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雅礼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398.000 KB
  • 2024-09-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雅礼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雅礼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雅礼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7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雅礼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doc,共(10)页,398.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f4ba87244bffc96c5c72f8d35b6014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北京周口店),牵起你毛茸

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一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句子,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要想获得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2.201

9年,在河南淮阳发掘出一处距今约4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有各种形制的圆形遗存分布于人工垫筑的台基之上,经考古专家初步判断,很可能是当时粮仓的遗迹。如判断无误,这一遗存可实证A.原始农业的发展B.贫富分化的出现C.社会阶级的产生D.早期国

家的形成3.在距今4000年前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1300多座墓葬中,约1%的大型墓中,每座均有一、二百件随葬品,包括有鼍鼓、石磬、等礼乐重器和玉器。几十座中型墓也有较丰富的随葬器。上千座小墓随葬品则十分贫乏,有的甚至一无所有。据此可以断定A.当时已经出

现了阶级分化B.该遗址就是历史上的夏朝C.陶寺遗址处于奴隶制时代D.已经形成了君主专制制度4.中国古代有“禹铸九鼎”的传说,考古工作者在属于夏王朝的偃师二里头遗址中也发掘了不少铜渣、陶范残片和铜镞、铜锥等。这表明夏王朝已进入了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5.某学者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如下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篇》)。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A.

阶级的产生B.早期国家诞生C.王的出现D.世袭制的确立6.商人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制定历法,并将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因此,他们结合天象、历法和占卜,作为行事的依据。由此可见,商代A.历法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B.观测天象是为了

解自然C.占卜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D.生活带有宗教神秘色彩7.下列是《史记》中有关西周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①卫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②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③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

于北燕④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8.古代某制度“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下列阐释这一制度最恰当的关键词是A.大宗小宗B.拱卫王室C.禅让帝位

D.中央集权,9.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A.国家产生B.文明起源C.诸国变法D.政权分立10.“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华夏文化的

认同加强B.农耕文明的扩展C.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三公九卿制的施行11.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他们共同的出

发点是A.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C.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D.改善君王统治出谋划策12.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这表明

他A.肯定道德教化对统治的重要性B.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C.否定了孔子以德治民的主张D.主张以礼法思想来治国13.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士”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

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D.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14.春秋

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墨子宣扬“兼爱非攻”,韩非主张“以法治国”。这些主张的着眼点都在于A.宇宙时空B.君主权力C.社会秩序D.个人价值15.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习

式语言风格”。“习式语言风格”的鲜明特色之一就是善于引用经典,其中引用的古文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道私者乱,道法者治”,“治大国若烹小鲜”,“尚贤者,政之本也”,这些古文分别体现了哪个学派

的主张A.儒家、法家、道家、墨家B.道家、法家、儒家、墨家C.墨家、儒家、道家、法家D.儒家、法家、墨家、道家16.战国时代各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C.促进了分封制

的瓦解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17.钱穆先生说:“秦代之中央政府,较之西周武王成王时,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其“进步”主要表现在A.实行分封制B.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C.实行郡县制D.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18.《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

,延袤万余里。”此记载的是秦朝修筑的A.灵渠B.阿房宫C.骊山陵墓D.万里长城19.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

民、罪吏于边境。此举A.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B.均衡了全国人口的分布C.旨在抑制土地兼并D.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20.秦统一时,面临着“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种局面A.不利于维护和巩固大一

统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多元性D.反映了全面推行郡县制的影响21.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论证这一观点是A.焚书坑儒尊崇儒术

B.焚书坑儒“推恩令”C.统一文字“推恩令”D.统一文字尊崇儒术22.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性质属于A.秦末反封建农民战争的再继续B.刘邦反抗项羽残酷统治

的正义斗争C.争夺全国最高封建政权的斗争D.项羽为维护农民利益同刘邦的斗争23.《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记载,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

本不会被斩首。由此可见A.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接近真相B.历史研究需要通过多方采证C.考古是认知历史的唯一有效途径D.历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认知24.“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材料描述的是A.秦亡教训B.

