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1-2022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2.3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Word版含答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2.829 MB
  • 2024-10-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新教材2021-2022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2.3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教材2021-2022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2.3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教材2021-2022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2.3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9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新教材2021-2022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2.3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Word版含答案.doc,共(12)页,2.82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b25373af84ff242a787e4b5a7d4a2a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节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核心素养1.结合区域地理了解不同地形区人口、农业、交通及城市分布特点,并理解地形对其分布的影响。(

区域认知)2.结合区域图、景观图分析,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3.通过对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思想。(人地协调观)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的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有很

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分布、聚落形成、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风俗习惯、文化传播等方面。1.对人口分布的影响(1)平原地区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与交通联系,成为人类理想的居住地。今天,世界上的人口密集区多分布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2)地表崎岖的山地、寒冷干燥的高原人烟稀少。(3)在

山区生活的人们,一般将居住地选择在河谷或山间盆地。2.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地形农业类型原因平原种植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山地林业地表坡度大,土壤易受到侵蚀,不太适合大面积耕作高原高寒农牧业海拔高、水热条件不足[温馨提示]山地的坡度和坡向对农业生产影响深刻(1)坡度:坡度越大,土壤越易被

侵蚀,坡度超过7°,要修筑梯田才能耕作;坡度超过25°,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应发展林业或进行自然保护。(2)坡向:坡向不仅会影响太阳辐射,也会影响水分条件,不同坡向水热组合状况会有差异,进而会影响农作物生长。3.对运输方式的影响地形运输方式线路布局原因平

原一望无际的平原古代马路;现代的公路、铁路线路密度较大地形平坦有利于陆路交通线的建设,且建筑成本都比较低河网密布的平原现代的公路、铁路公路、铁路线密度较小修筑公路、铁路需要架设桥梁,避开沼泽地,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内河航运较发达水运网密集河网密布,水运条件好山

地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交通线往往迂回前行,线路较少地面起伏大,修建公路、铁路的成本及技术难度大,铁路建设对地形坡度以及弯度的要求更高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1.直接塑造地表形态人类活动能够直接塑造地

表形态,或干预地貌过程,改变地貌发育方向。(1)丘陵地区修建梯田:减缓流水的侵蚀作用。(2)修筑堤坝:改变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从而改变下游河道的侵蚀、堆积过程及其形态,并改变和影响冲积平原的发展方向。(3)填海造陆、建设人工岛、修筑海堤:改变了海岸线的形态,形成了新的人工地貌。(4)工程

建设中挖方或填方:会人为造成陡坡或洼地。(5)采石、采矿:会改变地表形态。(6)堆放矸石、废矿石:会形成人造丘冈等。2.间接影响地表形态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地表形态发育的条件,间接加速或延缓地表形态变化的过程。(1)破坏植被会加速地表侵蚀,植树种草

则能降低地表侵蚀的速度。(2)大量引用河水,会导致河流水量减少,使河流侵蚀、沉积状况发生改变。(3)营造防护林,会抑制风沙的侵蚀与沉积,减缓甚至终止风沙地貌的形成与发展等。一、判断题1.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都是人类理想的居住地。(×)2.海拔高,水热条件不足的高原地

区不能发展农牧业。(×)3.坡度超过25°的山坡,应该发展林业或者进行自然保护。(√)4.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方式和线路布局的影响非常显著。(√)5.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二、选择题读某地“之”

字形的交通线路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6.影响图中公路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聚落分布C.地形D.人口分布7.该公路可能位于()A.东北平原B.云贵高原C.成都平原D.珠江三角洲解析:6.C7.B第6题,根据图中隧道可知,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在山区为了减缓坡度,降低修建

难度,提高行车安全,公路多呈“之”字形向前延伸,因此影响图中公路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C正确;其他选项均非主要影响因素。故选C。第7题,根据上题可知,该区域地形崎岖,最可能位于云贵高原地区,故选B。8.关于聚落与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②山区

的聚落大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③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④古代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主要是因为河流两岸雨热同期,气候优越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B平原最

适宜聚落发展,但不是所有的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如巴西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不适宜人类居住),①错误;山区的聚落大多蜿蜒分布于山前(地形相对平坦),或沿河流两岸发展,②正确;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③正确;古代乡村聚落分布在河流沿岸,

主要是由于河流有为沿岸地区供水、水运和军事防卫的功能,不是因为河流两岸雨热同期,气候优越,④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择B。我国某地区初步构建了“通乡达村、标准适宜、管养到位、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农村公路网。下图示意该地区公路网(局部),图中鞍

