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3 页
  • 大小 1.102 M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8.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北京市第一○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第一○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第一○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0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6.40 元
/ 2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8.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北京市第一○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3)页,1.10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c36edf9161fd026fa316f2666638d7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历史月考一第一部分本部分共30题,共45分。1.“正是黄河和长江这两条横贯中华大地的河流,哺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下图“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示意图”中,中原和江浙两大文化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有()A.龙山、半坡B.红山、河姆渡C.仰韶、良渚D.陶寺、大汶口【答案】C【

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和推断题。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中国)。据材料“正是黄河和长江这两条横贯中华大地的河流,哺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属于中原和江浙文化区的是黄河流域的仰韶、长江流域的良渚,C项正确;龙山属于甘青文化区,半坡属于中原文

化区,排除A项;红山属于燕辽文化区,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陶寺中原文化区、大汶口属于山东文化区,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天下一家”的观念已经出现。周朝统治者将各地区、各部族的人们广泛地联络起

来,使人们有了统一的“网络系统”进行交流。这个“网络系统”包括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郡县制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周朝统治者将各地区、各部族的人们广泛地联络起来”可以推知本题所涉及的”网络系统”应该包括

了网络地方和网络部族两个方面。①禅让制早在夏朝时候就已经被世袭制所取代,且与材料主旨直接联系,故错误排除A选项;分封制度是西周用来联系地方的制度而宗法制度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用来维系统治集团内部的制度,符合材料主旨,故②③正确,B选项正确;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慢慢形成的地方管理制度,

逐渐被封建王朝所使用,并未被周朝统治者推崇,故④错误,因此C选项和D选项含有④,故分别错误。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下列可支持此观点的有①儒家思想孕育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②墨家学说开启“重农抑商”的先河③

道家学说构成传统哲学的重要基础④法家思想成为变法的主要理论依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主要派别有儒、道

、墨、法、兵等学派;儒家思想孕育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①正确;法家学说开启了“重农抑商”的先河,②错误;道家学说构成传统哲学的重要基础,③正确;法家思想成为变法的主要理论依据,④正确,故①③④,排除ABD,所以选C。点睛: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中主要学派的影响

,关键是识记相关学派的知识,逐一排除即可得出答案。4.有学者指出:西汉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构建了由中央至地方较为完整的监察系统。以下史料,可作为论据的是()①“御史大夫典正法度,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②“武帝元封五

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③“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上其集簿”④“(大夫)专掌议论事。苟疑未决,则合中朝之士杂议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

择题。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题干“西汉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构建了由中央至地方较为完整的监察系统”,可知涉及的是西汉时期的监察制度,①“御史大夫典正法度,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体现御史大夫掌控监察大权,符合题意;②“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体现设置刺史

,强化对地方的监察,符合题意;③“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上其集簿”的表述体现的是“上计”,并不是监察;④“(大夫)专掌议论事。苟疑未决,则合中朝之士杂议之”体现的谏议大夫,规谏皇帝,不符合题意。故①②,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

选A项。5.宋以前,印刷刊行的主要是日历、佛经。宋初,在宋太宗的主持下,大量编印出版典籍,并着手编纂一套权威版本的经典文本。至继任的宋真宗时,刊印了《七经义疏》,共165卷。民问刊印儒学经典的数量也大量增加。以上现象①推动了活字印刷术日臻完善②促进了儒学思想的广泛

传播③有利于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④强化官营印刷业的垄断地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宋真宗时,刊印了《七经义疏》,共165卷。民间刊印儒学经典的数量也大量增加”说明②③正确,④错误;①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C

。6.下表为《唐宋时期主要水利工程统计表(单位:项)》。它表明()陕西河南山西浙江江西湖北福建唐3211324420429北宋127258618445金及同时期南宋4214185361463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土地兼并抑制的C.灌溉

工具广泛使用D.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唐朝到南宋时期,主要水利工程由主要在北方到主要到南方演变,体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项正确;材料

反映了各地水利工程修建的情况,不能反映中央集权,排除A项;水利工程的情况与土地兼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水利工程的修建与灌溉工具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7.元代中书右丞卢世荣奏请实行由官方出钱出船、委托商人经营的“官本船”

