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34.630 KB
  • 2024-09-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共(14)页,34.63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b719e952939a8229f462ea90678863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年秋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联考高三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20年11月11日下午14:30~17:00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古代中国对历史的重视程度,不仅是其他国家所望尘莫及的,也出乎今天大多数人的想象。人类之间的威慑力有限,统治者不得不借助于天或神的力量。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威,统治者总是将自己打扮成天或神的代表。在有些群体,神被直接当作统治者;而在另一些群体,统治者被当作神的代表。中国的华夏诸族

显然属于后者,所以在古代没有形成系统的神话,至多是一些半神半人的英雄,并且逐渐让位于代表了天意或天命的人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想,“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的观念,都赋子记录君主言行和祭祀、军事等大事的史官最神圣的使命一他们

所记录的实际是天意和天命。如果有半点不实,那就是曲解了天意和天命,就是欺天。正因为如此,历史在古代中国所起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对神的崇拜和对某种宗教的信仰。天或神的意志通过天象、祥瑞、灾异传达给人,

类社会,或者直接给予人类庇佑或惩罚,又由获得它们充分授权或信任的君主加以执行。史官的作用不仅在于记录以君主为核心的事实,而且扮演着沟通天人之间的角色。离开了他们的记录和解释,普通人不可能从某种孤立的现

象或事件中了解天意,即使那些人有幸在现场,或耳闻目睹,亲身感受。对于后人来说,史官的记录更是他们了解天意的唯一来源。所以,史官实际上类似早期的巫师或祭司,或者是宗教中的高级神职人员。“视死如生”的观念在先秦

时就已形成,至秦汉已成为处理后事的原则。君主的去世被认为是生命在另一个世界的延续,所以不仅要给子精神上的尊崇,还需要物质上的供养。这也使君主对史官的记录和未来编纂成的历史保持着更大的敬畏。如果说受到天谴或许还有点虚无缥缈,至少不至于立竿见影的话,那么在另

一个世界直接要听到后人的咒骂,看到自己的子孙后代受到报应,就足以使他们的行为有所收敛,或者在史官面前要有所顾忌。而在民间,无论是由境外传入的佛教,本地产生的道教,还是各种多神崇拜,更直接地满足着人们的

世俗诉求,表现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观念。即使是士大夫阶层,尽管表面讲求的是儒家学说、孔孟之道,骨子里大多也信因果报应。由于普遍都害怕不良的历史记录会给自己的余生或后代带来“恶报”,客观上也增强了

人们对历史的敬畏。不过物极必反,这样的敬畏也会导致另一种后果——千方百计使历史记载对自己有利。孔子在编纂《春秋》时,就发现了现实与理念的矛盾——理论上应该代表“天命”的“天王”周天子不仅掌握不了天下的命运,连自己的颜面

和生命都难保证;而犯上作乱的乱臣贼子非但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还能堂而皇之地享用天子礼仪,成为诸侯的共主。痛心疾首的孔子既不能违背史官有事必录的准则,又不愿接受礼崩乐坏的现实,于是创造了“春秋笔法”的记录手段。如

周天子被迫逃出国都,《春秋》记为“天王狩于河阳”。周天子到达河阳倒是事实,却成逍遥自在的“狩猎”。而“狩”此后也成了皇帝逃亡或被俘的代名词,如宋徽宗父子被金兵俘虏后北迁称为“北狩”,慈禧太后逃往西安记为“西狩”。后世儒家称颂“孔子修《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认为他“一字之褒

荣于冕绂,一字之贬严于斧钺”。尽管乱臣贼子根本不怕“一字之贬”,也不在乎“一字之荣”,孔子的理论和实践却开了历史记载必须服从政治的先例。为了政治正确,事实可以增删,同样的事实可以作不同的记述或解释。掌握了政权就掌握了历史的编纂权和解释权,而历史也成

为一个政权的合法性来源和统治基础。正因为如此,新建立的朝代都会将为前朝修史作为国家政治的大事。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将历史当作一面镜子,当然是目的之一。但更主要的是,通过修史掌握解释天命的主动权,以证明本朝取代前朝,是因为前朝已失

去天命,被天所厌恶,所抛弃;而本朝得了天命,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和庇佑,因此识天命的臣民就要像对待前朝一样忠于本朝,而不能逆天意而动。成功地运用对历史的解释权,不仅能消弭敌对行动和潜在的反抗势力,还能贏得前朝遗臣遗民的衷心拥戴。(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古代为何有重视

