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合格考)答案.pdf,共(7)页,771.38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141fe49c90ff2394099342072b53d3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广东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下)高一级模块期中考试(合格性考试)·历史答案及说明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ADCCBDB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DCBDDCDCA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DCDADBBCB题号313233343
53637383940答案CDBBBCBCDD1.【答案】D【解析】据材料“用‘满天星斗’来形容中国远古文明的‘多元发生’是无可非议的,但持‘满天星斗’论者难以解释中国古代各族政权千古共谱、万姓同宗等复杂现象”可知中华文明有多个源头且有一定的共通性,故选D项;据材料“用‘满天星斗
’来形容中国远古文明的‘多元发生’是无可非议的”可知中华文明是由多处发源,排除A项;据材料“持‘满天星斗’论者难以解释中国古代各族政权千古共谱、万姓同宗等复杂现象”可知各文明之间是有交流的,排除B项;材料所述是考古成果而非远古传说,排除C项。2.【答案】C【解析】老子主张尊
重自然规律,孔子主张顺应民心,二人的思想中皆蕴含和谐共生的理念,故选C项;主张“无为而治”的是老子,排除A项;老子主张的是尊重客观自然规律,而非战胜自然,排除B项;提出“仁者爱人”的是孔子,排除D项。
3.【答案】A【解析】据材料“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可知柳宗元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A项;材料提及地方行政制度,而三公九卿为中央行政制度,不符题意,排除B项;材料
涉及国家政治制度,没有提及货币,不符题意,排除C项;材料涉及国家政治制度,没有提及文字,不符题意,排除D项。4.【答案】D【解析】汉武帝时期利用“中朝”架空宰相为首的“外朝”,从而加强了皇权,故选D项
;中外朝制度不涉及地方,排除A项;该制度削弱了相权,不是“终结”,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政治制度的变化,跟汉初经济恢复无关,排除C项。5.【答案】C【解析】“公元前60年”汉元帝设置西域都护,故选C项;北庭都护府设置于唐朝,排除A项;安西都护府设置于唐朝,排除B项;澎湖
巡检司设置于元朝,排除D项。6.【答案】C【解析】据材料“土地买卖的记载十分常见”,可知大量土地买卖导致土地兼并问题突出,自耕农失去土地大量破产,导致自耕农经济衰退,故选C项;北魏至唐前期推行均田制,与题干不符,
排除A项;西汉时期中央集权日益强化,排除B项;土地买卖兼并与生产效率无关,排除D项。7.【答案】B【解析】淝水之战之后,由于内部各族尚未交融,统治基础脆弱,强大的前秦政权在战败之后迅速崩溃,故选B项。8.【答案】D【解析】据材料
“中正只有品评权……官吏的任用由中央决定”可选官权向中央集中,故选D项;隋唐时期,官僚政治走向成熟,排除A项;隋朝,九品中正制被废除,排除B项;魏晋时期,是士族势力的膨胀时期,排除C项。9.【答案】B【解析】780年唐德宗接受杨炎的建
议,实行两税法,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故选B项;魏晋时期实行租调制,排除A项;租庸调制是唐前期实行的赋税制度,排除C项;北魏时期实行均田制,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东晋画家顾恺之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洛神赋图》
《女士箴图》是其传世佳作,故选C项;《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排除A项;《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排除B项;《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的风俗画,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之
间的条约,嗣后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史称“岁币”,故选B项;“岁赐”是北宋给西夏的财物,排除A项;“岁贡”是南宋给金的财物,排除C项;“澶渊之盟”签订后北宋送给辽的财物被称为“岁币”,而非岁钱,排除D
项。12.【答案】D【解析】据“吐蕃”“八思巴”可知这一机构主管今西藏地区,应是元代的宣政院,故选D项;秦代典客掌管中央对属国的交往事务,与佛教事务无关,排除A项;宋代的枢密院主管全国军事,与佛教事务无关,排除B项;清代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而“八思巴”是元代高僧,排除C项。
13.【答案】C【解析】据材料“人生不愿万户侯,……,但愿盐商千料舶”可知,盐商的致富使人们追求商业利益,反映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业的传统看法发生改变,促使传统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商业和商人的看法发生变化,没有涉及经济结构的
变动,排除A项;材料“盐商本是贱家子,独与王家埒富豪”反映的是富商财富可与王侯相比,但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排除B项;汉朝开始的盐铁专卖政策后来一直被历朝历代所沿袭,盐铁收入是历代官府的重要财源,排除D项。14.【答案】B【解析】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王守仁主张“致良知”,故选B项;
主张“格物致知”的是朱熹,而非王守仁,排除A项;主张“致良知”的是王守仁,而非程颢,排除C项;主张“格物致知”的是朱熹,陆九渊主张的是“发明本心”,排除D项。15.【答案】D【解析】清朝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跪受笔录,故选
D项;唐朝政事堂在门下省,是三省长官议政的地方,排除A项;明朝的内阁有票拟权,排除B项;康熙时期开始设立的南书房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之所,排除C项。16.【答案】D【解析】材料“‘丝行’‘布庄’”的发展
”“出现改良田种桑的现象”“俗皆织绢,四方之商贾咸集以贸易”等信息反映了明清时期嘉湖地区农村经济的商品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由此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较快,故选D项;材料反映了专业市镇的发展,而不是开始兴起,排除A项;“非常发达”这一表述过于夸张,排除B
项;材料未涉及雇佣关系,无法体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C项。17.【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京剧脸谱的不同形象反映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由此可知,京剧脸谱渗透了人们的价值取向,故选C项;材料反映
的是京剧脸谱人物性格的多样性,而不是多变性,排除A项;京剧脸谱固化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不能正确评判历史人物,排除B项;演义小说和说唱艺术是京剧脸谱的依据来源,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D项。18.【答案】D【解析】一条鞭法
顺应社会发展,使农民可以有条件地离开土地,工商业者无劳役之忧,反映出明朝时期,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故选D项;明朝并未改变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A项;材料的重点是明朝实行摊丁入亩后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并未减轻人民生活负担,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明朝一条鞭法的实行,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无关,排除C项。19
