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4.071 MB
  • 2024-09-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3)页,4.07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c1e78b036998854d0b3217447f1601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三月份学情调研地理试题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0日22时30分,第22届世界杯在卡塔尔首都多哈(25°N,51°E)开幕,赛事周期28天。

正在合肥的小明观看了开幕式直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开幕式开始时刻,11月22日占全球比例大约是()A.1/12B.1/6C.0D.22/242.世界杯期间,下列关于合肥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午太阳高度变大B.日出时间逐渐变晚C.日出方向东南D.正午太阳在南方【答

案】1.C2.A【解析】【1题详解】开幕式开始时刻,120°E的地方时为11月20日22时30分,根据地方是的计算公式计算可知,142.5°E的地方时为11月20日24时或11月21日0时,180°地方时为11月21日20时30分,综上所述可知,全球的日期为11月20日和21日,11月22日

占全球的比例为0,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世界杯期间的日期为11月20日至12月18日,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合肥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白昼时间变短,日出时间逐渐变晚且日出东南方向,A符合题意、BC不

符合题意。由于合肥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所以正午太阳在南方,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春分(3月21日前后)到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而且向北移动;夏至(6月22日前后)到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而且向南移动;秋分(9月23日前

后)到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而且向南移动;冬至(12月22日前后)到次年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而且向北移动。“垄槽序列”是指冰川舌状体向低海拔延伸堆积过程中冰碛垄与边槽间隔出现,并按照时间顺序多次堆积而成的序列。冰碛垄的规模往往受地势高

低、冰川舌状体规模、气候等因素影响。四川稻城的雄古冰川,保留了很好的垄槽序列。下图为雄古冰川垄槽序列模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的3.雄古冰川的冰碛垄形成的顺序是()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Ⅱ、Ⅲ、Ⅰ4.雄古冰川Ⅰ号冰碛垄南侧大于北侧的原因是()A.气温差异B.地形限制C.

岩性不同D.河流侵蚀【答案】3.A4.B【解析】【3题详解】根据材料,“垄槽序列是指冰川舌状体向低海拔延伸堆积过程中冰碛垄与边槽间隔出现,并按照时间顺序多次堆积而成的序列”可知,冰碛垄是冰川退缩在谷地形成的堆砌地貌,此地冰川退缩的成因是气温升高,故

海拔越低,冰川退缩越早,冰碛垄形成的越早;结合河流形态以及图中U谷位置可知,Ⅲ处应为上游,Ⅰ处应为下游,因此Ⅲ处海拔高,Ⅰ处海拔低;结合分析可知,雄古冰川的冰碛垄形成的顺序是Ⅰ、Ⅱ、Ⅲ,A正确,BCD错误。故选A。【4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冰碛垄是冰川堆砌地貌;结合图中位置可知,Ⅰ

号冰碛垄南侧为洼地,地势较低,堆积面积较大;Ⅰ号冰碛垄的北侧为山地,地势较高,堆积物较小,B正确;同一地域的气温和岩性没有太大差异,AC错误;河流侵蚀对于冰碛垄面积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点睛】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

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2022年6月13日下午,山东烟台海面上出现罕见的“滚轴云”,并持续十多分钟。滚轴云是高空下沉扩散的冷空

气遇暖湿气流时,暖湿气流被快速抬升所形成的一个大型带状云轴,“滚轴云”是天气突变的前兆。图为烟台海面“滚轴云”景观照片。据此完成问题。5.利于烟台海面上“滚轴云”形成的条件是()A.高空气流运动弱B.气温变化小C.

下垫面平坦开阔D.当地湿度小6.“滚轴云”出现后,烟台的天气可能是()A.狂风暴雨B.艳阳高照C.连绵细雨D.云雾缭绕【答案】5.C6.A【解析】【5题详解】根据材料“滚轴云是高空下沉扩散的冷空气遇暖湿气流时,暖湿气流被

快速抬升所形成的一个大型带状云轴”可知,“滚轴云”形成时,高空气流运动强,气温变化大,是天气突变的前兆。同时,下垫面暖湿气流被快速抬升,所以当地湿度大,ABD错。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下垫面平坦开阔,有利于扩散的冷空气快速抬升暖湿气流,形成“滚轴云”,C正确。故选C。【6题详解】

