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三适应性测试(二)语文答案.pdf,共(6)页,304.35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b30ead6e279c4766869ba31ef246ce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3年大连市高三适应性测试语文参考答案1.A(“绿色发展浪潮”在文中是全球范围,不只是我国。)2.C(A项理解错误。一是原文说“未来有竞争力的产业”,选项中没有“未来”的限定;二是原文“须具备绿色低碳相关的核心竞争优势”,不是“应全都具
备绿色低碳的特点”。B项,“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错,原文是“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D项手段与目的错置。)3.D(A项,“不仅……还”错,原文中不是递进关系。B项,“要无条件地”错,原文有“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的限定。C项,张冠李戴,原文“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的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4.不矛盾。甲处强调地区间产业优势互补,避免同质化竞争。乙处强调本地内要立足优势,推动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把本地优势做强,才能在地区间形成互补,进而避免同质化竞争。甲
乙强调的对象不同,所以不矛盾。(满分4分。答出地区间和本地的区别2分,分析不矛盾的原因2分。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也可酌情赋分。)5.不同意此观点。我认为,我国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落实碳
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①才能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构建新的增长引擎,②才能跟上世界范围内的绿色发展浪潮,③才能谱写世界各国共赢的篇章。(满分4分。观点2分;①②③每点1分,答对2点即可。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也可酌情赋分。)6.C(文中是借女子出嫁后面对的婚姻问题来表达儿童完全脱离黄金时代
而走向成人的世间后将面临的重重考验,并非真正地担心女儿的婚姻问题。)7.A(呱呱,形容小儿哭声。呱呱坠地,形容婴儿出生。补充说明:此题考查语音的修辞作用,叠音词、连绵词、拟声词、平仄押韵、停顿、辞格等使语音在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之外,
还赋予散文音乐美。)8.与女儿一同生活中的诸多琐事好似闲话,却饱含父女深情,还凸显了家2庭生活和教育的重要性。送阿宝出黄金时代的悲哀以及对儿童生活的憧憬,看似闲话,实则表达出作者的儿童情怀,对儿童体贴入微的关怀,对儿童天真善良等美好品质的赞美。(满分6分。每点3分,“闲话”的内容1分和“警醒”的分
析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9.漫画主要内容:漫画中是一个大人打扮的孩童,戴着大礼貌,背带裤外面套着长马甲,脚上穿着大皮鞋,左手拎着大皮包,右手拄着高高的拐杖。右上方写着“爸爸回来了”。漫画含义:孩子迎候父亲,父亲满足孩子模仿大人的愿望,展现父子情深;
孩子扮作父亲的模样,表现对成长的渴望;画出孩子的日常,表达作者对童真的憧憬与珍视。(满分6分。漫画内容3分,漫画含义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0.FKP(满分3分。如超过3处,每多一处倒扣1分,扣至零分为止。)11.C(“青枫浦上不胜愁”的
“胜”意思是能承受,禁得起。)12.B(“对于灭蝗能否成功并无把握,因此做好了如果失败则自请免除所任一切职务的准备”错。他说“若除不得,臣在身官爵,并请削除”,一则是为了解除皇帝的疑虑,二则是表明自己对灭蝗的坚定态度,和灭蝗必胜的坚强信心。)13.(1)凡事有违背经典的说法
而合乎道理的,也有违反常理而适宜变通的。(满分4分。“经”(经典)、“适”(合乎,适宜)、“权”(变通)各1分;大意1分。)(2)现在坐视蝗虫吃秧苗,忍心不救灾,以致没有收成,刺史将要说什么?(满分4分。“年”(收成)、“其”(将、将要)、“谓”(说)各1分;大意1分。)14.(1)古
代典籍和帝王诏书的记载可证明灭蝗是合理的行为。(2)田主为保自家田地的收成,会尽力除蝗。(3)不除蝗则没有收成,百姓流离3失所,关乎国家安危。(满分3分。每点1分。)15.本诗中以“秋草”“寒林”“寂寂江山”
等萧条冷落的秋景,正面衬托诗人悲秋感兴的愁苦之情,以哀景衬哀情。《蜀相》诗中以“映阶碧草”“隔叶黄鹂”等生机盎然的春景,反面衬托作者感时忧国的情怀,以乐景衬哀情。(满分3分。本诗分析2分,《蜀相》的分析1分。
