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 (部分省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5 页
  • 大小 1.182 MB
  • 2024-10-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 (部分省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 (部分省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 (部分省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2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 (部分省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5)页,1.18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188a861894520599ea32f9441beebf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联考生物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至第4页,第Ⅱ卷第4至第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

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中含有维生素、激素、干扰素等多种成分B.尿检发现尿酸浓度高,说明内环境稳态已被破坏C.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内环境稳态维持,其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B【解析】【分析】1、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2、内环境含有的成分:CO2、O2、氢离子、尿素、血浆蛋白(

血浆)、葡萄糖、钙离子、维生素、抗体(血浆)、激素(由血液输送到身体各处)、氨基酸、钠离子、水。【详解】A、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维生素、激素、干扰素等,A正确;B、尿检是对尿液进行的检查,尿液不属于体液,其中的尿酸浓度高,并

不能说明内环境中的尿酸浓度也高,因此就不能够据此判断内环境稳态遭到了破坏,B错误;C、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C正确;D、内环境稳态维持,其理化性质和成分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B。2.图中的a、

b、c分别表示人体内的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相应细胞外液中的不同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b、c中,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B.液体c中含有激素但不含有酶C.细胞2中有的种类代谢不消耗

O2D.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细胞1产生的【答案】C【解析】【分析】1、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2、分析题图:a是淋巴,b是血浆,c是组织液,细胞1为淋巴细胞,细胞

2为血细胞,细胞3是组织细胞。【详解】A、由题图可知,a是淋巴液,b是血浆,c是组织液,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三种细胞外液中,血浆(液体b)的蛋白质含量最高,A错误;B、液体c是组织液,其中含有多种激素以及溶菌酶等成分,B错误;C、细

胞2包括各种血细胞,其中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因此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代谢不消耗O2,C正确;D、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D错误。故选C。3.下列各种成分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是()A.血液B.组织液C.淋巴液D.脑脊液【答案】A【解析】【分析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详解】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组成内环境,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的一种成分,血液并不全是体液,内含大量的血细胞,血浆才是血细胞的内环境,A错误,BCD正确。故选A。4.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胶质细

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动物的节律性受下丘脑的调控C.反射弧是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D.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脑神经组成【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

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详解】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A错误;B、下丘脑是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B正确;C、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C错误;D、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5.下列关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

神经的叙述,错误的是()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自主神经系统B.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血管收缩,血压升高C.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D.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

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

解】A、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A正确;B、交感神经兴奋能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缩,支气管扩张等,B正确;C、交感神经活动加强,会使心跳减慢,支气管收缩,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加强,C错误;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可以作用于同一器官,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于同一器

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D正确。故选C。6.下图为某一反射过程中,其神经冲动在轴突上的传导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丙区的膜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导致的B.由图可知,膜内和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反C.图示信息还不能确

定该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D.若该轴突左侧和脊髓相连,则该兴奋传导方向为从右向左【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或动作电位。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时,膜外为正,膜内为负,膜内外电位差为-70毫伏

。当神经纤维某部分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外电位降低,膜内电位升高,膜内外电位差减少,称为去极化,去极化继续发展,膜内电位升至+30毫伏,称为反极化。之后膜内电位迅速回降并逐渐恢复至静息水平,称为复极化。【详解】A、甲、丙区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处于静息状态,主要

是由K+外流导致的,A正确;B、局部电流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在膜外则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方向相反,B正确;C、从图来看,乙区的兴奋是来自于左侧还是来自于右侧都有可能,还不能确定该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左向右还是从右向左,C正确;D、若该轴突为传

入神经的部分轴突,左侧和脊髓相连,则该反射过程中兴奋传导方向为从右向左,但若该轴突为传出神经的部分轴突,左侧和脊髓相连,则该反射过程中兴奋传导方向为从左向右,D错误。故选D。7.如图为神经—肌肉接点示意图,①、②、③分别表示

突触中相应的结构。已知信息分子M是在该兴奋传递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神经递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小泡中的M以协助扩散的方式由结构①释放进入②B.突触间隙中的M通过②到达③的过程需要消耗ATPC.到达突触后膜的

M与③处的相应受体结合后,可引起肌膜产生电位变化D.发挥作用以后的M都会被迅速降解,以免持续发挥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

