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贵阳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生物答案.docx,共(18)页,443.68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6e4f78b0a9d48e41ec51221d355497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生物学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
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合成的胰岛素具
有与天然胰岛素一样的生物活性。下列关于胰岛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牛胰岛素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B.牛胰岛素进入人体后需经高尔基体加工C.牛胰岛素与人胰岛素有相同的靶细胞D.胰岛素的两条肽链通过二硫键结合在一起【答案】B【解析】【分析】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
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形成一个肽键的同时脱出一分子水。蛋白质具有多样的原因是构成多肽链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另外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详解】A、牛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A正确;B、牛胰岛素进入人体后不需要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会直接发挥胰岛素的调节作用,B错误;C、题意显示,合成的胰岛素具有与天然胰岛素一样的生物活性,据此可推测,牛胰岛素与人胰
岛素有相同的靶细胞,C正确;D、胰岛素的两条肽链可通过二硫键结合在一起,进而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D正确。故选B。2.铅是一种毒性很强的化学元素,进入人体内,能够形成多种比较稳定的铅化合物,分布于人体的多种组织细胞中。铅可导致神经组织的神经元线粒体空泡化、内质网结构发生改变、高
尔基体扩张化,进而影响这些细胞器的正常功能。但这些改变不会直接影响下列哪种生理过程()A.神经元缺氧时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B.在相邻两个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C.神经递质的合成、加工和释放D.[H]与氧结合生成水并形成ATP的过程【答案】A【解析】【分析】
对于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H]与氧结合生成水并形成ATP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详解】A、铅影响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而细胞无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所以这些改变不影响无氧呼吸,A正确;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
方式是胞吐作用,由于铅影响了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功能,所以会影响该过程,B错误;C、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因此会影响该过程,C错误;D、[H]与O2结合生成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在线粒体,所
以会影响该过程,D错误。故选A。3.禾谷类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内进行的一系列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弱光条件下作物没有O2的释放,不能说明未进行光合作用B.在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CO2不能直接被NADPH还原C.合理
密植和增施有机肥能提高禾谷类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D.在禾谷类作物开花期剪掉部分花穗,叶片的光合速率会暂时升高【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以概括地分为光反应和暗
反应两个阶段。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详解】A、弱光条件下植物没有氧气的释
放,有可能是光合作用强度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被呼吸作用消耗完,此时植物虽然进行了光合作用,但是没有氧气的释放,所以弱光条件下作物没有O2的释放,不能说明未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B、二氧化碳性质不活泼,在暗反应阶段,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被一个C5
分子固定以后,很快形成两个C3分子,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因此二氧化碳不能直接被还原,B正确;C、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照,增施有机肥可以为植物提供矿质元素和二氧化碳,这些措施均能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C正确;D、在禾谷类作物开花期减掉部分花穗,光合作用产物输出受阻,叶片的光合速率会暂时下降,D错误。故选D。4.某研究团队发现,小鼠在禁食一定时间后,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被募集到脂质小滴上形成自噬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最终脂质小
滴在溶酶体内被降解。关于细胞自噬,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饥饿状态下自噬参与了细胞内的脂质代谢,使细胞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B.当细胞长时间处在饥饿状态时,过度活跃的细胞自噬可能会引起细胞凋亡C.溶酶体内合成的多种水解酶参与了细
胞自噬过程D.细胞自噬是细胞受环境因素刺激后的应激性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自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
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在细胞受到损伤、微生物入侵或细胞衰老时,通过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小鼠在禁食一定时间后,细胞自噬相关
蛋白被募集到脂质小滴上形成自噬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最终脂质小滴在溶酶体内被降解,所以在饥饿状态下自噬参与了细胞内的脂质代谢,使细胞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来支持基本的生命活动,A正确;B、细胞长时间处在饥饿状态时,细胞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
