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云南省昆明市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6 页
  • 大小 110.000 KB
  • 2024-09-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云南省昆明市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云南省昆明市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云南省昆明市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云南省昆明市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doc,共(26)页,110.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32415ff39b10674e6ed17762297fe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次高考仿真模拟试题语文语文测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

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是因为礼乐

在社会组织和道德教化中发挥了基础作用。据文献记载,周公在西周立国之初就开启了礼乐文明的建构过程。直到西周中叶,经百余年努力,殷商的祭祀礼仪改造为周代的礼乐制度才正式完成。西周所形成的礼乐文明,正是催生儒家学说的母体和温床。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孔子反思礼乐制度

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没有周公,则礼乐文明体系难以建立;没有孔子,则礼乐文明的精神就难以大白于天下,而这正是唐代以前周孔并称的原因所在。所以,若要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就要学习孔子思想

;但从产生的次序看,则是先有礼乐文明,后有儒家学说。周制是孔子心仪的文明形态,儒学则是孔子对于周礼的思想提炼。因此,礼乐制度才是儒学的社会存在之“体”。孔子的儒学思想有两个核心概念,即仁和礼。孔子关于仁有许多说法,最基本的是“仁者爱人”

,将仁看作是人与人相亲相爱的真诚情感。孔子以仁为礼的基础,没有仁,礼就会蜕变为虚文而走向形式主义,进而丧失其化民成俗的功用,这正是春秋时期的文化困境。他同时强调以礼为仁的前提,主张人的一切行为都应该纳入到礼的规范

之中。如此说来,孔子摄礼归仁,以仁为礼之内在基础;同时又摄仁归礼,以礼作为仁的实践途径。因此,在孔子那里,仁与礼是互摄的。同时,他又认为,仁是礼的精神前提,礼乐规范应当归本于仁;仁的达成又以礼为前提,礼是仁道的实践途径。所以,仁与礼是互为前提的,仁礼互摄和相互成就,正是儒学作为实践之

学的特征所在。礼乐文明不仅是儒学产生的母体,而且是接纳和融汇各种外来文化的母体。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本身,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内存空间,使得它足以涵融各种外来文化,这正是中华天下体系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一旦礼乐文明体系本身被解构,涵融各种外来文化的母体被

打破,它们便失去了和平共处和交流会通的思想文化平台,“诸神的和谐”也就被“诸神的战争”所代替,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文明变迁所特别应该汲取的经验和教训。儒家是中华礼乐文明的主要阐释者和代表学派,近代以来发生了两

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是儒家推行社会教化的礼乐制度,经过长期激进的反传统而被摧毁,丧失了社会存在的根基;另一方面,儒家本身的思想形态也经历了重要的义理转向,以重建道德形而上学作为主要目标,努力提高儒家思想的思辨性,使得传统儒学转变为哲学,在大大提升儒学思辨能力的同时,也

使得它离礼乐教化的社会基础越来越远。新时代,儒学能否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规范,进而重建儒学与生活的联系,将成为礼乐文明能否重建复兴的关键所在。(摘编自赵法生《重建礼乐文明需要什么样的儒学》,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周代的礼乐制度源自殷商的祭祀礼仪,据文献记载,经过百余年的努力,最终由周公建构完成。B.儒家学派创始于孔子,反思了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了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C.春秋时期的文化困境表现为礼丧失仁的基础,蜕变为虚文

而走向形式主义,丧失化民成俗的功用。D.中华天下体系形成于巨大的文化内存空间足以涵融各种外来文化的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近代以来儒家发生的两方面变化为现实前提,论证了中华文

明的基础性作用。B.这篇文章主要采用道理论证的方法,严密的逻辑,推导出令人信服的结论。C.第三段重点论述的是孔子对“仁”和“礼”关系的认识:互为前提,互摄和相互成就。D.主体部分采用递进式结构,分析了礼乐文明与儒家学说,各种外来文化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有了孔子,礼乐文明的精神才大白于天下,所以,学习孔子思想,就能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B.文化之间的“和谐”变成“战争”,与涵融它们的礼乐文明体系这一母体被解构、被打破有关。C.因为儒

学思辨能力的提高和传统儒学向哲学的转变,所以儒学离礼乐教化的社会基础越来越远。D.新时代,如果儒学能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规范,重建与生活的联系,礼乐文明就会重建复兴。【答案】1.C2.A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

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最终由周公建构完成”错,由原文“直到西周中叶,经百余年努力,殷商的祭祀礼仪改造为周代的礼乐制度才正式完成”可知,周代的礼乐制度直到西

周中叶才正式完成,此时已不是“周公”,所以不是由周公建构完成。B项,“儒家学派……反思了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了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错误,由原文“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儒家学

派”可知,是“孔子”反思了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了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而不是“儒家学派”。D项,“形成于”错,“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是“中华天下体系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

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论证了中华文明的基础性作用”,论证话题错误,本文论证的是“重建礼乐文明需要什么样的儒学”,作者的逻辑

是礼乐文明内蕴于儒学,所以前面用来较多的篇幅二者的关系,并对孔子“仁”“礼”关系做了分析,因而,要重建复礼乐文明,须从儒学入手,而儒学从近代以来又遭遇两方面的变化,故而作者最后期待儒学能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规范,重建与生活的联系,

这也是作者对标题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

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结论绝对化。C项

,原文是因果推导,选项的开头变成了并列关系。D项,原文只是说“关键所在”,不能推导出这一绝对化的观点。故选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

