列有关SARS病毒、硝化

细菌和水绵的叙述,正确的是A.SARS病毒和硝化细菌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B.SARS病毒和硝化细菌都能进行有氧呼吸C.硝化细菌和水绵都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D.SARS病毒、硝化细菌和水绵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答案】D【解析】【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

一种核酸组成。2、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水绵属于真核生物,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比较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大小较小较大主要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壁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

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生物膜系统无生物膜系统有生物膜系统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DNA存在形式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增殖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方式基因突变基因

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详解】A、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B、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细胞呼吸,B错误;C、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C错误;D、SARS病毒、硝化细菌和水绵都以核酸作为

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23.下列与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耐旱的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蛋白质B.组成淀粉、乳糖、脱氧核糖的元素种类相同C.胆固醇是植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构成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

性【答案】B【解析】【分析】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其组成元素是C、H、O,糖被在细胞间的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其组成是蛋白质和多糖;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多样性决定了核酸结构的多样性。【详解】A、耐旱的仙人掌

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A错误;B、淀粉是多糖,乳糖是二糖,脱氧核糖是单糖,元素组成都是C、H、O,B正确;C、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C错误;D、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在排列顺序上不具有多样性,D错误。故选B。24.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判断,正确的是()A.相邻细胞的信息交

流全靠细胞间接触B.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需要靠血液传递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信息交流D.由于细胞膜能严格地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因而能保证生物体的健康【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

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

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详解】A、相邻细胞的信息交流除了细胞间接触,还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A错误;B、精子和卵细胞之间通过直接接触进行识别和结合,不需要靠血液传递,B错误;C、高

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信息交流,C正确;D、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能力是有限的,D错误。故选C。25.“膜流”是指细胞的各种膜结构之间的联系和转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枯草杆菌和酵母菌都能发生“膜流”现象B.蛋白质和RNA进出细胞核发生“

膜流”现象C.抗体的分泌过程发生“膜流”现象D.质壁分离现象是“膜流”现象的例证【答案】C【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细胞的各种膜性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说明膜流体现膜的流动性。

2、膜流一个典型的实例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在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腔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等,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把较成熟的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的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

质。接着,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小泡里,运输到细胞膜,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详解】A、枯草杆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生物膜系统,不会发生膜流,A错误;B、蛋白质和RNA进出细胞核通过的是核孔,不发生膜流现象,B错误;C、抗

体的分泌属于胞吐,发生膜流现象,C正确;D、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分离,没有涉及到各种膜结构之间的联系和转移,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关键是理解结构上直接相连的膜之间可

直接转变,结构上间接相连的膜之间是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而发生膜的转移。2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及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质网既参与物质的合成,也参与物质的运输B.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C.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

特异性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能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答案】C【解析】【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线粒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

体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

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

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

】A.内质网能合成脂质,参与物质的合成,其膜结构联系最广,直接与核膜和细胞膜相连,是物质运输的通道,故也参与物质的运输,A正确;B.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与磷脂的尾部结合,能降低细胞膜的流动

性,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B正确;C.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等蛋白质具有特异性,磷脂双分子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磷脂分子不具有特异性,C错误;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其支撑起的空间能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有利于细胞的运动、分

裂、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进行,D正确。故选C。27.下列有关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和检测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糖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都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B.细胞中的脂质能储存能量、能被苏

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C.细胞内的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D.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可以显示其存在和分布【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

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详解】A、只有还原糖能够

用斐林试剂鉴定,而非还原糖(多糖中的淀粉)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A错误;B、只有脂质中的脂肪能储存能量、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而磷脂和固醇不能,B错误;C、蛋白质可以和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正确;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合适、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28.细胞内受损后的线粒体释放的

信号蛋白,会引发细胞非正常死亡。下图表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及其释放的信号蛋白的过程,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考虑自噬体内的线粒体时图中自噬体由2层磷脂分子构成B.及时清除受损的线粒体及信号蛋白能维持

内环境稳态C.自噬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均排除细胞外D.溶酶体有识别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及其释放的信号蛋白的过程。首先图示受损的线粒体及信号蛋白形成自噬体;其次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其中的水解酶

