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水循环.docx,共(10)页,166.50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08a914e82e9b31d030b4ad3aea07f9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7)水循环1.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道题。(1)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
正确的是()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B第1年的流量峰值小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2)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水循环关键环节是()A.蒸发B下渗C.蒸腾D.地下径流2.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
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下面两道题。(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000毫米B约为2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3.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
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道题。(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地表径流增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道题。(1)城市地面大面积硬化,水循环的部分环节会发生改变,其中()A.⑤增加B.⑦减少C.⑥增加D.④减少(2)为缓解农田旱情,进行人工降雨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图中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A.①B.③C.⑤D.⑦5.“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据此完成下面两道题。(1)下列对图中城市
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①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②绿化带面积大,缓解城市内涝③裸露地面铺设砾石不容易造成扬沙天气且不容易堵塞下水管道④下凹式绿化带易造成城市内涝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海绵城市
”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①调节地表径流②调节水汽输送③增加大气降水④增加下渗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读水循环略图,完成下面两道题。(1)图中水循环环节对应正确的是()A.①—水汽输送B.②—下渗C.⑤—海水蒸发D.⑥—
降水(2)城市中渗水砖的大量铺设,导致()A.①减少B.②增加C.③减少D.④增加7.下图为“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A.汛期洪峰流量加大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强D.地下水位上升(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C.城市热岛效应D.降水下渗量减少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
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夏季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D;(2)B解析:(1)该流域
森林火灾后第1年植被覆盖率较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减弱,河流含沙量大,流量峰值大、径流量大。选D。(2)第6年植被较第1年有所恢复,故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增强,下渗增多,水土流失减弱,河流含沙量小、流量峰值较小。故导
致径流差异的水循环关键环节是下渗,选B。2.答案:(1)C;(2)A解析:(1)注意题干的关键信息,“该流域”而不是“湖面”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盐湖面积变化取决于该流域的蒸发量和降水量。蒸发量大,则水域面积减小;降水量大,
则水域面积增加。题目中提到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蒸发量和降水量应一致,所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数值差不多,约为210毫米,否则会引起盐湖面积的扩大或缩小。选C。(2)此题需要区别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
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与下垫面关系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
缺乏植物蒸腾。选A。3.答案:(1)B;(2)C解析:(1)读图可知,距市中心15~20千米处,2015年与1989年之间不透水面比例的差值最大,说明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距市中心15~20千米处不
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故选项B正确。(2)城市不透水面增加会导致“热岛效应”加剧,使地表气温升高;城市不透水面增加会导致地表径流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地下水位下降;城市不透水面增加会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
生物多样性减少。选项C正确。4.答案:(1)B;(2)C解析:(1)本题组考查水循环的若干知识。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分别对应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大气降水、地下径流、下渗环节,据此解答即可。城市地面大面积硬化,使得地面透水
性减弱,从而导致下渗减少,选B。(2)人工降雨是对大气降水环节的改变,对应图中的⑤,选C。5.答案:(1)C;(2)D解析:(1)防风林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①错。绿化带面积大,下渗多,不易发生城市内涝,②对。裸露地
面铺设砾石不容易造成扬沙天气且不容易堵塞下水管道,③对。下凹式绿化带不易造成城市内涝,④错。选C。(2)“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样,吸水、蓄水,有利于增加下渗,④对。在需要时释放水,能调节地表径流,①对。
不能调节水汽输送,也不能增加大气降水,②③错。选D。6.答案:(1)C;(2)D解析:(1)图中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根据箭头方向,图中环节①是陆地上大气降水,A错。②是地表径流,B错。⑤是海水蒸发,C对。⑥是水汽输送,D错。(2)城市中渗
水砖的大量铺设,不影响①的变化,A错。②地表径流会减少,B错。③下渗会增加,C错。④地下径流会增加,D对。7.答案:(1).A;(2).D解析:(1).根据两图城市建设前后比较,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增加,导致当地汛期洪峰流量加大,A正确。地面径流
汇集速度加快,B错误。根据图示数值,蒸发量减少,C错误。地下径流减少,说明地下水位下降,D错误。(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表硬化,降水下渗量减少,D正确。生活用水量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城市地面径流量比重应减小,A、B错误。城市热岛效应可能导致地区降水增加,不是地面
径流所占比重增大的主要原因,C错误。8.答案:(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2).4~5月,随着气温的升髙,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期
,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3).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和春季。(4).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变暖,冰川退缩。解析:(1).该地全年降水量均勻,但图中显示径流量变化较大,图中甲
、丙分别位于3月和8月,且径流量与气温正相关,则影响因素为气温。(2).河流径流量减少与补给水源减少和人类用水增多有关。(3).水文特征注意归纳图中信息,从水量及季节变化、汛期等角度分析即可。(4).以冰川为补给水源的河流,若流量减少,必与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减少
有关,也与人类过度用水有关。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