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理综生物试题.doc,共(15)页,467.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18826ca54267ff984c8f6c6b5a75af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3月联合考试高三理科综合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蓝藻吸收传递转换光能的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膜上B.大肠杆菌拟核的基因成对分布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上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线粒体含有DNA、RNA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内质网中的酶均能催化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答案】C【解析】【分析】蓝藻属于原核细胞,在细胞质基质中存在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因此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线粒体中含有DNA、RNA和核糖体,是一种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识记细胞的结构和相关化合物的功能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A、蓝藻为原核细胞,不具有叶绿体,A错误;B、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其拟核中的基因成单存在,不具有染色体,B错误;C、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含有少量DNA,能够转录合成RNA,C
正确;D、内质网不仅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也参与脂质的合成,由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因而内质网中的酶不是都能催化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D错误。故选C。2.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匹配正确的是()A.分离
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密度梯度离心法B.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同位素标记法D.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诱变育种法【答案】D【解析】【分析】分离细胞中的众多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在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常常用无水乙醇,分离这些色
素时常用纸层析法。诱变育种育种的原理是使用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一般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性状。【详解】A、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A错误;B、分离叶绿体中
的色素用纸层析法,B错误;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并未用到同位素标记法,C错误;D、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宜用诱变育种法,因为水稻品种缺乏某种抗病性,可以用诱变育种产生新性状,D正确。故选D。3.下列有关果蝇体内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
细胞也同时含有同源染色体B.含有两条X染色体的细胞只有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C.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量相同D.与减数分裂相比,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发生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数量变化,
同时对比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基因重组在自然情况下主要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A、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的细胞都含有姐妹染色单体,但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B、含有两条X染色体的细胞包括初级
卵母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雄性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B错误;C、果蝇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等行为,但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16条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后期的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C错误;D、正常情况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D。4.在室温条件下,短时间内给健康大鼠静脉大量注射10℃、0.2%的NaCl溶液,可能会引起()A.红细胞形态发生皱缩B.尿量增加C.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强
D.汗腺分泌活动增强【答案】B【解析】【分析】大鼠属于恒温动物,10℃的温度对大鼠来说属于低温环境,会引起大鼠产生对低温的体温调节过程,因此大鼠体内可能会发生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各种途径,同时0.2%的NaCl对于大鼠的正常细胞外液渗透压来说,属于低渗溶液,同样会引起大鼠对渗透压
的调节过程。【详解】A、给健康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NaCl溶液,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红细胞因吸水而发生膨大现象,A错误;B、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含量下降,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下降,尿量增多,B正