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

”(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

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

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

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

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党的十八大以

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重要论述。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近期,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必须增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紧迫感、责任感。加强劳动教育,关系到亿万青少

年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关系到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意义。切实抓好劳动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

个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自己特殊的目标内容、专门的载体和语文考核评价办法。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把劳动教育目标树起来,把劳动教育必修课开出来,把学生课外劳动实践时间定下来,把劳动周等实践活动搞起来,把考核评价体系建起来。在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的同时,其他课程、其他活动也要结合学科特点、活动特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以确保劳动教育全方位融入。(摘编自《人民日报》)材料二:《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之后,各个地方做法不尽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将劳动教育融入常规课程和校本课程中。例如,在北京,有的中

小学校将刺绣、剪纸等特色课程有针对性地融入劳技课。通过多种形式的劳动体验,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例如,湖北有些学校让学生到农场体验挖红薯、割稻子等农事劳作。开展提高学生自理能力的劳动教育。例如,江西的学校要求中小学生保持

个人物品及寝室整洁,同时引导学生做好家庭中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教育回归生活,使学生在“劳力”的同时“劳心”,在劳动中受教育,既培养了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习惯,感受劳动带来的光荣和快乐,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感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培养了

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摘编自《青年学报》)材料三:调研数据显示,美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而中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中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怎么会这么少?从历史角度

讲,我国社会长期流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全社会对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战略意义认识不足。部分家庭热爱劳动、主动劳动的家风家教传承不够。目前,青少年的父母主要为“70后”或“80后”,他们中间独生子女居多,大多从小就缺乏家务劳动的

意识和经验。调查还发现,部分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停留在“不能挤占正课时间”“做一些清洁扫除即可”的观念上,甚至有36.54%的受访教师认为“劳动教育增加学生负担有违减负政策初衷”。家校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推诿的现象。学校认为已经采取充分措施进行劳动教育,但家庭教育配合不够;而家长又认为学校考试

压力和课业负担太重,学生回家没时间进行家务劳动。此外,社区组织的劳动活动,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缺乏持续性,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不够。数据显示,57.3%的受访学生偶尔参加社区劳动,35.8%的受访学生从不参加社区劳动。此外,各方对于开展青少年劳动教育也受到安全、成本、时间等客观条件的制约,

热情不高。(摘编自《北京日报》)4.下列各地的做法,不属于材料二提及的劳动教育的主要方式的一项是A.四川部分学校将劳动教育与春游结合,让学生在春游中感受插秧乐趣并了解农耕知识。B.广东部分学校邀请农林专家到校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农林科普知识。C.上海将烹饪、竹编等

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活动,使劳动教育渗透在日常教育过程中。D.陕西开展“两从”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学生在家“从家务做起”、在校“从保洁做起”。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不能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活动,那必将对青

少年的成长、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产生不利影响。B.劳动教育既要同其他的课程与活动构建联系,深度融合,也必须建立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考评机制。C.数据显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其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占比越大,中小学生的劳动时间也就越长。D.为了提

升吸引力,让更多学生参加劳动,社区需在劳动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活动的持续性上下功夫。6.根据材料,请对我国劳动教育的现状进行评价。【答案】4.B5.C6.值得肯定:国家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的政策设计全面、合理,出台意见具有指导性。各地各级部门积极响应和行动,大力加强劳动教

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待改进:认知缺位,家校、社区协作不够以及种种限制,影响了劳动教育的开展。【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

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各地的做法,不属于材料二提及的劳动教育的主要方式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A项,为劳动体验。C项,为

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D项,为提高学生自理能力的劳动教育。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

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C项,“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其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占比越大”无中生有。结合“调研数据显示,美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

,而中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分析,“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其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占比越大”于文无据。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

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重要论述。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

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等分析,国家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的政策设计全面、合理,出台意见具有指导性。结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之后,各个地方做法不尽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让教育回归生活,使学生在

‘劳力’的同时‘劳心’,在劳动中受教育,既培养了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习惯,感受劳动带来的光荣和快乐,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感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分析,各地各级部门积极响应和行动,大力加强劳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合“我国社会长

期流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全社会对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战略意义认识不足。部分家庭热爱劳动、主动劳动的家风家教传承不够”“大多从小就缺乏家务劳动的意识和经验”“部分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停留在‘不能挤

占正课时间’‘做一些清洁扫除即可’的观念上,甚至有36.54%的受访教师认为‘劳动教育增加学生负担有违减负政策初衷’。家校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推诿的现象。学校认为已经采取充分措施进行劳动教育,但家庭教育配合不够;而家长又认为

学校考试压力和课业负担太重,学生回家没时间进行家务劳动”“社区组织的劳动活动,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缺乏持续性,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不够”等分析,认知缺位,家校、社区协作不够以及种种限制,影响了劳动教育的开展。(三)文学

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霍乱之乱池莉霍乱发生的那一天没有一点预兆。天气非常闷热,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在从事流行病防治工作的三年里,我们每天收到疫情卡片几乎都是肝炎。肝炎的临床治疗就是那么老一

套,枯燥的重复的日常工作消蚀了我的光荣感和积极性,三年过去,我已经变得有一点油滑和懒惰。秦静不甘平庸,准备改行,她对病毒感兴趣,准备报考一位著名的病毒学家的研究生。有一天,我和秦静去供应室领设备。被值班人员敷衍。我很生气,回

