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西北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34)页,431.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d7f4ee7f7a17454b71d27c10032748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北海市2020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颤藻和黑藻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者都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B.颤藻细胞不具备生物膜系统C.两者都可作为观察叶绿体的材料D.两者都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细胞壁【答案】C【解析】
【分析】颤藻属于原核生物,黑藻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比较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大小较小较大主要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壁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生物膜系统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DNA存在形式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增殖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方式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详解】A、颤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而黑藻含有叶绿体,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B、颤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只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因此不具有生物膜系统,B正确;C、颤藻不含叶绿体,C错误;D、颤藻和黑藻都有细胞壁,
起保护和支撑作用,D正确。故选C。2.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纤维素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的终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B.维生素D属于胆固醇,其可促进人体肠道对钾和钙的吸收C.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
肪彻底氧化分解,脂肪释放的能量更多D.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还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答案】B【解析】【分析】1、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
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2、组成脂质的元素主要是C、H、O,有些
脂质还含有P和N。脂肪是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此外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的作用是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
和胆固醇。【详解】A、纤维素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的终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A正确;B、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又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所以维生素D属于固醇,可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B错误;C
、与糖类相比,脂肪含有较多的H,因此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更多,释放的能量更多,C正确;D、胆固醇属于脂质,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也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故选B。3.下列对相关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苏丹
Ⅲ染液染色花生种子匀浆后,需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B.向待测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未立即观察到砖红色说明其不含还原糖C.用NaCl处理蛋白质样液后再添加双缩脲试剂,依然会出现紫色反应D.用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时需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以加速染色【答案】C【解析】【分
析】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
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2、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详解】A、用苏丹Ⅲ染液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需用50%酒精洗去浮色,而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花
生种子匀浆后,不需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A错误;B、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后才能观察到砖红色沉淀,B错误;C、用NaCl处理蛋白质会导致蛋白质盐析,但这不会破坏蛋白质中的肽键,因此用NaCl处理蛋白质样液后再添加双缩脲试剂,依然会出现紫色反应,C正确;D、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
的活细胞染料,因此观察线粒体实验中不能用盐酸处理细胞,D错误。故选C。4.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mRNA上的所有碱基都有编码氨基酸的作用B.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C.某些核酸与蛋白质结合可组成生产蛋白质的机器D.细胞在分化过程中,核酸和细胞器均不发生改变【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核酸的功能,考生识记细胞中核酸的种类、组成和分布是解题的关键。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物质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详解】A、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不能编码氨基酸,A错误;B、烟
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其核酸由核糖核苷酸组成,B错误;C、rRNA与蛋白质结合可组成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的生产机器,C正确;D、细胞在分化过程中,DNA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的种类会发生改变,不同细胞功能不同,所含细胞器种类
和数量也有所不同,D错误。故选C。5.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刚收获的种子在晒场上丢失的水分大部分为结合水B.在细胞内充当良好溶剂和参与生化反应的水分均为自由水C.将晒干的种子放在试管中烘烤,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细胞结构成分D.细胞代谢增强,细胞内的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降低【答案】A
【解析】【分析】1、细胞中的水可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2、自由水的生理功能:(1)良好的溶剂;(2)参与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3)多细胞生物的绝大多数细胞生存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4)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详解】A、自由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容易散失。
因此,刚收获的种子在晒场上丢失的水分主要为自由水,A错误;B、水在生物体内有重要作用,如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都需要水的参与,自由水有利于运送营养物质,排出新陈代谢废物,B正确;C、晒干的种子中的水分主要是结合水。因
此,将晒干的种子放在试管中烘烤,出现的水珠主要是构成细胞结构的结合水,C正确;D、自由水含量越高,新陈代谢越强,抗逆性越弱。因此,细胞代谢增强,细胞内的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降低,D正确。故选A。6.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之间的物质运输均
离不开生物膜B.所有细胞器膜上都分布着大量的酶C.核膜能把核内的核酸控制在核内D.真核细胞的生物膜在结构上可直接或间接相连【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统是指在真核细胞中,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
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系统的功能: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
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如各种细胞器,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
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详解】A、细胞之间的物质运输不需要生物膜参与,例如两个相邻细胞之间可以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从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如植物
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A错误;B、有些细胞器膜上没有酶的附着,如线粒体外膜,B错误;C、细胞核内的RNA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C错误;D、真核生物的生物膜在结构上可直接相连或间接相连,如内质网膜可与核膜相连,内质网膜能通过囊泡转化为高尔基体膜,D正确。故选D。7.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多种复杂的细胞器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C.与组成水牛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相比,水稻缺少系统层次D.水绵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其叶绿体呈条带状【答案】B【解析】【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层次就是个体层次;植物缺少系统层次。【详解】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多种复杂的细胞器,