汉承秦制C.文景之治D.贞观之治25.汉文帝遗诏曰:“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A.无为而治B.轻徭薄赋C.崇尚节俭D.民贵君轻26.在汉武帝的主

持下,察举制度进一步规范,一是规定以儒术作为取士标准,二是规定察举的内容包括德行、学问、法令和谋略四个方面。这表明察举制A.促进了汉代教育制度的发展B.有助于贵族政治的迅速瓦解C.导致了门阀士族政治的兴起D.有利于扩大汉朝的统治基础27.东汉改西汉御史大夫为司空,不负监察之责,而将

御史大夫属下的御史中丞改任御史台长官,负责监察百官。这一改变意在A.减少决策失误B.建立强有力的监察系统C.加强君主权力D.对官员进行有效监督28.古代中国无疑处在东亚文明的中心,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域外文化主要来自广义的西域地区。华夏文明在欧亚大陆中

西部进行经营,主要开始于A.张骞凿空B.班超投笔从戎C.文成公主进藏D.昭君出塞29.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C.太后主政皇帝无权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30.“《子虚》《上林》都是大赋,是司马相如对辞赋

的开拓和独创,表现了一代汉赋的新风貌”。这里“汉赋的新风貌”是指A.铺陈排比,辞藻华丽B.语言通俗深刻C.现实感强D.形式朴实自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弱国强,国

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治民羞辱以刑,战则战。……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民弱国强,民强国弱。——《商君书·弱民第二十》材料二商君假孝公之势,变法于秦,其不朽之功,众口皆碑。法家之理论,实绩卓著,不

仅促成强秦之一统,且亦支撑我国封建帝制达二千余年。方今中华共和,荡涤积秽,崇尚法治,然世人多道西方之法,殊不知商、韩已倡此二千年矣。数典忘祖,得无侠乎?——陈奇猷《商君书·前言》(1990年)材料三先秦法家之崛起,是欲谋变法图强、以法治秩序替代传统礼治秩

序的一次积极努力。……法家的富强之路是建立在国富民穷、国强民弱的“零和博弈”之上……法家“崇公抑私”的观念导致“公”对“私”的肆意侵吞和民众权益的极度萎缩。——彭新武《法家精神:价值与缺失》完成下列要求:(1)据

材料一,指出《商君书》中的“治民方略”?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富国”“强兵”的主要措施。(8分)(2)据材料二、三,概括两者评价商鞅变法和先秦法家的异同。(8分)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指出今人评价商鞅变法时存在的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4分)32.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出现于1990-1991年发掘的河南三门峡虢季墓,断代为西周末至春秋初。我国一些学者甚至历史书籍就曾据此认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2003年出版的《中国军事工程技术史》

对出土的秦代铁兵器做了统计,结果如下表:在汉墓发掘中,山东临淄齐王刘襄墓出土铁兵器141件,但青钢器高达6751件,其中兵器1904件。一直要等到西汉中期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铁兵器所占比例才首次超过了青铜兵器。——摘编自《碾压世界的秦代“上古神

兵”真的存在吗?》材料二西汉早期兴起了“百炼钢”技术和铸铁脱碳钢。到了中期又相继出现了炒钢技术,这是继生铁冶铸之后,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史上又一重大事件。西晋刘琨写下“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后,百炼成钢、千锤百炼成语由此而来。根据上述材料和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铁器时

代的上限”,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2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料真实、史论结合)2020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123456789101112131415答DAACBDCBCADACCA题1

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CCDBAACBCCDCADA1.D。元谋人和北京人都距今久远,缺乏史书记载,考古发掘是现在了解他们生产、生活的唯一途径,故D项正确。2.A。龙山文化处于原始社会晚期,大型粮仓的发现可以说明当时农业的进步,故A项正确。3.