历史的传统》)材料二: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视史学传统的国家。诚如梁启超所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史学在中国传统社会,事实上起着准宗教的功能。帝王将相可能不怕天不怕地,但怕史官,在乎自

己的历史形象,所以才会有太史简、董狐笔的典故。唐代以前,皇帝无权阅读史官对他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这种情况,自唐太宗以后才慢慢改变,但帝王在乎自己在历史上的名声,则是中国一大传统,根深蒂固。以史为鉴是史学突出的功能。唐高祖称修史是为了“考论得失,究尽

变通,所以裁成义类,惩恶劝善,多识前古,贻鉴将来”。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为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而“有资于治道”。事实上,中国每一个兴起的王朝,都从前朝以及更早的朝代汲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利者沿之,弊者革之,有损有益。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变迁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不断地

以史为鉴的制度完善史。(摘编自熊月之《以史为鉴的当下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之所以古代没有形成系统的神话,至多是一些半神半人的英雄,是因为中国的华夏诸族都把统治者当神。B.史官记录天意和天命,没有半点不实,使得历史在古代中国的作用近乎等同于对

神的崇拜和对宗教的信仰。C.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相信因果报应、害怕遭遇“恶报”等因素,客观上起着制约和规范君主行为的良好作用。D.中国古代有重视历史的传统,既有对历史的敬畏,也有帝王将相对自身形象的重视,而且后者影响超

过前者。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史官扮演沟通天人的角色,普通人通过史官的记录和解释了解天意。B.因果报应观念影响面户,增强历史敬畏感,甚至影响历史真实性。C.明朝修《元史》主要是为了总结元朝的经验教训,巩固本朝的统治。D.

总结并借鉴历史,继承并不断完善,有利于政治制度的发展进步。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通过修史掌握解释天命主动权”的一项是()(3分)A.秦朝的灭亡激发了历朝历代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思潮,也促动着史家以修史的形式进行更深刻的思考。B.贞观史臣对唐太宗作了一定程度的美化,却将在玄武门之变中被其

诛杀的太子李建成描写成了昏庸之辈。C.元朝“均予正统”,分别修纂了《辽史》《金史》《宋史》。而明代士人普遍否认辽金正统,纷纷重修《宋史》。D.清朝修《明史》,承认明朝正统地位,肯定遗臣遗民反抗清朝是“忠臣”,同时证明天命已归于清朝。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春秋笔法下一个简

要定义。(4分)()5.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古代重视历史的原因。(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洒满阳光的晒谷场洪忠佩①稻田收割谢幕,便迎来了晒场的开场。②等母亲用笸箩把稻谷担到晒场时,晒场上已经很热闹

了。通常,像担谷这些重体力的事,在村里都是男人做。可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这些活儿就只能落在母亲肩上③割禾抢时,晒谷抢天。此刻,村里人一个个在晒场上忙得不亦乐乎。有人在驮晒簟,有人在抬风车。和我年龄相仿的少年也不闲着,扛扫帚,扛谷耙。④一床一床的晒簟

铺展开来,如划了线般整齐。晒簟是篾片编织的,铺开的面积有两块露天电影幕布拼接起来大小。家家户户将笸箩里的稻谷倒在晒簟上,用谷耙呼啦呼啦地耙开耙匀,整个晒场在阳光下,似是淌金一样。母亲站在晒簟边,一手攥住笸箩的箩沿,一手使劲拍着箩底,生怕还有稻谷粘

在笸箩之中。⑤晒场在土墩上,地势高于平地。我站起身,就能够看到村庄的全貌,田段和一丘一丘的梯田。我知道,过不了几天,一丘丘稻田将会变成另一个样子,种上一畦哇的芭芦、黄豆。远远地,我还看到田埂上的禾戽在游走一禾戽半斜着,几乎看不到驮禾戽的人,好似只是禾戽在缓慢地移动。晒场上没有遮挡,即便有草帽遮住头

顶上的阳光,也挡不住无处不在的燥热。倚在风车边,我忙不迭地把笸箩倒过来,底朝天,再叠上两只,这样就有了短暂的阴凉处。⑥比晒场上的人们还要忙碌的,是窥视已久的八哥、斑鸠、麻雀、鹤莺。它们一群群地围着晒场飞进飞出,屋顶、树梢、篱笆、晒场,一一落下。