来抱怨。科室主任闻达说:“年轻人,你不能老抱怨,我们事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医疗系读几年?最多四年,可我们卫生系却要读五年乃至六年。临床医生懂的我们都懂;临床医生不懂的,我们也懂。我们是什么?我们是研究人员。我们防患于未然。我们保护人们免受疾病的侵害。我请你们想想,孰轻

孰重,这不是一目了然吗?”秦静冷笑,走掉了。五点差五分的时候,科室里的人基本走光,只剩下主任闻达。闻达猫在大办公室的小套间里,伏案写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他头发凌乱的脑袋在满满一桌的书本、卡片和资料堆中微微摇晃,嘴唇嚅动,念念有词,从油漆斑驳的办公桌底探

出老远的,是他瘦骨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破皮鞋的大脚。闻达哪里像马来西亚归国华侨,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传说早在一九五六年,闻达只有二十四岁的时候,就西装革履地出过国,被特邀参加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

年会。传说他戴的是金丝眼镜,穿的是乳白色的优质牛皮鞋。传说他家里有相册证明他过去的翩翩风度和辉煌历史。现在,闻达主任已经追踪流行性感冒二十年了,同时还不断地增加着追踪研究的项目,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等。总之闻达主

任对所有的流行病都怀着巨大的兴趣和热情,工作量极大的报告写作使他每天都要推迟约一个小时下班。霍乱来了,在这个天气恶劣的夜晚,在它的踪影在中国消失了几十年之后。正在值班的我和秦静对它的一点认识仅限于知道它的厉害和可怕,我们傻了眼。我

接连打通我们站张书记和祈站长家里的电话,向他们报告了霍乱疫情。他们都大吃一惊,都说马上赶到站里来,并且都问闻达知道不知道。我提醒他们说闻达主任不够安装电话的级别,没有办法通知他。张书记大声说:“你赶快去医院的车库带车,把闻主任立刻接到站里来。”我赶到闻达主任家时,他正在拖地板。听着我上气不接

下气的报告,他的愁眉苦脸渐渐云开日出。闻达扔开拖把,用命令的口气让妻子给他收拾两件换洗衣服。他妻子说:“住单位不回来了,有这么严重?”闻达说:“霍乱为什么又叫二号病?它是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二号烈性传染病,问题还在于,他们没有谁了解霍乱,只有我,我一直在研究它。”五层楼的防疫站蓦

然间灯火通明,各个科室的人马全都连夜冒雨赶到了站里,大家对霍乱除了恐惧,其他一无所知。八大科室的一百多号人在站里挤来挤去。相互打听情况,雨水在地上被踩得“吧吧”响。张书记和祈站长见到闻达如见救星,与他紧紧地握手,说:“

乱成一锅粥了,现在看你的了。”在防疫站的大厅里,闻达看见一把椅子,便一把拖过来,不假思索地蹬了上去,说:“霍乱疫情,如洪水猛兽。我要赶快讲讲具体方案。”闻达异常的简洁、异常的有条理使大家统统折服了,他一口气宣布了八条意见:第一,以流行病室为核心,组成一个紧急行动小组;其他各科室都听从紧急

行动小组指挥,有令则行,无令则止。第二,化验室立刻复查粪样培养基的菌落,再一次确认霍乱孤菌,具体操作由闻达指导。第三,流行病室连夜出发,追踪病人,隔离病人并确定疫点。……市领导来了,卫生局领导来了,与我们挂钩的这所大医院的院长副院长也来了。我们很

快在郊区找到了感染霍乱的人。并把他所在的村子封锁。……封锁区隔离了总共十四天。在最后一例带菌者连续三次粪检阴性之后,我们才鸣锣收兵。第二年夏天,我放弃了流行病医生这一职业,彻底转行。秦静还在坚持。十几年后

,闻达与秦静合作的关于那场霍乱的论文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年会上宣读。说真的,我这个人实在是没有勇气为了消灭什么而遭遇什么,为了不可知的结果而长久地等待,为了保存内心而放弃外壳。但是,在十几年之后,我懂了有一些事情是值得你去这么做的。闲暇的时候,发生霍乱的那一天经常出现

在我的回忆中,我在回忆中为自己寻找生活的道理。(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二段的景物描写简洁生动,既交代了疫情发生前恶劣的天气,也渲染出压抑、紧张的气氛,令人印象深刻。B.

“我”领设备被“敷行”以及秦静听闻达讲述后“冷笑,走掉”,由此隐约可见当时防疫工作不受重视的社会背景。C.张书记和祈站长与闻达“紧紧地握手”,这一细节描写生动表现了二人对专家急切期盼又不免推诿责任的心理。D.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

叙述视角,叙事自然,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给人以真实生动之感。8.文中闻达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9.霍乱之“乱”表现在哪些方面?给了我们什么瞥示?请简要分析。【答案】7

.C8.①爱岗敬业,坚守初心。科室的人下班后他还在研究工作,多年坚守岗位。②精通业务,临危不乱。他是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疫情发作后,他胸有成竹,举措得力。③生活朴素,不重仪容。头发凌乱,穿着破皮鞋。④为人耿直,直言不讳。霍乱来临,他直言