细胞自噬会过度活跃,导致细胞功能紊乱,可能会引起细胞凋亡,B正确;C、溶酶体内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在溶酶体内发挥作用,参与了细胞自噬过程,C错误;D、细胞自噬是细胞感应外部环境刺激后表现出的应激性与适应性行为,来支持基本的生命活
动,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D正确。故选C。5.果蝇(XY型)为二倍体生物,其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下列有关果蝇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可发生着丝粒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有非等位基因
发生自由组合C.雄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得到的精子有2对染色体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亲代和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
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详解】A、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可发生着丝粒(着丝
点)分裂,但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公众号:高中试卷君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错误;C、雄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得到的精子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减半,有4条,C错误;D、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
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正确。故选D。6.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原核生物
,也是研究遗传学实验的理想材料。在研究过程中常涉及到“分离”和“结合”。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和Taq酶都可以使DNA的两条母链分离B.大肠杆菌的质粒复制、转录、翻译时都会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C.翻译过程中,
氨基酸结合在tRNA的3'端后运输至核糖体上进行肽链延伸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答案】C【解析】【分析】1、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转录过程中需
要RNA聚合酶与DNA上的启动子识别并结合启动转录,转录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内。2、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一条mRNA可以相继
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3、密码子是指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tRNA上含有反密码子,能与相应的密码子互补配对。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详解】A、DNA聚合酶
和Taq酶都催化脱氧核苷酸形成脱氧核苷酸长链,A错误;B、大肠杆菌的翻译过程是mRNA与核糖体结合,不会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B错误;C、氨基酸结合到tRNA的3'端后,tRNA将氨基酸运至核糖体进行翻译,同时肽链
延伸,C正确;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D错误。故选C。7.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而表观遗传现象则引发人们对于遗传机制、生物进化等的哲学思
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结构变异会改变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B.S型菌的DNA将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原理是基因突变C.环境的自然选择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若生物体基因碱基序列保持不变,则其表型不会发生可遗传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染色体结构的
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仍可发生可遗传变化,这种现象叫表观遗传,例如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异就与表观遗传有关。【详
解】A、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增添、缺失、倒位、易位,会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的改变,A正确;B、S型菌的DNA将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错误;C、环境的自然选择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出现生殖隔离才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C错误;D、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
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仍可发生可遗传变化,这种现象叫表观遗传,例如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异就与表观遗传有关,D错误。故选A。8.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研究细胞对氧气的感应和适应机制的三位科学
家。研究表明,机体缺氧时,低氧诱导因子(HIF)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的低氧应答元件(非编码蛋白质序列)结合,使EPO基因表达加快,促进EPO的合成;在细胞内氧气含量正常时,HIF会迅速分解,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HIF的含量与细胞中的氧气含量呈负相关B.过程①和过程
②在低氧环境中才能够进行C.细胞在正常氧环境中EPO基因也能表达D.过程②中,除mRNA外,还需要tRNA和rRNA【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转录过程由
RNA聚合酶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又称红细胞刺激因子、促
红素,是一种人体内源性糖蛋白激素,可刺激红细胞生成。【详解】A、正常氧气条件下,HIF会迅速分解;当细胞缺氧时,HIF会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的低氧应答元件(非编码蛋白质序列)结合,因此HIF的含量与细胞中的氧气含量呈负相关,A正
