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0)页,212.58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30cc0b1a19cb54a25a4d0d83f3a675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期中联考高中三年生物科试卷命题学校:永泰一中命题教师:鄢桂明审核教师:高三生物集备组考试日期:11月11日完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6题共40分,1-12题每题2分,13-16题每题4分)1.淡
水水域中,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起蓝细菌、绿藻等浮游生物爆发性增殖,该现象称为水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蓝细菌和绿藻都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能进行光合作用B.绿藻有细胞壁和核糖体,属于原核生物C.蓝细菌没有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D.
蓝细菌的遗传物质是环状的,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答案】C【解析】【分析】原核细胞包括:细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原核细胞无核膜核仁,有唯一细胞器核糖体。【详解】A、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但是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绿藻属
于真核生物,有细胞核,众多细胞器,细胞壁,B错误;C、蓝细菌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含有与悠扬呼吸相关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D、蓝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呈环状,分布在细胞质中,D错误。故选C。2.生物体的生
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是含量最少化合物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全部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D.H2O在光下分解可以参与ATP
的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其内含两种形式的水,即自由水和结合水。2、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的H2O中的氢来自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中脱出一个-H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中脱出-OH结合生成。的【详解】A、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细胞中水是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A错误;B、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反应形成1分子的水和肽链,因此生成物水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B正确;C、有氧呼吸时,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和水的分解和细胞质基质中葡萄
糖的分解,C错误;D、光合色素吸收、传递、转换光能,一部分光能被用于合成ATP,D错误。故选B。3.下列生物实验及其常用的研究方法,对应错误的是()A.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B.追踪分泌蛋白的合成途径———
同位素标记法C.摩尔根证明基因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D.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答案】C【解析】【分析】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详解】A、探究酵母菌呼
吸方式时,有氧环境和无氧环境,即对比实验,A正确;B、利用3H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蛋白合成途径,为(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B正确;C、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错误;D、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利用纸层析法,D正确。故选C。4.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
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或绿光照射。下列是光源与瞬间发生变化的物质,组合正确的是()A.红光,C5下降B.红光,NADPH下降C.绿光,C3上升D.绿光,ATP上升【答案】C【解析】【分析】光反应过程是水光解产生氧气和A
TP,暗反应需要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光合色素吸收绿光极少。【详解】AB、如果改用红光,光反应增强,产生的[H]和ATP增多,C3还原形成C
5增多,而CO2与C5形成C3不变,因此C5含量增多,AB错误;C、如果改用绿光,由于色素几乎不吸收绿光,因此产生的NADPH和ATP下降,C3还原形成C5受阻,而CO2与C5形成C3不变,因此C3含量上升,C正确
,D错误。在故选C。5.“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先下过蛋的母鸡后来却变成公鸡,并能和母鸡交配。芦花基因(B)和非芦花基因(b)不在W染色体上。现偶得一只非芦花变性公鸡,与一只芦花母鸡交配,得到的子代中,芦花公鸡:
芦花母鸡:非芦花母鸡=1:1: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B.变性公鸡的染色体组成不变C.染色体组成为WW的鸡不能成活D.非芦花的基因型种类比芦花的多【答案】D【解析】【分析】鸡的性别决定
为ZW型,母鸡的性染色体为ZW,公鸡的性染色体为ZZ。原先下过蛋的母鸡变成公鸡后性染色体组成依然为ZW。非芦花变性公鸡基因型为bb,性染色体为ZW;芦花母鸡基因型为B_性染色体为ZW,子代有芦花和非芦花,证明母鸡基因型为Bb,子代公鸡比母鸡比例1:2,因自子代性染色体组成为ZZ:ZW:WW
=1:2:1,说明WW致死。若芦花与非芦花基因不位于Z染色体上,子代的性状比例应为(芦花1:非芦花1)×(1雄性:2雌性),说明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详解】A、若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变性公鸡的性染色体不变还是ZW,亲本的基因型为ZbW和ZBW,子代WW致死,ZBZb:ZBW:Zb
W=1:1:1,芦花公鸡:芦花母鸡:非芦花母鸡=1:1:1,符合题干信息。若基因不位于Z染色体上,芦花母鸡基因型为BbZW,非芦花变性公鸡为bbZW,子代的性状比例应为(芦花1:非芦花1)×(1雄性:2雌性),不符合题干,A正确;B、变性只是表现型的改变,基因型和染色体组成不变,B正确;C、子代公
鸡比母鸡比例1:2,因自子代理论上性染色体组成为ZZ:ZW:WW=1:2:1,说明WW致死,C正确;D、非芦花鸡是隐性,基因型为ZbZb或ZbW两种,芦花鸡基因型有3种,D错误。故选D。6.如图为某一植物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净光合速率,下列假设条件中一定能使图中结果成立的是(
)A.横坐标是CO2浓度,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B.横坐标是温度,甲表示较高光照强度,乙表示较低光照浓度C.横坐标是光波长,甲表示最适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D.横坐标是光照强度,甲表示最适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纵坐标的含义是净光合速率,是光合
