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贵州省铜仁伟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精准解析】.docx,共(16)页,145.18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3c65d877d8ff07b0d31a12da115caf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文)历史学科试题一、单选题1.“(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手工
业的进步B.铁器牛耕的使用C.诸侯国的改革D.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指的是封建土地私有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出现且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此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是生产力显
著提高的标志,故B项正确;ACD项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点睛】首先明确“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指的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的根本原因。2.《国语·齐语》:“工之子恒为工。”《
荀子·儒效》:“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古代手工业这种传承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促进生产力进步的必然要求B.古代手工业没有面向市场导致C.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狭隘性D.力求保证官营手工业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古代手工业世代沿袭,保护了
手工业发展,促进了生产力进步,属于影响方面,故A错误。根据“工之子恒为工”“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可知古代手工业的传承特点是世代沿袭,其根本原因是小农经济的封闭性、保守性、狭隘性,这导致了各行业之间的交流极少,自家的技术更容易传承给
自家子弟,故C正确。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故B错误。古代手工业世代沿袭,确保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属于结果方面,故D错误。3.《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各行业的人通过努力和智慧而致富,
体现了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B项从材料中无法推出,且汉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材料反映的是富人影响力较大,不能得出其控制郡县的结论,故D不正确。4.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
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根据材料“民
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说明当时的对外贸易促使了外币的流入,揭示了中外贸易中,外国商人积极投入到中国的市场,间接说明了中国处于优势地位。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冲击清廷的统治的说法没有材料依据,所以BCD不选。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
“海禁”政策•海禁政策5.道光二年(1822年)十三行处所发生一场大火,大火中熔化的银水满街流淌,竞流出了一二里地。正如清朝乐钧《岭南乐府·十三行》中所言:“粤东十三家洋行,家家金珠论斗量。”十三行兴盛主要得益于A.民间贸易兴盛和发展B.官府的大力支持C.一口通商,垄断贸易D.三角贸易的形
成【答案】C【解析】【详解】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允许广州一地的十三行与外商进行贸易,所以导致材料中“粤东十三家洋行,家家金珠论斗量”的现象,C正确;十三行属于官方规定的贸易,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并不是民间贸易兴盛和发展,A错误;清
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并不是鼓励贸易,B错误;三角贸易的形成与中国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点睛】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行"。明清时期,广州的对外
贸易全属官营,而以牙行经纪这些事情,所以开设牙行的多半都能获厚利,赚大洋。6.英国驻福州领事在1847年的贸易报告中写道“关于英国或其他外国在这个港口进行贸易,目前还看不出任何有希望的前途”。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材料反映出当时中
国()A.社会经济遭到鸦片战争严重破坏B.清政府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严重影响中外贸易D.传统的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说明,鸦片战争后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通商
口岸长期滞销。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小农经济的抵制作用,说明当时传统的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故D正确;材料信息不是说社会经济遭到破坏,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清政府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故B错误;此时中国已经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故C错误。7.洋务派是域外文明的感知者,同时扮演着清王朝掘墓人的角
色。故有论者讥讽洋务派实质上是“种豆得瓜”。下列对洋务派所得的“瓜”的最准确理解是A.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D.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答案】B【解析】【详解】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但客观
上却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经济上瓦解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因此“种豆得瓜”的“瓜”是指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故B项正确;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是洋务运动的主旨思想下产物,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并没有促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故C项错误;“抵制了外国
