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专题04 2021-2022学年小升初七年级新生分班考试语文模拟演练卷四(传统文化篇)(解析版).doc,共(15)页,1.012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21b89b69afbe0884bae1bf24c90f06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1-2022学年小升初七年级新生分班考试模拟卷(四)(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与运用(22分)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0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兰、竹、和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分别用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和四种品格。梅,枝干疏斜,暗香盈盈,盛开于百花未开之时,常被看作孤傲不群的高洁之士;兰,花香清远,多生于幽pì()之处,不因无人而不芳,常被看作只求胸中志向的坦荡君子;竹,虚心劲节,经冬不凋,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常被视作虚心自持的谦谦君子;菊,清丽
淡雅、芳香袭人,艳于百花diāo()零之后,历来被看为恬然处世的世外隐士。(1)根据要求填写拼音或汉字。(4分)①幽(pì)_____②俨_____然③(diāo)____零④恬.然____(2)选文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清逸、气节
、淡泊、高洁B.气节、淡泊、高洁、清逸C.高洁、清逸、气节、淡泊D.淡泊、高洁、清逸、气节(3)对选文画线语句中的标点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兰、竹、和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
兰、竹和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C.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兰,竹,和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D.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兰、竹、和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4)依据上面的文字及文化积累进行推断,下列对应有误的一项是()(2分)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B.白藕新花照水开,红窗
小舫信风回。——兰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D.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菊【答案】(1)僻yǎn凋tián(2)C(3)B(4)B2【解析】(1)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字音。要根据词义字义和
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幽僻:幽静偏僻。俨然:形容整齐的样子。俨,读作:yǎn;凋零:指零落,衰落。凋:衰落。恬然:指安静、不在意的样子。读作:tiánrán。(2)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根据词语意思,结合上下语境分析选择合适
的词语。高洁:高尚纯洁。清逸:清新脱俗,也指人品格不受世俗污染。气节:指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淡泊:指对于名利冷淡,不看重;也指家道清贫;恬淡寡欲。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兰、竹和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分别用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分析,按照下文依次对
这四种花的描述,选择代表传统文化中的品格。由“梅,枝干疏斜,暗香盈盈,盛开于百花未开之时,常被看作孤傲不群的高洁之士”分析,梅代表高洁;由“兰,花香清远,多生于幽僻之处,不因无人而不芳,常被看作只求胸中志向的坦荡君子”分析,兰,清
新脱俗,代表清逸;由“竹,虚心劲节,经冬不凋,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常被视作虚心自持的谦谦君子”分析,竹,虚心劲节,自持,代表气节;由“菊,清丽淡雅、芳香袭人”分析,菊代表淡泊。故选C。(3)A.冒号,通常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或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用在
此处不合适,应该用逗号隔开,表示语句停顿。另外,顿号与“和”不能同时使用,竹后面的顿号去掉或去掉“和”;C.逗号用于短语或句子之后的停顿,表示的是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顿号表示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梅,兰,竹”之间应该用顿号隔开,然后
