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2020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186.000 KB
  • 2024-09-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凉山州2020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凉山州2020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凉山州2020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8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凉山州2020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11)页,186.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cc34129d458377412a4e924eee5ec1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凉山州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第I卷1.《韩非子·显学》说:“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儒分为八。”这反映出战国时期A.“百家争鸣”已成时代潮流B.

儒家思想学术分化趋向明显C.儒学的社会适应性日益增强D.儒学思想主张得到普遍认同【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说明孔子死后,儒家内部分化形成八个学派,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发展情况,无法体现“百家争鸣”,排除A;C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战国时期人们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排除D。2.唐代谏官可以向皇帝提意见,也可指陈宰相得失,因此唐代谏官与史官有着严格的界限。“谏官谏朝改得失,史官书人君善恶,则领史职者,不兼谏议"。同时规定宰相的儿子不得做谏官。这主要说明唐朝A.谏议制度职权分明

B.中央官制不断的发展完善C.宰相地位受到威胁D.重史的风气影响皇帝行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谏官与史官有着严格的界限”的条令,以及“宰相的儿子不得做谏官”可知,当时谏议制度职权分明,故选A项;材料的重心不是中央官制的完善和重史的风气,排除B、D两项;宰相的权利受到牵制而不是

地位受到威胁,排除C项。3.宋代的一些地方官在审判中重视调解,并提出情、理、法相结合的理论,不再把民事诉讼视为“民间细故”,而是认为“此其有关于朝廷上下之纪纲”。这一做法A.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B.推动了地方司法独立

C.有利于加强地方治理D.旨在强化君主的权威【答案】C【解析】【详解】宋代地方官员强调“情、理、法”三者的结合,重视“民事诉讼”“调解”,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强化社会治理,故选C项;宋代诉讼调解活动受“情、理”的影响,但这并未直接推动儒学的发展,排除A项;宋代地方司法受到中央管

控,无法“独立”,排除B项;地方司法调解与君主专制权威之间不存在直接关联,排除D项。4.下表为明清时期部分地方志的记载,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明清时期A.雇工法律地位得到提升B.劳动力交易种类细化C.亲邻之间盛行劳动互换D.自耕农经济全面衰退

【答案】B【解析】【详解】表格中区分和解释了明清时期长工、短工、佣工、伴工的不同,表明这一-时期劳动力交易种类细化,故选B项;A项的“雇工法律地位得到提升”与史实不符,排除;表格中没有“亲邻之间”的信息,排除C项;D项“自耕

农经济全面衰退”与史实不符,排除D。5.1843年中英订立的《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以耆英为代表的士大夫们认为这有“杜绝衅端,永

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的好处。这体现出A.清政府昏庸不谙近代法权B.清政府平等的外交思想C.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D.领事裁判权能化解中英纷争【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国通过《五口通商章

程》在中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而清政府的士大夫还认为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说明清政府昏庸不谙近代法权,故选A,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C;领事裁判权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损害,D项

说法有误,排除。故选A。6.1940年6月开始,受德国在欧洲战场胜利的影响,日本相继攻占宜昌、轰炸重庆、切断中国西南国际交通要道,企图逼迫中国投降。在这一背景下A.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坚定了国人抗战信心B.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

武汉会战以保护西南后方C.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以获取更多国际援助D.中国共产党组织大规模破袭战打击日本嚣张气焰【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德国在欧洲战场的节节胜利,欧洲战局刺激了日本迅速压服中国以利下一步争夺亚洲、太平洋地区霸权的欲望,日本全面加强对中国

的经济封锁、军事进攻和政治诱降,中共中央在1940年发表《中共中央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决定把酝酿成熟的破袭正太路设想付诸实施,出击敌后交通线,给敌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粉碎日本的企图,以利全国局势好转,D项正确;《论持久战》发表于1938年,排除A项;武汉会战发生于1938年6月至19

38年10月,排除B项;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于1942年,排除C项。故选D。7.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地的冬学教育大多沿袭了根据地和解放区时期的传统,采取的主要方式是诉苦、对比和算账等。同时,适时开展时事教育,培养农民整体观念,实行城乡互助。冬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A.培养社会

主义建设的人才B.促进民众的自我觉醒C.建构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D.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诉苦、对比和算账等”和时事教育等可以让民众理解阶级剥削的本质,进而增加对新中国政权的认同,故C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培养民众的科学