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属于洋务运动的客观影响,不是得的“瓜”,故D项错误。【点睛】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①洋务派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客观上剌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中国第一批近代
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了,这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③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8.郑观应说:“惟东、西国例,公司虽官助厚资而成,亦无官督、商办之例。”麦孟华说:“中国公司,以官督办,事权号令,皆出其手,任意吞蚀,莫敢谁何……良法美意,
以官督而悉败矣”。这反映A.洋务企业阻碍民族工业发展B.民族资本发展环境不断改善C.洋务企业经营体制存在缺陷D.政策转型推动民族工业进步【答案】C【解析】【详解】“事权号令,皆出其手,任意吞蚀,莫敢谁
何”体现的是官办企业存在的经营问题,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排除ABD;9.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1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A.洋务企业B.民族资本企业C.外国资本企业D.官僚资本企业【答案】C【解析】【详解】1所代表的经济成分在鸦片战争后开始出现,在
1895年以后发展到一个高潮,在一战期间得到一定的减弱,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消失,结合以上分析,此种经济成分是外资企业,故选C;2是洋务企业,在甲午战争后衰落,排除A;3是民族资本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快速的发展,排除B;
4是官僚资本企业,是在1927年后出现的经济成分,排除D。10.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树立重工业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这个
决议意在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B.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C.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以军事为中心”、“重工业基础”、“国防生产能力”,可得出这个决议意在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A项正确;材
料这个决议意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没有体现出强化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B项错误;材料这个决议意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没有体现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这个决议意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没有体现出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错误。11
.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官僚资本的重压B.外国资本的侵蚀C.封建官府的排挤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答案】A
【解析】【详解】材料所讲的在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受到了官僚资本的严重压迫,抗日胜利后,民族工业纷纷破产,官僚资本的压榨是导致民族工业在抗战后陷入绝境的主要原因,故选A;BCD不是民族工业在抗战后陷入绝境的主要原因,排除。12.下图为1955年的一
幅漫画《圆的和扁的》,画中字为单干户的孩子说:“看,人家都是圆的,咱们什么都是扁的!”该漫画意在A.歌颂一五计划的优先战略B.展示农业改造的基本完成C.肯定社会主义经济优越性D.批评农业的急躁冒进现象【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画中字为单干户的孩子说:‘看
,人家都是圆的,咱们什么都是扁的!’”并结合所学可知,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比单干能获得更高的粮食收益,这说明漫画是在肯定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故选C;漫画赞颂的是三大改造,而不是一五计划,故无法得出A项结
论,排除;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材料对农业生产社是持肯定态度的,而非否定,排除D。13.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出现一批从事“雇工、长途贩运、个人购置农机和农副产品加工机具、私人开办工商业、外出
打工”等以赚钱为目的的个体、私营经济主体。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B.农村完成了经济结构的调整C.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D.农业走向集约化生产的道路【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中国农村出现一批……以赚钱为目的的个体、私营经济主体。”说明
当时的农民有了自主经营的权力,结合题干时间信息可以得出,是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农民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故C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形式,依然是公有制,故A不正确;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处于起步阶段,故B不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分散经营的形式,
不是集约化生产,故D不正确。14.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
析:材料非常清楚地体现出作者的观点是“大体上中国服饰较适宜”,故反映出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故答案为B项。A项与材料观点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探讨中西服饰的特点,排除C项;D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不符,材料主题是比较中西服饰何种“较适宜”,排除D项。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
的变迁·近现代服饰的变化【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近现代服饰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取代中国的传统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中山装与旗袍体现出中西结合,服装样式也是多种多样。考查
