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专题10 工场手工业时期:近代西方文明的曙光(分层练) Word版含解析.docx,共(33)页,2.43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2b534afde1fad97d6b80b2c5c47d3d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专题10工场手工业时期:近代西方文明的曙光题内容概览A·高考真题争满分【命题点01近代西方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命题点02近代西方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命题点03近代西方的文化交流与传播】B·核心素养拿高分【命题点01近代西方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2023·北京高考·13)美国《独
立宣言》初稿中有一句话:“他(英王)侵犯了一个遥远民族的人民最神圣的生命权和自由权。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政府颂布法令,废除了奴隶贸易B.《独立宣言》否定了天赋人权的观念C.北美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存在分歧D.
北美黑人的公民权利得到了法律承认【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独立宣言》初稿中对英国在北美地区的奴隶贸易,进行了批判和抨击,但是最终没有出现在定稿中,说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存在分歧,故选C项;1807年,英国宣布废止奴隶贸易,而美国《独立宣言》颁布的时间是1776年,排除A项;《独立宣言》宣扬了“天赋人权”观念,而非否定,排除B项;1866年宪法修正案中,美国第一次承认黑人享有公民权,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项。2.(2023·湖南高考·14)17世纪后期,欧洲各国纷纷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并勘定地界、树立界碑、出版地图,向公众传达有关国土疆域的信息。这一现象反映()A.近代地形勘测技术的进步B.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C.谈判是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D.地图是解决争端的主要依据【答案】B【解
析】据材料欧洲各国“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向公众传达有关国土疆域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所以欧洲各国的疆域意识加强,积极解决领土争端,故选B项;“近代地形勘测技术的进步”以偏概全,其只与材料部分信息“勘定
地界、树立界碑、出版地图”相对应,排除A项;“谈判是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不合史实,17世纪时西欧国家仍以战争手段来解决争端,排除C项;D项地图只是解决争端的依据之一,但不是主要依据,排除D项。3.(2023
·全国高考乙卷·33)1661年,英国民兵法案宣布:民兵、海陆军队以及所有军事要塞和驻地的唯一最高的统辖权、指挥权和部署权,历来属于国王陛下,这是不容置疑的。议会两院或其中任何一院都不能也不应要求这种权力。这说明当时英国()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国王力图巩固统治权力C.强化王权
以对抗“无敌舰队”D.君主立宪政体已经确立【答案】B【解析】由材料“唯一最高的统辖权、指挥权和部署权,历来属于国王陛下”可知英国国王力图通过民兵法案的形式来巩固自己的军事统治权,表明此时王权仍然高于议会的权力,故选B项;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议会的权
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排除A项;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从此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排除D项。4.(2022·河北高考·12)15—16
世纪,意大利学者将历史研究与现实政治结合起来,主张通过建立君主政权实现国家统一,并对未来意大利的政体提出了设想。这种观念()A.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起B.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C.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D.促进了浪漫主义的形成【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494
年爆发了意大利战争,到1559的长达六十五年的岁月里,欧洲强国在意大利的土地上发动了不计其数的大小战役来瓜分和侵略这片富庶的土地,战争结束之后,意大利依旧处于分裂的局面,材料“15—16世纪”,意大利学者“主张通过建立君主政权实现国家统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民族意识觉醒的体现,故选B项;14
世纪,以人为主义为精神内核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重心,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革命和战争频繁发生,
动乱不已,政治上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描绘的那样没好,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情绪反映在文学艺术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项。5.(2021·重庆高考·12)法国大革命期间的重要文献《人权宣言》,在起草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意见,形成了多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以英国《权利法案》为蓝本,但未被采纳,可以推断,该版本的起草者试图()A.保
留等级制和贵族权力B.倡导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C.维护君权神授专制思想D.否认议会权力的至高地位【答案】A【解析】由材料“其中一个版本以英国《权利法案》为蓝本”可知法国试图借鉴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世袭的君主,保留封建等级和贵族
权力,故选A项;材料强调试图借鉴《权利法案》起草者的意图,倡导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是《人权宣言》未采纳其意见后形成的,排除B项;《权利法案》已经否定了君主专制,排除C项;《权利法案》肯定议会拥有立法权,排除D项。6.(2
021·河北高考·13)在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弗吉尼亚州的代表梅森主张国家的首都不应当设在任何一州的首府,如纽约、费城等;北方的康涅狄格州代表埃尔思沃斯反对由各州支付国会议员薪酬的决定。两人主张的共通之处是,通过宪法()A.确立联邦政府的权威B.防止外部势力威胁国家
安全C.保持各州的自治地位D.调和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国家的首都不能设立在任何一州的首府和反对由各州支付国会议员薪酬,其目的是防止各州对联邦的制约,以确立联邦政府的权威,故选A项;两人的主张防止内部势力威胁国家安全,而不是外部势力,排除B项;保持各州的自治地位与
“国家的首都不应当……各州支付国会议员薪酬的决定”不符,排除C项;1787年宪法将黑人奴隶按五分之三来折合计算南方人口的总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南方大种植园主的利益,调和了南北之间的矛盾,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7.(2022·重庆高考·1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从16世纪初开始,公开发售国债成为欧洲许多国家解决财政困难的重要办法。1688—1689年,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格兰具备了为6年后在一片信任的氛国中创建英格兰银行所必需的条件。英格兰银行把短期公
共信用业务并入一个半公营的现代货币银行体系。从1713年到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公债增长了1倍多,到“七年战争”结束时差不多又翻了一番。英国的公债从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时的1.273亿英镑,到1783年增加到2.429亿英镑,几乎翻了一番。——
《经济系统与国家财政》材料二8年起,国民政府滥发公债。1932年,政府应付各种内债本息2.1亿余元,每月平均偿还1700万元。1月12日,国民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鉴于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中,政府每月财政支出仅军费一项需1800万元,不敷达1600万元,提出挪用每月内债还本付息基金以应急需。此消
息引发市面恐慌,上海金融工商界纷纷致函反对。全国公债持券人会在宣言中指出:“此种举措,不啻将全国人民历年备置之财产,宣告没收,减绝人民之生计,破坏国家债信,而一方对于截留税收,冗军浮费,则坐视不敢处置,以致财政一
无办法,乃不得不攘夺人民生活之源泉,以供政费暂时之挹注,此种举措徒起截税者之野心,为滥费者张目。全国国民,为国家经济立场,允当群起,誓死反对。”国民政府被迫于1月18日收回停付拟议。——《上海金融业与国民政府关系研究》材料三9年,中央决定发行国库券。3月9日,《人民日报
》发表社论,认为发行国库券是平衡国家财政收支、调节和引导国民经济向协调方向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1981—1987年,每年国库券实际发行量都超过计划发行额,总其发行361.76亿元,1985年起可以贴现和抵押贷款。通过发行国库券,将人民群众手中的部分购买力及其他一部分社会财力集中起来,暂时转
移给了国家,增加了国家重点建设的投资。——《中国共产党公债政策的历史考察及经验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英国公债规模持续扩大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全国公债持券人会反对国民政府停付内债本息的理由。(6
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央发行国库券的作用。(5分)【答案】(1)原因: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使得人们信任政府;现代货币银行体系建立,提升了政府向民间借债能力;持续的战争,使得政府出现资金需求。(2)理由:国家侵夺民间资产,减绝国民生计;损毁国家信誉;助长滥费。(
3)作用:平衡国家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集中财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推动改革开放顺利进行。【解析】(1)17—18世纪,英法等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公债发行有国家“背书”,可得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使得人们信任政府”是原因之一;材料中“英格兰……现代货币银行体系”,因
此可得到“现代货币银行体系建立,提升了政府向民间借债能力”;由材料一“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等信息,可推知“持续的战争,使得政府出现资金需求”。(2)据材料二“绝减人民之生计”可以推知,国民政府停付内债本息
,损害了人民利益,可得结论“减绝国民生计”。材料中“破坏国家债信”,可推知国民政府停发内债本息,破坏国家信誉。“冗军浮费”“为滥费者张目”可归纳为:助长政府滥费。(3)据材料三“发行国库券是平衡国家财政收支、调节和引导国民经济向协调方向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可分析得