确;B、过程①为转录,过程②为翻译,正常氧环境中也能进行,B错误;C、EPO为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在正常氧气环境中EPO基因表达,在低氧环境下EPO基因表达加快,以适应低氧的环境,C正确;D、过程②为翻译,除了mRNA提供模板外,还需要tRNA转运氨基酸以及核糖体参与,核糖体中
含有rRNA,D正确。故选B。9.生物学教材中众多科学家的经典结论都是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温特以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化学物质吲哚乙酸引起的B.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
素标记和离心技术研究T2噬菌体中的P和S的去向,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用荧光标记技术研究人鼠细胞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恩格尔曼以蓝细菌和好氧细菌为实验材料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答案】C【解析】【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
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但没有证明它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A错误;B、赫尔希和蔡斯以大肠杆菌和噬菌体为实
验材料,通过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B错误;C、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D、恩格尔曼用好氧细菌和水绵,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D错误。
故选C。10.剧烈运动会使肌肉产生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进而出现腿部肌肉酸痛,但过一段时间后缓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腿部肌肉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使血浆pH显著下降所致B.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
胞转化利用只需通过组织液C.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机体内环境中进行D.有的激素会促进乳酸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有利于缓解酸痛【答案】D【解析】【分析】人在剧烈运动时,细胞代谢旺盛,氧气供应不足导致肌肉细胞无
氧呼吸产生乳酸;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
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详解】A、肌肉酸痛是因机体产生乳酸积累造成的,但由于血浆存在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血浆pH下降并不明显,A错误;B、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需要血液和组织液的运输,B错误;
C、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肝细胞中进行,C错误;D、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有激素调节,有的激素会促进乳酸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降低内环境中乳酸的含量,有利于缓解酸痛,D正确。故选D。11.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可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调节基因表达从而产生效应B.单侧光下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C.赤霉素可以诱导某些酶的合成来促进种子萌发D.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答案】B
【解析】【分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主要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等,它们对植物各种生命活动起着不同的调节作用,其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而脱落
酸和乙烯是抑制植物的生长。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而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2、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激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植物的生长发育既受内部因子(激素)的调节,也受外部因子(如光
、温度、日照长度、重力、化学物质等)的影响。这些化学和物理因子通过信号转导,诱导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生长发育。【详解】A、生长素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效应,A正确;
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B错误;C、赤霉素主要合成部位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赤霉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可以诱导某些酶的合成促进种子萌发,C正确;D、光信号激活光敏色素后,光敏色素结构发生变化,信号经转导,传递到细胞
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D正确。故选B。12.沙棘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弗兰克氏菌能够在其根部形成根瘤,进行高效固氮并帮助其根系生长。在我国西北部大量种植,主要用于沙漠绿化和抗风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林冠层郁闭度对沙棘的种群数量会产生
影响B.在干旱地区种植带根瘤的沙棘,有助于改良土壤条件C.国家大量在西北部种植沙棘加快了群落演替的速度D.与沙棘共生的弗兰克氏菌属于分解者【答案】D【解析】【分析】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该过程中会发生优势种的取代。演替可以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详解】A、林冠层郁闭度会影
响光照强度,进而通过影响光合作用对沙棘的种群数量会产生影响,A正确;B、沙棘特性是耐旱、抗风沙,且弗兰克氏菌能够在其根部形成根瘤,进行高效固氮并帮助其根系生长,故在干旱地区种植带根瘤的沙棘,有助于改良土壤条件,B正确;C、群落
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西北地区缺少水分,群落演替速度较慢,国家大量在西北部种植沙棘加快了群落演替的速度,C正确;D、弗兰克氏菌能够在其根部形成根瘤,进行高效固氮并帮助其根系生长,属于固氮生物,但不能制造有机物,应属于
消费者,D错误。故选D。13.铅(Pb)被生物体吸收以后,由于不被分解,会在体内沉积并沿食物链传递。研究人员从某废弃铅矿区湖泊中选取了四种不同生物,并分析其消化道中的食物残留,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生物种类水蚤鳊鱼河蚌鹬消化道中的
