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PDF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431.158 KB
  • 2024-10-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南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南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南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南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pdf,共(8)页,431.15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bd35518f4f1367da5714fbc1fe64dc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历史半期测试题第1页共7页南坪中学高2021级2022-2023学年度下期半期考试历史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CDBCABC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ADCCDDACC题号2

1222324答案BDAB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内外服制度之下,附属国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个性,但在分封制的背景下,诸侯国和周王室具有高度同源的文化和人口组成,有利于形成诸侯国和周王室的文化一致性和心理认同感,故选C项;中央集权

正式建立起来是在秦朝统一之后,商代并未形成中央集权的制度,因此加强中央集权的说法不成立,排除A项;君主专制制度也是在秦朝统一之后形成的,排除B项;分封制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并未淡化血缘关系,排除D项。2.【答案】D【解析】退避三舍反映的是诸侯国之间的

争斗,说明当时诸侯国的实力逐渐增强,问鼎中原则反映出诸侯国对周王权力的觊觎,暗示诸侯国对周王室存在威胁,孰不可忍反映的是当时已经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三个成语反映的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强大而引发的社会变革,故选D项;诸侯争霸是表面现

象,实质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排除A项;战争频繁也是表象,不是本质问题,排除B项;艺术发展和材料不相干,孰不可忍涉及到艺术,但是强调的是礼乐制度被破坏而非艺术本身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3.【答案】C【解析】据题干可知,秦末农民大起义的领导者大都是出

身基层的管理人员(如“屯长”、“亭长”),并且都得到基层势力(如“三老”、“豪杰”、“父老”等)的大力支持,这反映出正是由于秦朝统治者的严苛暴政使得阶级矛盾得到激化,并最终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故选C项;据所学,秦朝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如在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

机构,排除A项;据所学,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百姓民不聊生,老百姓渴望得到统一,也就是说,秦朝统一六国有较强的民意基础,排除B项;题干并没有述及陈胜、吴广、刘邦等是楚地的贵族,排除D项。4.【答案】D【解析

】据材料“有通(州)……商舶”“南北之舟楫不来,而镇斯衰矣”可知,梅李镇因对外交通发达而兴盛,但潮淤后南北之舟楫不来,该镇衰落,即梅李镇的兴衰深受交通条件影响,故选D项;“自浒浦潮淤,海上之贾舶不至”强调浒浦潮

淤,与海禁无关,排除历史半期测试题第2页共7页A项;“自浒浦潮淤……镇斯衰矣”说明梅李镇受制于交通,而非工商业,排除B项;明代总体上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没有出现经济转型,排除C项。5.【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19世纪以来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种近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

部分,这些都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即城市发展受近代工业化影响,故选B项;材料反映中国近代城市中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并无城市病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强调中国近代城市出现新式马路、铁路轨道等工业革命的产物,并无列强侵略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并无关于城市化发展速度的信息,不能得

出近代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的结论,排除D项。6.【答案】C【解析】元朝,漕运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很多工商业集镇,故选C项;春秋时期的邗沟连接了长江与淮河,而非黄淮两河,排除A项;灵渠连接湘水和离水,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而非南方和北方地区,排除B项;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

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排除D项。7.【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自行车的大规模生产可以使人们花费很少的时间去更远的地方,从而使其与社会的接触不再局限于村庄,即有利于人们生活突破地域限制,故选A项;自行车是消费不起马车或汽车的民众能够购买

的,不能缩小贫富差距,排除B项;“协调发展”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项;材料强调自行车的使用扩大了人们活动的空间,与城市化无关,排除D项。8.【答案】B【解析】据材料“他们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可知,古

罗马注重公共卫生与疾病的防治,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等当作重要工程,故选B项;1862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巴氏消毒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排除A项;3世纪,为缓解人口剧增造成的住房紧缺,古罗马修建复合式公寓,排除C项;19世纪以来,

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排除D项。9.【答案】C【解析】据材料“赤脚医生为一群儿童打预防针、夜晚顶风冒雨涉水前去为病人看病、在崇山峻岭间采草药、为劳动中突然发病的农民诊治的画面”可知,赤脚医生冒雨为病人看病

体现了医生对病人的关怀和尊重,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故选C项;上述邮票主要体现乡村医生在乡村医疗救治中的作用,医疗投入是指国家或政府为改善乡村医疗卫生条件,为乡村投入更多的医疗设备、医生及资金支持等,排除A项;邮票只能反映20世纪70年代我国乡村医生根据已有