A正确;B、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代谢和繁殖,即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错误;C、与动物相比,植物缺少系统层次,C正确;D、水绵细胞为真核细胞,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其叶绿体呈条带状,D正确。故选B。8.下列关于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基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质基质中
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水B.只有线粒体基质中能够产生CO2C.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都能产生还原性物质D.三种基质中均存在与ATP代谢有关的酶【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这些基质都是一些溶胶状的液体状态,在基质中含有很多的酶,酶的种类与功能有关。【详解】
A、细胞质基质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水,A正确;B、无氧呼吸时,细胞质基质中也能够产生CO2,B错误;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中都能产生还原性氢,C正确;D、三种基质中均存在与ATP代谢相关的酶,D正确。故选B。【点
睛】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相类似的地方,需要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总结、比较。9.细胞的很多物质或结构都存在“骨架”或“支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蛋白纤维构成了细胞骨架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C.磷脂、乳糖、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以碳链为骨架D.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DNA的基本骨架【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细胞骨
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2、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3、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的。4、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详解】A、细胞中蛋白纤维构成了细胞骨架,A正确;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正确;C、磷脂、乳糖不
是大分子物质,C错误;D.、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DNA的基本骨架,D正确。故选C。10.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结合,两类细胞则分别产生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将两类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其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
。在37℃下保温40min后,细胞上两种荧光点呈均匀分布。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膜不是静态的结构B.人和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膜结构的蛋白质C.可推测,两种表面抗原均匀分布的时间与温度有关D.该实验能准确测定膜上单
个蛋白质的组成和流动速率【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结构和结构特点,膜的流动性和温度有关,温度降低,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膜的流动速度减慢。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体现膜的流动性。【详解】A、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B、人和鼠
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细胞膜结构的蛋白质,B正确;C、实验在37℃下进行,因此两种表面抗原均匀分布的时间与温度有关,C正确;D、该实验不能测定膜上单个蛋白质的组成和流动速率,D错误。故选D。11.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换用高倍镜后能观察到细胞中的染色体B.可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分别处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后进行观察C.细胞渗透失水将导致细胞液的渗透压下降D.该实验能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答案】D【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在“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质壁分离的前后可以对照,质壁分离过程和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也可以形成对照,符合科学探究实验的对照原则;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增加,细胞液的渗透压升
高,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细胞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因而观察不到的质壁分离现象,也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详解
】A、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观察不到染色体,观察染色体应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A错误。B、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分别处理洋葱外外表皮细胞后进行观察,B错误;C、细胞渗透失水将导致细胞液的渗透压上升,C错误;D、该实验能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
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故选D。12.下列关于不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A.溶于水的物质能进行跨膜运输而不溶于水的物质则不能B.主动运输与协助扩散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会消耗能量C.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神经细胞的过程不会消耗能量D.人体
白细胞吞噬细菌或细胞碎片的过程会消耗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均是由高浓度运往低浓度,协助扩散还需要载体蛋白。主动运输是从低浓度往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详解】A、能溶于水的
物质能进行跨膜运输,而不溶于水的物质也能跨膜运输(如甘油,苯等),A错误;B、主动运输与协助扩散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会消耗能量,B正确;C、钠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神经细胞的过程为协助扩散,不会消耗能量,C正确;D、人体白细胞吞噬细菌或细胞
碎片的过程为胞吞,此过程会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A。13.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现象或解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滤纸条上色素带的宽窄可以大体表明色素含量B.实验中未加入碳酸钙,造成滤液色素颜色较浅C.滤纸条上未
见绿色色素带,实验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或老叶片D.叶黄素在滤纸条最上方,因为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答案】D【解析】【分析】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无水乙醇,可以用有机
溶剂如丙酮或者无水乙醇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根据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可以将叶绿体中的色素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溶解度越大的层析速度越快,溶解度越小的层析速度越慢。2.纸层析法分离结果:滤纸条上色素带排序(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黄、蓝绿、黄绿四个条带,
分别代表“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说明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较其他几种色素溶解度最大;滤纸条上色素带的宽窄代表了色素含量的多少。【详解】A、滤纸条上的色素带宽表明色素含量多,滤纸条上的色素带窄表明色素含量少,A正确;B、实验中没
有加入碳酸钙,叶绿素会被破坏,因此提取的滤液颜色浅,B正确;C、层析时滤纸条上未见绿色色素带,说明实验材料不含叶绿素或含叶绿素极少,可能为黄化叶片或老叶片,C正确;D、胡萝卜素在滤纸条最上方,因为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D错误。故选D。14.下列物质转化过程会发生在酵母菌细胞
中的是()A.H2O中的O转移到O2中B.CO2中的C转移到C6H12O6中C.O2中的O转移到H2O和乳酸中D.C6H12O6中的H转移到C2H5OH中【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呼吸过程: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同时释放
少量能量,合成少量ATP;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与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合成少量ATP;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释放大量能量,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产
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是乳酸。2、光合作用过程:在叶绿体内,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葡萄糖、氧气,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详解】A、H2O中的O转移到O2中发生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酵母菌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CO2中的C转移到C6H12O6中发生
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酵母菌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O2中的O可通过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转移到H2O中,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不产生乳酸,C错误;D、C6H12O6中的H转移到C2H5OH中可发生在酵母菌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D正确。故选D。15.