政策,“于泉、杭二州立市舶都转运司……有其利七,商有其三。禁私泛海者,拘其先所蓄宝货,官买之。”元世祖下令“从速施行”。该政策()A.促进了大运河的重新开通B.通过官营海外贸易以增加财政收入C.表明元朝走向了闭关自守D.开创了

官督商办的股份制经营形式【答案】B【解析】【详解】元朝初年,统治者决定设立市舶都转运司,发展官方出钱出船、委托商人经营的“官本船”,打击海外走私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官营海外贸易以增加财政收入,B项正确;促进了大运河道的开通与“

禁私泛海者”等不符,排除A项;打击海外贸易中的走私活动,不能说明元朝走向了闭关自守,排除C项;直到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时,中国才出现官督商办的股份制经营形式,排除D项。故选B项。8.藻井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顶棚特有的一种装饰形式。早期多以藻纹作为装饰,“井者,束井之像也;

藻,水中之物,皆取以压火灾也。”隋代纹饰吸收了波斯图案花纹,《唐会要》中提到“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明清时期造型多上圆下方,合乎古代宇宙观。由此可知,藻井()①反映了阴阳五行和天圆地方的观念②借鉴了古罗

马的穹顶式建筑风格③其使用遵循了较为严格的等级礼制④作为文化遗产应加以传承与保护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史(中国)。据材料“明清时期造

型多上圆下方,合乎古代宇宙观”,体现出阴阳五行和天圆地方的观念;据材料“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体现一定的等级礼制;而藻井作为文化遗产,对于我国来说要加以保护,①③④正确,D项正确;藻井并没有借鉴古罗马

的建筑风格,②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9.明朝工匠吸收战国成书的《考工记》总结的经验,采用初创于商周时期的陶范法,铸成了约46.5吨重的永乐大钟。钟体上“惟愿皇图万世隆”“惟愿人人尽忠孝”等铭文位置醒目。后从宫中移至万寿寺,“

藉佛力以寓劝化”的功能扩大到民间。永乐大钟的铸造()①体现了稳固统治和教化人心的主旨②说明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③反映了手工业技术深厚的历史积淀④推动了佛教的兴盛和禅宗的形成A.①②B.①③C.③④D

.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据材料“明朝工匠吸收战国成书的《考工记》总结的经验,采用初创于商周时期的陶范法”,可以看出手工业技术深厚的历史沉淀;据材料“藉佛力以寓劝化”,可以看出统治者稳固统治和教化人心的目的,①③正确,

B项正确;明朝时期仍是程朱理学占据主导,而禅宗形成于唐朝时期,②和④错误,排除A、C、D项。故本题选B项。10.下列史料涉及的制度或政策,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②“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今皆赋役之,比

于内地”③“既破车师……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治乌垒”④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D.③④①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汉代、南北朝时期

、辽代、元代(中国)。本题要求按前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①“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为魏晋南北朝时期;②“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为元代行

省制,时间为元代;③“既破车师……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治乌垒”为西汉时期加强了西域的控制,时间为西汉时期;④“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为辽代的南北面官制度,时间为辽代。

时间先后顺序是③①④②,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11.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的发明,在古代西亚地区广泛使用。下列史诗中,使用楔形文字写成的是()A.《吉尔伽美什》B.《摩诃婆罗多》C.《荷马史诗》D.《伊戈尔远征记》【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

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巴比伦。古代西亚和埃及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西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西亚史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

所知最早的史诗,A项正确;B项是印度史诗,排除B项;C项是古希腊史诗,排除C项;《伊戈尔远征记》是俄罗斯古代英雄史诗,排除D项。故选A项。12.世界古代文化中有两部著名的史诗,一部被称为“写在泥板上的英雄

史诗”,另一部史诗中“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它们诞生的区域位于图中()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写在泥板上的英雄史诗”是两河流域的《吉尔伽美什史诗》。“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是古希腊的《荷马史诗》。①在

两流域,④在古希腊地区,C项正确;②在北非埃及地区,③在印度,排除ABD项。故选C项。13.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的开通使中国丝织品传向南亚、东南亚B.唐中期后②在东西交通中重要性逐渐下降C.拜占庭和阿拉伯的商人

在③从事中介贸易D.游牧民族多沿着④西迁到小亚细亚等地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地图可知,②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结合所学,在唐中期后,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逐渐下降,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地位上升,B项正确;①是草原丝绸之路,其路线

