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品解析】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共(25)页,2.127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65845a4a138d0adea6c8420e397aca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北京师大附中2020届上学期初中九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本试卷有二道大题。考试时长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总分60分)“数九”是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图甲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乙为九九消寒
歌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数九”期间,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A.甲、乙之间B.乙、丙之间C.丙、丁之间D.丁、甲之间2.“数九”期间A.北京白昼持续变长B.太阳直射点向南移C.上海正午影子逐渐变长D.赤道上各地白昼逐渐变长3.民间流传的九九消寒歌记录了“数九”期间当
地的气候、物候及农事活动。图2中九九消寒歌主要流传于A.长江三角洲B.华北平原C.青藏高原D.珠江三角洲【答案】1.C2.A3.B【解析】【分析】根据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
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2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
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进行分析解答。【1题详解】“数九”期间地球运行在冬至日与春分日即地球公转轨道的丙与丁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故选:C。【2题详解】“数九”期间,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丙(冬至日)
−−乙(春分日)之间,此时位于北半球的北京白昼持续变长,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位于北半球的上海市正午影子逐渐变短;赤道上昼夜终年平分,故A正确。故选:A。【3题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三九四九冰上走”得知,该地河流有结冰期;“九九加
一九,耕牛遍地走”可知,此时为春分,是开始春耕的时间,因而可判定,此地最可能位于华北平原地区。故选:B。【点睛】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4.图中①地所在的地理坐标是A.70°N,170°EB.70°N,170°WC.70°S,170°ED.70°S,170°W5.
图中②地位于③地的A.西南方向B.东北方向C.正南方向D.正北方向6.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叙述错误的是A.①地位于南寒带3B.②地位于中、高纬度分界线C.③地位于南半球D.④地位于西半球【答案】4.C5.D6.D【解析】【4题详解】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
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分析可知,可判断出A点的经纬度是70°S,170°E。故选C。【5题详解】读图可知②和③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经线指示南北
方向,S点是南方,所以②地位于③地的正北方向。所以选D。【6题详解】读图可知①地位于70°S,位于南寒带正确;②地位于60°S,所以在中、高纬度分界线正确;③地位于80°S,南纬都在南半球,所以正确;④地位于东经150°,所以位于东半球。所
以D是错误的。【点睛】该题考查在经纬网上确定点的位置。7.从下图中可以看出,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而我们能够感觉到昼夜交替的原因是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人脑的错觉D.天气的变化【答案】B【解析】4【分析】根据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
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进行分析解答。【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而我们能够感觉到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自转,地球的自转是围绕地轴运
动。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及产生的现象,读图解答即可。8.下列现象中,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①太阳东升西落②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季节变化③正午时旗杆影子的长短变化④北京夜幕降临时,乌鲁木齐阳光明媚A.①B.①②C.①③D.①④【答案】D【解析】【
分析】根据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
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进行分析解答。【详解】太阳东升西落和东边总是比西边早看到日出都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季节变化和正午时旗杆影子的长短变化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地球
的运动及产生的现象,牢记即可。下图是北京天气预报软件截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59.图示一周内的天气状况是A.周三有雾霾B.周四雨夹雪C.周五的气温日较差最大D.周五后降温,北风渐强10.图示时期,北京可能参加的活动是A.鸟巢冰雪节B.北海公园观荷花C.大兴西瓜节D.古北水镇看红叶1
1.造成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是①大气静稳无风②汽车尾气排放③燃煤污染④工业废气排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9.C10.D11.B【解析】【9题详解】从图中可知,周二有雾霾,A错;周四中雨,B错;周五的气温日较差最大,C正确;周五后降温,北风渐弱,D
