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炎德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二)生物试卷.docx,共(8)页,429.079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6853ffbce427cef1407f138eed2a91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姓名准考证号绝密★启用前2024年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二生物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某种病原体微生物感染水稻后,会分泌出物质A(分子式为CgHz₂O₆),导致水稻患恶苗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病原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其DNA集中分布在核仁区域B.物质A在核糖体上合成,需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
工才可分泌到胞外C.生产上可用适宜浓度的抗生素处理水稻种子以防治恶苗病D.该病原体和水稻根尖分生区细胞均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增殖2.下列实验条件的改变,对实验结果或者实验结论的得出影响最小的是A.用适宜浓度的NaCl
溶液代替蔗糖溶液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B.用过氧化氢酶代替淀粉酶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用稀盐酸代替胰蛋白酶处理幼龄动物组织获取分离的细胞D.用蒸馏水代替无水乙醇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3.食品安全人员常用涂有胆碱酯酶的“农药残留速测卡”检测菠菜表面是否残留有机磷农药,操作过程如图所
示(操作后将速测卡置于37℃恒温箱装置中10min为佳),其原理为:胆碱酯酶催化红色药片中的物质水解为蓝色物质,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胆碱酯酶为红色药片中的物质水解提供活化能B.若白色药片变为蓝色,说明菠菜表面农药残留量相对比较高C.每批测定应设置滴加等量纯净水
到“白片”上的空白对照卡D.将“速测卡”置于37℃左右环境有利于其长期保存4.下列甲、乙两图表示生长素类似物在实践中的应用。图甲中是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上,一段时间后的变化情况。图乙是向果实喷
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后发生的变化。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生物学试题第1页(共8页)甲乙A.图甲、乙所示的现象均能反映出生长素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B.图甲琼脂块A中生长素浓度小于琼脂块B中生长素的浓度C.图乙实验结果说明,早期发育优良的果实对
生长素更加敏感D.乙中发育较弱的果实的脱落可能与乙烯的产生及作用有关5.如图为中心法则模式图,数字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B.过程②和④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C.T细胞感染HIV后进行过程③所需模板和酶均来自HIVD.密码子和反密码子分别位于过程②的模板和
产物6.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在全球范围内对多种抗生素具有广谱耐药性,将可能进化成“超级细菌”,对其引起的疾病的针对性治疗带来困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抗生素是诱发耐药性基因产生的主要因素B.交叉使用多种抗生素可以降低某种耐药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C.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位
于其链状DNA上D.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和抗生素都会作为抗原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7.图1表示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部分过程。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Ach)作用于A,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引起肌肉收缩。图2是将蛙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生理盐水中,给予适宜刺激后,记录其膜内钠离
子含量变化、膜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能作为突触后膜的细胞除了神经元外,还有肌肉细胞和腺体细胞等B.图1中A具有传递信息和运输物质的功能C.生理盐水中Na+的浓度降低会使图2中曲线Ⅱ的峰值降低D.图2中曲线
IAB段钠离子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生物学试题第2页(共8页)时间/ms图2DNAMMDNMRNA蛋白质复制图1膜内钠离子含量8.捕食关系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最重要的关系,关键捕食者被移走后,对群落的结构会产生巨大影响。下图表示某浅海养殖区域处于生态平衡的群落中,主
要生物类群及其营养关系,贻贝和石鳖均是贝类软体动物,海星主要捕食贻贝,球海胆和贻贝还可以从有机碎屑中获得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所有生物可以构成一个群落B.虽然该群落处于生态平衡状态,但各种生
物的数量并非固定不变C.海星有多个食物来源,贻贝大量减少不会影响海星的数量D.海星获得的化学能全部来自三种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9.产妇年龄增大是导致婴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的危险因素。人体中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第一极体(不再分裂),