趁着晒谷的村人不注意,它们偷偷摸摸地迅速啄几口。在鸟儿中,觊觎晒簟上稻谷最多的,当数麻雀。它们总是噗噗地落下一群。鹃莺与麻雀一般大小,棕脸,绿毛,却只是从竹林边偶尔光顾晒场。⑦在晒场上晒谷的人,怎会不知道鸟儿的存在?他们看见了鸟儿,

就挥手哟嗬一声,驱赶一下,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敌意。鸟儿也不胆怯,人一转身,便照样啄吃不误。人们谈起鸟儿,脸上总会带着笑意,虽然语调中有着几分无奈。在父老乡亲的心目中,乌儿都是自然的宠儿。⑧午后阳光明晃晃地刺眼。偏偏母亲在这个时候要我和她一起

去晒场耙谷翻晒。我晒蔫了,想悄悄溜走,结果被母亲拦住。她抚着我的头说:“眼下农忙,你去看看村里哪个小孩不帮父母搭把手?⑨看到母亲满头大汗,我没有作声。⑩尽管民谚说,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但母亲还是交代我用谷耙去翻晒,上午、中午、下午各一次。至于稻谷是否晒得

干燥,全凭母亲的经验。接近傍晚时,母亲会从晒簟里抓一小撮稻谷,放在掌心搓一搓,接着拿起一粒放进嘴里,“咔嚓”一声把谷粒咬碎,只见她满意地笑道:“晒干了,饱满着呢。”⑪呼呼呼,风车迎风转动。母亲身材瘦小,需要

踮起脚尖,才能把笸箩里的稻谷倒进风车的漏斗里。风车过滤掉混在稻谷中的稗子与杂质。母亲捶着腰说:“今年接春接得好,冷浆田里收成好。忙点累点算什么,有收有晒就是好日子。”⑫暮色里,炊烟在鳞瓦的屋顶上升起,母亲还要忙着把晒干的稻谷归仓。⑬这一夜,母亲再辛苦也

要炒上一锅谷花。随着灶里的柴火燃起,铁锅的温度升了上来,母亲用木铲铲些稻谷倒在锅里爆炒,像变戏法似的,就有了一锅爆谷花。然后,用竹筛筛去谷壳,加上一勺红薯糖,抑或蜂蜜,那种香甜足以让一家老少暖心。⑭翌日清晨,雾霭在山间

缭绕,村里鸡犬相闻,又是一天村庄生活的开始。母亲比啁啾的鸟儿还早。她在莱园里已经摘了一篮豆角,说是趁天气晴好赶着去焯水晒。⑮一个晒场,盛放着一个村庄。在山里村庄,晒场宽阔、平整。一年四季,轮番晒出的,不仅是稻谷,还有油茶籽、

豆角、辣椒、黄豆....夜晚,偶尔也有露天电影和戏班登场。乡亲在晒场上一边看戏一边聊天……⑯一晃,过去好些年了。那些年,田野与晒场不仅磨砺了我的肩膀和耐力,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那一家一户的炊烟,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⑰梯田中的有机稻谷,金灿灿的,又将迎来一年的丰收季。我

仿佛闻到了田野收割的气息,以及稻谷与阳光的味道。刹那间,家乡田野与晒场上经年的往事奔涌而来。母亲笑着说:“九成开镰,十成进仓。有梦想,就有奔头。”农家田地上的事物,收藏的都是满满的阳光。《人民日报》(2020年09月23日20版)6.下面对文章内

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5自然段,作者写站在晒谷场上所看到的景象,突出了晒谷场地势高、阳光充足的特点。B.午后耙谷翻晒时,我怕晒,想悄悄溜走,却被妈妈拦住,说明我还没有养成吃苦耐劳的

品质,因而被母亲责怪。C.“村里鸡犬相闻,又是一天村庄生活的开始”,这个句子里的“又”字,说明村庄里的农活儿是周而复始的。D.作者选取晒谷、扇谷、炒谷花、摘晒豆角等场景,塑造了母亲勤劳能干、乐观坚韧的形象。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

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主要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刻画母亲形象。其中“晒干了,饱满着呢"写母亲对劳动成果的满足感。B.第10自然段引用民谚,不仅突出母亲对劳动过程的重视和对劳动成果的珍视,也增添了文章的乡土气息。C.“那

一家一户的炊烟,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生活与劳动的密切关系。D.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以“洒满阳光的晒谷场”为线索组织材料,叙事抒情,全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8.简要分析⑥⑦两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9.劳动是崇高和美丽的。结合

文本简要分析作者笔下的劳动美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字叔德,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其七世祖皓,当晋末,据秦、凉以自王,祖虎,西魏时,赐姓..