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在横坐标以下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在横坐标以上表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与横坐标相交的点表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详解】A、若横坐标是CO2浓度,纵坐标表示净光合速率,则根据题中信息无法判断出较高温度下和较低温度下呼吸速率的大小,同理,也无法判断出较低和较高温度下光合
速率的大小,所以无法判断甲和乙的关系,A错误;B、若横坐标是温度,则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都会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B错误;C、若横坐标是光波长,则净光合曲线的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与图中甲乙
曲线变化不符,C错误;D、若横坐标是光照强度,最适温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因此甲表示最适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D正确。故选D。7.下图表示人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cB.c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的遗传物质的C.图中全能性
最高的细胞是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D.进行d1和d2过程涉及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其中a1和a2表示有丝分裂,b1和b2表示减数分裂,c表示受精作
用,d1和d2包括有丝分裂、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详解】A、b1和b2表示减数分裂,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b1和b2阶段,A错误;B、c表示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了受精卵细胞核中一半的遗传物质,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
自卵细胞,B错误;C、全能性最高的细胞是受精卵,C错误;D、d1和d2表示由受精卵发育为个体的过程,个体发育包括有丝分裂、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D。8.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蛋
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由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决定B.糖类参与了对植物细胞和某些动物体的保护作用C.新冠病毒的核酸水解后产物有8种D.缺镁不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
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详解】A、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包括有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盘曲
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A错误;B、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所含的纤维素、甲壳类和昆虫的外骨骼所含的几丁质,都是起到保护作用的糖类,B正确;C、新冠病毒的核酸是RNA,RNA水解后产物有6种:磷酸、核糖、4种碱基(A、U、C
、G),C错误;D、Mg2+是叶绿素必要成分,缺镁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D错误。故选B。9.某些蛋白质在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可在特定氨基酸位点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参与细胞信号传递,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TP是联系吸能反应
与放能反应的纽带B.ATP脱去两分子磷酸后可作为DNA的原料C.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过程会受温度的限制D.若抑制线粒体的活性,可能影响细胞内信息传递【答案】B【解析】【分析】磷酸化的过程可以使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改变,如某些载体蛋白磷酸化后结构改变,进而完成物质的运输。【详解
】A、吸能反应伴随着ATP的水解,放能反应一般伴随着ATP的生成,A正确;B、ATP中的A指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脱去两分子磷酸后ATP使RNA的原料,B错误;C、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过程需要酶的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的限制,C正确;D、抑制线粒体的活性,ATP的生成减
少,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会受影响,信号传递过程受影响,D正确。故选B。10.将某种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以该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线粒体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为指标,实验
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植物数据表格分析正确的是()温度(℃)10202530354045光照下植物CO2吸收量(mg/h)-0.501.001.752.503.253.753.50的黑暗中CO2释放量(mg/h)0.501.001.502.003.004.004.50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
20℃时该植物不能生长B.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45℃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C.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温度在30℃条件下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D.40℃条件下光合速率最大【答案】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
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是将CO2还原为糖的反应,且产生O2。呼吸作用是将糖类氧化成CO2的反应,且消耗O2。本题CO2的吸收量代表光合作用
与呼吸作用的一个差值,称为净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大于0,有机物积累,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表中光照下CO2吸收总量代表净光合速率,黑暗中CO2释放量代表呼吸速率。【详解】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20℃时CO2吸收总量代表净光合速率(1.00mg/h)