问题严重,直截了当,当仁不让。9.表现:①生活方面。霍乱严重危及生命安全,扰乱了日常生活的安定。②抗疫工作方面。防疫站各科室对疫情认知不足,恐惧混乱。③职业选择方面。一些防疫工作者在坚持与放弃之间徘徊。警示:①应该重视防疫工作,防患于未然;②坚守初心,不改职业操守。【解析】【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

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C项,“推诿责任”分析有误。从原文“我接连打通我们站张书记和祈站长家里的电话,向他们报告了霍乱疫情。他们都大吃一

惊,都说马上赶到站里来,并且都问闻达知道不知道”,可看出他们工作还是非常积极的,而不是“推诿责任”。故选C。【8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要求学生筛选文本的相关内容概括人物形象

,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要画出小说中关于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把握,还要从小说情节的发展中总体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答题要用“特点+分析”的模式。题干要求简要分析:文中闻达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闻达主

任对所有的流行病都怀着巨大的兴趣和热情,工作量极大的报告写作使他每天都要推迟约一个小时下班”等语句可看出他的兢兢业业、爱岗敬业、始终如一;从“闻达异常的简洁、异常的有条理使大家统统折服了,他一口气宣布了八条意见”等可以看出他能力出众、业务精湛;从“闻达猫在大办公室的小套间里,伏案写他永远也

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他头发凌乱的脑袋在满满一桌的书本、卡片和资料堆中微微摇晃,嘴唇嚅动,念念有词,从油漆斑驳的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是他瘦骨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破皮鞋的大脚”等语句看出他醉心学术,生活简朴,不注重仪表。总之,结合文本中有

关闻达的语句分析,用四字短语或形容词归纳即可。【9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及探究文中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

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探究要立足文本,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要有针对性。题干要求简要分

析:霍乱之“乱”表现在哪些方面?给了我们什么瞥示?从闻达的话,“它是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二号烈性传染病”,说明霍乱的危害性大,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从“五层楼的防疫站蓦然间灯火通明,各个科室的人马全都连夜冒雨赶到了站里,大家对霍乱除了恐惧,其他一无所知”“乱成

一锅粥了,现在看你的了”等语句看出,疫情爆发后由于研究不够,认知不足,充满恐惧和慌乱。从“第二年夏天,我放弃了流行病医生这一职业,彻底转行。秦静还在坚持。十几年后,闻达与秦静合作的关于那场霍乱的论文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年会上宣读”等看出一场疫情是一次检验:有人本着职业初

心,继续坚守,有人彷徨,有人决然放弃,这是“霍乱”来后的又一“乱象”。回答警示,可以联系当前的抗疫来写:要重视科研与预防。对流行病学的研究要加大科研的投入;同时,要提高民众对流行病的防范意识:严防死守

。从职业的角度看,白衣天使值得人们尊敬,这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要坚守初心,牢记“救死扶伤”的本职工作。【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

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

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苏夔字伯尼,京兆..武功人也。少

聪敏,有口辩。八岁诵诗书,兼解骑射。年十三,从父威至尚书省,与安德王雄驰射,赌得雄骏马而归。十四诣学,与诸儒论议,词致可观,见者莫不称善。及长,博览群言,尤以钟律自命。初不名夔其父改之颇为有识所哂起家太于通事舍人杨素甚奇之素每戏威曰杨素无儿苏夔无父后与沛国公郑译、国子博士何妥议乐,夔与国子博何妥

各有所持。于是夔、妥俱为一议,使百僚署其所同。朝延多附威,同夔者十八九。妥恚曰:“吾席间函丈四十余年,反为昨暮儿之所屈也!”因而得罪,议寝不行。著《乐志》十五篇,以见其志。数载,迁太子舍人。后加武骑尉。仁寿末,诏天下

举达礼乐之源者,晋五昭时为雍州牧,举夔应之。与诸州所举五十余人谒见,高祖望夔谓侍臣:“唯此一人,称吾所举。”于是拜晋王友。炀帝嗣位,迁太子洗马..,转司朝谒者。以父免职,夔亦去官。后历尚书职方郎、燕王司马。辽东之役,夔领宿卫

,以功拜朝散大夫。时帝方勤远略,蛮夷朝贡,前后相属。帝尝从容谓宇文述、虞世基等曰:“四夷率服,观礼华夏..,鸿胪之职,须归令望。宁有多才艺,美容仪,可以接对宾客者为之乎?”咸以夔对。帝然之,即日拜鸿胪少卿。其后弘化、延安

等数郡盗贼蜂起,所在屯结,夔奉诏巡抚关中。突厥之围雁门也,夔领城东面事。夔为弩楼车箱善圈,一夕而就。帝见而善之,以功进位通议大夫。坐父事,除名..为民。复丁母忧,不胜哀而卒,时年四十九。史臣曰:夔志识沉敏,方雅可称,若天假之年,足以不亏堂构矣。(节选自《隋书·苏夔传》有删改)10.下列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不名夔/其父改之/颇为有识所哂/起家太子通事舍人/杨素甚奇之/素每戏威曰/杨素无儿/苏夔无父/B.初不名夔/其父改之/颇为有识/所哂起家太子通事舍人/杨素甚奇之/素每戏威曰/杨素无儿/苏夔无父/C.初不名夔/其父改之/颇为

有识所哂/起家太子通事舍人/杨素甚奇之/素每戏/威曰/杨素无儿/苏夔无父/D.初不名夔/其父改之/颇为有识所哂/起家太子通事/舍人杨素甚奇之/素每戏威曰/杨素无儿/苏夔无父/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京兆,属古代二级行政单位,所辖范围相当

