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B卷)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2.002 MB
  • 2024-10-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长寿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B卷)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长寿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B卷)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长寿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B卷)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2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长寿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B卷)试题 含解析.docx,共(15)页,2.00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ebcc7baff4e0b8464b451904c2a37d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寿区2022年春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高一地理试题(B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试题卷总页数:4页。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3.需要填涂的地方,一律用2B铅笔涂满涂黑。需要书写的地方一律用0.5MM

签字笔书写。4.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黑河一腾冲线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人口B.降水C.地形D

.植被2.图中分界线两侧人口分布特点是()A.东北多,西南少B.东南多,西北少C.四川盆地少D.青藏高原多3.影响图中甲、乙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A.水源、地形B.气候、地形C.热量、水源D.热量、

矿产【答案】1.A2.B3.C【解析】【1题详解】黑河一腾冲线即人口地理分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人口,此线东南人口密度大,人口稠密,此线西北人口密度小,人口稀疏,A正确,降水、地形、植被都不是黑河—腾冲线划分的主要依

据,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据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可知,图中分界线两侧人口分布特点是东南侧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北侧人口密度小,人口少,B正确;东北和西南人口都较多,A错误;四川盆地人口多,C错误;青藏高原人口少,D错

误。故选B。【3题详解】据图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乙地为塔里木盆地,此地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所以影响图中甲、乙地区人口分布

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热量和水源,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黑河-腾冲线,即瑷珲-腾冲线,或胡焕庸线(英文:HuLine),是一条贯穿中国版图的假想直线段。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

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该线从中国东北边境的黑龙江省黑河市(原名"瑷珲")一直延伸到中国西南边境的云南省腾冲市(县级市),大致地划分出了中国人口在区域上的分布,体现了中国人口东南和西北的分布区域之悬殊差异。瑷

珲-腾冲一线,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地理学(特别是人口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以及人口学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一条奇特的线,也是中国历史与地理发展的一个分水岭。4.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

移动。下列情形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暑假外出旅游B.出省务工10年C.国外长期留学D.某国接受他国难民【答案】A【解析】【详解】由于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暑假外出旅游很快就会回到原本居住地。所以人口居住地没有发生长期或永久的改变,不属于人口迁

移,A正确。出省务工10年、国外长期留学与某国接受他国难民的人口居住地均发生长期改变,均属于人口迁移,BCD错误。故选A。读“某城市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影响该城市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A.商业服务B.文化教育C.劳动就业D.土地资源6.下

列决策有助于提高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是()A建设节约型社会B.发展高耗能产业C.全力改善生活质量D.引进有污染的企业【答案】5.C6.A【解析】【5题详解】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人口合理容量最小的因素,

劳动就业,C正确。其它因素的人口合理容量较大,不是影响该城市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6题详解】有助于提高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决策是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A正确。为发展经济引进有污染的企业,会导致人口容量降低,D错误。

全力以赴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改善生活质量,会超过环境的承载力,C错误。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高耗能企业,会加快资源枯竭,B错误。故选A。【点睛】环境人口容量,指环境所能容纳最大人口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

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读“我国四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景观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的7.③建筑

主要分布于()A.内蒙古高原B.云贵高原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8.②建筑主要适应的自然环境是()A.大风B.寒冷C.湿热D.干燥【答案】7.C8.C【解析】【7题详解】据图可知,③建筑为窑洞,主要分布

于黄土高原,因为黄土高原的黄土广布,黄土具有直立性强的优点,窑洞冬暖夏凉,坚固耐用,所以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窑洞,C正确;①是四合院,分布于华北平原,②是竹楼,分布于云南湿热地区,④是徽式建筑,分布于安徽,ABD错误。故选C。【8题详解】据图可知,②建筑为竹楼,是傣族的民

居形式,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大,少遮挡物,通风条件好,适宜于湿热的气候条件,C正确;与大风、寒冷、干燥的自然环境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点睛】窑洞是中国北部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米,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

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读“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9.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在横轴上对应的线段分别是()A.OA、AD、DEB.OC、CD、DEC.OB、BC、CED.OA、

AC、CE10.关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功能区间有明显的界线B.商业区一定位于市中心C.居住区一般占地面积最大D.工业区布局不考虑交通【答案】9.D10.C【解析】【9题详解】根据三条线随距市中心远近的变化可知,①、②、③分别代表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城市各功能分区中O

A段,商业在此段的付租能力最高,因此OA段是商业区,BC错误。AC段住宅区的付租能力最高,因此AC段是住宅区,CE段工业区的付租能力最高,因此CE是工业区。A错误,D正确。故选D。【10题详解】城市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分界线

,如住宅区内有商业区,A错误。商业区付租能力最强,但不一定位于市中心,出于历史原因,城市中心可能是其它用地,如北京的城市中心是行政区,B错误。居住区是城市中分布最广泛的,一般占地面积最大,C正确。工业区多靠

近河流、铁路和公路等交通线,便于原料、产品等运输,D错误。故选C。【点睛】“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①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②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③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

,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④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⑤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⑥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