是到欧洲,而不是东南亚,南亚,排除A项;拜占庭并没有从事中介贸易,排除C项;④是海上丝绸之路,与游牧民族无关,游牧民族多沿着①西迁,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准确的是史实结论A《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若“贷出之时,以不足重之秤计银……收取之时,以超重之秤计银”,则“丧

失其所贷付之物”该条款目的是维护商业借贷公平B公元前2世纪罗马法学教材《法学阶梯》中将契约划分为实物契约、口头契约、文字性赴约和协商性契约罗马帝国垄断了商业贸易C阿拉伯商人苏莱曼的游记中记录了在广州贸易时唐政府收取茶叶税的情况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对外

贸易的主要形式D埃及开罗古城遗址和坦桑尼亚的46处古代遗址都出土了宋代瓷器,还发现了宋代的钱币宋朝时中国与西非之间有直接贸易往来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贷出之时,以不足

重之秤计银……收取之时,以超重之秤计银”,则“丧失其所贷付之物”可得出该法典中的规定目的是维护商业借贷公平,A项正确;仅从“《法学阶梯》中将契约划分为实物契约、口头契约、文字性赴约和协商性契约”不能得出罗马帝

国垄断了商业贸易,排除B项;有收取茶叶税的记录与朝贡贸易没有直接的关联,排除C项;发现了宋代的钱币并不能说明有直接贸易往来,排除D项。故选A项。15.英国学者马丁·贝尔纳在其著作《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中,批判了关于希腊文明起源的传统观点,提出希腊文明的源头在西亚和北

非。下列希腊文明成果,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①字母文字②雕刻艺术③民主政治④冶铁技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古希腊文字来源于腓尼基文字、古希腊的雕刻艺术受到古代埃及的影响、而西亚地区

的赫梯人最早掌握冶铁技术,由此可知,①②④能够证明希腊文明起源于西亚和北非,B项正确;民主政治是雅典首先开创的,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16.下图为西班牙画家胡安德-苏巴朗(1620-1649)的作品。画面中央产于中国的瓷杯内,盛放着来自墨西哥可可制成的巧克力饮料。

这幅作品可以用来说明该时期①欧美之间建立商业联系②世界贸易促进饮食文化交流③中国的瓷器远销至欧洲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画面中央产于中国的瓷杯内,盛放着来自墨西哥可可制成的巧克力饮料”可知,西班牙画家

的作品中,有来自中国的瓷器,来自墨西哥的可可制成的巧克力饮料,这说明了欧美之间建立商业联系、世界贸易促进饮食文化交流、中国的瓷器远销至欧洲,①、②、③均正确;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应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

,故④错误;故A项正确;排除B、C、D项。【点睛】17.关于中古时期的欧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庄园是中古西欧最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②形成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③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作用影响深远④英法德完成统一标志西欧民族国家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欧洲。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是中古西欧最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基督教会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形成王权与教权并立

的二元政治格局,①②③说法正确,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之后,王权高于教权,西欧民族国家形成,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项。18.但丁认为:人的尘世幸福的前提是和平,没有国家统一做保障,和平是不可想象的,而要实现国家统一,权力必须集中到君主手里;世俗君主的统治权直接来自上帝而非罗马教皇。这一主张

体现了①人的意识的觉醒②政教分离的主张③强化王权的要求④权力制衡的意识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但丁对人追求幸福的说明体现了人的意识的觉醒;要实现国家统一,权力必须集

中到君主手里,体现强化王权,世俗权力直接来自上帝而非罗马教皇体现政教分离,故①②③项正确。权力制衡的意识未体现,且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排除④。故答案选A。19.有论者认为,法国大革命是现代西方社会形成过程中一个极为关键的历史事件,它实现了启蒙思想家.的理想,摧毁了旧的等级制度和整个社

会,强化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促进了现代国家的成长。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史实有①三级会议的召开②《人权宣言》的发表③《民法典》的颁布④巴黎公社的成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权宣言》的发表和《民法典》的颁布,实现

了启蒙思想家的理想,摧毁了旧的等级制度和整个社会,强化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促进了现代国家的成长,②③正确;三级会议召开于法国大革命爆发前,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政权,①④错误;故选B项。20.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

大帝国,下列对拿破仑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推翻了欧洲各国专制统治②传播了民主等启蒙思想③促进了欧洲民族主义觉醒④欧洲政治文化得以重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

