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743.102 KB
  • 2024-11-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0)页,743.10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5eaa8331a8ed659cf3874c93e290a0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第一次学月考试分值: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各物质中,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K+、血浆蛋白、胰岛素、CO2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O2、葡

萄糖C.麦芽糖、解旋酶、Cl-、尿素D.Ca2+、载体蛋白、血红蛋白【答案】A【解析】【分析】1、内环境的成分: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2、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1)存在于细胞内的:①血红蛋白;②载体蛋白;③呼吸酶;④H2O2酶;⑤DNA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⑥突触小泡内神经

递质。(2)属于外环境的:人的呼吸道、消化道、汗腺、泪腺、尿道等由孔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这些液体一般不称为体液,而称为外界溶液。【详解】A、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包括各种激素、葡萄糖、氨基酸、各种离子、血

浆蛋白、CO2和O2,A符合题意;B、唾液淀粉酶分泌到消化道内,不是内环境成分,B不符合题意;C、解旋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不符合题意;D、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

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不符合题意。故选A。2.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

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详解

】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包括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组织液中,B正确;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

;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组织液中,D错误。故选D。3.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2、3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细胞内液C.

淋巴细胞可以存于乙、丙中在D.丁中O2浓度一定比甲中高【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由图可知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详解】A、过程1、5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A错误;B、乙表示的是血浆

,B错误;C、淋巴(丙)中和血浆(乙)中都存在淋巴细胞,C正确;D、细胞内液中氧气的浓度最低,D错误。故选C。4.下列关于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都是通过组织液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B.消化液属于体液,属于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外液C.血液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D.淋

巴液由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液【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由水及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有机物一起构成,统称体液。水是体液中的主要成分,也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体液广泛分布于机体细胞内外,

细胞内液是物质代谢的主要部位,细胞外液则是机体各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保持体液容量、分布和组成的动态平衡,是保证细胞正常代谢、维持各种器官生理功能的必需条件。【详解】A、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仅仅是通过组织液,如红细胞就是与血浆

进行物质交换的,A错误;B、消化液不是体液,既不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内液,也不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消化液属于人体体液之外的液体,B错误;C、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C错误;D、组织液中大部分又透过毛细血管壁,从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回流进入血浆,小部分组织液流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D正

确。故选D。5.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Na+均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有关B.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的晶体渗透

压C.肝腹水患者可通过静脉输入血浆蛋白来缓解病情D.人体内环境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基础【答案】B【解析】【分析】1、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

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溶液渗透压是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Na+等都是血浆中的物质,均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

A正确;B、与组织液或淋巴比较,血浆中蛋白质较多、无机盐的含量较少,因此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小于组织液或淋巴的晶体渗透压,B错误;C、血浆蛋白高,有利于组织液中水分排出,所以肝腹水患者可通过静脉输入血浆蛋白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C

正确;D、人体内环境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基础,D正确。故选B。6.如图所示为外界O2到肝细胞中被消耗的路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外界O2进入肝细胞至少需穿过9层生物膜B.O2进行跨膜运输时需要转运蛋白,

但是不消耗能量C.肝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完全不同D.线粒体中消耗O2的场所与产生CO2的场所相同【答案】A【解析】的【分析】1、题图表示外界O2到肝细胞中被消耗的路径,外界O2被肝细胞消耗需经历肺泡壁细胞(2

层膜)、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血浆(2层)、进入红细胞(1层)、红细胞出来(1层)、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2层)、进入肝细胞(1层),进入线粒体(2层),共11层膜;2、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

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A、外界O2进入肝细胞需经过肺泡壁细胞(2层膜)、通过毛细

血管壁细胞进入血浆(2层)、进入红细胞(1层)、红细胞出来(1层)、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2层)、进入肝细胞(1层),共9层膜,A正确;B、O2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B错误;C、肝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为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C错误;D、线粒体内消耗O2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而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D错误。故选A。7.某位同学剧烈运动后出现肌肉酸痛的现象,几天后自行缓解。查阅资料得知,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时主要通过无氧呼吸供能B.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C.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只需通过组织液D.肌细胞产生乳酸的过程中,会合成少量ATP【答案】D【解析】【分析】人在剧烈运动时,细胞代谢旺盛,氧气供应不足导致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内环境的

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详解】A、剧烈运动时,有氧呼吸仍是其主要的供能方

式,A错误;B、肌肉酸痛是因机体产生乳酸积累造成的,但由于血浆存在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血浆pH下降并不明显,B错误;C、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需要血液和组织液的运输,C错误;的D、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中

,在第一阶段会合成少量ATP,D正确。故选D。8.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长跑后肌肉酸痛是运动时产生的乳酸积累所致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C.甲型流感病毒的入侵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的稳态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答案

】B【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稳定以及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的过程;是指在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其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详解】A、长跑后肌肉酸痛是因为运动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乳酸积累所

