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西省万载县赣西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B卷) 含答案.docx,共(8)页,819.688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9135fb677bc17a9ad6ac7729f7a93d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江西省万载县赣西外国语学校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卷(B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1.图中
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A.100米B.200米C.300米D.400米2.图中等高线所表示的地形是A.平原B.高原C.盆地D.山地下图为局部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乙点的经纬度位置是A.40°N,20°EB.40°S,20
°EC.40°N,20°WD.40°S,20°W4.甲、乙、丙、丁四点中,所处纬线最长的点是A.甲B.乙C.丙D.丁读“古代浙江青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完成5~7题。5.航线经过的航道①和大洋②分别是A.马六甲海峡太平洋B.马六甲海峡印度洋C.苏伊士运河太平洋D.苏伊士运河印度洋6.对
乙地区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旱涝B.台风C.寒潮D.沙尘暴7.有关丙地居民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用英语沟通B.以黑种人为主C.主要信仰基督教D.穿白长袍围头巾亚洲地域广阔,传统民居深受自然环境影响。如图示
意亚洲东西部传统民居差异,读图完成8~10题。8.与日本传统民居不同,沙特阿拉伯传统民居则是“平顶厚墙小窗”,它反映当地环境特征是A.潮湿B.干旱C.寒冷D.温暖9.日本的工业对外依赖性强,主要原因是A.多港湾,海运便利B.人口多,城市密集C.经济发达,科技先进D.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
10.从自然条件看,制约日本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耕地不足B.热量不足C.降水不足D.土壤贫瘠读“中国部分城市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及“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11~13题。11.“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的某月是指A.1月B.4月C.7月D.11月12.若①
②③三个城市的位置与图中甲、乙、丙三地对应,那么下列配对正确的是A.①--甲;②--乙;③--丙B.①--乙;②--丙;③--甲C.①--丙;②--乙;③--甲D.①--丙;②--甲;③--乙13.下列对①②③三个城
市气候特征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城市冬季最寒冷的主导因素是它距冬季风源近B.三个城市中,③城市多雨期最长C.三个城市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D.三个城市中,②城市气温季节变化最大湄公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发源于中
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上游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结合下面中南半岛简图完成14~15题。14.下列关于湄公河流经区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湄公河上游地区水力资源丰富可修建水电站,下游地区土壤肥沃利于发展种植业B.因地势北高南低,该区域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C.该地区旅游业发达,泰姬陵是该
地区著名的旅游景点D.该区域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15.据图可知,下列能准确反映中南半岛地表形态特点的是A.山势雄浑,雪峰连绵B.平原辽阔,一望无际C.丘陵广布,溪水北流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读“中东位置示意图”,完成
16~18题。16.中东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A.石油B.铁矿C.煤矿D.铜矿17.图中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A.红海沿岸B.里海沿岸C.波斯湾及其沿岸D.地中海沿岸18.图中①处是世界最长的河流A.长江B.密西西比河C.尼罗
河D.亚马孙河读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农牧带分布图,回答19~22题。19.据图可知,美国和澳大利亚突出的共同特征是A.都濒临大西洋B.农业分布呈专门化C.首都是全国最大的城市D.城市主要集中在内陆20.位于美国东北部阴影区为乳畜带,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高温多雨的气候B.靠近“硅谷”,高
新产业发达C.高原地形,草场广布D.人口稠密,市场需求大21.下列各美称不是描述澳大利亚的是A.“世界活化石博物馆”B.“骑在羊背上的国家”C.“坐在矿车里的国家”D.“咖啡王国”22.读右图,下列关
于澳大利亚气候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西部气候高寒,不宜发展农牧业B.北部干旱,农牧业发达C.东南部气候适宜居住D.中部地区是主要的种植业区读巴西人口分布图,回答23~24题。23.下列有关巴西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亚马孙平原人口稠密B.巴西高原
人口密度多在100人/平方千米以上C.北部多、南部少D.东南部人口最为稠密24.根据图中纬线的分布判断美国从巴西进口的农产品中,最有可能的是A.咖啡B.棉花C.小麦D.大豆古人登长城后,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
寒沙衰草……”结合如图,完成25~26题。25.图中甲地1月份的平均气温可能是A.5℃B.﹣25℃C.16℃D.﹣3℃26.图中太行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A.黄土高原、四川盆地B.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C.东北平原、内
蒙古高原D.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如图示意长江流域,读图完成27~28题27.阴影地区森林破坏严重造成的影响是A.源头河段的水质变差B.宜宾以上河段含沙量减少C.中游河段的含沙量增大D.减轻三峡的防汛压力28.长江上游与其它河段相比水