次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第二极体。生殖时对极体进行遗传筛查,可降低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现有一对高龄夫妻,丈夫正常,妻子是血友病a基因携带者,为降低后代患遗传病概率,可在辅助生殖时对极体进行遗传筛查。(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对第二极体进
行遗传筛查,可杜绝该家庭血友病患儿发生B.若第一极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3,则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定是23C.若减数分裂正常,且第一极体X染色体有2个a基因,则所生男孩一般正常D.若减数分裂正常,且第二极体X染色体有1个A基因,则所生男孩一般患病10.右图是人体内醛固
酮的作用机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醛固酮是一种信息分子,可以作用于靶细胞,直接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B.若机体醛固酮分泌过多,有可能导致组织水肿,同时还可能导致高血压C.图中通过醛固酮的调节,集合管主细胞会
主动吸收K+,说明醛固酮也具有重吸收K+的作用D.据图分析,图中Na+通道转运Na+的方式为主动运输11.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B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B.进行肾脏移植前,需考虑捐献者与患者的组织相容
性抗原(HLA)是否相同或相近C.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浆细胞的作用D.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溶酶体、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12.胚轴是种子萌发后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由子叶到第1片真叶之间的部分,称为“上胚轴”;子叶与根之间的一部分,称为“下胚轴”。科学家研究了某植物光敏色素A缺失突变体和光
敏色素B缺失突变体在不同光照条件时下胚轴生长状况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生物学试题第3页(共8页),海星、贻贝褐藻球海胆翅藻石整硅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光敏色素接受的光信号可能不同B.光敏色素A主要感受远红光刺激,光敏色素B主要感受红光或白光刺激C.光敏色素A、B的活性变化是因光刺激引起
其空间结构改变导致D.光敏色素A、B被激活后均可促进该植物下胚轴的生长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每小题全部选对得4分,少选得2分,多选、错选、不选得0分。)13.细胞器是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执行一定功能的结
构单位。下列关于细胞器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B.线粒体基质中含有少量双链环状DNA分子和核糖体C.中心体无膜结构,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在前期复制形成两个中心体,随细胞分裂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D.叶绿体有双层膜结构,其中内膜向内腔折叠,以增大光合作用相
关酶的附着面积14.X染色体上有一个红色觉基因和一个或多个绿色觉基因,只有完整的红色觉基因和距离红色觉基因最近的绿色觉基因才能在视网膜中表达,因红绿色觉基因起源自同一祖先基因,二者高度同源,可发生片段交换形成嵌合基因,从而影响色觉,机理如图乙所示。检测
发现I-1和I-2均为色觉正常的纯合子,Ⅲ-2的色觉基因组成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图甲图乙A.减数分裂I前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可形成嵌合基因B.IV-2患病的原因可能与I-1减数分裂I四分体发生交换有关C.IV-2的色觉(辨别红、绿颜色)具体表现为红色觉正常,绿色盲或绿
色弱D.红色觉基因、绿色觉基因是等位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15.“无废弃物农业”是生态工程最早的模式之一。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中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案。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生物学试题第4页(共8页)生物降解塑料①②有
机废弃物④③燃烧发电、提供社区用热水饲养蚯蚓、苍蝇等动物蛋白饲料发酵处理有机肥料沼气绿绿交换绿绿□绿色弱/绿色盲红色弱/红色盲绿-:红-绿绿红又正常红红A.从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B.图中有机肥料回田为农作物生长补充了无机盐和能量C.该模式遵循生态工程的循环、整体
等基本原理D.蚯蚓、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等分解者能有效促进物质循环利用16.如图为经过体外受精和胚胎分割、移植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精子需要获能处理后才能参与体外受精,而卵母细胞可直接参与受精B.
②是内细胞团,用分割针将其均等分割成2、3或8等份C.胚胎移植的实质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D.胚胎移植前需要对受体进行免疫抑制处理以避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三、非选择题(5个小题,共60分)17.(12分)作为一种光合自养微生物,可沉微藻可以利用碳、氮、磷
等物质合成淀粉、蛋白质及油脂等产物,因此可以用于改善水体富营养化,净化污水。然而,实验室低光照[400μmol/(m²·s)]条件下获得的可沉微藻能否在真实自然光照强度下保持良好性状及性能有待商榷。为此,某污水处理厂设计了如下实验,研究在增加光照强度至接近自然光水平[800μmol/(m²·s
)]和及时补充CO₂实验条件下,可沉微藻的生长情况。主要装置及条件:实验包含3个反应器(2L),反应器设置如下表所示。实验初期为低光照[400μmol/(m²·s)]条件,加光后光照条件为[800μm
ol/(m²·s)]。反应器1号2号3号光照时间24h(全天光照)24h(全天光照)10h(模拟实际昼夜交替,光照与黑暗时间比为10h:14h)供给CO₂情况不通入间歇通入CO₂间歇通入CO₂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2所示:
