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38.000 KB
  • 2025-03-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课时分层作业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课时分层作业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课时分层作业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课时分层作业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共(5)页,38.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44976131e96cb627f000e11cc78c62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5课时分层作业(一)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建议用时:40分钟)知识点一思维的含义1.第十一届全运会吉祥物“泰山童子”,创作灵感来源于充满文化、自然内涵和动人传说的“五岳之首”——泰山,以拟人化的泰山石赋予吉祥

的寓意。这说明()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艺术作品是对原型审美的虚假反映③意识来源于艺术家的创意④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④D[②③明显错误,排除。]2.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

:当他晨起“看竹”时,产生了“眼中之竹”;然后,胸中涌起“画意”,此乃“胸中之竹”;最后,“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形成了“手中之竹”。他反复强调“眼中之竹”不同于“胸中之竹”,从科学思维角度看,这是因为()①前者是感

性的,后者是概括的②前者是直接反映,后者是间接能动的反映③前者是局限性,后者是无限性④前者是肤浅的,后者是深刻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D[“眼中之竹”是对事物的直观反映,是表面的、肤浅的,“胸中之竹”是在对事物经过艺术加工的基础上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抓住了事物的基本特征,是深

刻的,因此,②④正确;画竹看竹是以美学知识去欣赏、感知它,获取美的感觉,这种美的感觉就是“画意”,也就是郑板桥的“胸中之竹”,属于形象思维,故①不准确;③错误,任何认识都是对事物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反映,都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知识点二思维的特征3.

判断一个同学的学习情况要综合各方面考虑,抓住主要的、能够说明问2/5题的方面,而对有些个别现象如学习成绩偶有下降或上升,要舍弃,不予考虑。这是()A.思维具有概括性的具体表现B.由此及彼C.由表及里D.科学理论能够指

导实践的具体表现A[本题主要考查思维的特征。判断一个同学的学习情况,综合各方面的材料,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本质的属性,把握这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是思维具有概括性的表现。]4.在一列火车的一个车厢里有

3个人,他们分别是德国人、日本人和中国人。途中上来一位客人,这位客人将手里端着的鱼缸放在空座上。德国人开始发问:“您能告诉我这种鱼的名称吗?它在生物学上的类别及有哪些特征?”日本人接着问:“请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不能引进?根据日本的气候、水温、水质,这种鱼能不能生长?”轮到中国

人来问了:“这种鱼是红烧好吃,还是清蒸更好吃?”这表明()A.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B.不同的思维主体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差别C.思维方式有优劣之分D.德国人、日本人和中国人的思维风格都包含着思维的共同特征B[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由材料可知,对于同一种鱼,中国人、德国人和日本人提出了不同的

问题,反映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差异,故答案为B项。A、C两项与题目无关;材料中没有体现共同特征,而是体现的差异,故D项错误。]5.“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而思维却可以帮助人们突破这一天然的界限。这种观点表明思维具有()A.间接性B.概括性C.目的性D.预见性3/5A[题干中的观点

表明人的思维能够突破感官的局限。而人们之所以能够突破这一局限,理解那些不能亲自感知的东西,就在于思维具有间接性,即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6.北京市社科院通

过对比北京和纽约等世界城市的四方面数据:经济、社会、文化、设施和环境,得出结论:北京与世界城市的差距在30年左右。这体现的思维特征是()A.概括性B.间接性C.群体性D.科学性A[本题考查思维的特征。通过多个指标得出综合结论,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特征,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意没有直接关系

。]7.有人认为,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因此,在实践中必须获得科学思维,尽量避免任何错误。下列属于思维特点的有()①间接性②能动性③准确性④概括

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本题考查思维的特点,准确性不属于思维的特点,③排除,①②④符合题意。]8.下列反映思维间接性和概括性特征的是()①太阳东升西落②昼夜循环③某某同学长得很帅④某某同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⑤王明的“教条主义”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①②③B.④⑤⑥

C.①③⑤D.②④⑥B[本题考查思维的特征。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把握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的内涵。①②③是凭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到的,不符合思维的特征,故排除。故选B项。]4/59.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下列坚持了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感性认识依

赖于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D.经过理性认识达到思维C[本题主要考查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离不开现象,认识事物必须从认识现象开始。感性认识是认

识的起点,只有通过实践,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并对之加工制作,才能上升为关于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这也体现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的唯物主义的观点。]10.“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B.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一定就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本质和规律是眼睛看

不见的东西D.思维的间接性会导致认识失真B[该题是一道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只凭人的感觉器官,认识的是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东西,认识了现象不一定就认识了本质,同时现象又有真象和假象之分,故选B项。A、C、D三项

本身不能成为原因。]11.有人认为,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因此,在实践中必须获得科学思维,尽量避免任何错误。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解析]本题对思维的认识,只要回答条理清晰即可。[答案]①“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这句话正确揭示了实践与思维的辩证关系以及思维反作用的二重性,是正确的。因此,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使主观与客观相符

合,获得正确的认识是必5/5要的。②思维具有间接性。这种间接性也可能为感性材料的虚假或片面,或加工制作的失误,导致认识失真。因此,人们在对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只有经过不断纠正错误,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③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思维,必须深入实践,切实把握基本事实,把握

正确的思维形式,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正确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勇于并善于创新,自觉纠正错误,才能获得科学思维。12.东汉时期,王戎和几个小朋友到野外玩耍。看到路边有棵李子树,树上结满了李子,小朋友们纷纷跑上前去摘

李子,王戎却站在一边一动也不动。小朋友就问他为什么不摘李子吃,王戎说:“李子树长在路边,结满了李子,却没人吃,说明李子是苦的。”小朋友们一尝,果然是苦的。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思维的什么特征?这一特征是如何体

现的?[解析]本题以“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为背景,考查对思维特征的理解。第(1)问,根据材料分析,可知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第(2)问,首先回答思维间接性的含义,然后结合材料用思维间接性的原理分析,注意材料与原理的结合。

[答案](1)上述材料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2)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直接感知到,但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王戎根

据经验知道李子有甜和苦之分,路边的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掉吃了,现在却没人摘,说明这李子一定是苦的。王戎没有直接品尝却对事物的属性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