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读“不同工业部门的投入比例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1.下列企业属于工业部门①的是()A.家具厂B.制糖厂C.水泥厂D.芯

片厂12.工业部门从④-②-①的发展趋势,反映了()A.原料对工业的影响在增强B.政策对工业的影响在减弱C.劳动力数量对工业的影响在增强D.劳动力素质对工业的影响在增强【答案】11.D12.D【解析】【11题详解】根据

图示影响①工业的投入构成中,科技比重最高,接近80%,故判断其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家具厂是市场导向型工业,A错误。制糖厂是原料导向型工业,B错误。水泥厂是原料导向型工业,C错误。芯片厂是科技导向型工业,D正确

,故选D。【12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④的劳动力投入比重最大,②相比④的劳动力比重下降,科技投入比重上升;①的技术投入的比重最大,由④到①的变化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数量的投入比重不断下降,对工业的影

响在减弱,劳动力素质或技术投入比重不断上升,对工业的影响在增强,C错误,D正确。图示材料没有说明原料和政策对工业的影响,AB错误。故选D。【点睛】原料导向型工业,接近原料产地,因为原料不便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过高(制糖,水产品加工)

。市场导向型工业,接近消费市场(家具厂,啤机厂,印刷厂)。动力导向型工业,接近能源供应地(有色金属冶炼)。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接近劳动力充足地方(服装制造,家电产品装配,电子装配)。技术导向型工业,接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发达地区(飞机制造,精密仪器制造,集成电路,电子制造)。的疫情

期间,为了缓解口罩的短缺,比亚迪、广汽等车企,三枪、红豆等服装企业,中国石化、富士康等公司纷纷生产口罩。下图是医用口罩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众多企业跨界生产口罩是因为()A.企业产品滞销B.市场需求量大C.劳动力

过剩D.企业资金雄厚14.中国石化喊话“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这说明中石化转产口罩生产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A.原材料丰富B.机器设备先进C.能源丰富D.劳动力素质高【答案】13.B14.A【解析】【1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比亚迪、广汽

等车企,三枪、红豆等服装企业,中国石化、富士康等公司纷纷生产口罩是为了缓解口罩的短缺的局面。说明口罩市场需求量大,供不应求。故B正确,A、C、D错误。【14题详解】熔喷布是口罩最核心的材料,因此“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说明中石化转产口罩拥有原材料

丰富的优势,但缺少机器设备。故选A。【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属容易题,认真阅读、分析材料即可。在信息技术发展、消费升级等多因素驱动下,中国零售业正迎来新的转变时机,形成“互联网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新零售方式。某品牌咖啡是采用此种新零售方式而迅速崛起

的咖啡饮品品牌,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出2000多家门店。该品牌咖啡的主要消费场景以自提为主,其门店通常不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在上海,该品牌咖啡门店偏向于写字楼密集区而非商场密集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①地租②人流量③交通④消费人群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6.与传统的咖啡零售店

相比,该品牌咖啡店的销售方式优势是()①节约人力成本②高效了解用户消费习惯③提高产品质量④消费者的消费环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5.B16.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服务业区位因素及综合思

维能力。【15题详解】本题主要结合咖啡店的性质及服务对象进行分析。该品牌咖啡店偏向于写字楼密集区而非商场密集区,写字楼密集区是咖啡主要消费人群聚集区,并且咖啡店作为较为高端的服务业,付租能力较强。而商场密集区人流量则更大,交通也相对更加便利,①④是选址的主

要因素,②③不是,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16题详解】根据题意,该品牌的咖啡店形成“互联网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新零售方式,通过零售和线上销售可以节约人力成本,并且通过互联网高效了解用户消费习惯,①②正

确。互联网线上线下结合的零售方式并不会提高产品质量,并且对消费者的消费环境没有影响,③④错误。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明确咖啡店的布局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写字楼里的消费人群以及地租。并且明确该品牌

咖啡店新型的零售方式所具有的优势。拉日铁路全长253千米,联通拉萨、曲水、尼木、仁布、日喀则等14城市。它是青藏铁路的支线,由于运输量较小,全程单线,最高时速120千米。海拔在3600~4000米之间,桥隧占总线路的46.69%。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影响拉日铁路线路

布局的主要因素是()A.矿产B.气候C.植被D.城市18.拉日铁路采取单线修建的原因是()A.地形地质复杂B.技术条件限制C.提高运行速度D.运输量较小19.拉日铁路修建时面临的困难不包括()A.地形复杂B.高寒缺氧C.生态脆弱D.气候适宜【答案】17

.D18.D19.D【解析】【17题详解】由图可知,拉日铁路要兼顾周边的城市,所以城市是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D正确。气候目前不再是制约交通建设的主要因素,B错误,矿产与植被不会影响拉日铁路线路布局,AC错误。故选D。【18题详解】西藏自治区经济水平较低、人口密度

小,运输需求量较小,故拉日铁路采取单线修建,D正确,地质、地形、技术不是主要制约因素,AB错误。运行速度与单线复线无关,C错误。故选D。【19题详解】拉日铁路修建时面临的困难有铁路经过地区地形较为复杂,施工不便,并且海拔较高,所以高寒缺氧,AB不合