于陕西省西安市及其附近所属地区。B.洗马,太子属官,在宫中服役,掌管图书等。如《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C.华夏,最初指周王朝及属于周“王母弟甥舅”的诸侯国,后为神州及汉族的别称。D.除名,封建时代对官吏的一种惩罚。此外,罢、黜、贬谪、右迁等也属于惩罚方式。12.下列对原文

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夔多才善辩,知识广博。他自幼聪敏,富有口才;少年时就能够与众儒辩论,受人称赞;他博览群书,擅长骑射。B.苏夔通晓礼乐,深受赏识。他著有《乐志》十五篇,后来又凭借着音乐才华被推荐去觐见皇帝,高祖对他称赞不已。C.苏夔人生坎坷,屡遭挫折。仕途上

,他两次因父亲缘故而被罢免宫职;生活上,他重视亲情,因母亲去世哀伤而死。D.苏夔临危不惧,御敌建功。突厥围困雁门关时,他组织军民短时间完成弩楼、车箱和兽圈的制作,凭借军功晋升。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夔、妥俱为一议,使百僚署其所同。朝廷多附威,同夔者十八

九。(2)夔领宿卫,以功拜朝散大夫。时帝方勤远略,蛮夷朝贡,前后相属。【答案】10.A11.D12.B13.(1)于是苏夔、何妥共同写了一份奏议,让百官在自己赞同的方案上签名。朝臣大多依附苏威,赞同苏夔的

占了十分之八九。(2)苏夔兼任值宿守卫,凭借军功被任命为朝散大夫。当时皇帝正致力于开拓疆土,前来朝贡的少数民族络绎不绝。【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

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当初他的名字不叫“夔”,他的父亲改成这样颇,为有识者

所嘲笑。入仕担任太子通事舍人。杨素非宫赏识他,常戏弄其父苏威说:“我杨素没有能干的儿子,他苏夔也没有能干的父亲。”“颇为有识所哂”中,“为……所”被动句式,之间不断开,排除B;“杨素甚奇之”中,“杨素”主语,之前断开,排除D;“素每戏威曰”中,“戏”的宾语

是“威”,之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A。【11题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D项,“除名,封建时代

对官吏的一种惩罚……右迁等也属于惩罚方式”错误,“除名”指即开除官籍,“右迁”则指升职,二者所指不同。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

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B项,“他著有《

乐志》十五篇,后来又凭借着音乐才华被推荐去觐见皇帝,高祖对他称赞不已”错误,原文是“诏天下举达礼乐之源者”,应该是礼乐两个方面,而不只是凭借以音乐才华。故选B。【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

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

,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俱”,共同;“署”,签名;“十八九”,十分之八九。(2)中“

领”,兼任;“以”,凭借;“勤”,致力于。【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

“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

,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苏夔

,字伯尼,京兆武功人。自幼聪敏,很有口才。八岁能诵诗书,同时懂得骑射。十三岁时,随其父苏威至尚书省,与安德王杨雄比赛驰射,赢得杨雄骏马而归。十四岁时到国子盗,与众儒辩论,言辞意趣颇有水准,见者无不称赞。成年之后,博览群书,

对音律尤其自信。当初他的名字不叫“夔”,他的父亲改成这样,颇为有识者所嘲笑。入仕担任太子通事舍人。杨素非宫赏识他,常戏弄其父苏威说:“我杨素没有能干的儿子,他苏夔也没有能干的父亲。”后来与沛国公郑泽、国子博士何妥商议宫廷乐礼,

苏夔与国子博士何妥各持己见。于是苏费、何妥共同写了一份奏议,让百官在自己赞同的方案上签名。朝臣大多依附苏威,赞同苏夔的占了土分之八九。何妥愤怒地说:“我讲学(席间函丈:讨论、钻研学问时,保持丈许距离,以便指画)四十多年,反被一个毛头小儿所屈辱!”苏夔由此获罪,议案被搁置没有施

行。著《乐志》十五篇,用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几年后,调任太子人。后加武骑尉。仁寿末年,文帝语令天下举荐通晓礼乐之本的人,晋王杨昭当时担任雍州牧,推举苏夔应举。苏夔与各州所推举的五十多人觐见,高祖(隋文帝杨坚)望着苏夔对侍臣说:“只有这个人,才符合我下

令推举的心意。”在这时,苏夔与晋王结为朋友。隋炀帝即位,调任太子洗马,转任司朝谒者。因为父亲被免职,苏夔也一同离任。苏夔后来历任尚书职方郎、燕王司马。辽东之役,苏夔兼任值宿守卫,凭借军功被任命为朝散大夫。当

时皇帝正致力于开拓疆土,前来朝贡的少数民族络绎不绝。皇帝曾经从容地对宇文述、虞世基说:“四方少数民族相率服从,要到朝廷参加庆典,鸿胪这个官职,必须归属仪容善美使人景仰之人。是否有多才多艺,容貌仪表美好,可以接待酬对宾客的人,去做这件事呢?”朝臣

都推举苏夔。皇帝认为很合适,即日任命他为鸿胪少卿。这以后弘化、延安等数郡相继爆发起义,所到之处聚众起事,苏夔遵奉诏命巡抚关中。突厥围困雁门关,苏夔兼管东面事务。苏夔制作弩楼、车箱、曾圈。一个晚上就完成了。皇帝见到