部段公路曾有隧道比选方案。据此完成9~10题。9.甲—乙—丙段公路线沿村庄布局的主要目的是()A.利于居民出行B.降低施工难度C.减缓道路坡度D.绕开山地地形10.图中鞍部段公路最终选择“之”字形施工方案,主要原因是()A.地

形坡度过大B.资金预算有限C.施工技术不足D.公路运量太小解析:9.A10.A第9题,甲—乙—丙段公路线沿村庄布局的主要目的是利于居民出行,A正确。都是位于起伏较小的地区,没有绕开山地地形、降低施工难

度和坡度,B、C、D不符合条件,故选A。第10题,图中鞍部段公路最终选择“之”字形施工方案,可以降低坡度,故主要原因是地形坡度过大,A正确。“之”字形施工方案线路更长,投资更大,且需要技术支持,B、C错误。选择“之”

字形施工方案与运量无关,D错误。故选A。探究点(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生活中学————————一、地理情境激趣北京房山区的红井路,号称北京最美山区公路,也是北京境内弯道最多、风景最美的一条路。红井路藏在大山深处,本来名不见经传。不过,近几年被骑行爱好者们发现,现已成为自驾

或骑行旅行圣地。这段盘山公路的最大特点是山势巍峨、蜿蜒起伏、坡度大、弯道急,颇有驾车直冲云霄的感觉。二、核心素养培优1.房山区的红井路为什么要修建成盘山公路?(综合思维)提示:山区地形起伏大,工程难度高,与等高线平

行呈“之”字形修建可以降低坡度,相对降低工程难度,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行车的安全。2.盘山公路对车辆行驶的影响有哪些?(地理实践力)提示:便于爬坡和行驶,但延长了行驶距离。————————在探究中悟————————一、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二、山

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及原因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影响很大,尤其是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较多,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山区道路的建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影响一般原则原因方式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①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

难度较铁路小线路选址及走向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⑥避免占用耕

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选线一般应按地形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②降低技术难度;③工程施工要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线网密度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

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三、地形影响聚落的分布和形态不同地形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对聚落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地区聚落分布聚落形态原因分析高原地区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呈狭长

的条带状深切河谷,地势较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山区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明显的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土壤,适宜农耕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密集地区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

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聚落带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更适宜聚落发展[拓展延伸]我国不同地区受不同地形的影响,聚落分布特点不同,具体如下表:地区聚落分布特点西北地区多分布在绿洲上青藏高原多分布在河谷地区云贵高原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北方平原地区规模较大,呈团聚

型、棋盘式,人口较多南方丘陵山区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到实践中用————————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1~2题。1.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C.

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2.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解析:1.A2.C第1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选A。第2题,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

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选C。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如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

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3~4题。3.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4.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

)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解析:3.A4.D第3题,据材料可知,地名常与地理环境有关,是地理要素的表现,所以,地名中的“河”代表水文;“梁”是一种地貌类型,故“梁”代表地貌;“柳”是指柳

树,故代表植被。第4题,据题干可知,甲、乙两地区地名中都有“河”“沟”“湾”出现,说明两地区地理环境曾经相似,均为河流较多的地区。但从图中可知,现在的乙地区河流分布较少,说明乙地区自然环境变化较大。探究点

(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从生活中学————————一、地理情境激趣紫鹊界梯田位于湖南省新化县水车镇,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梯田依山就势开凿,分布在海拔500~1200m、坡度介于25°~40°之间的山坡上,共500余级,面积约为120千亩。紫鹊界梯

田地下储水丰富,远古先民在经年累月的实践中开创了独一无二的自流灌溉系统,尽管山上没有水库和山塘,却年年旱涝保收,有“天下大旱,此地有收”之说,2014年紫鹊界梯田水利灌溉工程被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紫鹊界梯田至今保留着原始的纯手工耕种方式

,是保存完整的古老稻作文明的成功范例。近年来,紫鹊界梯田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梯田抛荒严重,有些村民在山上办起农家乐,进行旅游开发。图1示意紫鹊界梯田位置,图2示意紫鹊界梯田剖面。图1图2二、核心素养

培优1.说明紫鹊界梯田地下储水能力强的原因。(综合思维)提示:紫鹊界梯田上部山区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功能;山体基岩为花岗岩,岩性致密,阻隔水源下渗;土壤主要由花岗岩风化发育而成,砂性质地,颗粒较粗,土壤孔隙较大,土层较厚,地

