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462.500 KB
  • 2024-09-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共(17)页,462.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283536e9af2b9c4dbad6d089a44662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届黄梅一中高一历史期中考试一、选择题1.据《左传》记载,郑灵公与大夫分食鼋(甲鱼的一种)羹时,“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子公染指于鼎,尝之而出。二人有隙,终子公弑其君夷(郑灵公)。这一现象说明A.传统礼仪秩序遭到破坏B.周王共主地位受到冲击C.经济发展使分封制瓦解D.诸侯间

力量平衡被打破【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大夫僭越礼制染指于鼎、弑君等现象说明传统礼仪秩序遭到破坏,因此A选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对周王共主地位的冲击,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经济发展的内容,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诸侯间力量的对比,D选项错误。故选A。2.隋文帝废除了汉代以来州郡长

官可以自行辟署置僚佐的制度,把州郡僚佐的任命权从地方收归吏部,并规定县佐必须回避本郡,任期三年,不得连任。这些举措的突出作用是A.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B.减少冗员,节约行政支出C.遏制割据,加强中央集权D.整顿吏治,保障政治清明【答案】C【解析】【详

解】根据“废除了汉代以来州县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把州郡僚佐的任命权从地方收归吏部”“县佐必须回避本郡”“三年一任,不得连任”,可知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机构和人员

的精简,故A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无法保障政治清明,故D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废除了汉代以来州县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把州郡僚佐的任命权从地方收归吏部”“县佐必须回避本郡”“三年一任,不得连任”,结合中央集权的含义

和措施分析解答。3.伯利克里掌管公民大会多年,无论遇到什么事,他总能够向大会提出妥善的建议,使大会作出明智决定。对此亚里士多德曾说:“表面上推行的是民主制,实际上却是一个人在指挥一切。”对此正确的认识是A.伯利克里破坏了雅典民主制精神B

.民主制并不排斥政治精英的作用C.亚里士多德的评价不符合实际D.雅典的城邦民主已经走向衰落【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反映了政治精英在民主运行中的作用,亚里士多德的评价也证实了政治精英在雅典民主政治中的巨大影响作用,B项正确;题干反映了伯利克里通过

建议等方式影响公民大会的决议,并没有破坏民主程序和精神,A项错误;材料内容“使大会作出明智决定”可知,体现了政治精英在雅典民主政治中的作用,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黄金时期,故D项“雅典的城邦民主已经走向衰落

”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4.1689年3月,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拨款法案,授予国王每年120万英镑的税款,其中60万用于宫廷和非军事性开支,其余用于海陆军开支。到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年在位),财政部每年都要制定财政预算,财政预算提交议会讨论成为惯例。这说明A

.国王与议会斗争激烈B.国王不用定期召开议会C.议会与国王共享权力D.议会主权地位逐步强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议会掌握了财政大权后,经常利用国王面临的财政困难,不断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从而逐步强化自身的主权地位,故答案选D。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国王

和议会之间斗争激烈,故排除A项;国王不用定期召开预算的说法无从体现,故排除B项;议会居于权力中心地位,与国王共享的说法有误,故排除C项。5.1876年,中日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综合两则对答可知A

.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B.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C.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D.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侍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高丽诸国,此是外藩……钱粮政事,向归本国经理”可知,李鸿章运用国际公约维护宗藩关系,

故C选项正确;甲午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朝鲜东学党起义,根本原因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市场,宗藩关系之争不是甲午战争的诱因,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无法体现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材料中森有礼的言论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借口,

故B选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实质是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两种不同文明的对立,故D选项错误。6.有学者认为,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据此

可知,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A.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进程B.表明国人开始自觉参与爱国运动C.是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D.说明中国民族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爱国民众将帝国主义侵略

和对中国领土主权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说明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因此D选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其对外交近代化的推动,A选项错误;B选项中“开始”一词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并未体现不达

目的誓不罢休的“不妥协”,C选项错误。故选D。7.下图所示是发表于1907年9月的漫画《实行立宪》,漫画的构图以唱片机和人耳为主题。下图是作者风夫的画外之音:“有音无形,有调无人。虽可娱人,究属愚人。其故维何,徒以虚声。”该漫画表明当时A.光绪帝未采纳立宪主