服饰的变化,一定要同当时社会状况相联系,特别是一些重大社会活动对人们观念的影响,从而带来服饰方面的变化。15.“光宣间,有所谓追悼会着出焉。会必择广场,一切陈设或较设奠为简,来宾或可不致赙仪。”追悼会的程序大致是摇铃开会、报告开会宗旨、宣读祭文、鞠躬敬
礼、演说、奏哀乐等。删繁就简是清末丧葬礼中最具新意的一个趋向。该“趋向”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近代西方风俗的影响B.墨家节葬思想的影响C.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D.封建迷信思想的弱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追悼会的程序大致是摇铃开会、报告开
会宗旨、宣读祭文、鞠躬敬礼、演说、奏哀乐等”可知近代丧葬习俗吸收西方的某些形式,故A项正确。B项,题干一定程度体现节葬思想,但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题干现象与自然经济解体无关,排除。D项,题干现象无法说明封建迷信的弱化,排除。16.从1559年到1620年,英国占有超过40座
庄园的土地显贵由原来的39个锐减至19个。17世纪初,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不仅入不敷出,甚至濒临破产。材料中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出现不足B.土地显贵追求享受购买奢侈品C.新兴资产阶级已代替土地贵族D.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答
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6—17世纪,土地显贵衰落的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价格革命”的结果,即由于金银大量涌入欧洲,导致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资产阶级获取暴利,封建地主阶级日趋衰落,故D正确;据上分析,A与材料无关;据所学可知土地显贵衰落的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引
发的“价格革命”的结果,即由于金银大量涌入欧洲,导致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封建地主阶级日趋衰落无力购买奢侈品,B错误;新兴资产阶级处于崛起时期,尚未取代土地贵族,C错误。17.英国的《谷物法》规定,只有在本国粮价达到或超出每夸特(重量单位)80先令时,才许可从国外输入粮食。而事
实上,当时英国多年来粮价从来没有到过许可从国外输入粮食的水平。该法案1815年出台,1846年被废除。下列关于《谷物法》说法正确的是A.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B.其出台反映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C.其废除反映自由贸易的要求D.主要体现对农民阶级利益的保护【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
规定在英国粮价每夸特低于80先令时,绝对禁止粮食进口.只有在达到这种价格或超出这一价格的情况下,才许可从国外自由输入粮食”可以看出《谷物法》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19世纪中期,废除这一法律,而且外国粮食可以自由进入英国。在时间和发展过程来年,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自由贸
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的要求,得到国家的承认,故C选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A选项与史实不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谷物法》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废除《
谷物法》才是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农民阶级利益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18.下表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1914
年欧美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材料所给1875-
---1914年的国家平均关税率,英国最低,美国,俄国高,此时第一经济大国是美国,排除D;从材料中无法看到自由贸易政策的放弃和争夺世界市场矛盾的加剧,排除BC;英国关税率最低,体现了英国坚持自由贸易政策。故选A。19.罗斯福总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消除贸易壁垒,以重启国
家间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流动。”这一外交目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得以实施的关键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关贸总协定的建立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消除贸易壁垒,以重启国家间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流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外交目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得以实施的关键是关贸总协定的建立,其宗旨是逐渐降低关税,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故B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属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故C项排除。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与19
95年,不符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时间,故D项错误。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关贸总协定20.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解决经济大危机:过剩与秩序,过剩与价格,信用与保障,温饱、就业与保障。这四个方面所解决的问题对应最恰
当的是A.农业危机工业危机金融危机民生危机B.民生危机农业危机金融危机工业危机C.工业危机农业危机金融危机民生危机D.农业危机金融危机民生危机工业危机【答案】C【解析】【详解】罗斯福新政中工业方面的措施主要是为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农业方面的措施是为了提高并稳定农产品
价格;金融方面的措施是为了逐步恢复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社会民生方面的措施主要是提供社会保障和增加就业。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与罗斯福新政中的措施对应错误,排除A、B、D项。21.1956年春,苏共中央决定对《农业劳动组合