错;选C。【10题详解】根据这周的气温可知,这时是北京的秋天,不是特别冷,比较凉爽,适合去看枫叶,看荷花,西瓜节适合夏季,冰雪节适合冬季举行;D符合题意。【11题详解】造成雾霾的人为原因有②汽车尾气排放③燃煤污染④工业
废气排放;①大气静稳无风是自然原因;B符合题意。【点睛】学会认识天气预报。2019年2月19日至20日晚,“紫禁城上元之夜”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观众可以欣赏灯光,观赏6艺术灯光投影于建筑屋顶上的绘画作品,聆听戏楼传来的戏曲,参观“紫禁城里过大年”展……下图是紫禁城上元夜观灯路线图。读图,完成下
面小题。12.紫禁城观灯A.路线是由午门进入沿中轴线行进B.路线与筒子河平行绕紫禁城一圈C.登上南城墙向东走至①处前方是东北角楼D.走到②处向西望,可见灯光点亮的太和殿13.“紫禁城上元之夜”把“紫禁城里过大年”的活动推向了高潮。下面在“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展出的老字号商品与其
所在省区简称对应正确的是A.南京桂花鸭——浙B.徽笔——皖C.泰山桃木雕刻——陕D.杭州丝绸——苏14.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下列图片中所体现出的设计功能描述不准确的是A.B.C.D.【答案】12.D13.B14.C【解析】7【12题详解】路线是
由午门进入沿筒子河岸行进;路线与筒子河平行绕紫禁城半圈;登上南城墙向东走至①处前方是东南角楼;走到②处向西望,可见灯光点亮的太和殿;D符合题意。【13题详解】南京在江苏省,简称是苏;泰山在山东省,简称是鲁;杭州在浙江省,简称浙;ACD错误,选B。【14题详解】从图中可知,
金水河,其主要作用是供宫廷用水和防护城垣,即所谓“金城汤池,深沟高垒”,不是用来冬季溜冰用。故C符合题意。2018年4月位于云南、贵州省交界的北盘江大桥在第35届国际桥梁大会上获得“杰出成就奖”,它是杭瑞高速公路(浙江杭州-云南瑞丽)的关键工
程。大桥全长1341米,桥面到谷底垂直高度565米。大桥建成前两岸居民互通往来需要翻越3座山头,走40千米山路。下图是北盘江大桥。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5.北盘江大桥坐落在A.云贵高原B.横断山区C.四川盆地D.东南丘陵16.大桥建成前两岸居民互通往来困难的原因是
A.地形崎岖B.海拔太高C.植被茂盛D.距离太远【答案】15.A16.A【解析】【分析】根据云贵高原地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青藏高原起伏平缓,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一望无际;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世界上面积最
广的黄土分布区,进行分析解答。【15题详解】2016年12月29日,杭瑞高速上的北盘江大桥建成通车。它跨越北盘江峡谷,全长1341米,桥面到谷底垂直高度565米,是世界最高的大桥,由贵州、云南两省合作共建。该桥梁位于云贵高原。故选:A。【16题详解】8北盘江大桥位于云贵高原上,该高原地形崎岖,所
以大桥建成前两岸居民互通往来困难的原因是地形崎岖。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我国云贵高原的位置及特点,牢记即可。图1是台湾省地图。近几年“骑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在台湾旅行的新选择,其中最热门的路线如图2所示,图
3是中横线沿线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台湾被称为“宝岛”的原因有①我国第一大岛②地理位置重要③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④气候湿热,平原面积大⑤盛产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9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18.环岛线沿线可见A.北部属热带植被,
比南部茂密B.夏季西部比东部会有更多降水C.西部河流相对东部流速较平缓D.东部有大面积水稻田和甘蔗地19.与环岛线相比,中横线沿线A.高差大,约3000米B.气温始终在不断降低C.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D.人口、城镇密度更大【答案】17
.D18.C19.A【解析】【17题详解】我国台湾岛被称为“宝岛”的原因有台湾岛四面环海,东临太平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而且台湾岛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盛产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更重要的是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岛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丘
陵为主,平原面积不大,故选D。【18题详解】环岛线沿线可见北部属于亚热带植被,南部属于热带植被,南部茂密,夏季由于东部受季风且位于山地迎风坡的影响,降水比西部多,西部地区以平原为主,东部山地多,所以西部河流相对东部流速较平
缓,东部地区以山地为主,所以没有大面积的水稻田和甘蔗地,故选C。【19题详解】与环岛线相比,中横线沿线高差大,约3000米,中横线气温先降低后升高,人口、城镇密度没有环岛沿线大,尤其是对于环岛沿线西部平原地区来说,中横线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不全部属于亚
热带季风气候,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台湾岛的位置、气候、植被、河流等,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图中的四个区域。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020.图中分区与我国地理四大区域基本相符,分别为
A.“银色中国”——北方地区B.“金色中国”——青藏地区C.“黄色中国”——西北地区D.“绿色中国”——南方地区21.关于各区域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黄色中国”——黄土深厚肥沃的东北平原B.“金色中国”——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和盆地C.“绿色中国”——
光热充足,作物一年一熟D.“银色中国”——地形特征为“三山夹两盆”22.有人认为在此分区基础上还应补充一个“蓝色中国”,所指的是我国的A.领土B.领陆C.领海D.领空【答案】20.D21.B22.C【解析】【分析】我国四大区域是根据各地区自然特征划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是以气候为划分界线,