的医学卫生知识服务乡村百姓,传统医药学进步主要指我国传统中医理论的发展,而邮票中乡村医生治病既有中医手段也有西医手段,排除B项;公共卫生包括疫苗接种、健康宣传、卫生监督、疾病预防和疾病控制、各种流行病学手段等,材料中只是乡村医生对乡村百姓的救治,不能反映整个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

排除D项。10.【答案】A【解析】据材料“西周时期,统治者把上帝视为至高无上的主宰者……统治者也强调人事的重要性”可知,出西周时期出现了“敬天保民”思想,这种思想是对统治者的一种约束,要求统治者加强自我克制,故选A项;“敬天保民"思想属于唯心主义,排除B项;“敬天保民”思想要求统治者

自我约束的同时,也加大了对民众的约束,排除C项;血缘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纽带,排除D项。11.【答案】D【解析】据材料“晚清时期……万国通商口岸通,铁车轮舶疾如风。洲名澳亚欧非美,人种棕黄黑白红,世界群推老帝国,舞台谁是主人翁。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可

知自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识从风土人情、科学技术逐渐深入到政治方面,说明西学东渐的深化,故选D项;洋务运动对于西方的认识还停留在科学技术层面,未涉及政治层面,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国人抛弃改良的道路,排除B项;

立宪派主张用改良的方历史半期测试题第3页共7页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与材料“革命风潮逼远东”违背,排除C项。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西亚文明。由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中不孝罪和损害奴隶主私有财产的罪罚等同,这体现了对家庭伦理

关系和财产关系的重视,这些规定旨在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故选A项。《汉谟拉比法典》保障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同态复仇,排除C项;材料是对家庭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定,不能体现契约精神,排

除D项。13.【答案】D【解析】据材料“查理……将反对教皇的贵族处以重刑……教皇利奥三世为其加冕”可知,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维护教会权威,扩展基督教,体现了世俗王权和教会权力的并立合作,故选D项;“从此衰弱”说法错误,基都教会

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排除A项;西罗马帝国存在于395年—476年,而查理大帝是法兰克王国的皇帝,排除B项;民族国家是以民族对国家的认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主权国家,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14.【答案】C【解析】据材

料“公共建筑物多以白石砌成……最大的直径近4米,重约120吨”可知,阿兹特克的建筑宏伟壮观,建筑艺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故选C项;“木排上种植花草”而非农业作物,且“极其发达”说法夸大,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涉及道路的描

述,得不出“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结论,排除B项;“塔顶建有供奉主神……蛇头石雕”强调的是宗教建筑艺术,与以宗教信仰为生活中心无关,排除D项。15.【答案】C【解析】据材料“新疆哈密市南郊曾出土一组…..内蒙古鄂尔多斯风格的青铜器……在河北、山西、陕西等省的北部地区也曾发现过”可知当时

新疆哈密与内蒙古鄂尔多斯,以及河北、山西、陕西等省存在一定的经济文化交流,以至于三地都出土了相似的青铜器,故选C项;丝绸之路在汉代才开通,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中原地区属于农耕文明,西域地区属于游牧文明,二者

存在较大区别,排除B项;材料并未将内蒙地区的文明地位与中原其他地区进行对比,无法体现内蒙古曾是中华文明核心地区,排除D项。16.【答案】D【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受英国殖民统治影响,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原住居民锐减

,白人成为主要居民,这在客观上导致大洋洲主流文化出现替代性变化,白人文化取代土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故选D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大量原住民被屠杀,并非沦为难民,排除A项;原住民的减少推动了华工被卖到大洋洲,但华工不是当地的主要居民,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洋洲原住民大量减少,欧洲白人成为大洋洲的

主要居民排除C项。17.【答案】D【解析】据材料“新加坡政府大幅放开移民限制,吸引海外人才移民当地”“开展参访社区俱乐部与新加坡国会等地方的学习之旅……为取得身份的新移民颁发公民证书”可得新加坡的做法让外来的移民更有归属感,逐步认同新加坡的文化,增进移民的国家认同,故选D项;材料“邀请新

移民参与社区活动”“为取得身份的新移民颁发公民证书”说明新加坡的做法是要形成对新加坡的国家认同,而不是维护文化多样性,排除A项;新加坡在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实现了工业化,排除B项;材料“开展参访社区俱乐部与新加坡国会等地方的学习

之旅”“通过挨家挨户的家访,邀请新移民参与社区活动”这种做法能提高社区自治水平,但不是新加坡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18.【答案】A【解析】据材料“我国古代习惯把从西域传入中原之物冠以‘胡’称”可知,我国古代中原和西域之间存在文化交流,“胡饼”是从西域传入中原