张B.民众反对西方娱乐方式C.预备立宪实为虚张声势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C【解析】【详解】该漫画发表于1907年,反映的是预备立宪,结合右上角的画外音可知,漫画实际反映了作者在揭露和嘲讽预备立宪实为虚张声势,立宪是虚,是欺骗民

众的,故选C;A不符合史实,排除;B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材料信息与民主共和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实行立宪》”、“有音无形,有调无人。虽可娱人,究属愚人。其故维何,徒以虚声。”联系清末预备立宪的史实分析解答。8.1939年,成吉思汗陵西

迁备受国民政府重视,每到一地,都会举行盛大祭祀活动;成吉思汗陵停于甘肃兴隆山时,蒋介石亲赴兴隆山,举行祭祀;在途经延安之际,毛泽东等在陕甘宁边区发起祭祀活动。国共两党重视成吉思汗陵西迁意在A.塑造成吉思汗抗日先驱的形象B.凝聚中华

民族力量以共赴国难C.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激发国人抗击日寇的必胜信念【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成吉思汗陵的安全受到日寇威胁,国共两党重视成吉思汗陵西迁,其意在发扬民族团结御侮的伟大精神,凝聚中华民族力量以共赴国难,因此B选项正确;成吉思汗

并非抗日先驱,A选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于1937年9月,C选项错误;该举措的意图是团结蒙古等各民族共同抗日,并非激发国人抗战必胜信念,D选项错误。故选B。9.叶剑英曾写道:“为继续大量地歼灭敌人,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人民解放军就必须攻击敌人坚

固设防的大城市,必须同敌人的强大机动兵团作战……已经成为我军当时战略决策上的重大问题。”此后我军的“战略决策”是A.举行全国性反攻,大量歼灭敌人B.开展运动战,歼灭敌人有生力量C.发动战略决战,消灭敌人主力D.进攻南京,推翻国民政府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我军在

军事力量上尚未取得绝对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攻击敌人坚固设防的大城市”的“战略决策”是发动战略决战,消灭敌人主力,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开始标志是挺进大别山,B选项开展运动战,均与“攻击敌人坚固设防的大城市”不符,排除;三大战役

后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进攻南京与“同敌人的强大机动兵团作战”不符,D选项错误。故选C。10.1831年11月,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并发布宣言称:“真正自由的霞光从今天起照耀在我们城市的上空,任何东西也遮不住它的光彩。"这说明在法国A.工业革命使民众注重经济诉

求B.社会变迁呼呼工人阶级联合C.社会主义成为起义的指导思想D.工人阶级主体意识已经觉醒【答案】D【解析】【详解】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之一,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开始为争取自身的自由权利而斗争,说明工人阶级主体意识已经觉醒,

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注重经济诉求”,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工人阶级联合”,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社会主义成为起义的指导思想”,排除C。【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真正自由的霞光从今天起照耀在我们城市的上空”,联系所

学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意义分析解答。11.列宁在《论俄国革命》中说:“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列宁此论旨在说明,十月革命A.在俄国还缺乏相应的条件B.将会满足

俄国人民意愿C.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D.开创了新型现代化道路【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列宁认为俄国可以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走与西欧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这说明十月革命开辟了落后国家现代化的创新之路

,因此D选项正确;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并非缺乏相应的条件,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十月革命将会满足人民意愿,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C选项错误。故选D。12.法学家在评价某部法律文

献时指出:“(它)既传承了解放区宪法性文件的文本、内容与精神,又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这一过渡进程中的根本大法,开启了新中国人民民主宪政的基础。”这部文献A.成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施政纲领B.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C.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

的总章程D.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既继承了解放区宪法性文件的文本”“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这一过渡进程中的根本大法”可知,材料指的是新中国的《共同纲领》,

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施政纲领,A选项正确;确立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的是1954年宪法,B选项错误;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1982年宪法,不选C选项;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

基本政治制度是1954年宪法,不选D选项。13.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某一政治制度的特点是“既是一种非权力性的政治监督,又是一种体制内的党际监督;既能提供单靠共产党自身难以提供的监督,又是人民监督的深度拓展。”这一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D.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法律规定的参政权,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由材料“一种体制内的党际监督;既能提供单靠共产党自身难以提供的监督”,可得知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故B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而非“非权力性的政治监督”,故A不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

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基层民主制度指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是人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4.1975年蒋介石去世时,新华社发了一条消息,标