食物小球藻水蚤、小球藻水蚤、小球藻鳊鱼、河蚌A.选取的四种生物与其所处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了湖泊生态系统B.根据表中生物之间的摄食关系,可组成四条食物链C.某鳊鱼捕食一只水蚤后,最多可获得这只水蚤同化量的20%D.铅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会出现生物富集现
象,不会参与物质循环【答案】B【解析】【分析】从消化道中的食物组成来看,鹬捕食鳊鱼、河蚌,鳊鱼捕食水蚤、小球藻,河蚌捕食水蚤、小球藻,水蚤捕食小球藻,故形成的食物链有:小球藻→河蚌→鹬、小球藻→鳊鱼→鹬、小球藻→水蚤→河蚌→鹬,小球藻→水蚤→鳊鱼→鹬。【详解】A、选取的四种生
物只是该区域内的部分生物,因而这四种与其所处的无机环境不能构成湖泊生态系统,A错误;B、根据表中生物之间的摄食关系,可组成四条食物链,分别是小球藻→河蚌→鹬、小球藻→鳊鱼→鹬、小球藻→水蚤→河蚌→鹬,小球藻→水蚤→鳊鱼→鹬,B正确;C、10%-
20%的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一只鸬鹚和一只鳊鱼属于个体,鸬鹚捕获一只鳊鱼后,未必最多获得鳊鱼20%的能量,C错误;D、铅会沿着食物链参与物质循环过程,但是由于铅会随着食物链表现为富集现象,因此
铅很难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D错误。故选B。14.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
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的组别培养基中的添加物MRSA菌1100μg/mL蛋白质H生长正常220μg/mL青霉素生长正常32μg/mL青霉素+100μg/mL:蛋白质H死亡A.在低倍镜下即可观察到MRSA菌细胞所有
结构B.第2组和第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MRSA菌C.实验还需设计用2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D.蛋白质H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生素【答案】C【解析】【分析】1、抗生素是指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其他种类微生物的化学物质。2、由表中结果
可知:单独的蛋白质对MRSA菌无抑制作用,单独的青霉素也没有显示出对MRSA菌的抑制作用,蛋白质H和青霉素混合使用显示出了对MRSA菌的抑制作用,只不过实验中缺少了2μg/mL青霉素的对照组,使得实验结果缺乏说
服力。【详解】A、低倍镜下观察不到MRSA菌细胞所有结构,如核糖体,A错误;B、第2组和第3组对比说明使用低浓度青霉素和高浓度蛋白H可杀死MRSA菌,B错误;C、第3组:2μg/mL青霉素+100μg/mL:蛋白质H处理,实验应遵循单一
对照原则,故还需设计用2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C正确;D、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而蛋白H是乳腺细胞产生,不属于抗生素,D错误。故选C。公众号:高中试卷君15.如下图甲、乙是微生物接种常用的两种方法,图丙是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在A.甲、乙都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且计数结果比实际结果偏小B.甲、乙都需要将菌种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并可能观察到单菌落C.甲、乙培养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均需要进行灭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D.丙所示结果只能由乙接种方法所得【答案】A【
解析】【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
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2.分析题图:图甲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图乙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详解】A、据图分析,图甲是平板划线法,图乙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图甲不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A错误;B、这两种方法所用的接种工具分别是接种针和涂布器,都需要将菌种接种
在固体培养基上,并可能观察到单菌落,B正确;C、甲、乙培养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均需要进行灭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C正确;D、图丙的菌落均匀分布,只能由乙种接种方法所得,D正确。故选A。16.灌流式培养指在动物细胞培养管内,一边不断注入新鲜培养基,一边将培养液的上清液不断移出。下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灌流式培养需要随时监控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浓度,不足时予以补充B.若用灌流式培养杂交瘤细胞,可从移出的上清液中提取单克隆抗体C.灌流式培养因营养充足细胞数量会持续呈现“J”形增长D.灌流速率与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成正比【答案】B【解析】【分析】培养动物
细胞需要提供无菌、无毒的条件。防止污染是决定细胞培养成败的关键,除了培养材料、培养基、培养环境、操作过程严格控制无菌外,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也能抑制菌和真菌的上长,从而预防污染。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加入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详解】A、连续灌流系统一
边不断注入新鲜培养基,一边将培养液的上清液不断移出,使细胞稳定的处在较好的营养环境中,有害代谢废物浓度较低,不需要随时监控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浓度,A错误;B、灌流式培养杂交瘤细胞时,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集中分布在上清液中,通过不断移出上清液可以获取单克隆抗
体,B正确;C、由于培养瓶中生存空间是有限的,当细胞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后,会影响细胞的进一步增殖,故细胞数量不会持续呈现“J”形增长,C错误;D、过高的灌流速率,培养的细胞没有及时利用营养物质,会导致营养物质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培养基浪费,故灌流速率与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并不是成正比
关系的,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7.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安宁白凤桃”口感细腻,风味独特,肉质柔软多汁香甜,深受百姓喜爱。在白凤桃果汁加工过程中,褐变现象严重影响了果
汁的色泽、口感。科学研究表明,白凤桃果汁褐变是由果肉细胞中的多酚氧化酶(PPO)催化无色多酚物质氧化为醌类物质,醌类物质聚合产生色素导致的。生产实践中寻找抗褐变剂以防止果汁加工过程中发生褐变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请回答下列