根据材料,“滚轴云”是天气突变的前兆,暖湿气流被快速抬升,促使水汽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凝结,形成狂风暴雨天气,大风不利于云雾的形成,BCD错,A正确。故选A。【点睛】“滚轴云”形成类似于冷锋,高空下沉扩散的冷空

气遇到外侧的暖湿气流时,暖湿气流被很快地抬升,这个过程中,高空扩散下沉的冷空气就像一个楔子一样,在楔入到暖湿气流的下方时,暖湿气流得到抬升,冷暖空气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大型带状云轴。乌伦古河发源于仅分布有1.2km°冰川的都新乌拉山,注入新疆第二大淡水湖乌伦古湖。全长为811

km,流域面积约3.7万km,年均径流量近10亿m,每年5-6月径流量占全年60%左右。乌伦古河流域人口约15万,牲畜蓄养量为250万头,通过多年的水土开发,灌溉面积已达100多万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乌伦古河下游水量逐年减少。下图是乌伦古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7.乌伦古河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地下水B.雨水C.冰川融水D.积雪融水8.导致乌伦古河下游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减少明显B.全球气候变暖C.生产用水量大D.生活用水量大9.近年来乌伦古湖

流域()A.吉利湖盐度升高明显B.下游土地荒漠化加剧C流域蒸发蒸腾量减少D.河流下游含沙量增加【答案】7.D8.C9.B【解析】【7题详解】乌伦古河发源于仅分布有1.2平方千米冰川的都新乌拉山,冰川融水少,C错误;位于干旱地区,降雨少,B错误;每年5-6月径流量占全年60%左右主

要是冬季降雪多,春末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成为主要补给水源,D正确;地下水补给少,A错误;故选D。【8题详解】根据材料乌伦古河流域人口约15万,牲畜蓄养量为250万头,通过多年的水土开发,灌溉面积已达10

0多万亩。可知人口较少,生活用水占比少,而农牧业生产用水量大,过度引用河流水导致下游水量减少,D错误,C正确;当地一直降水少,降水减少也不会很明显,A错误;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但相对于生产生活用水,对水量减少影响较小,B错误;故选C。【9题详解】.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乌伦古

河下游水量逐年减少,加上人类过度放牧和耕种,破坏植被,土地荒漠化严重,B正确;吉利湖有出湖河流联通布伦托海,盐度升高不明显,A错误;气候变暖,和大规模的灌溉使流域蒸发蒸腾量增加,C错误;河流流量减少,携带泥沙量少,河流下游含沙量减少,D错误;故选B。【点睛

】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季节性积雪融水在春季。图为某地植被类型空间分布以及森林的垂直分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该地可能位于()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温带季风气候区C.亚寒带气候区D.地中海气候区11.该地针叶林

与苔原植被分布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不同B.地形坡度不同C.水热不同D.人类干预12.该地的草本层植被()A.对阳光需求较灌木少B.对土壤肥力要求高C.较草原区草类含水量少D.较灌木的根系发达【答案】10.B11.C12.A【解析】【10题详解】

由山地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可知,该地可能为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题详解】山地不同海拔分布不同自然带体现了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山地坡向和海拔引起的水热状况差异所导致的,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该地的草本层

植被位于乔木和灌木之下,太阳辐射受到遮挡逐渐减少,因此草本层对阳光的需求较灌木.的少,A对;所有植被都生活在同一片地区,土壤肥力相差不大,B错;该地区能生长森林,气候湿润,较草原区草类含水量多,C错;灌木因为植株较大,需要养分更多,比草本层植被根系发达,D错。故选

A。【点睛】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从山麓到山顶年平均气温逐渐降低,生长季节逐渐缩短,同时在一定海拔范围内随着降水量的增加,风速加大,辐射增强,土壤条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植被表现为与等高线大

致平行的条带状更替,称为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和更替的顺序形成一定的体系,称为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3.R、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800米B.900米C.1000米D.1100米14.M、N、P、Q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A.M、NB.M、PC.M

、QD.P、Q【答案】13.C14.A【解析】【分析】考查相对高度的计算,海拔与相对高度。【13题详解】据等高线空间分布规律可知R的高度范围为1300米>R>1200米,Q的高度范围为200-300米。故QR两点相对高度大约为900米-110

0米之间,故C项正确。故选C。【14题详解】M周围等高线数值有两种,即山脊上凸起的高地,则其外面等高线为500米,m的海拔介于500-600之间;山脊上凹陷的洼地,则其外面等高线为400米,M的海拔介于30