题叫《蒋介石死了》;1988年蒋经国去世时,《人民日报》刊登《蒋经国昨天病逝》的消息;2003年宋美龄去世,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亲自发唁电致哀。大陆对三人的态度表明()A.“一国两制”的提出与影响B.国

家政治形势变化与需要C.三人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差异D.两岸意识形态的分歧消失【答案】B【解析】【详解】改革开放之前,海峡两岸处于敌对状态,所以蒋介石离世是一个中性新闻标题。为呼应1987年蒋经国顺应民意结束两岸隔绝状态,所以蒋经国离世的新闻标题比较友善,九二共识达

成后,两岸良性互动较多,所以宋美龄去世大陆的回应格局很高。,故选B;“一国两制”的提出于20世纪80年年代初,无法解释对蒋经国与宋美龄态度的差异,排除A;材料无法反映反映三人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差异,排除C;两岸社会性质不同,意识形态存在分歧,排除D。15.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

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阅读下图,甲、乙、丙所代表的国家正确的是A.甲是中国、乙是英国、丙是法国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英国C.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D.甲是法国、乙是日本、丙是美国【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需要对国际关系有着比较准确的定位。从图示可以看出,在50年代,甲与乙丙均是对抗的关系,但是乙丙是合作的关系,而到了60年代则是没有了合作,全是对抗,到了七十年代,乙丙还是对抗,可是甲丙之间进行了合作。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甲乙丙依次是美国、中国和苏联。关系C。

其它各项均不正确。考点:战后国际关系点评:战后苏联和中国建立了盟友关系,但是在50年代后期关系不断地恶化,到了60年代分裂;中美关系在战后是出于对抗状态,但是到了70年代中美关系则是缓和化,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

16.1965年阿尔巴尼亚领导人访华寻援,周恩来以大寨高粱白、土豆丝腌成菜待客,并向来访者介绍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并劝勉阿尔巴尼亚走“自力更生为主”的道路。这说明中国A.对外援助政策趋于务实B.经

济困难局面依旧严峻C.外交政策发生明显调整D.重新审视与第三世界的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中国精简国宴规格,勉励阿方走“自力更生为主”的道路,婉拒其不切实际的援助要求,说明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趋于务实,因此A选项正确;1

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B选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为既反苏又反美,与材料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仅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D选项,排除。故选A。17.从新中国成立到改

革开放新时期,在外交方面,中国完成了从“革命与战争的宣传者"到“国际体系的参与者与建设者"的转换,通过寻找平等协商谋求与国际合作。这一转变说明中国A.开始打破西方的孤立与封锁B.重视发展多边外交关系C.着重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D.积极营建睦邻友好关系【答案】B【解

析】【详解】根据“成了从“革命与战争的宣传者"到“国际体系的参与者与建设者"的转换”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的对外关系正在不断发展,重视发展多边外交关系,故B正确;A项开始表述错误,排除;材料并没有特别强调第三世界国家,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睦邻友好,排除D项

。18.1945年4月,美驻苏大使哈里曼认为,苏联同时执行两个政策,一个是“与美、英合作的政策”,一个是“对邻国扩展苏联控制的政策”。他还认为,战后苏联重建需要美国,因而美国在重要问题上可以坚持,而不致碰到严重的危险。在此,哈里曼A.强调美苏意识形态的差异较大B.意在加强

美苏之间的合作关系C.希望美国对苏联进行适度遏制D.说明美苏关系走向破裂的边缘【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知,美国驻苏联大使认为,认可美苏继续合作政策,利用苏联战后重建需要美国遏制其对外扩张政策。美国对苏政策合作与遏制并存,即“适当遏制”,故答案为C项;强调美苏意识形态大的结果是加强遏制

,与材料主旨——适当遏制不符,A项排除;强调美苏合作的结果是不遏制,而非适度遏制,B项排除;D项说法史实性错误,紧扣题干时间,二战尚未结束,美苏整体关系是合作,排除。19.1948年3月,英、法、比、荷、卢五国代表在布鲁塞尔缔结了《合作和集体防御条约》,这是一项