去掉“和”,或将“梅,兰,竹”之间的逗号改为顿号,再去掉“竹”后面的逗号;D.竹后面的顿号去掉或去掉“和”,“花中四君子”表示特定称谓,应该用双引号;故选B。(4)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B项错误。“白藕新花照水开,红窗小舫信风
回”中“白藕新花”指的是白莲花,不是兰花。故选B。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我和妈妈谈论《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各抒己见,热闹非凡,真是人声鼎沸....。B.美国国会中某些人利用
所谓“人权”问题在许多国家掀起轩然大波....。C.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眼泪。D.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后,国内建党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答案】B3【解析】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不符合题意。忍俊不禁:指忍不
住要发笑。矛盾。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不符合题意。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加强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学校是主要阵地,教师是引路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活动,教师应充分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
特而强大的功能,竭力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传统文化底蕴的过程中,收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从而摆脱思想的,使率真的心灵不迷失方向。A.传承发挥浮躁B.传承发扬浮躁C.传播发扬烦躁D.传播发挥烦躁【答案】A【解析】第一空:“传承”指传授和继承;“传播”指广泛散布。对于“传统文化”,青少年应该是“
传承”;第二空:“发挥”意思是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发扬”指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传统等。能和句中宾语“功能”搭配的是“发挥”;第三空:“浮躁”指轻浮急躁,不沉稳;“烦躁”指烦闷急躁;两个词的语意一个侧重
于“轻浮”,一个侧重于“烦闷”。结合后句“使率真的心灵不迷失方向”,应选用“浮躁”;故选A。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读实用书,做更强大的人;读审美书,做更有情趣的人;读哲学书,做深度思考
人生价值的人。B.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C.近来,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芳华》引发观众热议,谈起原著,严歌苓称《芳华》是她“最诚实的一本书。”D.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与魅力,放大了当代传媒的“圈粉”、“造星”功能。【答
案】A【解析】B.这是一个选择问句,第一个问号要改为逗号。C.“最诚实的一本书”是不完整引用,后面的句号应位于下引号的后面。4D.两个引号之间的顿号应去掉。5.为了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了解,某中学七年级某班开展了一次以传统节日为专题的调查探究
活动。假定你是被调查对象之一,请协助完成以下问卷。(4分)(1)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写出相关的一句诗,或一幅对联,或一条俗语。(2分)【示例】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答:(2)面对部分国人(尤其是青年人)对传统节日愈来愈淡漠的情况,
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提倡弘扬传统文化。(2分)【答案】(1)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元宵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端午节,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保卫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解析】(1)此考查侧
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考查节日与诗句的联系。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乡俗文化,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如:中秋节,两岸共赏月,一心盼团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一缕英魂万古传。(2)试题是考察学生的拟写标语的能力。拟写标语
应注意:看清题目要求注意主题词。看清字数要求。明确标语拟写的规则简洁、生动主题突出。6.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②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③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独