下储水量大,储水能力强。2.分析紫鹊界梯田“天下大旱,此地有收”的原因。(综合思维)提示:紫鹊界梯田位于雪峰山东侧,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形成地形雨;植被茂密,植物蒸腾增加水汽供给,降水比平原地区多。紫鹊界梯田地下储水丰富,独有的水利灌溉工程保障干旱时期农田的充足供水;持续晴热

天气使水温升高,更有利于水稻催苗增产。3.你是否赞同紫鹊界梯田区扩大农家乐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人地协调观)提示:赞同:紫鹊界梯田区扩大农家乐规模,增强游客接待能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当地就业;经济效益较好,

提高经济收入。不赞同:在梯田区大量建设农家乐及其配套设施,破坏梯田景观和农业生态环境;农家乐规模扩大,用水增多,与梯田争水;农家乐废弃物处理能力差,抛弃垃圾和排放污水,导致环境污染。————————在探究中悟————————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1.直接塑造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产生影响丘陵地区修建

梯田减缓流水的侵蚀作用修筑堤坝改变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从而改变下游河道的侵蚀、堆积过程及其形态,并改变和影响冲积平原的发展方向填海造陆、建设人工岛、修筑海堤改变了海岸线的形态,形成了新的人工地貌工程建设中挖方或填方会人为造成陡坡或洼地采石、采

矿会改变地表形态堆放矸石、废矿石会形成人造丘冈等2.间接影响地表形态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地表形态发育的条件,间接加速或延缓地表形态变化的过程。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破坏植被会加速地表侵蚀植树种草能降低地表侵蚀的速度大

量引用河水会导致河流水量减少,使河流侵蚀、沉积状况发生改变营造防护林会抑制风沙的侵蚀与沉积,减缓甚至终止风沙地貌的形成与发展3.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不利影响(1)地表形态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生活。(2)人类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有可能加

剧地质灾害的发生。————————到实践中用————————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合理措施。读图,完成1~2题。1.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B.等高线基本平行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2.修筑梯田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A.形态B.土壤类型C.坡向D.物质组成解析:1.B2.A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梯田田埂的延伸方向一般与等高线平行,这样才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第2题,梯田的修筑明显地改变了山坡的形态。在坡地上按等高线修梯田,

将坡地改为层层平地进行耕作,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也有利于水土保持。2017年6月24日6时左右,四川省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山体高位砾石堆垮塌性滑坡,造成河道堵塞2千米,100余人被掩埋。如图为新磨村附近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3~4题。3.诱发新磨村山体高位砾石堆垮塌性滑坡的自然因素可能是(

)A.岩石破碎B.连续性降雨C.矿山开采D.冻融作用4.为有效防御滑坡等地质灾害,新磨村应()A.移民搬迁B.开垦梯田C.植树造林D.修建水库解析:3.B4.C第3题,山体滑坡是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石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

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山体滑坡的诱发因素主要有地质因素、气候因素、人为因素等。茂县新磨村山体高位砾石堆垮塌性滑坡,是由于连续性降雨导致山体高位砾石结构疏松,因而发生山体滑坡。该地区6月份没有冻融作用,也没有矿山开采;岩石破碎不是突发高位砾石堆垮

塌性滑坡的主要原因。第4题,由于地势起伏大,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岩石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发生滑坡。植树造林能够保护地表水土,可以有效防御滑坡灾害的发生。移民搬迁投资太大,不切实际;开垦梯田和修建水库会加剧地质灾害。1.世界人口稠密区多分布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地表崎

岖的山地、寒冷干燥的高原人烟稀少;山区居民一般选择在河谷或山间盆地居住。2.海拔较低的平原对农业生产的限制较小。海拔较低、水热条件好的地方适合发展林业;海拔高、水热条件不足的高原地区,只能因地制宜发展高寒农牧业。3.通常坡度超过7°的山坡,就要修筑梯田才能耕作;如果超过2

5°,就不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应该发展林业或进行自然保护。4.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方式及线路布局的影响非常显著。5.人类活动能够直接塑造地表形态,或干预地貌过程,改变地貌发育方向,如修建梯田,修筑堤坝等。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地表形态发育的条件

,间接加速或延缓地表形态变化的过程。6.人类必须认识和遵循地表形态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趋利避害,使地表形态的改变向着有利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