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期末总复习04:课内说明文(解析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冲刺总复习(上海专用).docx,共(19)页,118.62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d848c61af2eb4f92410b21a4f13e47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内说明文巩固拓展(附:针对性练习)❖《苏州园林》【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苏州园林特点;3.理清行文思路,明确说明顺序,;4.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知识整合】1.文化文学常识(1)作者介绍: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
,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著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2)苏州介绍: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苏州的园
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2.内容把握第一部分(1—2):总说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
艺术中的特殊地位和影响,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第二部分(3—9):多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一)(3—6)围绕四个“讲究”分别加以具体说明;(二)(7—9)从园林角落、门窗图案、屋室装饰等方面说明也没有“欠美
伤美的败笔”。前者从大处讲,后者从细部谈,说明这里的一切构成了“完美的图画”。第三部分(10):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还不止以上写的这些。3.内容分析(1)说明方法:①作比较第1段:将苏州园林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
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第3段:将苏州园林与我国一般建筑比较——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第5段:将苏州园林与国外一般园林“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比较——说明苏州园林体现了错落变化的中国特有的审美情趣。第9段: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比
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彩绘,具有古朴、闲适的风格。作用:通过比较,苏州园林的特征更突出了。②打比方第3段: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第5段: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作用:形象具体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③举例子第5段: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第6段: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第7段: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
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第9段: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作用:使所说明对象的特点更直观。④引资料第4段: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作用:更形象的说明了夏秋季节池沼之美。(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的准确性,离不开语言的分寸感。语言表达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的准确性和真实性。①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不仅”说明堆叠假山还是要有技术性的,只不过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更多的是体现出“艺术性”。②水面
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往往”是就一般情况说的。(3)说明顺序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4段中也有体现。【习题巩固、拓展】例1.阅读《苏州园林》里的两段文字,完成下题。苏
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
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
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
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1.对第一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2.第二段“这是不足取的”一句中加点字“这”指代的是()A.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
的道旁树。B.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C.中国画的审美观点。D.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3.对这两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配合。B.苏州园
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自然之趣。C.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D.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整齐划一。4.第一段第⑩句引用了诗句“鱼戏莲叶间”,对引用这句诗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多样性。B.更好地表现了苏州园林池沼的布置合乎图画美这一特征。C.增添了诗歌知识,使说明内容更加丰富。D.充满诗意,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使说明文语言更生动,可读性更强。【答案】15.A16.B17.D18.C例2.阅读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
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