相关问题:(1)白凤桃果肉细胞中的多酚氧化酶(PPO)彻底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__。(2)某果汁生产企业的科研人员需要得到PPO提取液进行抗褐变研究,将新鲜白凤桃果实洗净、削皮、切块,并在冰浴条件下快速研磨、过滤、
离心。上述实验操作需要在低温(冰浴)条件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3)已知L-半胱氨酸和柠檬酸是两种抗褐变剂。科研人员将不同浓度的上述两种物质分别加入到PPO提取液中,30℃水浴恒温后,测定并得到PPO的相对酶活性
,结果如下图所示:①上述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②由图中实验结果可知,在白凤桃果汁加工过程中,选用____(填“L-半胱氨酸”或“柠檬酸”)作为抗褐变剂效果可能更好,理由是______。③瞬时(1~2min)高温处理也可防止褐变,但高温又会破坏
果汁中某些特定营养成分。探究既能有效防止褐变,又能保留果汁特定营养成分的最佳温度,请提出一种简单的实验思路:_____。【答案】(1)氨基酸(2)由于高温导致酶的空间结构改变,使酶失去活性,而低温下酶的活性较低,但空间结构稳定(
3)①.抗褐变剂的种类和浓度②.L-半胱氨酸③.在一定范围内,L-半胱氨酸浓度越高,PPO相对酶活性越低,其抗褐变作用效果更明显④.设置一系列高温的温度梯度,分别测定PPO相对酶活性和某些营养成分的含量【解析】【分析】一般影响酶
活性的因素包括:温度、pH等,在高温、过酸、过碱的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会改变,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会降低。【小问1详解】多酚氧化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彻底水解产物是氨基酸。【小问2详解】由于高温导致酶的空间结构改变,
使酶失去活性,而低温下酶的活性较低,但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温度下能恢复活性,所以提取PPO需要在低温下进行。【小问3详解】在对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时,自变量会放在横坐标位置,因变量会放在纵坐标位置,所以自变量是抗褐变剂的种类和浓度。比较左右两图,在一定范围内,L-半胱氨酸浓度越高,
PPO相对酶活性越低,其抗褐变作用效果更明显,因此在白凤桃果汁加工过程中,选用它作为抗褐变剂效果可能更好。实验目的是探究既能有效防止褐变,又能保留营养成分的最佳温度,自变量是温度,所以设计实验如下:设置一系列高温的温度梯度
,分别测定PPO相对酶活性和某些营养成分的含量。18.胰腺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胰岛)两部分。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当食物进入胃后,扩张胃部,通过神经作用于胰腺外分泌腺使其
分泌胰液,该反射属于__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除了神经调节以外,_________释放的促胰液素具有促进胰液分泌的效果。(2)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泌激素能有效调
节血糖浓度,当血糖降低时,_____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________,使血糖水平升高。(3)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以健康小狗为实验对象,小狗注射前后的活动状态为观察指标,则注射葡萄糖和胰岛素的先后顺序应为________。【答
案】(1)①.非条件②.小肠黏膜(2)①.胰岛A细胞②.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3)先注射胰岛素后注射葡萄糖【解析】【分析】1、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分泌的一种激素,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到达胰
腺,引起胰液的分泌。食物进入胃后,胰腺外分泌腺分泌胰液,该反射是与生俱来的,属于非条件反射。2、血糖的产生和利用,受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共同调节。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它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并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转变成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
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通过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使血糖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最终使血糖含量升高。【小问1详解】食物进入胃后胰腺分泌胰液,是与生俱来
的,机体生来就有的,因此是非条件反射;胰液的分泌除了受神经调节之外,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也能有效促进胰液的分泌。【小问2详解】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主要作用于肝脏,当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活动增强,胰高血
糖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成糖,最终使血糖水平升高。【小问3详解】本实验中,实验目是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以健康小狗注射前后的活动状态为观察指标。先给小狗注射一定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小狗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如活动缓慢,甚至休克,再
给小狗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小狗的症状得以恢复,从而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19.贵阳市花溪湿地公园是全国罕见的城市湿地公园,该公园内有天然的河流湿地、河漫滩,也有人工的水稻田、池塘、沟
渠等。多样的湿地类型,为各种生物营造了安全的觅食、栖息、繁殖场所,同时也为开展湿的的地公园的科普、科研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多样的湿地类型,产生了不同的群落,区别这些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湿地生态系统
的结构是指___________。(2)建立湿地时,以选用当地的植物为宜,请从两方面列举不选择外来植物的理由:______。(3)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体现在_________(写出两点)方面的作用,其间接价值_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直接价值。【答案】(1
)①.物种组成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2)能有效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同时也可以防止外地物种不适合在当地种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3)①.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②.大于【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通常间接价值的作用要远远大