特的传统文化。④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曾反复出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的论争: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如何走向现代化?⑤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A.①③②④⑤B.①③②⑤④C.③②①④⑤D.③①②⑤④【答案】A5【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句序排列。第一步,确定首句。通读全部句
子可知陈述的对象是“传统文化”,由此确定首句为①。第③句点明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第②句承前文的大范围到小范围,谈中国的传统文化,第④句紧承前文,第⑤句中的“这”是近指代词,所以放在第④句后面。据此分析,正确的语序是:①③②④⑤。二、综合实践(8
分)7.分析下面的文字材料与漫画,完成问题。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材料二:坚定文化自信,要从青少年抓起。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顶梁柱。建议从幼儿园、小学、中
学到大学,加大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覆盖范围。材料三:建议将优秀传统文化写进教材,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延续。(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漫画内容。(4分)(2)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是
什么?(4分)6【答案】(1)在一条川流不息的马上路上,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女孩子正在扶着年迈的老爷爷和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一边说慢点爷爷,慢点小妹妹过马路。旁边开车的人都静静等候着,用赞许的眼光看着女孩子。(2)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文化得以传承、延续;建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解析】(1)此题考查图文转换,解题时应先认真阅读图片及说明,对考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再根据图片的相关信息,分析概括其内涵。该题要注意画面中一个女学生扶着一位老人和孩子过马路,有私
家车司机在安静等待三人的通行。体现了社会的文明与和谐这个主题。注意描述语言是生动的。尤其要注意细节比如神态,动作,语言。(2)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根据要求,仔细阅读三则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材料三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延续”。三、现代
文阅读(20分)(一)阅读下面管冬梅同学的一篇作文,完成下列各题。(6分)红杏枝头春欲闹(1)有人说,去年传统文化成了最大的“网红”。的确,从名人讲《论语》到历史题材影视剧,从经典吟唱到诗词竟技,传统文化类电視节目颇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火热景象。不过,
传统文化真的迎来了它的春天吗?(2)在我看来,传统文化一直是“润物细无声”,像春雨一样浸润着我们的心灵。①只是近年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的大力倡导如阳光普照,传统文化普及活动朵朵盛开,争奇斗艳。我们立刻被传统文化所展现的“春光
一角”所震撼,随之而来的反响使得这些活动更为火热地进行。(3)传统文化的普及自然有很大利处。正如蒙曼教授所说:“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只是需要被激活。”传统文化活动确实唤醒了不少国人内心被尘封的诗意。②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中的一曲《苔》,送上穿越千年的质朴与自强;《国学小名士
》中的神曲《你好,诸葛亮》,更是让无数网友感叹:“没文化,你连歌都听不懂、”一系列节目正如绽放的红杏,激发了人们对传统7文化这一广阔春光的向往与探索,对文化建设起到举足轻重(A)的推动作用。(4)可是,随着关注度的不
断升温,传统文化也从“暖心”变为了“争着蹭”的热点。《天天向上》在一次中秋特别节目中邀请了因“飞花令大战”走红的小才女贺莉然。节目中,当贺莉然兴致勃勃(B)地讲述“头上倭堕髻”一诗描绘的佳人时,一位明星惊讶地喊道:“什
么?头上温度计?”随后,现场一片哄堂大笑。诗词的温度竟不及娱乐的热度大,试问这岂不是对传统文化的不敬?更不必说那些只是为了收视率而无视历史的电视剧了。现在虽然传统文化被誉为“娱乐清流”(C),但有多少节目是走心的呢?在这盛开的“红杏”中,又有多少转瞬即逝的“红点”呢?(5)③因此,要让传统文化真
正达到“红杏枝头春意闹”,我们任重道远。(6)首先,无论是活动组织者还是我们自身,都应对传统文化有崇敬之心与热爱之心。就像山东卫视《国学小名士》节目,108位少年才俊在导师的精心教导和节目组的创意设计下,用心诠释
对国学的热爱,才称得上“杏坛春晓寻名士,鲜衣怒马少年时”。(7)再者,要让传统文化造福现代社会,才是真正意义的传承。传统文化不能只在荧屏上闪光,④它更适合用沉静的心去体味滋养,成为现代人生活的精神营养;传统文化不能只在古书上生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图