0-400之间。N海拔介于500-600之间,P介于400-500之间,Q介于200-300之间,故M、N两点的海拔可能相等,A项正确。故选A。【点睛】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15.飞机从A飞到B地的最

短距离为L1,从B飞到C地的最短距离为L2,则()A.L1约为L2的一半B.L1和L2相等C.L2约为L1的1.5倍D.L1约为L2的2倍16.若飞机从图中B点飞往D点,沿最短航线飞行,其方向是()A.一直往东B.一直

往西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答案】15.B16.D【解析】【15题详解】图中AB位于同一经线上,AB之间相隔纬度60°,距离L1是60X111km=6660km;BC两地经度相差180°,在相对的两条经线上,最短距离为过南极

点,从B向正南越过南极再向正北到C点,纬度相隔60°,所以L1和L2相等,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从图中B(位于135°W)点飞往D(135°E)点,位于同一纬度,但不在同一经线圈,也不再赤道上,故最短

航线为大圆之间的劣弧,航向应偏向极点,二者经度和大于180度,所以东经度的D位于B点的西方,二者均在南半球,所以先往西南方,再往西北,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两点间最短航线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赤道上直接沿赤道飞行。二是同一条经线或者经线圈上沿劣

弧飞行。三是不在赤道或同一经线或者经线圈时,航向应偏向极点,要先向高纬飞,再往低纬飞。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印度位于10°N~30°N之间,是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农业历史悠久,耕地辽阔,但旱涝灾害频繁多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下图为

1950~2016年印度各月降水量及洪涝频次统计图。(1)说明印度洪涝灾害频次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雨季的成因。(2)印度6月与9月降水量基本相等,但洪涝频次9月明显高于6月,分析其原因。(3)洪涝灾害频次少的月份不一定利于农作物生长,说明其缘由。【答案】(1)印度洪涝频次与月降水量

大致呈正相关,季节差异明显,雨季(7~9月)洪涝灾害高发。(2)洪涝灾害的爆发与降水量密切相关;6月前降水少,地表与土壤积水少,6-8月降水量大,土壤湿度增大,9月虽降水量减少,但土壤中水分已饱和,更易形成地表径流,出现洪水。(3)小麦生长季节需水量大

。根据气候条件判断,印度小麦的生长季节在1—3月,但因该时段降水偏少,形成旱灾,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解析】【分析】本题以印度各月降水量及洪涝频次统计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印度洪涝灾害频次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洪涝频次9月明显高于6月的原因、洪涝

灾害频次少的月份不一定利于农作物生长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小问1详解】由印度逐月洪涝频次、降水量统计图可知,总体上而言,印度洪涝频次与月降水量呈正相关,印度洪涝灾害呈现鲜明的季节变化特征,7-9月为高发季节,峰值出现在7月

。这主要是因为印度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其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说明印度洪涝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夏季暴雨;西南季风不稳定,季节变化较大。【小问2详解】洪涝灾害发生的频次与降水量的大小密切相关,印度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6-9月为雨季,6月前印度处于旱季,降水稀少,土壤含水

量低,能承受较多的雨水,6月降水变多后,大部分降水下渗到土壤中形成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引发的洪涝灾害较少;9月份降水量虽然相对减少,但由于长时间降雨,导致土壤水分已经饱和,降水不易下渗,大部分形成地表径流而形成洪涝灾害,导致洪涝频次高于6月。【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

,洪涝灾害频次少的月份多为旱季,印度大部分为热带地区,生长期长,印度小麦的生长季节在1—3月,此时正值旱季,虽然洪涝灾害少,但同时降水也少,而小麦生长期需水量大,缺水形成旱灾,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点睛】气候条件下降水量与洪涝频次对于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气候条件要与农作物生长习性相对应。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罗赖马山是南美洲东北部帕卡赖马山脉的最高峰,海拔2810米,长约14千米,宽5千米,为边缘陡峭、顶部平坦的桌状山地

,主要由砂岩构成。探险家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罗马赖山并不是断块山。材料二:这里是奥里诺科河水系、亚马孙河水系等许多南美洲河流的发源地,从平坦的山顶倾泻下大大小小七十多条瀑布,被称为“瀑布之乡”。材料三:如图为罗赖马山位置示意图1和罗赖马山景观图2