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是以降水为划分依据,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是以海拔为划分依据。【20题详解】由图可知,“黄色中国”是指黄土地为主的北方地区,“金色中国”是指西北地区,这里以荒漠为主;“绿色中国”是指南方地区,这里山青水秀;“银色中国”是指青藏高原,这里冰川广布,故选D。【
21题详解】“黄色中国”中有黑土深肥沃的东北平原;“金色中国”主要是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和盆地;“绿色中国”光热充足,作物是一年两熟到三熟;“银色中国”地形特征是冰川广布,雪山连绵,故选B。【22题详解】有人认为在此分区基础上还应补充一个“蓝色中国”,所指的是我国的领海,也就是我国的蓝
色国土,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区域的自然及社会经济特征。下图是2007-2016年中国人口增长率与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变动情况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23.上图显示,中国()A.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B.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变
C.2014-2015年人口数量减少D.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稳步增长24.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的变化促使我国()①酝酿出台延迟退休政策②医疗水平快速提高③大力扶持养老服务事业④废除计划生育政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23.D24.B【解析】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
国家,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是我国人口的最基本国情,自上世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严重,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23题详解】由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要逐渐放慢;65岁及以
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增大;2014-2015年人口数量在增加,是人口增长率在下降;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稳步增长,故选D。【24题详解】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的变化促使我国酝酿出台延迟退休政策和大力扶持养老服务事业,与医疗水平快速提高无关,废除计划生育政策是不可能的,故选B。川藏铁路“八起八
伏”累计爬升高度超过1.4万米,外媒戏称其是“一辆巨大的过山车”,下图是正在建设中的川藏铁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25.川藏铁路经过的地形区有①四川盆地②横断山区③青藏高原④云贵高原⑤江南丘陵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26.图示区域A.跨地势第一
、二级阶梯B.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印度洋C.河流水量丰富航运价值大D.自然景观以内陆沙漠为主27.川藏铁路沿线需建很多高桥和隧道,目的是A.增强“过山车”刺激性B.减缓线路的起伏程度C.尽量避免惊扰野生动物D.便于欣赏沿途的风光【答案】25.A26.A27
.B【解析】【25题详解】由图可知,川藏铁路从四川省成都市到西藏自治区的拉萨,经过了四川盆地、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没有经过云贵高原和江南丘陵,故选A。【26题详解】由图可知,图中区域A位于第一、第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河流落差大,航运价值低
;自然景观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故选A。【27题详解】川藏铁路沿线经过四川盆地、横断山脉,落差大,山高谷深,需建很多高桥和隧道,目的是减缓线路的起伏程度,故选B。下图为“我国沿北纬36度地形剖面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328.我国北纬36度沿线A.西高
东低,地势呈阶梯状B.东高西低,地势起伏大C.陆地东西跨度近4000米D.南高北低,地势呈斜坡状29.关于我国地势特征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大河东流,沟通南北B.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C.阻碍了太平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D.冬季北方冷空气无法影响东部沿海【答案】28.A2
9.B【解析】【28题详解】读图可知,我国北纬36度沿线可以看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势呈阶梯状;故答案选A。【29题详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有利于东
西交通;阶梯之间的落差大,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水能。故答案选B。下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简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30.宁夏回族自治区A.处于高纬度地区B.地势东高西低14C.降水南多北少D.西北邻甘肃省3
1.黄河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A.流向大致为自西南向东北B.流经沙漠区,夏季水量最小C.流经地区降水量超过300毫米D.处于内陆地区,是内流河【答案】30.C31.A【解析】【30题详解】读图可知,宁夏回族自治区处于中纬度地区,故A错;地势
西南高,东北低,故B错;降水南多北少,故C对;西北邻内蒙古自治区;故D错;所以答案选C。【31题详解】读图可知,黄河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流向大致为自西南向东北流,故A对;该地深居内陆,距海较远,夏季水量最小,该地形成了冲积平原—宁夏平原;流经地