大野氏,官至太尉..,佐周代魏有功,为柱国。周闵帝受魏禅,虎已卒,乃追录其功,封唐国公。父昺,袭封,隋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高祖生于长安,性宽仁,袭封唐公。隋文帝独孤皇后,高祖之从母也,以故文帝与高祖相亲爱。文帝相周,复高祖姓李氏。炀帝征辽东,遣高祖督运粮于怀远镇。杨玄感将反,其兄弟从征辽者皆逃归

,高祖先觉以闻。是时,隋政荒,天下大乱,炀帝多以猜忌杀戮大臣。尝以事召高祖,高祖遇疾,不时谒。高祖有甥王氏在后宫,炀帝问之,王氏对以疾,炀帝曰:“可得死否?”高祖闻之益惧,因纵酒纳赂以自晦。十一年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击龙门贼母端儿射七十发皆中贼败

去,尽得其箭于其尸。突.厥.犯塞,高祖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击之。隋兵少,不敌,高祖射猎驰骋示以闲暇,别选善射者伏为奇兵。虏疑不敢战,高祖乘而击之,突厥败走。十三年,炀帝南游江都,天下盗起。高祖留守太原,而所在盗贼益多,突厥数犯边,高祖兵出无功,炀帝遣使者

执高祖诣江都,高祖大惧。世民曰:“事急矣,可举事!”已而炀帝复驰使者教止高祖,其事遂已。副留守虎贲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谋因祷雨晋祠以图高祖。高祖觉之,乃阴为备。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威、君雅反,即坐上执之。突厥犯边,高祖令军中曰:“

人告威、君雅召突厥,今其果然。”遂杀之以起兵。遣刘文静使突厥,约连和。六月已卯,传檄诸郡,称义兵,开大将军府,置三军,开仓库赈穷乏。所经隋行宫、苑御,悉罢之,出宫女还其家。甲子,高祖入京师,进封唐王。二年正月丁未,

隋帝诏唐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武德元年五月甲子,即皇帝位于太极殿。《新唐书·卷一·本纪第一·高祖》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一年/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击龙门贼母端儿/射七十发/皆中贼/败去B.十一年/拜山西河

东慰抚大使/击龙门贼母端儿/射七十发皆中/贼败去C.十一年/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击龙门贼母端儿/射七十发皆中/贼败去D.十一年/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击龙门贼母端儿射七十发/皆中贼/败去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3分)A.赐姓,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也有朝代皇帝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文中指西魏皇帝赐子李虎鲜卑姓氏大野氏。B.太尉,古代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秦汉以太尉为最高行政长官及最高军事长官,因权势过重,

终秦一朝未任命太尉。C.突厥,历史上活跃在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D.剑履上殿,古人席地而坐,入室须脱鞋,贵族、大臣佩剑,秦制

上殿不得佩剑。经帝王特许,重臣上朝时可不解剑,不脱履,以示殊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祖出身显贵。他的七世祖晋末称王,祖父李虎在西魏时因辅佐功追封为唐国公,父亲李昺为隋柱国大将军,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妹。B.高

祖警觉机变。杨玄感将反叛,高祖最先发觉,并及时奏报皇帝,后来隋炀帝猜忌他,他察觉后,就纵情饮酒并收受馈赠米掩藏形迹。C.高祖善射有谋。击母端儿箭无虚发;突厥犯边,隋军兵少不能敌,高祖外示闲暇以感敌,另选善射者为奇兵设伏,最终打败突厥军队

。D.高祖乘势起兵。炀帝南游江都,天下盗贼四起,高祖借突厥犯边诛杀副留守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起兵后又派刘文静出使连和突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高祖有甥王氏在后宫,炀帝问之,王氏对以疾,炀帝曰:“可得死否?”(4分)(2)世民日:“事急矣,

可举事!”已而炀帝复驰使者赦止高祖,其事遂已。(4分)14.有鉴于隋朝的倾覆,唐高祖李渊在进入长安之前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安抚关中民众,邀买天下民心?(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登岳阳楼二首(其一)

