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共(12)页,60.65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baa8cf6e50607d9a334fff86abc6c7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2024届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认为,仰韶文化是一个“文化群”,不同地区的仰
韶文化,来源不同,去向也不同。但总体看,不同地区的仰韶文化,在距今5000年后,大致都演变成了龙山文化,而龙山文化则是夏商文明或者说华夏文明形成的基础。据此可知,作者认为()A.仰韶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主根
B.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格局C.龙山文化应是华夏文明的基础D.中华文化群分布遍布华夏大陆2.知识分子从旧的宗法伦理和天命神权观念束缚下解放出来,有了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理性的自觉,开始从理性的角度重新审视社会历史和现实人生
,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反思和总结,从人文关怀的原则出发,重新构建未来社会和人生的理想蓝图。以上反映的应是()A.列国争雄B.百家争鸣C.战国变法D.明清启蒙3.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西晋时
,在全国设21个州,有20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见于记载的两晋流动人口约150万。据此无法准确推测出()A.促进民族交融B.利于江南开发C.国家财政增收D.汉族文化传播4.郡县制下的编户齐民政策,使国家得以控制为数众多的自耕小农,成为秦汉
统一国家建立的基础。至唐代中期,大土地所有制最终占据优势。针对这种变化,此后历代为强化政权基础而采取的应对办法是()A.保护地主利益B.调整赋税对象C.强化抑商政策D.抑制豪强大族5.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
之子亦登仕进之途"。由此可知当时()A.科举是宋入仕唯一途径B.儒家学说是考试主要内容的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D.贡举开始成为最重要方式6.1380年,明太祖废除宰相,秦汉以来绵延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终结。废宰相后,皇帝选拔一些文官到宫廷的殿阁值守,是为“内阁”。如表是
明朝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一现象()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年以上阁臣数(人)3037422512114占比(%)18.6322.9826.0915.537.456.832.49A.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C.说明了内阁辅政作
用不大D.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7.在明中后期的文学作品中,以商人为主体的市民生活,他们发家致富的事迹,成为描述的对象;文人们塑造了许多有情有义、勤俭创业、慷慨好施、诚信不欺的商人形象。这表明()A.经济发展促进价值取向转变B.文学艺术真实反映社会现象C.社会流
动因商业发展而加速D.儒商文化传统受到广泛认同8.太平天国运动中宣传建立“四有二无”的人间天国,《天朝田亩制度》颁布后,却无法真正施行,到后期采取的依旧是"照旧交粮纳税",和其他封建政权的土地政策并无多大差异。这说明()A.封建土地制度不易替代B.太平天国受现实环境制
约C.法令政策可以随意更替D.天国领导进取之心已锐减9.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陈独秀持此主张,直接目的是()A.更新传统文化B.学习西方共和C.打破孔子崇拜D.反对封建专制10.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事件后发
表宣言:"这一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大陆政策'、'满蒙政策"所必然采取的行动.....完全是国民党军阀投降帝国主义的结果.......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将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该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11.在1949—1954年,有1424人
回到祖国,多数是从美(937人)、英(193人)、日(119人)和法国(85人)回来的。到50年代末回国人数增至2500名,其中包括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赵忠尧等人。这最能说明()A.中国外交出现新突破B
.已打破各国对中国的封锁C.新中国建设成就斐然D.归国学子高尚的爱国情谊12.如下图所示,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下列选项中与之相适应的是()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美联合公报
》开展多边外交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建交公报》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朝核六方会谈D.不结盟运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13.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如表所示。这些成就表明()类别制造业货物贸易商品消
费外资流入外汇储备整体经济实力世界排名第一第一第一第二连续多年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A.“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B.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逐步现代化C.“一带一路”倡议辐射作用日渐凸显D.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已经完全实
现14.古希腊社会是由600.700个星罗棋布的纤芥城邦组成,甚至连只限于巴尔干半岛东南一隅的希腊本土也聚集着数以百计的城邦,它们在社会组织形式上都推行不同形式的城邦民主制度,据此可知古希腊()A.小国寡民独立自主B.希腊本土人口众多C.城邦分布错
落有致D.希腊文明辐射深远15.13世纪西欧一批批城市联合起来组成联盟,不仅成为强有力的经济实体,而且还是强有力的政治实体。例如,当霍亨斯陶芬王朝(1138—1254年统治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王朝)的皇帝们企图强迫意大利北部的米兰等富庶城市纳税,并接受帝国的管辖时,
这些城市便结成伦巴第联盟。联盟在教皇的支持下,成功地进行了反对皇帝的战争。这表明当时()A.教权领导冲击王权的斗争B.资本主义经济实力雄厚C.自由民主的思想传播广泛D.市民阶层队伍不断壮大16.西班牙人开展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始于15
65年,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这引起把银视为至宝的中国商人的兴趣,努力扩展对菲出口贸易。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运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的美洲