景,需要全社会为之走心。(8)不管怎么说,社会上掀起传统文化热,说明“气温”回升,“春天”(D)就要来到了。让我们一起投入到传统文化这一大好春光的建设活动中吧,如此一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景象还会远吗?8.文中加粗的标点符号和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AB.
BC.CD.D9.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句改为:只是近年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的大力倡导如阳光普照,使得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如春之繁花,朵朵盛开,争奇斗艳。B.②句改为: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中的一曲
《苔》,送上穿越千年的质朴与自强,让万千颓丧的“屌丝”精神一振:没例外,生命之花都应该开放。C.③句改为:所以,要让传统文化真正达到“红杏枝头春意闹”,我们任重道远。D.④句改为:它更适合用沉静的心去体味去吸收。10.下列
对文章的修改和评价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8A.标题应该改为“红杏枝头春意闹”才恰当。B.第(3)段在第(2)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肯定电视节目普及传统文化活动的好处与作用,与作者在全文中所要表达的“走心”论相偏离,应该与前两段整合或简略些。C.第(6)、第(7)段
提出达到传统文化春天的措施建议,还稍显单薄,应适当加强,文章才更具思想价值和实际价值。D.作为散文,本文具有明显优点:首尾呼应,行文过程中反复点题,多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语言平实中见生动。【答案】8.B9.C10.B【解析】8.考查成语和标点
符合的运用能力。A.举足轻重: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第(3)段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述了传统文化类的节目对文化建设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该词用在此处是
符合题意的。B.兴致勃勃: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根据文段的意思可知用在这里不合适改成“兴高采烈”。C、D两项的双引号都表示特殊含义。故选B。9.考查病句修改的能力。C.成分残缺。在“红杏枝头春意闹”后加上程度。10
.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发展的认可,所以第(3)段承接第(2)段进一步论证了传统文化的普及所带来的影响。故选B。(二)名著阅读(14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三藏道:“令师何在?”童子道:“家师元始天尊降简请到上清天弥罗宫听讲混元道果去了,不在家
。”行者闻言,忍不住()了一声道:“这个臊道童!人也不认得,你在那个面前捣鬼,扯甚么空心架子!那弥罗宫有谁是太乙天仙?请你这泼牛蹄子去讲甚么!”三藏见他发怒,恐怕那童子回言,斗起祸来,便道:“悟空,且休争竞,我们既进来就出去,显得没了方情。常言道,鹭鸶不吃鹭鸶肉。他师
既是不在,搅扰他做甚?你去山门前放马,沙僧看守行李,教八戒解包袱,取些米粮,借他锅灶,做顿饭吃,待临行,送他几文柴钱便罢了。各依执事,让我在此歇息歇息,饭9毕就行。”他三人果各依执事而去。二童别了三藏,同到房中,一个拿了金击子,一个拿了丹盘,又多将丝帕垫着盘底,径到人参园内。那清
风爬上树去,使金击子敲果;明月在树下,以丹盘等接。须臾敲下两个果来,接在盘中,径至前殿奉献道:“唐师父,我五庄观土僻山荒,无物可奉,土仪素果二枚,权为解渴。”那长老见了,战战兢兢,远离三尺道:“善哉!善哉
!今岁倒也年丰时稔,怎么这观里作荒吃人?这个是三朝未满的孩童,如何与我解渴?”清风暗道:“这和尚在那口舌场中,是非海里,弄得眼肉胎凡,不识我仙家异宝。”明月上前道:“老师,此物叫做人参果,吃一个儿不妨。”三藏道:“胡说!胡说!他那父母怀胎,不知受了
多少苦楚,方生下未及三日,怎么就把他拿来当果子?”清风道:“实是树上结的。”长老道:“乱谈!乱谈!树上又会结出人来?拿过去,不当人子!”那两个童儿,见千推万阻不吃,只得拿着盘子,转回本房。那果子却也(),久放不得,若放多时即僵了,不中吃。二人到于房中,一家一个,坐在床
边上,只情吃起。噫!原来有这般事哩!他那道房,与那厨房紧紧的间壁,这边悄悄的言语,那边即便听见。八戒正在厨房里做饭,先前听见说取金击子,拿丹盘,他已在心;又听见他说唐僧不认得是人参果,即拿在房里自吃,口里忍不住流涎道:“怎得一个儿尝新!”自家身子又狼狈,
不能彀得动,只等行者来,与他计较。他在那锅门前,更无心烧火,不时的(),出来观看。不多时,见行者牵将马来,拴在槐树上,径往后走,那呆子用手乱招道:“这里来!这里来!”行者转身到于厨声门首道:“呆子,你嚷甚的?想是饭不彀吃,且让老和
尚吃饱,我们前边大人家,再化吃去罢。”八戒道:“你进来,不是饭少。这观里有一件宝贝,你可晓得?”行者道:“甚么宝贝?”八戒笑道:“说与你,你不曾见;拿与你,你不认得。”行者道:“这呆子笑话我老孙。老孙五百年前,因访仙道时,也曾云游在海角天涯,那般儿不曾见?”八
戒道:“哥啊,人参果你曾见么?”行者惊道:“这个真不曾见。但只常闻得人说,人参果乃是草还丹,人吃了极能延寿。如今那里有得?”八戒道:“他这里有。那童子拿两个与师父吃,那老和尚不认得,道是三朝未满的孩儿,不曾敢
吃。那童子老大惫懒,师父既不吃,便该让我们,他就瞒着我们,才自在这隔壁房里,一家一个,啯啅啯啅的吃了出去,就急得我口里水泱。怎么得一个儿尝新?我想你有些溜撒,去他那园子里偷几个来尝尝,如何?”行者道:“这个容易,老孙去手到擒来。”急抽身,往前就走,八戒一把扯住道:“哥啊,我听得他在这房里说,要拿甚
