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华英学校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共(19)页,834.066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1a67f40def0e15bf10235cc8d04792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19~2020学年初三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60分钟。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Mg-24Cl-35.5Ca-40Fe-56Zn-65一、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积沙成塔C.铁杵磨成针D.钻木取火【答案】D【解析】【详解】A、滴水成冰是指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状态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选项A不正确;B、积沙成塔是用沙子堆积成塔,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选项B不正确;C、铁杵磨成针是指将铁杵磨去一部分,没有新物质生成,选项C不正确;D、钻木取火是指通过钻木做功放出热量,温度达
到木材的着火点发生燃烧,燃烧时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D正确。故选D。2.下列标志表示节约用水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A、该标志是绿色食品标志,不符合题意;B、该标志是节能标志,不符合题意;C、该标志是注意安全标志,不符合题意;D、该标
志是节水标志,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要注意的是B和D的区分,图标含义都体现了“节”的含义,但也有所不同。3.有资料显示,pH与猪肉的新鲜度的关系见下表,猪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强弱的变化为:名称新鲜肉次鲜肉变质肉2pH5.8~6.26.3~6.
6>6.7A.逐渐变弱B.保持不变C.逐渐变强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详解】当溶液的pH小于7时,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酸性越弱。根据题目表格测量数据,猪肉在变质过程中pH增大,所以酸性变弱。故选A
。【点睛】溶液的pH大,碱性越强,酸性越弱;pH越小,酸性越强,碱性越弱。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蒸发食盐水C.测溶液pH值D.气密性检查【答案】D【解析】【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切不可
把水倒入浓硫酸中,以免液体飞溅出来,A不正确;B、蒸发食盐水过程中,没有用玻璃棒搅拌,液体会飞溅出来,B不正确;C、测定溶液pH值时,pH试纸不能先用水润湿来测量,会导致溶液变稀,测量不准确,C不正确;D、气密性检查,双手握紧烧瓶,瓶内气压增大,玻璃管内液
面上升,气密性良好,D正确。故选D。5.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服用氢氧化钠医治胃酸过多症B.进入菜窖取青菜前先做灯火实验C.食用用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水产品D.大量施用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答案】B【解析】3【详解】A、氢氧化钠有较强的腐蚀性
,不能用于医治胃酸过多症,不符合题意;B、进入菜窖取青菜前先做灯火实验,检验菜窑内氧气的含量是否充足,如果灯火熄灭,说明氧气含量过少,不能进去,符合题意;C、甲醛是有毒物质,不能用于浸泡水产品,以免损害人体健康,不符合题意;D.大量施用农药会造成水源污染,空气污染,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B。6.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除去CO中的CO2,并收集COC.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D.鉴别NH4NO3、CuSO4和NaCl三种白色粉末【答案】B【解析】【详解】A、加热玻璃管中的铜丝,铜丝与氧气反应,消耗了氧气,使气压减小,注射器
活塞左移,根据注射器移动的刻度,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从而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但不能用瓶口向上的烧杯收集一氧化碳,因为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符合题意;C、用硫酸铜
溶液分别与银和锌反应来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银与硫酸铜反应,银的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铜比银活泼;锌与硫酸铜反应,锌的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锌比铜活泼,所以可以得出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铜>银,不符题意;4D、鉴别NH4NO3、CuSO4和
NaCl三种白色粉末,分别把这三种白色粉末放于水中溶解,观察并接摸烧杯,烧杯外壁变冷的是NH4NO3;溶液变为蓝色的是CuSO4;无明显现象的是NaCl,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注意的是一氧化碳
的收集方法,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略小,采用排空气法收集的一氧化碳不纯,只能用排水法收集。7.“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
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答案】C【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选项A错误;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选项B错误;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
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选项C正确;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C60是由碳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也属于碳的单质,选项D错误。故选C。8.下列有关化学知识应用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于杀灭新冠病毒的84消毒液有
效成分是NaClO,其中Cl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1NaClOB.清华大学发现有效抑制新冠病毒复制的抑制剂C25H40O8,其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5:40:8C.化肥NH4H2PO4与草木灰混合使用效果更好D
.用于减轻被蚊虫叮咬引起痛痒的氨水NH3·H2O属于碱【答案】D【解析】【详解】A、在NaClO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为0,则有+1+X+(-2)=0,解得X=+1,