之后认为很好,苏夔凭借军功晋升通议大夫。因为父亲之事获罪,被开除官籍当了平民。又遇到母亲去世,哀伤过度而死去,时年四十九岁。史臣说:苏夔志向见识沉着敏捷,正直高雅,值得称赞,如果老天延长其寿俞,就足以子承父业,增光添彩。(二)古代诗

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李贺其一箨落①长竿②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其四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③归卧叹清贫。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注]①箨(tu)落:笋壳落掉。②长竿:新竹。③茂陵:地名。

《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看母笋是龙材”和《李凭篌引》中“空山凝云颓不流”皆属侧面描写。B.“鸟重一枝入酒尊”句,言鸟栖竹枝之景映入酒樽,表现出清冷

孤寂的心境。C.两首诗中都运用比喻,一状新竹之形,一摹老竹之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D.相较于第二首中“惹碧云”的古竹,作者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15.竹是诗歌常见意象,寄托诗人情志。两首诗都写到了竹子,请分别分析“新竹”与“古竹”

这两个意象,并简要概括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成长启示。【答案】14.D15.①新竹拔节千尺、脱却尘泥,寄托了作者的凌云之志;②古竹梢可拂云、挺拔坚韧,表现出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感叹;③启示我们即使遭遇坎坷,也不能泯灭凌云之志。

【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

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作者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错,第一首写新竹晶洁如玉,生机勃勃,茁壮挺拔,要挣脱壳箨的束缚,要向上生长,若容许它尽情生长,一夜之间拔节挺长千尺,表达作者对它的喜爱;第二首

写古竹矫天挺拔,梢可拂云,老竹叶坚硬而挺,相互碰撞,声音清脆,表达对古竹的喜爱;作者并没有对新竹与古竹进行比较,“作者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于文无据。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意象,同时考查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诗中意象倾注

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第一首,“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写笋的生长愿望,进一

步刻画笋的内美,这两句的意思是,假如容许它尽情生长,一夜之间拔节挺长千尺,它自然会脱却尘泥而直插青云之上,这里就表达了新竹冲上九霄的豪情壮志,它不甘心于埋没园泥之中的现状,诗人把新竹刻画得具有这般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内心,是托物咏志,表达诗人虽然命途多舛,遭遇

坎坷,但是没有泯灭雄心壮志,希望会实现自己的拔地上青云的志愿。第二首,诗的开头两句“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意为老竹虽老,仍矫天挺拔,梢可拂云,而自己年纪并不大老,却只能像家居茂陵时的司马相如一样,甘守清贫,可表现出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感叹。谈成长启示时,要结

合新竹和古竹的形象特点及作者的生活经历、志趣感情,可写“我们即使遭遇坎坷,也不能泯灭凌云之志”。【点睛】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的题目,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内容、情感、主题的鉴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___,____”两句,总结前文的比喻,指出了学习的本质。(2)李白《蜀道难》中把夸张与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以水险衬托山势高危的两

句诗是:“___,___。”(3)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两句,从香气、姿态角度进行描写,突出了莲清逸超群的品格。【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2).善假于物也(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4).下有冲

波逆折之回川(5).香远益清(6).亭亭净植【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

,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

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生、逆、清、植。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古代人们在造物活动中不止于满足“形”下之“致用之器

”,更不断探寻着“形”上之“自然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深厚的“合”“和”思想,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道德经》所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认为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之分,彼此相“和”才能。“合”则“和”,儒家和道家对“和”的理解,无论是道家倡导的与自

然“和谐”共处,还是儒家说的“中庸”之道,本质都是“以和为美”“以和为贵”。()。《考工记》指出,好的器物制作所需之“美材”要符合“天时地气”,然后“巧者合之”。“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无不是先因其地、以其时而取材,然后能工巧匠加以制作才能达到“天人合一”

的境界。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提倡“和而不同”,但同时也强调“以和为美”。西周思想家史伯认为“和”是在差异中寻求平衡与统一,而非简单的趋同。中国传统造物活动正是不断地调和“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从自然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中,探究“和谐共生”之道。17.依次填入文中横

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生生不息如出一辙必须周而复始B.绵绵不绝如出一辙必需循环往复C.生生不息异曲同工必需周而复始D.绵绵不绝异曲同工必须循环往复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造物的最高境界B.造物最高境界莫过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C.中国传统造物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天人合一”D.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是造物的最高境界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提倡“以和为美”

,但同时也强调“和而不同”。B.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提倡“和而不同”,同时也强调“以和为美”。C.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提倡“和而不同”,但同时也强调“以和为美”。D.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提倡“以和为美”,同时也强调“和而不同”。【

答案】17.A18.C19.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处,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繁殖。绵绵不绝:形容多,连续不

断。此处用来修饰“世间万物”,用“生生不息”恰当。第二处,如出一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异曲同工:比喻不同时代、不同人的文章、言论一样精彩,或不同的事情产生相同的效果。原意为不同的曲子有着相同的影响,同样精彩。此处是说儒家和道家对“和”的理解本质相同,应

用“如出一辙”。第三处,必须:副词,一定得要。必需:动词,一定得有。此处在“符合”这个动词前要用副词来修饰,因此选“必须”。第四处,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含重新开始的意味。循环往复:强调重复出现或者进行。此处用来形容世间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不能是重复的,因此用

