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5)页,311.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375fe474761895f3be408bf2d06219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地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太阳大气的主要成分是A.氢和氧B.氢和氮C.氢和氦D.氧和氮【答案】C【解析】【详解】太阳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质量约占71%)与氦(质量约占27%),其它元素占2%。太阳辐射能的能量来
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由4个氢原子合成1个氦原子核,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C正确。氧气是生命活动的必需气体,AD错误;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重要支持,B错误。故选C。2.通常,耀斑随太阳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A.整体性B.差异性C
.关联性D.连续性【答案】A【解析】【详解】耀斑随太阳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说明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故选A。3.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A.两极地区出现极光B.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C.日本东京地震D.无线电通讯暂时中断、“磁暴”【答案】B【解析】【详
解】两极地区的极光是由于太阳活动形成的,A错;煤炭、石油资源是历史时期的生物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合成生物能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而形成的,B对;日本东京地震和地球的板块挤压碰撞的结果,C错;耀斑活动可能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
暂时中断,太阳风活动引发“磁暴”现象,和太阳活动有关,而不是和太阳辐射有关,D错。故本题选择B。4.引起地表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源于A.地壳B.上地幔C.内核D.下地幔【答案】B【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详解】在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此处是
岩浆的发源地。B正确。5.下列四地中,地壳最厚的是()A.太平洋B.华北平原C.四川盆地D.青藏高原【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地球的外部圈层。【详解】陆地地壳厚度大于海洋地壳;陆地上海拔越高,地壳厚度越大;
四地中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最大。选D正确。6.下列地理现象只符合赤道情况的是()A.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B.终年昼夜等长C.一年中太阳有一次直射D.正午太阳高度始终为90度【答案】B【解析】【详解】赤道上水平运动物体不发生偏向,A错。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B对。一年中太阳有两次
直射赤道,C错。直射赤道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D错。所以选B。7.下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自转方向。【详解】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俯视呈逆时针,从南极俯视呈顺时针。故正确答案为D,ABC错误
。【点睛】地球自转方向记忆方法为“北逆南顺”。8.与地球公转远日点最接近的节气(北半球)是A.春分B.夏至C.冬至D.秋分【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日点与远日点的相关知识。【详解】每年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最靠近的节气为冬至日(12月
22日前后),C正确。9.五带中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是()A.南北温带B.南北寒带C.北温带和北寒带D.热带和南温带【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五带的划分。【详解】五带中,有太阳直射的范围为
热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为南北寒带,故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南北温带。所以选A。10.若黄赤交角由现在的23°26′增大到3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热带范围变大B.寒带范围变大C.温带范围
变大D.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变大【答案】C【解析】【详解】若黄赤交角由现在的23°26′增大到30°,则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变小则热带的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变大,但温带的范围会变小。故答案选C。11
.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的掌握程度。【详解】10月1日,在秋分日之后,冬至日以前,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选项C符合题意。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至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排除A。夏至日(6月22日前后)至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排除B。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
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排除D。12.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地震波的特点。【详解
】地震波分横波和纵波;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穿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B正确;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穿过固态的物质,A、C错误;横波和纵波传播的速度都会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B。13.岩石圈的范围是()A.整个地壳B.上地幔和地壳C.下地幔与地核D.地壳和上地幔顶
部【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详解】岩石圈的范围是指地球最外层平均厚度约100千米的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故选D。14.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A.太阳辐射B.大
气逆辐射C.大气辐射D.地面辐射【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详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
主要直接热源。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所以本题选择D选
项。15.下列说法符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是()A.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B.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C.地面辐射放出的小部分热量被大气截留、吸收D.大气的受热作用对地面有降温作用,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答案】A【解析
】【详解】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A正确。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B错误。地面辐射放出的大部分热量被大气截留、吸收,C错误。大气的受热作用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使地表气温不至于降得太低,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有利影响,
D错误。故选A。16.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A.地面的冷热不均B.地转偏向力C.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D.水平气压梯度力【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故选D。17.一般说来,阴天比晴天的气温日较差小,原因是()A.阴天云量多,大气对流
旺盛,把大部分热量传给大气B.阴天云量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C.阴天大气水汽含量多,水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D.阴天云量多,白天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的保温作用。本
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云层对大气的保温作用。【详解】阴天云雾多,白天削弱了太阳辐射,云的反射作用强,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夜晚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所以晴天云少,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云少,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晴天气温日
较差大,故答案为D,BC描述不全面;大气对流运动受温度影响,A不对。18.下列四幅“海陆风示意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运动正确方向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海陆风。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海陆风的成因。【
详解】海陆风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引起海陆的冷热不均,白天陆地增温快,近地面气压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夜晚相反,近地面吹陆风,②③正确,故选B。【点睛】海陆风图示19.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A.气温高,气压高B.气温高,气压低C.气温低,气压低D.气温低,气压高【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应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详解】城市为热岛,故城市气温始终较郊区高,盛行上升气流,故城市近地面的气压较郊区低,B项正确。20.大气运动中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形式是()A.三圈环流B.大气环流C.
