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志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224.378 K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志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志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志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6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志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9)页,224.37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dad215d89af60083eefa5dccf4905b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清华志清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练习高二生物2023.10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刺激B.反射C.反射弧D.条件反射【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

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最简单的反射弧也由两个神经元组成。【详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故选B。2.下列反射属于条件

反射的是()A.下落的灰尘引起的眨眼B.看见酸杏引起唾液分泌C.婴儿吃奶时的动作D.针刺上肢引起的缩手【答案】B【解析】【分析】条件反射是个体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特定的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条件反射提高了动

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脑越发达的动物,建立的条件反射也就越复杂。【详解】A、下落的灰尘引起的眨眼没有经过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B、看见酸杏引起唾液分泌说明大脑中有酸杏的记忆,因而产生了相应的反射,属于

条件反射,B正确;C、婴儿吃奶时的动作是无意识的活动,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C错误;D、针刺上肢引起的缩手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D错误。故选B。3.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遭到损伤,而其它部分正常,当感受器

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B.无感觉也无收缩反应C.无感觉但能运动D.有感觉但无收缩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

构基础是反射弧。【详解】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因为感受器无损伤,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再通过脊髓的传导功能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

形成感觉。而传出神经遭到损伤,不能传导兴奋到效应器即肌肉,所以肌肉无收缩反应,因此结果表现为有感觉但无收缩反应。即D正确,ABC错误。故选D。4.2019年4月4日,弗吉尼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证明,受损的周围神经系统能够自我修复,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组成的。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

,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个神经细胞只能有一个树突【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

;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详解】A、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可以膨大形成多个突触小体,A正确;B、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B错误;C、Na+内流是产生动作电位的基础,C错误;D、一个神经细胞一般有一至多个树突,D错误。故选A。5.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

程中,以下生理活动在突触上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ATP的合成和水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过程和特点的考查,梳理兴奋在突触处

的传递的具体过程,分析该过程中发生的生理活动,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详解】神经递质的分泌过程是胞吐,存在膜的融合与转化过程,A不符合题意;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透性变化,相应的离子通道发生开放或关闭,

B不符合题意;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消耗能量,存在ATP的水解和合成过程,C不符合题意;神经递质的受体只存在于突触后膜,因此存在信号分子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

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的流动性,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机理和单向性,对于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过程的准确理解与掌握是解题的关键.6.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提取的一种细菌毒素蛋白,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从而起到麻痹肌肉的作用。美容医

疗中通过注射适量的肉毒杆菌以达到除皱效果。肉毒杆菌毒素除皱的机理最可能是()A.抑制核糖体合成乙酰胆碱B.抑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C.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阻遏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被清除D.与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阻止肌肉收缩【

答案】B【解析】【分析】肉毒杆菌毒素能够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乙酰胆碱是突触前膜释放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详解】A、乙酰胆碱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不是由核糖体,A错误;B、肉毒杆菌毒素可能抑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阻断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B正确;C、根据题意,该毒

素能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而不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阻遏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被清除,C错误;D、根据题意,该毒素能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不是与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D错误。故选B。7.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I侧为细胞

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B.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若图2中C为兴奋型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变为负D.图2中C物质的释放必须依赖于图1中的质A【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1中I侧含有多糖,为细胞膜外侧。图2种E为突

触前膜,C为突触小泡,D为受体,F为突触后膜。【详解】A、图1中I侧为细胞膜外侧侧,Ⅱ侧为细胞膜内侧,A错误;B、图2中E为突触前膜,F为突触后膜,B错误;C、若图2中C为兴奋型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发生钠离子内流,膜外电位由正变为负,C正确;D、图2中C物质的释

放方式为胞吐,依赖细胞膜流动性,D错误。故选C。8.5-羟色胺是一种与睡眠调控有关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它还与人的多种情绪状态有关。如果神经元释放5-羟色胺数量不足,将会引起抑郁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5-羟

色胺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B.5-羟色胺是小分子有机物,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C.氯西汀可以减缓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清除,故可用于治疗抑郁症D.麦角酸二乙酰胺特异性阻断5-羟色胺与