】依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对外战争传播了民主等启蒙思想,促进了欧洲民族主义觉醒,欧洲政治文化得以重构,②③④D项正确;“世界各国”表述绝对,排除ABC项。故选D项。21.有学者认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是

以往一系列渐进变化的积累”。下列各项属于这种“积累”的有①自然科学新理论的应用②工场手工业的不断发展③民主共和制度普遍实施④海外殖民带来丰厚资源A.②③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经验与技术的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才是科技理论与技术的结合,排除①。英国手工工场日益兴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条件,②正确;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排除③;英国通过殖民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财富,④正确。故答案选D。22.19世纪中期,资

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扩展。美、俄两国分别废除了本国的奴隶制和农奴制,其共同之处是A.由对外战争失败激化社会矛盾引起B.在平定内部叛乱过程中颁布了法令C.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留了封建残余D.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美、俄两国分别废除了本国的奴隶制和农奴制是指美国独立战争废除黑奴制。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二者都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D项正确;AC项符合俄国,B项符合美国,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23.英国议会最初由封建教

俗贵族组成,旨在协助国王解决财政困难。1265年骑士和城市市民代表首次参加议会,并于1341年起单独议事,最终组成议会下院。通过议会,国王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金钱和人力的支持,而议会亦可向国王提出请愿。关于中世纪英国议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国王可不经议会同意而加征新

税B.下院形成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建立C.城市市民是国王联合的重要对象D.贵族通过议会掌握了国家行政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英国议会下院形成的过程,其主要构成成员是城市市民和骑士,而且议会下院逐渐独立议事,一定程度上支持国王,这说明当时的

城市市民和国王实现了联合,C项正确;国王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增加新税,排除A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排除B项;英国下为议院的成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议会,而且当时的贵族议会并未掌握国家行政权,排除D项。故选C项。24.托马斯·杰

斐逊是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美国独立后,他提出全体人民无一例外地平等享有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实际权利;批评了孟德斯鸠关于立宪君主制的优越性以及共和政体在性质上适合领土较小国家的观点,认为土广民众的美国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共和制

;主张除一部分必须由联邦政府集中的权力以外,应当把国家权力分散到地方各级政府。下列对于托马斯•杰斐逊上述主张的理解,正确的是()A.继承发展了启蒙思想B.否定了孟德斯鸠的主张C.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D.保障了全体居民的

权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全体人民平等享有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实际权利”、“建立共和制”以及“把国家权力分散到地方各级政府”可知杰斐逊的政治思想包括全体人民是平等的、建立民主共和制及反对君主制、限制中央政府的权力等,结合所

学可知,这些主张和启蒙思想一脉相承,同时杰斐逊还批评了孟德斯鸠的部分观点并提出相应主张,这是对启蒙思想的发展,A项正确;杰斐逊只是对孟德斯鸠部分主张的批评,且认可并运用了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原则,既有批评也有认可

,排除B项;材料只是介绍杰斐逊的政治思想和主张,没有涉及确立现代民法体系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杰斐逊的主张是否实践或者实现了保障全体居民权利的成效,排除D项。故选A项。25.下表摘自《日本近现代经济史》

附录“大事年表”。从中可知,近代日本()1872年官营模范工厂富冈缫丝厂开工1873年颁布征兵令;制定地税改革条例1887年颁布所得税法;大阪电灯公司成立1889年东海道铁路东京至神户通车1901年国营八幡制铁所开工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①以国家力量主导推进近代化进程②引进了工业

革命的成果殖产兴业③以中国为参照建立现代税收制度④军国主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膨胀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日本。根据材料“1872年,官营模范工厂富冈缫

丝厂开工”可知,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通过国家主导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①项正确;明治政府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②项正确;明治政府以西方国家为参照建立现代税收制度,③项错误;“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及所学可知,体现了后

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急于靠军事掠夺手段来壮大自己的实力,④项正确。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26.1871一1873年,日本派出使节团出访欧美,随行人员记录了多国图书馆的情况。德国的“文库社”

虽然归民众所有,“但是主要由政厅制定文库社的规则、选择图书和提供运转所需的经费。由于民众或者居住于州内的宗教派别的不同,各社多少存在一些差异。”材料可用于研究()①明治维新的特点②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推进③人文主义的兴起④近代公共图书馆的运营A.①②B.②③C.①

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记录1871一1873年即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使节团出访欧美,德国“文库社”归民众所有,由政厅制定规则、选择图书和提供经费等现象的史料,可用于研究明治维新的特点和近代西方公共图书馆的运营,说法①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德意志宗教改

革发生在16世纪,人文主义兴起于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中,说法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BD三项。故选C项。27.《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指出,“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

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据此可知,英国对世界历史发展最重要的贡献是()①莎士比亚戏剧推动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③确立了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④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A.①②B.

