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答案.pdf,共(4)页,276.04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c24d5ce1577ac87b99095102c59f86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合肥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参考答案1.D【解析】A.由材料一史学与哲学关系可知,“史学”和“哲学”性质差异明显而不是相近,另外题干中的因果关系界定也是不当,应是转折关系。B.“是研究历史根本问题的,要以史学研究结果为基础”错误,
原文的表述是“哲学史亦是一种历史的研究,故亦需用历史的研究法以研究哲学史”“历史哲学是研究历史的根本问题的”,首先研究历史根本问题的是“历史哲学”,不是“哲学史”;此外“用历史的研究法”不是“以史学研究结果为基础”。C.“也不能离
开这些学科而独自存在”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哲学在任何具体学科领域都无法与该学科一争高下,但它可以从事任何具体学科所无法完成的工作,它为学科的诞生准备条件。数学在任何具体学科领域都有可能出色地工作,但它离开具体学科之后却无法作出贡献。它必须利用具体学科为它创造的条件”,可见应是数学不能离开这些学科
而独自存在。2.C【解析】C.“哲学与数学的研究范畴呈此消彼长的态势”错误,原文的表述是“自然科学的大发展使哲学退出了一系列研究领域,哲学的中心问题从'世界是什么样的'变成'人怎样认识世界'。这个时候,数学扩大了自己的领域,它开始研究运动与变化
”,“自然科学的大发展使哲学退出了一系列研究领域,哲学的中心问题从'世界是什么样的'变成'人怎样认识世界'”不等于哲学的研究范畴缩小。3.D【解析】依旧材料一“史学家的历史观每渊源于哲学。但有人说史学家不应有历史观,应当虚怀若谷地去研究,不可有偏见或成见,以历史附会己说,才可算是好史学家。也有人说
史学家应有历史观,然后才有准绳去处置史料,不然便如迷离飘荡于洋海之中,茫无把握,很难寻出头绪来”可知,“历史观”是指史学家的主观观点。D.是在陈述历史客观事实,无主观观点。4.“望远镜”说明了哲学学科前瞻性、广泛性、模糊性等特点;(2分)“显微镜”说明了数学学科深
刻性、具体性、精确性等特点。(2分)【解析】依据“哲学曾经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对象。那时候,它是包罗万象的”“哲学应当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先导,哲学关心的首先应当是科学的未知领域”“哲学,在某种意义上是望远
镜。当旅行者到达一个地方时,他不再用望远镜观察这个地方了,它用于观察前方”“望远镜的视野不受任何限制”可知,“望远镜”说明了哲学学科的先导性(前瞻性)、广泛性等特点。依据“数学则相反……它好像是显微镜,只有把对象拿到手中,甚至切成薄片
,经过处理,才能用显微镜观察它”“数学在任何具体学科领域都有可能出色地工作,但它离开具体学科之后却无法作出贡献”可知,“显微镜”说明了数学学科深刻性、具体性、精确性等特点。5.①用文学的形式表现哲学,以源头活水比喻人要不断读书学习汲取新知,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4分)②哲学的思考
让文学作品更深刻,本诗因渗透了作者的哲思而更耐人寻味。(2分)【解析】材料中辩证地分析了“史学与哲学”“数学与哲学”的关系,指出了二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朱熹的这首诗是描绘作者“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诗人用文学的形式借
景喻理,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同时哲学的思考也让文{#{QQABDYqEggioABAAAQhCEQGQCEIQkhEAAQgGhFAIoAABiRFABAA=}#}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
学作品更深刻,诗歌的背后是作者的哲思,令读者回味无穷。6.B【解析】是站在“现在的我”的视角进行审视、反思。如第4自然段:只是,我那时从未设身处地地想过一个问题:他提笔给远方的儿子写信之前,是否有过片刻的犹疑?7.C【解析
】展示的是父亲艰辛的形象。8.相同:都用整齐..的句式...突出“我”带着书信辗转各地,一直形影不离,表现出我对信件的珍视。(2分)不同:①对照版以“我”为主语,一句到底,突出“我”奔波搬家的行为过程.........。(1分)②原文中书信人格化...地
