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共(4)页,40.496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1fa8a49ea26138f01b3ecdbfe07157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中2023级期末联考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5BABDC6~10DDBAA11~15BDACC16~20BACBD21~25CCDDA26~30BCAB
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31.(12分)(1)(6分)将他国经验与秦国国情相结合;循序渐进,策略得当;重视扩大群众基础;秦孝公的支持;商鞅个人的信念和决心;改革顺应时代潮流。(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2)(6分)态度:全盘否定(1分)评价
:这一态度有失偏颇(片面)(1分)。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取得一定的成果(2分)。但执行过程中加重人民负担,引起激烈争议,并未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2分)。32.(16分)(1)(9分)观点:洋务运动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分)阐述: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列强侵略不断加深。为挽救国家颓势,洋务派引进西方机器生产技术,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加速了教育的近代化;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创建新式海军,促进了军事的近代化。(7分,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综上所述,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依靠科技为动力,促进了中国的近(现)代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历史的进程。(1分)(示例仅作参考,也可从其他角度论述。)(2)(7分)事件:维新变法运动(1分)义和团运动(
1分)评价: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所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1分)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2分,任答1点即可)但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加之守旧派势力强大,最终失败(2分)。33.(12分)(1)(6分)措
施: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2分)影响: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有利于赢得抗战的胜利。(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2)(6分)新变化:由承认地主土地制度变为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或从土地所有制的变革回答)。(2分)原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形势的变化;完成反封建革命任务的需要;调动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获得农民支持,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解析:1.B由材料中“展现了三星堆文明独具特
色的信仰和审美”和“体现了三星堆与中原文明和长江中下游文明的密切联系”可知体现的中华文明的特点是多元一体,故选B。2.A根据材料“亲族圈仍是当今中国人重要的活动圈”“亲族之间礼节的轻重也主要是由血缘关系的远近来衡量”可知,由于宗法思想
的历史沉淀,中国人重视亲族和血缘,故选A。宗法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瓦解,排除C项。B、D两项与材料无关。3.B由材料可知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弱,分封制、宗法制走向崩溃,即“传统政治秩序走向崩溃”,故选B项。材料
并未体现诸侯之间矛盾尖锐,排除A。C、D两项说法错误。4.DA、B、C项分别为道家、法家、墨家的主张。5.C由材料可知秦孝公、秦惠王等秦国国君重视引进各国人才,增强了秦的综合国力,故选C。材料只说到秦国对人才的重视,排除A。材料中并未体现秦国有重视善待人才的
传统,人才流动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D两项。6.D材料说明分封制和郡县制适用于不同的时期,故选D项。7.D由材料中“景帝只得‘默然而沮’”汉武帝时“丞相府客馆丘虚(墟)而已”可知,汉武帝时,专制皇权有所加强,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A。频繁换相
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排除B。C项与材料无关。8.B由材料中“无事则收其庸”“凡庸、调之物”可知,该项制度是租庸调制,其中以庸代役的做法有利于保障农民的生产时间,故选B。两税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A。C
、D项与材料无关。9.A由材料“尊李耳为祖却以儒学为主”“精于儒术而归心于佛道”等表述可知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故选A。儒学是受到来自佛道的挑战和冲击,但并未失去正统地位,排除C。B、D两项并非材料主旨。10.A由材料“艺祖皇帝(即宋太祖赵匡胤)用天下之士人,以易武臣之任
事者,故本朝以儒立国”可知,宋初的治国方针为崇文抑武、以文治国,故选A,排除D。B、C与材料无关,排除。11.B由材料“辽代墓葬”“茶道工具”“包括碾茶、煎茶诸环节在内的完整的备茶过程”等关键信息可知,契丹民族受到了中
原饮茶文化的影响,体现了当时民族交融的加强,故选B。A、D材料无从体现。C项“领先全国”,无对比则不成立。12.D由图可知,唐至金及南宋,北方人口密度总体下降,南方人口密度大幅增加,体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故选D。其它三项与材料无关。13.A由材料“他们在著作都详细介绍了沿途各国的自
然风光及人文状况”可知,郑和下西洋丰富了国人的海外知识,故选A。其他三项与材料无关。14.C由材料乾隆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并最终拒绝了英国使团的通商要求可知当时统治者天朝上国意识根深蒂固,故选C。其它三项
与材料无关。15.C由材料“1/10以上的谷物,1/4以上的生棉,超过9/10的生丝,以及几乎所有的茶叶,都是为了在市场上贩卖而生产”可知,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紧密关联,故选C。A、D不能体现,B项不符合史实。16.B由材料中“孙悟空”“热爱自由,蔑视权威,勇于反抗满天神佛”可知,作者旨在表达个性解
