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七章第2讲 城市化【高考】.docx,共(13)页,1.15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41eab82228f7b2bd17ac700d721ab9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2讲城市化考纲考点考题考情命题规律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019·江苏卷,9~102018·江苏卷,292017·天津卷,2以文字或统计图表资料为背景,考查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9·江苏卷,11~122019·江苏卷,23~24
以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城市化的特点与进程1.城市化的三大标志:城市数目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1)推力——促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的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等
)。(2)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3.城市化的意义(1)带动区域经济发展。(2)带来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4.世界城市化进程(1)时间差异: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
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明显①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②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大部分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两大影响(1)有利影响:合理城市化有利于改善环
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2)不利影响①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②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社会问题。2.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2)使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
环。考点一城市化及其特点(2019·江苏卷,9~10)如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回答(1)~(2)题:(1)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2)
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思路点拨:第(1)题,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构成的相关知识。读图可知,2016年青壮年占比高于2000年,劳动力增多,故D项正确。此图为
人口数量的占比图,未体现人口总数的变化,故A项错误。据图分析可知,2016年该城市60岁以上人口低于5%,尚未进入老龄化社会,故B项错误。由图分析可知,该城市2016年比2000年平均年龄增大,故C项错误。第(2)题,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
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若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自然增长为主,则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的折线图应呈向右平移的态势,而图中仅表现处青壮年的占比显著增加,因此主要受机械增长影响。故A项错误,C项正确。医疗水平
的提升主要影响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不是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生育观念影响新生儿数量,从图中可以看出,幼龄人口占比变化不大,故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生育观念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1)D(2)C1.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1)内涵(2)标志2.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时间差异(2)空间差异表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晚原因工业化早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慢快原因城市化已发展到成熟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高低高低且发展不平衡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
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亚非国家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南美洲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存在问题问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
,农村劳动力过剩(1)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
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2)郊区城市化不是城市郊区化郊区城市化指城市的郊区形成城市,是一个人口、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城市规模膨胀,处在加速城市化的进程当中;城市郊区化指人口、产业向郊区或卫星
城迁移,是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产业由集聚发展到扩散的一个新阶段,是逆城市化的表现。(2018·浙江选考卷,9~10)城市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可以用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来测量
,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如图为我国四个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图。读图,回答(1)~(2)题:(1)综合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2)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的城市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1)D(2)C第(1)题,读图可知,
④城市的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与其他三个城市相比均为最高,故其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第(2)题,高新科技的发展需要城市创新能力的带动。读图可知,③、④城市的创新带动能力最强,其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教师备用】(2019·北京通州区高三一模)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
问题:(1)在甲、乙两大洲中任选一个,指出该大洲的城市化发展特点。(2)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城镇化处在快速发展中后期,提高城镇化质量是首位,请你为我国提高城镇化质量献计献策。解析:第(1)题,城市化发展特点应从起步时间早晚、水平、速度和城市问题等方面
分析。据图可知,甲城市化水平较低,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乙城市化水平较高,起步较早,发展速度较慢。第(2)题,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措施应从城市化问题角度入手。城市化过程会带来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社会不太安定等,因此应更好解决群众住房
问题,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面;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综合交通网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发展高端产业和创新产业;美化城市环境,治理环境污染;改革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答案:(1)甲:城市
化水平较低,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乙:城市化水平较高,起步较早,发展速度较慢。(2)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面;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综合交通网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发展高端产业和创新产业;美化城市环境,治理环境
污染;改革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考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9·江苏卷,11~12)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
~(2)题:(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①地下
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思路点拨:第(1)题,本题考查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判读坐标图可知,在距市中心15千米和20千米处,两个年份城市不透水面比例
之差最大。因此,1989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城市中心15~20千米。第(2)题,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不透水面增加,意味着自然土地面积减少,这会使土壤—大气热量交换受阻,地表气温增高,故②正确。不透水面