“陪着我”,主语“我”“它们”交错回环地出现,使情感从单向注人变为双向互动....,突出“我”与书信的相依相伴....;(1分)③断句的处理(句号)使节奏更加舒缓,更能体现“我”反复品味书信传递的父爱而获取的深沉情感慰藉。(1分)【评分标准】异同点各2分
,其中不同点只要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9.答案示例一:(6分)①推荐“家书寄远人”。作者在后记中交代了这本书可以看成是写给父亲的长信,并想以此和远在另一个世界的他进行超越一般父子关系的长谈,该标题能贴切地传达其
中复杂的情思。②相比“为父亲而写作”的直白,该标题更加含蓄委婉........,更富有诗意,也和后记的语言风格更协调。③和序言标题“锦书谁寄来”形成巧妙的呼应..,既增添了形式上的美感,又暗含着父子双方远隔时
空互寄遥思的深沉情感,奠定..整本书的抒情基调....,更能打动读者。答案示例二:(3分)①推荐“为父亲而写作”。序言和后记中,作者清晰直白地向读者介绍了写书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和怀念父亲,以此为题,契合了作者的写作意图:②写给父亲的信“家书寄远人”主题内容不够显豁,本标题更容
易被理解,朴素的标题和父亲的形象更匹配;这标题还和书名《与父亲书》在语言形式保持风格白一致,简单而庄重,增添了追忆的厚重感。【评分标准】(1)文本角度:与文本内容形式的匹配度,语言特的表现力、内涵意蕴的丰厚度等;(2)情境角度:整本书
的统一定位,序言和后记的关联;读者审美预期等。每个角度3分,如选“为父亲而写作......”.最高..得.3.分.。10.(3分)ACG11.(3分)A【解析】A选项中“聪明”指“耳聪目明”,不是偏义复词,故A错;B选项中材料一中“
婴之者断”中的“婴”指“接触”,而《陈情表》“而刘夙婴疾病”中“婴”指“缠绕”,二者意思不相同,故B正确;C选项中“首”都为“头(朝向)”的意思,故C正确;D选项中“席”,“像席子一样”,名词作状语,而《阿房宫赋》“谁得而族灭也”中“族”意为“灭族”,名词作动词,用法不同,
故D正确。12.(3分)B【解析】材料一“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中的“君”指的是与荀况辩论的临武君,而不是指君王。13.(8分)(1)用夏桀的计策去欺骗尧,就如同把手指伸进滚水中搅动,如同投身到水火之中,{#{QQABDYqEggioABAAAQhCEQG
QCEIQkhEAAQgGhFAIoAABiRFABAA=}#}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一旦)投身其中,不是被烧焦,就是被淹死。【评分标准】(译出大意得1分,“赴”“焉”“焦没”各1分)(2)如今,(如果)想要在天下无人能抵挡,却不施行仁政,这就好比
是拿了烫手的东西却不去用水洗一洗一样。【评分标准】(译出大意得1分,“是”“执热”“濯”各1分)14.(5分)材料三中认为,国君喜爱仁德,天下无人能够抵挡。(1分)材料一中“仁人之兵”所向披靡,可以正面论证材料三的观点。(2分)材料二中秦二世对百姓“随逮肆刑”而
积怨于民,最终亡国,可以从反面论证材料三的观点。(2分)【参考译文】材料一:荀况曾经与临武君在赵孝成王面前论辩用兵之道。孝成王说:“请问什么是用兵的要旨?”荀况说:“用兵攻战的根本,在于统一百姓。兵士与百姓不和睦,即便是商汤、周武王也不能有必胜的把握。”
临武君说:“并非如此。用兵所重视的是形势要有利,行动要讲究诡诈多变。善用兵的人,行事疾速、隐蔽,没有人料得到他会从哪里出动。”荀况说:“不对。我所说的,是仁人的用兵之道和统治天下的帝王志向。您所看重的是权术、谋略、形势、利害。而仁人用兵,是
不能欺诈的。用夏桀的计策去欺骗尧,就如同把手指伸进滚水中搅动,如同投身到水火之中,(一旦)投身其中,不是被烧焦,就是被淹死。所以仁人的军队,上下一条心,三军齐力;臣子对国君,下属对上级,犹如儿子侍奉父亲,弟
弟侍奉哥哥。况且,仁人若统治着十里的国家,他的耳目将布及百里,若统治着百里的国家,他的耳目便将布及千里,若统治着千里的国家,他的耳目就会遍及天下,这样他必将耳聪目明、机警而有戒备,和众如一。因此仁人的军队,集结起来即为一支支百人的部队,分散开时便可各自为战,延长伸展好似莫邪宝
剑的长刃,碰上了就会被斩断;短兵精锐仿佛莫邪宝剑的利锋,遇到了就会被瓦解;安营扎寨稳如磐石,顶撞它的,角就会遭摧折而退却。《诗经》所谓:‘商汤竖起大旗,诚敬地握着斧钺,势如熊熊烈火,谁敢把我阻拦?’正是说的这种情况。”材料二:秦二世皇帝,拥有天子的权势,占有天下的财富。凡是人迹能到达的地方