于直接价值。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小问1详解】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小问2详解】生态治理和恢复过程中,栽种植物一般都是当地原有物种,这样能有效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同时也可以防止外地物种不适合在当地种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小问3详解】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功能即生态功能,湿地生态系统可以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直到近
几十年来,人类才逐渐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现在的研究认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20.牵牛花是两性花,其颜色有白色、红色、紫色三种,由M、m和N、n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相关物质合成途径
如图4所示。现有纯合的甲、乙、丙三棵植株,其中甲为紫花、乙为白花、丙为红花,三棵植株进行杂交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的组合杂交F1F2一甲×乙白花白花:紫花:红花=12:3:1二乙×丙白花白花:红花=3:1(1)牵牛花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定律,该实例体现了基因表
达产物和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2)乙和丙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3)分析组合一,F2白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F2紫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紫花植株占_______。(4)从组合二的F2中任意选择一株白花植株,为探究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请写
出操作最简便的实验方案及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答案】(1)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②.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2)MMnn、mmnn(3)①.1/6②.5/6(4)让该白花植株自交,若子代全为白花,则其基因型为MMnn,若子代出
现红花,则其基因型为Mmnn【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特殊分离比看后代可能的配子组合种类,若组合方式是16种,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上代基因型为双杂合;写出正常的分离比9︰3︰3︰1,对照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归类,若分离比为12︰3
:1,则为(9︰3)︰3︰1,即12是后两种合并的结果。【小问1详解】公众号:高中试卷君根据题中信息,组合一中,F2中性状分离比白花:紫花:红花=12:3:1,是分离比9︰3︰3︰1的变式,且花色由M、m和N、n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所以牵牛花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
据题中信息可知该实例体现了基因表达产物和性状的关系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小问2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合成红色的基因型为mmnn、合成紫色的基因型为mmN―,白花的基因型为M―――,根据杂交组合一,F2白花:紫花:红花=12:3
:1,F1的基因型是MmNn,所以甲和乙杂交产生的基因型为MmNn,甲乙都为纯合子,所以甲为紫色,基因型为mmNN,乙为白花,基因型为MMnn,根据杂交组合二,F2白花:红花=3:1,丙为纯合的红花植株,基因型为mmnn。【
小问3详解】根据杂交组合一,F2白花:紫花:红花=12:3:1,F1的基因型是MmNn,F2白花植株基因型为M―N―、M―nn,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2/12=1/6,F2紫花植株基因型为1/3mmNN、2/3mmNn,自交后代中紫花植株占1/3+2/3×3/4=5/6。【小问4详解】从组合
二的F2中任意选择一株白花植株(MMnn、Mmnn),为探究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简便的实验方案及预期结果和结论:让该白花(MMnn、Mmnn)植株自交,MMnn自交后代全为白花,Mmnn自交后代有红花和白花,所以若子代全为白花,
则其基因型为MMnn,若子代出现红花,则其基因型为Mmnn。21.研究者通过利用T-DNA随机插入野生型水稻染色体DNA中,导致被插入的基因功能丧失,以此构建水稻突变体库,从中筛选出一株穗粒数异常的突变体A进行实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某种限制酶处理水稻突变体A的
DNA(如下图所示)后,用DNA连接酶将两端的黏性末端连接成环,以此为模板,利用图中的引物___________(填序号)组合进行PCR扩增,目的是扩增出T-DNA插入位置两端的未知序列,反应过程中引物与模板DNA链碱基互补配对结合的阶段是_______________
_。(2)将T-DNA两端的未知序列与野生型水稻基因组序列比对,确定T-DNA插入了2号染色体上的B基因中,该突变体A的穗粒数及产量明显____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野生型,据此推测B基因可能促进水稻穗粒的形成,原因
是__________。(3)考虑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适合选用_____________(填“不育”或“可育”)水稻株系作为实验材料,选此株系的原因是_________。【答案】(1)①.①④②.复性(2)①.低
于②.当T-DNA插入2号染色体上的B基因,会破坏B基因,导致突变体产量低于野生型(3)①.不育②.避免目的基因在自然界中扩散【解析】【分析】PCR原理:在解旋酶作用下,打开DNA双链,每条DNA单链作为母链,以4中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链,在引物作用下,DNA聚合酶从引物3'端开始延
伸DNA链,即DNA的合成方向是从子链的5'端自3'端延伸的。【小问1详解】因为扩增出T-DNA插入位置两侧的未知序列,所以再利用图中的引物①、④组合进行PCR,向两侧扩增出T-DNA插入位置两侧的未知序列。PCR过程包括变
性、复性、延伸三个阶段,引物与模板结合的阶段是复性阶段。【小问2详解】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该突变体产量明显低于野生型,当T-DNA插入2号染色体上的B基因,会破坏B基因,导致突变体产量低于野生型,说明B基因可能促进水稻穗粒的形成。【小问3详解
】目的基因的扩散可能导致转基因技术存在安全问题,故适合选用不育水稻株系作为实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