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专练07 识图题(20 题)-2021年中考生物总复习易错必杀题(解析版).docx,共(19)页,922.6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b6a410f08929cc40de333b7ba885af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专练07识图题(20题)【易错知识点汇总】1.近视眼:①病因:晶状体曲度过大眼球前后径过长像落在视网膜前方②矫正:戴凹透镜2.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成像于视网膜─→视觉神经─→视觉中枢─→产生视觉3.听觉的形成:声波→
外耳道→鼓膜→内耳─→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体觉中枢─→听觉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的平衡4.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脑干:中有些部位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生命中枢)5.神经元:又叫神
经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细胞体上有许多突起,突起有两种:长的突起(轴突)和短的突起(树突)。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6.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弧的结构)7.关节软骨:减少摩擦,缓冲震动,使关节灵活。关节腔
:内有滑液,减少摩擦,使运动更灵活。关节囊:结缔组织构成,加固;8.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细菌和真菌的区别:细菌体内没有成形细胞核。9.病毒(1)种类:根据感染生物的不同,病毒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2)结构特点:没有细
胞结构,一般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通过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易错过关】1.如图为人眼和人耳结构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人眼中的“白眼球”
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⑤)_____和(①)_____。(2)当人看电影时,画面能在(⑧)____形成清晰的物象并在______上形成视觉。(3)当人看完电影刚走出电影院时,其眼球中(③)_____所示部分变______。(4)“眼睛里容不得沙
子”说明眼的感觉很灵敏,原因在于(②)____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5)近视眼是指图(④)_____过度变凸,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需要配戴_____透镜加以矫正。(6)图乙中能够产生震动、传导震动的结构分别是(④)____和(①)___
__。人听觉感受器位于(②)____。(7)幼儿的咽鼓管由于短且直,当有病毒感染时容易引起____(外、中、内)耳发炎。【答案】巩膜虹膜视网膜大脑皮层瞳孔小角膜晶状体凹鼓膜听小骨耳蜗中【解析】(1)图甲: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前面由无色透
明的②角膜和后面白色坚韧的⑤巩膜组成;中膜由①虹膜、睫状体和⑥脉络膜组成,前面是虹膜,虹膜不透光有黑色素,俗称黑眼球,白种人是蓝色的,俗称蓝眼睛;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⑧视网膜,可以形成物像,前面没有;内容物由房水、④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晶状体似双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都能落在视网膜上。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因此眼睛中被称为“白眼球”的部分是⑤巩膜;常被称为“黑眼球”的部分是①虹膜,它的
中央有瞳孔。(2)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
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正常人的眼球会在⑧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而视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3)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电影放映完后,
当走出电影院时,外面的光线强,电影院里面的光线弱,瞳孔变小,减少进入眼球的光线,保护眼睛。(4)当沙子迷入眼睛时会感到疼痛,这正是所谓的“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是因为眼睛里含有丰富的②角膜感觉神经末梢,感觉十分灵敏。(
5)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④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即近视眼是由晶状体过度变凸造成的,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6))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它们分别有收
集声波和传送声波的作用;中耳由⑥鼓膜、鼓室和①听小骨组成,鼓膜的作用是当声波传送来时产生振动,鼓室内主要有三块听小骨,①听小骨主要是将鼓膜产生的振动传导到内耳;内耳分为②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分,耳蜗含有听觉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里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
感受器。人的听觉是在大脑皮层中的听觉中枢中形成的。(7)咽鼓管与中耳相通,由于幼儿的咽鼓管由于短且直,当有病毒感染时,病菌容易从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发炎。2.(1)请填出各结构名称。1_____3_
____4_____(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_____和_____的基本单位,包括(2)_____和_____两部分。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3)神经元又叫_____,生有许多_____,这是它与其他细胞的明显差别。(4)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_____,组
成(5)_____。_____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_____。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6)_____。【答案】细胞核树突轴突结构功能胞体突起神经细胞突起髓鞘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神经神经末梢【解析】(1)由分析可知:1细胞核、3树突、4轴突。(2)(3)神
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生有许多突起,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基本结构包括2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4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3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