“周而复始”恰当。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

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语段陈述的话题是“中国传统造物活动”,而括号后面有文字“然后能工巧匠加以制作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可推知括号内的句子要以“造物”开头,故可排除AD两项;“

中国传统”应该修饰“造物”,而非“天人合一”,故排除B。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

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

度,但方法是不变的。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虽然……但”错误,在这里是多余的,应该为递进关系“不仅……也”;从上下文内容可以看出“以和为美”与“和而不同”的语序是错误的,应该前后交换。A项用了“虽然……但”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故排除A;B项将“以和为美”与“和而不同”的语序弄错,故排除B;C项同时具备两处错误,关联词和语序都不当,故排除C项。故选D。20.讲究措辞、文雅和形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根据示例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词语或句子。示例:比赛夺得冠军,可以

直接说“夺冠”;文雅一点,可以说“折桂”“夺魁”;如用四个字,可以说“成为擂主”“传来捷报”;甚至还可用“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来了”这样的句子来表达。(1)决赛输了,可以直接说“失利”;文雅一点,可以说“__________”(两个字);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

以说“______”;甚至还可用“______”这样的句子来表达。(2)比赛平局,可以直接说“战平”;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互交白卷”“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败北/折戟饮恨赛场/铩羽而归/屈

居亚军冲击冠军的努力付之东流(2)握手言和难分伯仲难决雌雄/平分秋色【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具体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根据题中要求可知,“讲究措辞”指在不同场合中日

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所谓的“文雅”“形象”指的是“有文化意蕴”“形象生动”。本题要求讲究措辞文雅,需要选择文雅的书面语来表达。第一处语境要求写决赛失败的文雅的词语,如用两个字,可以用“败北”或者“折戟”。败北

:打败仗。折戟:形容失败惨。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铩羽而归”或者“屈居亚军”。铩羽而归: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后不光彩地返回。用以形容失败归来。如用“句子来表达”,可以说“冲击冠军的努力付之东流”。第二处语境强调比赛平了,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用“握手言

和/难分伯仲”或者“决雌雄/平分秋色”。握手言和:指竞赛双方不分胜负。难分伯仲:比喻人或事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难分雌雄:不分上下;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21.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经典

人物,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写一段不少于80个字的评论,谈谈你对他的认识。要求:紧扣人物身份;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人物:荆轲屈原苏轼毛泽东鲁迅【答案】荆轲:一剑,承载国之重负;一歌,咏尽生离死别;一笑,彰显

英雄本色。他有勇有谋,重诺守信;他睿智沉着,智对危局;他忠义刚直,视死如归;他心存燕国,萧寒易水古今流。然而,纵使他豪情万丈,终逆不过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潮流。时势造英雄,亦能亡英雄。鲁迅:他是文学界的一座高峰,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文学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他是中国革命道路上的

先驱,为民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他是人们思想上的指路明灯,为无数青年提供了精神食粮。著述最严谨,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他始终把“国家”二字深深地记在心里,并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一切。他是当之无愧的最虔诚的爱国者,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永垂不

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理解课本中所学人物的相关事迹,再结合个人对他们的具体看法进行表达,注意一定要突出所写的人物的相关特点,要关注细节,通过有代表性的细节来挖掘人物的性格、品

质和思想精神。如写屈原,可以侧重写屈原那种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荆轲,抓住他易水送别的细节,突出其视死如归的精神;写苏轼,抓住他文学方面的影响以及他洒脱、率性的性情;写毛泽东,突出他“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伟人形象;写鲁迅,突出其文学和思想的

高度。同时要注意题干中“紧扣人物身份,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的具体要求,考生在写评论时要注意对举句、排比句的运用,注意整散结合,另外还要恰当的运用修辞手法。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

肺炎疫情,中国人民的表现让世界人民为之折服点赞。请以“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2020年,己亥末,庚子初,春天姗姗来迟。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中国大地。一时间,人们谈“疫

”变色,然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一个个高大伟岸的形象站立了起来,一个形象,就是一个时代,每个时代,都有英雄的中华儿女,他们的样子,就是最美中国的样子。你的样子,是人们可以依靠的一座山。钟南山院士,84岁了,疫情之下,他呼吁大家不要去

武汉,而自己却踏上了列车,去了危险之地。我们记住了他的哽咽、他的眼泪。“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钟南山院士敢说真话,勇挑重担,就是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你的样子,是生命呵护生命的白衣天使。肖思孟,90后援鄂

医疗队员。到前线三天,就剪掉了自己的一头长发。一个个医护人员身穿笨重的防护服连续10多个小时的连轴工作,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脸部被面罩压出一道道红印……不是长发飘飘才叫可爱,也不是浓妆艳抹才叫美;那一道道在脸上勒出的血痕就是中国最美的样子你的样子,是挺身而出,坚韧如磐的背

影。除夕夜,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医疗队450人驰援武汉!除夕夜,出征夜!他们中有曾参与汤山抗非的队员、有主动放弃休假的的医学博士、有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者、更有接到消息立即返程的人。人民军队为人民,疫情面前,是这些军人为我们抓住那道名为“生”

的光亮。其实,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是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拦住死亡的屏障,是他们用铁血情怀唤起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你的样子,是在监控底下匆匆出现的17秒。那天,您走进山东日照东港区的一个派出所,留下一万块钱,随钱