Na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1,A不正确;B、在C25H40O8,其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5):(140):(168)=75:10:32,B不正确;C、化肥NH4H2PO4含有铵根离子,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因为草木灰的主要成
分是碳酸钾,它呈碱性,会使铵态化肥产生氨气,降低肥效,C不正确;5D、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主要成分是NH3·H2O,水溶液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具有碱的通性,属于碱,D正确。故选D。9.下列根据化学思维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方法示
例A守恒法2克镁条在氧气燃烧所得固体质量为2克B对比法找出铁生锈的因素只需要做两个对比实验C推理法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D归纳法冰和干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A、2克镁条在氧气燃烧所得固体质量
为2克,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因为还有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没有计算在内,不符合题意;B、找出铁生锈的因素只需要做三个对比实验,一是铁同时与氧气和水接触;二是铁只跟氧气接触;三是铁只跟水接触,不符合题意;C、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只含一种元
素,属于混合物,不是单质,不符合题意;D、冰是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干冰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所以冰和干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D。10.如图表示某物质在水(a)和酒精(b)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20℃时,其
水溶液比其酒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6B.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4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8gD.40℃时,其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多为38100%38100+【答案】A【解析】【详解】A、20℃时,没有指明其水溶液和其酒精溶液是否是饱和
溶液,无法比较其水溶液和其酒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A不正确;B、从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该物质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正确;C、从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在4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8g,C正确;D、40℃时,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为38g,含义是40℃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该物质38g,则其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多为38g100%38g+100g,D正确。故选A。【点睛】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质量分数=S100%100g+S(S表示溶解度)。11.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
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A.B.C.7D.【答案】B【解析】A、C、D中少量的NaOH浓溶液与CO2气体反应都会产生较明显的现象,A中鸡蛋被“吞”入瓶中,C中气球会鼓起,D中塑料瓶会变瘪;
B中在取下橡皮塞后试管内液面会上升,但CO2能溶于水,CO2与水反应也会产生类似的实验现象,因而B中液面上升不足以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1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CO2能与水反应B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体产生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D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该溶液一定是酸溶液A.
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A、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变少,气压变小,则二氧化气体可能溶于水也可能与水反应,不符合题意;8B、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无色液体产生,则该气体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不一定是氢气,也可能是其他含氢元素的可燃性气体,如甲烷,符合题意;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某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熄灭,证明该气不是氧气或氧气含量较低,例如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也会熄灭,但空
气中含有氧气,不符合题意;D、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该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也可能是显酸性的盐溶液,不符合题意。故选B。13.除去下列物质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NaOHNa2CO3加
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BCu粉C在空气中灼烧CCuSO4溶液FeSO4加足量铜粉,过滤DCaCl2溶液HCl加过量CaCO3粉末,过滤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A、Na2CO3和NaOH均能与稀盐酸反应,至不再产生气
泡,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C、Cu粉均能在空气中灼烧,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足量铜粉不能与FeSO4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HCl
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D。【点睛】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
不能引入新的杂质。14.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9是A.NaOH、CuSO4、NaNO3B.KOH、HNO
