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277.960 KB
  • 2024-10-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docx,共(8)页,277.96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4dceceecf6b64898ab8b22149e37f6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1年春季学期6月月考高二生物试卷2021.6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乳酸菌噬菌体是专门寄生于乳酸菌的病毒,发酵生产过程中乳酸菌被噬菌体侵染后会导致产品的乳酸含量降

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认为乳酸菌通过无丝分裂产生新的细胞B.施旺的细胞学说认为乳酸菌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C.1个乳酸菌噬菌体属于生命系统中的个体层次D.1个乳酸菌可表示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2.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

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纤维素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的终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B.维生素D属于胆固醇,可促进人体肠道对钾和钙的吸收C.人体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产生的丙酮酸可作为脂质合成的原料D.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还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

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蔗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B.直接用菠菜根尖细胞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C.碱性重铬酸钾溶液可用于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D.鉴定蛋白质时应先加入NaOH溶液,振

荡后再加入CuSO4溶液4.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时绘制的实验结果图(实验中用盐酸创造酸性条件,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适宜条件下,与盐酸相比,淀粉酶催化作用更显著B.pH为1时有淀粉水解,则过酸条件下酶没有失活C.pH为3时酶的活性等于

pH为9时酶的活性D.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出淀粉酶的最适pH为75.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物质的运输存在最大速率,则可能是协助扩散运输方式B.若某物质运输到细胞外需要能量,则可能无需载体蛋白

的参与C.若物质进出某细胞的过程与氧气浓度无关,则一定不是主动运输方式D.若某物质在细胞内外总是存在浓度差,则该物质的运输可能无需ATP6.动物细胞培养至10代左右大部分细胞会衰老和凋亡,极少数细胞培养至50代后会发生遗传物质改变,能够无限传代

下去,对此叙述不合理的是A.10代左右细胞的细胞核会因为衰老而出现增大B.10代细胞的凋亡是细胞内在和外在因素引起的C.50代后细胞最可能发生了一个原癌基因的突变D.50代后的细胞周期会缩短且细胞形态发生改变7,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

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子B.F2中红

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类型比红花植株的多8.如图是某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各细胞有可能在该动物的睾丸中找到B.若甲细胞取自雄果蝇体细胞,则图中少画的一对染色体应为性染色体C.若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交换,丙细胞分裂产

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可能基因组成是ABC和ABCD.乙图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为精细胞9.如图表示某种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⑥的几种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Ⅳ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

种子或幼苗B.通过Ⅱ→Ⅳ过程最不容易达到目的C.通过Ⅲ→Ⅵ过程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培育品种⑥的最简捷途径是Ⅰ→Ⅴ10.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黄豆芽在光照下变成绿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B.双

眼皮夫妇的子代有双眼皮和单眼皮,说明该性状由环境决定C.“牝鸡司晨”现象表明性别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的影响D.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可能不同,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也可能不同1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保证DNA复制的准确性,使亲子代间的遗传信息保持一致,但偶尔也会出现突变的现象。下列关于基因

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发状态下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人工诱变是定向的B.基因突变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说明其具有普遍性C.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会出现该突变基因D.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也不一定导致性状的改变12.我国大约有20%〜25%的

人患有各种遗传病,遗传病不仅给患者个人带来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对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系谱图的分析是遗传咨询的重要步骤B.产前诊断

发现的畸形胎就是遗传病胎儿C.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D.提倡适龄生育,高龄生育会导致胎儿畸变率增大13.翻译是一个快速的过程,通常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此过程的叙述正确

的是A.翻译需20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不需要的非必需氨基酸B.该翻译过程从第一个密码子开始,到模板链①右侧的尽头结束C.图示过程,一个mRNA分子在核糖体上的移动方向为从右往左D.图示过程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在长度和结构上均完全相同14.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洋

葱(2N=16)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纺锤体的结构B.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全部是四倍体细胞C.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D.固定和解离后的漂洗液都是用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1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是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的B.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基因型C.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某种基因称为基因库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和突变的方向16.下列关于特异性

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抵御流感病毒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病原体C.效应T细胞识别被病毒侵染的细胞并将其裂解D.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酶体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17.生长素的发现应该追溯到达尔文父子,他们所做实验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是对照组,②—⑥是实

验组B.①②③的结果证明弯曲生长与苗尖端及单侧光有关C.④⑤⑥的结果证明背光侧生长素的浓度高于向光侧D.该一系列实验结果不能证明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18.下图中关于“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时,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

增长较快B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C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D.在t1时控制有害生物最有效19.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