出发行债券可平衡国家财政收支,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据材料三“将人民群众手中的部分购买力及其他一部分社会财力集中起来,暂时转移给了国家,增加了国家重点建设的投资”,可以分析得出发行债券可以集中财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根据材料三所
显示的时间“1981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改革开放时期,因此发行债券有利于推动改革开放顺利进行。10.(2023·海南高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海上格局指国家力量在海上的对比态势。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
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
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海上格局转换的焦点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力量对比的竞争;二是关于海洋规则的博弈。西方国家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在对海洋规则的理解上,各海洋强国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尤
其在主权和安全理念方面,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与后发海洋国家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存在着较为尖锐的矛盾。国际秩序的建立或塑造离不开实力的支撑。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由于海洋环境恶化、自然或人
为灾害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发酵,人类正在迈入全方位认知、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特征。(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海上格
局变化的主要因素。(7分)【答案】(13分)(1)特征:海上霸主不断发生转移;英国较长时间占据海上霸主地位;由一国独霸到多国并立;出现“海上多极”趋势。(2)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对海洋规则的认识的差异;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加强;海洋环境
和自然灾害等全球性问题;海洋时代的发展需要。【解析】(1)据材料“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可知近代以来海上格局的霸权总是在随着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不断调整,西葡、荷兰、英国和美国相继成为海
上霸主;据材料“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可知从18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优势,长期占据海上霸主的地位;据材料“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
日等海权国家并立”可知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日本的实力逐渐上升,同时欧洲国家始终把持着传统的优势地位,英国传统的海上霸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使得当时的海上格局呈现出由一国独霸到多国并立的趋势;据材料“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
势明显”可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世界海上格局也呈现出“多极”的趋势。(2)据材料“一是关于力量对比的竞争;二是关于海洋规则的博弈”可知海上格局的变化是以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为基础的
,同时不同国家对海洋规则的认识的差异也成为影响海上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据材料“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与后发海洋国家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存在着较为尖锐的矛盾”可知美国对外长期奉行霸权主义政策,使美国与其他海洋国家的矛盾存在尖锐矛盾,客观上影响了海上格局的变化;据材料“随着全球社会
的发展”可知全球化的发展使全球联系日益密切,国际分工更加细致,客观上要求世界各国在全球治理中需要密切合作;据材料“由于海洋环境恶化、自然或人为灾害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发酵”可知全球性的环境和自然灾害问题日益
严重,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据材料“人类正在迈入全方位认知、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可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海洋权益认知的变化客观上推动了海上格局的调整,以适应海洋时代的发展需要;据材料“‘海上多极’趋势明显”可知新世纪多极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加速了海上力量对比的变化
,加速了海上格局的调整。【命题点02近代西方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1..(2023·江苏高考·13)1522年,葡萄牙向西班牙提出抗议,认为其船队进入香料群岛摩鹿加侵犯了葡萄牙领土,西班牙予以回绝,双方各执己见。1529年,两国依靠
地图学和航海经验最终签订条约,划出了一条纵贯太平洋的分界线,纷争暂时得以平息。该条约的签订()A.是欧洲均势外交的体现B.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开始C.确立了国家主权的原则D.加深了对全球整体性的认识【答案】D【解析】据题
干可知,在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时期,针对葡萄牙与西班牙殖民地范围的不同,两国依据“地图学和航海经验”,划分出一条“纵贯太平洋的分界线”,据此可知,该条约(《萨拉戈萨条约》)的签订加深了对全球整体性的认识,故选D项;题干仅是述及葡萄牙与西班
牙之间的殖民地矛盾,并不能扩大为整个“欧洲”,并且最早推行均势外交政策的是英国,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教皇子午线的出台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的原则,排除C
项。2.(2023·河北高考·13)16世纪早期,伊比利亚人来到南亚,把马尔代夫的海贝运回欧洲,然后再将其转运至西非,作为货币购买奴隶及其他商品。这一做法()A.拉开了殖民扩张的序幕B.开创了亚非贸易网络C.导致了
价格革命的爆发D.助推了资本原始积累【答案】D【解析】据材料“转运至西非,作为货币购买奴隶及其他商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海贝作为货币在西非地区使用,能够促使大西洋黑奴贸易以及棕榈油贸易的繁荣兴旺,这
有助于欧洲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并在全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末的新航路开辟已经拉开了殖民扩张的序幕,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非贸易网络在此已经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开创了,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谓价格革命是指大量金银流入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而材料中仅涉及到海
贝作为货币在西非使用,而不能得出其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影响,排除C项。3.(2023·山东高考·13)19世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在哲学、神学
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这是因为二者都()A.总结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B.推动了科学革命的深入发展C.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D.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物种起源》主要论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
《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二者都在一定程度上承认竞争和斗争的重要性,故选D项;《物种起源》揭示了生物届进化的规律,与“工业社会”无关,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科学革命发生在16、17世纪,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B项;据所学
可知,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排除C项。4.(2023·海南高考·11)原产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误称为巧克力豆,因物以稀为贵,在中美洲部分地区一度被当作货币使用。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
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B.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D.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答案】C【解析】据材料“加工技术和食用
方法的不断改进”“大众化商品”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全球物种交流逐渐扩大,使可可豆的种植范围不断扩大,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可可豆的生产和加工技术不断改进,扩大了巧克力的市场供应,所以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巧克力普及的根本原因,故选C项;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只是扩大了可可豆的种植范围,无法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市场的供应量,排除A项;欧洲商业格局的变化主要体现世界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东岸转向大西洋沿岸,材料并未具体
体现可可豆种植范围的变化,排除B项;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只是强化了宗主国对殖民地的掠夺,与可可豆的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改进无关,排除D项。5.(2023·广东高考·13)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无非是其通过探险活动在世界各大海洋形成了一个单一的航海体系,那就是欧洲人如何
控制海洋,并以此为基础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学者评价角度的是()A.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扩散B.社会从传统到现代C.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D.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答案】D【解析】据材料“过探险活动”“欧洲人如何控制海