致,A正确;B、细胞质基质是机体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B错误;C、甲型流感病毒入侵会引起发热、腹泻等内环境紊乱的症状,C正确;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B。9.神经

系统是由神经细胞构成的,关于神经系统和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有()①脊髓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外周部分②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都能够接受信息并能传导信息③树突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轴突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

体④轴突和树突末端均有细小分支,遍布人体全身⑤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⑥自主神经系统的兴奋不受大脑皮层的调控A.两项B.三项C.四项D.五项【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

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详解】①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外周神经系统,①错误;②构成神经系统的

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但不能用来接受信息,②错误;③树突通常短小,能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轴突通常长而细,能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③正确;④轴突和树突末端均有细小分支,轴突连接下个神经元或效应器,树突

末端连接感受器遍布人体全身,④正确;⑤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⑤正确;⑥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但受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的控制,⑥错误。综上分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上课时老师忽然提问某个同学

,这种情况下,该同学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会发挥作用。下列有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是自主神经,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按照信息传递方向,它们分为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C.它们调控躯体运动,一般不受意识控制

D.该同学在突然听到老师提问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答案】D【解析】【分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

及胃肠蠕动的频率。【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A错误;B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它们一般调控内脏器官等的活动,一般不受意识控制,所以又被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BC错误;D、该同学在突然听到老师提问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此时该同学心跳加快、加强,兴奋性升高,D正确。故选D。11.《中国科学报》报道,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当老年人保持活跃时,他们的大脑中会更多含有一类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以增强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从而保持健康的认

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B.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C.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D.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

本单位【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详解】A、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其中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A正

确;B、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B正确;C、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可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与神经元一起共同参与神经系统的调节,C正确;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D错误。故选D。12

.当你在野外草地上玩耍时,旁边的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于是你非常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此时,你可能撒腿就跑,也可能原地不动冷静地应对。当你确认安全之后,心跳、呼吸等会慢慢恢复。上述反应过程中,神经系

统扮演了主要角色,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疾跑等躲避动作依赖骨骼肌的运动,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B.人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是因为躯体运动神经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C.自主神经系统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D.心脏等内脏器官的活动受

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答案】C【解析】【分析】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

交感神经。2、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减弱;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加快。【详解】A、疾跑等躲避动作依赖骨骼肌的运动,不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A正

确;B、神经系统的调节存在分级调节过程,由于躯体运动神经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所以人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B正确;C、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C错误;D、心跳等内脏器官的活动不完全受人类的

意识支配,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D正确。故选C。13.中枢神经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和脊髓中含有大量的神经元C.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

通常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D.人体脊髓完整而脑部受到损伤时,不能完成膝跳反射【答案】D【解析】【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

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解

】A、调节机体的最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可调控相应的低级中枢,A正确;B、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它们含有大量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组合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

特定的生理功能,B正确;C、脑中的高级中枢可调控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C正确;D、膝跳反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故脊髓完整时即可完成膝跳反射,D错误。故选D。14.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

射,其反射通路如图所示,其中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面部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①→脑干→网状脊髓束→脊髓(胸段)→传出神经②→瞳孔开大肌A.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传入神经①

属于脑神经C.传出神经②属于躯体运动神经D.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主管接收、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

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其中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共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此外,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详解】A、该

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脑干和脊髓)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B、由脑发出的神经为脑神经,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故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B正确;C、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

自主神经系统不包括躯体运动神经,传出神经②属于内脏运动神经,C错误;D、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则该反射活动不完整,该反射不能完成,D正确。故选C。15.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

为神经中枢),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兴奋传递的方向是④③②①B.刺激该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射活动C.刺激图中②③任一部位,都不能引起反射D.当图中④受到刺激而②损伤时,人体能产生感觉

【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①是效应器,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④是感受器;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

变。【详解】A、在图示反射弧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即③为传入神经,②为传出神经,④为感受器,①为效应器,因此,兴奋的传递方向为④③②①,A正确;B、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反应,但这种反应不属于反射,因为此过程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B错误;C、反射活动离不开完整

的反射弧,刺激②③任一部位,都不能引起反射活动,C正确;D、当④受到刺激时,兴奋能传到神经中枢,从而使人体产生感觉,D正确。故选B。16.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

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答案】C【解析】【分析】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是由于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使神经纤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

离子内流,使神经纤维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详解】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A错误;bc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

;cd段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有效刺激如果能引起动作电位产生,那么动作电位不会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

能力,对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7.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模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箭头为兴奋传递方向),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五个突触B.虚线内的神经中枢起综合、分

析的作用,不传导神经冲动C.图中最可能标错的兴奋传递方向是箭头CD.在④处给予一足够强的刺激,可能会引起①的电位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突触处兴奋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这一特点,图示反射弧结构中,①②③④分别是效应器、传出神经、传入神经和感受器;A、D为

