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关键能力·融会贯通+6.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考】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881.638 KB
  • 2024-11-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关键能力·融会贯通+6.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考】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关键能力·融会贯通+6.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考】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关键能力·融会贯通+6.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考】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关键能力·融会贯通+6.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考】.docx,共(13)页,881.63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c91fde830665a1ee2fbdc17330701e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关键能力·融会贯通能力1城市化过程与特点(2018·全国卷Ⅱ改编)澳门是中国人均GDP最高的城市,主要以二、三产业

为主。陆地面积狭小,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街道名称也反映了填海造陆的痕迹。下图示意澳门半岛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1)、(2)题。(1)澳门填海造陆体现了()A.城市化B.郊区城市化C.逆城市化D.再

城市化(2)从填海造陆的历程来看,澳门的城市化水平()A.低于一般发展中国家B.高于我国平均水平C.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D.目前处于中期阶段【解析】(1)选A,(2)选B。第(1)题,澳门填海造陆是城市用地面积扩大的表

现,体现了城市化;而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都有市中心人口外迁的现象,澳门并未出现该现象;再城市化是为了防止市中心继续萎缩,实施城市复兴计划,使人口再次迁回市中心。第(2)题,澳门面积狭小,缺乏农业用地,城市化水平为10

0%,不仅高于我国的平均水平,也高于一般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瞄准方向提高效率【知识+方法突破】(勾选本题组考查的知识和方法)题号考查的知识和方法(1)突破2A.看郊区用地变化B.看市域范围内总人口变化C.看城市用地扩展D

.看人口迁移方向(2)突破1A.看澳门海岸线长度B.看澳门经济结构C.看澳门新造陆地用途D.看澳门地势起伏答案:(1)D(2)BC【备用真题】(2019·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

》,旨在将其培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面积17.5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目前已拥有呼和浩特、包头两座大城市和鄂尔多斯、榆林两座中

等城市,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材料二图甲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图乙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演化示意图”。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城市化主要表现为________。【解析】从图乙可以看出

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多,并且很多中等城市已经发展成为大城市,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之间的交通通达度明显提高,如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国道使城市之间的联系加强,由材料可知,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

%,城市人口比重较高。这些都是城市化的标志。答案: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间联系加强突破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图示表达起步时间早(自工业革命开始)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目前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较低,许多国家城

市人口比重不足40%发展趋势城市化速度放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合理性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许多社会问题突破2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判断方法(1)郊区城市化。指城市

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图1所示。(2)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图2所示。(3)再城市化。发达国

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如图3所示。(2020·南京模拟)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边缘区组成。下图为某都市区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变化率图。读图回答1、2题。1.该都市

区在发展的II阶段可能会出现()A.城市总人口数量持续减少B.人口由边缘区向核心区集聚C.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D.城市对人口迁入的拉力下降2.从Ⅲ到Ⅳ阶段过程中()A.城市规模持续扩大B.郊区城市化水平提高C.新兴产业不断兴起D.城市居住环境恶化【解析】1选

D,2选C。第1题,读图可知,II阶段都市边缘区人口增加,都市区和都市核心区人口呈下降趋势,说明人口从都市区和都市核心区向边缘区迁移;但是城市总人口数量不会减少;城市环境质量不会得到改善;因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地价昂贵等问

题,城市对人口迁入的拉力下降,人们开始向城市边缘区迁入。第2题,从Ⅲ到Ⅳ阶段过程中,都市核心区人口又明显增加,说明为再城市化阶段,由于新兴产业的不断兴起,城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在市域内实现人口增长,出现

再城市化。【加固训练】(2019·银川模拟)半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镇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

多方面并不能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镇社会。下图表示某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港、澳、台资料暂缺)。读图完成(1)~(3)题。注:半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1)随着甲地产业结构的升

级,未来该地的半城镇化率将()A.提高B.降低C.不变D.波动(2)半城镇化可能会使()A.城镇化水平下降B.城镇交通压力减小C.商品流通规模减小D.治安状况下降(3)缓解我国半城镇化现象的有效措施有()①鼓励城镇人口迁入农村②限制人口流动规模③提高城镇服务能力④推

动农业产业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1)选B,(2)选D,(3)选C。第(1)题,半城镇化率的高低与迁入人口的数量呈正相关性,读图可知甲地目前半城镇化率最高,说明迁入人口数量众多。同时,由于迁入人口大多从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文化素质较低,当甲地进

行产业升级后,大量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迁,该部分人口会随着产业的迁出而迁出导致半城镇化率较低。第(2)题,根据上题可知,半城镇化会增加城镇的城市化水平;大量人口迁入城市,会增加城市的消费能力,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商品流通规模会扩大,

同时也会加剧城市交通的压力,使治安管理的难度增大、治安水平下降。第(3)题,鼓励城镇人口迁入农村无法解决城市务工人员的问题;限制人口流动的规模无法解决部分城市务工人员没有城市户籍的问题;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关键是将非户籍人口转变为户籍人口,避免同在城镇工作而

社会福利等有巨大的差异,所以应该提高城镇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能力2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9·天津高考改编)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回答(1)、

(2)题。(1)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是()①工业污染加剧②就业岗位减少③居住区较偏远④交通压力增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的有效对策是()①加强环境

监测②提高第三产业比重③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④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解析】(1)选D,(2)选A。第(1)题,工业用地比重增加,可能导致工业污染加剧,不会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居住用地比重增加且仍然集中在中心城区,距离合适;两种用地比重都增加,说明城市化水平

提高,交通压力增大。第(2)题,针对上题中的问题,应当加强环境质量检测和完善交通网络,无需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和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瞄准方向提高效率【知识+方法突破】(勾选本题组考查的知识和方法)题号考查的知识和方法(1)突破2

A.产生环境质量问题B.产生城市社会问题C.产生城市住宅问题D.产生城市交通问题(2)突破3A.减少污染B.增加就业岗位C.加强交通建设D.开发新区答案:(1)AD(2)AC突破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突破2城

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产生的问题表现形式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城市交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

事故频繁;公共通问题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

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突破3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亦称为“水弹性城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将大部分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据此回答1~3题。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有()①调节地表径流②增加地表下渗③解决城市内涝④调节水汽输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建设海绵城市对城市的有利影响是()①提供工业用水,缓解用水紧张②改善城市水环境③减轻城市

热岛效应④增加城市地面径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新加坡市雨量充沛,却鲜有城市内涝发生,原因不可能是()A.预先规划城市B.污水处理系统分布合理C.雨水收集系统合理D.排水系统设计科学【解析】1选A,2选C,3选B。第1

题,海绵城市能够吸水、蓄水,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不能完全解决城市内涝,可以起到缓解作用;对水汽输送影响不大。第2题,海绵城市能使地表水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城市大气湿度增加,能够促进水循环、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利于生态环境恢复,净

化水质,改善城市水环境;收集雨水并合理利用,增加城市水资源数量,但一般不作为工业用水。第3题,城市内涝主要由集水和排水不平衡导致,主要靠合理的城市规划、科学的雨水收集系统和排水系统去解决,污水处理系统的主

要作用是处理污水,不能解决城市内涝。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