3、K2CO3C.Ba(OH)2、ZnSO4、CuOD.NaOH、HCl、Ba(NO3)2【答案】B【解析】【详解】A、CuSO4和NaNO3都属于盐,且它们之间不能反应,不符合题意;B、KOH和HNO3能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水;HNO3和K2CO3能发生反应,
生成硝酸钾、水和二氧化碳;硫酸和硝酸钡也能转化为HNO3,符合题意;C、ZnSO4和CuO不能相互交换成分,不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D、HCl和Ba(NO3)2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水或气体产生,不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复分
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要有沉淀、水或气体生成。1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至过量B.向一定量的盐酸和硫酸镁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10C.将足量镁和锌金属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D.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
酸钠固体,充分搅拌【答案】D【解析】【详解】A、分析图象,起点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该图象表示的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至过量,不符合题意;B、向一定量的盐酸和硫酸镁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镁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镁,因为硫酸
钡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所以一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时就有白色沉淀产生,曲线的起点坐标应该是(0,0),与图中曲线不相符,不符合题意;C、将足量镁和锌金属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则盐酸都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相同的盐酸所含的氢元素的质量相同,则产生的氢气质量相
等,图中两曲线的高度应该一样,与图中曲线不相符,不符合题意;D、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原不饱和硝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所以起点在纵坐标上,不断的溶解氢氧化钠,溶液溶质
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曲线向上延伸,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曲线成一水平直线,与图中曲线相符,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16.节假日外出旅游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1)外出时多数
人喜欢携带轻便耐摔的塑料水杯。塑料属于_________(填序号)。①合成材料②金属材料③复合材料(2)为防止旅途皮肤意外擦伤感染,常备碘酒,其中的溶剂是_______(填化学式)。(3)旅游前准备了鸡蛋、面包、橘子、牛奶和矿泉水,其中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是__;奶制品标签如图所示,其中“
钠”和“钙”元素属于_________(填“微量”或“常量”)元素;用过的矿泉水瓶需放到贴有以下__(填字11母)标识的垃圾箱内。AB(4)小包装糕点类食品常采用充气包装,氮气是常用的填充气体。根据氮气的性质写出选用氮气的主要原因___。(
5)篝火晚会上,常将燃烧着的木柴架空,其理由是___。【答案】(1).①(2).C2H5OH(3).橘子(4).常量(5).A(6).化学性质稳定或不活泼(7).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解析】【详解】(1)三大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故选①。(2)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3)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在鸡蛋、面包、橘子、牛奶和矿泉水等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是橘子;人体中“钠”和“钙”元素含量大于0.01%,属于常量元素;矿泉水瓶是塑料制品,
属于可回收垃圾。A图表示可回收垃圾,B图表示不可回收垃圾,故选A。(4)氮气是常用于食品充气包装,主要原因是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或不活泼。(5)为了使木柴充分燃烧,常将燃烧着的木柴架空,理由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旺。17
.从古至今,金属材料一直是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1)日常生活中家里防盗铁网上常刷一层“银粉”漆,其实“银粉”就是金属铝粉,利用了铝的什么性质:_______。(2)金属汞常用在体温计中,请从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的现
象:_______;若不慎将体温计打破,散落出来的汞产生的汞蒸气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此时,可撒一些硫粉在上面,硫与汞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固体硫化汞,请写出其化学方程式____。12(3)磷化铟是用来制造光电子器件和微电子器件的新型材料,从如图中可知,铟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
_____周期,铟原子与A、B、C、D四种粒子中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_________。(4)若将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
______(填物质名称),滤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答案】(1).抗腐蚀性能好(2).温度升高,汞原子的间隔增大(3).Hg+S=HgS(4).五或5(5).D(6).铜、铁(写化学式不得分)(7).ZnSO4(写名称不给分)【解析】【详解】(
1)铝的化学性质较活泼,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在铝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保护好铝制品,所以把铝粉刷在铁的表面上是为了保护铁不易被腐蚀,利用了铝的抗腐蚀性能好。(2)从微观粒子的观点分析,体温计测量体温时,
由于温度升高,汞原子的间隔增大,汞柱上升;硫与汞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固体硫化汞,化学方程式为Hg+S=HgS。(3)从铟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铟原子结构示意图有五个电子层,则铟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铟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最外层电了数为3,故选D。(4