的一种饮食,通过材料“唐代街市上销售胡饼的店铺随处可见”可知,文化交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大,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西域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原民族的影响,没有体现中原文化对少数民族影响,不能体现历史半期测试题第4

页共7页相互性,排除B项;就古代中原农耕文明和少数民族游牧文明相比较,农耕文明更先进,材料体现的是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原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属于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影响,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化,材料也没有体现差异的逐渐消失,排除D项。19.【答案】C【解析】据材料“但也许横贯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

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可知,史学家齐世荣认为贸易往来带来的文化技术交流比武力征服带来的联系更重要,故选C项;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排除A项;B

项与材料“但也许横贯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说法不符,排除B项;战争、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都推动了文明的传播,排除D项。20.【答案】C【解析】1275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由陆路

来华,与第三次西征(1253—1260年)不符,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1218年,中亚的花剌子模国扣留蒙古商队,杀害蒙古使臣。不久,成吉思汗以复仇为由,发动第一次西征,灭掉花刺子模西征国,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灭亡金朝后,蒙古发动第

二次西征,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即征服了基辅罗斯,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蒙古西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改变了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1.【答案】B【解析】本

题考查俄国十二月党人的主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月党人起义前,俄国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社会,实行农奴制,十二月党人“提出了消灭专制制度和废除农奴制度的主张”,可见他们希望重构俄国政治文化,故选B项;

十二月党人不是资产阶级,故排除A项;虽然十二月党人出身贵族,但他们希望废除贵族制的保护者——沙皇,因而他们不是贵族阶级利益的代言人,故排除C项;十月党人的这些主张意在重构俄国的政治文化,不是反对法国的文化侵略,故排除D项。22.【答案】D【解析】据材料“既注意发扬宽容、和谐、勤俭的精神,又大力

提倡重科技、重管理.重效率的作风”可知战后东亚新兴民族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既坚守本土的传统价值信仰,也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故选D项;欧美国家在工业革命过程中率先建立起集约型劳作方式,排除A项;“注意发扬宽容、和谐、勤俭的精神”说明当时东亚地区的

新兴民族国家在经济建设中继承了当地传统的优良作风,排除B项;东亚新兴民族国家在独立之前大多都是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殖民统治时期的历史印记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民族文化之中,排除C项。23.【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出版了荷马、欧几里得和索

福克勒斯等学者的著作”可知亚历山大博物馆积极推进希腊典籍和相关科学的研究,有利于人们对古希腊文化的传承,故选A项;“用于资助学者进行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活动”说明博物馆主要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有利于人们对

文化遗产的保护,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及了“高等教育”等模糊概念,而且博物馆主要功能是用于科学研究,而不是推广教育,排除C项;中国唐宋时期才出现印刷术,后来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非洲,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

项。24.【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果的重要标志,加强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应该是生产力,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庆祝

民族节日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而非文化遗产历史半期测试题第5页共7页的保护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25.【答案】(20分)(2)同:都建立起君主制度,君主大权独揽;借鉴前世的治理经验。(4分)异:秦汉帝国建立起郡

县制,有效控制地方,罗马帝国对地方管理松散,依赖军事控制地方秦汉帝国建立起有效的地方行政制度,罗马帝国依赖军事力量控制地方;秦汉帝国以文化认同巩固政治统一,罗马帝国没有建立文化共同体;秦汉帝国经济体系稳定性强,罗马帝国经济体稳定性弱。(任意2点8分)意义:有助于增强华夏认同

,推动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莫定了中国疆域的基本版图;开创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治理模式。(任意4点8分)【解析】(1)秦汉帝国特点,据材料“孟子‘定于一’的思想是当时的共同理解”“秦以法家治国,不过是儒家的变种,汉代以外儒内法为根本

,儒家士大夫积极推行儒家教化。所以中国能保持相当一致的文化同质性”可得思想文化高度统一;据材料“秦朝统一天下以前,七国已纷纷建立郡县二级的地方行政体系。秦汉地方长官通常不由本籍人出任,中央又有刺史监察地方官员,不必依赖军队即足以统治广土众民”可得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行之高效;

据材料“文化认同足以维系共同体的延续不散”可得强调教化的作用;据材料“从经济层面看,大路、支线以及河流航道,编织成一个相当固定的交流网络,将中国本部紧密联系为互相依存的整体”可得地区间经济联系密切。罗马帝国特点,据材料“罗马帝国本部是泛希腊化的