下列与细胞代谢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素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光反应过程不需要酶的催化B.在无氧条件下,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不能进行的C.在有氧条件下,活细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释放能量D.细胞中的ATP、ADP分子能快速地相互转化,使得A
TP的含量较高【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光反应产生的ATP和[
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需要氧气的参与。【详解】A、叶绿素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光反应过程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A错误;B、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过程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H2O,并释放大量的能量,可见,在无氧条件下,有氧呼吸的
第三阶段是不能进行的,B正确;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在有氧条件下,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D、细胞中的ATP、ADP分子能快速地相互转化,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保证了细胞对于ATP的大量需求,D错误。故选B。【点睛】该题考查学生
对光合色素的作用、光合作用过程、有氧呼吸过程、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二非选择题16.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丁所示生物与图甲所示生物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
___。(2)图丙中的①表示_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构成。(3)与图甲相比,图乙所示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细胞中均有、但功能
有差异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填名称)。(4)图甲中脂质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___。图丁所示生物的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____。【答案】(1).丁无细胞结构(2).拟核(3).大型环状DNA分子(4).②叶绿体(5).⑧液
泡(6).高尔基体(7).④内质网(8).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解析】【分析】图甲所示的生物为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图乙所示的生物为高等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图丙所示生物为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图丁所示生物为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
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详解】(1)图丁所示生物为病毒,图甲所示生物为动物细胞,两者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病毒无细胞结构。(2)图丙为原核生物,①表示拟核,由大型环状DNA分子构成。(3)与动物细胞相比,高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②叶绿体、⑧液泡,甲、乙细胞中均有、但功能有差
异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动物细胞内的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是各种膜成分相互转化的“枢纽”。植物细胞内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4)图甲中脂质的合成场所是④内质网,图丁所示生物的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点睛】要求学
生能正确的识图辨图,掌握每种生物的主要特征,从而能正确的判断,结合所学知识,规范答题。17.如图表示在37℃、pH适宜条件下,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蛋白质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胰蛋白酶作
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他条件不变,在40min时,加入更多的胰蛋白酶后,曲线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40min后,曲线变成水平,此时若想升高生成物的量,可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原实验其他条件不变,将温度降低10℃后,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曲线示意图。_______
______(4)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在0℃和45℃时的酶催化反应速率都基本为零,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要探究胰蛋白酶的最适pH,请你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降低化学反应(蛋白质水解)的活化能(2).不变(3).酶只是改变反应到达平衡点的时间,不改变生成物的量(4).加入更多的底物(蛋白质)(5).(6).0℃时酶的活性受到抑制,45℃时酶变性失活,都失去催化反应的能力(7).配制一系列不同pH的缓冲溶液,各取1mL加入相应的试管中
,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胰蛋白酶,混合均匀,一段时间后再向各试管中加入等量、相同的蛋白质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底物的剩余量(或生成物的量)【解析】【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等。在最适温度(pH)下,酶的活性最高;当温度(pH)低于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随温度(pH)的升高而增强;当温度(pH)高于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随温度
(pH)的升高而减弱。2、识图分析可知,该图表示在37℃、pH适宜条件下,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蛋白质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由图可知,在40min后,曲线变成水平,说明底物的量已经耗尽,因此生成物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详
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胰蛋白酶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40min后,曲线变成水平,底物的量已经耗尽,反应达到平衡,加入更多的胰蛋白酶后,酶只是改变反应到达平衡点的时间,不改变生成物的量,因此曲线会不变。(3)根据以上分析可
知,在40min后,曲线变成水平,是由于底物的量已经耗尽,因此此时若想升高生成物的量,可以增加底物的量,即加入更多的蛋白质作为底物。根据题意可知,原来条件是37℃,属于胰蛋白酶的适宜温度,因此将温度降低10℃后,酶
的活性受到抑制而降低,那么相同时间内生成物的量减少,则图像如下:。(4)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但不变性失活,随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超过最适温度,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下降,温度过高时会导致酶失活变性,因此0℃时酶的活性受到抑制,45℃
时酶变性失活,都失去催化反应的能力。(5)根据题意,实验目的是探究胰蛋白酶的最适pH,因此自变量是不同的pH值,因变量是底物的剩余量或生成物的量,其它均为无关变量。则实验设计思路为:配制一系列不同pH的缓冲溶液,各取1mL加入相应的试管中,
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胰蛋白酶,混合均匀,一段时间后再向各试管中加入等量、相同的蛋白质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底物的剩余量(或生成物的量)。【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酶的作用机理、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点分析图像,理解图像曲线达到稳定的原因,把握实验设计的目的,