,舟船能通航之处,没有不建立郡县的。然而放纵耳目的奢欲,穷尽奢侈糜烂生活的变化,完全不顾百姓的饥寒和财物的匮乏。动用万乘车辆,而修建阿房之宫,征发闾左的贫民,收取天下大半的赋税,百姓随之被捕遭到极刑,挽着车辂头朝大路死去的,一个早晨就有成千上万。天下人民
像焦烤灼热一样饱受煎熬,悲痛就像服用苦药一样猛烈,上下不得安宁,官吏百姓相互失去依靠。前往戍守渔阳的士卒陈胜,从大泽乡起事,挽起胳膊露出右臂,号称大楚,而天下像回声一样应和。在这个时候,没有坚固的铠甲尖利的兵器,坚硬的弓弩和强大的冲车,他们就砍伐酸枣作为矛柄,纳入矛
头作为锋刃,削尖木棍,拿起扁担锄头,用来作为长戟强弩,攻打城池占领土地,没有敌人不投降、没有土地不被攻下的。天下因此像蚂蚁出洞一样混乱,风起云涌席卷天下,方圆达数千里。义兵势力地位都是最低贱的,而兵器也是最为不利的。然而一人倡导而天下响应,是因为在人民中积聚了怨恨。材料三:孔子说:“行仁者
不会被天下人阻挡。国君喜爱仁德,天下无人能够抵挡。”如今,(如{#{QQABDYqEggioABAAAQhCEQGQCEIQkhEAAQgGhFAIoAABiRFABAA=}#}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4页共4页果)想要在天下无人能抵挡,却不施行仁政,这就好比是拿了烫手的东
西却不去用水洗一洗。《诗经》上说:“谁能手执灼热之物,过后不用水冲洗呢?”15.D【解析】这里是用典,而非夸张。16.①尾联的抒情曲折回转,层层翻新,悲怆一以贯之,抒写却如奇峰迭起,呈现独特新奇之美。②尾联先是突发惊人之语:回乡未必比漂
泊更好。这种有违常情的“奇谈”包含着特有的无家可归的个人之痛。③接着翻进一层,说连东归回乡也是了了无期,机会不知何时才有,说明诗人渴望东归已非一日,更为东归无期而悲哀。一经反转,就把漂泊回乡的两难之情写得特别深刻痛切。(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1
7.(每空1分,共6分)(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二川溶.溶明星荧.荧(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18.①捧腹大笑或哄堂大笑②讨价还价或斤斤计较③勃勃生机(每处填入的成语恰当且书写无误得1分,
不恰当或书写有误该空不得分)19.老家的人们遇到没有把握的事,遇到不靠谱的人,都会借用这个歇后语,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和事端。(每句1分)20.①装蒜。(1分)水仙花和大蒜的外形很相似,如果不开花的话会被误以为是大蒜,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出的结果,符合推理逻辑。(1分)②净是输(书)。
(1分)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家里肯定有很多藏书,因此,他搬家的话,搬的东西肯定都是书。歇后语取“书”的谐音,写成“输”,喻指做事总是失败。(1分)21.(3分)D【解析】A项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的损失。B项意为高耸的大墙,其基础却十分低矮,这
样的墙虽然建成了,但一定会倒塌。喻指名位虽高而才德低下,即使获得了也会失去。C项意为走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迈第一步开始的。喻指做事的成功在于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逐步积累。D项意为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喻指做事是从最基本开始,经过逐步的积累
,才能有所成就。结合语境可知,一二句强调基础的重要性,第三句与前文形成转折,讲基础不牢固的问题。故从意思上,排除AB项。再结合语境中修路筑楼的例子,故D项比C项更贴切。22.(4分)开刀:本义是医生用手术刀给病人做手术。句中是指传统修复是需要打开文物对其进行内部操作。听话:本义
是愿意服从。句中是形容特定培养的微生物能够完成特定指令,满足特定需求。(一个词语2分,本义1分,语境义1分。)【解析】示例给出了本义与语境义,本义需要考生调动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语境义则需要考生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23.参考高考评分标准{#{QQABDYqEgg
ioABAAAQhCEQGQCEIQkhEAAQgGhFAIoAABiR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