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构成神经。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3.今年6月1日,我们古丈县举行了“中国古丈·两山100国际越野赛”,这项运动对运动员的智慧
和体能都是极大的考验。请结合如图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______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比赛中,运动员要根据各种复杂的山路选择正确的穿越路线、方法,作出准确判断的结构
是图中的(___)_____;图中与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3)1998年我国体操运动员桑兰在比赛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造成了下肢运动障碍和出现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你分析她应该是损伤了(___)_____,并且该结构中的排尿、排便中枢
失去了(___)_____的控制。(4)2018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因病去世,享年76岁。霍金因运动神经元死亡多年,基本不能完成运动,但调节心跳、呼吸的基本生命中枢正常,至少说明下列哪一结构完好无损?(___)_____。【答案】神经元1
大脑2小脑4脊髓1大脑3脑干【解析】(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
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所以比赛中,运动员要根据各种复杂的山路选择正确的穿越路线、方法,作出准确判断的结构是图中的1大脑;图中与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有关的结构是2小脑。(3)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在脊髓的灰质
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等,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脊髓横断的病人,大脑和脊髓的联系通道被切断,因此尽管下肢没
有受到任何损伤,运动功能却丧失了。所以腰部受伤的病人,若下肢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说明4脊髓从腰部横断,脊髓里腰部以下的排便、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导致大小便失禁;同时1大脑的“指令”也不能传
到下肢了,造成下肢功能丧失。(4)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霍金因运动神经元死亡,基本不能完成运动,但调节心跳呼吸的基本生命中枢正常,说明其脑干一定完好无损。4.酒驾害己、害人、害社会,请你根据
反射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对酒驾者可采用测试仪检测酒精含量,吹气时,受检者膈肌处于_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酒驾者的吹气反射属于_____反射。(2)若用针刺手指,手会缩回来并感到疼痛,是缩手在先
还是先产生痛觉后再缩手_____。医生用针刺某伤者的指尖,此人有感觉但不能缩手,则其受伤部位是图中的_____(填序号,答出所有可能性)。(3)若事故中某醉驾者的血液从上臂伤口的b处喷出且为鲜红色,你认
为较为科学的急救方法是_____(填字母)。A.用手指压住a端血管,并用纱布包扎B.用手指压住c端血管,并用纱布包扎C.用手指压住a、c两端血管,用纱布包扎D.用手指压住血管,直接用纱布包扎(4)用图中序号写出该反射弧产生简单反射活动途径的五个环节(按顺序填序号)_____。【答案】舒张非条件缩
手反射在先④、⑤、④和⑤A①→②→③→④→⑤【详解】(1)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故司机
吹气时膈肌状态应是舒张的。吹气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2)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同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因此完成缩手反射和形成痛觉的神经
中枢依次位于脊髓和大脑皮层。所以若是一个针刺手指的反射活动,是缩手反射在先。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果某人受伤后有感觉但是没有缩手,表明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
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有感觉而不能缩手,表明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可能是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或者二者同时受损。(3)体动脉流的是动脉血,动脉血含氧多、颜色鲜红;而体静脉流的是静脉血,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体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
,因而外伤出血时成喷射状或一股股的流出;而体静脉是将全身各处的血流回心脏的血管,压力小,血流较缓。题中外伤出血,血色鲜红,从伤口喷出,可以判断是动脉出血,因而应该在近心端用指压法或止血带止血,因此该生伤口在A处。(4)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完
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故该反射弧产生简单反射活动途径的五个环节:①→②→③→④→⑤。5.下图是缩手反射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模式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____,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2)若图中
[1]表示感受器,当手受到针的刺激,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_____(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从反射的类型看,缩手反射属于_____反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答案】反射弧反射1→2→3→4→5非条件脊髓【解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该模式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2)当手受到针的刺激后,会发生缩手反射,缩手
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是: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内,因此属于非条件(简单)反射。6.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震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我县为了提高学生的生存意识和技能,各学校先后开展了系列逃
生演练活动,回顾演练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随着警报铃声响起,同学们迅速离开教室。完成该反应的神经结构是______。在这个过程中警报声引起了_____的振动传到内耳,刺激____内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进而经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______产生听觉。(2)奔跑中,促使同学们出现呼吸急促、心
跳加快等现象的激素主要是______,人体调节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中枢位于______。(3)一次自驾旅游中,看见路障标牌“前方泥石流,请绕行”的告示后,绕道避开。该反射的类型是_____,因为人类特