洋……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可知欧洲人在海外探险的基础上开辟了新航路,将世界联系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同时通过殖民扩张建立起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故选D项;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扩散主要强调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与“控制海洋”“所有大陆”等信息不符,排除A项
;从传统到现代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材料无法充分体现,排除B项;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主要体现在生产工具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材料并未体现,排除C项。6.(2022·山东高考·12)18世纪的一些英国思想家认为,以自然状态和
社会契约理论来描写和设计未来社会的图景,用理性来设计未来的国家体制,是非历史的和荒谬的……未来的社会,应该是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之中,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三大基本要素来实现“文明和改善”的社会。这表明他们()A.否定理性
的社会变革B.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C.倡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D.强调社会分工的主导性【答案】B【解析】据材料“用理性来设计未来的国家体制,是非历史的和荒谬的”“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之中”可知,18世纪的一些英国思想家认为政府不要用“理
性”设计的方式干涉市场的交换,应该让其自由发展,即自由主义强调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故选B项;此项只是材料的前半部分,排除A项;材料强调人人参与到市场中,体现人的主体作用,但这只是材料的一部分,不能完整说明材料,排除C项;由于社会分工,每个人自我需要的满足也就无法依赖于个人自身的劳动,而是要依靠市场
交换,这也是材料的后半部分,排除D项。7.(2022·广东高考·12)17世纪的荷兰画家作品中经常呈现如下场景:整齐的城市、房舍、家具,妻子和儿女们的漂亮服饰,宴会上盛大的排场,海员的英勇,商业的辉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兰商船。这反映了当时荷兰()A.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
题材B.浪漫主义艺术风靡一时C.商业公司垄断新航路贸易D.启蒙运动塑造社会风貌【答案】A【解析】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殖民霸主,海上贸易的发达,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17世纪的荷兰画家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场
景亦受此影响,由此可见荷兰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故A项正确;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故B项错误;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该公司拥有自组佣兵、发行货币和他国签订条约的权力。
荷兰正是凭借东印度公司的力量逐渐取代葡萄牙在东方的商业垄断,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17在英国兴起,18世纪在法国达到了高潮,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强调反对愚昧主义,提倡普及文化教育,主张自由,民主和平
等的思想。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8.(2022·全国高考甲卷·33)表1进口货物占总货物的价值比(%)1664—1670年1731—1740年胡椒20.14.3茶叶0.029.26咖啡0.635.35棉纺织品62.596
5.35表1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答案】C【解析
】由材料信息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亚洲货物价值占比中胡椒明显减少,棉纺织品的占比略有提升,而茶叶、咖啡的占比大幅度提高,结合市场市场不断拓展的史实,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将亚洲的茶叶、咖啡大量运往欧洲,推动民众
消费结构的变化,故选C项;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引发生产方式的变化,这一时期仍处于工场手工业生产时期,且“决定”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贸易情况,并未提及在其他地区的贸易情况,无法得出“海上贸易霸主地位”,排除B项;工业革命开
始于1765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9.(2023·河北高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11年,英国派船前往北极。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发现了斯瓦巴德群岛(以下简称“斯岛”)。18世纪上半叶,俄国制定了北极探险计划,发现了阿拉斯加。19世纪,欧洲再次掀起
北极探险热潮。1858年后,斯岛发现了煤矿及其他矿产资源,引来众多开采者。1875年,奥地利探险家建议在北极建立考察站,这催生了第一个国际极地年(1882—1883)。在第一个国际极地年期间,12个国家的700多名研究人员进行了
12次北极考察。12世纪初,斯岛主权归属和资源开采问题引起国际争议。1920年,18个国家了《斯瓦尔巴德条约》。该条约规定挪威享有斯岛主权,但各缔约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入;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目的所利用。1982年,中国签署了适用于北极地区的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2010年底,该公约缔约方为161个。2012年,中国与冰岛决定联合开采北极油气。——摘编自北极问题研究编写组编《北极问题研究》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进行北极探险开发的动因。(6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北极探险开发变化的特点。(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治理的角度,说明开发北极应遵循的原则。(4分)【答案】参考答案:(1)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家利益的驱动;人文主义的影响。(2)从国家竞争到国际合作;从掠夺到协议开发;从探索
发现到科学考察和资源利用。(3)和平共享;规则导向。【解析】(1)据材料“1553年,英国派船前往北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文艺复兴引发了人文主义热潮,激发了欧洲人海外探索的热情;据材料“1858年后,斯岛发现了煤矿及其他矿产
资源,引来众多开采者”可知,这一时期,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对能源、矿产的需要,故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动了北极的探险开发;据材料“19世纪,欧洲再次掀起北极探险热潮。20世纪初,斯岛主权归属和资源开采问题引起国际争议”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
,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各国利益的驱动推动着它们对北极的探险开发及对北极主权和资源开发问题的争议。(2)据材料“斯岛主权归属和资源开采问题引起国际争议……联合开采北极油气。”可知,对北极的开发从国家竞争到国际合作;据材料“斯岛发现了煤矿及其他矿产资源,引来众多开采者。”及“12个国家的
700多名研究人员进行了……该公约缔约方为161个”可知,从掠夺到协议开发;据材料“掀起北极探险热潮……进行了12次北极考察……联合开采北极油气”可知,从探索发现到科学考察和资源利用。(3)据材料“该条约规定挪
威享有斯岛主权,但各缔约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入;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目的所利用”可知,应遵循和平共享的原则;据材料“1920年,18个国家了《斯瓦尔巴德条约》……适用于北极地区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可知,北极开发应遵循规则导向的原则,在规则的约束下才能建立良好的秩序。10.(20
23·北京高考·18)【延续与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材料二13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
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
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答案】(12分)示例:材料一观点: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中世纪与现代时期的分水岭。材料二观点:欧洲的现代化是在15—18世纪逐步实现的。评析:材料一观点仅体现
了历史发展的变迁性,未体现延续性。新航路开辟虽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封建制度濒于解体,人口、物种和商品等开始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发生改变,但其仅为欧洲后续的社会变革提供了基础,其历史影响是逐渐产生并加深的,并未迅速使得欧洲的政治
、经济、文化发生本质变革。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7—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
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洲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故18世纪中后期的欧洲在经过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思想解放运动之后,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
岭才真正出现。材料二的观点则体现了历史发展变迁性和延续性。总结: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量变与质变的过程。欧洲向现代化的过渡起于新航路的开辟,于18世纪最终走向现代。【解析】材料一观点:据材料一“西方传统观点认为……进入现代”结合所学得出公元1500
年前后是欧洲历史中世纪与现代时期的分水岭。材料二观点:据材料二“公元1500年前后……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真正出现”结合所学得出欧洲的现代化是在15—18世纪逐步实现的。评析:据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进入现代
”结合所学得出材料一观点仅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变迁性,未体现延续性。新航路开辟虽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封建制度濒于解体,人口、物种和商品等开始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发生改变;据材料二“此时欧洲在