能更丰富,原因是A.长度长,坡降小B.落差大,流速快C.流速慢,含沙量大D.年平均流量大读我国耕地、水资源配置图,完成29题。29.为解决水、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南方水资源丰富,应大量扩大耕地面
积B.北方地区相对缺水,应大力缩小耕地面积C.南水北调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D.节水与区外引水相结合是北方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可行之策6月25日是我国“土地日”,活动主题为“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读图,完成30题。30.关于漫画中的问题
,合理的对策有①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②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保障农业产量③占用林地、草地作为建设用地④加强耕地保护立法,切实保护耕地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10分)读俄罗
斯图,回答下列问题.(1)俄罗斯横跨______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2分)(2)俄罗斯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有何显著特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3)从降水来看,莫斯科的年降水量______(多/少)雅库茨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32.
(16分)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海拔大多在50米左右;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河汉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大部分为水稻土;无霜期210-270天,农作物一年二熟或三熟。材料二长江流域简图(图1)和夏季风示意图(图2)材料三长江经济带
覆盖11个省市,包括东部地区的上海、浙江、江苏3省市,中部地区的安徽、江西、湖北、湖南4省,西部地区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4省市,东中西部省市之间发展条件和水平差异大,产业梯度转移和优势互补的潜力较大。长江经济带连接上下游、横贯东中西的
独特优势,为带动产业转移、要素流动、资源整合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为加强流域上中下游之间分工协作、生态补偿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利于缩小东中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1)据材料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成为“
鱼米之乡”的原因。(4分)(2)图1中三列山脉属于______走向,结合图2简述这种走向的山脉对我降水空间分布总体规律的影响。(4分)(3)“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请分别列举长江上游和中下游河段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各写一项
即可)。(4分)(4)结合材料简述黄金水道--长江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所起的带动作用。(4分)33.(14分)读巴西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巴西的纬度位置特点。(2分)(2)从图上看,巴西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哪里?这样分布的原因是什么?(4分)(
3)从图上看,巴西的钢铁业汽车、造船等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这样分布的原因是什么?(3分)(4)巴西热带雨林被毁将带来什么恶果?简述为什么要保护巴西热带雨林。(5分)地理B卷答案一.选择题(共60分)1----5:CDCCB6---10:ADBDA1
1----15:CDCCD16---20:ACCBD21---25:DCDAD26---30:DCBDA二.综合题(共40分)31题:(10分)(1)亚欧(2分)(2)寒冷(或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地处高纬(4分)(3)多距离大西洋近,受西风影响大(4分)32题:(16分)(1)长江中下游平
原地势低平,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有利于水稻和渔业的生产(4分)(2)东北一西南;我国季风区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尤其是东南季风的影响,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脉对夏季风起到层层阻挡的作用,导致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逐渐递减(4分)(3)上游存在水土流失,草场退化(沙化)等问题;中下游存在泥沙淤积、洪涝灾害频发,水污染等问题(4分)(4)长江有连接上下游、横贯东中西的独特优势,为带动产业转移、资源整合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为加强流域上中下
游之间分工协作、生态补偿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利缩小东中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长江沿岸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4分)。33题:(14分)(1)巴西的北部被赤道穿过,南部被南回归线穿过,主要位于低纬度(2分)(2)因为这里海上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农业开发历
史较早,经济较发达等(4分)(3)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矿产丰富等(3分)(4)森林被毁,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不能生长农作物、二氧化碳气体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沿海低地淹没、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生态平衡失调;(答
出三点,3分)固定二氧化碳,涵养水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答出二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