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①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注:①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帘旌在落日的辉煌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恢弘壮丽,富有诗情画意。B.颔联写眼前的湖光山色已被沉沉的暮霭淹没,黄昏时的诗人登临“吴蜀横分地”,抚今思昔,感慨万千,为后文抒情蓄势。C.颈联中“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

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D.“风霜”既指秋色的浓重,与自己的“白头”互相映衬,又暗喻政治局势的严峻,一语双关。16.诗人以“无限悲”收束全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主要写了诗人的哪些悲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离骚》中与成语“方凿圆枘"表意相似,皆有“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两句是:“,”。(2)“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劳动人民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的情景。而白居易在《观刈

麦》中,将这种情景生动形象地再现为:“,”。(3)同是描写赤壁之下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一句描绘月初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句则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江水的汹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故乡秋的到来是悄无声息的。没有了春天花儿们的盛装相伴,秋叶的脚步总有些怯生生的。一半黄了,在风中飘扬;一半还翠绿,在雨里候场。唐诗宋词里的秋,故乡好像从

来没有过。“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那是秋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是秋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那是乡愁里的秋,浓浓的秋色,从脚下到天涯,亮了季节,湿了眼眶。故乡,地处大别

山南麓,长江的中游。水,不急不缓;山,从从容容。中秋已过,门前的竹林仍然如盛夏一样清新,屋后的柏树也是。池塘边的大樟树和它脚下的橘子树各自撑起一片绿色天空,高矮相对,上下成趣。橙未黄,橘还青。大雁还不见成队飞过,狗尾巴草们,散在

篱笆丛里,兀自摇摆。这真是一个漫长的季节,它的成熟它的色彩仍需要岁月的;这又是一个短暂的季节,短到还来不及藏好第一片枫叶,这时空已从我们的指尖。君住长江头,天高秋叶黄;君住长江尾,海阔秋水长;我住长江中,夜夜听秋雨,

声声染秋凉。少年时读秋,秋是纸上的金黄,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如今再读秋,秋是心头的薄雾,一阵凉风吹过,这雾也就散了。凝成露,点点滴滴,滴滴答答,落在书稿上,落在衣服上,挥不去,掸不掉,湿了衣裳,湿了心情。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

明净与高远旷远与苍凉浸染飘落B.萧瑟与荒凉雄浑与壮阔晕染滑落C.明净与高远雄浑与壮阔浸润滑落D.萧瑟与荒凉旷远与苍凉晕染飘落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凝成点点滴滴、滴滴答答的秋露落在书稿和衣服上,挥不去掸不掉

的秋露湿了衣裳和心情。”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近年来,①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让百姓实现了老一辈人“想吃啥就买啥”的愿景,②但“舌尖上的浪费”问题也随之而来。③统计数据显示,④我国

每年浪费的粮食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左右。⑤我国虽然在主要粮食生产方面完全能自给自足,⑥但在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⑦人们囤积粮食,哄抢物资,⑧给我们的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⑨加之国际局势风起云涌,单边主义日渐凸显的原因,⑩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刻不容缓。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

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5分)2020年9月24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了河北康保兴隆遗址、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陕西石峁及寨山石

城遗址等五项考古工作新成果。五项考古工作新成果从聚落组织、信仰习俗、动植物遗存、出土遗物、宫城建筑、古城遗址等方面的考古研究,填补了史前考古中国的多项空白,多维度揭示了早期中国的文明基因,对研究中华文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选自国家文物局官网)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从非典到新冠肺炎,钟南山一直站在抗疫一线,成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推动者,促成了国家多项政策法规的制定,更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代言人,成为稳定民心的科学家代表。——钟南山受勋词中生雄武的摩托车队以剑字队形排开引导载着钟南山等四位受勋者的小巴一闪一

闪缓缓驶在净空的北京大街,将这四位最尊贵的抗疫英雄送进授勋典礼的大礼堂,中国大陆的领导层几乎全员出席这场世纪授勋典礼,这场面规格绝不亚于任何一位西方国家元首在中国所受的礼遇。——台湾湖南商会会长公民在重大事件、关键时刻的

作为,国家对个人的肯定和礼赞,让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0年秋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联考高三语文