A。几十座中型墓也有较丰富的随葬器。上千座小墓随葬品则十分贫乏,有的甚至一无所有。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4.C。根据常识可知,鼎是古代权力的象征,是青铜铸造;“铜渣”“铜镞”“铜锥”也是青铜制品,故C项正确。旧石器

时代以使用打制石器为主要标志;新石器时代以使用磨制石器为主要标志;铁器时代以能够冶铁和制造铁器为主要标志,故A、B、D三项排除。5.B。材料中的“芒芒禹迹,划为九州”意思是大禹走过的地方,成为了现在的九州;“夏有乱政,而作

禹刑”意思是夏朝时因为社会混乱,所以统治者制定了一部刑法,被称为禹刑,即夏朝已经有了刑法;“鲧作城郭”意思是鲧建立城郭,综合分析可以推断作者意在说明早期国家诞生。故B项正确。其余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6.D。商代以神权巩固王权,材料“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说明商代生活带有宗教神

秘色彩,故D项符合题意;由材料“天象、历法和占卜,作为行事的依据”可知历法没有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表明观测天象是为了解天意,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占卜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故

C项不符合题意。7.C。西周实行分封制,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异姓诸侯国的情况则不尽相同,其中既有功臣、姻亲,也有原来的附属国。①③属于对同姓(姬姓)贵族的分封;②属于对功臣的分封;④属于对先代帝王后代的分封,故选①③组合,故排除A、B、D三项,选C项

。8.B。“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候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体现的是分封制的作用,故选B项;大宗小宗是宗法制的特点,排除A项;禅让帝位存在于原始社会时期,排除C项;秦朝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排除D项。9.C。春秋战国时期与国家产生和文明起源无关,故A、B两项错误。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

变革的直接动力是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故C项正确。“政权分立”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故D项错误。10.A。据所学可知,秦国是边陲小国,在当时被其他诸侯国视为“夷狄之国”。据材料“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并结合所学可知

,在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争中,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昔日的“夷狄之国”统一成为中原的霸主,这体现了秦国的封建化,也是华夏文化的认同加强,A项正确;B项不是材料主旨;材料主要是“夷夏”观念的变化,C、D两项与材料无关。11.D。A、B、C

三项均属于法家主张,与儒家主张无关,排除;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恢复社会秩序,为改善君王统治出谋划策,故D项正确。12.A。根据材料“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可知孟子主张仁政,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故A项正确

。13.C。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士阶层的分化能为春秋战国时期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提供条件,故选C项。14.C。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治国主张,出发点是针对当时诸侯纷争的局面,稳定统治秩序,故选C项。只有道家涉及宇宙时空的探求,排除A项;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和墨子

的思想都未体现加强“君主权力”,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稳定社会秩序,不是体现个人价值,排除D项。15.A。结合所学可知,“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体现了儒家“仁”、“德”的思想,“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体现了法家的法治思想,“治大国若烹小鲜”体现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尚贤者,政

之本也”体现了墨家“尚贤”思想,因此A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6.C。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称为食邑。食邑制是分封制的产物。战国时各国任用官吏时给予官吏薪

俸的制度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本题涉及到古代官员工资改革的问题,A是经济问题;B选项时间有误;D选项与题无关,排除。17.C。材料中的“进步”是从“统一”的角度论述的,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因此C项正确。A项是西周的措施,秦朝已经废除,故错误。B、D两项都有利于皇权

的加强,但是与“统一性”无关,故排除。18.D。秦始皇命蒙恬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长城是秦朝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故选D项。19.B.材料中的移民既包括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也包括徙平民、罪吏于边境,因此不是强化关中的

经济优势,故A项错误;人口的迁移有利于均衡全国的人口分布,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抑制土地兼并的问题,故C项错误;当时的迁移主要是为了加强统治,故D项错误。20.A。秦统一后,各地的土地制度、车轨、律令,还有语言文字、习俗各有特色,这种局面不利于维

护和巩固统一。面对这种局面,统治者采取了车同轨、书同文等措施来巩固统一。21.A。秦始皇为了钳制思想,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摧残了文化;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统一,采取了董仲舒的尊崇儒术的建议,故选A项。22.C.“楚汉之争”是由秦末农民战争直接演变而

来的,但性质却截然不同。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农民战争虽然胜利地推翻了旧的封建王朝,但曾经是农民战争领袖的刘邦和项羽,遂转变为封建统治权的角逐者,也就是说“楚汉之争”是一场争夺全国最高封建政权的斗争,故选

C项。23.B。考古资料只能说明一部分问题,并不一定比文献资料更接近真相,故排除A项;考古是认知历史的途径,但并非唯一途径,故排除C项;历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认知说法过于绝对,明显不符合实际,故排除D项;历史研究应该采用多方面的资料进行考证,综合研究以得出历史结论,故选B项。24.C。据材料“汉