以军事同盟为核心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的合作条约。这一条约A.客观上强化了欧洲的分裂和对立B.意在使西欧摆脱美苏冷战的阴影C.为西欧走向联合迈出了关键一步D.加速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答案】A【解析】【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些西欧国家以军事同盟为核心的多领域合作,强化了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分裂和对立,因此A选项正确;这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针对苏联的条约,并非使西欧摆脱美苏冷战的阴影,B选项错误;C选项是法

国与联邦德国和解的意义,排除;1955年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D选项错误。故选A。20.1993年,当美国正盛行世界单极论时,基辛格却告诉世人,由于共同敌人和威胁消失,西方联盟的凝聚力下降,欧洲、日本与美国的利益冲

突增多。这说明,当时基辛格A.意识到世界格局趋向多极化B.反对美国建立世界单极霸权C.极力维护“一超多强”局面D.要求美国加强对盟国的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基辛格并不认同美国“单极论”观点,

他认为欧洲、日本等综合实力不断上升,世界格局正趋向多极化,因此A选项正确;基辛格认为美国“单极论”不符合当今现实,并非反对美国建立世界单极霸权,B选项错误;基辛格认为当今世界格局趋向多极化,并未体现其极力维护的态度,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基辛格要求美国加强对盟国的控制,D选项错误。故选A。21

.管仲于齐境每30里设一驿站,积储食物以供应外来商旅,在齐都“为诸侯之商贾立客舍”,由此“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以上信息表明齐国A.放弃“工商食官”政策B.商人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C.视工商业为立国之本D.以政策为

导向促进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管仲对国外来商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以政策为导向促进经济发展,因此D选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管仲着重发展由国家直接经营或控制的工商业,并未放弃“工商食官”政策,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商人政治地位的

变化,B选项错误;管仲重视工商业,但并未将其视为立国之本,C选项错误。故选D。2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古代农耕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为的历史事实是内容出处“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国语▪晋语》“秦以牛田,水通粮,上乘倍战者,裂上国之地,其政

行,不可与为难,必勿受也。”《战国策▪秦策》民或苦少牛,亡以趋泽,故平都令光教过以人挽犁。过奏光以为丞,教民相与庸(通“用”挽(牵)犁)《汉书▪食货志》(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止,不知牛耕,民常告籴教趾,每致困乏。延乃令铸

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后汉书▪循吏列传》A.战国时期秦国开始出现牛耕B.战国时期关中地区牛耕普及C.西汉时期政府重视推广牛耕D.东汉牛耕使用存在地域差异【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记载东汉历史的《后汉书》中信息可知,此时九真等地

区尚未使用牛耕,其使用存在地区差异,因此D选项正确;“秦以牛田”等信息说明战国时期秦国已存在牛耕,但“开始”一词无法得出,也无法得出关中地区牛耕“普及”,A、B选项错误;依据《汉书》、“以人挽犁”等信息无法得出西汉政府推广牛耕的信息,C选项错误。故选D。23.北宋前中期,在今四

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答案】A【解析】解析;材料

信息是北宋中期,四川密布着大量采用新技术的私营盐井,井主雇佣大量的工匠,这说明四川地区的民营制盐业技术先进、生产关系进步,即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工匠“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侧面反

映出工匠受到井主的压榨,体现不出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的雇佣关系一直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一直没有普及,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说的是盐业的开采,没有涉及买卖,故D项错误。点睛:古代手工业各种经营形态及特点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及流通方式劳动

力地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工官”制度、大作坊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在市场流通无偿调用各类匠户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私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私营主雇工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家庭

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农民自身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24.宋代,政府在厢(城市中的特定区域)下设“军巡铺”,主要负责疏理交通、清理路沟、洒扫路面以及处理打架斗殴事件和追捕盗贼、逃犯等,并推行“户牌制”,每户设置户牌,便于查找、控制。政府还下令缩短宵禁时间,缩小

宵禁范围。材料主要反映出宋代A.商业发展导致城市问题严重B.城市治安管理体系较为完整C.商业活动时空限制比较严格D.城市政治军事功能得到强化【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宋代为适应形势需要,推出了一系列的治安管理措施,反映出宋代城市治

安管理体系较为完整,因此B选项正确;这些城市问题在宋代之前已经存在,材料并未强调此时问题严重,A选项错误;宋代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时空限制,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治安行政管理,不是军事功能,D选项错误。故选B。25

.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答案】A【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用13块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可知土地成为可以交换的物品,说明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度松动,故选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矩和裘卫之间的商业交易,没有涉及到世袭制度的变化和对商业的抑制,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才出现的,故排除BC