政治……并无本质变化”结合所学得出但其仅为欧洲后续的社会变革提供了基础,其历史影响是逐渐产生并加深的,并未迅速使得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本质变革;据材料二“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结合所
学得出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7—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
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洲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故18世纪中后期的欧洲在经过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思想解放运动之后,才真正步入现代,分
水岭才真正出现。材料二的观点则体现了历史发展变迁性和延续性。总结:据材料“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结合所学得出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量变与质变的过程。欧洲向现代化的过渡起于新航路的开辟,于18世纪最终走向现代。11.(2023
·辽宁高考·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图2是西方学者绘制的一幅历史地图,包含了多种历史信息。图2(放大图见第8页)紧扣材料所示信息,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为该图命名,并阐释命名理由。(要求:名称中须包含时间尺度;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答案】(12分)
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市场。理由:新航路开辟后,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市场空间范围扩大,市场贸易商品种类增多,欧洲与亚洲、美洲、非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达,美洲的黄金、白银、烟叶、
蔗糖和马铃薯,亚洲的香料、丝绸、茶叶,非洲的黄金、珍珠、象牙和奴隶等,都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解析】据材料“奴隶买卖主要地区:南北美洲;奴隶输出中心:西非;欧洲输往非洲的货物;黑奴隶制造的货物;马尼拉”等结合所学得出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市场。理由:据材料“奴隶买卖主要地区:南北
美洲;奴隶输出中心:西非;欧洲输往非洲的货物;马尼拉”等结合所学得出新航路开辟后,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据材料“糖、烟草、毛皮、染料”“胡椒、香
料”结合所学得出市场空间范围扩大,市场贸易商品种类增多,欧洲与亚洲、美洲、非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达,美洲的黄金、白银、烟叶、蔗糖和马铃薯,亚洲的香料、丝绸、茶叶,非洲的黄金、珍珠、象牙和奴隶等,都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12.(2023·北京高考·20)【柑橘与《橘录》】阅读材
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中国是最早栽培柑橘类果树的国家之一。宋代,柑橘的产销扩大。南方出现了温州、苏州、荆州和福州等多个柑橘生产中心,有众多专门贩运柑橘的商人。开封的酒肆内有温柑、金橘等多个品种,临安有专门售卖柑橘的市场
“柑子团”。士大夫喜爱歌咏“橙黄橘绿”,苏轼自称“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南宋韩彦直总结了柑橘栽培技术,撰成世界第一部柑橘专著《橘录》。该书将柑橘类果树分为3大类27种,分述植株、果实、食味和产地等,并介绍了栽培、去病、浇灌、采摘、收藏和入药等各项环节。材料二14世纪
以后,中国的甜橙传入欧洲,哥伦布将其带到美洲。在甜橙基础上培育出的脐橙成为美洲重要品种。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奥斯贝克在广州记录了当地柑橘品种,并把标本带回国。19世纪初,英国从广州引进宽皮柑橘。中国良种的引进,使欧美柑橘从药用、装饰转向食用为主,并形成商品化消费
。西班牙在18世纪末就出现了商业化柑橘种植园。20世纪初,美国植物学家施永格在中国发现了宜昌橙等耐寒柑橘品种,将其引入美洲,用于改良品种。《橘录》在欧、美、日均有流传。1923年,《橘录》英文版在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汉学杂志《通报》上发表,法
国汉学家伯希和为其撰写引言。世界柑橘业权威著作《柑橘产业》也多次引用《橘录》。(1)概述宋代柑橘产销扩大的历史条件。(4分)(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述中国柑橘品种和《橘录》在世界传播的影响。(6分)【答案】(1
0分)(1)出现柑橘生产中心、专门贩运柑橘的商人和专售柑橘的市场,酒肆等商业场所的推广;受到士大夫阶层的喜爱;柑橘栽培技术进步,撰成柑橘专著。(2)促进柑橘品种的交流与改良,推动世界物种多样化;增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
了欧美地区的食物种类;推动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传播了中国农业技术,促进世界农业技术发展;提高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解析】(1)据材料一“南方出现了温州……生产中心”得出出现柑橘生产中心;据材料一
“专门贩运柑橘的商人”“专门售卖柑橘的市场‘柑子团’”得出专门贩运柑橘的商人和专售柑橘的市场;据材料一“开封的酒肆内有温柑、金橘等多个品种”得出酒肆等商业场所的推广;据材料一“士大夫喜爱……苏轼自称‘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得出受到士大夫阶层的喜爱;据材料一“总结了柑橘栽培技术
……专著《橘录》”得出柑橘栽培技术进步,撰成柑橘专著。(2)据材料二“中国的甜橙传入欧洲……脐橙成为美洲重要品种”“用于改良品种”结合所学得出促进柑橘品种的交流与改良,推动世界物种多样化;据材料二“中国的
甜橙传入欧洲……美洲……英国从广州引进宽皮柑橘”结合所学得出增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欧美地区的食物种类;据材料二“中国良种的引进……形成商品化消费……商业化柑橘种植园”结合所学得出推动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据材料二“发现了宜昌橙……用于改良品种”“
《橘录》在欧、美、日均有流传”结合所学得出传播了中国农业技术,促进世界农业技术发展;据材料二“《橘录》在欧、美、日均有流传……《柑橘产业》也多次引用《橘录》”结合所学得出提高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13.(2022·山东高考·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地图上的文明史图6——张芝联等
《世界历史地图集》图7——(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概括指出图6、图7的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10分)(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1850年前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地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6分)【答案】(16分)(1)图6:从早期人类文明多元、独立发
展的角度作答;从人类文明由分散逐步走向区域性联系的角度作答;从扩张战争、人口迁徙、商贸活动是文明交流和联系的途径角度作答。图7:从以农业文明的视角看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作答;从人类文明发展不平衡的角度作答。(2)设计:层次1:主
题设计不够恰当,只与当时人类文明发展有一定联系;层次2:主题设计比较恰当,能反映当时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体趋势和特征;层次3:主题设计恰当、准确,反映人类文明整体特征,并有进一步的介绍。理由:层次1:说明比较宽泛,与主题联系不够密切;层次2:说明与主题相符合,
叙述比较合理;层次3:说明契合主题,叙述完整、充分,表述准确【解析】(1)图6:据图6“亚非欧古代文明的发展(公元前4千年代——公元5世纪)”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早期人类文明多元、基本独立发展;据图6“航海路线”“
马其顿东征路线”结合所学得出人类文明由分散逐步走向区域性联系;据图6“马其顿东征路线”航海路线”“张骞通西域路线”结合所学得出扩张战争、人口迁徙、商贸活动是文明交流和联系的途径。图7:据图7“1500年前后的世界文化区”中的图例“食物
采集者”“原始农业”“先进农业”结合所学可从从以农业文明的视角看人类文明发展、人类文明发展不平衡的角度作答。(2)设计:整体呈现世界7大洲和4大洋位置,航海路线、经济交流和人口流动方向等以西欧为中心向世界各地扩展;经济
交流线路上标清工业制成品和原料;欧美地区图例设置为工业文明区,亚、非、拉美设置为农耕文明区。理由: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欧美列强已进入工业文明时代,成为世界文明中心,同一时期其他地区仍基本停留在农耕文明阶段;欧美列
强加紧对外拓展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欧美国家主要生产工业制成品,而亚非拉美地区则成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逐渐确立世
界中心地位,形成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命题点03近代西方的文化交流与传播】1.(2023·湖南高考·13)16世纪,一位意大利诗人在自传前言中写道:“命运残酷,无奈我自安然如故;生命,荣誉,财富,还有无价的才
华;身的美丽,心的优雅;有此相伴,超越永无极限。”这反映了诗人()A.强调人的个性B.屈从命运安排C.反对宗教教义D.相信社会进步【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的这位意大利诗人积极追求“生命、荣誉,财富、才华”等,得出这位诗人生活于文艺复
兴时期,人们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得到解放,故选A项;“屈从命运安排”与材料“命运残酷,无奈我自安然如故”相矛盾,排除B项;文艺复兴反对教会禁欲主义,未对教义提出反对,排除C项;“相信社会进步”与材料侧重诗人对自我的追求相悖,排除D项。2.(2022·重庆高考·13)11世纪以来,人
们认为君主具备手到病除的神性。君主的触摸可以治愈各种疾病,尤其是被称为“国王病”的淋巴结核。君主触诊成为备受珍视的仪式,成为君主威望的象征。到牛顿和洛克的时代,就像占星术和炼金术突然间风光不再一样,触诊也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
迹。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A.科学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君权观念B.近代医学进步攻克诸多传染疾病C.君主权力运行受到法律严格限制D.科学宇宙观动摇了教会神圣地位【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17世纪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以及启蒙运动的影响。题干前半句,
强调11世纪以来,君权对于世俗世界生活的巨大影响。后半句强调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以及启蒙运动之后,这样的影响力在消减。A选项与题干主体信息契合。B选项近代科学的其中一项作用并未在题干中提及,排除。C选项,题干未提及法律的影响,排除。D选项,题干不涉及教会影响,主要讨论世俗君权对于民间影响,排除
。3.(2022·重庆高考·12)在16世纪的新教地区,每个面包匠和烛台制造师都能拥有一本《圣经》。他们可以在工棚里独自研究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必担心在火刑柱上被烧死。这现象揭示出当时()A.贵族失去宗教特权B.传统的惩戒方式已被废除C.平民引领宗教改革D.