☆1号,未通入CO₂o-2号,通入CO₂→3号,昼夜交替,通入CO₂t/d图2(1)可沉微藻的(填具体场所)上分布有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光合色素是(填“脂溶性”或“水溶性”)色素,因此可用提取。生物学试题第5页(共8页)t/d图
1生物量(g·L.)(2)结合图1和图2分析,为何加光后,反应器中的生物量下降?(3)3号反应器加光后生物量的减少小于1号和2号反应器,试分析原因。c(4)结合题意分析,为使可沉微藻在自然状态下保持良好性状及性能,针对可沉微藻的生活环境,
请为污水处理厂提供具体建议(至少答出两点)。18.(12分)小熊猫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主要分布区年气温一般在0~25℃之间。测得小熊猫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安静状态时的体温、皮肤温度如图1所示,代谢率(即产热速率)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1可见,在环境温度0~30℃范围内,小
熊猫的皮肤温度随环境温度降低而降低,此时机体产热散热(填“>”“<”“=”),在40℃环境中小熊猫肾上腺素分泌(填“增加”“不变”或“减少”),(2)图2中,小熊猫主要通过等器官的代谢产热。在环境温度由20℃降至10℃的过程中,小熊猫代谢率下降,其中散热的神经调节路径中支
配血管的(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外周血管收缩,皮肤和四肢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3)图2中,当环境温度到0℃以下时,从神经调节的角度分析小熊猫产热剧增的原因是(4)皮质醇的分泌是由下丘脑一垂体一
肾上腺皮质轴调节的,该调节方式的意义是,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19.(12分)桑蚕(2n=56)起源于中国,由古代栖息于桑树的原始蚕驯化而来,桑蚕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桑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ZW为纯合子),其性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结圆形茧(A)对结椭圆形茧(
a)为显性性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体色正常(B)对体色油质透明(b)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I₂区域。生物学试题第6页(共8页)环境温度(℃)图2体温和皮肤温度(℃)环境温度(℃)图1代谢率(kJ·h*)回答
下列问题;(1)图示中“?”应为(填“雌”或“雄”).(2)结圆形茧体色正常雌桑蚕基因型是。选取纯合结椭圆形茧体色正常雄桑蚕与纯合结圆形茧体色油质透明雌桑蚕杂交获得F,F₁表型及比例为_,F₁自由交配获得F₂,F₂中结圆形茧体色油质透明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3)纯合体色正
常雌桑蚕和体色油质透明雄桑蚕杂交,子代中偶然出现了一只体色油质透明的雄桑蚕,检测发现,该突变体染色体数目正常。学习小组对该突变体的出现作出假设:此体色油质透明雄桑蚕是染色体上片段丢失导致的。经查找文献发现,桑蚕染色体片段缺失的纯合子不能存活,染色体片段
缺失的杂合子可存活,且非专业人员对桑蚕的性别辨别出错率较高,请设计杂交实验对学习小组的上述假设加以探究,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实验设计思路:②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则假设成立;否则该假设不成立。20.
(12分)甲地只有白车轴草(T)单独分布,乙地T与黑麦草(L)共存且L占据优势。为研究两物种是否会因种间竞争而发生资源利用的分化,科学家划分了六块样地,去除了某些物种并开展了3个移栽T实验和3个重栽T实验,具体处理如图a,移栽和重栽均遵循等量原则。一段
时间后统计了不同处理下每块样地中T的总干重如图b。据此回答:注:图a中“—”代表去除,箭头代表移栽或重栽白车轴草的情况,箭头基部表示白车轴草的来源地;箭头表示白车轴草所种植的地方,如5号样地的操作,表示去除乙地的T和L后重栽乙地的T.生物学试题
第7页(共8页)(a)甲地白车轴草单独分布地点黑麦草本来不分布在此乙地两物种地点黑麦草占据优势处理编号,白车轴草单雄性抑制区-[?性可育区H雌性启动区-[同源区段Ⅱ-一非同源区段I非同源区段I,一同源区段Ⅱ总
干重(g)(1)第3组和第6对照,自变量是,第3、4、5组重载实验的目的是(2)由图中第组实验结果的对比,说明甲地T在与乙地中L的竞争中,L处于优势。(3)白车轴草总干重第6组低于第3组,可能是乙地T长期与L竞争,T的基因频率(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对资源利用能力减弱,所以移栽到甲地后
,其生产力低于甲地的T,可通过第组的结果得到进一步的验证。(4)第2组白车轴草干重高于第3组,从天敌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21.(12分)In-Fusion技术是一项新型的无缝克隆技术。技术关键是要在目的基因两端构建与线
性化质粒末端相同的DNA序列(即同源序列,通常为15~20bp),然后用In-Fusion酶(能识别双链线性化DNA片段5'→3'末端16个碱基,并使其降解)处理即可实现无缝连接。如下图所示,它的操作步骤大致为:①利用PC
R技术将质粒线性化;②PCR扩增出两端含线性化质粒同源序列的目的基因;③目的基因与线性化质粒的同源区域在In-Fusion酶作用下形成重组质粒;④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回答下列问题:(1)①、②环节都需要引物,引物指的是。PCR技术需要一种特殊的DNA聚
合酶,该酶与人体细胞中的DNA聚合酶不同之处是(2)图中的同源序列1、2中的碱基序列一般不同,如果它们的碱基序列相同,则会导致和。基因工程中除了质粒外,(答2种)也可以作为目的基因的运载体。(3)如果受
体细胞是大肠杆菌,则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需要用Ca2+处理,其目的是。:目的基因转化后的抗性效果可以用大肠杆菌的致死率来表示,致死率越低则抗性效果越好,简述测定大肠杆菌致死率的检测方法:生物学试题第8页(共8页)
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目的基因)5'引物BPCR性化质粒回源序列2酶重组质粒④入受体细胞同源序列Ⅱm/ln-Fusion③引物A,引物2引物1|质粒导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