参考答案1.C(A项“都把统治者当神”和原文“统治者被当作神的代表”有较大区别。B项文中“如果有半点不实”是假设,选项中的“没有半点不实”于文无据。D项“对历史的敬畏”和“在乎自身形象”都是古代中国重视历史的原因,至于

哪个因素影响更大,文中并未做出比较。)2.C(材料一第五段“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将历史当作一面镜子,当然是目的之一。但更主要的是,通过修史掌握解释天命的主动权”。)3.A(“握解释天命主动权”本质是通过编纂和解

释历史,让历史为自己政权合法性和统治基础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A项体现的是历史的镜鉴功能。B项唐太宗在为自己的弑兄找理由。C项元政府承认辽、金的正统地位,目的是表明性质相近的元朝也可为正统。D项清朝通过安抚和证明自己的天命来稳固

政权。事实上随着政权的逐步稳固,清朝对明史的叙述骤趋苛刻。)4.示例:春秋笔法是在政治正确的前提下,在保存事实的同时用不同表述显示自己的贬褒立场的曲折含蓄的记史手法。(“政治正确”“保存事实”“意含贬褒”或“曲折含蓄”“记史手法”各1分)5.

(1)记录历史就是记录天意和天命,尊重历史等同于崇拜神和信仰宗教。(2)害怕不良历史记录带来“恶报”,增加了对历史的敬畏感。(3)通过修史掌握解释天命的主动权。(4)以史为鉴,汲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每点2分,任

答三点得6分)6.B(母亲并没有责怪我,从“抚着我的头”和母亲的话里可看出,母亲是在引导和教育我。)7.C(此处应为比拟中的拟物手法,将无生命的炊烟拟作有生命的能生长的作物。)8.①这两段写人与鸟雀的和谐相处,紧扣标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②用鸟雀写劳动者的温情和丰收之余的大度,丰富了文章

的主题。(每点2分)9.①劳动场景美。“划了线般整齐”“似是淌金-样”等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劳动场景的美。②劳动者的精神美。写了人与鸟雀相处的和谐美。鸟儿随意地啄食,人对鸟儿的和善态度,写出了人和鸟相处的和谐美。还写了母亲的精神美。“踮起脚尖”“锤着

腰”“暮色里”“笑着说”等词语描写了母亲的勤劳乐观。③享受劳动成果的幸福美。炒谷花写出了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④劳动之余的生活美。劳动之余在晒场上娱乐、聊天等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美。(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10.B(十一年,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击龙门贼母端儿,射七十发皆中,贼败去

。)11.B(最高行政长官是丞相)12.A(周闵帝受魏禅后追封李虎唐国公)13.(1)高祖的外甥女王氏,在后宫(供职),炀帝问王氏,王氏回禀高祖有病,炀帝说:“可会死吗?”(“甥”“对”“可得”各1分,大意1分)(2)李世民说:“势态危急,可以行动了!”不久炀帝又派使臣快马赶来赦免高祖,起

兵发难才中止。“举事”“已而”“已”各1分,大意1分)14.答:(1)开仓救济穷困百姓,(2)将所经之处隋帝行宫、园林禁苑,全部废止,(3)放出宫女让她们回家。(每点一分)译文:高祖姓李名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他的前七代先祖李皓,

晋末时占据秦、涼二州,自称为王。祖父李虎,西魏时被赐姓大野,官做到太尉,与李弼等八人辅助北周取代西魏有功,都成为加“柱国”衔的最高武官。北周孝闵帝承继西魏帝位时,李虎已去世,便追认他的功劳,封为唐国公,父亲李呙,承袭其父爵位封为唐

公,任北周的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高祖在长安出生,性情宽厚仁爱,袭位封为唐公。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高祖姨母,因此文帝与高祖亲近友爱。文帝任北周宰相时,恢复高祖姓李。炀帝征讨辽东,派高祖在怀远镇督运军粮。杨玄感想要谋反,他随从炀帝征辽的兄弟们尽都逃回,高祖事

前察觉,禀报炀帝。这时,隋朝政务荒废,天下大乱,炀帝多凭猜忌杀戮大臣。他曾因事召见高祖,高祖有病,未按时谒见。高祖的外甥王氏,在后宫供职,炀帝问王氏,王氏回禀高祖有病,炀帝说:“可会死吗?”高祖听说后更为恐惧,于是放肆饮酒、收受馈赠,借以