有的_____中枢参与。【答案】反射弧鼓膜耳蜗听觉中枢肾上腺激素脑干条件反射语言【解析】(1)听到警报声,同学们迅速离开教室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参与下形成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完成该反应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当警报声经过
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2)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神经系统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肌肉收缩有力,以应对紧张情况。这些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协调配合完成的。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3)非条件反射是人与生俱来、不学就有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因此一次自驾旅游中,看见路障标牌“前方泥石流,请绕行”的告示后,绕道避开。该反射的类型是条件反射,因为与语音文字有关,是人类特有的反射。7.仔细观察图中各种动物,回答下列问题:(1)A、B与图中其它动物的主要区别是身体内部没有_
_______。(2)C是脊椎动物中由________向________进化的过渡类群。(3)将以上动物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________。A.ABDCFEB.ABCDEFC.ADBFCED.A
BDCEF(4)若根据体温是否恒定进行分类,图中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________(填字母)(5)E适于空中飞行,需要借助______辅助呼吸。(6)鱼儿离不开水,这是因为鱼用________呼吸,用____和尾运动。(7)F特有的生殖发育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8)线
形动物的消化道_______________【答案】脊柱水生陆生BE、F气囊鳃躯干部胎生哺乳结构简单,肠只由一层细胞组成。【详解】A蚯蚓体内无脊柱,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辅助运动,属于无脊椎
动物、环节动物。B螃蟹体内无脊柱,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属于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C青蛙体内有脊柱,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属于脊
椎动物、两栖动物,由于两栖动物并没有彻底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所以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群。D蜥蜴体内有脊柱,体表有坚韧的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壳,属于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生物。E家鸽体内有脊柱,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
,有喙无齿,用气囊辅助呼吸,卵生,属于鸟类。F家兔体内有脊柱,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和臼齿,属于哺乳动物。故:(1)A蚯蚓、B螃蟹与其他动物最主要的区别是体内没有脊柱,所以是无脊椎动物;其他几类动物都有脊柱,是脊椎动物。(2)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
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因此,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群。(3)动物类群按低等到高等排序是:原生动物一腔肠动物一扁形动物一线形动物一环节动物一软体动物一节肢动物一
鱼类一两栖一爬行一鸟类一哺乳,故以上动物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该是ABCDEF,故选B。(4)恒温动物的体温恒定,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鸟类和哺乳动物都是恒温动物,因此图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E和F。(5)家鸽在空中飞行,对氧气的需求大,因此需要气囊辅助呼吸,此外气囊还可以起到减轻
身体比重的作用,以适于鸟类在空中飞行。(6)鱼类只能生活在水中,这是因为鱼用鳃呼吸,鳃只能与水中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用躯干部和尾部在水中游泳。(7)F家兔是哺乳动物,其独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胎生哺乳。(8)线性动物的消化道结构简单,肠只由一层细胞
组成,可以消化食糜。8.小明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学习了“动物的运动”一节知识后,他用两块长方形的竹板(1、2)、一颗螺丝钉(3)和两条松紧带(4、5)制作了肌肉牵拉骨产生运动的模型,如图所示,请回答:(1)如图的模型中
________(填写数字)代表骨,________(填写数字)代表关节,________(填写数字)代表肌肉,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它们组成。(2)如果该图模型所处的状态表示屈肘动作,则4代表________收缩,5代表________舒张,肌肉的收缩与
舒张是受________传来的刺激引起的。【答案】1和234和5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神经【详解】(1)图中1和2代表骨,3是关节,4和5代表肌肉。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2)每完成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发生收缩或舒张,牵拉所附着的骨骼,使之
围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如图中屈肘动作的产生,主要是4和5接受了神经(或神经系统)传来的刺激而收缩,进而牵引前臂骨绕着关节转动形成的,此时,4肱二头肌收缩,5肱三头肌舒张。9.下图所示的是人体关节、
肌肉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①是______和②是______。在它们之间的表面覆盖着一层_______,能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增强关节的灵活性。(2)运动时,若不小心用力过猛,常会造成是
_____(填名称)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现象,造成脱臼。(3)图C中c是____,d是___,主要作用是使肌肉固着在相邻的骨上。拿起茶杯喝水时,图B中处于收缩状态的是a___,人体任何动作的完成都是在_______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完成
的。【答案】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头肌腹肌腱肱二头肌神经系统【详解】(1)①关节头和②关节窝的表面覆盖着一层③关节软骨,能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2)若运动过猛或者不慎,①关节头会
从②关节窝里滑脱出来,这就是脱臼。(3)图C中c肌腹,d肌腱。当骨骼肌受神经系统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屈肘时a肱二头肌收缩,b肱三头肌舒张。当伸手拿起茶杯喝水时,图中两块肌肉各自的状态是a处于收缩状态b处于舒张