找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进而根据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设计实验,这是突破问题的关键。18.如图表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植物叶片B的某一叶肉细胞A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气体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的A细胞中,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关系是_________
__,判断的依据为_________。(2)CO2进入叶片B和叶肉细胞A的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3)过程④发生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②过程中产生的[H]与⑤过程产生的[H]的主要去路分别是___________。(4)突然停止光照
后图中③过程仍然在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停止光照一段时间后,叶肉细胞A中进行的过程有___________(填序号)。【答案】(1).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2).叶绿体产生的氧气有部分释放到细胞外(叶绿体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部分来自外界环境)(3).通过气孔进叶片B、
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叶肉细胞A(4).线粒体内膜(5).还原O2、还原C3(6).突然停止光照后,叶绿体中积累的[H]、ATP仍可促使暗反应进行一段时间(7).②【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可供给线粒体利用,也可释放到细胞外,线粒体
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供给叶绿体,也可释放到细胞外。叶肉细胞单位时间内释放到外界的氧气量可表示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详解】(1)如图所示的A细胞中,叶绿体所需要的二氧化碳除来自线粒体提供,还有一部分来自外界环境,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2)CO2通过气孔进入叶片B,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叶肉细胞A。(3)过程④是线粒体利用氧的阶段,具体为氧气与还原氢反应生成水的过程,发生的具体场所是线粒体内膜;②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形成水,而⑤过程为水的光解过程,产生的[H]用于暗
反应C3的还原。(4)突然停止光照后,叶绿体中积累的[H]、ATP仍可促使暗反应进行一段时间,所以突然停止光照后图中③(暗反应)过程仍然在进行;停止光照一段时间后,叶肉细胞A不在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细胞呼吸,叶绿体不在产生氧气供给线粒体,也不再利用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图中能进行
的过程有②。【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一选择题19.下图是杨梅酒制作的步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步骤②可用清水冲洗杨梅B.放掉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C.杨梅汁需要装满发酵瓶D.步骤
⑤为加入酵母菌液【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杨梅酒制作的步骤示意图,其中②表示冲洗,⑤表示加入菌种(酵母菌)。【详解】A、步骤②可用清水冲洗杨梅,目的是洗去浮尘,A正确;B、酒精发酵过程中会产生
CO2,所以放掉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B正确;C、由于发酵过程中会产生CO2,故杨梅汁不能装满,避免发酵过程中发酵液溢出,C错误;D、步骤⑤为加入酵母菌液,以增加发酵所需的菌种,D正确。故选C。20.下列对腐乳制作时加入的调味料的量以及相关作用的叙述,不合
理的是()A.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防腐B.随着豆腐块摆放层数的增加而增加用盐量C.卤汤中的酒可抑制细菌生长,含量控制在12%左右D.酒精的含量过低会使腐乳成熟的时间延长【答案】D【解析】【分析】腐乳的制
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1、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在一定的湿度。约48h后,毛霉开始生长,3d之后菌丝生长旺盛,5d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2、加盐腌制: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腌制的时间约为8d左右。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
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3、加卤汤装瓶: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
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可据个人口味配置卤汤。4、密封腌制。【详解】A、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也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
免豆腐块腐败变质,A正确;B、由于越接近瓶口被杂菌污染的机会越高,故随着豆腐块摆放层数的增加应增加用盐量,B正确;C、卤汤中的酒可抑制细菌生长,含量控制在12%左右,C正确;D、酒精的含量过高会使腐乳成熟的时间延长,含量过低则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D错误。故选D。21.下列不属于泡菜制作过程中
导致亚硝酸盐含量上升的因素是()A.发酵温度过高B.选择新鲜蔬菜C.食盐用量过低D.腌制时间过短【答案】B【解析】【分析】制作泡菜时,需要控制的主要因素有腌制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等。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
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泡菜腌制过程中若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而新鲜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较低,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2.下列对发酵产品出现
的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果酒变酸时,其表面会形成由醋酸菌构成的白色菌膜B.腐乳发酵时,毛霉的菌丝在腐乳外形成一层致密的皮C.泡菜坛内有氧气进入会导致酵母菌大量繁殖从而形成一层白膜D.牛奶加热后表面有一层白皮是乳酸菌大量繁殖后形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1、与果醋制作的微生
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2、泡菜制作利用了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乳酸菌是严格的厌氧菌,泡菜制作不需要通气发酵。【详解】A、变酸
的酒的表面会观察到菌膜,这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A正确;B、腐乳表面一层致密的皮是由毛霉的匍匐菌丝形成的,B正确;C、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发酵液的营养丰富,其表面往往含有适量的氧气,适合酵母菌生长
繁殖,产膜酵母生长繁殖会在泡菜坛液面的形成一层白膜,C正确;D、乳酸菌是厌氧菌,需要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牛奶加热后表面有一层白皮,俗称“奶皮”,是牛奶中的一些营养物质,如脂肪、变性后的蛋白质上浮形成的,D错误。故选D。23.下
列检验培养基是否受杂菌污染的方法,最有效的是()A.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实验桌上培养B.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C.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窗台上培养D.将已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是通过实验验证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分析实
验设计的思路应是把不接种任何菌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若有菌落说明培养基被污染,若无菌落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污染,然后根据选项分析判断。【详解】A、实验桌旁本身就有许多微生物,没法判断培养基上的菌落是来自培养基本身还