放的诉求。其它三项与材料无关。17.A由材料“轻许将税则列入条约,遂开协定之恶例”可知该条约内容为协定关税,是英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与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所攫取的特权,故选A。B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C项是左宗棠发兵新疆的战果,D项是甲午中日战争。18.C由材料“1895年”
和报道内容可知是甲午战后对败于日本的反思。材料未体现不平等条约遭到强烈反对,排除A。B、D两项说法错误。19.B由材料“其中包括康有为、梁启超领衔的广东80举人的上书”可知康、梁的活动是上书链条中的一环,故选B。A、C两项说法错误。材料并非强调维新派力量的发展,排除D。20.D由材料
可知这一局面指的是东南互保运动。时值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存亡之际,地方大员寻求自保,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和地方权力的扩张,故选D。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排除A。清政府土崩瓦解是在辛亥革命后,排除
B。C项与材料无关。21.C在晚清革命与立宪的各种书刊宣传之下,人们鼓起勇气参加革命,促成了辛亥革命的成功,即思想动员助推革命运动的爆发,故选C。梁启超是立宪派,A项说法错误,B、D两项与材料无关。22.C材料意在说明,共和政体虽已建立,但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所束缚,
因此,需要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展开彻底批判,即开展新文化运动。故选C项。A、B、D项都并非材料主旨。23.D由材料可知,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一词成为各种报刊使用频率极高的热词,从而体现出当时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A、
B不符合当时史实,C项工人阶级的影响力应为提高。24.D根据材料“……把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作为中心工作……中共领导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逐渐将农村作为工作重心”可知,这是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故选D。其它
三项不符合史实。25.A由材料“1927年”“党员人数大幅上升”“57697”等关键信息可知,国民革命扩大了党的影响力,故选A。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均与材料所述时间不吻合,排除B、C。D项不符合史实。26.B由材料“宣告关税自主”“通过改订税则,逐步
提高进口关税税率”可知,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措施,故选B。其它三项均不符合史实。27.C由“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红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保证”可知,材料是对遵义会议的评述,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
故选C。其它三项分别对应洛川会议、中共七大、八七会议。28.A材料体现了当时抗战歌曲广为流传,折射出民众的民族认同感增强,故选A。C项与材料无关。B项“战略反攻”、D项“革命根据地”不符合材料涉及时间。29.B由“追
击日军的是中共的八路军,追击八路军的是以‘军令统一’为名消灭异己的国民党蒋介石的军队”可知,漫画讽刺了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倾向,故选B。其它三项均与材料无关。30.D根据材料“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了
进攻”可知,“转折点”是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标志性事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故选D。A、B、C均与材料无关,故排除。31.(1)结合材料“吸取了魏楚等国变法的经验教训”“说服秦国君臣,取信于民。分两次颁布变
法法令,循序渐进,让秦人逐步接受和遵从新法”“注意抓住秦人的特点”等内容可以归纳效果显著的原因是“将他国经验与秦国国情相结合;循序渐进,策略得当;重视扩大群众基础”。结合所学可知,原因还有“秦孝公的支持、商鞅个人的信念和决心、改革顺应时代潮流”。
(2)结合材料“而天下汹汹骚动,恸哭流涕者接踵而至”“自是邪佞日进,人心日离,祸乱日起,惜哉”等内容可知《宋史》对于王安石持全面否定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态度有失偏颇。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执行过程中加重人民负
担,引起激烈争议,并未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3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影响,可提炼出观点: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再分别从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教育、军事等角度阐述观点,最后进行总结。(示例仅
作参考,也可从其他角度论述。)(2)结合材料“甲午一役以后”“未几有变法自强之举”“同时有北方诸省之乱,此受外族之凭陵,忍之无可忍,乃轰然而爆发者也”,并联系所学可知“变法自强之举”和“北方诸省之乱”分别指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但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加之守旧派势力强大,最终失败。
33.(1)由材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是中间分子占三分之一”可答出措施为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由材料“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非党进步
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可答出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再结合教材,可答出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有利于赢得抗战的胜利。(2)由材料“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
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可答出新变化为由承认地主土地制度变为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由材料“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可答出获得农民支持,
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再结合教材所学,可答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形势的变化;完成反封建革命任务的需要;调动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