确;C、抗利尿激素含量下降,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下降,C错误;D、汗腺分泌主要与体温调节有关,与水盐平衡调节无关;但由于注射的是低温盐溶液,因此,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会引起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颤栗、汗腺分泌活动减弱等现象,D错误。故选B。5.下列有关
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可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结构和数目都发生改变B.发生在植物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给后代C.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体现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D.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都会引起基因
突变【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进而造成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会通过繁殖遗传给后代,但植物体细胞可以经过无性繁殖传递给后代。基因突变的结果一般是产生它的等位基因,基因的数目一
般不发生变化。【详解】A、基因突变可以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结构改变,但不会引起基因数目的改变,A错误;B、发生在植物体细胞的基因突变不能通过有性繁殖传递给后代,但是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给后代,B正确;C、基因突变的
不定向性体现在一个基因可以朝不同的方向突变出多个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以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C错误;D、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B。6.免耕法是指农业生产中不松土或少松土,收获时只收割麦穗或稻穗等部位,而将经过处理后的农作物秸秆和残茬保留在农田地表,任其腐烂。提倡免耕法取代传统松土
措施的原因不包括()A.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B.有利于水土保持,能减少沙尘暴的发生C.减少土壤微生物对CO2的排放量,有效缓解温室效应D.减少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输出,使土壤肥力得以提高【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可
知,收获时只收割麦穗或稻穗等部位,而将经过处理后的农作物秸秆和残茬保留在农田地表,任其腐烂,因此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也可减少土壤CO2的排放量,地表破坏少,减少沙尘。【详解】A、免耕法不松土或少松土,不能增加土壤的
透气性,A错误;B、地表破坏少,有利于水土保持,能减少沙尘暴的发生,B正确;C、由题意可知,将经过处理后的农作物秸秆和残茬保留在农田地表,因此减少土壤微生物对CO2的排放量,有效缓解温室效应,C正确;D、减少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输出,
使土壤肥力得以提高,D正确。故选A。7.研究人员以甲、乙两地种源的某种树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水淹程度对该树种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表所示,请回答:(实验时间为50天,表为实验结束时测得的数据。)种源处理树干生长相对增长率(%)
生物量增长率(%)甲地A组(正常浇灌)80.54126.19B组(轻度水淹)121.89175.49C组(中度水淹)110.0772.07D组(重度水淹)117.8765.32乙地A组(正常浇灌)125.29240.51B
组(轻度水淹)100.4933.39C组(中度水淹)38.75-16.83D组(重度水淹)(死亡)-27.18(1)从表中可知,耐涝性强的是__________地种源树种。(2)为测量该树种的呼吸速率,应将实验材料放置于__________条件下。若实验过程中呼吸速率恒定为3μmolCO2/(m
2·s),据下图分析,乙地树种在轻度水淹20天的条件下,实际光合速率为__________。(3)请描述甲地树种的水淹程度和生物量增长率的关系__________。(4)实验第20天,乙地D组植株死亡,研究人员发现其浸没在水中的根系发黑,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1).甲(2).黑暗或遮光(3).13umolCO2/(m2·s)(4).甲地该物种随着水淹程度的增加,生物量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轻度水淹下,生物量增长率达到最大(5).根系长时间浸泡中水中导致,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有毒害作用
使细胞死亡而发黑【解析】【分析】该题属于实验题,解题思路为首先分析本题的相关变量,观察图表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有不同地种源的两种树种、水淹情况,因变量为树干生长相对增长率和生物量增长率。由于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要严格按照这两种原则得出结论。净光合速率=
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详解】(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发现甲地的植物在轻度、中度和重度水淹的情况下,树干生长相对增长率和生物量增长率都比乙地的植物高,由此可推到出耐涝性强的是甲地种源树种;(2)为测量该树种的呼吸速率,应将实验材料放置于黑暗或遮光条件下;根据坐标图中所示,
乙地树种在轻度水淹20天的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为10umolCO2/(m2·s),又因为实验过程中呼吸速率恒定为3μmolCO2/(m2·s),因此实际光合速率为10+3=13umolCO2/(m2·s);(3)根据表格中生物量增长率的
变化值可以发现:甲地该物种随着水淹程度的增加,生物量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轻度水淹下,生物量增长率达到最大;(4)乙地植物的根系长时间浸泡中水中导致,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有毒害作用使细胞死亡而发黑。【点睛】该题
的重点为测量实际光合速率的值,一般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存在有如下的数量关系:(1)光合作用实际产氧量(叶绿体产氧量)=实测植物氧气释放量+细胞呼吸耗氧量。(2)光合作用实际CO2消耗量(叶绿体消耗CO2量)=实测植物CO2消耗量+细胞呼吸CO2释放量。(3)光合作用葡萄糖净生产量(
葡萄糖积累量)=光合作用实际葡萄糖生产量(叶绿体产生或合成的葡萄糖量)-细胞呼吸葡萄糖消耗量。8.蟾蜍的坐骨神经(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由腰骶部的脊髓沿大腿后面下行连接到足,管理下肢的活动。为研究可卡因对坐骨神经的麻醉顺序,研究
