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语文课时作业(选修上册)基础过关训练7.docx,共(6)页,28.22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4a05e733a2b145a39be6957755206e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基础过关训练7《论语》十二章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食无求.饱求:追求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D.质胜文则野.野:粗野、鄙俗2.下列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
而.不仁而:如果B.小人喻于.利于:在C.不亦重乎.乎: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吗”D.其.“恕”乎其:它3.下列各句,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A.敏于事而慎于言B.可谓好学也已C.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士不可以不弘毅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B.见贤思齐焉C.天下归仁矣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青年承担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志向远大,正如《论语·泰伯》篇中所说的“,”。(2)《论语·里仁》篇中说,如果他人贤能,我们要“”;如果他人不贤能,我
们要“”。(3)《论语·阳货》篇中,孔子认为《诗经》有四个方面的作用,即“,,,”。6.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译文:(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3)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译文:7.名句默写(1)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2)在《〈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3)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
“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4)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5)在《〈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
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6)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和“”。(7)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8)在《〈
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二、能力提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3题。为政第二(《论语》)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1)先生馔.()(2)子曰:色难..()(3)樊迟御.()9.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与“祭之以礼”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大中丞抚吴者B.余船以.次俱
进C.事之以.礼D.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1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父母,唯其疾之忧。译文:(2)曾是以为孝乎?译文:11.请完整叙述孔子对“孝”的理解。答:12.课文中“子曰:色难”,请问难在哪里?答:13.有人说独生子女对父母感情淡
漠,请你就现代社会谈一下如何看待“孝”。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20题。季氏将伐颛臾(节选)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1)君子疾
.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不患.寡而患不均()(3)相.夫子()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予以.未时还家则修文德以.来之B.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小舟涉鲸波C.不拘于.时固而近于.费D.耻学于.师日与北骑出没于.长淮间1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既来之,则安之。译文:(2)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译文:17.作者认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原因是18.写出三个出处为此文的成语:,并解释其中的两个:。19
.试谈文中提到的孔子的治国思想。答:20.你同意作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思想吗?试简述理由。答:三、综合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5题。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谊而以妄死非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
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子路曰:“不能甘勤苦,不能恬贫穷,不能轻死亡;而曰我能行义,吾不信也。”比干将死而谏逾忠,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而志逾彰,不轻死亡,安能行此!故夫士欲立义行道,毋论难易而
后能行之;立身著名,无顾利害而后能成之。非良笃修激之君子,其谁能行之哉?王子比干杀身以作其忠,伯夷叔齐杀身以成其廉,此三子者,皆天下之通士也,岂不爱.其身哉?以为夫义之不立,名之不著,是士之耻也,故杀身以遂其行。因此观之,卑贱贫
穷,非士之耻也。夫士之所耻者,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举信而士不与.焉,举廉而士不与焉;三者在乎身,名传于后世,与日月并而不息,虽无道之世不能污焉。然则非好死而恶生也,非恶富贵而乐贫贱也,由其道,遵其理,尊贵及己,士不辞也。孔子曰:“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富而不可求,从吾所
好。”大圣之操也。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遂辞而行。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
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
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子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子思曰:“伋①闻之,妄与不如弃物于沟壑,伋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选自《说苑·立节》,有删节)[注]①伋:孔伋,字子思(前483—
前402),鲁国人,孔子嫡孙。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士A君B子C之D有E勇F而G果H于I行J者K不L以M立N节O行P谊Q而R以S妄T死U非V名W岂X不Y痛Z哉!2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A.爱,爱惜。与《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B.与,给予。与《鱼,我所欲也》“呼尔而与之”中的“与”字含义相同。C.修,整治。与《过秦论》“修守战之具”句中的“修”字含义相同。D.
假,借给。与《劝学》中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的“假”字含义不同。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书人要以树立名节为目的去实行正确的行为准则,而勇敢和果断是树立名节的前提条件。B.文章列举比干将死而劝谏、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的事例,意在论证轻死生、重
名节的观点。C.士并非喜欢死亡而厌恶生存,并不恶富贵而乐贫贱,孔子也说要做执鞭之士而去求取富贵。D.士君子的耻辱不在于卑贱贫穷,而在于忠信廉的观念没有被树立,好名声不能流传于后世。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为夫义之不立,名之不著,是士之耻也,故杀身
以遂其行。译文:(2)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译文:25.君子立节,要学会拒绝。文中孔子等三人拒绝赠与的原因各有不同,请分别概括。四、语言运用26.《论语》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很多对话,如他与颜回、子路、子贡、宰予等人的交流。其中,
有各异其趣的师生关系,各具特色的交流方式,孔子丰富的教育智慧,孔门弟子的多样风采……你对孔子与哪位弟子的交流印象最深刻?请写一段文字,描述这次交流过程。要求:符合原著内容,150字左右。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