是来自培养环境,A错误;B、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若有菌落说明培养基被污染,若无菌落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污染,B正确;C、窗台上周围含有很多微生物,无法判断培养基上的菌落是来自培养基本身还
是来自培养环境,C错误;D、培养基已经接种微生物,无法判断培养基上的菌落是来自培养基本身还是来自接种的微生物,D错误。故选B。24.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接种法的操作,错误的是()A.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B.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C.蘸取菌液和划线都要在火焰旁进行D.接种环划
线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答案】D【解析】【分析】平板划线分离操作中的有关问题:(1)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①②在灼烧接种环之后,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③在进行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
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每次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详解】A、接种环应该采用灼烧灭菌法进行灭菌,即将接种环放在
火焰上灼烧,A正确;B、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B正确;C、为防止杂菌污染,蘸取菌液和划线都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C正确;D、划线时,不能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D错误。故选D。25.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的比较
,正确的是()A.虽然酶与细胞的大小存在差异,但固定方法可完全相同B.固定化酶技术对酶的活性无影响,其中的酶可回收利用C.固定化的细胞可催化一系列反应,但反应效果下降D.运用这两种技术进行的反应都不受反应物分子大小的限制【答案】C【解
析】【分析】固定化酶技术的适用方法有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法;固定化细胞技术的适用方法是包埋法。【详解】A、酶与细胞的大小存在差异,固定方法也不完全相同,A错误;B、固定化酶可以反复利用,但某些反应产物可能与酶
结合,致使酶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酶的催化活性,B错误;C、固定化的细胞可催化一系列反应,但反应效果下降,C正确;D、固定化细胞技术一般只能作用于小分子物质,D错误。故选C。26.下列不能作为蛋白质提取与分离时的依据的
是()A.蛋白质所带电荷的多少B.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C.蛋白质溶解度的高低D.蛋白质带电性质的差异【答案】B【解析】【分析】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后分离出来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
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先分离出来。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得以分离。不同的蛋白质因其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溶解度,根据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特点,适当地改变外部条件,就可以选择性地控制蛋白质混合物中某一成分的溶解度,达到分离纯化蛋白质的目的。带电粒子
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现象称为电泳。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详解】A、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静电荷的多少以及分子的大小等因素,A正确;B、根据蛋白质分离的
原理,不能根据蛋白质的功能实现蛋白质的分离,B错误;C、不同的蛋白质因其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溶解度,根据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特点,适当地改变外部条件,就可以选择性地控制蛋白质混合物中某一成分的溶解度,
达到分离纯化蛋白质的目的,C正确;D、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D正确。故选B。27.如图是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石灰水浸泡能破坏细胞、水解果胶
,提高出油率B.过程④的目的是除去压榨液中的固体物和残渣C橘皮精油一般用机械加压和水蒸气蒸馏方式提取D.过程⑥的目的是用滤纸除去少量水分和果蜡等杂质【答案】C【解析】【分析】1.橘皮精油无色透明,主要储存在橘皮部分,由于橘
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又会产生原料焦糊问题,所以一般采用压榨法提取,其提取过程为: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精油。2.采用压榨法从橘皮中提取橘皮精油时
,由于橘皮中含有果胶和果蜡,直接压榨容易滑脱,使出油率低,而石灰水呈弱碱性,能够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因此为了提高橘皮的出油率需要将橘皮用石灰水浸泡。【详解】A、压榨前,柑橘皮应该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石灰水浸泡能破坏细胞、水解果胶,能提高出油率,A正确;B
、过程④过滤的目的是除去压榨液中的固体物和残渣,B正确;C、橘皮精油的提取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因为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部分水解,C错误;D、⑥再次过滤时,使用的是滤纸,以滤掉少量水分和蜡质等杂质,D正确。故选C。28.如图表示胡萝卜素的纸层析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A.胡萝卜素纸层析的目的是对胡萝卜素粗品进行鉴定B.A、D两点代表标准样品,B、C两点代表提取的样品C.①②代表的物质分别是其他色素和杂质、β-胡萝卜素D.点样的圆点要小,且每次点样后滤纸都需要做干燥处理【答案】C【解析】【分
析】分析题图:鉴定胡萝卜素一般采用纸层析法,其基线一般距底边2cm。A、B、C、D4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A和D,提取样品的样点是B和C。在图中的层析谱中,①和②代表的物质分别是β-胡萝卜素、其他色素和杂质,该层析的目的是胡萝卜素粗品的鉴定。【详解】A、该层析的目的是对胡萝卜
素粗品的鉴定,A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在A、B、C、D4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A和D,提取样品的样点是B和C,B正确;C、根据分析可知,在图中的层析谱中,①和②代表的物质分别是β-胡萝卜素、其他色素和杂质,C错误;D、
点样的要求是点样应该快速细致,圆点要小,每次点样后滤纸都需要干燥处理,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29.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造食品的历史悠久。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制作面包时,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对器皿进行
消毒。经发酵制作的面包比较松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腐乳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其制作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各地腐乳风味迥异,在原料和菌种相同时,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
_______制作出不同风味的腐乳。(3)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其最适生长温度为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都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能将糖类分解成醋酸。(4)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泡菜坛口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___
________________。制作的泡菜不能急着食用,从防癌的角度考虑,应等到___________________时食用。【答案】(1).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或洗洁精洗涤)(2).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会产生CO2,CO2使面包松软(3).毛霉(4).