人员用已被破坏大脑并暴露出坐骨神经的蟾蜍进行如下实验:①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现象;②将含有一定浓度可卡因的棉球放在坐骨神经上,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前者无反应,后者后肢出现收缩现象;③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收缩反应消失。回答问题:(1)在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前,神经细
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2)①中两次收缩的反射弧,除感受器不同外,___________也不同。该实验中可卡因对坐骨神经的麻醉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蟾
蜍毒素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先用蟾蜍毒素处理坐骨神经,一段时间后再将坐骨神经移至高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结果动作电位峰值大幅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答案】(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2).传入神经(3).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4).蟾蜍毒素与Na+通道蛋白结合导致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Na+内流减少【解析】【分析】当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会涉及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变化,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
K+有关,静息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从而形成静息电位。而动作电位的产生与Na+有关,兴奋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造成Na+内流,从而形成动作电位。反射弧由于突触的存在,只能由感受器开始传递到效应器为止。【详解】(1)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
要原因是静息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2)①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现象,这两次收缩的反射弧,除感受器不同外,连接的传入神经也不同;蜍的坐骨神经(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由腰骶部的脊沿大腿后面下行连接到足,管理下肢的活动,②将含
有一定浓度可卡因的棉球放在坐骨神经上,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前者无反应,后者后出现收缩现象,说明趾尖连接的传入神经被麻醉,后续③过程再次刺激腹部皮肤才无反应,说明该实验中可卡因对坐骨神经的麻醉顺序是:先麻醉
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3)动作电位形成的机理是Na+的内流。当Na+内流减少时,会导致动作电位峰值下降。用蟾蜍毒素处理坐骨神经,蟾蜍毒素与Na+通道蛋白结合导致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Na+内流减少,导致动作电位峰值大幅下降。【点睛】该题的难点为讨论动作电位峰值
下降可能的原因,动作电位的产生与Na+有关,兴奋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造成Na+内流从而形成动作电位。而动作电位的峰值取决于膜内外两侧Na+的浓度差,钠离子内流减少会导致动作电位峰值下降。9.荒漠藻类是一种生长在荒漠地区的土
壤藻类,可通过自身的生理生态作用影响和改变荒漠环境。在荒漠藻类的作用下,干旱的荒漠地表依次经历藻结皮、地衣结皮、苔藓结皮和高等植物的入侵和拓殖,进而发展到草木阶段。回答下列问题:(1)在荒漠群落发生演替的过程中,_____
______被替代,群落中物种的__________逐渐增加。(2)荒漠地区演替过程中某类逐渐占据优势和外来物种入侵的区别为_______________(回答出一项即可)。(3)干旱高温的荒漠地区最终______
__(填“能”、“不能”)发展到森林群落,原因是__________。(4)荒漠藻类一般只生活在空气污染程度小的荒漠地区,因此荒漠藻类可以应用于___________。【答案】(1).优势物种(2).丰富度(3).荒漠地区高等植物与本地其他植物间的竞争并逐渐占据优势的,外来物种入侵是通过自然或非自
然途径迁移到生态系统(4).不能(5).水分和温度等因素的限制使得荒漠地区无法演替成森林(6).监测空气污染程度【解析】【分析】群落的演替是指一段时间内一个群落被另外一个群落所代替的过程,其实质为优势物种的替换。一般环境适宜时群落演替
的方向会向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方向去发展。但最终演替的方向取决于环境的变化。【详解】(1)在荒漠藻类的作用下,干旱的荒漠地表依次经历藻结皮、地衣结皮、苔藓结皮和高等植物的入侵和拓殖,在该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逐渐被替代;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加;(2)荒漠地区高等植物
与别的本地植物种竞争,逐渐成为优势种并不断拓殖,增加了当地物种的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是通过自然或非自然途径迁移到生态系统的,可能会降低当地物种的多样性;(3)荒漠地区由于干旱(水少)和高温(温度)等因素的限制,导致荒漠地区最终不能演替成森林群落;(4)由题干可知,荒漠藻类一般只生活在空
气污染程度小的荒漠地区,因此可以将其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点睛】该题重点考查了群落演替的方向,群落演替的方向影响因素较多,现总结如下:①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②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
由演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决定。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森林。10.水稻(2N=24)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现有多个纯合优良水稻品种,其特点如下表所示。某实验小组欲通过杂交育种将它们的优点集中起来。品种优良性
状基因染色体位置①高产IaⅠ②高产IIBⅡ③抗倒伏CⅢ④抗锈病DIV⑤抗旱EⅢ回答下列问题:(1)水稻植株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目最多时所处的时期为__________。(2)品种①和②杂交,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只写相关的基因即可),保留F