,该植物存在有机物的积累,能生长,A错误;B、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45℃时,净光合速率(3.50mg/h),净光合速率大小可反映该植物有机物的积累,从表中可看出40℃时净光合速率(3.75mg/h)最大,最有利于有
机物的积累,B错误;C、当温度10℃、20℃、25℃、30℃、35℃、40℃、45℃时,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有机物的积累量为(光照下植物CO2吸收量-黑暗中CO2释放量)×12,可得有机物的积累为-12mg、0mg、3m
g、6mg、3mg、-3mg、-12mg,温度在30℃条件下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C正确;D、光照下CO2吸收总量代表净光合速率,黑暗中CO2释放量代表呼吸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温度10℃、20℃、25℃、30℃、35℃、40
℃、45℃时,总光合速率=0mg/h、2mg/h、3.25mg/h、4.5mg/h、6.25mg/h、7.75mg/h、8mg/h,45℃条件下光合速率最大,D正确。故选C。11.早稻浸种催芽时,用温水淋种和时常翻种的目的是控制温度和通气,使细胞呼吸顺利进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细胞
呼吸将糖类中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ATP中化学能B.温水淋种可提高稻谷代谢速率,增强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C.稻谷储存最好在低氧低温下保存D.翻种可以避免谷芽因缺氧产生乳酸,从而毒害幼胚的发育【答案】C【解析】【分析】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主要
有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氮气浓度等)、水分等,在保持食品时,要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所以水果蔬菜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一定湿度的环境,而粮食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干燥的环境。【详解】A、细胞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到ATP中,供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
A错误;B、温水淋种促进稻谷萌发,其目的是为了增强与细胞呼吸有关酶的活性,B错误;C、低氧低温的条件下,稻谷消耗的有机物较少,故稻谷储存需要低温、低氧和干燥的环境中进行,C正确;D、谷芽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D错误。故选C。12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边界B.变形虫变形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一定要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D.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的组成成分中没有磷脂【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膜的功能:1、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详解】A、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不是植物细胞的边界,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才是植物细胞的边界,A错误;B、变形虫变形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一定
的流动性,B错误;C、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不依赖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C错误;D、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不含磷脂,D正确。故选D。13.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
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6P标
志的形成过程没有体现S酶的专一性B.溶酶体酶的形成过程线粒体没有参与C.S酶功能正常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不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答案】D【解析】【分析】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
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
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S酶在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A错误;B、部分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在S酶的作用下会转变为溶酶体酶,该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B错误;C、在S酶的作用下形成溶酶体酶,溶酶体酶会分解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不会造成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C错误;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不能被识别,最终会被分泌到细胞外,D正确。故选D。14.“母性效应”是指子
代某一性状的表型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可异体受精,也可自体受精,其螺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的区分,旋转方向符合“母性效应”。母本右旋椎实螺A(SS)和父本左旋椎实螺B(ss)杂交得到的F1全为右旋椎实螺,
F1随机交配获得F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状态下SS个体的亲本可能都是左旋椎实螺B.F2自交产生的F3中右旋椎实螺:左旋椎实螺=3:1C.利用具“母性效应”的个体无法验证基因分离定律D.欲判断某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可采用自交统计后代性状的方法确定【答案】C【
解析】【分析】“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欲判断某一个体的表现型,需要根据其母本基因型判断。【详解】A、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自然状态下SS个体的亲本基因型为S_
,若基因型为S_个体的母方基因型若为ss,其表现为左旋,A正确;B、F1的基因型为Ss,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SS、Ss、ss=1:2:1,F2自交产生的F3的表型由母体的核基因型控制,故右旋椎实螺:左旋椎实螺=3:1,B正确;C、“母性效应”从本质上来
说,还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故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错误;D、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为ss或Ss,该左旋椎实螺进行自交,如果子代表现型为左旋,则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为ss;如果子代表现型为右旋,则该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为