状态。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10.如图为三种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________(填图中标号)是细菌,它的生殖方式是____
____生殖。(2)制作馒头时,________(填图中标号)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膨大和松软。(3)病毒结构简单,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
胞中。【答案】甲分裂酵母菌蛋白质外壳内部的遗传物质【解析】(1)细菌与酵母的根本区别在于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其中图甲是细菌,图乙是酵母菌,图丙是病毒。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一个分成两个。(2)做馒头时,经常要用到乙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暄软多孔。(3)丙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
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易错知识点汇总】1.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例如:蜜蜂、菜粉蝶、蝇、蚊、家蚕、蝶、蛾不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过卵、若虫、
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蝉。2.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内的少一半。3.大小关系: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4.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1对染色体,叫
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男:44+XY女:44+XX)5.染色体数目等于DNA数目,但不等于基因数目。6.人体中的生殖细胞为:精子和卵细胞,其中精子中的染色体为22+X或Y;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2+
X。7.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8.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易错过关】11.如图是两种昆虫的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1)甲图所示的个体发育过
程属于_____,乙图所示的个体发育过程属于_____,属甲图这种发育类型的昆虫还有_____。(举两例)(2)C和D的名称是_____。在C→D的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原因是_____。(3)d表示的发育时期叫做_____。如果乙图
所示的昆虫是一种农业害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_____]。(4)不同昆虫的个体发育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经过长期的_____形成的。【答案】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蟋蟀、螳螂、蜻蜓、蝉幼虫外骨骼不能随身
体的生长而生长蛹期c自然选择【解析】(1)甲图中,A是成虫,B是受精卵,C、D是幼虫,这种昆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不完全变态发育,属于这种发育类型的昆虫还有蟋蟀、螳螂、蜻蜓、蝉等。乙图所示昆虫的个体发育中过程经历卵、幼虫、
蛹、成虫三个时期,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很大,应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如蝴蝶、蜜蜂等。(2)C和D的名称是幼(若)虫,在C→D的过程中有蜕皮现象,是因为昆虫的外骨骼不能随幼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3)乙图中,a是成虫,b是受精卵,c是幼虫,d是蛹,这种昆虫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幼虫、
蛹、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c幼虫时期。(4)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不同昆虫的个体发育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12.研究者在西藏班公错鸟岛进行鸟类调查
时,发现一只棕头鸥的巢内有2枚斑头雁的卵。(1)斑头雁将卵产在棕头鸥巢中,利用棕头鸥帮助其完成筑巢、____和____,这些行为都有助于提高幼鸟的成活率。(2)不同鸟类的卵虽大小、颜色不同,但基本结构一致,上图为鸟卵的结构示意图,其中[]_____含有细胞核
,将来发育成胚胎。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是[④]_____。(3)脊椎动物中,卵的结构与鸟卵相似的类群是______,它们的卵之所以能够在陆地环境中发育并孵化,主要原因是它们卵的结构都具有______和______,不但可以保护卵的内部结构
,还能减少水分的丢失。【答案】孵卵育雏②胚盘卵黄爬行动物卵壳卵壳膜【详解】(1)斑头雁将卵产在棕头鸥巢中,利用棕头鸥帮助其完成筑巢、孵卵和育雏,这些行为都有助于提高幼鸟的成活率,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
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2)不同鸟类的卵虽大小、颜色不同,但基本结构一致,其中②胚盘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场所;④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3)脊椎动物中,卵的结构与鸟
卵相似的类群是爬行动物,它们的卵之所以能够在陆地环境中发育并孵化,主要原因是它们卵的结构都具有⑤卵壳和卵壳膜,不但可以保护卵的内部结构,还能减少水分的丢失。13.下图表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及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请据图回答:(1)a、b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他们的染色体数均为_____条。(2
)A表示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生殖细胞c、d的染色体数均为______条。(3)B过程叫______,通过B过程形成的e细胞内染色体数为______条。(4)e细胞最终发育成一个男孩,说明该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和Y,那这条Y染色体应该直接来自于______。(5)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_____
组成,人类上下代之间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保持恒定,也就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遗传。(6)后代的性状表现出与父母的相似性,这种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_____传递给了后代。【答案】4623受精46父亲DNA基因【
解析】(1)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a、b为该夫妇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3对,即46条。(2)A表示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生殖细胞c叫做精子。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在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