天主教会思想专制遭削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后,新教地区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人人在《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天主教会思想专制遭削弱,故选D项。材料中未提及贵族,A项排除。B项材料中无法得出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宗教改革是
自上而下进行的,C项排除。4.(2022·江苏高考·13)在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认为时间是一种天赋的,神圣的财富,时间不再是“走向永恒过渡”。他们在职业占用的时间之外,勤奋研究古典文艺,把珍惜时间、善于使用时间为座右铭。据此可知,人文主义者()A.追求经济利益B.专业从事人文研究
C.重视现实世界D.摆脱宗教信仰影响【答案】C【解析】据材料“把珍惜时间、善于使用时间为座右铭”,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死后上天堂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珍惜现实中的人生,说明其重视现实世界,故选C项;材料只提到人文主义者珍惜时间,无法体现其追求经
济利益,排除A项;人文主义者在职业占用的时间之外研究古典文艺,说明并不是专业从事人文研究,排除B项;人文主义者仍然信仰基督教,排除D项。5.(2022·全国高考乙卷·33)16世纪中叶,法国人帕斯基耶写作《法国研究》时说,“我用俗语(
而非拉丁语)写作”;布代的《论钱币》处处流露出捍卫法国文化并与意大利人竞争的意识。有学者因此认为,16世纪是“法国意识”萌发的世纪。据此可知,“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A.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B.新兴阶层摆脱宗教神权束缚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D.“人民主权”学说深入
人心【答案】A【解析】据所学,16世纪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时期,人文思想广泛传播的同时,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影响日益下降,各地区的民族文化意识得到强化,才有了材料中“法国意识”的萌发,故选A项;据所学,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摆脱天主教
会控制,建立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宗教——新教,而非彻底摆脱宗教神权束缚,排除B项;据所学,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与材料涉及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据所学,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是18世
纪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6.(2022·湖北高考·12)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英国许多剧院不断上演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戏剧。据统计,到1650年共有563部意大利戏剧在英国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无事生非》就是在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由此可以看出
()A.意大利的戏剧艺术水平高超B.英国戏剧善于借鉴和创新C.英国政治变革影响戏剧创作D.人文主义逐步传播到英国【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意大利戏剧在英国不断演出,莎士比亚也受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影响,说明从意大利
爆发的文艺复兴运动(核心是人文主义)逐渐传播到英国,故选D项;此项只是材料的表层意思,实质是人文主义的传播,排除A项;莎士比亚个人善于借鉴和创新不能推论整个英国戏剧善于借鉴和创新,排除B项;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材料时间内没有发生政治变革
,排除C项。7.(2022·湖南高考·12)恩格斯说:“这一观念特别是通过卢梭起了一种理论的作用,在大革命中和大革命之后起了一种实际的政治的作用,而今天在差不多所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仍然起着巨大的鼓动作用。”“这一观念”指的是()A.对
人类不平等的批判B.对社会契约论的肯定C.对分权与制衡的强调D.对财产私有制的否定【答案】A【解析】恩格斯提到的“这一观念”既在法国大革命和大革命之后“起了实际的政治的作用”,同时也“在差不多所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仍然起着巨
大的鼓动作用”,结合所学可知指的是平等,而这个观念又是“通过卢梭起了一种理论的作用”,也就是卢梭的一个主张,结合所学可知,与之相关的主张应该是卢梭对人类不平等的批判,故选A项;社会契约论是对大革命后建立的资本主义国家有作用,但是对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则没有“实际的政治的作用”,排除B项;分
权与制衡不是卢梭的主张,而是孟德斯鸠的主张,排除C项;对财产私有制的否定不符合题干中的“在大革命中和大革命之后起了一种实际的政治的作用”,且卢梭并没有否定财产私有制,他只是提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原因,排除D项。8.(2021·重庆高考·11)15—16世纪,佛罗伦萨一年有数十个宗
教节日。在这些节日里,人们戴着各种假面具扮演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进行奇迹剧的演出和游行,沉浸在如痴如醉的欢乐中,类似的“狂欢节”活动在意大利风行一时。这反映出当时的意大利()A.狂欢演出成为娱乐主流B.教会引导市民文化品味C.节日庆典巩固宗教信仰D.