热力环流D.季风环流【答案】C【解析】【详解】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而三圈环流、大气环流、季风环流都是热力环流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故选C。21.下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
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①是使大气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B.图中②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C.图中③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D.图中②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答案】A【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大气运动。【详解】图中①是使大气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图中②是使风力
减小的地面摩擦力,图中③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所以选A。2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箭头是A.aB.bC.cD.d【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大气水
平运动。【详解】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读图,图中a、b由低压吹向高压区,A、B错。d气流向左偏,是南半球风向特征,D错。c符合北半球风向特征,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是c,C选项对。故选C。23.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气压
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地形的影响D.海水运动的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季风环流。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并能区别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成因的差异即可回答。【详解】由于东亚处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与世界最大的大
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故形成东亚季风环流。所以选B。24.若冬季冷锋快速南下,则我国大部分地区常出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是A.寒潮B.台风C.干旱D.洪涝【答案】A【解析】【详解】我国冬季风主要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地区,冬季风活动强烈,易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是寒潮
。故选A。25.关于反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心为高气压B.中心为上升气流C.中心为低气压D.气流向中心辐合【答案】A【解析】【详解】反气旋中心为高气压,气流下沉,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故A正确。故选A。下读下面“锋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6.图中a、b、
c、d属于暖气团控制下的是:A.abB.acC.adD.bd27.图中a、b、c、d四点位于雨区的是:A.abB.acC.adD.bd【答案】26.B27.D【解析】该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26题详解】读图,根据
锋面移动方向,是顺时针方向,图示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前进形成,冷锋是冷气团推动形成。图中a、b、c、d属于暖气团控制下的是ac,B对。bd是冷气团控制,A、C、D错。【27题详解】暖锋
降雨在锋前,冷锋降雨在锋后,图中a、b、c、d四点位于雨区的是bd,D对。a位于暖锋锋后,c位于冷锋锋前,不在雨区,A、B、C错。28.具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A.台风B.大气环流C.热力环流D.季风【答案】B【解析】【详解】具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热力环流是局域
性的冷热不均形成的大气运动;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局域性大气运动;台风没有规律。选B正确。29.秋季,晴朗的夜晚,农民点燃田地里的秸秆,烟雾弥漫,据说能防霜冻,原因是烟雾:A.能减少大气逆辐射B.能增加大气逆辐射C.能使地面辐射
减弱D.能增加地面辐射【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详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辐射:为长
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秋季晴朗的夜
晚,农民点燃田地里的秸秆,烟雾弥漫,据说能防霜冻,原因是烟雾可以增加大气逆辐射,起保温作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30.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是()A.昼夜长短的变化B.地球的自转C.四季更替D.太阳直射点的
季节移动【答案】D【解析】【详解】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全球形成了有规律分布的大气环流,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位置也相应移动,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不会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地球的自转不会导致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故选D。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40分)31.读下面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内容。(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2)地球运