Ss,D正确。故选C。15.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均分为6组并标上数字序号,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实验后,第2组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比第4组
的低B.第4组细胞的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间填充的是蔗糖溶液C.第2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第3组D.植物花冠的细胞液的浓度介于c~dmol·L-1之间【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可知,123组都是吸水,说明细胞质浓度大于蔗糖
浓度;456组都是失水,说明细胞质浓度小于蔗糖浓度。【详解】A、据图可推知第2组吸水多于第4组,说明细胞液的浓度比第4组的低,A正确;B、第4组细胞失水,则发生了质壁分离,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间填充的是蔗糖溶液,B正确;C、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D、由第2组吸水,第
4组失水知,细条细胞液浓度介于c~dmol•L-1之间,D正确。故选C。16.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
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H﹢-AT
Pase位于保卫细胞膜上,蓝光不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D.溶液中的H﹢能通过
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①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的H+少于细胞外,溶液的pH不变说明没有发生H+的转运。②第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pH明显降低,说明发生了H+的出细胞的转运,说明蓝光可以激活H+出
细胞;另一组加入了抑制剂用蓝光照射没有H+的向外转运,说明H+的转运出细胞需要能量,属于逆浓度的主动运输。【详解】A、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题目研究的是保卫细胞,故位于保卫细胞膜上,由②的第一组实验可知
,蓝光照射后溶液pH下降,说明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A错误;B、通过①和②的第一组比较,蓝光照射后H+发生逆浓度向膜外转运,说明蓝光可能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
度梯度跨膜运输,B正确;C、通过②的第一组和第二组比较可知,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来自ATP,C错误;D、通过①和②实验可知,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后,溶液的pH不变,说明H+的未完成跨膜运输,即H+的跨膜
运输需要ATP,而自由扩散的特点是不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5题,共60分)17.图甲中曲线表示某生物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某物质数量的变化;图乙中A、B、C、D、E为该生物分裂过
程中的细胞示意图。图丙是该生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的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曲线中①②③段可表示细胞进行______分裂过程中______的数量变化。(2)图乙细胞A-E中,与图甲④对应的是_______,与图丙BC段对应的是
______。(3)图乙细胞A-E中,B含有_____对同源染色体。(4)B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5)图乙A-E中,同源染色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的是________;图丙曲线发生CD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1)①.有丝②.染色体(2)①.C②.ACDE(3)0(4)极体(5)①.A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解析】【分析】分析图甲:①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②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③表示有丝分裂末期;④表示减数第二次
分裂前期和中期;⑤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图乙: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E细
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正在进行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析图丙:AB段表示分裂的间期,BC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DE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末期。【小问1详解】分析图甲可知,曲线中①②③段该动物体内物质变
化为2n→4n→2n,应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小问2详解】分析图甲可知,④中染色体数目减半,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图乙细胞中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因此与图甲④对应的是C。图丙中B
C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图乙细胞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
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正在进行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与图丙BC段对应的是ACDE。【小问3详解】分析图乙,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小问4详解】
分析图乙,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正在进行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该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推断该动物是雌性,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应该表示第一极体,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第二极体。【小问5详解】同
源染色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因此图乙A-E中,同源染色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的是A。图丙曲线CD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减半,发生的原因是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18.Rubisco是光合作
用过程中催化CO2固定的酶。但其也能催化O2与C5结合,形成C3和C2,C2经一系列变化后到线粒体中会产生CO2,这是一个在光驱动下完成的高耗能反应过程,被称为“光呼吸”,会导致光合效率下降。CO2与O
2竞争性结合Rubisco酶的同一活性位点,在相同浓度下,Rubisco酶对CO2亲和力更高,如果在高温条件下对O2亲和力则会更高。(1)叶肉细胞内Rubisco酶的存在场所为_________,Rubisco酶既可催化5C与2CO反应,也可催化5C与O2