世俗精神融入宗教活动【答案】D【解析】由材料“人们戴着各种假面具扮演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进行奇迹剧的演出和游行,沉浸在如痴如醉的欢乐中”可知人们在宗教节日戴着面具扮演宗教角色,在演出和游行活动中享受狂欢和欢乐,说明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把世俗精神融入宗教活动,故选D项;
“成为娱乐主流”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的“狂欢节”是民众的自发行为,不是教会的引导,排除B项;这些节日活动是人文主义发展的体现,与巩固宗教信仰无关,排除C项。9.(2021·河北高考·12)意大利人阿尔贝蒂
(1404—1472年)在《论绘画》中写道:“我不知道完美的绘画作品在镜子里看起来是如何优秀;但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的每一个缺点在镜子里看起来格外明显。因此,取自自然中的作品应该根据镜子的建议加以修正。
”这表明,当时()A.艺术创作注重展现内心世界B.现实主义画派渐趋成熟C.绘画技法追求光和色的结合D.理性意识影响艺术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取自自然中的作品应该根据镜子的建议加以修正”可知,文艺复兴时期,阿尔贝蒂认为使用镜子可以更清楚地感知作品的缺点,体现的
是自然科学理性意识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故选D项;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注重展现内心世界,出现于18世纪后半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现实主义画派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通过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印象
派绘画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追求光和色的结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0.(2022·北京高考·18)【拉丁美洲与欧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拉丁美洲与欧洲文化交流简表年份人物及事件1764“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在
西班牙成立,旨在推动科学、文化及经济发展。早期868名会员中有500多位墨西哥人1768墨西哥人阿尔扎特创办报刊,介绍《百科全书》及欧洲的科学新发现。他是法国巴黎科学院、“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成员,还是抽水马桶球阀的发明
者1775“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成员、秘鲁人德奥拉维德因与伏尔泰等人交往受到当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1788法国人布里索在巴黎组建“黑人之友协会”,宣传废除奴隶制和奴隶贸易。圣多明各商人奥吉加入协会17933位圣多明各代表参加法国国民公会
,主张废除奴隶制墨西哥城30多位学者受到当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罪名是谈论法国大革命,鼓吹殖民地独立等1804—1805委内瑞拉人玻利瓦尔游历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在巴黎亲历拿破仑称帝,在罗马发誓终结西
班牙在美洲的统治材料二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人民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北美人,不是出自欧洲,而是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无法肯定我们到底属于人类哪一个家庭。……委内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须永远是共和国。它的基础是人民主权、分权、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隶制,以及废除君主制和特权阶级。可以这么说,
为了将各个阶层、各种政治观点和各种公共习俗重塑为一个整体,我们需要平等。——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国会上的发言(1819)材料三玻利维亚人包括:所有出生于本共和国领土之上者;玻利维亚父亲或母亲所生子女,包括那些生于本共和国之外但依法明确表示愿意居住在玻利维亚者;本共和国的解放者……获得归
化许可或在本共和国居住满三年者;那些迄今为止仍为奴隶,在本宪法发布后获得解放者。——玻利瓦尔起草的玻利维亚宪法(1826)(1)阅读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与欧洲文化交流所涉及的重大时代议题。(4分)(2
)在拉丁美洲,玻利瓦尔被誉为解放者。结合上述材料和时代背景,评析他对欧洲启蒙思想的发展。(8分)【答案】(12分)(1)参考答案要点:时代议题有:近代自然科学;启蒙思想;法国大革命;废除奴隶制;殖民地独立。(2)参考答案示例:拉丁美洲长期处于欧洲殖民者的专
制统治之下,奴隶制盛行,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受移民、奴隶贸易等因素影响,这里的社会结构、民族状况复杂。18世纪以来,启蒙思想、美国独立以及法国大革命的精神传到拉美,激发了拉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革命思想的产生。玻利瓦尔曾游历欧洲,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并对拉美社会有深刻思考。他针
对拉美种族众多、阶层复杂的状况,强调拉美民众的民族认同,为拉美民族独立运动做出了重要理论贡献。在政治制度上,更明确地反对专制制度和君主制度,主张拉美国家独立后应实行共和政体,并进一步废除奴隶制,以实现自由平等,并
增强民族凝聚力。拉丁美洲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启蒙思想在欧美的传播以及玻利瓦尔个人的经历,都是其思想形成的基础,而他的思想也为拉美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指明了方向。【解析】(1)据材料一“旨在推动科学、文化及经济发展”“介绍《百科全书》及欧洲的科学新发现……抽水马桶球阀的发明者”得出近代自然
科学;据材料一“1775年,德奥拉维德因与伏尔泰等人交往受到当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得出启蒙思想;据材料一“罪名是谈论法国大革命,鼓吹殖民地独立等”得出法国大革命、殖民地独立;据材料一“宣传废除奴隶制和奴隶贸易”“主张废除奴隶制”得出废除奴隶制。(2)据材料一“3位圣多
明各……废除奴隶制”结合所学得出拉丁美洲长期处于欧洲殖民者的专制统治之下,奴隶制盛行,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据材料二“我们的人民既不是欧洲人……无法肯定我们到底属于人类哪一个家庭”、材料一“宣传废除奴隶制和奴隶贸易”结合所学得出受移民、奴隶贸易等因素影响,这里的社会结
构、民族状况复杂;据材料一“墨西哥城……罪名是谈论法国大革命,鼓吹殖民地独立等”结合所学得出18世纪以来,启蒙思想、美国独立以及法国大革命的精神传到拉美,激发了拉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革命思想的产生;据材料一“委内瑞拉人玻利瓦尔游历西班牙……终结西班牙在美洲的统治”结合
所学得出玻利瓦尔曾游历欧洲,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并对拉美社会有深刻思考;据材料三“玻利维亚人包括……获得解放者”结合所学得出他针对拉美种族众多、阶层复杂的状况,强调拉美民众的民族认同,为拉美民族独立运动做出了重要理论贡献;据材料二“委内瑞拉……必须永远是共和国……
废除君主制和特权阶级……我们需要平等”结合所学得出在政治制度上,更明确地反对专制制度和君主制度,主张拉美国家独立后应实行共和政体,并进一步废除奴隶制,以实现自由平等,并增强民族凝聚力。最后,总结升华,拉丁美洲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启蒙思想在欧美的传播以及玻利瓦尔个人的经历,都是其思想形成的
基础,而他的思想也为拉美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指明了方向。一、选择题1.(2024·八省八校(T8联考)高三联考一湖南卷·13)下图为15世纪中后期至18世纪中期的世界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动方向示意图。据图可知,这一时期()A.黑奴贸易遍布世界各地B.美洲白银严重匮乏C.中国传统经济
仍具优势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初步建立;直到18世纪中期欧洲还未进行工业革命而生
产力水平不高,中国农耕经济繁荣;15世纪中后期至18世纪中期,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世界贸易中白银很大部分最终流向中国,故选C项;“黑奴贸易”主要是在欧洲、非洲、美洲三大洲之间形成三角贸易,“遍布世界各地”说法错误,排除A项;“严重匮乏”不符合史实,美洲盛产白银,且与材料秘鲁、墨
西哥白银流向马尼拉、中国相悖,排除B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2.(2024·辽宁葫芦岛高三上期末·14)1694年,英格兰银行获准成立,在伦敦商人中大受欢迎,英国国王带头认股,成为最早的一批股东,但贵族却
对它不感兴趣。一位英国政党领袖如此描述:“国家是一条船,地主是船主,商人只是乘客。”这说明()A.理性主义还未开始得到传播B.银行的商业经营方式最早出现于英国C.新的资本价值观念尚未普及D.“光荣革命”改变了英国的政权结构
【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答案】C【解析】据材料“英格兰银行获准成立······贵族却对它不感兴趣”“地主是船主,商人只是乘客”及所学可知,随着新航路开辟以及殖民扩张,新的经营方式出现,英格兰银行就属于其
中的佼佼者,但是英国的贵族并不热心于参股英格兰银行,这说明当时新的资本价值观念尚未普及,英国的贵族依然热衷于传统的投资,故选C项;17世纪,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排除A项;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商