上行传导神经,B、C为下行传导神经。【详解】A、突触包括了神经元之间以及神经元和效应器之间相互接触的地方,因此图中共有五个突触,A正确;B、虚线内的神经中枢存在中间神经元,可以传导神经冲动,B错误;C、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图中最可

能标错的兴奋传递方向是箭头C,C正确;D、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是通过神经递质传递的,神经递质有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因此④感受器处的兴奋经过一系列传递会引起①效应器的兴奋或抑制,因此可能会引起①的电位发生变化,

D正确。故选B。18.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婴幼儿经常尿床,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如“憋尿”)。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成年人“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B.突触间隙Na+浓度降低有利于排尿反射的快速发生C.排尿反射过程中兴奋的单向传递与突触结构有

关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答案】B【解析】【分析】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婴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婴儿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详解】A、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

中枢的调控,A正确;B、钠离子内流可形成动作电位,突触间隙Na+浓度降低,不利于动作电位的形成,因此不利于排尿反射的快速发生,B错误;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因此排尿反射过程中兴奋的单向传递与突触结

构有关,C正确;D、静息电位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膜外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而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传导到未兴奋部位,因此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D正确。故选B。19

.下图中的甲、乙分别是健康成人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两个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在运动中身体能够保持平衡是通过途径①的调节来实现的B.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都存在分级调节,它们的中枢都在大脑C.通过途径③的调节使膀胱缩

小,通过途径④的调节使膀胱扩大D.图甲的运动是受意识支配的,而图乙的排尿是不受意识支配的【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A、途径①代表小脑或脑干通过脊髓控制肌肉

收缩等运动,人体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位于小脑,因此在运动中身体能够保持平衡是通过途径①的调节来实现的,A正确;B、肌肉收缩等运动的调节直接受脊髓低级中枢的调节,同时还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对脊髓的分级调节,此时高级中枢包括大脑皮层、小脑、脑干等多种,B错误;C、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膀胱的扩大和缩小,途径

③为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途径④为副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膀胱缩小,C错误;D、大脑通过脊髓对排尿活动进行调节,故排尿受意识支配,D错误。故选A。20.成年人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

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膀胱逼尿肌接收兴奋后收缩,产生排尿反射。逼尿肌收缩时,又刺激牵张感受器,引起膀胱逼尿肌反射性收缩,直至膀胱内尿液被排空,相关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④→脊髓→②的途径传导至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产生尿意B.截瘫病人脊

髓受伤导致①②受损,无法完成排尿反射C.膀胱内尿液被排空的过程存在反馈调节D.成年人能根据环境情况适时排尿,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节,脊髓等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会受到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详解】A、大脑皮层产生尿意的途径是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

沿④传入神经传导至脊髓,脊髓再通过神经②传导至大脑皮层,A正确;B、截瘫病人脊髓受伤导致①②受损,脊髓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但是仍可以完成排尿反射,B错误;C、膀胱内尿液被排空的过程存在正反馈调节,C正确;D、成年人能根据环境

情况适时排尿,体现了大脑皮层对排尿反射的控制,从而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4个题目,每题10分,共40分)21.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

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两者之间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

__的含量不同。(2)有些细菌入侵人体后,其产生的毒素可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人体将会出现__________现象。(3)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

等。乙醇⎯⎯⎯⎯→乙醇脱氢酶乙醛⎯⎯⎯⎯→乙醛脱氢酶二氧化碳和水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②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血浆中的

pH呈降低趋势。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离子主要有________等。(4)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后,出现肺水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答案】(1)①.组织液②.血浆③.蛋白质(

2)组织水肿(3)①.4②.组织液③.HCO3-、HPO42-(4)细胞内液和血浆蛋白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组织液渗透吸水【解析】【分析】1、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

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①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②肾小球肾炎;③局部代谢活动增强;④毛

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大量蛋白质进入组织液;⑤毛细淋巴管堵塞。【小问1详解】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组织液和血浆,两者之间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蛋白质的含量不同。【小问2详解】有些细菌入侵人体后,其产生的毒素可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人体将会出现组织水肿现

象。【小问3详解】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需要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一层细胞,2层膜)、肺泡壁细胞(一层细胞,2层膜),因此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②HC

O3-、HPO42-等离子通过调节可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小问4详解】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后,细胞内液和血浆蛋白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组织液渗透吸水导致肺水肿。22.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c表示___

__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系统。(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3)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的调节下进行。脑脊液是存在于脑

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请回答下列问题:(4)脑脊液不仅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_____。(5)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

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促皮质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为了研究ACTH的治疗效果,有关医疗专家做了临床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编号使用药物治疗时间治疗前水肿指数治疗后水肿指数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A组ACTH(79例)3