反应,这与酶的专一性相矛盾,其“两面性”可能因为在不同环境中Rubisco酶_______发生变化导致其功能变化。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能为暗反应提供______________(2)与光呼吸相区别,研究人员常把有氧呼吸称为“暗呼吸”。请从反应发生场所方面,列举叶肉细胞中光呼吸与暗呼
吸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蓝细菌具有2CO浓缩机制,如下图所示。注:羧化体具有蛋白质外壳,可限制气体扩散据图分析,2CO依次以_____和_____方式通过细胞膜和光合片层膜。蓝细菌的2CO
浓缩机制可提高羧化体中Rubisco周围的_____,从而通过促进_____和抑制_____提高光合效率。(4)有观点指出,光呼吸的生理作用主要发生于高温天气和过强光照下,原因是植物在此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叶
绿体基质②.空间结构③.ATP、NADPH(2)光呼吸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暗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①.自由扩散②.主动运输③.CO2浓度④.CO2固定(“CO2与C5结合”给分)⑤.O2与C5结合(写光呼吸不给分)(4)蒸腾作用过强,失水过多,气孔大量关闭,导致
CO2供应减少【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植物在光下会进行一种区别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理作用,即光呼吸作用,该作用在光下催化O2与C5结合,形成C3和C2,该现象与植物的Rubisco酶有关,它催化五碳化合物反应取决于CO
2和O2的浓度,当CO2的浓度较高时,会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当O2的浓度较高时,会进行光呼吸。【小问1详解】Rubisco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催化CO2固定的酶,但其也能催化O2与C5结合,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
在相同浓度下,Rubisco酶对CO2亲和力更高,如果在高温条件下对O2亲和力则会更高,说明温度会改变Rubisco酶的空间结构,与CO2和O2亲和度不同。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能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参与暗反应中C3
的还原。【小问2详解】Rubisco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催化CO2固定的酶,但其也能催化O2与C5结合,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C2经一系列变化后到线粒体中会产生CO2,故光呼吸(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有氧呼吸称为“暗呼吸”,暗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小问
3详解】据图分析,CO2进入细胞膜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方式为自由扩散,进入光合片层膜时需要膜上的CO2转运蛋白协助并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过程。蓝细菌通过CO2浓缩机制使羧化体中Rubisco周围的CO2浓度升高,
从而通过促进CO2固定进行光合作用,同时抑制O2与C5结合,进而抑制光呼吸,最终提高光合效率。【小问4详解】在高温和过强光照条件下,植物蒸腾作用过强,失水过多,气孔大量关闭,导致CO2供应减少。但光呼吸的最终产物还可以作为
暗反应阶段的原料。19.NAGase是催化几丁质降解过程中的一种关键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研究发现一些糖类物质对NAGase催化活力有影响,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果糖、蔗糖、半乳糖和葡萄糖作为效应物,这四种糖对NAGase的催化活力均有___
__(填“抑制”或“促进”)作用,其中影响该酶作用最强的是_____。(2)图2是效应物影响酶催化活力的两种理论:模型A表示效应物与底物存在竞争关系,可以结合到酶的活性部位,并表现为可逆,但该结合不改变酶的空间结构;模型B表示效应物与底物没有竞争关
系,而是结合到酶的其他部位,导致酶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变化。图3是依据这两种理论判断这四种糖降低NAGase活力类型的曲线图。某小组开展实验探讨果糖、蔗糖、半乳糖和葡萄糖影响该酶催化活力的机制,已测出对照组的正常反应速度如曲线a,请根据图3简要补充实验组的实
验操作和预期结果。实验组设计思路:参照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底物和NAGase,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后,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预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①.抑制②.葡萄糖(答“glu”给分)(2)①.效应物②.持续增加底物浓度,检测反应速度是否能恢复到正常反应速度③.预期结果:若实验结果如曲线a、b(或“若实验组反应速度能恢复到正常/对照组反应速度”),则为模型A;若
实验结果如曲线a、c(或“若实验组反应速度能恢复到正常/对照组反应速度”),则为模型B。【解析】【分析】分析图1可知,NAGase催化活力随效应物果糖、蔗糖、半乳糖和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均减小,因此这四种糖对NAGase的催化活力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随葡萄糖浓度增加,
NAGase的催化活力下降速度更显著,因此对于NAGase的催化活力抑制作用最强的是葡萄糖。分析图2可知,其中A图模型表示精氨酸能降低NAGase的催化效率的机理是精氨酸通过与反应底物竞争活性部位而抑制酶的活性,图B模型显示精氨酸能降低NAGa
se的催化效率的机理是精氨酸通过与酶结合,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而抑制酶活性。图3中的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三条曲线中,底物浓度较低时,曲线a的反应速率最高,表示未加入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
曲线;加入竞争性抑制剂后酶对底物的结合机会降低,但升高底物浓度后酶和底物的结合机会又会升高,其催化反应速率又升高,可知曲线b是表示加入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后酶会失去催化
活性,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可知曲线c是表示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小问1详解】分析图1可知,以果糖、蔗糖、半乳糖和葡萄糖作为效应物,这四种糖对NAGase的催化活力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随葡萄糖浓
度增加,NAGase的催化活力下降速度更显著,因此对于NAGase的催化活力抑制作用最强的是葡萄糖。【小问2详解】实验思路是加入定量的效应物后持续增加底物浓度,检测反应速率是否能恢复到正常反应速率。模型A表示抑制剂与底物存在竞争关系,可以结合到酶的活
性部位,并表现为可逆,但该结合不改变酶的空间结构;模型B表示抑制剂与底物没有竞争关系,而是结合到酶的其他部位,导致酶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变化。曲线b是表示加入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后酶会失去催化活性,降低酶对底物