增加会导致地表水下渗减少,进而导致地表径流增多,故④正确。地表水下渗减少,会使地下水位下降,故①错误。不透水面增加,既减少地上生物的可生存范围,又改变了原来地下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利于生物多样性增加,故③错误。答案:(1)B(2)C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自然环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价气
候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水文破坏河网系统,减少下渗引发城市内涝、水质恶化生态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地面沉降、海水倒灌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
环境的影响人文地理环境影响解决措施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水资源短缺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垃圾污染实行
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噪声污染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就业困难、社会秩序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混乱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
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1)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
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
生态环境保护。(2)生态城市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狭义地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环环相扣、协同共生的网络,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充分利
用、信息反馈调节、经济高效、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机能。城市化对地表径流影响(1)城市建设前,地表以自然环境为主,植被覆盖率高,土层深厚而疏松,空气湿度大,气候湿润,降水丰富,40%的降水被蒸发到大气中,不仅增加空气湿度,而且调节气温的变化幅度;50%的降水转化
为地下径流,对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起到稳定作用;只有10%的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不仅减弱了对土壤的侵蚀,而且减小了河流的含沙量。(2)城市建设后,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硬化,不仅减少了水分蒸发,而且使地表径流无法下渗而增加地表径流量,同时
减少了地下径流量,使城市的可用水量大大减少。(2019·江苏卷,23~24改编)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下图为“某市人口与支柱产业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有()①环
境恶化②交通拥堵③资源枯竭④产业萎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面对城市收缩,该市宜采取的措施有()①优化产业结构②加快工业化进程③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④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1)D(2)A第(1
)题,由图可知,2000~2010年木材产量居高不下,但在2010年后开始快速下降并直至为零,说明由于长期过度采伐,导致森林资源枯竭,进而相关产业萎缩,城镇人口减少。第(2)题,由图可知,该区产业以重工业为主,
且城镇人口大幅减少。为防止城镇进一步收缩,要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一些新兴产业或具有地方优势的特色产业,将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教师备用】北京北海团城是中国古代雨水利用的综合示范工程,建于湖中孤岛,城内面积5760平方米,高出湖面5.64米。团城内除建筑物、古树外,其余均由多气
孔的梯形青砖铺筑。由于团城设计巧妙(下图),城内数十棵古树无需人工浇灌而百代常青。据此回答下题:图中铺筑梯形青砖和含水涵洞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梯形青砖有助于减少土壤水分蒸发B.冬季含水涵洞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C.梯形青砖有助于增加地表径流D.夏季含水涵洞为土
壤提供养分,维持古树生长解析:B读材料,梯形青砖具有“多气孔”的特征,这些气孔有利于地表水下渗,下渗量大则地表径流减少、土壤含水量增加,同时气孔也有利于土壤水分蒸发出来,增加了土壤的蒸发量,A、C错;该地冬季降水量少,含水涵洞涵养了大量水源,且冬季地下水水温较高,含水涵洞能
有效地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和土壤温度,为树木的生长提供更多水分和更高的温度条件,B对;该地夏季降水量大,土壤含水量大,土壤水分向下流动补充给含水涵洞,D错。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下图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从图a到图c,该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是()A.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集镇数量减少B.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集镇数量增多C.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集镇数量不变D.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小城市减少下图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从图a到图c,该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是()找1.材料即图名,主题为城镇发展过程。2.
中心城市用地规模、集镇数量和小城市数量。析1.中心城市用地规模扩大。2.集镇数量减少,小城市数量增多。答A类型示意图找析答空间变化图城市中心位置;城市范围城市数量变化;城区范围变化城市数量变化人口密度变化图密度高峰值和次高峰值出现的位置中心城区和郊区人口密度变化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人口比重变化图读取
城市人口比重的数值对比不同时间城市人口密度变化城市规模(级别)变化1.(2019·江苏高三调研)下图是世界部分国家城市化率比较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图中城市化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化率高的国家经济一定发达B.城市化率高的国家老龄人口数量多C.城市化率高的国家
环境污染严重D.城市化率高的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2)城市化带来的积极影响是()①能够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增加就业机会②可以带动乡村的发展,改善地区的产业结构③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减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④有利于城乡
之间交流,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题思路: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阿根廷的城市化率较高,但是它是发展中国家,A错。并且他们的人口年龄结构为年轻型,因此并没有
出现老龄人口数量多的情况,老龄人口数量多多出现在发达国家。城市化率高的国家环境污染不一定严重,如荷兰。城市化率的根本标志就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城市化率高的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故选D,A、B、C错误。第(2)题,城市化促使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能够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增
加就业机会,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具有辐射带动效应,因此能够带动乡村的发展,促使产业由一、二产业为主转向二、三产业为主,改善地区的产业结构,同时城市化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但是不一定减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有可能会造
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尤其是工业化前期阶段,城市化的发展伴随交通通达度提高,人口迁移有利于城乡之间交流,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①②④正确,选C。答案:(1)D(2)C2.(2019·浙江金华调研)读“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面积变化最大
的功能区是()A.文教区B.城建用地C.住宅区D.绿化隔离带(2)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使()A.城市郊区化改善了环境B.城市热岛效应增强C.卫星城分担了城市职能D.城市湿地功能增强解题思路:第(1)题,图中城区面积增长最大,城市最主要的功能区是住宅区,面积变化最大的功能区是住
宅区,C对。文教区、城建用地、绿化隔离带在城区面积中占比重较小,面积变化较小,A、B、D错。第(2)题,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使城市面积增大,城市热岛效应增强,B对。城市郊区化使环境质量下降,A错。图示不能体现有卫星城分担城市职能,C错。城市
湿地面积减少,湿地功能减弱,D错。答案:(1)C(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