。(1)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说明该山地独特地貌的形成过程。(2)分析该山成为“瀑布之乡”的原因。(3)每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是攀登该山最佳时间,分析该时期的有利气候条件,并说明徒步攀登该山可能遭遇的风险。【答案】(1)地质历史时期,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的砂岩岩层;由于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当地整体隆起

抬升,成为桌状高地;该地气候炎热,降水丰富,在强烈的流水侵蚀和风化作用下,桌状高地被切割形成桌状山地。(2)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该山边缘陡峭,河流落差大,流水侵蚀形成瀑布;顶部平坦开阔,径流分散,瀑布数量多。(3)气候条件:(此时段)赤道低气压带位于南半球

,气温较适宜;云雾、降水较少,能见度较高风险:地形陡峭,(高差大)路径险峻;天气多变;(植被茂密,人烟稀少)易迷路;野兽多;蚊虫较多,易受侵扰。【解析】。【分析】本题以罗赖马山位置及景观图为材料,考查地质作用、内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形成以及气候等有关知识,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及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任何一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罗赖马山组成为砂岩,而砂岩属于沉积岩,说明为沉积地貌。现该地为山峰,说明经过了地壳抬升作用出露。科学家研究,该山不是断块山,四周有众多瀑布,说明该地是地壳抬升后受流水侵蚀,外力切割,形成

的桌状山地。【小问2详解】瀑布之乡说明该地瀑布数量多,瀑布形成与流水和地形有关。读图可知,罗赖马山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多,河流发育且流量大。流经地形为桌状山地,四周陡峭,河流落差大,形成瀑

布。山地顶部顶部平坦开阔,径流分散,瀑布数量多,所以被称为“瀑布之乡”。【小问3详解】每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是攀登该山最佳时间的原因主要从气候角度分析。每年12月到次年2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相应南移,此时位于赤道以北的罗赖马山气温相对适宜,降水也较少,

有利于攀登。但是,由于罗赖马山边缘陡峭、顶部平坦的桌状山地,路途险峻。同时,山中气候变化较大,天气多变,且该区域受地形、气候的影响,人口相对较少,容易迷路。热带雨林地区,蚊虫较多,易受叮咬,发生风险。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火地群岛位于南美洲最南端,有“世界尽头”之称。火地群岛西

部和南部为山地,雪线高度仅500-800m,海岸线曲折,多幽深的峡湾,东部和北部为平缓低地,海拔180-600m,海岸线较为平直。火地岛南部生长着超过全球5%种类的苔藓植物,其中约60%是本地特有的,这些苔藓植物可吸收和储存养分,分泌有机酸,具有固氮、固碳的作用。材料二下图

为“火地岛位置图”。(1)说明火地群岛西侧山地雪线较低的原因。(2)分析导致火地群岛西侧海岸线曲折的地质作用。(3)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简述苔藓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1)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西风从太平洋带来丰富水汽;西部为

迎风坡,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2)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纬度较高,且多高海拔山地,冰川侵蚀作用强;地处西风带,沿岸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3)分泌有机酸,促进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储存雨水,防止洪水和土壤侵蚀;储存养分,给生物提供食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积

累和储存碳,缓解气候变暖。【解析】【分析】本题以火地群岛为材料,涉及影响雪线的因素,整体性以及海洋地貌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火地

群岛所处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该地受南半球盛行西风的影响,岛屿西侧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雪较多;该地西侧有寒流流经,降温作用明显,导致火地群岛西侧雪线较低。【小问2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地处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活跃,岩层变得破碎,易被侵蚀;该

地纬度位置较高,气温较低;该地海拔较高,冰川广布,冰川作用强烈;冰川侵蚀岩石,形成冰蚀谷;地处西风带,风大浪高,海浪侵蚀作用强烈,形成曲折的海岸线。【小问3详解】苔薛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酸性物质,溶解

岩石表面,同时不断积累空气中的物质与水分,促使岩面逐渐形成土壤。苔藓植物生长十分繁密、迅速,一般为密集丛生,可以从雨中甚至雾中吸收水分,储存多余的雨水,以防发生洪水和土壤侵蚀。苔藓植物会为森林吸收、储存和回收水分与养分,并且给许多无脊椎动物提供了庇护所和食

物。苔藓品种更为丰富多样,覆盖的地表面积更广,可积累和储存碳,缓解气候变暖。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