的催化反应速率,曲线c是表示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若实验结果如曲线a、b,则为模型A;若实验结果如曲线a、c,则为模型B。20.人类的MBTPS2基因突变后会引起骨质疏松症,研究人员在调查该遗传病后绘制了如图1所示的遗传系谱图(黑色表示患病
个体),他们还对该家庭的男性成员相关基因进行了带谱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据此图得出骨质疏松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3/8,你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MBTPS
2基因骨质疏松症是____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遗传病。结合图2分析,你能确定MBTPS2基因在______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进一步调查发现,MBTPS2基因突变后还能
引起人体患某种皮肤病,可见MBTPS2基因与性状数量关系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不同意②.调查骨质疏松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不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统计,)需要在人群中随机
抽样,且调查的样本要足够大(2)①.隐性②.X③.理由: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图1中Ⅱ1是患者可推知Ⅰ2是杂合子,Ⅰ2进行了带谱分析应有2条带(谱),与图2中Ⅰ2只有1条带(谱)矛盾,故排除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同时图1
中有女患者(或“Ⅰ2正常而Ⅱ1患病”)可排除该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3)一个基因可以影响(或控制)多个(或种)性状【解析】【分析】因为正常I1和I2生育患病的Ⅱ1,可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观察电泳图,从成员来说只有患病男性和正常男性
,从条带来说,患病和正常的都是一个条带,可推测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小问1详解】根据患者家系的遗传系谱图,不能得出骨质疏松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调查骨质疏松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不能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统计,需要在人群中随机抽样,且调
查的样本要足够大。【小问2详解】“无中生有为隐性”,根据正常I1和I2生育患病的Ⅱ1,可知该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结合图2分析能确定MBTPS2基因在X染色体上,理由是: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图1中Ⅱ1是患者可推知Ⅰ2是杂合子,Ⅰ2进行了基因带谱分析应有2条
带(谱),与图2中Ⅰ2只有1条带(谱)矛盾,故排除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同时图1中有女患者(或“Ⅰ2正常而Ⅱ1患病”)可排除该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小问3详解】进一步调查发现,MBTPS2基因突变后还能引起人
体患某种皮肤病,MBTPS2同时控制骨质疏松和皮肤病,可见MBTPS2基因与性状数量关系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影响(或控制)多个(或种)性状。21.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同学甲用
翅外展黑檀体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灰体)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中正常翅灰体果蝇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图示所列基因中,不能与黑檀体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_________。(2)同学乙用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
蝇杂交,子代中♀红眼:♀白眼:♂红眼:♂白眼为1:1:1:1。仅根据同学乙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3)同学丙用同学乙得到的F1为实验材料,设计
一个测交实验独立地证实了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写出这个实验的杂交组合。(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你还可以设计_____________
的杂交组合证明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4)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若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
律的F1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9/16②.粗糙眼基因(答“n"给分,只答粗糙眼不给分)(2)不能(3)①.杂交组合:白
眼×红眼(或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②.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红眼,雄性都表现为白眼(或子一代中红眼只有雌性,白眼只有雄性)③.红眼×红眼(或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4)①.红眼灰体②.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解析】【分析】结
合图示,找到那些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和非同源染色体上;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上。【小问1详解】翅外展黑檀体(dpee)果蝇与正常翅灰体纯合子(DPDPEE)果蝇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DPdpEe,F1自由交配得到的F2,F2中正常翅灰体(DP-E-)果蝇出现的概
率:3/4(正常翅)承3/4(灰体)=9/16;图示所列基因中,不能与黑檀体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粗糙眼基因,因为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小问2详解】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体上,1只红眼雌果蝇与1只白眼雄果蝇杂交,若基因
型为Ww和ww,F1会出现红眼:白眼:红眼:白眼=1:1:1:1,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XWXw和XwY,F1会出现红眼:白眼:红眼:白眼=1:1:1:1,所以不能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小问3详解】若要证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代表现型要和性别相关联;可选择
杂交组合1:白眼×红眼,若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XwXw和XWY,F1雌性都是红眼,雄性是白眼;选择杂交组合2:红眼和红眼,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XWXw和XWY,F1雌性都是红眼,雄性1/2红眼1/2为白眼。【小问4
详解】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