项;矩和裘卫之间的交易和礼乐制度无关,故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3年,罗斯福认为,“朝鲜人民还没有能力实行和维持独立政府,应由美中苏三国托管,建立一个统一的朝鲜政府”。美苏矛盾加剧后,美国转为控制朝鲜南部地区。朝鲜分裂局面正式确定后,美国

把战略重心放在欧洲,而在亚洲更为注重中国。……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为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美国决定介入。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分裂格局进一步固化,南北双方分别被纳入东西方冷战的大格局中。——摘编自吴文兵《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材料二某班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制作了学习卡片。(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对东亚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并分析其影响。(3)面对世界格局中的新变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答案】(1)变化:由国际托管,主张统一到控制

南部,分裂朝鲜,再到参与内战,扶持韩国,进行冷战。影响:造成朝鲜半岛分裂;朝鲜半岛成为冷战前沿,东亚局势紧张;中美对抗加剧,影响了中国统一台湾。(2)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了大

国关系的缓和;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两个主要趋势:即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3)应对:努力提升自身实力和国际地位;加强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反对霸权主义;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积极作用等。【解析】【详解】(1)变化:依据材料

一中“应由美中苏三国托管,建立一个统一的朝鲜政府”、“美国转为控制朝鲜南部地区。朝鲜分裂局面正式确定后……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决定介入。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分裂格局进一步固化,南北双方分别被纳入东西方冷战的大格局中”信息可概括得出二战后美国

对朝鲜政策的变化。影响:依据材料一中“而在亚洲更为注重中国”、“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分裂格局进一步固化,南北双方分别被纳入东西方冷战的大格局中”等信息结合所学从造成朝鲜半岛分裂、朝鲜半岛成为冷战前沿,东亚局势紧张、中美对抗加剧,影响了中国统一台湾等方面分析其影响。(2)格局:依据材料二中“正

五边形”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影响:结合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影响相关所学从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等方面分析其影响。(3)应对:结合所学从提

升自身实力和国际地位、加强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反对霸权主义、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积极作用等方面说明应对措施。27.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

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下表记录了武汉近代以来发生的部分重大事件,而这也见证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请任选上表中一个或两个时期,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观点:中华民国的起源地说明

:从清末新政、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等角度分析说明即可。【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任选上表中一个或两个时期,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例如依据表格中信息可得出武汉是中华民国起源地的观点。然后结合

所学从清末新政时期编练的湖北新军打响了辛亥革命的首义、武汉商民抗议清政府铁路国有,推动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后清政府统治很快土崩瓦解和中华民国的建立等角度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转运使乃开元之世初置,长江中下流域财物,特别

是米谷输送中央,比重开始增大,安史之乱以后,朝廷财政全仗南方赋税收入。安史之乱时,又以新财政增辟与收支调整的需要,以及专卖事业的展开,分别新置度支使和盐铁使,原财政主管尚书省户部权限被分割。宋朝,将并列的户部、盐铁、度支的财政三司加以统一监督,合为“三司”,

长官称三司使,职权之重与宰相相当,当时号称“计相”。唐朝税收的上供、送使、留州三分配制,宋朝也已废止,由三司统筹,财政又完成中央集权化。——摘编自姚大中《近代中国的成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财政制度

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财政改革的影响。【答案】(1)唐代财政官员职权被分割,宋代设三司使,对财政进行集中监督管理;唐代税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配制,宋代所有税收由三司统筹,完成中央集权化。(2)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政府对财政权的控制

;强化了中央集权。【解析】【详解】(1)变化:依据材料中“分别新置度支使和盐铁使,原财政主管尚书省户部权限被分割”、“宋朝,将并列的户部、盐铁、度支的财政三司加以统一监督,合为‘三司’,长官称三司使”、“唐朝税收的上供、送使、留州三分配制,宋朝也已废止,由三司统筹,财政又完成中

央集权化”等信息结合所学可概括说明唐宋财政制度发生的变化。(2)影响:依据材料中“将并列的户部、盐铁、度支的财政三司加以统一监督”、“财政又完成中央集权化”等信息结合宋代商业的发展相关所学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

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政府对财政权的控制和强化了中央集权等方面概括宋代财政改革的影响。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842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