附上纸条“给白衣天使加点儿油”,落款“东港环卫”。后来找到您才知道,您叫袁兆文,68岁,每个月的收入只有600多元。但是这17秒,您是最称职的环卫工人,因为您同时还清洁了我们的心灵。你的样子,是短短10天,造就了火

神山、雷神山神话的“基建狂魔”;你的样子,是深夜坚守在疫情监测点的巡值人员;你的样子,是写下请战书,摁下鲜红指印,而后向着武汉义无反顾逆行的背影;你的样子,是向家乡,伸出援手的一个个侠义商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今天的

我,立志成为你的样子!你的样子,就是最美中国的样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命题作文,标题“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是一个判断或命题。包括两个关键词:(1)“你”既可以指人,也可指地

。指人,既指外在面貌,更指精神面貌。可以是“忙碌”,为抗疫而奔波、而战斗;可以是“无畏”,不惧风险,勇敢逆行;可以是“坚韧”,或是长期坚守在疫区,或是忍住动性“宅”在家里;或是“拼搏”,拼时间,拼速度,拼狠

劲儿……如:逆行而上,不断研测的你,就是中国为民赴命的样子;不留名姓、不需收条为灾区默默捐款的“你”,就是中国有担当、有情怀的样子。指地,可以是“武汉”,坚挺、忍耐、可以是一些社会团体,虽是局部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某些精神。(2)“就是”一词决定着作文题必须就“同质精

神”作文章。“中国的样子”,指的是国家形象和国家的精神风采。“中国的样子”实是中国形象、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高度结晶。践行生命至上,愈是艰险愈向前,在困难中砥砺奋进,不向困难屈服,不被疫魔吓退,无私奉献,襟怀宽广(胸中不仅装着自己,更多地

装着别人)(3)核心主题,谈“中国精神传承”。所选的“点”,一定要具体,一定要生动,一定要有代表性,一定要对应“中国的样子”。若是记叙文,可以是蒙太奇组合或人物精彩典型片断拼接+重章叠唱式的咏叹;若是议论文,可采用如下纵向评价式结构:“你的样子”,就是中国历

史的样子;“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现在的样子;“你的样子”,就是中国未来的样子。立意:(1)有担当、有情怀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2)愈是艰险愈向前,在困难中砥砺奋进(3)无私奉献,襟怀宽广就是最美的样子。素材:(1)您是最美的领军者——钟南山院士。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悄然在湖北武汉滋长,并迅

速蔓延,席卷大半个中国。在病毒肆虐,举国动荡的时期,很少有人敢于挑战权威。回想17年前,非典来袭,您作为总指挥,奋战在抗击病毒的最前线。“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17年后面对突然袭击的新冠肺炎,您依旧站在抗疫第一线。您坚定地告诉大家,

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转身,您却匆匆上了从广州出发的高铁,因为临时买不到高铁坐票,只能被安排坐在餐车座位上,您那在餐车上休息的样子感动了全中国!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虽然您已不再年轻,但我相信您的心依旧年轻。您那严谨负责、鞠躬尽瘁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

!(2)你是最美的逆行者——医护人员。不是轻声撒娇才叫可爱,也不是浓妆艳抹才叫美丽。那隔空给人的拥抱也是可爱,那一道道在脸上勒出的血痕也是美丽。你在疫情极为猖狂之时,走上了与家乡相背而行的路。你说“我是

党员我报名”“我参加过非典,请优先考虑我。”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个个签名与手印组成的请战术。“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这句激荡人心的誓言,让多少人肃然起敬!你是我们心中的白衣天使啊!可这世上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

人,和死神抢人罢了……他们和我们一样是血肉之躯,却筑起了城市的长城堡垒!白衣天使,你那争分夺秒、无私奉献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3)真正的伟大,就在于拥有脆弱凡人的躯体,但却拥有神一般不可战胜的精神。江山不负英雄泪,且把利剑破长空,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们在抗击疫情的忙碌中迎来新年的钟声,而如今,在全国人民共同的努力下,疫情病例已经清零,疾病与灾难都成为了岁月的尘埃,再过一段时间,武汉这座城市,没有歇斯底里的哭喊,没有绝望与黑暗,春风会吹来这里的樱花,而被疾病肆虐过的

冰冷土地,会即将破土而出新的希望。结构示例:《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议论性散文。开篇从新冠疫情引入时代形象的书写,文章选取了钟南山、白衣天使、军人、环卫工人等人物作为形象刻画,这些形象中既有个体

形象,也有群体形象,既记录了他们的事迹,也抒写了他们的精神,文章以他们的形象展示中国的形象,表达了对在抗疫中做出贡献的人们的礼赞,抒发了炽烈的爱国情怀。【点睛】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这个给定的题目进行写作。这个题目可以是一个概念,

也可以是一个短语,如“季节”“诗意地生活”“我能”等等。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至今仍有其存在的价值。首先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的意图,避免考生写作时偏向一方面;其次,有利于考生的思想迅速集中,能在较短的考试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写作

。命题作文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限制性,命题作文给出的作文题目,要求所有考生用同一个题目写作,这是文章标题的限定。实际上,在限定标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选材的范围和文章的立意方向。因此考生作文就多了一些比较点,

就评卷而言,便于比较,容易分出优劣;二是富于启发性,命题作文只给一个概念或者短语让考生写作,要考生根据这个概念或短语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想象未来的生活情景,再对此做理性的思考后进行写作。不管哪咱类型的写作,主要是从审题、立意、选材、安

排结构以及语言表达五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