区降水量大致为200毫米,故C错;黄河最终流入海洋,属于外流河,故D错;所以该题的答案选A。读下图“内蒙古自治区植被景观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32.内蒙古自治区由东向西,植被变化的规律大致是A.森林-草原-荒漠B.荒漠-森林-草原C.森林-荒漠-草
原D.草原-森林-荒漠33.据图推断内蒙古自治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大致是A.南多北少B.东多西少C.北多南少D.西多东少34.内蒙古自治区分布面积最广的农业生产部门是15A.林业B.畜牧业C.种植业D.渔业【答案】32.A33.B34.B【解析】【分析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地总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
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进行分析解答。【32题详解】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分属于地势坦荡的内蒙古高原,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内蒙古自治区的降水从东向西逐渐减少,植被分布也从森林变为草地、荒漠。依据题意。故选:A。【
33题详解】读图可知,内蒙古自治区东西跨度大,由于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自东向西越来越少;东部边缘的大兴安岭山地,降水较多,森林茂盛,中部是广阔的草原牧场,西部气候干旱,沙漠面积较大。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34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内蒙古自治区草地面积
广阔,因此,该自治区面积最广的农业生产部门是畜牧业。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环境特点。35.张家口的崇礼是第24届冬季奥运会雪上项目的主赛场,读下图可知,崇礼适宜开展雪上项目的气候条件是16A.冬季积雪日数15-45天B.年平均风速大于2米/秒C.冬季积
雪时间较长D.年平均风速较大【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崇礼县受到所处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降雪期长,雪质雪量有保证,温度风速适宜,适于开展国际高端竞技滑雪运动,进行分析解答。【详解】读图可知,崇礼适宜开展雪上项目的气候条件是冬季积雪时间较长,冬季积
雪日数75天左右,年平均风速不大,小于2米/秒。故选:C。【点睛】考查崇礼的气候,要理解记忆。下左图为我国农业分布图、右图为宁夏民居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36.关于祁连山脉描述正确的是A.呈东北-西南走向B.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
分界线C.是青海省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分界线D.2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在此经过37.关于农业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4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为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B.小麦产区比水稻产区降水量多C.水稻只分布在年降水量800mm以上的地区D.种植小麦
的地区一定不能种植水稻38.图中民居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对应的是A.院落规模大——人均土地资源不足B.北墙比房屋主体高——防风沙C.主屋门窗向南开——全年高温D.屋顶为平顶——降水多【答案】36.D37.A38.B【解析】【3
6题详解】读图可知,祁连山脉是我国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是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青海省与甘肃省的分界线,2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在此经过,所以正确的是D。【37题详解】根据我国农业区和农作物的分布可知,4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为种植业与畜牧
业的分界线;水稻产区比小麦产区降水多,水稻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东北地区也有分布,种植小麦的地区不一定不能种植水稻。18所以正确的是A。【38题详解】宁夏地区为半干旱地区,气候较为干旱,西北地区靠近沙漠,风沙大,所以该地区多为平顶房,北墙比房屋主体高是为了防风沙
的侵袭。故根据题意选B。【点睛】该题考查我国的农业分布、西北气候对生活的影响。读图分析解答即可。干热岩是一种可循环利用,不排放废水、废物、废气的地热能源,其利用潜力巨大的地方一般分布在板块边缘,但目前开发条件和技术还不成熟。青藏高原南部占我国大陆地区干热岩
储量的1/5,开发前景广阔。右图为世界局部板块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9.干热岩A.是清洁能源B.属于气候资源C.是不可再生资源D.已大规模开发利用40.我国干热岩储量最大的地区位于A.①B.②C.③D.④【答案】39.A40.
D【解析】【39题详解】干热岩是一种可循环利用,不排放废水、废物、废气的地热能源;是一种清洁能源,是可再生资源,目前不能大规模利用;A符合题意。【40题详解】材料中可知,青藏高原南部占我国大陆地区干热岩储量的1/5,开发前景广阔,图中④是青藏高原;D符合题意。19二、综合题(
共3小题,总分40分)41.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2022年冬奥会。下图为张家口某滑雪场等高线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从地形类型上看,滑雪场所在的地区是___(选择填空)。A、山地B、盆地C、丘陵D、高原(2
)滑雪赛道L2是沿___而建,赛道L3是沿___而建。服务大厅建在___处(以上均填写地形部位名称),其海拔范围为___米(3)滑雪者在L1至L2赛道上滑行,行进方向先向___再转向___。滑完全程,落差约___(选择填空)。A、600
多米B、500多米C、400多米D、300多米(4)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在三条赛道中,为初级和中级滑雪爱好者选择适合的赛道,任选其一,说明理由______。(5)为满足冬奥会的需求,拟在图示区域中修建一条高速公路。
勘测后道路选线如图,其中1至2段工程建设的需求是___(选择填空)。(6)工程需要绘制DE段地形剖面图,请将图乙中缺失的地形剖面线补充完整。图乙反映出DE段的地势特点____。20【答案】(1).A(2).山谷(3).