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神经递质发挥完作用后就会被降解或者回收。2、据图可知,①、②、③分别表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详解】A、突触小泡中的M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A错误;B、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通过物理扩散的方式到达突触后膜,不需要消耗

ATP,B错误;C、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可使肌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引起肌膜产生电位变化,C正确;D、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以后,会被迅速降解或被回收,D错误。故选C。8.下列有关高等动物脑和脊髓的叙述错误的是(.....).A.渴觉中枢、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

脑干损伤可能导致呼吸暂停C.排尿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D.学习、读书等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组成的,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半球的表层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

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小脑中有调节身体的平衡,使运动协调、准确的神经中枢;脑干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脊髓是人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的控制。【详解】A、大脑皮层是渴觉和体温感觉中枢,A正确;B、脑干中有呼吸中

枢,脑干损伤可能导致呼吸暂停,B正确;C、排尿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C正确;D、大脑表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级的部位,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

高级功能,其中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学习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但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D错误。故选D。9.下列激素中,和胰高血糖素不具有协同关系的是()A.肾上腺素B.醛固酮C.甲状腺激素D.糖皮质激素【答案】B【解析】【

分析】1、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2、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关系,胰高血

糖素和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互为协同关系;4、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也能促进生长,两者具有协同作用.【详解】由分析可知,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和糖皮质激素都能够直接或间接的提高血糖浓度,和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而醛固酮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肾小

管、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不能升高血糖,ACD错误,B正确。故选B。10.下图表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B.骨骼

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C.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D.该图表示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甲状腺激素

,③表示促甲状腺激素;2、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当外界环境温度低时,体温的调节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分泌①促甲状腺

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促进垂体分泌③促甲状腺激素,从而促进甲状腺分泌②甲状腺激素,A正确;B、骨骼肌受神经系统直接支配,会发生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B正确;C、激素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

状腺激素,激素②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为抑制,C错误;D、据图分析可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故选C。11.当人体失水过多时,机体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A.血浆渗透压升高B.大脑皮层产生渴感C.下丘

脑释放入血液的抗利尿激素量增加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答案】C【解析】【分析】对水平衡的调节:下丘脑中的饮水中枢和神经分泌细胞(能产生激素)来调节水的平衡,具体调节过程如下: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产生神经冲动,传到饮水中枢,产生兴奋,作作于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另一方面刺激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产生,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使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多,导致尿量减少,从而使细胞外液渗

透压下降。【详解】A、当人体失水过多时,血浆浓度变大,渗透压升高,A正确;B、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B正确;C、渗透压升高时,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

加,减少水分散失,C错误;D、渗透压升高时,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渗透压维持稳定,D正确。故选C。12.下图为人体受到某种应激刺激时机体进行调节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题图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

节B.激素B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甲状腺C.应激刺激可通过反射使激素A分泌增加D.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制剂易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答案】B【解析】【分析】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比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相关腺体。反馈调节是一种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指的是系统本身工

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两种方式。正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偏离平衡,负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回归平衡。生命系统的调节多数属于负反馈调节。【详解】A、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控制垂体,垂体分泌的激素

B控制甲状腺体现了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产生抑制为反馈调节,A正确;B、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但只能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错误;C、应激刺激使下丘脑中促甲状腺激素释

放激素分泌增加属于由反射弧完成的完整的反射活动,C正确;D、根据负反馈调节机制,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制剂,易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D正确。故选B。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的是()A.免疫器官B.免疫组织

C.树突状细胞D.肿瘤坏死因子【答案】B【解析】【分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以及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器官:骨髓、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活性物:免疫球蛋白(抗体)、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详解】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树突状细胞属于免疫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CD正确,B错误。故选B。14.下图表示人体的某一免疫过程,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B.图

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有a、b、dC.d可在细胞内、外起作用,甚至可以在体外起作用D.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能快速增殖分化成细胞c【答案】C【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

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

免疫效应。【详解】A、靠抗体实现的免疫为体液免疫,A正确;B、图中a为辅助性T细胞,b为记忆B细胞,c为浆细胞,d为抗体,其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辅助性T细胞、B细胞和记忆B细胞,抗体也能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正确;C、抗体不能在细胞内起作

用,C错误;D、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记忆B细胞)能快速增殖分化成细胞c(浆细胞),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效应,D正确。故选C。15.下图是某人先后两次注射同一种新冠疫苗后体内产生相应抗体的情况。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二次注射后,主要由