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可知,汉初推行“与民休息”的统治思想,统治者勤俭爱民,建汉五六十年国家经济发展,民风纯正,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C项符合题意;材料描述的是汉朝初期的治国

思想,A项与题意不符;汉承秦制是指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而材料强调的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是汉初的新思想,B项不符题意;贞观之治是唐朝出现的稳定繁荣局面,D项与题意不符。25.C。据题干材料“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

吾甚不取”可知,汉文帝认为人的生死是自然规律,人死后厚葬会劳民伤财,不可取,其实质是崇尚节俭,故选C项。26.D。据题干材料“一是规定以儒术作为取士标准,二是规定察举的内容包括德行、学问、法令和谋略四个方面”可知,察举制有利于扩大官员选拔范围,扩大统治基础,故选D项。材料不

能反映察举制与教育制度的关系,A项错误;西汉实行的是官僚政治,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按门第选拔官员,C项错误。27.C。东汉政府把地位较高的御史大夫改为司空,而以地位较低的御史中丞改任御史台长官,更便于皇帝控制监察机构,加强君主权力,故选C项。28.A。张骞凿空政策引起了丝

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故A项正确;班超是东汉人,晚于张骞,不符合设问中的“开始”,故B项错误;文成公主进藏是在唐朝,既不符合西域的地理概念,又晚于张骞,故C项错误;昭君出塞是西汉的和亲政策,晚于张骞,且并未推

动中国对于欧亚大陆中西部的经营,故D项错误。29.D。图片反映了东汉后期,由于皇帝年幼继位,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成为东汉后期政治腐败黑暗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30.A。汉赋铺陈排比,辞藻华丽,因此,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

题20分,共40分)31.(1)方略:弱民、辱民、贫民;政作民之所恶。措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8分)(2)相同:强秦、法治。不同:前者高度肯定商鞅变法,主张学习商鞅变法;后者批评先秦法家强国弱民和侵夺民众权益。(8分)取向:国家主义;民本主义(或自由主义)。(4分

)【解析】(1)根据“务在弱民。……治民羞辱以刑,……政作民之所恶……民弱国强,民强国弱”等信息可知《商君书》中的“治民方略”是弱民、辱民和贫民,并且政作民之所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商鞅富国强兵的措施主要是重农抑商和

奖励军功。(2)根据“实绩卓著,不仅促成强秦之一统,且亦支撑我国封建帝制达二千余年。方……崇尚法治”、“欲谋变法图强、以法治秩序替代传统礼治秩序的一次积极努力”可知二者评价商鞅变法和先秦法家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认为起到了强秦和法治的作用。不同之处则在于,前者肯定商鞅变法,主张

学习商鞅变法;根据“法家‘崇公抑私’的观念导致‘公’对‘私’的肆意侵吞和民众权益的极度萎缩”可知后者批评先秦法家强国弱民和侵夺民众权益。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今人评价商鞅变法时主要体现了国家主义和民本主义。32.示例一观点: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论证: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西周末至春秋初的河南三门峡虢季墓,出现了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总结: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在冶铁技术、铁器的使用等方面都取得了

巨大进步,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示例二观点:西汉中期,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论证:河南三门峡虢季墓中出现得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只表明了中国开始使用铁器以及冶铁术发明的年代;秦代铁兵器在秦军兵器中所占比例小,汉初山东临淄齐王刘襄墓中的铁兵器占墓葬总兵器的比例不足10%,西汉中期的河

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铁兵器所占比例才首次超过了青铜兵器:西汉中期相继出现炒钢技术,这是继生铁冶铸之后,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史上又一重大事件。总结:铁器开始使用的年代、冶铁术发明的年代和进入铁器时代的年代

,这三者是有区别的;西汉中期,中国铁农具、铁兵器日益增多,冶铁技术也明显进步,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解析】从材料“我国一些学者甚至历史书籍就曾据此认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和“一直要等到西汉中期的河北满城中山靖工刘胜墓中,铁兵器所占比例才首次超

过了青铜兵器”,可总结出中国铁器时代的上限的观点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或“西汉中期,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运用相关史实进行阐释即可。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60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