发酵条件(5).30~35(6).O2和糖源(7).创造无氧环境(8).亚硝酸盐含量较低【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
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详解
】(1)制作面包时,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器皿进行消毒。经发酵制作的面包比较松软,原因主要是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面包松软。(2)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各地腐乳风味迥异,在原料和菌种相同时,可通过控制发酵条件制作出不同风味的腐乳。(3)醋
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醋酸菌在氧气和碳源都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能将糖类分解成醋酸。(4)参与泡菜制作的乳酸菌是厌氧菌,因此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泡菜坛口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创造无氧环境。制作的泡菜不能急着食用,从防
癌的角度考虑,应等到亚硝酸盐含量较低时食用。【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泡菜的制作等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及相关细节等,这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30.下图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_________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________作指示剂。(2)对土壤样品溶液逐级稀释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对获得的菌种采用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长期保存。(3)在3个培养基平板上,分别接种0.1mL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
样品液,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39、48和42。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每毫升土壤样品液中的细菌数量为_________个。用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比实际细菌数要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尿素(2).酚红(3).获得单个细菌(或单个菌落)(4).甘油管藏(5).稀释涂布平板法(6).4.3×107(7).少(8).当两个或多个细菌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解析】【分析】1、由于细菌分解在尿素的过程
中合成脲酶,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会使培养基碱性增强,PH升高,所以可以用检测pH的变化的方法来判断尿素是否被分解,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尿素被分解后产生氨,PH升高,指示剂变红。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
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1)产脲酶的细菌为尿素分解菌,因
此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由于细菌在分解尿素的过程中合成脲酶,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会使培养基碱性增强,PH升高,所以可以用检测pH的变化的方法来判断尿素是否被分解,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酚红作指示剂。(2)对土壤样品溶液进行逐级稀释,然后进行涂布平板,其目的是获得单个细
菌(或单个菌落);对获得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进行长期保存。(3)结合题干实验过程、结合图示分析,图中菌落在平板上均匀分布,判断该过程采取了稀释涂布平板法;在3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溶液0.1mL,
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39、48、42三个平板符合计数要求,所以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39+48+42)÷3÷0.1×105=4.3×107个;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时,由于两个或
多个细菌连接在一起时,往往统计的是一个菌落,故用此方法测得的细菌数偏低。【点睛】易错点:要注意在3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溶液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要在平板上选出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三个细菌平板,进行计数。[选修3----现代生
物科技专题]一选择题31.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使用的工具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识别不同核苷酸序列的限制酶,切割的末端可能相同B.限制酶主要是从真核生物细胞中分离纯化出来的C.DNA连接酶是从T4噬菌体中
分离出来的酶D.T4DNA连接酶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的效率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1、限制酶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具有特异性,即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2、DNA连接酶分为E.coli
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这二者都能连接黏性末端,此外T4DNA连接酶还可以连接平末端,但连接平末端时的效率比较低。【详解】A、识别不同核苷酸序列的限制酶,切割的末端可能相同,A正确;B、限制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细
胞中分离纯化出来的,B错误;C、DNA连接酶按来源不同分为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其中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而T4DNA连接酶是从T4噬菌体中分离纯化出来的酶,C错误;
D、T4DNA连接酶可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但是连接平末端的效率低,D错误。故选A。32.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载体,下列有关质粒的说法,错误的是()A.有复制原点,能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复制B.质粒的化学本质是小型环状蛋白
质C.具有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D.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对目的基因进行检测和鉴定【答案】B【解析】【分析】关于运载体,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常用的运载体:质粒(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
状DNA分子)、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2)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①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②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DNA的筛选;③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④是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
细胞分离出来。(3)天然的质粒不能直接作为载体,基因工程中用到的质粒都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进行过人工改造的。【详解】A、质粒作为运载体,要有复制原点,能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复制,A正确;B、质粒的化学本质是小型
环状DNA,B错误;C、质粒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必须具有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C正确;D、质粒上的标记基因可用于重组DNA的鉴定选择,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宿主细胞,D正确。故选B。33.采用PCR技术可以快速扩增目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PCR技术的原
理是基因重组B.加热至90~95℃时加入Taq酶进行互补链的合成C.PCR扩增过程中需要加入解旋酶将双链DNA解开成单链D.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答案】D【解析】【分析】PCR技术:1、概念:PCR全称为聚
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2、原理:DNA复制。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5、过程:①
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详解】A、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A错误;B、taq酶催化互补链的合成最
适温度为70~75℃,B错误;C、PCR扩增过程中双链DNA的解开不需要解旋酶,C错误;D、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D正确。故选D。34.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番茄
与马铃薯的体细胞原生质体融合,最终得到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能在地上长番茄地下长马铃薯B.可用物理法使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C.该项生物工程技术可克服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D.