记忆细胞分裂、分化成的浆细胞产生相应抗体B.图示说明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新冠疫苗产生的抗体少,且保持时间较短C.图示说明为更有效预防新冠病毒,往往需要接种同种疫苗两次甚至更多次D.图示说明疫苗接种量越大,产生的相应抗体越多【答案】D【解析】【分析】当抗原再次侵入体内后,由

于体内已拥有一部分抗体能够识别该抗原,免疫系统将快速响应并分泌大量抗体以快速清除体内抗原,这一快速响应过程被称为二次免疫应答过程。这个过程是免疫系统各部分生理功能的综合体现,包括了抗原递呈、淋巴细胞活化、免疫分子形成及免疫效应发生等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详解】A、二次免

疫主要由记忆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产生相应抗体,A正确;B、由图中信息可知,第一次注射新冠疫苗产生的抗体少(抗体浓度低),且保持时间较短,B正确;C、二次免疫可通过记忆细胞快速反应,产生抗体的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量更多,对病毒的防御更

有效,因此往往需要接种同种疫苗两次甚至更多次,C正确;D、图示能够说明产生的抗体量与抗原接种次数有关,不能说明和接种量之间的关系,D错误。故选D。16.下列关于免疫学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通过免疫增强疗

法,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B.只有供者和受者的HLA完全相同,才能进行器官移植C.接种破伤风疫苗相较于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D.给重症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注射灭活新冠疫苗是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答案】C【解析】【分析】免疫

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

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详解】A、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需要使用免

疫抑制剂,通过降低患者的免疫力进行治疗,A错误;B、只要供者和受者的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B错误;C、接种破伤风疫苗,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等,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

疫力,C正确;D、给重症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注射相应抗体是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注射灭活新冠疫苗是预防的手段,D错误。故选C。17.下图描述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相关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②⑦⑧依次可代表细胞分

泌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的过程C.④不能表示抗原对免疫系统的刺激D.炎热时机体稳态的维持不需要过程⑤的参与【答案】B【解析】【分析】1、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

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包含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稳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分析题图可知,图中参与内环境

稳态调节的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即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详解】A、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B、②为神经系统的产物进入内环境,⑦为内分泌系统的产物进入内环境,⑧为免疫系统的产物进入内环境,故②⑦⑧依

次可代表分泌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的过程,B正确;C、④为内环境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可表示抗原对免疫系统的刺激,C错误;D、炎热时机体稳态的维持既需要神经调节,也需要体液调节,D错误。故选B。18.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控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的生

命活动,受基因表达的调控B.光能影响、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全过程C.温度不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重力通过影响生长素的分布等影响植物的生长【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生命活动,是指在水分、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代谢活动的基础上,表现出植物的种子萌发、抽枝、长叶、开花

、结果等生长发育的过程。而这些生命活动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因此,植物生命活动大致可归纳为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代谢、逆境生理这三个方面。【详解】A、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

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B、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条件之一,为植物提供有机物,光能影响、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全过程,B正确;C、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影响物质运输等,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C错误;D、根对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

度要比茎低得多,所以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稍微高一些就抑制了其生长,故根的近地侧生长慢,茎的近地侧生长快,故根表现出向地生长、茎表现为背地生长的特性,D正确。故选C。19.生长素是第一种被发现的植物激素,是首先

从人的尿液中提取出来的。下列关于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胚芽鞘尖端只有受到光的刺激才能产生生长素B.生长素的运输方向都和环境因素有关C.胚芽鞘的向光性由生长素的非极性运输引起D.人体细胞缺乏相关的受体,因此生长素不能促进人体生长【答案】D【解析】【分析】1

、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向光性。2、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3、单侧光照射能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使向光的一侧分布得少,背光的一侧分布得

多,这是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横向运输的结果。【详解】A、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与光照无关,黑暗环境中也能产生,A错误;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向受遗传决定,和重力等环境因素无关,B错误;C、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引起其在尖端以下区段分布不均造成的,非极性运输是在

成熟组织中进行的运输方式,C错误;D、人体细胞缺乏生长素的相应受体,因此生长素不能促进人体的生长,D正确。故选D。20.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植物根的生长影响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可知,生长素浓度为g时,对根具有最佳的促进效果B.根处于

C点对应的浓度i时,根可以正常生长C.生长素浓度在大于0,小于i的范围内,都能促进根的生长D.依图推测可知,m和2m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该植物茎的作用效果也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