么金击子去打哩。须是干得停当,不可走露风声。”行者道:“我晓得,我晓得。”101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骂蹊跷抓耳挠腮B.喝蹊跷伸头探脑C.喝神奇抓耳挠腮D.骂神奇伸头探脑12.从选文看,唐僧为什么不吃人参果?(3分)13.选文中三藏、八戒、行者的语言描写中
都运用了反复的手法,任选一个人物进行赏析。(4分)14.从后文看,行者和八戒偷吃人参果,引出了怎样的后果?最终是如何解决的?(5分)【答案】11.B12.唐僧肉眼凡胎不识人参果,以为是刚出生的小孩,出家人的善良,使他不敢吃。13.运用反复的手法,对三藏见到人参果时的心理活动进
行了反复,突出表现了内心的惊恐、急切,也突出了他的善良;八戒连用“这里来”急切呼唤行者,表达了他急于吃到人参果的心理,突出了他的贪婪。行者反复说“我晓得”表现了他的急躁和胸有成竹。14.偷吃人参果后,引起道童的痛骂,行者一气之下毁掉人参果树,结果师徒被镇元大仙捉拿。最终请来观音菩萨救活人
参果树,师徒才得以上路。【解析】11.考查根据语境选择词语。第一空:此处童子语言并无任何不恭敬之处,只是在陈述自己师父的去处,所以应用“喝”;第二空:蹊跷:奇怪、可疑。神奇:神妙、奇特。根据后文“久放不得,若放多时即僵了,不中
吃”可知此处表达的语义是那果子很是奇怪。故应用“蹊跷”。第三空:抓耳挠腮: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伸头探脑:形容迟疑观望,或心中有鬼。根据后文的“出来观看”可知应用“伸头探脑”。故选B。1112.考查筛选信息。根据
“岁倒也年丰时稔,怎么这观里作荒吃人?这个是三朝未满的孩童,如何与我解渴?”“弄得眼肉胎凡,不识我仙家异宝。”“他那父母怀胎,不知受了多少苦楚,方生下未及三日,怎么就把他拿来当果子?”可知唐僧肉眼凡胎,不知道这是人参果,认为是刚出生的小孩子。他是一个出家人,生性软弱,慈善
为怀,所以不敢吃,不能吃。13.考查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三藏:“善哉!善哉!”“胡说!胡说!”“乱谈!乱谈!”,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他初见人参果时的惊惧与拒绝的急切。他认为这果子是刚出生的小孩子,所以不能吃,表现了他的善良。八戒:“这里来!
这里来!”,这是八戒在急切地招呼悟空,让他上自己这里来。联系语境,八戒听到两个小童的对话,知道了人参果的玄妙与美味。于是急切的招呼悟空,表现了他急于吃到人参果的想法,表现他的贪吃。行者:“我晓得,我晓得。”,八戒提醒悟空“要拿甚么金击子去打哩。
须是干得停当,不可走露风声”,悟空连声说自己晓得,表现了他内心的急躁和胸有成竹,听八戒介绍,他也动了吃人参果的心思,又对自己的本领很自信,认为自己一定能偷到人参果。14.考查名著内容。行者和八戒偷吃人参果后,被清风明月两个小童发现,堵门大骂。行者内
心不愤,一怒之下,推倒了人参果树。镇元大仙从上清天回来,施法术擒住师徒四人。悟空许诺要救活果树。四处求仙访友寻求救树之法,最后观音菩萨用净瓶之水救活果树,悟空与镇元子结为兄弟,师徒四人西行而去。四、古文阅读(10分)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
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选自《魏文侯书》)(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15.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______
___(2)是.日,饮酒乐:__________(3)天又雨.(4)乃.往,身自罢之:__________1216.翻译下列句子。(4分)(1)天又雨,公将焉之?(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17.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魏文侯具有怎样的美德?(2分)【答案】15.(1)约定时间(2)这
(3)下雨(4)于是,就16.(1)天又下雨,您要去哪里吗?(2)虽然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17.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魏文侯具有言而有信的美德。【解析】15.考察词语的解释。期.:古今异义,在句中意思是约定
。是:..古今异义,在句中是代词,这。乃:虚词,在这里的意思是于是,就。16.考察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是在字字对译的基础上追求文从字顺还有注意句式。天又雨,公将焉之。重点词雨:下雨是动词。焉:哪里之:无意义。虽
乐,岂可不一会期哉?注意重点词虽:即使。岂:难道。哉:语气词呢17.结合故事情节结合人物语言、动作可以看出魏文侯具有言而有信的美德。【参考译文】魏文侯与掌管山泽的官员约好了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怀畅饮,天又下起雨来。魏文侯正要去赴约,周
围的官员们说:“今天您喝酒喝得高兴,天又下雨,您将要到什么地方去?”魏文侯说:“我与掌管山泽的官约好了去打猎啊,虽然现在很开心,但是怎么可以不遵守约定?”文侯于是前往去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的计划。魏国从此之后就强盛起来。五、写作(40分)(一)片段作文(10分)18.看图
提炼其中蕴含的一种学习方法。用引经据典或亲身经历阐述这种学习方法的好处。字数不少于100字。13【范文】《推敲》这个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闯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