胞中的少一半,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因此精子c和卵子d的染色体数为23条。(3)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现象叫做受精,图示中B过程是受精,e细胞是受精卵,受精卵的染色体数又恢复到父母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即46条。如图所示:(4)精子与卵细胞融合为受精卵的过
程叫做受精,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父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即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是23对。由受精卵发育成的f是儿子的体细胞,其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父母的一样,都是23对,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的大小不相同,称为XY染色体,这条Y染色体直
接来自于父亲,X染色体直接来自于母亲。(5)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有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受精卵内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包含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并且又恢复到父母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这说明人类上下代之间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一样的,并且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6)DNA分子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
基因。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
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14.下图为一正常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图。请观察后回答:(1)正常人的体细胞中共有_____条染色体。其中性染色体有_____染色体和_____染
色体两种,此人性别是_____。此图染色体表示为______。1990年,科研人员在Y染色体上发现一个男性性别决定基因。这说明______。该图谱说明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是_____存在的。(2)男性生殖细胞有两种,一种是含有_____
条常染色体和一条_____,另一种是含有同样数量的常染色体和1条_____。(3)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内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将来发育成____,含Y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内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将来发育成____,生男生女的机会是____。【答案】46
XY男性44条+XY(或22对+XY)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成对22X染色体Y染色体XX女孩XY男孩均等【解析】(1)正常人的体细胞中共有46条染色体,其中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两种,图中第23对染色体大小不同,所以此人性别是男性。从图中看出体细胞中有22对常染色体和
1对性染色体,此图染色体表示为22对常染色体+XY。1990年,科研人员在Y染色体上发现一个男性性别决定基因。该基因能控制早期胚胎的性腺形成睾丸,从而发育成男性,这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该图谱说明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2)男性体细胞中的染
色体是22对+XY,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因此,男性生殖细胞有两种,一种是含有22条常染色体和一条X染色体,另一种是含有同样数量的常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3)人的性别遗传
过程如图: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当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XX,将来发育成女孩;当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XY,将来发育成男孩,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15.进化树又称“系统树”、“系谱树”,简明地表示了生物的进
化历程和亲缘关系。此树从树根到树梢代表地质时间的延伸,主干代表各级共同祖先,大小分枝代表相互关联的各个生物类群的进化线索。请据图分析回答:(1)树根处[A]代表_______________,它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中。(2)A由于营养方式不同,
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进化树的两大主干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3)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________________进化来的。(4)在植物界中进化程度最高的类群是___________________;
在动物界中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等最复杂的高等动物类群是__________________。(5)从进化树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原始生命(原核生物
)原始海洋动物界植物界B古代爬行类种子植物(被子植物)哺乳类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生【解析】(1)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
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2)A由于营养方式(或能否制造有机物)不同,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
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进化为含有叶绿体的藻类植物。在分类上,该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等级是植物界和动物界。(3)根据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的鱼类→古代的两栖类→古代的爬行类→古代的鸟类和古代的哺乳类。所以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是B古代爬行类。(4)藻
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生殖离不开水。裸子植物有种子,适于在干旱的陆地上生活,无花,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也叫绿色开花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