其受体结合,故会加重抑郁症【答案】B【解析】【分析】突触小体是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可以与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膜接触形成突触结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不会进入受体细胞内,只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详解】

A、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5-羟色胺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会引起突触后膜钠离子内流,而使其膜电位发生改变,A正确;B、5-羟色胺是小分子有机物,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B错误;C、根据题干:如果神经元释放5-羟色胺数量不足,将会引起抑郁症,氯西汀可以减缓突

触间隙5-羟色胺的清除,则其可缓解5-羟色胺数量不足,可用于治疗抑郁症,C正确;D、麦角酸二乙酰胺特异性阻断5-羟色胺与其受体结合,则5-羟色胺不能发挥作用,发生类似于5-羟色胺数量不足的效应,故会加重抑郁症,D正确。故选B。9.下图中甲为红细胞,A、B、C参与人体

内环境的组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A代表组织液,可为甲提供氧气和养料B.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B中液体量增多C.A、B、C的pH稳态与内环境中的某些离子有关D.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要通过内环境【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图分析,甲为红细胞,A是甲生存的直接环境,所以

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淋巴液。【详解】A、据图可知,图中的C是单向箭头进出,表示淋巴液,则A表示血浆,B表示组织液,A错误;B、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A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水

分大量进入B(组织液)中,导致B中液体的量增多,B正确;C、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淋巴液,三者共同构成内环境,内环境中的HCO3-等某些离子,能够维持pH的稳定,C正确;D、人体大多数细胞都直接生活在内环境

中,内环境是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正确。故选A。10.排尿是人和高等动物具有的一种反射,在幼儿时期不能随意控制,而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下列关于排尿调节叙述正确的是()A.排尿反射是经后天学习建立的条件反射B.成年人和婴幼儿产生排尿意识的场所不同C.成年人控制

排尿和憋尿的神经递质种类全部相同D.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的低级中枢【答案】D【解析】的【分析】1、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婴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婴儿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

。2、血浆渗透压降低时,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变化,使得下丘脑的某些细胞产生抗利尿激素减少,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使尿量增加,抗利尿激素产生部位在下丘脑,释放部位在垂体。3、“憋尿”时,大脑皮层中的神经中枢产生尿意,但是突触后膜释放抑制性神

经递质,抑制膀胱壁肌肉收缩,阻止排尿行为的发生。【详解】A、排尿反射是先天就有的非条件反射,A错误;B、成年人和婴幼儿产生排尿意识的场所相同,都是大脑皮层,只是婴幼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无法自主控制,B错误;C、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成年人控制排尿(兴奋性

)和憋尿(抑制性)的神经递质种类不相同,C错误;D、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的低级中枢,D正确。故选D。11.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

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人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下丘脑,下丘脑是水盐、体温、血糖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控制有关;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

中枢;脑干是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大脑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础。大脑皮层除了具有感知外界和控制机体反射活动以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详解】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等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包括听、说

、读、写,A正确;B、大脑皮层V区控制阅读,V区受损患者看不懂文字,B错误;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如有意识排尿,排尿初级中枢是脊髓,当意识排尿时,有大脑皮层的参与,C正确;D、短期记

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故选B。12.科研人员在实验中观察到以下结果。组别实验处理实验结果甲给蝌蚪饲喂甲状腺组织碎片提前发育成“微型蛙”乙切除蝌蚪的甲状腺生长发育障碍,只能长成大蝌蚪丙切

除蝌蚪的甲状腺并及时饲喂甲状腺激素蝌蚪正常发育为青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实验说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B.给乙组提供加碘食物,蝌蚪能正常发育为青蛙C.实验说明甲状腺激素促进动物生长发育D.该实验只应用

减法原理研究甲状腺的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作用:(1)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2)促进生长和发育;(3)提高神经的兴奋性。2、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在对照实验中

,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的方法。“加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作加温、滴加FeCl3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就利用了“加法原理”的思路。“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