山脊(4).山顶(5).2100—2130(6).东北(7).东南(8).D(9).L3中级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L1中级道等高线均匀坡度变化小L2初级道等高线稀疏坡度缓(10).B(11).地势起伏大,北高南低【解析】【详解】(1)从地形类型上看,滑雪场所在的
地区是山地,故选A。(2)滑雪赛道L2是沿山谷而建,赛道L3是沿山脊而建,服务大厅建在山顶处,其海拔范围为2100-2130米。(3)滑雪者在L1至L2赛道上滑行,行进方向先向东北再向东南,滑完全程,落差约300多米,故选D。(4)从安全的角度出
发,在三条赛道中,L3是中级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L1是中级道,等高线均匀,坡度变化小;L2是初级道,等高线稀疏,坡度缓。(5)图中1至2段工程建设的需求是B,需要开通隧道。(6)由图可知,图中反映DE段是北高南低,先从山脊再经山谷,再经过山
脊最后慢慢下坡。【点睛】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有关知识,要知道如何从等高线判断地形及坡度的陡缓。4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间,我国共设立7个经济特区。1980年8月深圳、珠海成为我国首批经济特区。
2010年5月,喀什、霍尔果斯成为末批经济特区(下图)。21(1)完善深圳、喀什两个经济特区的档案袋。(2)从深圳、喀什中任选一地,说明其地理位置________。【答案】(1)22(2)喀什:约39°N,位于北温带;地处西北内陆。深圳:约22°N,
位于热带:地处东南沿海,南临南海。【解析】【分析】根据我国行政区划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目前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进行分析解答。【详解】读图分析可知:(1)深圳隶属于广东省,该省区简称粤,濒临南海,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属于湿润区。喀什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中心是乌鲁木齐,有俄罗斯、蒙古等8个邻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属于干旱地区。(2)喀什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地处39°N附近,位于北温带,
周边接壤国家多,便于对外交流;深圳位于22°N附近,位于热带,地处东南沿海,濒临香港,南临南海,海上交通便利。【点睛】本题考查喀什和深圳的概况,读图理解解答即可。43.读图甲“长江流域”和图乙“长江干流纵剖面”,结合资料,回答
下列问题。23资料一:河流一般会按照干流地理条件和水文特征差异划分上、中、下游,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分别是长江上游与中游、中游与下游的分界处。资料二:2018年长江部分水文站水情统计图(如下所示)。(1)下图中三张照片分别拍摄自长江的上游、中游、下游,请将序号填入
对应的河段。24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图片(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2)长江上游发源在我国地势______________阶梯,上游落差超过6000米,____________资源丰富。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形
以____________(地形类型)为主,你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3)从长江部分水文站流量数据可以看出,长江中下游流量_____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____,长江因此被称为“黄金水道”。(4)长江直门达水文站,7、8月流量最大,据图甲有的同学推测是因为
该河段河流水主要来自冰雪融水,你____________(同意、不同意),理由是____________。(5)长江中下游流量最大集中在____________月,因为该河段属于_____________(
气候类型),降水集中在_____________季。该时段,伴随众多支流汇入,是长江干流预防____________(自然灾害)的关键时期。【答案】(1).②(2).③(3).①(4).第一级(5).水能(6).平原(7).地势低平(8).大(9).航运(10).同意(11).该地位于
青藏高原,海拔高,7、8月气温升高,冰雪大量融化(12).7(13).亚热带季风气候(14).夏(15).洪水【解析】【分析】根据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最后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分别是:宜昌、湖口;长江上游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横断
山区,落差大,江流湍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进行分析解答。【详解】读图分析可知:(1)图中①所示的是长江下游河段的特点,该河段江面开阔,水流平缓;②所示的是长江上游的景观,穿行在峡谷之中,水流急;③所示的是长江中游的景观,该河段长江河道比较弯曲,水量大。(2)长江上游发源在我国地势第一阶
梯,上游落差超过6000米,水能资源丰富。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形以25平原为主,该地区地势低平。(3)从长江部分水文站流量数据可以看出,长江中下游流量大,有利于航运,长江因此被称为“黄金水道”。(4)长江直门达水文站,7、8月流量最大
,该河段河流水主要来自冰雪融水,是因为该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7、8月气温升高,冰雪大量融化。(5)长江中下游流量最大集中在7月,因为该河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该时段,伴随众多支流汇入,是长江干流预防洪水的关键时期。【点
睛】本题考查长江水系图,读图解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