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确立了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政治条件。而工业革命又

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②③正确,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莎士比亚戏剧的影响,也没有说明英国的福利制度信息,①和④错误,排除A、C、D项。故本题选B项。28.18世纪,英国地方科学社团大量出现,月光社是典型代表。该社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鼓励相互合作解决技术和商业问题。成员

必须为商人或专业人士,如瓦特、“英国陶瓷之父”韦奇伍德。成员还创办工厂,参观者众多,连国王都慕名而来。当时英国地方科学社团的活动①预示着电气时代的到来②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③有利于将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④有助于形成重视科技的社会氛围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B【

解析】【详解】18世纪以月光社为代表的科学社团的出现,成员主要是技术人才或者商人,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影响力较大,这些团体的出现和活动有助于将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而且有助于形成重视科技的社会氛围,③④正确,B项正确;当时是蒸

汽时代,①错误;自然科学兴起的标志是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②错误。排除A、C、D。故选B项。29.凯兴斯泰纳(1854-1932德国教育理论和改革家)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劳作学校则是实施公民教育的机构,尊重劳动是提升职业教育地位的根

本。公民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关公民知识的教育,使之更好地履行公民义务;进行职业教育,培养和训练公民的职业技能;进行公民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训练。他的主张反映出①实用取代理论,技能培养取代道德教育②传统学徒制已不能适应工业生产的

需要③德国工业发展迅速要求提升劳动者技能④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推动职业教育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凯兴斯泰纳的教育主张中重视职业教育,结合其生活的时代可知,这与当时德国工业化发展背景下,

行会制度下的学徒制已经不能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有关,C项正确;道德训练和道德教育与技能训练处于同等位置,排除A、B项;当时尚未出现自动化智能化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30.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马克思主义越来越显示出经久的生命力、强大的解释力和

重大的影响力。20世纪初,有学者撰文介绍《马克思学说》,其中提到:“观察人类社会,那最根本最原始的物件就是经济。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只是共同出产,社会里一切变动的最终的原因,须在一时代的经济里寻找。"上述文字重在介

绍A.唯物史观B.空想社会主义C.进化史观D.阶级分析方法【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观察人类社会的最根本最原始的物件就是经济。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只是共同出产,社会里一切变动的最终的原因,须在一时代的经济里寻找”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主义史观,故A正确;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条件之一,故B错误;进化史观是将进化论引入历史研究,提出历史不断进化发展的观点,故C不符合材料信息;阶级分析方法是从阶级对立和

阶级斗争的角度分析社会历史现象的方法,故D不符合材料信息。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5分。31.远古禅让传统和传说材料一古本《竹书纪年》成书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发现于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其中明确记述了“昔尧德衰,【舜】复偃塞丹朱(尧之子),使不与父相见

也”,对尧舜禅让仁德、取民心赢天下只字未提,只谈到舜使用暴力篡夺君位。1993年出土于湖北荆州的《郭店楚简》,成书年代为战国中期。其中称道尧舜禅让,“唐虞之道,禅而不传。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己】也。禅而不传,圣之盛也。利天下而弗利也

,仁之至也”。材料二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史记·五帝本纪》(1)举例说明材料一、

材料二所使用的文献史料的类型,并比较史料内容的异同。(2)分析“禅让说”成为社会主流说法的原因。【答案】(1)分类1:出土文献:《郭店楚简》;传世文献:《竹书纪年》《史记》。(如学生回答《竹书纪年》为出土文献亦可)分类2:简牍

史料:《郭店楚简》;史书:《竹书纪年》《史记》(如学生回答《竹书纪年》为简牍史料亦可)异同:以上史料都记载了舜继承了尧的首领地位。《郭店楚简》《史记》认为尧舜权力更替体现了以天下利益为重,选贤举能的禅让制。《竹书纪年》认为尧舜之间