,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就利用了“减法原理”。3、设置对照试验的关键是一组对照试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看出实验结果与变量的对应性;该实验探究的是甲状腺激素有促

进生物生长发育的作用,因此自变量为是否加入甲状腺激素。【详解】A、甲组实验不能说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因为没有对照组,A错误;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激素是在甲状腺中合成的,但乙组蝌蚪切除甲状腺,即使给乙组提供加碘食物,蝌蚪也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不能发育为青蛙,B

错误;C、题干表格中,乙丙两组实验进行对照,乙组切除蝌蚪的甲状腺,丙组切除蝌蚪的甲状腺并及时饲喂甲状腺激素,两组形成对照,说明甲状腺激素促进动物生长发育,C正确;D、由分析可知,乙组切除蝌蚪的甲状腺,这种处理是摘除法,应用了减法原

理;丙组切除蝌蚪的甲状腺并及时饲喂甲状腺激素,应用了加法原理,D错误。故选C。13.许多淡水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不产卵。如果取同种鱼的垂体研碎后注入鱼体内,就可促其产卵,这主要是利用垂体中含有的()A.生长激素B.促性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答案】B【解析】【分析】性激素是由性腺分泌

;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都是由垂体分泌,但只有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生长和分泌性激素,另外促进生殖细胞生成。【详解】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促进性腺合成和分泌性激素,进而促进产卵,B正确。故选B。14.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其分子结构

与人雌性激素相似,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下列对大豆异黄酮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会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增加B.能与人雌性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C.可能作用于下丘脑的雌性激素受体D.可缓解雌性激素水平降低者的症状【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大豆异黄酮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下丘脑通过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性激素。【详解】A、性激素分

泌的分级调节:下丘脑通过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的活动,分泌性激素。大豆异黄酮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所以可通过负反馈调节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减少,A错误;B、大豆异黄酮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说明大豆异黄酮能与人雌性激素受体

特异性结合,B正确;C、雌性激素可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大豆异黄酮可发挥雌激素效应,说明其可能作用于下丘脑的雌性激素受体,C正确;D、大豆异黄酮可发挥雌激素效应,可缓解雌性激素水平降低者的症状,D正确。故选A。15.下列内分泌腺及所分泌的激素

对应错误..的是()A.垂体——生长激素B.甲状腺——甲状腺激素C.胰岛——胰岛素D.胸腺——性激素【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内的腺体包括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

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有些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详解】A、垂体能够分泌生长激素,促进机体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A正确;B、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其作用是调节生长发育

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C、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从而调节机体的糖代谢,C正确;D、胸腺能够分泌胸腺素,性激素是性腺分泌的,D错误。故选D。16.对下列各项疾病的病因分析,错误的是()A.糖尿病

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少B.侏儒症是因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C.地方性甲状腺肿是因缺铁造成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D.巨人症是因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答案】C【解析】【分析】无机盐和维生素对人体都很重要,人体一旦缺乏,就会影响正常的生

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详解】A、胰岛素能够调节糖代谢。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形成的,A正确;B、生长激素能够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侏儒症,B正确;C、地方性甲状腺

肿是因缺碘造成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C错误;D、生长激素可促进骨的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巨人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的,D正的确。故选C。17.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葡萄糖、生长激素、O2属于人

体内环境的成分B.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B【解析】【分析】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

,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内环境的pH为7.35~7.45,能保持稳定和HCO3-、HPO42-等离子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的分泌受血糖浓度调节、神经调节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作用存在负反馈调节。【详解】A、葡萄糖是营养物质、生长激素是激素、O2是气体,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B、细胞质基质是机体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错误;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单位

体积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中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正确;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是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正确。故选B。18.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

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组织液中,A正确;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场所在细胞质基质,B错误;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为氨基酸,发生在胃液中,不属于内环境,C

错误;胰岛素合成在核糖体,D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9.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能通过肺泡进入血液,进入人体神经组织。下列有关PM2.