人提供资金和信用,排除B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排除D项。【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3.(2024·北京丰台区高三上期末·13)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合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A16世纪中后期,西班牙开通了菲律宾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贸易,货物主要以中国的生丝和丝绸为主世界贸易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亚洲B17世纪中后期,英国财富每年增长200万英镑。其中,东印度公司贡献60万英镑,接近1/3英国东印度公司促进本国经济发展C
独立战争后,美国政府为出色掌握“美式英语”的移民提供更多税收优惠、就业保障、生活便利,使英语成为将美国人“连在一起的工具”美式英语促进美利坚民族形成D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德国早于其他国家建立济贫制度【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早期殖民扩张。考
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答案】B【解析】据材料“东印度公司贡献60万英镑,接近1/3”可知,东印度公司为英国的财富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说明其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据材料“16世纪中后期,西班牙
开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西班牙开通的马拉尼大帆船航线,虽然这一横跨太平洋的贸易,推动了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的逐渐形成,但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欧,而非亚洲,排除A项;据材
料“使英语成为将美国人‘连在一起的工具’”可知,美式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认同,有利于促进美利坚民族的团结,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17世纪初,欧洲对北美的殖民扩张,18世纪中期形成美利坚民族,而非在独立战争后,排除C项;据材料“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可知,社会保险制度是面向整个社会群体,而
不是只针对贫弱对象,故不是“济贫制度”,排除D项。4.(2024·河北高三1月金科大联考·12)教会法教育是中世纪欧洲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其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祈祷、阅读、写作和辩论等,不仅培养了教士、修道士和信徒的精神信仰与道德修养,也传递了基督教信仰和文化价值观,如公正、慈善、同情。这说
明教会法教育()A.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B.促进理性主义传播C.束缚了民众思想意识D.具有社会教化功能【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唯物史观等历史核心素养【答
案】D【解析】据材料“精神信仰与道德修养”“公正、慈善、同情”可知教会法教育强调信仰和个人道德修养,具有社会教化作用,故选D项;教会法教育主要服务于教会控制社会的需要,与王权专制无关,排除A项;“传递了基督教信仰和文化价值观”说明教会法教育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排除
B项;“如公正、慈善、同情”说明教会法教育也存在对个人道德修养的正面规范,一定程度上具有社会积极意义,排除C项。5.(2024·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五·14)1847年,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广受赞誉,女主人公简·爱对其爱慕的贵族罗切斯特说:“你以为
我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吗?你想错了!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简·爱的心声折射出()A.英国贵族政治日趋衰落B.宗教观念影响世俗生活C.启蒙精神已经深入人心D.女权意识的觉醒与发展【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
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等历史核心素养【答案】C【解析】据材料“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并结合所学可知,《简·爱》中
的名句体现了简·爱所拥有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启蒙精神,《简·爱》出版后得到广泛赞誉,这说明启蒙精神深入人心,故选C项;简·爱在贵族罗切斯特面前不卑不亢,体现的是简·爱的平等精神,不能推导出贵族政治衰落,排除A项;简·爱言论的精神内核是平等的启蒙精神,而不是宗教观念,排
除B项;女权意识要求女性追求政治或经济方面的权益,但材料强调简·爱追求平等幸福,不符合女权意识,排除D项。6.(2024·山西太原高三上期末·20)针对北美波士顿倾茶事件,英国地方议员亚当·斯密认为英国东印度公
司的贸易垄断是引发北美殖民地倾茶事件的主要原因。他批判蓄奴政策和黑奴贸易,指责英国政府限制性的殖民地政策阻碍了财富增加,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赤字,也违背了人权。亚当·斯密的这一认识()A.推动英国外交政策转变B.论证了美国独立的正当性C.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涵
D.指出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独立运动、启蒙运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等历史核心素养【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亚当·斯密认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是引发北美殖民地倾茶事件的主要原因,批判蓄奴政策和黑奴
贸易,指责英国政府限制性的殖民地政策阻碍了财富增加,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赤字,也违背了人权;这些观点反映了他对自由贸易、人权和政府干预经济的看法,与启蒙思想中的自由、平等和人权观念相契合,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涵,故选C项;亚当·斯密批判的是英国政府殖民政策和贸易政策,批判殖民政策和贸
易政策不能直接推动外交政策的转变,排除A项;材料针对的不仅仅是北美殖民地,还批判了蓄奴政策和黑奴贸易,这些政策不能论证美国独立的正当性,排除B项;亚当·斯密的认识主要强调了英国殖民政策和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的弊端,而不是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排除D项。7
.(2024·河北保定高三上期末·14)在英国,18、19世纪的议会至上原则,随着行政权力的增强实际上已被抛弃了。20世纪以来,已经不是议会至上,而是内阁至上,是内阁控制议会,而不是议会控制内阁。因为议会的大多数动议由内阁提出,对于这些内阁
的动议和提案,作为群体的议会,只能表示“是”或“否”。这一局面反映了英国()A.君主立宪制仍待完善B.权力制衡遭到破坏C.宪政体系下权力重构D.政党政治受到阻碍【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
识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20世纪以来,英国议会、内阁间的权力关系发生了变化,议会的权力相对减弱,内阁的权力增加,重构了君主立宪制下的权力结构,故选C项;“
仍待完善”不合题意,应为“不断完善”,排除A项;“遭到破坏”不合史实,君主立宪制下内阁仍须对议会负责,排除B项;“受到阻碍”不合史实,材料现象正是政党政治发展的结果,排除D项。8.(2024·福建漳州二模·13)北美独立战争期间
,法国援助美国2600万法郎,并为他国向美国贷款提供担保。1779年,法国外交部对此的解释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要想成为一个世界性帝国,就必须安安稳稳地占据北美大陆。法国对美援助,反映了()A.践行启蒙思想的时代需
求B.资产阶级革命的世界潮流C.争夺殖民霸权的战略意图D.确立民主共和的共同追求【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独立战争。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法国外交部认为欧洲国家要想成为一个世界性帝国,就必须占据北美大陆,结合
独立战争时期英法关系的史实可知,法国援助美国独立体现其与英国争夺殖民霸权的意图,故选C项;材料体现法国援助美国意在想“成为世界帝国”,即争夺殖民霸权,并未践行启蒙思想,排除A项;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法国是封建君主专制,并未爆发资产
阶级革命,排除B项;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法国是君主专制政体,“确立民主共和的共同追求”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9.(2024·广东深圳龙岗区高三上期末·12)英国人威廉·卡克斯顿1476年将印刷术传入英格兰,
推动了文学、宗教、教育、史地类英语印刷品大量出版,英语逐步摆脱中古时期的口语化和地方性,成为“国王的语言”“国家语言”。据此可知,这些印刷媒介()A.动摇教会在英国的统治B.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C.推动资产阶
级革命发展D.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印刷术的传入推
动了英国文学、宗教、教育、史地类英语印刷品大量出版,使得英语逐渐突破口语化和地方性的语言,受众日增,成为了“国王的语言”“国家语言”,这有利于培育英国民族认同感,从而有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D项;动摇教会在英国的统治是在英国宗教改革后,1
534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至尊法案》规定英王是英国教会的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同时保留天主教的基本教义和仪式,也就意味着王权高于教权,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力量和尊严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与材料时间“1476年”不符合,“发展