、促进扞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详解】A、浓度g为生长素促进该植物根生长的最适浓度,此浓度具有最佳的促进效果,A正确;B、C点浓度i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根仍然能够正常生长,B正确;C、曲线表明,生长素浓度在大

于0,小于i的范围内,都能促进根的生长,C正确;D、由图可知,浓度m和2m的两种浓度的生长素对该植物根的作用效果相同,但相较于根,芽、茎对生长素不敏感,所以该植物的茎在2m浓度下将生长的更快,D错误。故选D。【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21.植物激素式植物牛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方法中不合理的是()A.青鲜素能够抑制发芽,可用其处理留种的大蒜、洋葱B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无子番茄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D.利用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催熟未成熟的柿子【答案】A【解析】【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

)防止落花落果。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

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

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详解】A、青鲜素能够抑制发芽,且效果稳定,如果用于留种的大蒜、洋葱,将会使它们在栽种后不能正常萌

发,A错误;B、番茄的雌蕊没有受粉,直接涂抹生长素类似物可刺激子房发育,形成无子番茄,B正确;C、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打破种子的休眠,C正确;D、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功能,考生需要识记不

同植物激素的功能,特别是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作用。22.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数量B.年龄结构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C.所有种群的种群密

度都受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的间接影响D.所有种群的种群密度都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直接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1、种群的特征: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组成、种群的性别比例。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鉴定种群

密度,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2、“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详解】A、种群最基本

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B、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B正确;C、有些种群其个体没有雌雄之分,就没有性别比例这个数量特征,C错误;D、对于陆生植物来说,一般不存在迁入率和迁出率,D错误。故选B。23.濒危动物保护,害虫的监测和预报等都需要调查种群密度,下列关

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种群密度,只能采用估算的方法B.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对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应舍弃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的间隔时间越长统计结果越准确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

标记物不能影响被调查动物的生命活动【答案】D【解析】【分析】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

计数→计算种群密度。【详解】A、对于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可以逐个计数,A错误;B、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也应如实记录,不应舍弃,B错误;C、若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长,标记个体可能会死亡,标记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

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大,C错误;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能影响被调查动物的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D。24.如图是种群数量变化及影响种群数量因素等的概念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表示“S”形曲线,其K值表示种群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B.②表示种群密度

,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有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调查C.种群数量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外因的影响D.年龄结构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内因【答案】A【解析】【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内部因素(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和外部因素(气候、食物、天敌

等)。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增长有S型增长和J型增长两种模型。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

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详解】A、①表示“S”形曲线,其K值表示种群在长时期内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而不是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A错误;B、②表示种群密度,对于有趋光性

昆虫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黑光灯诱捕法,B正确;C、气候、食物、天敌等外因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其中气候影响最大,C正确;D、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内部因素,D正确。故选A。25.如图甲表示某种群数量变

化的相关曲线图,图乙是在理想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第0~20年间,第10年种群数量最多B.图甲中第15年种群数量最少C.图乙中曲线X可表示图甲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D.图乙中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答案】B【解析】【分析】受食物和空间资源以及天敌的限制,大多数种群的增长为S型,在环境条件不被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称为K值,此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零,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详解】AB、图甲中,第0到第10年之间λ大于1,

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第10年到第20年之间λ小于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所以图甲中第10~20年间,第10年种群数量最多,第20年群数量最少,A正确、B错误;C、据图甲可以看出,该种群在前5年的λ值不变,说明该种

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呈现“J”形增长,因此图乙中曲线X可表示图甲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C正确;D、图乙中B点时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正确。故选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考生注意事项:请用0.5毫米黑色

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26.下图为人体肝脏局部放大以及其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其中的a、b、c分别代表三种细胞外液之间液体的转化量,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毛细血管静脉端血浆中的氧气含量_____________(填“

高于”或“低于”)动脉端,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饥饿时,静脉端血糖含量___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动脉端。(2)据图分析,b代表的液体量约等于_____________(用图

中字母及相应的计算符号表示)所代表的液体量,如果因某种原因导致淋巴循环受阻,则可能引起_____________。(3)研究表明,组织细胞间隙中的细菌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具有的特殊结构进入淋巴液,而后在淋巴回流途径中会经过多个_____________(填某种免疫器官),在

