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6章 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docx,共(4)页,252.74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a6e406847ca9f211eaa8e244cf3a21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题组一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1.松毛虫鲜艳的花纹是一种警戒色,是一种巧妙的适应,大多数鸟怕吃松毛虫,而杜鹃却爱吃松毛虫。因此,松毛虫的颜色、花纹反而有利于杜鹃的捕食,该实例可以说明()A.适应的普遍性B.适应的相对性C.适者生
存D.自然选择2.下列有关适应的普遍性与相对性的实例,对应不正确的是()A.普遍性:生活在海藻丛中的一种鱼,当遇到迫害时,身体倒立不动,像一株植物B.普遍性:未下雪的冬季,雷鸟换为白色羽毛C.普遍性: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天敌发现D.相对性:浑身长满硬刺的刺猬,一般的敌人在它面前束
手无策,狐却洒其尿液,把它熏得舒展开“刺球”,进行捕食题组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下列哪项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观点()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许多性状上存在差异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C.不适应生存环境的生
物会被淘汰D.适应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4.18世纪某山谷中存在趾间有蹼和趾间无蹼的两种鼠,1900年由于筑坝,此山谷成为沼泽。现在人们发现,山谷中绝大多数鼠趾间有蹼,偶然才能找到一只趾间无蹼的鼠。下列有关该现象的解释,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
学说的是()A.趾间无蹼的个体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B.趾间有蹼的个体可以生存并繁殖C.山谷环境的改变,使鼠由趾间无蹼向趾间有蹼方向变异D.趾间有蹼通过逐代积累而成为显著的适应性特征5.(2023·河北邯郸高一月考)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
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下列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人工选择B.适者生存C.用进废退D.定向变异6.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
是有利的B.“生存”的“适者”,对人类都是有益的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7.(2023·辽宁大连高一期末)鼹鼠是一种穴居的哺乳动物,毛黑褐色,嘴尖,前肢发
达,脚掌向外翻,有利爪,适于掘土,眼部退化藏在毛中。鼹鼠的嗅觉发达,能够辨识立体空间方位的不同气味。它白天住在土穴中,夜晚出来捕食。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鼹鼠种群中不会出现前肢不发达的个体B.鼹鼠嗅觉发达不利于其穴居生活
C.鼹鼠眼睛退化是黑暗环境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D.鼹鼠对穴居生活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8.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没能解决的问题是()A.生物进化的原因B.说明物种是可变的C.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及多样性D.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9.(20
21·河北,6)雄性缝蝇的求偶方式有:①向雌蝇提供食物;②用丝缕简单缠绕食物后送给雌蝇;③把食物裹成丝球送给雌蝇;④仅送一个空丝球给雌蝇。以上四种方式都能求偶成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求偶时提供食物给雌蝇有利于其繁殖,是一种适应性行为B.④是一种仪式化行为,对缝蝇繁殖
失去进化意义C.③是雌蝇对雄蝇长期选择的结果D.④可能由③进化而来10.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点该群体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这体现了变异的不定向性B.a→b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C.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
的结果D.农药的长期使用使害虫定向产生了抗药性变异11.在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图甲,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在树干中的虫。这种虫在树干的深度分布如图乙。有四位同学围绕“下一代鸟喙的可能长度如何”这
一问题展开讨论,四位同学的观点分别阐述如下,其中合理的是()A.下一代鸟的喙都比亲本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B.下一代鸟的喙都比亲本短,因为在树干浅处就很容易捕捉到虫C.下一代鸟的喙一定比亲本长,因为变异是定向的D.下一代鸟的喙不一定比亲本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能进化成
较长的喙12.(2023·安徽芜湖高一期末)某种苍蝇体内的酶(PM)能够分解杀虫剂T。为探究使用杀虫剂T后PM活性与该苍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科学家进行了几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苍蝇的抗性与PM的高活性等因素无关B.在杀虫剂的诱导下
,无抗性苍蝇发生了可遗传变异C.长期在有杀虫剂的环境中,该苍蝇种群会逐渐形成适应D.PM抑制剂能延缓抗性苍蝇的死亡时间13.达尔文对现代长颈鹿进化过程进行了解释,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长颈鹿祖先过度繁殖的含义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在缺乏青草的时期,有的个体能吃到高处的食物而活下来,有的个体因得不到食物而死亡,这个过程叫作______________。这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生存斗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适应有双重含义:一是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应是______________的结果。14.水蚤是一种水生小动物。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等量的水蚤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A、B两组实验:水温的改变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其他均相同;水蚤在不同的水温中均处理12小时,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结果表明,多数水蚤生活的最适温度约为______________℃。(2)有些水蚤能在20℃环境中生存,还有些水蚤能在28℃环境中生存,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_______的。(3)温度的改变对
水蚤起了__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4)20℃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到28℃环境中,将导致水蚤死亡,同理,28℃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0℃环境中也将引起死亡。这说明,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果生物缺少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要被环境所淘汰。(5)上述实验也表明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