开始分解线粒体。【详解】A、由图可知,自噬体具有2层膜,由4层磷脂分子构成,A错误;B、及时清除受损的线粒体及信号蛋白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因此能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但不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B错误;C、自噬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有的可以被细胞重新利用,不能被

利用的则排到细胞外,C错误;D、溶酶体只有识别自噬体后才能与其融合,可见,溶酶体具有识别功能,D正确。故选D。29.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A.欧文顿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

的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

构成的D.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和鼠细胞的磷脂分子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D【解析】【分析】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

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4、1959年,罗

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

的统一结构;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详解】A、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

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

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C正确;D、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和鼠细胞的蛋白质分子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

考查生物膜的发现历程,识记相关知识即可解答。30.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有些脂质可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B.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可维持细胞渗透压C.生物膜上的蛋白质与物质交换有关,而与生物催化作用无

关D.胡萝卜韧皮部细胞无叶绿体,但韧皮部细胞可培养出含叶绿体的个体【答案】C【解析】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有些脂质还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如性激素,A正确;B.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蛋白质、糖

类、无机盐等物质,可维持细胞渗透压,B正确;C.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些与物质交换有关,有些具有生物催化功能,如附着在生物膜上的酶,C错误;D.胡萝卜韧皮部细胞无叶绿体,但含有控制叶绿体合成所需的基因,因此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可培养出含叶绿体的个体,D

正确;答案选C。二、填空题31.Ⅰ.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科研人员利用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进行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1)同学甲进行步骤④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B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出现图B结果可能的失误操作是________

____。纯化菌株时,还可釆用平板划线法。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____________。(2)同学乙也按照同学

甲的接种方法进行了步骤④的操作:将lmL样品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lmL稀释液;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8和57。据此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_个。Ⅱ.贵州知名品牌“

老干妈”系列产品一直沿用传统工艺精心酿造,其中风味豆豉深受大众喜爱,远销国内外。风味豆豉的主要工艺流程是:黄豆→洗净浸泡→煮熟→加适量盐→发酵→加入配料→装坛密封→成品。请回答下列问题:(3)制作豆豉前期发酵的目的是让霉菌产生相应的酶,如蛋白质转变为小分子

肽和氨基酸,脂肪转变为______________,使豆豉营养更加丰富,有利于健康。发酵过程中需采用人工培养纯净菌种,接种前随机选取若干灭菌后的平板,先培养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豆豉制成成品后,需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_____________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_____色染料。【答案】(1).稀释涂布平板法(

2).涂布不均匀(3).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4).5.7×107(5).脂肪酸和甘油(6).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或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7).对氨基苯磺酸(8).玫瑰红【解析】【分

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

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2、分析图B:图B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但涂布不均匀。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

脂肪酸。4、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详解】(1

)图B中菌落比较分散,其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而菌落分布均匀可能的原因是涂布不均匀;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2)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的公式:37C565758m10010V30.15710++==.个/升。(3)霉菌可以

产生脂肪酶使脂肪变为甘油和脂肪酸;发酵过程中需采用人工培养纯净菌种,接种前随机选取若干灭菌后的平板,先培养一段时间以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4)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点睛】本题结合

图解,考查微生物分离和培养,腐乳的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原理,要求考生识记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识记无菌技术;掌握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的相关计算,识记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原理。32.C、H、O、N、P、S在玉米细胞(干)和人细胞(干)以及活细胞中的含量(%)如下

表,请分析回答问题:元素OCHNPS玉米细胞(干)44.4343.576.241.460.200.17人细胞(干)14.6255.997.469.333.110.78活细胞65.018.010.03.01.400.30(1)以上元素在活细胞中的

含量明显比人细胞(干)多的是氧元素和氢元素,发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玉米细胞和人细胞中所具有的蛋白质种类有所不同,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2)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玉米细胞(干)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人细胞(干)的元素是氧,发生这种差异的一个主要

原因是组成玉米细胞的化合物中_____较多,此类化合物由_____(元素)组成。(3)水在生命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细胞内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细胞的代谢。①干种子吸水后,自由水比例大幅度增加,会导致细胞中新陈代谢速率明

显加快,原因是_____(至少答两点)②黄豆种子浸泡约一周时间,黄豆芽已长得又白又粗,1kg的黄豆能长出5kg的黄豆芽。在这个过程中,黄豆细胞内的有机物含量减少,种类增多,其原因是黄豆_____。【答案】(1).水(2).两种生物细胞(