个月4.1~9.61.1~2.91.1~2.9B组地塞米松(79例)3个月5.1~7.13.3~4.95.1~9.8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等,该实验方案体现了_____对照。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①_____;②_____。【答案

】(1)①.泌尿②.循环(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CO2浓度(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脑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媒介(5)①.相互对照和自身对照②.ACTH的治疗效果强于地塞米松③.(ACTH的治疗

)停药后不反弹【解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

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机体通过c排出代谢废物,故c可表示泌尿系统;图中a为呼吸系统,b为消化系统,故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还有图中的循环系统

。【小问2详解】二氧化碳是组织细胞产生的,组织细胞内二氧化碳浓度高于组织液,因此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可以进入组织液,而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小问3详解】内环境相对稳定,除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下进行。【小问4详解】脑

脊液属于细胞外液,相当于组织液,不仅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脑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小问5详解】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等,该实验方案体现了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对照,同时还有实验组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根据表中数据可

得出的结论为:①A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的松;②ACTH治疗后基本无反弹情况出现。23.下图为某同学在医院取手指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刺激图甲中的④处,结合图乙分析此处膜内的电位发生的

变化是_____,该变化是由引起的_____,其方式为_____。(2)刺激图甲中的①处,可以检测到B处的测量装置指针偏转,说明兴奋可以在③处完成传递过程,该过程中兴奋传递具有_____的特点,是因为_____。(3)如果利用图甲

所示的神经结构及相关仪器,验证第(2)小题中兴奋传递的特点,请你简述实验思路及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思路_____。预测实验结果:_____。【答案】(1)①.由负变成正②.Na+内流③.协助扩散(2)①.单向传递②.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3)①.刺激

图甲中的②处,观察B指针是否偏转,再刺激④处,观察A指针是否偏转②.刺激②处,B的指针发生偏转,刺激④处,A的指针不发生偏转【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甲是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其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突触(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图乙是传出神经在静息状态和动作状态膜两侧的电位

情况的放大;图丙是突触结构图,其中1是突触小体、2是线粒体、3是突触小泡、4是突触前膜、5是突触间隙、6是突触后膜。【小问1详解】甲图中的④是传出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为外正内负,即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膜两侧的电位为外负内正,即动作电位,所以刺激甲图中的

④,④处的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负变成正;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内流引起的;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小问2详解】刺激甲图中的①,可以检测到B处的测量装置指针偏转,说明兴奋可以在③处完成传递过程,这是因为甲图中的③是突

触(丙图为该突触的放大图),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是通过神经递质完成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丙图中的4)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丙图中的6),所以兴奋具有单向传递的特点(甲图中兴奋由右向左传递);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小问3详解】第(2

)小题中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在甲图中兴奋通过突触③只能从右向左传递,若要进行实验验证,可刺激甲图中的②观察B的指针是否偏转,再刺激④观察A的指针是否偏转;预测实验结果应为刺激②时B的指针发生偏转,刺激④时A的指针不发生偏转,证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24.20

20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健康人生,绿色无毒”。《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长期使用毒品会使大脑的机能发生改变,可卡因(Cocaine)是一种已知的最容易上瘾物质之一

,它可以通过调控多巴胺的含量水平刺激大脑皮层,并产生兴奋和愉悦感。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多巴胺位于突触小泡中,其产生和释放的过程与_____两种细胞器密切相关,多巴胺的释放通过_____(方式)完成,[]_____对多巴胺的识别起重要作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识别的功能。(2)

多巴胺作用完成后正常的去路是_____,可卡因能够增强并延长对大脑的刺激,而产生“快感”,由图中信息分析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_____。(3)兴奋剂和毒品大多是通过突触来发挥作用的,除可卡因的作用机理,请推测其他种类的毒品可能的作用机理有_____(列出一种即可)。【答案】(1)①.

线粒体、高尔基体②.胞吐③.④多巴胺受体(2)①.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运回突触前神经元②.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或阻碍多巴胺的回收),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3)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速率;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影响分解神经递质酶的活性【解析

】【分析】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能够识别神经递质;毒品作用的机理虽有不同,但大都是增加了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小问1详解】多巴胺位于突触小泡中,其产生和释放过程为胞吐,与线粒体(供能)、高尔基体(囊泡运输)两种细胞器密切相关;据图可知,多巴胺使一种

神经递质,④多巴胺受体能特异性的识别多巴胺,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识别的功能。【小问2详解】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可以被回收或分解,但由图可知多巴胺作用完成后正常的去路是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运回突触前神经元;由图分析可知,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

胺进入突触前膜(或阻碍多巴胺的回收),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进而能够增强并延长对大脑的刺激,产生“快感”。【小问3详解】兴奋剂和毒品大多是通过突触来发挥作用的,兴奋剂和毒品大多是通过突触来发挥作用的,

还可能通过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速率;通过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通过影响分解神经递质酶的活性等。的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