2中的最高产性状个体并自交,F3中最高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3)若要培育出集合各种优良性状的杂交水稻,需要开展长期的育种工作,F2性状多样性的来源有(不考虑基因突变):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配子具有多样性。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4)现有一批基因型CcEe的种子,为确定抗倒伏基因(C)与抗旱基因(E)的位置关系,可选择的杂交方案是___________,当杂
交后代出现__________时,可说明基因C与基因E不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答案】(1).有丝分裂后期(2).AaBb(3).5/6(4).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导致配子具有多样性(5).受精作用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导致受精
卵的多样性(6).种植这批种子,让这些植株自交(种植这批种子,让这些植株与不抗倒伏不抗旱的植株杂交)(7).抗倒伏不抗旱:抗倒伏抗旱:不抗倒伏抗旱=1:2:1(抗倒伏不抗旱:不抗倒伏抗旱=1:1)【解析】【分析】杂交育种可以将
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合到同一个个体中,都使用的原理为基因重组,一般杂交育种的育种年限较长,需要经过长期的杂交和自交以及筛选工作来完成。当细胞在进行分裂过程时染色体会出现加倍现象,其中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可以达到最多。有性生殖过程中由于基因重组存在,会增加配子的种类。【详解】(1)水稻是
二倍体植物,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此时含有4个染色体组;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及末期结束形成的成熟生
殖细胞(如精子、卵细胞)内仅含1个染色体组;(2)每个纯合水稻品种具有一对优良基因,则品种①的基因型为aabb,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则F1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的最高产性状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自交后子代最高产性状的个体(aaB_)占1/3+
2/3×3/4=5/6;(3)若要培育出集合各优良性状的杂交水稻,需要开展长期的育种工作,F2性状多样性的来源有: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配子具有多样性;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导致配子具有多样性
;③受精作用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导致受精卵的多样性;(4)为确定基因型CcEe植株中基因C基因E的位置关系,可采用自交方案或测交方案两种。种植这批种子,让这些植株自交,若子代植株中抗倒伏抗旱:不抗倒伏不抗旱=3:1,则
说明基因C与基因E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即C、E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e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若子代植株中抗倒伏不抗旱:抗倒伏抗旱:不抗倒伏抗旱=1:2:1,则说明基因C与基因E不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即C、e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E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或
:种植这批种子,让这些植株与不抗倒伏不抗旱的植株杂交,若子代植株中抗倒伏抗旱:不抗倒伏不抗旱=1:1,则说明基因C与基因E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即C、E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e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若子代植株中抗倒伏不抗旱:不抗倒伏抗早=1:1,则说明基因C与基因E
不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即C、e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E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点睛】该题的难点为判定两个基因的位置关系,可以用假设法进行推导,做两个基因位于两条不同的染色体上,那么在自交或测交实验中,会遵循分离定律的相关比例。若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可以书写遗
传图解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腐乳和泡菜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发酵食品,几百年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的,民间老法生产腐乳为自然发酵,现代腐乳生产多采用优良的毛霉菌种进行发酵。现代化生产流程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民间制作腐乳时毛霉来自__________。(2)当豆腐上长出毛霉后,对豆腐要进行A处理,是指___________。腐乳制作的后期要加入酒和多种香辛料配制的卤汤,其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原因________
__。(3)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的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__________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细胞的__________中。(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
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5)泡菜发酵过程中应定期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原因是___________。【答案】(1).空气中的毛霉孢子(2).加盐腌制(3).酒精浓度过高则腐乳的成熟时间会延长;酒精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
能导致豆腐腐败(4).无氧呼吸(5).细胞质(6).乳酸菌数量增多,杂菌数量减少(7).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8).发酵的不同时期亚硝酸盐含量会发生变化,及时测定是为了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解析】【分析】传统制
作腐乳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的菌种来源一般来自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制作的过程会经过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再密封腌制的过程,卤汤一般是由酒和香辛料来配制。泡菜制作过程中涉及的菌种是乳酸菌,乳酸菌为厌氧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详解】(1)民间制作腐