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
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分别为文中的两个空白处填上原有的词。生平多阅历,胸中有。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A.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B.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C.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D.假山的堆叠,既是艺术,更
是技术。3.文中在说明池沼的特点时,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这句话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4.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内容是()A.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
显示出艺术美。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者们的经验和水平。5.根据文意解释加线短语“生平多阅历”的意思:。6.画出和本篇文章前面段落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相
照应的句子。7.这段文字在结构上的特点是()A.总——分B.总——分——总C.分——总D.分——总——分8.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9.这段文字中标出序号的八个句子是说明池沼的。请用简明
的话指出下列句子说明的侧重点是什么?①句写:()②句写:()③④句写:()⑤⑥句写:()⑦⑧句写:()【答案】(1)丘壑;雷同(2)B(3)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4)C(5)有生以来有丰富的见识和经历。(6)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
幅画的效果。(7)A(8)假山的堆叠,假山与竹子花木的配合,形成不同的山景,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真切感受。(9)①句写:(引用活水)②句写:(宽畅的池沼作为全国的中心)③④句写:(桥梁不雷同)⑤⑥句写:(池沼或河
道边沿高低屈曲)⑦⑧句写:(“鱼戏莲叶间”的美景)❖《中国石拱桥》【知识整合】1.《中国石拱桥》重点知识梳理一般石拱桥的特点:1.桥洞成弧形;2.历史悠久;3.形式优美;4.结构坚固侧重点:赵州桥侧重于建筑结构的特点,突出其建造技艺的高超;卢沟桥侧重于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突出其人文价值。中国石
拱桥辉煌成就的原因:⑴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a.工艺极其精巧。b.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⑵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⑶再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本文的文章结构:总——分——总;本文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说明顺序:1、由石拱桥写
到中国石拱桥,这是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2、写石拱桥时,先写形式优美,再写结构坚固,这是按照人们认识往往由外观到内部结构、由整体到局部的规律。(逻辑顺序)3、作者先概括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久、广、多、巧。然后举出两座代表性的桥梁作例子,其说明顺序是由概括到具
体。(逻辑顺序)4、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时间顺序)本文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生动活泼、科学性【习题巩固、拓展】例1.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各题。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
,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①(A.美观B.壮观有C.奇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②(A.支持B.支撑C
.支架)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
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1)为文中的空白处选择准确的词语。①②(2)文中画线语句“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一句中,“设计”指的是什么?选出理解准确的一
项()A.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B.两个小拱C.大拱和小拱D.一个弧形的桥洞(3)用双竖线为这一自然段文字划分层次。(4)这一自然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5)下面三句引自文中的话角度各不相同,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作者说“赵州桥非常雄伟”。张嘉贞说赵州桥“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张
说赵州桥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A.施工技术总体外观艺术效果B.艺术效果施工技术总体外观C.总体外观施工技术艺术效果(6)选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7)“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一句中的“肩”能否换成“边”“面”“头”?
去掉“各”行不行?为什么?【答案】(1)①A②B(2)A(3)略(4)由整体到局部(5)C(6)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7)不能换。因为“肩”准确地说明了小拱在大拱上的位置。“各”表示“各自”“分别”,说明大拱每个肩上都有两个小拱,去掉则说明大拱上共有两个小拱,与原意不
符。例2.阅读下文,完成下题(18分)桥①按照科学定义,桥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一大创举。桥的出现与不断完善,贯通南北、连接东西、跨越江海,表现了人类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②《
说文解字》里说:“梁,以木跨水,今之桥也。”木桥应是最早的桥梁形式之一,由跨河过江而引延到架于悬涯峭壁、楼阁宫殿,乃至城市空间的栈桥、天桥、高架桥等。现代桥梁纵使千姿百态,追根溯源,都可归于梁桥、浮桥、拱桥、索桥等几大类型