”说法错误,排除C项。10.(2023·广东大湾区一模·13)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后,一些著名数学家对该学说提出了责难:如果地球在绕太阳运动,那么应该可以观测到恒星的位置有一个周年的变化,上抛的物体不该掉到原地等。据此可知()A.经典力学体系
影响深远B.西欧文化受到教会控制C.学术争鸣深化科学革命D.理性主义受到时代推崇【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科学革命。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答案】C【解析】材料中“一些著名数学家对该学
说提出了责难”说明一些数学家对哥白尼学说的责难,这反映了学术上的争论,这种争论可以促使科学进一步发展,从而深化科学革命,故选C项;经典力学体系是在哥白尼的日心说之后出现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教会对科学的影响,不能得出西欧文化受到教会控制的结论,排除B项;理
性主义受到时代推崇的时代是启蒙运动时期,排除D项。11.(2024·山东烟台、菏泽高三上期末·18)一花一世界:由棉花部落到棉花帝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公元前1000年左右,亚非等地
就已经形成多个独立的棉花种植和纺织技术中心,并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商贸流通,称“棉花部落”。1497年,达伽马抵达印度,对这片土地开始了暴力掠夺。后来棉纺织品成为东印度公司重要的贸易货物。西班牙,葡萄牙、英国
等欧洲强国在美洲侵占大量土地,靠着掠夺的财富,再到印度购买棉纺织品,作为“殖民商品”的棉花开始在欧洲大陆全面蔓延开来。——摘编自张弛《长在树上的羊毛——细数棉花往事》材料二17世纪以前英国的纺织业主要以毛纺织为主,人们很少知道棉布。17世纪晚期印度棉织品大量涌入英国,严重损害了英国国内
毛纺织业制造商利益。1700年英国议会颁布法令:“绝对禁止印度、波斯和中国的印花织物输入”。这使英国的工匠开始加大了对棉纺织品的仿造以便获取财富。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1785年建成了第一个瓦特蒸汽机作为动力的鲁滨逊纱厂。19世纪30年代英国拥有全世界棉纺锭总量的
五分之三,是棉纺织业最强有力的主宰者。材料三从其原料生产来看,种植棉花在拉美地区、埃及、英属印度以及后来的美国南部,而在棉花的采摘上,雇佣的是廉价的、甚至是无偿的非洲黑人奴隶,它们为以英国为主的欧洲地区供应原棉。材料四下表为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市场的地区
分布和变化(1820—1860年)棉布(100万磅)18201830184018501860欧洲(除土耳其外)土耳其美洲(除美国)美国英属东印度爪哇等其它各国127.79.556.023.833.9137.440.0140.849.377.1200.474.6278.632.114
5.129.929.9222.1193.9360.4104.2314.4104.358.9200.5357.8527.1226.8825.1324.2214.7合计265.1501.5790.61358.22676.2——以上
皆根据杨松《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整理(1)依据材料一分析新航路开辟前后棉花贸易的不同。(4分)(2)“不产棉花的英国却成为棉花帝国。”结合材料说明理由。(10分)【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徙和物种交流;工业革命。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答案】(14分)(1)由平等的经贸往来到伴随着暴力掠夺;范围扩大,由区域性贸易到全球贸易;从亚非为中心到欧洲地位开始上升。(4分,任答两点即可)(2)由于毛纺织业受到印度棉纺织品冲击,英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反而促进了英国国内棉纺织业的发展和毛纺织业的衰
落;(2分)需求的扩大刺激了棉纺织业领域的技术创新;(2分)工业革命后的大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极大地提升了英国棉纺织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了英国棉纺织业的竞争力;(2分)英国积极进行对外扩张,印度国家等成为其殖民地;(2分)英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能够在全球获得棉花并进行
棉布的倾销,从而成为棉花帝国。(2分)【解析】(1)据材料一“达·伽马抵达印度,对这片土地开始了暴力掠夺”“欧洲强国在美洲侵占大量土地,靠着掠夺的财富”并结合所学可得由平等的经贸往来到伴随着暴力掠夺;据材料一“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商贸流通”“
棉纺织品成为东印度公司重要的贸易货物”“欧洲强国……再到印度购买棉纺织品”可得范围扩大,由区域性贸易到全球贸易;据材料一“亚非等地就已经形成多个独立的棉花种植和纺织技术中心”“棉花开始在欧洲大陆全面蔓延开来”可得从亚非为中心到欧洲地位开始上升。(2)
据材料二“印度棉织品大量涌入英国,严重损害了英国国内毛纺织业制造商利益”“绝对禁止印度、波斯和中国的印花织物输入”“使英国的工匠开始加大了对棉纺织品的仿造”并结合所学可得由于毛纺织业受到印度棉纺织品冲击,英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反而促进了英国国内棉纺织业的发展和毛纺织业的衰落;据
材料二“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建成了第一个瓦特蒸汽机作为动力的鲁滨逊纱厂”并结合所学可得需求的扩大刺激了棉纺织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据材料二“建成了第一个瓦特蒸汽机作为动力的鲁滨逊纱厂”“英国拥有全世界棉纺锭总量的五分之三,是棉纺织业最强有力的主宰者”并结合所学可得工业革命后的大机器生产和
工厂制度极大地提升了英国棉纺织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了英国棉纺织业的竞争力;据材料三“从其原料生产来看,种植棉花在……英属印度以及后来的美国南部”“它们为以英国为主的欧洲地区供应原棉”并结合所学可得英国积极进行对外扩张,印度国家等成为其殖民地;据材料四“英国
棉纺织品出口市场的地区分布和变化(1820—1860年)”并结合所学可得英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能够在全球获得棉花并进行棉布的倾销,从而成为棉花帝国。12.(2024·河南华师联盟高三12月检测·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随着法国大革命的推进,九月大屠杀和路易十六上断头台等事件震惊了英国。古尔雷出版了多幅反对激进革命的代表作,包括在革命精神指引下将阎王斩首、将法官与教士绞杀的《法国
荣耀的顶点—自由之巅》等,如下图。——摘编自吉尔雷《法国荣耀的顶点一自由之巅》(1793年2月12日)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闸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大革命。考查获取和
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历史核心素养【答案】(12分)示例:论题:法国大革命呈现出两面性特征。(2分)阐述:18世纪以来,随着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启蒙思想的传播,法国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波旁
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法国爆发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并在大革命期间,将自由、平等和法治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呈现出明显的革命性、进步性,法国大革命也推动了社会转型,促进了世界各国的革命运动。在法国大革命
中,资产阶级激进主义者,由于当时法国内外环境的影响,逐步推行了一系列激进措施,诸如限价法令、恐怖法令以及国民总动员等,在将大革命推向高潮的同时,也破坏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秩序,影响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正常发展。(8分
)总之,法国大革命由于其特殊的时代环境,以及社会矛盾变化,在其发展历程中呈现出了革命性和激进性两方面,对法国和欧洲乃至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得分)【解析】据材料“古尔雷出版了多幅反对激进革命的代表作”“包括在革命精神指引下将阎
王斩首、将法官与教士绞杀的《法国荣耀的顶点—自由之巅》等”可知法国大革命的激进举措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给法国带来一些消极的问题,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史实可以从法国大革命的正反两方面进行说明,如拟定论题为:法国大革命呈现出两面性特征。接下来进行阐释,积极方面,可以从法国大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传播自
由平等理念,推动法国政治民主化的角度;消极方面,可以从其激进的措施,破坏资本主义自由秩序和影响政局稳定的角度进行说明。如:18世纪以来,随着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启蒙思想的传播,法国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法国爆发大革命,推翻了封
建专制统治,并在大革命期间,将自由、平等和法治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呈现出明显的革命性、进步性,法国大革命也推动了社会转型,促进了世界各国的革命运动。在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激进主义者,由于当时法国内外环境的影响,逐步推行了一系列激进措施,诸如限价法令、恐怖法令以及
国民总动员等,在将大革命推向高潮的同时,也破坏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秩序,影响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正常发展。最后,进行总结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