乳时,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2)制作腐乳的实验流程为: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可见,流程图中的A处理是指加盐腌制;由于酒精浓度过高则腐乳的成熟时间会延长,酒精浓度过低,不足以抑
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所以腐乳制作的后期,在用酒和多种香辛料配制卤汤时,需将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3)乳酸发酵的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细胞的细胞质中。(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发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数量增加,其
他杂菌较少;原因是酸性条件下,不利于杂菌生存,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有利于增加乳酸菌的数量。(5)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在泡菜腌制的最初几天,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升高到最大值,但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
生的乳酸会抑制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致使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下降,即发酵的不同时期亚硝酸盐含量会发生变化,因此应定期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便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点睛】该题重点考查了传统发酵中腐乳的制作和泡菜的制作,识记腐乳制作涉及的菌种和制作流程以及泡菜
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和乳酸菌的变化规律是本题的解题关键。[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试根据下列有关材料,分析回答问题:I、几丁质是许多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几丁质酶可催化几丁质水解。通过基因工程将几丁质酶基因转入植物体内,可增强其抗真菌病的能力。II、下图
表示通过核移植等技术获得某种克隆哺乳动物(二倍体)的流程。Ⅲ、“一带一路”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日益凸
现,亟待解决。(1)材料I中,在进行基因工程操作时,若要从植物体中提取几丁质酶的mRNA,常选用__________(“嫩叶”、“老叶”)作为实验材料。提取RNA时,提取液中需添加RNA酶抑制剂,其目的是___________。若要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需要通过质粒载体而不能
直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材料II中,若获得的克隆动物与供体动物性状不完全相同,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与克隆羊“多莉(利)”培育成功一样,其他克隆动物的成功获得也证明了__________。(3)材料
Ⅲ中,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经济之路,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手段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保护环境,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当地农民
的生计问题,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答案】(1).嫩叶(2).防止提取的mRNA被RNA酶分解(3).质粒载体中有启动子、终止子,便于目的基因的表达;质粒中有标记基因便于筛选;质粒中含有复制原点(或:目的基因无复制原点;目的基因无表达所需启动子)(4
).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会对克隆动物的性状产生影响动(5).动物已分化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6).循环经济(7).生态工程(8).整体性原理【解析】【分析】基因工程中常常需要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连接,然后将重组载
体导入到受体细胞中,这样可以保证目的基因的稳定复制和表达。核移植进行克隆技术时,由供体细胞提供细胞核,由其他的卵母细胞来提供细胞质,但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的遗传物质。该技术应用的原理是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生态工程的进行依据的原理是整体
性原理。【详解】(1)由于嫩叶中几丁质酶基因转录的mRNA较多,因此在进行基因工程操作时,若要从植物体中提取几丁质酶的mRNA,常选用嫩叶而不选用老叶作为实验材料;提取RNA时,提取液中需添加RNA酶抑制剂,其目的是防止提取的mRNA被RNA酶分解;质粒
载体中有启动子、终止子,便于目的基因的表达,而目的基因无表达所需启动子;质粒中有标记基因便于筛选,而目的基因缺乏标记基因;质粒中含有复制原点,而目的基因无复制原点。因此,需要通过质粒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
细胞。(2)克隆动物的细胞核基因来自供体,因此大部分性状与供体相同,但细胞质基因来源于受体(或提供卵母细胞的个体),即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会对克隆动物的形状产生影响,这就决定了克隆动物的性状与供体不完
全相同;克隆动物的培育采用的是核移植技术,核移植技术的原理是已经分化的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3)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循环经济,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是生态工程;在进行生态王程建设时,如同时兼顾社会-经济-自然,则遵循整体性原理。【点
睛】该题的重点为动物细胞的核移植技术,需要学生识记克隆的相关过程和原理,现总结如下:(1)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过程(2)原理: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3)结果:产生新个体。(4)应用:①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优良畜群繁育;②保护濒危物种;③生产医用蛋白;④作
为异种移植的供体;⑤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