行到A点时,正值___________(节气)日,湖南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3)运行到C点时,太阳直射___________,南半球是___________季。此日后,上海的昼夜长短变化是___________。(4)在右侧底图上绘制地球处于A位置时的
太阳光照图(要求绘出太阳光线、地轴、晨昏线、夜半球)。【答案】(1)逆时针方向(2)夏至日昼长夜短(3)南回归线(或23°26′S)夏昼渐长夜渐短(4)【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综合分析和读图分析能力。【详解】(1)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注意公转
方向标注于公转轨道上。(2)根据图示不同纬度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的差异判断:A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判断为夏至日;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北半球昼长夜短。(3)图示C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判断冬至日,为南半球的夏季,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故上海的昼长
将逐渐变长。(4)结合上题分析,A位置应表示夏至日,画图需要注意几点:赤道与地轴垂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晨昏线过地心与阳光相垂直,且夏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点睛】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地球运动的常规考点,学
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公转轨道图上,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二分二至日;②掌握二分二至日的晨昏线分布特征;③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判断昼夜长短分布状况和变化规律。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对解题基本方法和规律的整理和归纳。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各字
母所代表的气压带名称:A__________带,B__________带C__________带,D__________带(2)根据气压梯度力画出三个风带的方向。______(3)填写出三个风带名称:A、B间为________风带,B、C间为________
风带,C、D间为_______风带。【答案】(1).极地高气压(2).副极地低气压(3).副热带高气压(4).赤道低气压(5).按要求绘出即可(6).极地东(7).盛行西(8).东北信【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气压带的位置.根据图中的纬度判断位置.90°是极地高压带,60°
是副极地低压带,30°是副热带高压带,0°是赤道低压带.(2)此题考查风带的风向.根据风从高压带吹向低压带,北半球右偏,画出各个风带的风向.0-30°之间近地面的风带是信风带,北半球风向是东北风,南半球风向是东南风.30-60°之间的近地面风带是西风带,北半球风向是西南风,
南半球风向是西北风.60°--90°之间的近地面风带是极地东风带,北半球风向是东北风,南半球风向是东南风.(3)此题考查风带的位置.根据风带的纬度带判断它们的位置.0-30°之间近地面的风带是信风带,30-60°之间的近地面风带是西风带,60°--90°之间的近地面风带是极地东风带
.【详解】(1)90°是极地高压带,60°是副极地低压带,30°是副热带高压带,0°是赤道低压带.图中D在赤道附近,C在30度附近,B在60度附近,A在90度附近.所以A是极地高压带,B是副极地低压带,C是副热带高压带,D是赤道低压带.(2)根据风从
高压带吹向低压带,北半球右偏,画出各个风带的风向.0-30°之间近地面的风带是信风带,北半球风向是东北风.30-60°之间的近地面风带是西风带,北半球风向是西南风.60°--90°之间的近地面风带是极地东风带,北半球风向是东北风.(3)根据风带的纬度带判断它们
的位置.0-30°(CD之间)近地面的风带是东北信风带,30-60°(BC之间)的近地面风带是西风带,60°--90°(AB之间)的近地面风带是极地东风带.33.读甲乙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所示天气系统是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该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
状况是_____。(2)甲图中A、B、C三地气温最高的是_____,B地天气状况是_____。(3)试举出该天气系统影响我国的例子_____。(4)乙图所示天气系统位于_____(南或北)半球,从气流状况来讲属于_____天气系统。(5)在乙图所示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是_____,试举出
该类天气系统影响我国的例子。【答案】(1)冷锋;冷气团占主动或雨区在锋后;阴天、下雨、刮风、降温天气(2)C;阴天、下雨、刮风、降温天气(3)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4)南;反气旋(5)晴朗天气;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夏季江淮地区的伏旱等【解析】【详解】(1)甲图冷气团主动
推动暖气团移动,故所示天气系统是冷锋;该天气系统过境时阴天、下雨、刮风、降温天气;过境后冷气团占有原暖气团的位置,天气状况是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2)甲图中A、B、C三地,C处于暖气团控制,气温最高,B地处于过境时,天气状况是阴天、下雨
、刮风、降温天气。(3)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我国的例子有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4)乙图所示天气系统气体从中性向四周呈逆时针辐散,从偏转方向可以判断为南半球,从气流状况来讲属于反气旋天气系统。(5)在反气旋控制下的
天气状况是晴朗,该类天气系统影响我国的例子是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夏季江淮地区的伏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