不存在禅让,而是权力争夺。(2)禅让说体现原始社会后期部落民主传统,更符合历史实际。禅让说符合儒家厚古薄今和民本的价值取向,随着儒家思想成为社会正统思想,禅让说成为主流说法。禅让说宣传正面价值观,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

定,容易为社会接受。【解析】【小问1详解】类型:分类1:依据材料“1993年出土于湖北荆州的《郭店楚简》”可知,《郭店楚简》属于出土文献:依据“古本《竹书纪年》成书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史记·五帝本纪》”可知,《竹书纪年》《史记》属于传世

文献:分类2:依据材料“《郭店楚简》”并结合所学可知,《郭店楚简》是简牍史料:依据“古本《竹书纪年》成书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史记·五帝本纪》”并结合所学可知,《竹书纪年》《史记》是史书。异同:同:依据材料“明确记述了‘昔尧德衰,【舜】复偃塞丹朱(尧之子),使不

与父相见也’,对尧舜禅让仁德、取民心赢天下只字未提,只谈到舜使用暴力篡夺君位”、“其中称道尧舜禅让”、“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可知,三则史料都记载了舜继承了尧的首领地位。异:依据材料“唐虞之道,禅而不传。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己】也。禅而不传,圣之盛也。利天下而

弗利也,仁之至也”、“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可知,《郭店楚简》《史记》认为尧舜权力更替体现了以天下利益为重,选贤举能的禅让制;依据“明确记述了‘昔尧德衰,【舜】复偃塞丹朱(尧之子),使不与父相见也’,对尧舜禅让仁德、

取民心赢天下只字未提,只谈到舜使用暴力篡夺君位”可知,《竹书纪年》认为尧舜之间不存在禅让,而是权力争夺。【小问2详解】原因:依据材料中三本史料成书的时间并结合禅让制的影响、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儒家思想的相关知识分析,即禅让说体

现原始社会后期部落民主传统,更符合历史实际。禅让说符合儒家厚古薄今和民本的价值取向,随着儒家思想成为社会正统思想,禅让说成为主流说法。禅让说宣传正面价值观,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容易为社会接受。32.《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出自明代冯梦龙《古今小说》,被学者认定为宋元话本。话本梗概如下故事发生在南宋

高宗建炎三年、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杨思温“因靖康年间,流寓在燕山(今北京),犹幸相逢姨夫张二官人在燕山开店,遂寓居焉”。燕山百姓“虽居北地,也重元宵。未闻鼓乐喧天,只听胡笳聒耳”。这里虽不及东京元宵的盛况,也是“街上喧闹”,“半是京华(东京)流寓人”。东京人有元宵夜

插戴花朵的习惯,而燕山的女真孩童、女子头顶耳畔戴着葱、蒜做装饰;东京流行的娱乐方式“三棒鼓”也处处可见。杨思温在一位贵夫人的随从队伍中见到一女子,打扮“好似东京人”,疑其为义兄之妻郑意娘。他跟着对方来到燕山最大的酒楼

秦楼。这里“似东京白樊楼一般,楼上有六十个阁儿,下面散铺七八十副卓(同‘桌')凳。当夜卖酒,合堂热闹”。秦楼也有来自东京酒楼的跑堂(服务人员),杨思温从他们口中得知夫人“常常夜间将带宅眷来此饮酒”。杨思温就此打听到女子的居所,彼此相认。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梗

概中提取情节,指出它们所反映宋元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并谈谈对该特征的认识。(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两个小说情节及对应的历史特征,对历史特征的概述和分析准确全面)【答案】示例1的情节:燕山居民和东京一样重视元

宵节;燕山酒楼在规模、经营方式上与东京相似;服饰、娱乐也受到了北宋习俗的影响;东京人移居燕山,与女真人杂居等。历史特征:宋元时期民族交融加深。认识: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对峙,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没有中断,政权间经济、文化联系稳定;各民

族杂居,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相互影响;少数民族政权接受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示例2情节:杨思温姨夫“在燕山开店”秦楼规模大,营业时间长;城市娱乐生活丰富等。历史特征:宋元时期城市

兴盛。认识: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海外贸易活跃,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城市的兴盛促进了市民阶级的发展,坊市制度瓦解,城市生活及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推动了宋词、元曲、话本等市民文化的发展。【解析】【详解】情节:根据材料“这里虽不及东京元宵的盛况,也是“街上喧闹