这里_____________防线均可对细菌发挥作用。【答案】(1)①.低于②.细胞呼吸消耗氧气(合理即可)③.高于(2)①.a-c②.组织水肿(3)①.淋巴结②.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毛细血管内含有的是血浆,肝脏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毛细淋巴

管内含有的是淋巴液,其中淋巴液、组织液和血浆是内环境的主要组成。【小问1详解】氧气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图中毛细血管静脉端血浆中的氧气含量较低,低于动脉端的氧气,其原因是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组织细胞呼吸消耗了部分氧气。饥饿时,血糖浓度

低于正常水平,在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作用下,肝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进入内环境,随血液循环,故静脉端血糖含量高于动脉端。【小问2详解】血浆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成为组织液,大部分组织液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管成为血浆,小部

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所以毛细血管血浆的渗出量a约等于组织液渗回的毛细血管的血浆量b和淋巴液的生成量c之和,即b=a-c。如果淋巴循环受阻,则组织液不能正常回流,导致组织液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小问3详解】淋巴回流途径中要经

过多个淋巴结,其中的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在第二道防线起作用,众多的淋巴细胞等可以在第三道防线中发挥作用。【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7.神经系统对人体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

丙三种方式,如图所示。结合题图回答下列问题。(1)寒冷环境中,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__(填“TRH”或“TSH”)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某激素,再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这种调节方式称为激素分泌的_____________。(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中__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方式完成的,大量饮水后其分泌量_____________。(3)当血糖含量降低时,_____________分泌的胰高血糖

素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_____________(填器官),通过促进_____________,使血糖含量恢复正常。(4)兴奋传递过程中,图中A处这一结构中完成的信号转换过程是_____________。【答案】(1)①.TRH②.分级调节(2)①.乙②.减

少(3)①.胰岛A细胞②.肝(脏)③.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和非糖物质转变成糖(4)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分析】分析图示: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其中甲途径:下丘脑

→垂体→内分泌腺→激素;乙途径: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丙途径:神经系统→内分泌腺→激素。A表示突触。【小问1详解】寒冷环境中,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作用于垂体,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并作用于甲状腺,进而调节甲状腺激

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是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小问2详解】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可见是通过图中乙方式完成的;大量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其分泌量增加减少,增加尿量排出多余的水分。【小问3详解】当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活动增强,胰

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升高血糖含量。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并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成糖,使血糖含量升高而恢复正常。【小问4详解】兴奋传递过程中,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转换过程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体温调节

、血糖调节及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28.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发生炎症反应后,人体也可以通过稳态

调节机制缓解炎症反应,部分机理如下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炎症细胞因子使神经细胞兴奋,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内变为_____________电位,这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造成的。(2)由图中迷走神经纤维连接的

部位可知,其内的迷走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填“脑神经”或“脊神经”)。迷走神经纤维B与脾神经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结构)传递信息(3)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中,物质a为_____________。临床上用于抗

炎症治疗的可的松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果大量且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_____________(填器官或结构名称)功能的减退。(4)发烧是一种常见的炎症症状,发烧时,机体的产热量_____________(填“大于”或“不一定大于”)散热量

;过高的体温恢复正常,要依靠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进行调节。(5)研究表明,当T细胞活性下降,机体缓解炎症反应的能力会降低,据图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答案】(1)①.正②.Na+内流(2)①.脑神经②.突触(3)①.促肾上腺皮质激

素释放激素②.下丘脑、垂体及肾上腺(皮质)(4)①.不一定大于②.神经—体液—免疫(5)T细胞活性下降,分泌的乙酰胆碱减少,从而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释放更多的炎症细胞因子,引起更强的炎症反应【解析】【分析】稳态指的是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

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是生物体自由生存的条件。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机体的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多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温和的外界条件,例如温度、pH等都必须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酶促反应才能正常进行。【详解】(1)

由题图可知,炎症细胞因子使神经细胞兴奋,造成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神经细胞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2)由题图可以看出,迷走神经纤维和脑(延髓)相连,所以迷走神经为脑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迷走神经迷走神经纤维B与脾神经之间通过突触联系。(3)由图中相关过程可知:炎症细胞因子将刺激

传至下丘脑,下丘脑分泌物质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如果大量且长期使用外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负反馈调节,会直接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功能,进而累及肾上腺(皮质)的功能。(4)发烧时,由于体温变化趋势未知,(体温即有可能继续升高,这