文化素养,故排除A、D;“培养农民整体观念”而非自我觉醒,故排除B。8.古代罗马的公民法在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而万民法则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万民法深受希腊自然法精神的影响B.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C.罗马贵族势力的不

断增强D.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答案】D【解析】【详解】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和社会经济发展,万民法产生,万民法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故选D;自然法精神与“万民法则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

等经济和民事纠纷”没有多大关系,排除A;B不是主要原因,排除;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并且“罗马贵族势力的不断增强”不符合史实,排除C。9.美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都是排他性的,互相不得干预,但联邦宪法下的分权与邦

联条例下的分权有一个重要区别,那就是联邦宪法把主权赋予联邦政府,使其对内对外都代表国家,而州只是联邦的一个自治成员”。这表明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A.联邦政府与州的共有权原则B.以联邦政府为主导的分权原则C.

充分维护了民主共和制原则D.客观上否定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美国通过宪法修正案强调“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互相不得干预”,“联邦与邦联”不同,明确联邦政府“对内对外都代表国家”,“州只是联邦的一个自治成员”,表明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

以联邦政府为主导的分权原则,B项正确;联邦政府与州的“共有权”原则不是材料主旨,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联邦宪法“充分维护了民主共和制”原则,C项错误;客观上否定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的是《独立宣言》,与宪法第十条修正案无关,D项错误。10.下图是1

750~1851年英国专利授予量示意图。这反映出英国()A.工业革命后开始实行专利授予制度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C.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D.专利的授予量始终处于持续增长中【答案】C【

解析】【详解】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从1750~1851这一时间内,英国专利授予量不断增加,这反映出英国政府在科技发明,专利申请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有利于促进英国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工业革命

前已经有专利授予了,排除A项;没有与其它国家比较,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从数据的趋势来看,也有回落的时候,排除D项。11.19世纪晚期,随着大型高炉的问世,一些炼钢工厂开始经营他们自己的矿山或者买下矿山的全部产权,

要不然就将煤矿和铁矿置于附属地位;部分钢铁厂在生产钢的同时还生产钢铁制品,如轮船、铁路设备、军舰和军火等。这样,从采矿到结束生产,全部过程就集中在一个“纵向的”整体里了。这一现象说明A.资源垄断是生产集中的前提B.技术革

新推动生产关系调整C.土地兼并是资本的内在要求D.生产集中导致产业结构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从采矿到结束生产,全部过程就集中在一个纵向的’整体里了”并依据所学可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生

产关系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B正确;材料体现的生产与资源的结合,并非资源垄断,A排除;材料未涉及土地的兼并,C排除;材料指的是科技进步对生产的关系的调整,没有体现生产集中,D排除。故选B。12.下表是1938年苏联和英国主要经济指标的比较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应该是A.苏联二五计划实

现了国家工业化B.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具有制度优势C.英国的主要经济总量远远超过苏联D.苏联的生产力水平并未超越西方强国【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中的数据对比可知,在工业发展的相关指标上,苏联与英国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说明当时苏联的生

产力水平并未超越西方强国,故选D;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完成工业化,需要考量三个结构性指标,即农业产值比重、农业就业人口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但材料并未提及这些关键性数据,故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经济危机的影响在1938年时还未消散,在这种特殊时期,计划经济更有其特定的制度优势,B

项说法错误,排除;苏联拥有更多的人口,因此如果要算主要经济总量的话,英国并不见得就超过苏联,C项结论无法得出,排除。第II卷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徽州人口快速增长,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51.51口,远高于全国平均数。徽州基本无大的耕作平原,山多地少是徽州土地资源的基本特

征,徽州不仅可耕田地少,而且田硗地瘠,不利农耕,而向山要田更加剧生存危机。从明代至清代中前期,徽州人均田地和全国总数相比,差距不断拉大,故此,徽州人不断向周边地区移民;这时新儒贾观及商业观也扩散开来。徽州的九都616户居民,为士者14户、务农者180户、事工

者48户,经商者216户,从事其他职业者24户,职业不明者134户,徽州其他地方基本也是这种状况。——摘编自徐国利《明清徽州人地矛盾问题再研究》材料二英国原本森林资源丰富,但由于工业的发展、大农场及家庭等对森林资源的大量消耗,到18世纪英国的森林资源严重短缺,出现了能源