”,“半是京华(东京)流寓人”。东京人有元宵夜插戴花朵的习惯,而燕山的女真孩童、女子头顶耳畔戴着葱、蒜做装饰;东京流行的娱乐方式“三棒鼓”也处处可见。”可得出燕山居民和东京一样重视元宵节;根据材料“这里“似东京白樊楼一般,楼上有六十个阁儿,下面散铺七八十副卓(同

‘桌')凳。当夜卖酒,合堂热闹””可分析出燕山酒楼在规模、经营方式上与东京相似;根据材料“杨思温在一位贵夫人的随从队伍中见到一女子,打扮“好似东京人””可分析出服饰、娱乐也受到了北宋习俗的影响;;根据材料“逢姨夫张二官人在燕山开店,

遂寓居焉”可分析出东京人移居燕山,与女真人杂居等;历史特征:根据以上情节可得出在宋元时期,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民族交融加深,可分析得出宋元时期民族交融加深。认识:结合这一时期的背景来论述。政治上,民族政权对峙,经济上,商品

经济发达,经济联系较多,文化上,各民族杂居,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相互影响。33.中国古代货币形态的演变材料一中国实行着有别于欧洲和西亚、印度的货币系统。其特点长期以铜钱为主要货币,这是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

中国古代货币形制和币材也在不断变动,货币经济也起伏波动。——黄纯艳《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十八讲》材料二中国古代各时期主要货币形态变化简表阶段1秦朝至隋朝秦朝统一全国货币,通行半两钱。汉武帝时开始发行五铢钱,并且禁止私人和地方郡国铸造,中央政府完全掌握了铸币权。五铢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

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因而经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朝长期使用,是古代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钱币。阶段2唐朝唐朝开元通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汉以来的五铢钱是计重钱体制,开元通宝不标重量,淡化本身价值,加强符号化特征,由重量

货币发展到名义货币,是一个进步。开元通宝钱最早对铜钱成分配比加以制度化,有利于铸钱质量的提高。开元通宝“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成为后世铸造铜钱的规范。阶段3宋朝至明朝宋元时期纸币大量流通,形成纸币和铜钱共同使用的局面。纸币自身无价值而法定价值大,能够适应大宗交

易和大额支付需求。但宋朝和元朝政府往往利用滥发纸币搜刮百姓,弥补财政亏空。明朝初年力图恢复纸币制度,但是发行量过大,纸币不断贬值。纸币制度最终名存实亡。阶段4明朝和清朝(1840年前)明中期以后,白银成为最重要的货币。白银作为贵金属自身有很高的价值,“大额用银,小额用钱”,形成银钱并用

体制。以白银为主要货币可以避免封建政府操纵货币搜刮人民。白银货币化改变了支付手段,提高了结算效率,推动了商品生产和商品大规模流通。但是,白银过度依赖进口也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特点。(2)从材料二表格中选择两个阶段(

两个阶段必须前后相继),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货币的变化及其影响。【答案】(1)特点:中国古代货币自成体系;与小农经济相适应;长期采用铜铸币的形式;货币材料的变化与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2)示例阶段1:历史背景: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货币变化:

秦统一币制;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影响:五铢钱的长期使用影响商业发展和后来的货币制度。阶段2:随着隋唐大一统国家的重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铜铸币经验的积累,唐朝铜铸币从重量货币发展为名义货币,铸造标准进一步规范,质量提高。铜铸币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对后世货币

制度影响深远。阶段3:宋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导致货币需求量剧增。纸币出现并大量流通,是历史发展的进步。官府利用大量发行纸币搜刮人民,导致纸币信用丧失。阶段4: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新航路开辟后,围绕白银

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形成,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限制了官府对人民的剥削,也增加了中国经济受国外经济形势影响的可能。【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一“

中国实行着有别于欧洲和西亚、印度的货币系统”可得出,中国古代货币自成体系;根据材料一“这是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可得出,与小农经济相适应;根据材料一“其特点长期以铜钱为主要货币”可得出,长期采用铜铸币的形式;根据材料一“但是中国古代货币形制和币材也在不断变动,货币经济也起伏波动”

可得出,货币材料的变化与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中国古代各时期主要货币形态变化简表”可知,材料二给出了四个阶段的主要货币形态变化,任选其中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根据材料所给内容并结合历史背景来分析货币的变化及影响即可。如可以选取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从

