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课时分层作业 16.docx,共(6)页,784.225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e9b070a42a91c35037acaab9105c3d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分层作业(十六)土壤A级·学考达标练下图为森林土壤剖面图。据此完成1~2题。1.腐殖质层中的有机质主要来自()A.成土母质B.母岩层C.生物D.淀积层2.森林土壤一般分布在()A.湿润、半湿润地区B.半湿润、半干旱地区C.干旱、半干旱地区D.干旱地区[
2023·浙江嘉兴市模拟]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土壤有机质随土层深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A.成土母质B.气候C.生物D.地形4.据图推测,该地土壤()A.20cm处为淋溶层B.4
0cm处为腐殖质层C.60cm处为有机层D.80cm处为母岩层下图为我国东北黑土形成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的关系图。据此完成5~6题。5.图中各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正确的有()①表示呼吸作用②表示二氧化碳③表示腐殖质④表示成土母质A.①②B
.①③C.②③D.③④6.东北地区的黑土肥沃,主要原因是()A.①强B.②释放多C.③被分解少D.④深厚“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读某
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表,完成7~8题。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有机质大气悬浮质大气水分实验前6.3%25.5%0.7%14.6%18.6%实验后23.5%16.7%3.2%3.4%34.5%7.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够()
A.降低土壤透气性,减少空气污染B.降低土壤水分,提高抗旱能力C.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肥力D.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大气湿度8.由表可知,该地最可能是()A.三江平原B.河西走廊C.江汉平原D.珠江三角洲9.阅读图文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绿肥作物是提供作物肥源和培肥土壤的作物。栽培绿肥作物以豆科作物为主,如紫云英、苜蓿、草木樨等。绿肥作物经过一定时间生长之后,将其绿色茎叶切断直接翻入土中,可以节省人力,减少运输费用,也可沤制土肥施用。绿肥作物一般与主产作物轮作,多数可兼作饲料。(1)从植被
形成的角度看,图片中绿肥作物所属植被都为________________(人工/天然)植被。(2)将绿肥作物茎叶切断直接翻入土中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绿肥作物茎叶切断
直接翻入土中。简述这种做法对土壤的改良作用。(4)绿肥作物一般与主产作物轮作,说说这种耕作方法的好处有哪些。B级·选考高分练下表是我国三个地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统计分析。据此完成10~11题。土壤主要分布地区有机质含量/%统计的
标本数黑土东北地区2.14~16.429棕壤山东半岛2.07~7.0532红壤南方低山丘陵0.52~1.954710.南方地区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远低于东北地区的黑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成土母质B.人类活动C.地形D.气候11.下列关于我国土壤颜色与制
约其形成的主导因素组合正确的是()A.黑土地——生物B.黄土地——湿热的气候条件C.紫色土——成土母质D.红壤——岩石特征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1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
面发育示意图,图2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A.生物B.地形C.降水D.成土母质13.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A.甲与ⅠB.甲与ⅡC.乙与ⅡD
.丙与Ⅰ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g/cm3),称为土壤容重。黄土区的严重土壤侵蚀导致养分的大量流失,土壤物理性质严重退化,主要表现在土壤容重的增加等。下表示意晋西黄土退耕区三种植被类型及旱作耕地的土壤容重分布情况。据此完成14~15题。土层深度/cm土壤容重/
(g/cm3)自然恢复阔叶林人工混交林人工纯林旱作耕地0~100.781.131.171.2310~200.791.181.201.3520~400.871.191.231.4540~600.931.231.251.4760~801.151.241.281.308
0~1001.241.271.301.3314.据表可知()A.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增大B.人为耕作活动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C.自然恢复阔叶林保持水土效果最好D.土层越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容重差值越大15.能减少当地耕地土壤容重的合理措施是()A.施用化肥B.增施有机肥C.掺施熟石灰D.压实
保墒[答题区]题号1234567答案题号8101112131415答案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质松软,有机质含量高。这里春季大风天气较多,夏季降雨充沛,草甸植物茂盛,冬季寒冷。近些年来,东北地区黑土流失、肥力衰退问题日益严重。中国农业大
学在吉林省梨树县建有试验基地,以秸秆还田为基础推行免耕法,对土壤进行修复和保护,效果明显。如图为该试验基地制作的传统耕作方式(图1)和免耕法(图2)对土壤的影响对比图。该校大四毕业生小亮同学毕业论文以黑土流失与整治为研究主题
,小亮了解到免耕法的具体做法如下:秋季玉米收获时,运用收割机一边收获作物一边将秸秆切断,并把秸秆均匀覆盖在土壤表层,同时将秸秆高茬留在田地;春季播种时不需要挖开土地,通过机器将种子精准地埋进地里,避免对土壤的扰动。(1)小亮在查阅资料时了解到东北天然黑土中的有机质含量与当地独特
的气候密切相关。说明当地气候如何促进有机质的积累。(2)小亮在试验田调研时发现农民对这种将碎秸秆均匀覆盖在土壤表层,同时将秸秆高茬留在田地的做法很认可。指出这两种做法的主要目的。(3)试验田研究员告诉小亮,在传统的耕作方式下,频繁翻耕的
土壤在农具的挤压和降水的影响下,会在土壤下方形成一层紧实的“犁底层”,作物根系遇到这一层后难下扎,通气透水不便。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说出免耕法能让土壤肥力得以改善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