危机。但英国在18世纪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发明了能够高效利用本土丰富的煤炭资源的技术-改良蒸汽机,从而突破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实现了经济的起飞。相当长时期内,人们过度相信“市场配置”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奉行自由放任政策,结果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后果,最终又影响和

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需要公共权力的介入,这也是19世纪下半叶英国环境问题加重并开启社会改革议程的历史背景,从而推动走上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之路。——摘编自滕海键《论经济史研究的生态取向》(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清时期徽州发展问题凸显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

学知识,简析明清徽州与18世纪英国发展问题带来的不同影响。(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生态治理的经验。【答案】(1)人口快速增长使人均耕地减少;山多地少的地理条件;向山要田破坏环境;长期的农业开发和发展。(2)徽州:推动了人口

流动;冲击了传统儒商观念;客观上促进了商业发展并形成商帮(徽商);人地矛盾加剧。英国:推动了新技术的发明;探索了自由主义的新发展模式;促进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了新的环境问题。(3)经验:推动科技进步治理;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调整经济发

展方式。【解析】【详解】(1)根据“明清徽州人口快速增长……远高于全国平均数”得出人口快速增长使人均耕地减少;根据“山多地少是徽州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得出山多地少的地理条件;根据“向山要田更加剧生存危机”得出向山要田破坏环境;根据“田硗地瘠,不利农耕”得

出长期的农业开发和发展。(2)徽州:根据“徽州人不断向周边地区移民”得出推动了人口流动;根据“新儒贾观及商业观也扩散开来”得出冲击了传统儒商观念;根据“徽州的九都616户居民,……经商者216户”得出客观上促进了商业发展并形成商帮(徽商);根据“徽州人均田地和全国

总数相比,差距不断拉大”得出人地矛盾加剧。英国:根据“技术改造和创新”得出推动了新技术的发明;根据“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得出探索了自由主义的新发展模式;根据“实现了经济的起飞”得出促进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根据“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后果”得出产生了新的环境问题。(3)经验:根据“技术改造和创新”得出推动科技进步;根据“环境问题需要公共权力的介入”得出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推动走上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之路”得出调

整经济发展方式。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危机”,是由“危险”和“机遇”构成。面对危机如果每个国家仅捍卫自己的利益,将会导致波及全世界的严重衰退。未来取决于我们做出的选择,各国既可以选择争夺稀缺资源,奉行自私和孤立主义的政策,也可以选择全球

团结,互帮互助,这个选择将决定危机的走向以及国际体系的未来。危机也能够帮助人类意识到新机遇,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彼得·弗兰科潘指出,黑死病疫情后,大难不死的欧洲人的消费习惯发生重大改变,人们对奢侈品的消费量猛增,享受来之不易的好生活、改善生活质量成为普

遍欲望,而一战和西班牙流感的灾难后也产生了“喧嚣的二十年代”,工业化浪潮裹挟下,民众旺盛的消费需求和欲望被激发出来。材料蕴含了历史上人类面临危机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中外史实各举一例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用材料之外的史实论证,

言之成理。)【答案】示例启示:危机为国家提供振兴发展机会。说明:历史上许多危机使既有经济政治秩序重新洗牌,也为一些国家提供了民族振兴的机会。1929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美、英、法等工业化强国遭受重创,而原来“只能生产锄头”的苏联,在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中跃居新兴工业大国。近代列强的

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民族危机,特别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亡种的危机,在危机面前中国民族意识全面觉醒,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打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前程。有鉴于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危机带的来机会,促进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提升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孤立主义使危

机愈发严重;面临危机时的全球团结推动世界发展;经济危机促进新发展模式的探索等,只要围绕材料,符合“启示”的题意表述皆可)【解析】【详解】首先,逐句阅读材料归纳出你要论证的观点。如,我们可以依据材料“‘危机’,是由‘危险’和‘机遇’构成”的描述确定观点为“危机为国家提供振兴发展机会”

,也可由材料“面对危机如果每个国家仅捍卫自己的利益,将会导致波及全世界的严重衰退”的描述确定观点为“孤立主义使危机愈发严重”。其次,结合所学用中外各一例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如我们在论证“危机为国家提供振兴发展机会”这一观点时,可用苏联在经济危机中的强势崛起和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全面觉醒这

两件史实来分析说明。最后,对“我们应该要怎么做”这一问题作一简要陈述,回应论题,以起到总结升华的作用。15.材料汉初改革法律编纂的新法典是著名功臣、丞相萧何所作。他在秦代的六章法典之上增加了三章,这九章法典都是关于刑法的,汉代的全部