天下”可得受希腊文化影响大;据材料“只能依赖戍军控制属地”“罗马以军事力量控制庞大帝国,并不存心以教化的力量建立主流思想”可得依赖军事征服和军事控制;缺乏高度认同的文化;据材料“罗马地区性的经济网络是

构成庞大交换网的成分,庞大的经济体系一旦破裂,其中个别的成分便没有再求重整的迫切需要”可得地区间经济联系不够密切。(2)第一小问异同,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都建立起君主制度,君主大权独揽;借鉴前世的治理经验。不同点,据材料“秦朝统一天下以前,七国已纷纷建立郡县二级的地方行政体系。秦汉

地方长官通常不由本籍人出任,中央又有刺史监察地方官员,不必依赖军队即足以统治广土众民。罗马帝国本部是泛希腊化的天下,但周边地区族群成分处处不同,不能建立类似中国的郡县制度,只能依赖戍军控制属地”可得秦汉帝国建立起郡县制,有效控制地方,罗马帝国对地方管理松散,依赖军事控制地方(或秦汉帝国建

立起有效的地方行政制度,罗马帝国依赖军事力量控制地方);据材料“中国能保持相当一致的文化同质性,文化认同足以维系共同体的延续不散。罗马以军事力量控制庞大帝国,并不存心以教化的力量建立主流思想”可得秦汉帝国以文化认同巩固政治统一,罗马帝国没有建立文化共同体;据材料“从经济层面

看,……将中国本部紧密联系为互相依存的整体。罗马地区性的经济网络是构成庞大交换网的成分,庞大的经济体系一旦破裂,其中个别的成分便没有再求重整的迫切需要”可得出秦汉帝国经济体系稳定性强,罗马帝国经济体稳定性弱。第二小问意

义,结合所学秦汉国家治理的措施及影响可得有助于增强华夏认同,推动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本版图;开创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历史半

期测试题第6页共7页家的基本治理模式。26.【答案】(18分)(1)唐宋家训内容丰富,涉及方面广;以家思想教育为核心;作者多元化,从帝王到读书人,其中仕(士大夫)家训所占比例最大。(6分)(2)原因:统治者实行开明宽松的文化政策,为家训文化的繁荣

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儒学的复兴和理学的形成扩大了儒家伦理观的影响;科举制的发展使社会形成尚学风气;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文人政治,造就了大批的文化学者。(8分)意义:唐宋家训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强调家国同构的责任拍当,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社会稳定。(4分)27.【答案】(14分)(只回答关系,没有展开阐释不给分)示例一:明朝中后期到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游离于世界市场之

外.(2分)阐释:(1)背景原因:明朝中后期到清初,统治者为了防备外来侵扰和人民反抗斗争,下令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游离于世界市场之外;(2)结果影响: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它并不能消除或减轻外国的侵略,反而窒息了中国的对外贸

易和航海事业,妨碍了中国学习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技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导致近代中国落伍。(3)认识: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

济和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下,明清时期的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让中国与世界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没能赶上全球化的潮流,迟滞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12分,能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开阐释)示例二:晚清时期,

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阐释:(1)背景原因: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列强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以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清政府被迫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的诸多通商口岸,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量向中国倾销工业商品,同时向中国收购茶叶、生丝等农产品,

把中国为其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供应地。(2)结果:这导致以“男耕女织”为核心的中国自然经济快速解体。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工业生产资料不得不依赖市场,中国成为市场商品购买者。另外,包括农产品、工矿产品在内的原材料大

量出口到工业发达国家,中国成了市场的原料供给者。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首次出现贸易逆差,这表明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他们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场所,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完全确立,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认识:从文明史观上看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渗透、融合的产物;从全球史观上看,西方工业革命后的扩张需要是中国被迫卷

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世界市场发生的主要原因,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化是其结果和体现。(12分,能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开阐释)【解析】首先,阅读材料,明确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时间对应信息,如由材料可知明朝中后期到鸦片战历史半期测试题第7页共7页争前中国游离于世界市场的发展之外;晚清时期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被孤立、封锁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融入经济全球化。其次,具体结合其中的某一时期,从背景、结果、影响、认识等层面进行阐述分析,如明朝中后期到清初,统治者为了防备外来侵扰和人民反抗斗争,下令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游离

于世界市场之外,这一闭关锁国的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妨碍了中国学习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导致近代中国落伍,进而得出认识:在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下,明清时期的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让中国与世界隔绝,迟滞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又如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打开中国国门,清政府被迫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的诸多通商

口岸,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供应地,这导致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快速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