。③中国自古有“桥的国度”之美誉。史料记载,商周时就有了浮桥;战国时出现了排柱式木桥、伸臂式木桥;南北朝时有木石混合的桥;隋唐时出现形式多样的石拱桥,如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历经多次强烈地震、战争和自然灾害等,逾一千五百年而不毁;宋时造桥技术突飞猛进,出现了各式各样新式桥梁,如名画《清明上
河图》里雄跨汴河、极富美感的虹桥等,成为经典;明清时期西南地区还出现了藤桥、索桥等,如建于清康熙44年(公元1705年)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就是由13根铁链构成的铁索桥。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技术,堪称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而
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湘子桥,因设计科学合理、建筑工艺先进、桥体造型优美、建筑时代久远,被称为“中国四大古桥”。④桥作为实用与艺术的融合体,如梁桥的平直、索桥的凌空、浮桥的韵味、拱桥的涵影等,无不显示出工程与艺术结合的精妙风采。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没有中国桥是欠美的,并且有
很多是特出色的美。”⑤许多古桥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让工程技术与人文精神交相辉映,独具特色:长安灞桥的柳丝、扬州二十四桥的月光、苏州枫桥的钟声、西湖断桥的邂逅,还有钱塘江大桥下的怒涛、卢沟桥边的枪声,或寄寓
一个美丽梦想,或承载一段历史伤痛,平添了一份别样的情怀。桥既是工程技术的化身,也是精神家园的载体。一座桥,一段故事,一份情怀。造桥人、过桥者、写桥人,共同演绎的故事,成就了丰富而独特的桥文化。⑥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桥梁
建筑技术日臻完善。桥梁不只建在河江之上,早已延伸到大海上、平原上、高山之间,桥路相连,桥隧相通,跨越更大的空间,连接更远的世界,创造出一个个伟大的工程奇迹,演绎一串串精彩的桥梁故事。如杭州湾跨海大桥征服了举世著名的钱塘江大潮
;丹昆特大桥长达165千米多,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高铁桥;而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长达55千米,桥、岛、隧结合,成千上百的技术人员连续攻克了“五大制约性难题”,共同完成了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不仅是伟人的浪漫想象,
更是现代科学发展与工程技术的完胜!⑦一座桥,一个传奇,是非凡的人间奇迹!一座桥,一段历史,折射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也成为了创新文化的显著标识!(选自《科学24小时》2017年12期有改动)1.第②段画线词语“悬涯峭壁”中有一个错别字是,它的正确写法是。(2分)2.以下信息中,与第⑤段画线句不相
关的选项是(3分)A、古人送别友人B、司马相如立誓出川C、唐代诗人张继D、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故事3.请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4.以下内容中,不符合文意的是(4分)A、现代桥梁纵使千姿百态,归根结底,都
可归于梁桥、浮桥、拱桥、索桥等几大类型。B、赵州桥历经多次强烈地震、战争和自然灾害等,一千五百多年而不毁。C、梁桥的平直、索桥的凌空、浮桥的韵味、拱桥的涵影等,都显示出工程与艺术结合的精妙风采。D、桥梁早已延伸到大海上,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长达55千
米。5.文章第③、④、⑤段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6分)【答案】1.涯崖(各1分)2.B(3分)3.列举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例子(1分),具体说明了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桥梁建筑技术日臻完善。(2分)4.D(4分)5.不能(1分),第3段说明了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技
术堪称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1分),第4段说明了中国桥梁是实用和艺术的融合体(1分),第5段说明了许多古桥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1分),这三段内容由技术到艺术再到文化,这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客观规律。(2分)(且第3段的介绍紧承第2段的内容。1分)例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清淡的图画。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见她,接触到她优娴贞静的风度。它不是乡村的陋巷,湫隘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
着错落的粪缸。它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小贩幢幢来往;黝黯的小门边,不时走出一些趿着拖鞋的女子,头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眼睛里网满红丝,脸上残留着不调和的隔夜脂粉,颓然地走到老虎
灶上去提水。它也不像北方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这种巷,隔绝了市廛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它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它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那里
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墙里常是人家的竹园,修竹森森,天籁细细;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
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走过几家墙门,都是紧紧地关着,不见一个人影,因为那都是人家的后门。偶然躺着一只狗,但是决不会对你狺狺地狂吠。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踯躅一会,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不波的古井,那
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账,一部兴衰史,可是重门叠户,讳莫如深,夕阳影里,野草闲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
切、笼罩一切,使人忘忧。(1)作家对江南小巷的总印象是什么?(可以摘寻文中的话来说)(2)文中写出了江南小巷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3)作者把江南城市的小巷与农村陋巷、上海里弄、北方胡同作比较,其用意是什么?(4)文中加点词语透露出民族文化的信息,请说说其出处和内