市场。据此无法推出()A.中国与美洲在市场上有互补性B.西班牙获得巨额贸易利润C.明王朝曾经实施开海贸易政策D.西班牙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7.19世纪末20世纪前,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形成了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独裁制度。同时,美国
对拉美各国采取了武装干涉和经济侵略的政策。由此可见,当时拉美各国A.呈现出不同类型的发展道路B.沦为了美国的殖民地C.面临着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D.建立了君主独裁体制18.一场运动,希望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
状态就是不经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成为这一运动的口号。这场运动是()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19.1623年英国制定《垄断法》,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正式完整的专利法。1883年,欧洲国家协商达成了《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成立保护工业产权的国际专利局,开创国际保护知识产权的先河。由此可推知专利法()A.是工业革命的产物B.推动资本主义发展C.引发各国矛盾冲突D.保护专利成共识20.19世纪前期至中期,英国议会能够自主制定法律,政府对立法虽有影响,但尚不能支配议会的立法工作;1
9世纪晚期,政府逐渐成为议会下院立法工作的领导者,下院在立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主动权。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A.行政权呈现扩大趋势B.议会丧失权力中心地位C.立法权主体发生变化D.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21.战争期间,英国首相承认“所
有的欧洲国家都滑过沸腾的大锅的边缘而掉进战争之中”。大战爆发之初,军方本以为是单纯的军事较量,却变成倾注全部国力的长期消耗的总体战,从而动摇了欧洲文明的整个基础,为一个新世界的出现带来曙光。这个新世界可能包括()①形成两大意识形态
对峙的阵营②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动摇③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在加剧④厌战避战情绪在欧洲各国蔓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22.英国首相张伯伦曾对高级文官们说:“你们没有我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高级文官权力较大,不支持
首相工作B.文官政治独立,充当“从不更换的幕后主管”C.首相张伯伦认为文官制度不适合英国为D.文官制度有利于政府运转的稳定性和连续性23.苏联“一五”期间,各种发明和合理化建议约50万件(条),由此而节约的资金仅在重工业领域就达10多亿卢布。“
二五”期间,工人和职员的实际工资增加了1倍以上。工资基金在1933年为340亿卢布,而在1937年则已增加到810亿卢布。据此可知,当时苏联()A.激发了新经济体制的创新活力B.提升了工业化建设的社会效益C.沿用了新
经济政策的一些做法D.调动了工农大众的劳动积极性24.1965年,美国约翰逊总统提出的《医疗照顾法案》规定:凡符合参加社会保障制度和铁路职工退休制度条件的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有资格享受医疗保险。该法案于当年7月获得通过,全
国1960万老年人中的绝大多数为之受益。约翰逊的《医疗照顾法案》()A.意欲缓和严重经济危机引发的激烈社会矛盾B.旨在解决弱势群体因“滞胀”而面临的困境C.体现了“新政式”社会经济管理模式延续和发展D.包含了国家全面管理社会经济的计划
经济体制特征25.2022年6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全球危机应对小组(GCRG)发布第二份关于粮食、能源和金融系统的最新报告,称在新冠疫情和气候危机及俄乌冲突下,全球食品、能源和化肥市场遭受的价格冲击正不断升
级。报告称,估计94个国家的16亿人至少面临其中一项危机局面。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能源危机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障碍B.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C.逆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D.全球化使传统社会问题呈现全
球共性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要求;阅读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国商鞅变法后,严格户籍管理,五家为伍,
十家为什,行“什伍连坐法”。汉代“编户齐民”,编制户籍以征收人头税,分派兵役、力役。唐代中期以后编制户籍主要依据转向田产,淡化人丁。宋元明清户籍沿续此法。——摘编自王威海《中国户籍制度;历史与政治的分析》材料二英国户籍管理大事记(节选)年代大事记的1495年亨利七世法令:不列颠臣民以家庭为单位,
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配偶、子女情况,主教登记在册。1593年伊丽莎白一世法令:由治安官管理户籍,调查居民职业,惩罚懒惰者,救济贫民。1785年议会法案:不列颠臣民可在国内自由迁徙,不再惩罚流民。经议会许可征税,救济贫民和失业者。——摘编自尹虹《近代早期英国流民问题
及户口管理政策》材料三1951年,公安部颁布了旨在“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安全”的《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在城市进行人口登记。1953年,为配合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并为国营企业招工提供依据,《全国人口登记办法》出台。1958年1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
例》,规定了户口登记、注销、迁移、收养、婚姻、年龄、违法责任等具体细则,标志着新中国户籍制度的形成。——摘编自吴学凡《新中国户籍制度70年变迁及其经验》(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英国近代户籍管理的特点。(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户籍制度建
立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户籍制度在社会治理中的意义。27.人口是促进与制约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与影响,但当人口规模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会对经济、资源等方面产生不利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是较早注意人口问题的国家。夏商
时,奴隶主贵族从孝的观念出发,要求世代相传,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口增殖思想。商鞍变法时推行全国人口登记,招徕邻国农民以快速增加人口。至宋代,地广人稀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人口压力渐大,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提出适度减少人口的思想。但人口增殖的