掩藏行迹。大业十一年(615),高祖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还击龙门的贼寇母端儿,射七十箭全部命中,贼寇败逃,从尸体.上尽数收得所射的箭。突厥侵犯边塞,高祖与马邑太守王仁恭迎击,隋军兵少,不足抵敌。高祖射箭捕猎纵马驰骋,以示兵力悠闲有余;又另选擅长射术的士兵埋伏作

为出奇制胜之军。敌寇遭遇高祖,犯疑不敢交战:高祖趁机攻击,突厥军大败而逃。大业十三年(617),炀帝南游江都,天下盗寇四起。高祖留守太原,而他所在地区盗贼越来越多,突厥屡屡侵犯边塞,高祖出兵不见功效,炀帝派使臣

来抓高祖到江都,高祖十分恐惧。李世民说:“势态危急,可以行动了!”不久炀帝又派使臣快马赶来赦免高祖,起兵发难才中止。副留守、虎贯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商量趁着到晋祠求雨的机会除掉高祖。被高祖察觉,便暗地做了

防备。开阳府司马刘政会指控王威、高君雅谋反,高祖当即在座位.上把他们抓了。十七日,突厥进犯边境,高祖传令军中说:“有人告发王威、高君雅招来突厥,现证实果然如此。”于是杀了王、高二人趁势起兵。并派刘文静出使突厥,相约媾和。六月已卯日,高

祖向各郡发布军事文告,号称是禁暴救乱的义兵,设置大将军府,建立左、中、右三军,开仓救济穷困百姓,将所经过的隋帝行宫、园林禁苑,全部废止,放出宫女让她们回家。甲子日,高祖进入京城,晋封高祖唐王。义宁二年(618)正月初一,隋恭帝下诏:唐王李渊可佩剑径直上殿,入朝可不按臣子礼仪小步快行

,朝拜皇帝不自报名号。唐朝武德元年(618)五月二十日,高祖在太极殿登皇帝位。15.A(“帘旌在落日的辉煌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恢弘壮丽,富有诗情画意”错误,诗歌的第二句“帘旌不动夕阳迟”写举目所见的是苍茫的暮色,帘旌-动不动,夕阳

缓缓西沉,残阳如血,惨淡凄凉,以景之凄迷衬托人之悲秋。)16.①个人身世之悲。诗人为避战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万里”和“三年”分别突出了奔波的遥远和时间之久,如今两鬓如霜,眼看国土沦丧,自己作为一介书生,空怀愁绪。②家国

动乱之悲。写作此诗时,北宋灭亡已经三年了,岳阳楼在一片惨淡的夕阳余晖中,帘旌一动不动,如此名胜,这般寂寞凄凉,社会动乱可见一斑。“三年多难”突出国家动乱之久。(每点3分)17.(1)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3)白露

横江卷起千堆雪18.B(晕染:指用水墨或颜色渐次浓淡烘染物象,使分出阴阳向背的绘画技法;也可用于女士化妆技术操作。浸染:液体渗入而使染上颜色。飘落:形容物体飘荡降落的下沉状态;凋零:衰落。滑落:滑动跌落。)19.①对比,把长江中的秋与长江头长江尾的秋进行对比,突出了故乡(长江中)秋

雨的淅沥与清冷,充满寒意,更能触动人内心的愁绪。②排比,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内容丰富,让人尽情想象三地秋天特色。③通感(或移觉),用触觉来写听觉的秋雨,引发读者联想,激发读者共鸣,有较强的感染力。(共

4分,每点2分,大意正确即可)20.①在内容上突出的重点不同:原句重点描绘了秋露下落的情态、过程和结果,写出了对故乡秋露的独有体验;改句重点交代了秋露落在什么地方和下落的结果。②在句式选择上特点和效果不同:原

句为短句,表意灵活,简洁明快;改句为长句,表意虽然严密,但读起来比较拗口。③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表达效果有差别:原句运用了顶真、反复修辞手法,绘形绘声,形象生动,节奏感强,音节和谐,富有诗情画意;改句仅是概括性的平实说明,生涩平淡。(

共4分,只需答出两点,每点2分,大意正确即可)21.①删“随着”或“让”④删“左右”⑤“虽然”移到“我国”前面⑨删“的原因”22.2020年9月24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五项考古新成果。这些成果填补了史前考古中国多项空白,多维度揭示了早期中国文明基

因。23.略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