题意。铁路经过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施工困难,C不合题意。气候适宜不属于拉日铁路修建时面临的困难,D正确,故选D。【点睛】拉日铁路是中国西藏自治区境内一条连接拉萨市与日喀则市的国铁Ⅰ级客货共线铁路,呈东西走向,为青藏铁路的延伸线,也是西藏铁路网中承东启西的一条区际干线铁路。2

014年8月16日拉萨至日喀则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以来,全长253公里的拉日铁路彻底改变了西藏西南部地区依靠公路运输的历史,为各族群众和国内外游客进出日喀则提供了极大便利。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及南亚大通道建设的推进,拉日铁路这条“雪域新天路”在推动日喀则乃至我

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海南省提出要“积极稳妥”的开发西沙群岛旅游资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西沙群岛典型的旅游资源有()①热带岛礁②亚寒带针叶林③海洋生物④雄伟建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1.稳妥开发西沙旅游资源是因为当地()A.人口稠密B.矿产资源丰富C.基

础设施完善D.生态环境脆弱【答案】20.B21.D【解析】【20题详解】西沙群岛属于海南省,属于热带岛屿,典型的旅游资源有热带岛礁、海洋生物,①③正确;当地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热带季雨林,②错误;西沙群岛没有雄伟建筑,④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21题详解】西沙群岛岛屿面

积小,开发晚,淡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要稳妥开发西沙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D正确。人口稀疏、基础设施薄弱,AC错误。矿产资源丰富不是稳妥开发的理由,B错误。故选D。【点睛】西沙群岛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热带海域风

光独特,吸引力大;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距离远。22.黄梅戏《天仙配》中的歌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所描述的生产方式多出现在()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D.后工业文明

时期【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耕田织布、挑水浇园描述的是农业生产活动场景,主要出现在农业文明时期,B正确,排除ACD。故选B。【点睛】23.中国有悠久的海洋开发历史,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并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

、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确立了南海的领土主权和相关权益。南海诸岛属于我国的()A.领土B.领海C.毗连区D.专属经济区【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均指海域,南海诸岛属于陆地,是我国的领土,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

24.位于我国领土最南端的曾母暗沙,属于()A.珊瑚岛B.大陆岛C.火山岛D.冲积岛【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珊瑚岛是指海洋中的生物珊瑚虫的遗骸不断堆积最终露出水面而形成的岛屿,如我国的曾母暗沙岛;大陆岛是指由大陆向海洋延伸的区域,如我国台湾岛;火山岛是指海底火山的不断喷发岩浆

冷却后不断堆积,高出海面形成的,如夏威夷岛,冲积岛是指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由于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某些区域沉积堆出海面形成的岛屿,所以又称沉积岛,如崇明岛;曾母暗沙为珊瑚岛,故BCD错误,A正确,所以该题选A。【点

睛】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2个大题,每题14分,共28分。25.读“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分布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水稻分布区所在的地区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南亚/东亚/东南亚)(2)从气候上看,A、B、C三地均为________气候区,

水热条件好。从地形上看,水稻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3)本地区人口稠密,________充足;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为发展季风水田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该地区由于季风不稳定导致________灾害频繁。【答案】(1)①.东亚②.东南亚③.南亚(2)①.季风

②.平原(3)①.劳动力②.旱涝【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亚洲水稻分布区、水稻分布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据图中A、B、C三地所处的位置可知

,亚洲水稻分布区所在的地区是:A为东亚,B为东南亚,C为南亚。【小问2详解】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从气候上看,A、B、C三地均为季风气候,东亚是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南亚和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资源丰富,适宜水稻的生长;从地形上看,水稻主要分布在平

原地区(沿海、沿河的冲积平原及河流下游的三角洲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水稻的种植。【小问3详解】亚洲水稻种植区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为发展季风水田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该地区由于季风不稳定,容易导致旱涝灾害频繁。解决措施是兴修水利工程,如水库、水渠等

。26.读两类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城市化进程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代表____国家,B代表____国家。(2)试分析A、B两类国家城市化进程差异。(3)A类国家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了____现象,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____。【答案】(1)①

.发达②.发展中(2)A起步早,速度慢,发展水平高;B起步晚,速度快,发展水平低。(3)①.逆城市化②.城市环境质量的恶化;乡村基础服务设施完善【解析】【分析】本题以两类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城市化进程图为切入点,考查两类不同国家城市化的特点,体现了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

考查。【小问1详解】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是城市化主要标志,由图中信息可知,A代表的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应为发达国家;图中B代表的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应为发展中国家。【小问2详解】读图可

知,A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一直高于B国家,说明A起步早,发展水平高;B起步晚,发展水平低。1970—1992年,A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而B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很快,因此目前A国家城市化速度慢,B国家城市化速度快。【小问3详解】1970年,A国家城市人

口占总人口比重达85%左右,城市化水平高;1970—1992年,图中A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因此A类国家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是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大都市区,向小的都市区、小城镇甚至非城市区

迁移的分散化过程。主要原因是城市环境质量恶化,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