)16.(1)本诗明写凭吊贾谊,实则暗指自己迁谪的遭遇,颈联点明“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薄恩,影射唐朝当今圣上的“无道”“恩薄”。(2)屈原不知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来凭吊自己,曲折表达出诗人寻求知音、抑郁苦闷的心境。(3)“日斜时”“寂寂江
山摇落处”既指诗人当下活动的典型环境,又暗指国家的衰败局势,曲折表达出愤懑不平之情。(满分6分,每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7.(1)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3)【示例】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满分6分。每空1分。)18.(1)耳目一新(2)别开生面(3)心驰神往(满分3分。每空1分,其他贴合语境的成语,也可酌情赋分。)1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手段日益丰富、传播范围持续拓展,观众的体验感、代入感不断增强。(满分4分。分句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3分,语句通顺1分。)20
.第一句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表达出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生命力的期待,语言凝练,句式整齐,节奏感强。第二句中的“故纸堆”代指古旧书籍、资料,“聚光灯下”代指众人瞩目的场域,用简练形象的语言表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绽放新光彩的美好前景。(满分6分。排比修辞的分
析2分;借代修辞的分析4分。)421.慢性病的形成是一个由健康状态逐渐向疾病状态转换的过程,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会先出现亚健康状态或前疾病状态等各种过渡态。(满分3分。原句中有三处错误:一是成分残缺,第一分句宾语“的过程”残缺;二是结构混乱,第二分句出现主宾倒置;三是不合逻辑,“和”应为“
或”,题料中的表达混淆了并列关系与选择关系。)22.(1)诊断方法(2)治疗方法(3)早期监测(4)早期干预(满分4分,每空1分。)23.写作(60分)参考高考阅卷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学业质量水平”的相关要求。【文言文参考
译文】材料一:凡事有违背经典的说法而合乎道理的,也有违反常理而适宜变通的。现今山东蝗虫到处都是,仍在尽力繁殖,实在罕见稀闻。河北、河南地区,粮食贮存不多,倘若庄稼没有收成,百姓哪能免于流离失所?事情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不可拘泥
。即使灭蝗不能灭尽,也比留下它造成灾害强。陛下爱惜生灵,憎恶杀戮,这件事不须麻烦陛下发布敕令,请允许臣发公文处置。如果蝗虫不能除灭,臣身上的官爵,请陛下一律免除。材料二:开元四年,山东发生大蝗灾,百姓设祭膜拜,坐视蝗虫嚼食禾苗而不敢捕杀。姚崇上奏:“《诗经》上说:‘抓出那
些吃禾苗的害虫,把它们放到火里烧掉。’汉光武帝曾下诏说:‘勉励人们顺应时令,劝导督促人们从事耕种养蚕。除掉那危害禾苗的螟虫和蜮虫,还有那吃苗根的蟊和吃苗节的贼两种害虫。’这些都证明灭除蝗虫是合理的行为。况且蝗虫畏惧人易于驱除;而田地都有主人
,使他们自己救护自己的庄稼,一定很卖力。夜间焚火,在火堆旁挖坑,一边焚烧一边埋,蝗虫才能灭尽。古代有除蝗而没能灭尽的,那只是人们没有卖力罢了。”于是派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指挥灭蝗。汴州刺史倪若水上报说:“消除天
灾应靠修德,过去刘聪除蝗不成反而危害更大。”拒绝御史指挥,不听命令。姚崇写信责备他说:“刘5聪是无道伪主,他的德行不能胜妖异,今日是妖异不能胜过帝德。古代州郡有好太守,蝗虫避不入境,如说修德可以免除蝗灾,那么发生蝗灾就是无德造成的么?现在坐视蝗虫吃秧苗,忍心不救灾,以致没有收成,刺史将要说
什么?倪若水畏惧,于是放手捕蝗,所杀蝗虫多达十四万石。当时对灭蝗议论纷纷。玄宗也起了怀疑,再以此询问姚崇。姚崇回答说:“书呆子拘泥于书本不知变通。凡事有违背经典的说法而合乎道理的,也有违反常理而符合变通原则的。过去魏时山东发生
蝗灾,小忍而不灭蝗,以致后来发生饥荒而人相食;后秦时蝗灾,草木被蝗虫吃尽,以致牛马无食相互啃毛。现在飞蝗遍地都是,还会反复繁殖,而且河南河北都家无隔日储粮,一无收获百姓就要流离失所,国家安危也系于此。况且治蝗即使不能尽灭,也比留下来造成灾难为好!”玄宗认为
这道理很对。黄门监卢怀慎说:“凡是天灾怎么能以人力来制止呢?况且杀虫多,必戾伤自然和气。希望您考虑考虑。”姚崇说:“过去楚王吞蛭终于使痼疾好了,孙叔敖斩蛇而福气降临。当今蝗虫还可以驱除,如果任它成灾,
谷将被食尽,那时百姓将怎么办?灭蝗救人,如有祸殃归我姚崇承担,不会推诿给您!”于是,蝗害终于止息。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