核)中所贮存的遗传信息不同(3).糖类(4).C、H、O(5).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自由水还参与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6).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产生许多中间代谢产物【解析】【

分析】1、分析表格:活细胞中由于水分较多,所以H、O元素含量较高;干细胞中由于蛋白质含量较高,所以C元素含量较高;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玉米细胞(干)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人细胞(干)的元素是氧,发生这种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组成玉米细胞的化合物中糖类较多。2、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和结合水

可相互转化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水含量高,结合水的比例上升时,植物的抗逆性增强,细胞代谢速率降低。【详解】(1)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高达80%~90%;D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玉米细胞和人细胞中所具

有的蛋白质种类有所不同,其根本原因是玉米细胞和人细胞中的DNA(基因)不同。(2)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玉米细胞(干)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人细胞(干)的元素是氧,发生这种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组成玉米细胞的化合物中糖类较多,此类化合物由C、H、O组成。(3)①干种子吸水

后,自由水比例大幅度增加,会导致细胞中新陈代谢速率明显加快,原因是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水参与物质运输。②浸泡约一周时间,黄豆芽已长得又白又粗,1kg的黄豆能长出5kg的黄豆芽。在这个过程中,黄豆细胞内的有机物含量

减少,种类增多,其原因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许多代谢中间产物。【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糖类的组成、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33.如图甲是四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真核

细胞结构及细胞内物质转运的示意图,图丙表示四种物质在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四类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_______。(2)用丙酮从甲图Ⅰ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

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细胞表面积的2倍。理由是__________。(3)图乙中具双层膜的结构有_________个,新转录产生的mRNA经一系列加工后穿过核膜上的核孔转运到细胞质中。说明核孔有__________

_功能。(4)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不同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5)图甲中的Ⅰ类细胞放在等渗的葡萄糖溶液中,则细胞的体积会______________(增大或减小或不变),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若胰岛素由n个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形成的两条肽链组成,则胰岛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6)用3H-亮氨酸(一次性提供一定量)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

输过程,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答案】(1).核糖体(2).Ⅱ、Ⅲ、Ⅳ(3).大于(4).还有其他的生物膜脂质被提取出来或还有细胞器膜和核膜(5).3(6).核质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7).磷脂双分子层(8).含有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

不同(9).增大(10).细胞吸收葡萄糖,浓度增大,吸水体积变大(11).mn-(n-2)×18(12).C【解析】【分析】分析图甲:甲图表示四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Ⅰ为动物细胞结构图,Ⅱ为高等植物

细胞结构图、Ⅲ为蓝藻细胞结构图、Ⅳ为低等植物细胞结构图;其中图中结构①~⑥依次是:内质网、线粒体、中心体、叶绿体、液泡和高尔基体。分析图乙:①为核糖体,②为内质网,③为高尔基体,④为线粒体,⑤为叶绿体。分析图丙:Na+离子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K+离子是细胞外的浓度低于细胞内,胰岛素存

在于细胞外,二氧化碳是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详解】(1)图甲中四类细胞分别是动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蓝藻细胞、低等植物细胞,都是细胞生物,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Ⅱ(高等植物细胞)、Ⅲ(蓝藻细胞)、Ⅳ(低等植物细胞)。(2)图Ⅰ是高等动物细胞,细胞内除了

细胞膜中含有脂质,还有其他的生物膜脂质被提取出来(还有细胞器膜和核膜),所以用丙酮提取脂质,测得单层的面积大于细胞表面积的2被。(3)图乙中具双层膜的是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3个细胞结构;mRNA经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说明核孔有核质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功能。(4)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

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不同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主要原因是含有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5)由于细胞吸收葡萄糖,导致浓度增大,所以细胞吸水体积变大;蛋白质的质量=氨基酸总质量-脱水的质量=mn-(n-2)×18。(6)含3H-亮氨酸的

分泌蛋白,首先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之后进入内质网中进行加工,而后由高尔基体包装形成分泌小泡。因此放射性开始在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较高,随后放射性在高尔基体中逐渐积累,最后,分泌小泡的放射性逐渐升高。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

结构和功能、物质运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形成运输过程,掌握物质跨膜运输,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