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PM2.5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发咳嗽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内时并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C.PM2.5进入内环境后会对人体神经组织产生危害D.PM2.5中的酸性物质进入血液会导致血浆pH明显下降【答案】D【解析】【分析】

由于人体内环境中有维持内环境PH稳定的缓冲物质,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一定会致血浆呈酸性;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详解】A、PM2.5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发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的

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B、肺泡与外界环境相通,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没有进入内环境,B正确;C、PM2.5可入肺颗粒物,无法被鼻腔、咽喉等呼吸器官屏障阻碍,只能沉积在肺部,会直接损害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等,C正确;D、由于人体内环境中有维持内环境PH稳定

的缓冲物质,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一定导致血浆pH明显下降,D错误。故选D。20.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B.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外周神经系统C.脑和它所发出的神经构成中枢神经系统D

.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详解】A、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A正确;B、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B正确;C、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C错误;D、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

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即神经细胞,D正确。的故选C。第二部分:非选题(共40分):21.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

环境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_

_____阶段。(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4)②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内环境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病

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5)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

【答案】(1)①.②血浆②.③组织液(2)①.自由扩散②.三(3)②中蛋白质含量高于③(4)①.pH②.降低③.NaHCO3(5)神经--体液--免疫【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是组织细胞,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淋巴,⑤是红细胞,A是毛

细血管的动脉端,B是毛细血管的静脉端。的【小问1详解】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②血浆和③组织液。【小问2详解】氧气从血液中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前两阶段的[H]反应生成水。【小问3详解】一般

情况下,②血浆与③组织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较少,因为血浆蛋白很难透过毛细血管壁。【小问4详解】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为酸性物质,其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降低,但乳酸可以

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小问5详解】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需要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下进行。22.乙酰胆碱是形成记忆所必需的神经递质和形成长期记忆的生理基础。“胆碱能神经

元”是一种能合成乙酰胆碱,并在兴奋时能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传出神经元。目前认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老年性痴呆的机制,定位损伤大鼠的脑,利用水迷宫测试观察行为学的改变。利用水迷宫进行学习能力以及记忆巩固能力的测验,实验处理和实验结

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组别实验处理实验结果错误次数完成学习所需时间(秒)A不做任何处理8.76112.39B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0.5M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lμL15.72149.73(1)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能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元内部以_____信号的形式传导

,在神经元之间以___信号通过__________结构来传递。(2)胆碱能神经元的活动与受体有关,毒蕈碱受体是其中的一种,B组实验处理的目的是让鹅膏蕈氨酸与____上的毒蕈碱受体结合,使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与___相似

的效果,以达到研究老年性痴呆机制的目的。(3)表中的实验数据表明B组大鼠的_______能力较差,从而为老年性痴呆与“胆碱能神经元”有关的猜测提供了实验证据。(4)B组的实验处理需要进行相应的手术,才能将药物注射

到大鼠脑的一定区域,如果仅有A组实验作对照,该实验在设计上不够严密,需增加一组做与B组相同的手术同时注射__________的实验,当新增一组实验所得的数据与______组相近时,可进一步支持上述猜测。【答案】(1)①.电②.化学③.突触(2)①.突触后膜②.胆碱能神经元死亡和丢失(3

)学习能力和记忆巩固(4)①.不含鹅膏蕈氨酸的缓冲液②.A【解析】【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

正外负的动作电位。2.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题意分析,“胆碱能神经元”是一种

能合成乙酰胆碱,并在兴奋时能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传出神经元,目前认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小问1详解】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即神经元受

到刺激时能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元内部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突触结构完成。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实现兴奋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传递。【小问2详解】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上,与神经递

质发生特异性结合,是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B组实验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0.5M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luL。使得鹅膏蕈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毒蕈碱受体结合,干扰了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产生了胆碱能神经元死亡和丢失相似的效果。【小问3详解】表中的实验数据表明与A组(对

照组)相比,B组大鼠的完成学习所需时间长,且错误次数多,因而可说明B组大鼠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巩固能力下降,因此可说明鹅膏蕈氨酸能“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小问4详解】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需增加一组做与B组相同的手术,注射不含鹅膏蕈氨酸的缓冲液的实验,当

