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课课通《三峡》(八年级上册).doc,共(3)页,634.5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fb1712571de58d9b1ed81f3e350709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2年中考高效复习之部编版文言文课课通专题10《三峡》(八年级上册)一、文学常识《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二、主旨归纳《三峡》通过对三峡山水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抒发了对渔民艰险、痛苦的生活的悲悯。三、参考译注2【注释】①每至:每到。②晴初:天刚放晴。③霜旦:下霜的早晨。④寒:指清凉。⑤涧:夹在两山间的溪沟。⑥肃:肃杀,凄寒。⑦高猿:高山上的猿猴。⑧啸:(动物)长声吼叫。⑨属(
zhǔ)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⑩转:婉转。⑪绝:消失。【译文】在秋天,每到天刚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接连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原文
】故渔①者歌曰:“巴东②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③。”【注释】①渔:打鱼。②巴东: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③裳:古时上衣为衣,下衣为裳。这里泛指衣服。【译文】所以渔人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四、知识梳理(一)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
缺”,空隙、缺口)(二)古今异义1.至于..夏水襄陵古义: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件事2.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3.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4.良.多趣味古义:甚,很今义:良好(三)一词多义1.自.三峡七百里中(于,这里是“在”的意
思)自.非亭午夜分(如果)2.常有高猿长.啸(拉长)巴东三峡巫峡长.(与“短”相对)3.沿溯阻绝.(隔断)哀转久绝.(停止,消失)4.回清.倒影(清波)清.荣峻茂(清澈)(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动词作名词,指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形容词作名词,清
波)(五)重要实词1.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2.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3.至于..夏水襄.陵(到了;冲上、漫上)4.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5.虽.乘奔.御风(即使;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7.则素.湍绿潭(白色)38
.则素湍.绿潭(急流)9.清荣.峻茂(茂盛)10.良.多趣味(形容词作副词,甚,很)11.每至晴初霜旦.(早晨)12.哀转久绝.(消失)四、问题导读1.讲学家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案】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甚高
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2.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讲学家的“笑”包含了对寺僧的嘲讽与自以为是,表现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理;老河兵的“笑”流露出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3.为
什么按照老河兵的方法最后找到了石兽?【答案】老河兵考虑到流水的影响,也考虑到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充分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所以根据他的判断准确找到了石兽。4.文章结尾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答案】议论,结尾通过议论
揭示文章主旨,总结全文。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可主观判断。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才是正确的。5.老河兵的判断看起来不合常理,可为什么是正确的?【答案】寺僧按照常理去找,结果找不到;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特点,主张到沙下去找,肯定
也找不到;老河兵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主张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这说明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才能出真知。老河兵常年镇守河防,了解水、沙、石的特性,他是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的,所以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