法规有960卷,合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隋和唐代的刑法则为500条。一个地区的行政长官同时也是他所辖地区的唯一法官。对罪大恶极的案件,如“大逆不道”或“不敬”,犯了这种罪的人一定被判死刑。对一定年龄之外的老人和少年有特殊的规定,他们在监狱里受到温和待遇,不戴枷锁,处罚可以减

轻;对妇女也有特殊的规定,她们被罚作的劳役不同于处罚男人的劳役。肢体(肉刑)的刑罚如刺面(墨)割鼻(劓)断一足或双足(非)等逐渐废止而代之以杖打多少不等的笞刑,甚至连笞刑也逐渐减轻。但地位高的人可以用实物来赎罪,如用马或几千竿竹子。——摘编自费正清《

中国秦汉史》(1)根据材料,概括汉初法律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初法律改革的背景。【答案】(1)汉承秦制;条文繁多;注重公法;行政司法合一;礼法结合维护统治;减轻刑法。(2)吸取秦暴政而亡的教训;汉初休养生息的需要;前代法律奠定的基础;儒家伦理的影参政行

章用较响。【解析】【详解】(1)根据“在秦代的六章法典之上增加了三章”得出汉承秦制;根据“汉代的全部法规有960卷,合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隋和唐代的刑法则为500条”得出条文繁多;根据“这九章法典都是关于刑法的”得出注重公法;根据“一个地区的行政长官同时也是他所辖地区的唯一法官

”得出行政司法合一;根据“对一定年龄之外的老人和少年有特殊的规定,……处罚可以减轻”得出礼法结合维护统治;根据“肢体(肉刑)的刑罚如刺面(墨)割鼻(劓)断一足或双足(非)等逐渐废止而代之以杖打多少不等的笞刑,甚至连笞刑也逐渐减轻”得出减轻刑法。(2

)根据“在秦代的六章法典之上”得出前代法律奠定的基础;根据“对一定年龄之外的老人和少年有特殊的规定”得出儒家伦理的影响;根据所学,还可从吸取秦暴政而亡的教训,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等角度分析解答。16.材料蔡元培在五四运动中支持北大学生到天安门示威游行,亲自出面至警厅

作保,要求释放被捕学生;但他又恐事情闹大,学生运动失控,出现与北京政府公开对抗的势态。作为一个教育家他坚持“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学生以学业为主,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蔡元培高度评价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

先锋作用和引发的学生新觉悟、新气象,特别肯定学生的政治的、社会的觉悟,“因为学生有了这种运动,各界人士也都渐渐注意国家的重要问题”。强调五四运动对学生追求学业、完善人格的促进作用:一是自己觉得学问不足,所以自动的用功;二是学生们“知道政治问题的后面,还有较重

要的社会问题,所以他们努力实行社会服务,如平民学校、平民讲演,都一天比一天发达。这些事业,实在是救济中国的一种要着”。——摘编自欧阳哲生《蔡元培在五四运动中的真实角色》(1)根据材料,概括蔡元培对五四运动的态度。(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蔡

元培持这些态度的原因。【答案】(1)态度:支持五四运动保护学生;控制运动强调学业;肯定学生的先锋作用和新觉悟;肯定运动对学生学业、人格发展的作用;肯定运动的爱国性。(2)传统知识分子责任担当的影响;教育家的情怀;个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民族民主思想的影响【解析】【详解】(1)态度:根据材料中“支持北大学生到天安门示威游行,亲自出面至警厅作保,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可知蔡元培支持五四运动,保护学生;根据“坚持‘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学生以学业为主,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可知其控制运动强

调学业;从“高度评价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先锋作用和引发的学生新觉悟、新气象”可得出蔡元培肯定学生的先锋作用和新觉悟;由“强调五四运动对学生追求学业、完善人格的促进作用”可知蔡元培肯定运动对学生学业、人格发展的作用;根据

“因为学生有了这种运动,各界人士也都渐渐注意国家的重要问题”可知蔡元培肯定运动的爱国性。(2)原因:根据材料中“努力实行社会服务,如平民学校、平民讲演,都一天比一天发达。这些事业,实在是救济中国的一种

要着”等信息,结合蔡元培的态度层次和所学知识,从传统知识分子的特点、教育家的情怀、爱国主义和民族、民主思想等方面,分析蔡元培对五四运动所持态度产生的原因。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