该项生物工程技术需经历脱分化和再分化【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要将不同种的植物细胞诱导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植株,体现的生物学原理为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融合之前需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去除植物的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杂种细胞再生出新的细胞壁是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详解】A、科学家历尽艰辛,终于获得了同时具有两个物种遗传物质的超级植物,但却并没有如科学家所想象的那样,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原因是生物基因的表达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调控,
互相影响的,A错误;B、使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可用的物理方法为离心/振动/电击等,B正确;C、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不同生物之间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C正确;D、该项技术包含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需要经历脱分化和再分化
过程,D正确。故选A。35.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者都需要用酶除去细胞壁,有利于原生质体融合B.二者都可以利用聚乙二醇、电激促进细胞融合C.二者都可以突破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D.融合的杂种细胞都继承了双亲
细胞的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详解】A、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A错误;B、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都可以采取聚乙二醇、电激等方法促进细胞融合,B正确;C、两者都可以跨越种属间的生殖隔
离,突破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C正确;D、细胞融合可以形成具备双亲遗传物质的杂种细胞,D正确。故选A。36.如图表示抗人体胃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将单个B淋巴细胞大量增殖即可产生大量单一抗体B.丁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C.要
获得产生所需抗体的淋巴细胞,必须给小鼠先注射特定的抗原D.被选择培养的细胞包括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具有同种核的融合细胞和杂种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1、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
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
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2、分析题图:甲为抗原,乙为多种细胞(包括未融合的细胞和多种融合的细胞),丙表示经过选择培养基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丁表示经过抗体阳性检测出的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详解】A、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是浆细胞,
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增殖,A错误;B、丁表示经过抗体阳性检测出的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B正确;C、要获得产生所需抗体的淋巴细胞,必须给小鼠先注射特定的抗原,使其发生特异性免疫过程,从而产生特异性的B淋巴细胞,C
正确;D、被选择培养的细胞包括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具有同种核的融合细胞和杂种细胞,D正确。故选A。37.用体外受精的方法培育肉质发达的良种牛,一般不需要完成的操作步骤是()A.用促性腺激素处理受体母牛获取卵母细胞B.用一定浓度的肝素溶液处理精子C.在受精卵的培养液中添加血清等物质D
.将桑椹胚或囊胚送入受体母牛子宫内的相应部位【答案】A【解析】【分析】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精子的获取和受精等几个步骤;如果要培育个体还需胚胎的早期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步骤。【详解】A、在卵母细胞采集中,一般用促性腺激
素处理供体母牛,使其排出更多的卵了,A错误;B、在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对于牛、羊等家畜的精子常采用化学诱导法,即将精子放在一定浓度的肝素或钙离子载体A23187溶液中,用化学药物诱导精子获能,B正确;C、哺乳动物胚胎的培养液成分一般都比较复杂
,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类外,还需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C正确;D、完成受精后将受精卵移入发育培养液,当胚胎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将其移植送入受体母牛子宫的相应部位,D正确。故选A。38.