种情况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也可能维持稳定,此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还有可能下降,此时产热量小于散热量。)所以机体的产热量不一定大于散热量。病原体感染时,免疫调节这种方式会对机体体温调控发挥重要作用,所以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病原体感染

后体温恢复稳态的调节机制。(5)由图中过程分析可知,当T细胞活性下降,乙酰胆碱分泌减少,从而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巨噬细胞可释放更多的炎症细胞因子,炎症反应加剧,因此机体缓解炎症反应的症状的能力会降低。【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和体液及免疫

调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总结归纳能力。29.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某实验小组开展了如下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生长素对果实发育的影响。子房发育成果实所需

的生长素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变形成。(2)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实验如下: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物

质,结果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为使实验严谨,还需要另设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是将等量根尖放在_____________的培养液中,

并加入等量蔗糖作为能源物质。(3)分别研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A)和赤霉素类似物(B)对棉花蕾铃脱落的影响,实验结果(棉花平均蕾铃脱落率)记录如下:浓度(μmol/L)脱落率种类0151050100A23%21%20.5%18%16.3%20.7%B23%24.5%27.2

%29.3%33%34.5①由表中数据可知:5μmol/L的B能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棉花蕾铃脱落。表中数据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表明A具有两重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②欲探究0.5μmol/L的A和0.

5μmol/L的B复合使用对棉花蕾铃脱落的影响,除表中所给实验外,还需要增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组实验。【答案】(1)①.发育中的种子②.色氨酸(2)①.乙烯浓度和根的

生长情况②.不含生长素(3)①.促进②.不能③.从表中数据来看,与不加A(0μmol/L)的相比,加A的实验组都抑制棉花蕾铃的脱落,所以不能看出A具有两重性④.(单独使用)0.5μmol/L的A⑤.(单独使用)0.5μmol/L的B⑥.(复合使用)0.5μmol/L的A和0.5μmol/L的

B【解析】【分析】果实发育过程中,生长素主要来源于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在实验探究中注意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题中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因变量为乙烯浓度和

根的生长情况。【小问1详解】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源于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合成原料为色氨酸,色氨酸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变为生长素。【小问2详解】该实验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因变量为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对照组除不添加生长素外,其余条件应与实验组保持一致。【小问3详解】①5μmol/L的B

对棉花蕾铃脱落的影响为促进;从表中数据来看,与不加A(0μmol/L)相比,加A的实验组都抑制棉花蕾铃脱落,所以不能表明A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特性。②欲探究0.5μmol/L的A和0.5μ

mol/L的B复合使用对棉花蕾铃脱落的影响,则复合使用为实验组,对照组设置应为A和B的单独使用,所以还需增设(单独使用)0.5μmol/L的A、(单独使用)0.5μmol/L的B、(复合使用)0.5μmol/L的A和0.5μmol/L的B三组实验。【点睛】在实验中注意自变量和因变量。实验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A)和赤霉素类似物(B)对棉花蕾铃脱落的影响,要注意两种物质不同浓度与对照组浓度为0时的对比,从而判断不同浓度的作用。30.回答下列与酵母菌培养有关的问题。(1)将一定量的酵母菌菌种接种到装有100mL液体

培养基(培养基M)的培养瓶中进行培养,每天定时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若计数后发现,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种群的数量每天都增加n倍,则在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可以用数学模型Nt=_________

____表示。(2)若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培养瓶中该酵母菌的总数达到a,此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整体呈现为______________形。在这一段时间内,由于_____________(填“生物因素”)加剧,种群数量增加的阻力会越来越

大。(3)若在100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抽样检测②.N0(1+n)t(2)①.S②.种内竞争(斗争)(3)①.不变②.K

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解析】【分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

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

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小问1详解】培养瓶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由于酵母菌每天增加n倍,则第

二天是第一天的1+n倍,即增长倍数λ=1+n,则种群数量可以表示为Nt=N0λt=N0(1+n)t。【小问2详解】依据“试管中酵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S”形。对于“S”形曲线而言,随着种群数量越来越多,资源、空间越来越不足,种内竞争将加剧。

【小问3详解】若在100mL培养基M中接种量增加一倍,由于培养基总量没变,所以与增加前相比,K值不变。菌种量增加一倍,可能会影响达到K值所需时间,但不影响K值的大小。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