章程》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和补充,在集体农庄改行按月预付一部分现金报酬,并按不同标准付给超额完成计划附加报酬的制度。这一措施旨在A.扩大集体农庄的白主权B.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答案】B【解析】【分析
】【详解】材料显示对于超额计划的给与奖励,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是对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改进,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B正确;集体农庄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错误;此时苏联仍是计划经济模式,故C错误;D是20世纪30年代推行,不符合时间。故
选B。22.1977年,美国总统卡特提出“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沿袭战后美国凯恩斯主义者刺激经济复苏方案,它规定给每个纳税者退税50美元,此外,包括用于公共工程和综合就业训练的联邦开支计划。其结果A.恶化了失业现象B.解决了经济滞胀问题C.加剧了通货膨胀D.放弃了经济自由主义【答案】C
【解析】【详解】公共工程和综合就业一定程度缓和失业现象,但政府为此需耍发行大量货币,加剧通货膨胀,排除A,C符合题意;解决经济滞胀问题是里根总统时期,卡特时期正处于探索解决滞胀问题的过渡阶段,B不符合题意;美国并未放弃经济自由主义,D
不符合题意。23.它“是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合作形式。没有专门的组织结构和机制化的贸易安排,合作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多样性。”符合此特征的是()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没有专门的
组织结构和机制化的贸易安排,合作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多样性”可知,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合作论坛,坚持开放性,合作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多样性,C项正确;欧洲联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而材料所述内容符合亚太经济合作组
织的特点,而不是欧盟,A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的自由贸易区,三国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材料内容体现的是亚太经合组织,而不是北美自由贸易区,B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不是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项错误。24.据不完全统计,2009—2017年,美国共实施贸易保护政策1392起,占全球总额的14%,英、德、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均多于300起。其中,中国是最大的受害国,平均每年就
有500多起贸易保护措施针对中国。这些现象说明A.世界贸易组织已被各国抛弃B.世界各国推行贸易保护政策C.经济全球化面临挫折和困难D.中国不熟谙世界贸易的规则【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大敌,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说明经济全球化面
临挫折和困难,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现实;B选项中“各国”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现实;D选项错误,中国被针对不能说明中国不熟谙世界贸易的规则。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二、非选择题25.宋代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引发了整个社会经济
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田野山谷之氓,止知蚕而衣,耕而食,生梗畏怯,有自少至老,足不履市门,目不识官府者。——(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此邦之人,重于粪桑,轻于壅田,况是土色带沙,粪又不
至。……冬田不耕,一枝之桑亦必争护。……因地狭而人稠,土瘠而收薄,通县计之,仅支半岁,半岁所食,悉仰商贩。——(宋)程珌《洺水集》材料三宋代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的。农业不仅提供了养活工商业人口的商品粮,而且为商业提供了大多数商品,还为手工业商业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这些都
清楚的表明农业实际上就是工商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就全局而论,宋代农业的最主要任务仍然是生产粮食和衣料,它的最主要功能仍然是解决其生产者及社会成员的吃饭穿衣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能把宋代农业经济中的结构性变化估计过高。——摘编自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
与政府干预研究》完成下列要求:(1)指出材料一中体现的经济模式,并概括其主要特征。(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此邦”中农业经济出现了哪些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宋代农业经济中的结构性变化”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简析商业性农业发展对宋代社会
经济变化的影响。【答案】(1)模式:小农经济。特征: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封闭性。(2)现象:以经济作物为主;粮食需求依赖市场。原因:地狭人稠;土地贫瘠;经济作物收益高;商品经济的发展。(3)变化:农业成为工商业经济体系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影响:自然经济受到一定冲击;推动封建经济发展;但未能引发社会经济的根本性变革。【解析】【详解】(1)模式:据材料“……止知蚕而衣,耕而食,生梗畏怯,有自少至老,足不履市门,目不识官府者。”可知,这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征:
据材料“止知蚕而衣,耕而食”并结合所学可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据材料“有自少至老,足不履市门,目不识官府者。”可知,自少至老,足不履市门,这是小农经济的封闭性。(2)现象:据材料“……重于粪桑,轻于壅田,况是土色带沙,粪又不至。……冬田不耕,一枝之桑亦必争护”可知,材
料体现人民重视蚕桑业等经济作物种植;据材料“……因地狭而人稠,土瘠而收薄,通县计之,仅支半岁,半岁所食,悉仰商贩。”可知,由于土地贫瘠,人口众多,粮食需求悉仰商贩。原因:据材料“……因地狭而人稠,土瘠而收薄,通县计之,仅支半岁,半岁所食,悉仰商贩。”可知,地狭人稠;土地贫瘠;据材料并结合所