涵。乌衣巷:【答案】(1)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清淡的图画。(2)江南小巷曲折幽深,古朴悠闲,宁静淡泊而又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3)突出江南小巷独有的特色:悠闲、宁静、淡泊,以及作者对它的偏爱。(4)乌衣巷:唐朝的刘
禹锡写了一首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金陵的乌衣巷是东晋豪门世族聚居之地,但是时代变迁,王侯宅第成了普通人家的住宅,反映出沧桑变化的世事。例4.北京的园林①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她的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②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
帝都的缘故,建筑师们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高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绚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③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工整、对称。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游廊,给
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在各个大殿、各个宫院、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大多分左、中、右三扇。殿内的梁柱高大,空间宽敞而略显阴暗。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④北京的园
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对烘托气氛无不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梁上都有油漆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一
幅“嫦娥奔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玩味。⑤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那大红色的柱梁,十分庄重。当然,也有例外,潭柘寺
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砖铺地,墙壁灰暗,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古朴淡雅,别具风采。⑥北京周围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有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造园林的好地方。在依山傍水之处,建一座庙宇,半山腰修一座亭子,湖中建
一座水榭。这时,可极少讲究对称,但考虑色彩对比却十分周到,山上的亭子要用金黄和大红的彩绘,水榭要灰暗些,庙宇要红墙绿瓦,显得庄严、肃穆。⑦这只是我对北京园林粗浅的介绍,若想真正领略到其中的妙处,还是请您亲自来游览吧。(选自“全游网”)【注释】吴带当风:宋代郭若虚评价唐代吴道子佛像画的
话,意思是吴道子画的衣带圆转,迎风飘举。1.选文主要介绍了北京园林的哪些特点?【说明对象的特点】2.第③段中加点的“如此”具体指什么?【词语的指代含义】3.第④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说明方法及作用
】4.“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一句中的“大多”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品析说明的语言】5.下列诗句中,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语句还原】A.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答案】1.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绚丽。2.指布局工整、对称,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3.举例子、作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的特点。4.不能去掉。“
大多”表范围,如果去掉,就变成了北京园林的色彩都是金黄或大红,与实际不符。“大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5.C【例文】公园里的树真多啊,有四季常绿的松树,有气宇轩昂的银杏树,有高大挺拔的槐树,有婀娜多姿的柳树。公园里的树真奇啊,有的像
一把伞,有的像神气的士兵,有的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例5.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桥之美(吴冠中)①“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现在大概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人生一世自然都要经过无数的桥,除了造桥的工程人员外,恐怕要算画家见的桥最多了。②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我每到一地总要寻桥。
桥,多么美!“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
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③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孤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
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④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芦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座长桥,卧龙—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
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有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
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⑤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因桥上桥下,往返行人,各样船只,必然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也被桥相联而
成浓缩的画图。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有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