)将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由于锌和铁都比铜活泼,所以锌和铁都能与硫酸铜反应,反应顺序是锌先与硫酸铜反应,待锌反应完成,如果还有硫酸铜剩余,铁再与硫酸铜反应。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因为锌先参与
反应,铁后参与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生成的铜和剩余的铁,可能含有锌;因为有铁,滤液中一定不含硫酸铜,一定含有生成的硫酸锌,可能有硫酸亚铁。【点睛】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电子层数等于元素的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
相似。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0分)18.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3(1)仪器②的名称是_________。(2)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不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理由是_________。(
3)研究表明,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如表是不同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时氯酸钾剧烈反应时的温度。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好选用___________。氧化物Fe2O3Al2O3Cu
OMgO剧烈反应时的温度490℃540℃350℃545℃(4)实验室可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少量氨气,为了得到平稳的氨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5)用甲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燃烧结束后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
荡,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吸住”而不掉下来,其原因是________,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为完成上述实验,用10mL量筒量取6.0mL氢氧化钠溶液,读数时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最低处应与如图乙中_______处刻度线保持水平(选填“a”或“b”)。【答
案】(1).集气瓶(2).2KMnO4ΔK2MnO4+MnO2+O2↑(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4).CuO或氧化铜(5).C(6).硫燃烧产生的SO2被NaOH溶液吸收,瓶内气压减小(7).SO2+2NaOH=Na2SO3+H2O(8).a【解析】【详解】(1)仪器②用于收集气体,是集气瓶
。(2)A装置是加热固体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有棉花,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ΔK2MnO4+MnO2+O2↑;D装置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不能用D装置收集氧气。14(3)分析表格数据,氧化铜作催化剂时氯酸钾剧烈
反应的温度最低,所以最好选用氧化铜。(4)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少量氨气,要得到平稳的氨气流,就是要控制反应的速度,应选择C装置,C装置的分液漏斗通过调节活塞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得到平稳的氨气流。(5)硫在氧气中燃烧生
成二氧化硫,反应完毕后,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所以倒转集气瓶,玻璃片被“吸住”而不掉下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用10mL量筒量取6.0mL氢氧化钠溶液,读数时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最低
处应与如图乙中a处刻度线保持水平,因为从图乙刻度可知,a、b之间的刻度是5.0mL,那么6.0mL应该在5.0mL的上面。19.小杰在做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燃烧产物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小杰想进一
步探究该黑色固体的成分。(1)在做铁丝燃烧实验时,除了生成黑色固体外还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2)对黑色固体的探究:【查阅资料】①FeO和Fe3O4都是黑色固体,而且都可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其中Fe3O4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铁盐、亚铁盐和水,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____。②KSCN溶液遇铁离子显血红色。【猜想】猜想a.该黑色固体不是Fe2O3,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b.该黑色固体是___;猜想c.该黑色固体是Fe3O4;猜想d.该黑色固体是FeO和Fe3O4的混合
物。【实验设想】向黑色固体加入过量稀硫酸的实验过程中,如果猜想b成立,则反应后溶液中所含的金属离子为______(写化学符号);如果猜想c成立,则反应后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有_____(写化学式)。【实验方案】方案一:取上述固体于烧杯中,加入适
量的稀硫酸,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若观察到现象:_____,则猜想b不成立。方案二:如图,向该黑色固体通入足量的氢气充分反应。通过称量反应前、后的固体质量,再通过简单计算来分析确定固体的成分。15①在进行方案二时,
小杰称得的固体质量如下:反应前反应后玻璃管的质量为91克,固体质量为A克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91+B)克②有同学认为如图所示装置,加热先通一会儿气体X再通入氢气,停止加热后再通一会儿氢气,这样可使实验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你认为在O2、N2和Ne三种气体中,气体X最没有可能
的是__________。③通过计算后,你认为A:B的范围是_________时,猜想d成立。【答案】(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答到火星四射即给分)(2).Fe3O4+4H2SO4=Fe2(SO4)3+FeSO4+4H2O(3).氧化铁不是黑色的(或氧化铁是红色的)(4).Fe
O(或氧化亚铁)(5).Fe2+(6).Fe2(SO4)3FeSO4H2SO4(写全才得分)(7).溶液变为血红色(8).O2(或氧气)(9).9:7至29:21(不化简或者数据倒过来都给分)【解析】【详解】(1)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除了生成黑色固体外还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查阅资料]①Fe3O4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铁盐、亚铁盐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42424342(FeO+4HSO=FeSO+FeSO+4H)O。[猜想]猜想a.该黑色固