下列关于胚胎发育及二分胚分割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①可发育成胎膜和胎盘B.该图表示桑椹胚C.②可发育成个体的各种组织D.胚胎分割时应将②均等分割【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从该胚胎特征可以看出,该胚胎发育的
时期为囊胚期,①为滋养层,②为内细胞团,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详解】A、①为滋养层,②为内细胞团,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A正确;B、由图中胚胎特征:胚胎的内部出现了一个囊腔——囊胚腔,所以该时期的胚胎为囊胚,B错误;C、②
为内细胞团,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C正确;D、在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②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D正确。故选B。39.下列关于胚胎移植的优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大缩短了供体本身的繁殖周期B.经一次移
植多个胚胎得到的后代性状相同C.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能力D.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大量节省购买种畜的费用【答案】B【解析】【分析】胚胎移植的意义:1)加速育种工作和品种改良;2)大量节省购买种畜的费用;3)一胎多产;4)保存品种资源和濒危物
种;5)可充分发挥优秀个体的繁殖潜力(缩短繁殖周期,增加一生繁殖的后代数量)。据此答题。【详解】AC、胚胎移植能大大缩短了供体本身的繁殖周期,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能力,AC正确;B、经移植得到多个相同性状的后代,这是胚胎分割技术的特
点,B错误;D、胚胎移植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大量节省购买种畜费用,D正确。故选B。40.2019年中国绿发会就《循环经济促进法》的修订提出了诸多建议,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会人员提出要让循环经济之“圆”(如图所示)转起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
段之一B.循环经济系统的能量最终都来源于玉米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C.让循环经济之“圆”转起来的实质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D.循环经济可充分利用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系统的效益和能量利用率【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工程与生态经济:(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
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2)生态工程的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3)生态经济: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详解】A、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A正确;B、循环经济系统的能量最终都来源于玉米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C、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D、循环经济可充分利用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系统的效益和能量利用率,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41.科学家将荒漠植物中的耐盐基因转移到莴苣细胞内,
获得了转基因耐盐莴苣新品种。在培育过程中用到了Ec0RⅠ、SmaⅠ、NaeⅠ三种限制酶,如下图依次表示Ec0RⅠ、SmaⅠ、NaeⅠ三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1)限制酶主要是从___________(生物)中分离纯化而来的,限制酶能将双链DNA分子中的_
__________(化学键)断开。DNA分子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片段末端有两种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绘出Ec0RⅠ切割DNA分子后产生的末端_________________,SmaⅠ和NaeⅠ切割形成的DNA片段之间_____________(填
“能”或“不能”)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3)将生长至四叶期的转基因幼苗转入_____________中培养,进行耐盐试验,用非转基因幼苗作为对照,培养30天后观察现象。若_____________,则说明转基因植株获得了耐盐特性。【答案】(1).原核(2).磷酸二酯键(3).
黏性末端(4).平末端(5).(6).能(7).高浓度食盐(NaCl)溶液(8).转基因植株正常生长【解析】【详解】(1)限制酶主要是从原核中分离纯化而来的,限制酶能将双链DNA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DNA分子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片段末端有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两种形式。(2)Ec0RⅠ切割DNA分子后产生的末端是,SmaⅠ和NaeⅠ切割形成的平末端可在T4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3
)培育转基因耐盐莴苣新品种,应将转基因幼苗转入高浓度食盐(NaCl)溶液中进行耐盐试验。若转基因植株正常生长,则说明转基因植株获得了耐盐特性。【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考查对基因工程工具和操作程序的理解和识记。解答本题,因根据题图判断限制酶的作用位点及作用结果,进而联系不同DNA连
接酶的作用。42.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两只食蟹猴——中中和华华,这是世界上出现的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克隆猴的培育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细胞B需培养至___________期,常用___________去除
细胞核,再与成纤维细胞重组激活形成胚胎。(2)母猴C必须用激素进行___________处理。过程③的工序称为____________。(3)核移植技术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用成纤维细胞进行核移植培育克隆猴的难度明显高于采用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案】(1).减数第二次分裂中(2).显微操作技术(3).同期发情(4).胚胎移植(5).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6).动物胚胎细胞的分化程度低而成纤维细胞的分化程度高,要恢复成纤维细胞核的全能性相对困难【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示过程为体细胞克隆
过程,取猴的成纤维细胞,对A猴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去核,然后进行细胞核移植;融合后的细胞激活后培养到早期胚胎,再进行胚胎移植,最终得到克隆猴。【详解】(1)图中细胞B为处于MⅡ中期的卵母细胞,在核移植操作中常用显微操作技术
去除细胞核,再与成纤维细胞重组激活形成胚胎。(2)在胚胎培养时需对受体母猴C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为胚胎移植做相应的准备;过程③的工序为胚胎移植。(3)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不同,动物细胞的全能性会随着动物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受到限制,分化潜能逐
渐变弱,而动物细胞的核还具全能性,因此核移植技术的生物学原理是: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用成纤维细胞进行核移植培育克隆猴的难度明显高于采用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原因是动物胚胎细胞的分化程度低而成纤维细胞的分化
程度高,要恢复成纤维细胞核的全能性相对困难。【点睛】熟练掌握核移植技术的操作过程和相关要点,核移植的原理及相关胚胎移植的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