由韩愈确定诗句中的词用“敲”比较恰当,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我们要学习贾岛这种苦心推敲、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写作时反复修改,锤炼字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从两幅图中选择一幅,用引经据典或亲身经历来阐述这种学习方法,写一段议论性文字。图中讲述的是“推敲”的故事。唐朝诗人贾岛,骑驴外出,在路上一面走,一面作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反复地吟诵这两句诗,还用手做着推敲的姿势,是“
推门”好,还是“敲门”好,一时定不下来,此时,韩愈经过那里,但是贾岛仍然在低着头吟诗,不觉一头撞到了韩愈的仪仗队里,公差将把贾岛从驴背上拽下,推到韩愈面前,贾岛只好把作诗的事讲出,韩愈听后不仅没有责备贾岛,反而笑着对贾岛说还是“敲”字好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做文章或做事时,要反复琢磨,反复斟酌,做学问要谨严。据此组织语言,要注意字数要求不少于100字。(二)大作文(30分)19.梦想是夸父逐日时不停的脚步;是精卫填海时不懈的追求;是飞蛾扑火时那至死不渝的信念。
梦想是对未来的承诺,而不是空洞的口号。我们当代青少年更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我们的生活完全可以成为自己梦想中的样子,只要勇敢迈出那一步。请以“梦想之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14(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3)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4)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范文】梦想之光梦想如蓬勃的朝阳,放射出万丈光芒。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古往今来,多少人前仆后继,热切地追逐梦想。新时代的青年,更要努力奋斗,坚持不懈,自信自强,让梦想之
光绽放。奋斗,让梦想之光绽放。宋玺,18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作为领唱参加第八届世界合唱比赛,斩获两枚金牌。大四那年,她投笔从戎,经过严格训练,成为海军陆战队的一员,作为唯一一名女陆战队员远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年
仅24岁的她,一次又一次树立新目标,并不断向目标进发,用奋斗书写了与众不同的青春,让梦想之光绽放。坚持,让梦想之光绽放。近年颇受好评的《朗读者》,让董卿又火了一把。身为主持人,如今的董卿可谓名利双收,但她成功的背后是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付出。初到上海时,董卿没有名气,好不容易主
持一档节目,收视率也不理想。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她并没有气馁,而是学英语、考编导,坚持学习,厚积薄发。终于,董卿的工作迎来转机,之后她进入了央视。她工作时勤勤恳恳,尽管一路也有坎坷,但她一直坚持学习,她说:“我见过北京后半夜各个时段的
样子。”由于坚持不懈地学习,董卿一步步向前,一点点优于过去的自己,而今终于在主持人这个行业大放光彩。自信,让梦想之光绽放。小征泽尔是世界上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对音符格外敏感的他发现了不和
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但调整后,他仍旧觉得乐谱有问题。他提出质疑,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没问题,是他错了,但他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最终跳出了这个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成功夺冠。而参赛的其他人尽管也发现乐谱有问题,但都因
不够自信而与冠军失之交臂。自信很重要,一个连15自己都不相信的人,又怎么能让别人信服呢?新时代的青年,请大胆向前走,怀揣梦想,勇于实践,不懈追求,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请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当奋力拼搏,让青春无悔,让梦想绽放!【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采用了“引导语+全命题”的形式,引导语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写作欲望,打开并引领写作思路。本题中的材料
围绕着“梦想”论述,点明了梦想对于成功与人生的重要。有两个写作方向。一、以写人记事为主,写一篇记叙文。例如首段开门见山,直接点明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书法家,并为了这一梦想始终在努力;然后按时间顺序记叙自己小时候在爷爷的引导下接触书法,并爱上了书法,走上了书法学习之路,并为之付出了无数的辛苦
和汗水;末段写尽管现在自己有了些成绩,但离梦想的实现还很遥远,自己将继续努力,为了早日实现成为一名书法家的梦想而努力奋斗。二、抒发追梦真情,可以写成抒情散文,多层面诠释“梦想”的丰富内涵,抒发真切感受。此类素材举不胜举,个人的,民族的,真实的,虚构的……可以回顾历史,
从历史长河中采撷关于梦想的浪花,也可以着眼现实、放眼未来,充分调动联想与想象,解读“梦想”的真谛。写作手法上,可以运用象征、烘托、虚实相生、以小见大等技巧,营造优美开阔的意境,增添文章的文学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