.【答案】C【解析】《海国图志》最先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与“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的主旨相符,故选C项;《瀛寰志略》虽属于地理学著作,但未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排除A项;《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的代表作,其
发表在19世纪90年代,从时间上看是《海国图志》在之后,排除B项;《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代表性文件,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从时间上看是在《海国图志》在之后,排除D项。20.【答案】A【解析】据材料“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可知魏源试图借助古代的理论和实践来宣扬变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故选A项;材料侧重变革的必要性,并未宣扬其具体的主张,排除B项;材料侧重变革合理,并非对清政府进行批判,排除C项;材料突出变革是历史潮流,且魏源属于地主阶级,因此变革的目的主要是维护清王朝统治,并非减轻人民
的负担,排除D项。21.【答案】B【解析】“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这是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口号“自强”,可见体现的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属于民用工业,故选B项;江南制造总局是军工企业,材料“自强”是民用工业的口号,排除A项;安庆内军械所是军工企业,材料主
张发展民用工业,排除C项;发昌机器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而不李鸿章创办的洋务企业,排除D项。2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在华设立的企业数量大幅度增加,轻重工业兼有,不仅领域广,而且规模较大,
这说明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资本扩张更加凸显,故选D项;在华投资设厂是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方式之一,甲午战后,列强对华侵略已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排除A项;材料没有对外资企业和中国企业在重要行业的数量进行对比,无法得出“
垄断”的结论,排除B项;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中国民族企业陷入绝境与史实和材料均不符,排除C项。2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使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可知在事实上
东南各省已经脱离了清政府的控制,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中央政府的权威性,严重动摇清朝统治根基,故选C项;1900年8月北京陷落后慈禧太后发布铲除义和团谕旨,时间不符,材料也没有涉及中外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信息,排除A项;材料“东南地区的张之洞、刘坤一等督抚出于各自利益
”,说明不是列强采取的政策,排除B项;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24.【答案】D【解析】“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146个,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
公司就有272个”这里的关键是1914年,这一年欧洲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对中国的侵略放松,故选D项;自然经济的瓦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会集中在1914年,排除A项;1914年,清政府已经不复存在,无所谓控制一词,排除B项;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中华民
国成立于1912年,对资本主义的推动作用,这两年应该最为明显,不至于推迟到1914年,排除C项。25.【答案】A【解析】《革命军》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的宣传作品,与新文化运动无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陈独
秀、李大钊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说明学生受到俄国传入的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6.【答案】D【解析】材料中多次提到“劳工”,可知其
为材料强调的关键信息,而关注劳工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之一,其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传入中国成为主流,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知识界和报界对劳工问题的关注,但并未提大奥劳工对知识界的态度,无法看出他们是否形成了统一战线,排除A项
;民主和科学针对的是专制与迷信,劳工问题不属于其思想范畴,且1918年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取代民主与科学思想成为主流,排除B项;中国式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并非知识分子,排除C项。27.【答案】B【解析】据材料“如果经济制度
真改革了,那上文当然完全是废话”,可知鲁迅认为,若经济制度未变革,娜拉要么“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可知鲁迅认为女性解放的根本途径就是经济制度、社会变革,故选B项;不甘心做“丈夫的奴隶而离家出走”已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可知冲破封建礼教并未能实现女性解放,排除A项;“不甘心做“丈夫的奴隶”而离家出走”,体现了女性解放,自由、平等,但材料中“经济制度真改革了,那上文当然完全是废话”,经济制度改革并非指新文化运动宣传的科学,排除
C项;“如果经济制度真改革了,那上文当然完全是废话”可知女性解放的根本途径并非个性解放,而是社会变革,排除D项。28.【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兴国土地法》可知实行了土地革命,调动了根据地的民众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故选B项;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有平均地权,排除A项;该土地法没有实行财产共有,是将地
主土地分给农民,排除C项;该土地法跟民主改革无关,排除D项。29.【答案】C【解析】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故选D项;①是瑞金,是红军长征的出发点,而非会师地点,排除A项;②是遵义会议的召开地,发生在1935年1月,当
时红军还未冲出国民党的包围堵截,排除B项;③是吴起镇,是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的地方,排除C项。30.【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了中国共产
党对国民党的认可,这一认识有利于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故选B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A项;新三民主义的主张是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提出的,排除C项;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是因为国民党右派篡夺革