、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是植物界中最具高等的一个类群。哺乳动物不但处于进化的最高点,而且它的特征,如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
哺乳等,使它的结构功能最完善,最适应环境,也说明它是脊椎动物中乃至整个动物界最高等的一个类群。(5)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16.如图的三幅漫画寓意的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请分析图片并回答下列问题:(1)环境中众多的
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具有保护功能,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如同图_____________所示,这属于人体的第_____道防线。(2)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其杀
菌机理可用图_____来形象说明。(3)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的疫苗叫作_____,能刺激人体产生_____,这属于_____免疫。【答案】甲一溶菌酶乙抗原抗体特异性【解析】(1)甲图表面有汗毛,是皮
肤,因为皮肤、黏膜的保护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2)唾液中含有溶菌酶,溶菌酶可以是细菌分解死亡,其杀菌机理可用图乙来形象说明。(3)接种的疫苗叫作抗原,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将抗原清除,
或是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抗原被清除后,身体仍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入侵人体时,身体产生大量抗体,这种免疫称为特异性免疫。17.2020年,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又名SARS﹣CoV﹣2)引起的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
大的挑战和威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在较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抗疫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与细菌和真菌比较,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类没有_____结构的微生物,其结构简单,主要由蛋白质和_____组成。(2)病毒不能独立生
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病毒侵染细胞种类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_____病毒等不同的类型,引起COVID﹣19的病毒属于这三类病毒中的_____病毒。(3)有人预言,2019﹣nCoV可能与人类长期共存。在日常生活中,
为了减少每个人感染2019﹣nCoV的机会,防止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例如:_____(列举两项即可)。【答案】细胞遗传物质细菌动物出门戴口罩、勤洗手【详解】(1)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病毒没有细胞
结构,都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两部分组成。因此病毒外壳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内部的遗传物质。(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根据病毒寄生生物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三大类。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新冠病
毒COVID﹣19;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3)新冠病毒主要依靠飞沫传播,为了防止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我们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如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加强体育锻炼等。18.如图为显微注射获得转基因超级鼠的过程,请据图回答:(1)实验小组培育出超级鼠新品种,利用的生物技术叫做______。(2)获
得转基因超基鼠的正确顺序是______(用字母表示)。(3)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______。在这个研究试验中,变量是______,将受精卵注入输卵管后,输卵管内既有注射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又有
未注射的受精卵,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4)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是______。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______。(5)小鼠的后代既有转基因超级鼠又有普通小鼠,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答案】转基因技术DBAC鼠的个体大小大鼠
生长激素基因形成对照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控制性状的基因变异【详解】(1)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该研究过程中,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吸入显微注射器中,在显微镜下将大鼠
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小鼠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中,是利用了转基因技术。(2)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
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故根据显微注射法获得转基因超级鼠实验过程的先后顺序,图中A~D四个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是DBAC。(3)性状是指生物体的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在这
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鼠的个体大小,在这个研究试验中,变量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因此在将受精卵注入输卵管的过程中,每次注射的受精卵既有注射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又有未注射的受精卵,这样做的目的是为
了形成对照。(4)超级鼠体量增大(体量大小是一种性状)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作用的结果,因此说明基因控制性状。在这个实验中导入的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得到的是超级鼠,可见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
制生物的性状的基因。(5)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所以小鼠的后代既有转基因超级鼠又有普通小鼠,这是变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