学可知,蚕桑业等经济作物收益高;商品经济的发展等。(3)变化:据材料“宋代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的。农业不仅提供了养活工商业人口的商品粮,而……这些都清楚的表明农业实际上就是工商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推知,农业成为工商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
响:据材料“宋代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的。农业不仅提供了养活工商业人口的商品粮,而……这些都清楚的表明农业实际上就是工商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知,自然经济受到一定冲击;推动封建经济发展;据材料“就全局而论,……,它的最主要功能仍然是解决其
生产者及社会成员的吃饭穿衣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能把宋代农业经济中的结构性变化估计过高。”可知,我们不能把宋代农业经济中的结构性变化估计过高,这说明未能引发社会经济的根本性变革。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瓦特与企业家罗巴克签订了合同,后来博尔顿及时从濒临破产的罗巴克手中购得瓦特蒸汽机专利权的股份。博尔顿创办了生产小五金器械的索霍工厂,但他的工厂缺乏动力,希望借助瓦特的发明来人工地制造动力。双方签订一份契约:博尔顿为蒸汽机竣工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若蒸汽机研发成功,博尔
顿与瓦特两方按2:1的比例分配利润;若研发失败,一切经济后果由博尔顿承担。博尔顿惨淡经营,倾全力支持瓦特进行技术革新,还在1775年让瓦特说服国会将自己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原来只有14年)。直到1784年博尔顿终于看到了他十多年期待的结果:瓦特改良的联运式蒸汽机成功了。18
00年老瓦特退休后,先是小瓦特与老博尔顿合作,后来是小瓦特和小博尔顿合作,继续蒸汽机的市场推广。在小瓦特的努力下,终于将蒸汽机推广到了工厂、矿业、交通等部门,转化为了现实生产力。博尔顿和小瓦特分别以风
险资金、专利权和标准化生产成就了老瓦特。——摘编自《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版)材料二今天我们许多耳熟能详的词汇都是在1789—1848年这60年间创造出来的,比如“工业”“工业家”“工厂”“中产
阶级”“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比如“贵族阶级”“铁路”、作为政治术语的“自由”和“保守”“民族”“科学家”和“工程师”“无产者”和“经济危机”等。——摘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蒸汽机改良成功的条件。(2)结
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二所述词汇指出工业革命的影响。【答案】(1)社会生产发展的要求;瓦特坚持不懈的努力;发明家与企业家的结合;风险投资的保证;商业动作的成功;专利政策的保护;国会或政府信守契约。(2)工业革命促
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促生了新的阶层、职业;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带来了新的社会危机与问题。【解析】【详解】(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蒸汽机改良成功的条件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
括即可,例如,社会需要对蒸汽机进行改良、瓦特的个人努力、瓦特与企业家的结合、国家专利政策保护新的发明创造等多方面分析即可。(2)出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根据所给词汇进行分类分析,例如,“工业”“工业家”“工厂”“中产阶级”主要突出工业
革命提高了生产力,出现了工厂等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等。再例如,根据“科学家”和“工程师”“无产者”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分工、出现了新的职业阶层、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等。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目前世界上
流行着两种不同的统制经济,即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和法西斯主义的统制经济。“美国的复兴运动(罗斯福新政),是介于这两者中间的统制经济,讲到它的经济方面,它是取法于俄国的‘大实验’;讲到它的政治方面,它是模
仿意大利的独裁。不过在实质上它完全是资本主义的。”有意思的是,程锡庚在预测1934年世界发展趋势时甚至说,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将“渐次融合”,“在资本主义之国家,均已盛行社会主义”,“美国以资本主义立国,但经济复兴计划中所采用之方法,如
统制生产、强迫做工等,实与共产主义之苏俄相似”。——摘编自杨玉圣《大洋彼岸改革潮的东方效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并评述材料中任一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答案】示例1:观点: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融
合的结果。论述:此观点正确。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遭受大危机,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完全失效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当时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做法,因而
具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融合”的特点。示例2:观点:罗斯福新政是介于社会主义与法西斯主义间的一种统制经济。论述:此观点不正确。尽管罗斯福新政在经济上可能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因素,但将其在政治上定位为法西斯独裁统治明显是错误的
。罗斯福新政虽然在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同时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但仍然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而且,美国既是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也保存了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因而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政策并非是统制经济。(“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
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详解】首先提取材料观点,一是罗斯福新政是介于社会主义统制经济和法西斯统制经济中间的统制经济;二是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渐次融合”的结果。然后根据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