命的领导权,发动反革命政变导致的,排除D项。31.【答案】C【解析】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他指出,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
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与材料中毛泽东基于“民主革命时期,有人宣扬一次革命论”“想在中国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写相符,故
选C项;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强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把立足点从城市转入农村,发动和依靠农民群众,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土地革命战争,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最后占领城市,
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与材料中“企图在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之外另有一条道路”不符,排除A项;《论持久战》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战略,与材料中“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和前途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不符,排除B项;《论联合政府》为争取抗
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与材料中毛泽东基于“民主革命时期,有人宣扬一次革命论”“想在中国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写不符,排除D项。32.【答案】D【解析】据“1935年12月”可知这次事件
是一二·九运动,“华北自治运动”是这一运动的诱因之一,故选D项;A项发生在1936年12月,时间不符,排除A项;B项发生在抗战相持阶段,时间不符,排除B项;C项发生在1937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33.【答案】B【解析】1935年日本制造了
华北事变,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因此中国共产党人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主动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会议,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B项;中国共产党人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不代表放弃民主革命的
领导权,排除A项;国共两党首次合作的标志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排除C项;“清除”一词过于绝对,且“建立苏维埃政权”不是“左”倾错,排除D项。34.【答案】B【解析】由“晋绥军、国民党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这些参战部队可知,该战役体现了国共合作
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故选B项;中日两国军队军事实力本来就相差悬殊,但是“首创歼敌逾万的纪录”,主旨是强调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排除A项;仅凭一个战役没法证明正面战场是否是中流砥柱,排除C项;忻口战役是在抗战防御阶段发生的,当
时还没有提出持久抗战的方针,排除D项。35.【答案】B【解析】据材料“在政治上,这种变化体现为各个阶层现在都有权选举并参加政府。不再歧视地主,也不没收他们的财产”,可知随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共产党
及时调整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B项;1937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调整的目的是着眼于抗战大局,并不是发展工商业,排除A项;1937年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不可能加速国民党的灭亡,排除C项;1937年中国
共产党的根据地已经转移到了陕北,排除D项。36.【答案】C【解析】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国民党的主力已基本上被消灭,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此时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即意味着农村包围城市
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故选C项;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是在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排除A项;农村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是在1952年,排除B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已大规模展开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排除D项。37.【答案】B【解析】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符合题意,故选B项;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
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排除A项;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周恩来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其中包含“一边倒”的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奉行不结
盟的外交政策,排除D项。38.【答案】D【解析】“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146个,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这里的关键是1914年,这一年欧洲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对中国的侵略放松,故选D项;自然经济的瓦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会集中在191
4年,排除A项;1914年,清政府已经不复存在,无所谓控制一词,排除B项;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对资本主义的推动作用,这两年应该最为明显,不至于推迟到1914年,排除C项。39.【答案】D【解析】据所学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知识可知,这一公报的
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结束了中美长期敌对的状态,故选D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上,排除A项;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标志,是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排除B项;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
年,排除C项。40.【答案】D【解析】略。41.(1)被动开放:鸦片战争;经济起步:洋务运动;政体变革:辛亥革命;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每点2分,共8分)(2)国民大革命、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每点3分,共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