主流思想仍使中国人口不断增加,如明初在全国推行"黄册"制度,以加强户口管理,还把最低婚龄降至男16岁、女14岁。到清末人口突破4亿,控制人口增长的理论才开始受到重视。——摘编自王孝俊《中国历史人口政策变迁》等材料二1894年孙中山表述了他的早期人口思想:“中国已大有人满之志矣,其势已发岌不可
终日。”在论及“人满之患”的危害时,他进一步提出:“明之闯贼,近之发匪,皆乘饥饿之余,因人满之势,遂至建筑四出,为善天下。”随着孙中山从改良到改革的思想改变,其人口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百姓苍生之众”已不是“人满为患”,而是可以
作为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建设独立富强的有利条件。1924年P中山在演讲中,将人口作为避免亡国灭种的最有效的武器,通过智力培养、爱国主义教育和园民新道德的教育培养革命建设人才。——摘编自胡绳武、戴鞍钢《论孙中山的人口思想》树料三在新中国建立初期,“鼓励”性的人
口生育政策促成第一次人口生育高潮的到来,面对生育高韵,政府逐步转向节制生育。5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开始调整人口政策,1973年7月,国务院创立“全国计划生育领导小组”。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第一次被写进《宪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公开提出了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号召,由此在全国狱起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高潮,计划生育由地方城市全面铺开到城乡全体。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中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摘编自史成礼《中国计划生
育活动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人口思想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人口思想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及启示。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凯歌行进的时期》是林蕴晖等著,1989年河南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49—1989年的中国》中的第一本,出版后影响较大,曾多次印刷。该书忠实地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奠基,新中国成立前三年经济恢复伟大成就,以及1953—1956年创业探索的艰难历程,书中对新中国诞
生,国民经济恢复,人民政权的巩固,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第一部宪法的诞生,新时期军队建设,和平外交的成就等作了详细探究。书中谈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中共八大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只有7年时间…
…这7年,无论从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整统一和社会的政治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以及人民得到的实惠,科学、文教事业的发展等等,都可以说是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书作者
将其命名为《凯歌行进的时期》的理解。(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中任选两个方面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表述成文,逻辑清晰)高2024届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
B【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
】【答案】B【14题答案】【答案】A【15题答案】【答案】D【16题答案】【答案】D【17题答案】【答案】C【18题答案】【答案】D【19题答案】【答案】B【20题答案】【答案】A【21题答案】【答案】C【22题答案】【答案】B【23题答案】【答案】B【24题答案
】【答案】C【25题答案】【答案】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要求;阅读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6题答案】【答案】(1)中国古代:服务于赋役征发;依据由人丁转向田产,人身控制逐渐松弛;与基层治理
直接相关。英国近代:通过立法逐步确立;管理部门由教会转向政府;与济贫、就业相关。(2)原因: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配合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3)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
;服务于经济发展;丰富了国家治理内涵。【27题答案】【答案】(1)特点:较早注意人口问题;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增加国家人口;人口增殖的思想是主流;控制人口的思想宋代开始出现并逐渐受到重视。(2)变化:由初期认为中国人口过多到后期主张增加
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避免亡国灭种。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孙中山思想的进步;群众性爱国斗争的推动;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等。(3)特点:政府政策转向控制人口、节制生育;设置机构管理人口问题;强调法律法规在人口控制问题上的重要性;
人口控制由局部到整体,由松散到严格;控制人口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将人口控制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启示:人口问题和政策实施,随着时代变迁而调整;加强人口问题意识;促使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8题答案】【答案】示例:方面一:政治
上,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个体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0月1日新中国宣告诞生;1954年,首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构建起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体系。这些举措,使得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基础,中华人民成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方面二:言之有理即可结论:综上,从1949到1954年,新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条战线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成就。故作
者将该书命名为《凯歌行进的时期》。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