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高山峡谷间,凭铁索桥、竹索桥交通。我画过西藏、西双版纳及四川等地不少索桥,人道索桥险,画家们眼里的索是
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⑥南京长江大桥远看也是一道直线,直线美不美?直线是否更符合新的审美观?不宜笼统地提问,不能笼统地答复,
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为了画长江大桥,我曾爬上南京狮子山,就是想寻找与桥身的直线相衬托、呼应、引申的点、线、面!为了画钱塘江大桥,我曾两次爬到六和塔背后的山坡上,但总处理不好那庞大的六和塔和长长的桥的关系,因而构不成画面
。虽然滨江多垂柳,满山开桃花,但脂粉颜色哪能左右结构之美呢!成昆路上,直线桥多,列车不断地过桥、进洞,出洞、过桥,几乎是桥连洞,洞连桥。每过环形的山谷,前瞻后顾,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有时显得险而美,有时却险而不美,美与险并不是一回事。⑦摄影师和画家继续在探寻桥之美,大桥、
小桥,各有其美。有人画鹊桥,喜鹊构成的桥不仅意义好,形式也自由,生动活泼。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①驻足:②极目:2.在第④段中,作者举了四个例子来证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这四个例子
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上虽各不相同,但都能和周围的景物形成对照而不失和谐的美。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关于这四个例子的表格。举例:周围的景物特点桥的美①密密的芦苇其间显现出一座石桥舒朗开阔,舒畅、神清气爽②③④
3.文中划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是:4.《清明上河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桥”在其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5.同是写桥,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各有什么侧重?【答案】(1)①停下脚步②远望,尽目力所及(2)②细柳轻拂石桥;令人销魂(柔弱
和刚强之美的结合)③(湖水苍茫,水天—色中的)长桥;有了生命(厚重、历史感)④风雨桥;安闲自在,观风雨处(桥下的急流和飞瀑流泉正好和桥相互映衬)(3)比喻;形象直观地写出了欣赏桥梁的美妙的艺术感受。(4)形象的重叠和交
错构成了丰富的画面,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被相联而成浓缩图画。(5)本文侧重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方面,而《中国石拱桥》侧重介绍中国石拱桥在结构形式上的建筑特点。例6.阅读下文,完成下题(20分)
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①穿过乌镇西栅景区往西北方向行走,经过一个民宿群,便见成片簇新的青瓦飞檐迎面而立,错落的粉墙蔓延开来,瓦檐跌宕起伏如波浪层层铺开,这便是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②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会展中心需要具备举办国际会议的各项功能,所以体量庞大,很容易与乌镇的整体环境
相冲突,产生压迫感和突兀感。③为了让这个庞然大物真正“藏”进江南小镇,设计师决定用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瓦片和披檐,替换原有的玻璃墙面,让整幢建筑恢复与人亲近的尺度和质感,在视觉上融入环境。江南的小青瓦是朴素、文雅
、平民化的文化元素,外立面上采用260万片江南小青瓦,成为会展中心最先入人眼帘的景致。④外围原本平直的墙面,被改成长短不一的片墙,形成一个个高矮不一、前后错落的小空间,营造出江南园林的古典景致,让眼前这座大型建筑,看起来像一个土生土长的江南民居集群,而非凭空安置于此的“外来客”。⑤设计师又对
会展中心“精diāo细zhuó”:在各个入口处和片墙外栽竹、植树,遍植芦苇、睡莲、芦竹等江南植物。通过打造充满野趣的田园风光,让建筑自然融入乌镇的大环境中,承接古镇文脉,展现水乡的宁静优美。⑥乌镇邂逅互联网,最具民族特色的千年古镇,借着互联网走向了国际化和现代化;造这座代表性的建筑,同样要从民族
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找到联通世界的“入口”。⑦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乌镇有四通八达的水道、80多座石桥,这与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理念完全吻合。这一意象,被借用到会展中心——三座建筑沿南、东、北三个方向,围绕中心的池塘而建。接待
中心是乌镇的客厅,也是连接世界的‘入口’。通过接待中心连接两翼的展览中心和会议中心。会议中心是核心建筑,主会场以“乌镇”为名,可容纳3000人。另外还有18个会议室,名称也极具乌镇气质:枕水、雨读、慈
云、垄行……⑧设计师认为,虽然整个建筑体量相当于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但要体现互联网的特点和精神,不该是单一的空间,而应该是像互联网那样呈高度分散的结构。所以,这里密集设计了很多小空间、小场所,每处能容纳几个人到几十人,像极了乌镇的小亭子、小围廊。⑨如果远眺就会发现,会展中心像被
一簇簇丝线笼罩着。走近看,5.1万根不锈钢索形成了垂挂帘幕,又以三层、五层重叠的方式交织成网状,这恰好成为设计师们用来寓意“互联网”的绝好载体。⑩夜幕降临,恬静的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亮起了暖黄色的灯光,似在宣告:这是千年古镇之夜,也是互联网的时代之光!(选
自《浙江日报》,有改动)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精diāo()细zhuó()(2分)2.第③段的“藏”在文中的意思是(3分)3.对⑦⑧两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第⑦段在介绍三座建筑时
采用的是时间顺序B.“3000”是以准确的数字来介绍主会场的容量C.举几个会议室名称为例说明了会议中心的“乌镇气质”D.与人民大会堂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建筑体量之大4.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8分
)5.有人觉得第⑥段可以删去,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答案】1.(2分)雕琢2.(3分)会展中心的建筑风格要与古镇整体环境融合一致/恢复与人亲近的尺度和质感,在视觉上融入环境(意思对即可)3.(3分)A4.(8分)(1)体现互联网理念(特点精神
)(2)以瓦片和披檐呈现江南文化元素(3)以小空间、小场所来象征分散、自由(开放)(4)以不锈钢垂挂帘幕象征互联网5.(4分)不能删。这段文字概括了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的设计理念,也引出了下文千年古镇文化与
互联网精神完美整合的内容。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