体不是Fe2O3,因为氧化铁是红色的。猜想b.该黑色固体是氧化亚铁,因为氧化亚铁是黑色的。[实验设想]如果猜想b成立,黑色固体是氧化亚铁,氧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则反应后溶液中所含的金属离子是亚铁离子,
符号为Fe2+。如果猜想c成立,该黑色固体是Fe3O4,四氧化三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亚铁和水,则反应后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有生成的243FeSO()和FeSO4,以及过量的H2SO4。16[实验方案]方案一:取上述固体于烧杯中,加入
适量的稀硫酸,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猜想b不成立,则溶液中含有铁离子,铁离子遇到KSCN溶液变为血红色。方案二:②加热前先通一会儿气体X再通入氢气,目的是把管内的空气排出来,防止加热氢气时发生爆炸,所以,气体X最没有可能的是氧气,因为氢气与氧气混合加热可能发生爆炸。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可知,铁的氧化物与氢气完全反应时,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假设A全部是氧化亚铁时,A与B的质量比为氧化亚铁的质量与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之比,则有:A:B=(56+16):56,解得A:B=9:7;假设A全部是四氧化三铁时,A与B的质量比为四氧化三铁的质量与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的
质量之比,则有:A:B=(563+164):(563),解得A:B=29:21。猜想d成立,黑色固体中既有氧化亚铁也有四氧化三铁,则A:B的范围是9:7至29:21。四、(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20.高氯酸钠晶体(NaClO4·H2O)可用于制备高氯酸。粗盐除去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后得
到“精盐”(只含MgCl2、CaCl2两种杂质)。以“精盐”为原料制备高氯酸钠晶体的流程如下:【资料】高氯酸钠在较高温度下易分解。请回答下列问题:(1)流程中加入过量Ca(OH)2和过量Na2CO3的顺序能否对调(填能或不能)_______,为什么______
_?(2)写出加入盐酸调p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写一个)。(3)ClO2的化学名称为______。通入SO2是为了除去NaClO4溶液中少量的NaClO3,该反应生成两种物质,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4)“气流干燥”时,温度应控制在75℃~95℃,其原因是_
_____。(5)NaClO4溶液中的阴离子是_________(写化学符号),如何检验NaClO4溶液中是否还存在Na2SO4_________。【答案】(1).不能(2).对调后,过量的Ca2+没办法除去(合理表
达即可)(3).17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OH+HCl=NaCl+H2O(4).二氧化氯(5).2NaClO3+SO2=Na2SO4+2ClO2(6).温度过高,高氯酸钠易分解;温度过低,干燥不充分(或75℃~95℃,干燥充分且高氯酸钠晶体不
易分解)(7).4ClO−(8).用试管取样品溶液后,滴入硝酸钡(或氯化钡)溶液,看是否变浑浊【解析】【详解】(1)在流程中加入过量Na2CO3目的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Ca(OH)2,顺序不能对调,如果对调,那么过量
的Ca2+无法除去。(2)在除杂过程中,生成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导致溶液呈碱性,加入盐酸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调节溶液的p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Na2CO3+2HCl=2NaCl+H2O+CO
2↑或NaOH+HCl=NaCl+H2O。(3)根据氧化物的命名方法,ClO2的名称为二氧化氯。通入SO2是为了除去NaClO4溶液中少量的NaClO3,二氧化氯和氯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二氧化氯气体,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SO2=Na2SO4+2ClO2。(4)“气流干燥”时,温度应
控制在75℃~95℃,原因是温度过高,高氯酸钠易分解;温度过低,干燥不充分。(5)从化学式判断,NaClO4属于盐,由金属钠离子和高氯酸根离子构成,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高氯酸根的化合价为-1价,所以溶液中的阴离子是高氯酸根离子,符号为4ClO−;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
合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用试管取适量的NaClO4溶液,向其中滴入硝酸钡溶液,看是否变浑浊,如果溶液变浑浊,则含有Na2SO4。五、(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21.某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其中含有少量的N
aCl,小明同学为测定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他进行了以下实验,取40g食用碱,加水配成400g的溶液,把溶液平均分为四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CaCl2溶液,实验数据见下表: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食用碱的质量/g10101010加入CaC12溶液的
质量/g20406080生成沉淀的质量/g2.55m8请分析表中数据并计算回答。(1)m=________;18(2)40g该食用碱配成的溶液与足量CaCl2溶液反应,最多生成沉淀质量为_____g;(3)
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答案精确到0.1%)(4)请根据实验四的数据画图并标上合适的坐标数据。【答案】(1)7.5g;(2)32;(3)84.8%;(4)【解析】【详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每20gCaC12溶液完全反应,产生沉淀的质量为2.5g,
则60gCaC12溶液完全反应产生沉淀的质量m=7.5g;(2)分析表格,由实验四的数据可知,10g该食用碱与足量CaCl2溶液反应,最多生成沉淀质量为8g,那么40g该食用碱与足量CaCl2溶液反应,最多生成沉淀质量为8g4=32g;(3)解:设10g该食用碱
中含Na2CO3的质量为X。2323NaCO+CaCl=2NaCl+CaCO106100X8g106X=1008gX=8.48g19该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8.48g100%=84.8%10g。答:该
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84.8%。(4)根据实验四的数据可知,10g该食用碱与足量CaCl2溶液反应,最多生成沉淀质量为8g,且每产生2.5g沉淀消耗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为20g,那么产生8g沉淀消耗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为64g。所以该曲线的起点坐标为(0,0),
终点坐标为(64,8),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