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kJ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转,这决定了能量流动

的单向性20.科研人员从某毒蛇的毒腺中提取蛇毒素,将适量的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一段时间后从马的血液中提取抗蛇毒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蛇毒素是淋巴因子,促进马的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蛇毒素B.蛇毒素反复多次注射到马的体内,使马的体内产生较多的记忆细胞和抗蛇毒素C.蛇毒素能与抗蛇毒素

特异性结合形成免疫沉淀,阻止抗蛇毒素毒杀细胞D.蛇毒素注射到马的体内,使马产生细胞免疫,起到免疫治疗作用21.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

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

种群的性别比例(早/合)约为7: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22.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经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森林,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对野生

动物与植物种群不能进行开发利用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降低23.CD4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免

疫细胞,是HIV攻击的对象。HIV通过性接触、母婴和血液传播,目前暂未研发出HIV的有效疫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感染HIV后人体能产生彻底清除病毒的抗体B.HIV增殖会引起人体CD4细胞的数量减少C.通过上述传播途径

,HIV突破人体第一道防线D.艾滋病患者更易患癌症是由于其免疫功能降低24.某湖泊水体污染严重,一种漂浮水生植物被引种进入该湖泊后疯长。该种群的出生率①和死亡率②随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0〜t1时间段内该漂浮水生植物种群数量近似

“J”型增长B.该漂浮水生植物有利于增加该湖泊中物种丰富度Ct1时该漂浮水生植物种内斗争最激烈D.该漂浮水生植物在该湖泊中的K值出现在t1时25.右图是世界人口数量从公元纪年开始到2020年的变化曲线,a〜b段世界人口的年龄组成

特点是下列哪项(注:选项坐标图中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是人口数)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26.(10分)如图是表示猕猴桃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代表的物质是,④代表的物质是。(2)图中NADPH中文名称

是。(3)C代表的场所是,D代表线粒体,则ATP合成除发生在A过程外,还发生在(填“B和C”“C和D”或“B和D”)过程。(4)提取和分离骄猴桃中的色素,可将果肉薄片放入含无水乙醇的试管,并加入适量,可以保护色素,防止叶绿素降解。色素分离可以

用法。27.(10分)某种植物的花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该植物的茎高由常染色体上的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现让某紫花高茎植株自交得到F1,F1中紫花高茎:绿花高茎:紫花矮茎:绿花矮茎=5:3:3:1,回答下列问题:(1)该植物的花色中为

隐性性状。基因B与b的根本区别是。(2)导致F1中出现性状分离比为5:3:3:1的原因可能是配子致死。(3)让亲本紫花高茎植株与绿花矮茎植株进行杂交的实验称为,其杂交产生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是。(4)让F1中的绿花高茎进行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让F1中的紫花高茎进行

随机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28.(10分)艾滋病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病,HIV是引起人患艾滋病的病原体。下图1是HIV侵入机体后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图2表示体液中HIV浓度和T细胞的数量变化。回答

下列问题:(1)图1中表示记忆细胞的是(填图中罗马数字),不能识别抗原的是(填图中罗马数字)。(2)被HIV感染后部分T细胞殖分化成,侵入T细胞内的病毒失去藏身之所而被清除,即图2中所示阶段。(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的方式是,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4)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内环境中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9.(10分)辛迪和约翰•惠特利夫妇的第一个孩子在9个月大时死于致命的疾病——脊髓性肌萎缩症(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为了不让第二个孩子也“中标”,惠特利夫妇选择了设计试管婴儿技

术(过程如图所示),之后怀上的孩子都很健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收集的精子需放在一定浓度的肝素溶液中进行培养,其目的是,超数排卵技术的处理措施是对母体注射,从母体内获得的卵母细胞需要培养到(填时期)才能与精子结

合。(2)②过程的细胞分裂方式是,从胚胎发育的期开始出现细胞分化,图中的“某阶段”是指,图中b指的是。30.(10分)基因工程是从分子水平对基因进行操作,从而实现定向改造生物,得到人们所需要的生物性状或生物产品的技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目的基因可从基因文库中获得,构建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基因组文库(填“大于”“等于”或“小于”)cDNA文库;两种文库中不含有启动子的是。启动子的作用是。(2)可采用PCR技术扩增获得大

量的目的基因,采用该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以便合成引物。PCR技术的一个循环包括:。(3)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该步骤需DNA连接酶,其中既可连接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又可以连接双链DNA片段的平末端的DNA连接

酶是(4)欲检测转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目的基因,常采用的方法是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