新增一组实验所得的数据与A组相近时,说明手术对实验鼠的影响,可进一步支持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23.下图中神经元a、b与痛觉传入有关,神经元c能释放脑啡肽,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请回答问题:(1)痛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神经冲动)以____

____形式沿着a神经元的神经纤维传导,引起突触小体内的________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乙酰胆碱。(2)乙酰胆碱与b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膜上的________结合,产生的兴奋最终传导到_________,产生痛觉。(3)请你根据图,尝试阐释脑啡肽的镇痛机理: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电信号②.突触小泡(2)①.受体②.大脑皮层(3)脑啡肽被c神经元释放后,作用于a神经元,会引起a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的量下降,从而起到镇痛作用。【解析】【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

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小问1详解】刺激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传导至突触时,引起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作用

于突触后膜。即痛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形式沿着a神经元的神经纤维传导,引起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进而通过胞吐方式释放乙酰胆碱。【小问2详解】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最终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感觉。即乙酰胆碱与b神经元的

细胞体或树突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产生的兴奋最终传导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因为所有的感觉都是由大脑皮层做出的。【小问3详解】脑啡肽的作用是减少乙酰胆碱的释放,减弱对下一个神经元的刺激作用从而起到阵痛的作用,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脑啡肽被c神经元释放后,作用于a神经

元,会引起a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的量下降,从而减弱了对b神经元的作用效果,起到镇痛作用。2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896年,C.S.Sherrington把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机能接点命名为突触。在20世纪30年代,对于突触之间是电学传递还是化学传递曾发生过争论。

OttoLoewi等科学家用实验证明突触之间存在化学传递。Furshpan和Potter在1959年首先指出在螯虾的可兴奋细胞之间有电学传递。使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鳌虾腹神经节内神经纤维的膜电位(如图1),他们发现了神经元之间介导动物逃避反射的电突触。电突触普遍存在于无脊椎动物的神经

系统中,在动物的逃避反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和视网膜中,电突触主要分布于需要高度同步化的神经元群内的细胞之间。形成电突触的两个相邻细胞间的距离特别小,两侧的神经元膜上都存在一些贯穿质膜的蛋白,称为连接子。突触前膜和后膜上的连接子相对形成缝隙连接(如图2)。连接子中间形

成一个通道,允许小的水溶性分子通过。通过连接子,许多带电离子可以从一个细胞直接流入另一个细胞,形成局部电流和突触后电位。在化学性突触,从冲动到达突触前膜至突触后细胞出现电位变化,有接近1ms的延迟(即突触延迟)。电突触没有延迟,电流瞬间

从一个细胞传递到下一个细胞。在大多数情况下,电突触的传递是双向的。(1)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释放________(如乙酰胆碱等),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结合,从而在化学突触间传递信息。(2)填表比较电突触与化学突触传递兴奋的差异。化学突触电

突触突触结构突角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由突触间隙分隔开________传递方向________传递速度________(3)在图1所示实验中,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后,发现________,研究者据此提出“在螯虾的可兴奋细

胞之间有电学传递”的假设。【答案】(1)①.神经递质②.受体(2)①.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通过缝隙连接而连接起来②.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或单方向的)③.快(3)没有突触延迟【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

递时,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有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离子通透性改变,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由此可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之间的

转变过程,需要的时间长,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度由突触的数目决定。【小问1详解】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从而在化学突触间传递信息。【

小问2详解】题意显示:化学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兴奋在化学突触间传递时,要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之间的转变,由于有信号转变的过程,故兴奋在化学突触间传递需要的时间长,又由于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能反向传递,故在化学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图中电突触结构显示,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通过缝隙连接起来,由于电突触使相邻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有结构上的联系,兴奋在该处传递时,没有信号的转

变过程,因此表现为速度较快,且在电突触中兴奋的传递可表现为双向传递。【小问3详解】在图1所示实验结果可知,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后,发现没有突触延迟,因此可推测“在螯虾的可兴奋细胞之间有电学传递”。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30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