秦朝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这一背景、秦汉时期货币的变化和影响,隋唐大一统国家的重建,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一背景,唐朝铜铸币与之前相比的变化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说明即可。也可以选择其它阶段,言之成理即可。34.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

存,谋发展。印欧人的迁徙延续了很长时间,大体上从公元前20世纪起到公元前7世纪左右,在整个欧亚大陆都出现了一种以东欧平原为中心,向海岸线辐射的民族大迁徙的运动(见下图)。印欧人的迁徙,冲击了所到之处的区域文明,促进了欧亚大陆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变奏。——摘编自蓝琪《印欧种人的第一次迁徙对

世界历史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任选两个地区,简述印欧人迁徙的状况和影响。【答案】示例A: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欧人迁移到印度河流域,形成雅利安人。雅利安人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陆续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种姓制度形成。佛教、阿

拉伯数字等文化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B:印欧人迁移到伊朗高原,形成波斯人。波斯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和税收系统,修建驿道,在波斯

帝国的统治下,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C:印欧人迁移到小亚细亚地区,形成赫梯人。他们建立赫梯帝国,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来这一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D:公

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他们建立城邦制度,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发展出古代民主政体,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E:印欧人迁移到西北欧,形成日耳曼人。日耳曼人

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于5世纪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封建社会。【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整个欧亚大陆都出现了一种以东欧平原为中心,向海岸线辐射的民族大迁徙的运动(

见下图)。印欧人的迁徙,冲击了所到之处的区域文明,促进了欧亚大陆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变奏”及所学知识可知,印欧人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他们是游牧民族,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

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整个迁徙过程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他们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欧人迁移到印度河流域,形成雅利安人。雅利安

人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陆续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种姓制度形成。佛教、阿拉伯数字等文化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印欧人迁移到伊朗高原,形成波斯人。波斯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和税收系统,修建驿道,在波斯帝国

的统治下,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印欧人迁移到小亚细亚地区,形成赫梯人。他们建立赫梯帝国,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来这一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

,形成古代的希腊人。他们建立城邦制度,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发展出古代民主政体,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的就;印欧人迁移到西北欧,形成日耳曼人。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

国并建立国家,于5世纪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封建社会等等。35.国家观念是一定时期人们对国家的认知,不同时代国家观念的内涵不同。材料中世纪的欧洲,教权不断扩大。11世纪末至13世纪末,基督教神权国家观(教权至上)成为国家观念最显著的特征。14、1

6世纪,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主张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博丹第一次提出将主权视为国家的根本属性,主权是超乎公民和居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国家

则是由许多家庭及其共同财产所组成的、具有一种最高主权的合法政府;主权具有绝对性、永恒性特征,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不受限制。15、18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逐渐发展起来。英国思想家洛克发展了国家观念,强调代表人民意志的议会主权至上。卢梭的“人民主权说”成为西方不可超越的主权理念……在国家权力结构

中“人民意志”被赋予更高的地位,为国民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与效忠奠定了基础。——摘编自姚璐《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观念的擅变》阅读材料,对西方“国家观念”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要求:包括趋势、阐述和结论三个部分;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答

案】趋势:西方国家观念从以教会神权为中心,向注重公民个人权利的观念转变。阐述:中世纪,欧洲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天主教会垄断精神统治,教权至上的教会神权国家观是这一时期国家观念的显著特征。使西欧各国长期处于天主教的控制之下。15、16世纪,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促使这一时国家主权观念产生。国家权力至高无上,不可分割。这一观念推动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促进以公民个人权利为核心的现

代国家观念形成。这一观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欧美国家争取自由、民主的斗争。结论:其转变是伴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文精神不断觉醒,资产阶级与教会及专制王权不断斗争的结果。(西方国家观念的演变,推动了人

们的思想解放和资产阶级的政治本革。)【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11世纪末至13世纪末,基督教神权国家观(教权至上)成为国家观念最显著的特征”“15、18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逐渐发展起来”等信息确定西方“国家观念”的发

展历程。然后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从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中对国家观念的影响因素如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作一小结,明确西方国家观念的演变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文精神不断觉醒、资产阶级与教会及专制王权不断斗争的结果。本题在解答过程中提取信息要充分,总结和归

纳要做到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过程要做到逻辑清晰。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562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