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浙江省诸暨市开放双语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9月月考历史与社会试题(原卷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184.000 KB
  • 2025-02-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浙江省诸暨市开放双语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9月月考历史与社会试题(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浙江省诸暨市开放双语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9月月考历史与社会试题(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浙江省诸暨市开放双语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9月月考历史与社会试题(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浙江省诸暨市开放双语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9月月考历史与社会试题(原卷版).doc,共(8)页,184.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9130c1b318add9665446d27eecee47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开放双语实验学校2019学年第一学期9月阶段性检测九年级社会试卷命题人:姚琦琦审核人:石云霞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海圻舰是中国第一艘完成环球航

行的大型军舰,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是出国时舰旗还是满清的黄色青龙旗,归国时已变成了中华民国的五色旗,下列事件中与军舰旗帜变化有关的是()A.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C.秋收起义D.南昌起义2.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

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A.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D.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3.学者陈旭麓评价“民族反思”时说:“民族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

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是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的批判。”第二次反思是()A.新文化运动B.国民革命C.中共一大D.五四运动4.1905—1913年“共和”一词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

,其原因包括()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③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④新文化运动的推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文字的表达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明白易懂……这是初

期新文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6.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这场反帝爱国运动的意义在于()2①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②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③加速了新文化运动的步伐④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

制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20世纪初,如春风细雨滋润祖国大地的新文化运动之后,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以下对这两次运动认识正确的有()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②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③无产阶级是两次运动的主力军④两次运动都促进了民族的觉醒A.①

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为纪念某次会议,朱德在民主革命时期曾作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该诗反映的历史情形出现于()A.北伐时期B.长征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9.某文

告写道:“民众自动武装起来,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建立民众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创造民众自己的武装力量!到红军中去,进行革命的民族战争!”这份文告最可能是()A.辛亥革命时期武昌起义新军的宣传B.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的宣传

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D.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10.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任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他所说的统一指意指()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

的全国统一B.内战结束,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D.促成国共停止内战、合作抗日311.史学家张海鹏认为,这场战争的胜利,从全面意义上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这场战争是指()A.甲午战争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12.《毛泽东选集》写道:

“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此处“巨大的成就”是指A.创办黄埔军校B.实现全国完全统一C.北伐胜利进军D.成立南京国民政府13.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

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有()①北伐胜利进军,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②“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普遍愿望③全国人民呼唤“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④孙中山维护共和

屡遭挫折,寻求新力量支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4.毛泽东回忆到:“当年斯大林总是教育我们‘革命的红旗必须守住,最好固定在一个地方一万年不变。’结果到头来吃了闷头一棍,不但原来的红旗没守住,还被敌人赶着跑,十分被动,若不是及时纠正

,我们恐怕都要去见马克思了……”这里的“及时纠正”指的是()①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②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③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④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5

.歌曲是音符写成的历史。《万里长城永不倒》中“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冲开血路,挥手上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历史。以下史实能说明此时“国人渐已醒”的①新文化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②五四运动,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

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③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4④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6.一位同学对“抗日战争”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中四点结论让大家讨论,错误的一项是()A.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B.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C.抗日根据地建立是抗战胜利根本原因D.抗日战争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转折点17.在正面战场

的历次战役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进行了一系列会战和抗战,下列对正面战场评述有误的一项是()A.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B.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C.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D.国民党军队一直积极抗日18.《全球通史》中写道:“当

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提及的运动()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进行的C.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

的新高潮D.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9.下列关于历史人物与其做出的贡献一致的是序号人物贡献A孙中山领导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毛泽东领导和指挥了四次反“围剿”斗争,都取得胜利C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参加国民革命运

动D李大钊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A.AB.BC.CD.D520.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至抗战结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按1937年比值计算)。以上材料中的数据

直接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法西斯国家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④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5题,60分)21.九(三)班同学开展活动回顾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革命的历程,请你参加。任务一填表忆史(1)根据下表中的提示语,将相关的历史事件写在表格内提示语开天辟地军旗升起的地方星火燎原历史事件任务二读文析史(2)“从南湖红船到军旗升起的地方”,结合教材知识说说,这军旗升起的地方给革命历程带来怎样的希望?任务三感悟历史(

3)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联系前两则任务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感悟?(至少两点)22.近代中国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掀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

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材料一:建党前的青年毛泽东(1)从毛泽东的活动中,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成立已具备了哪些条件?材料二:毛泽东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著作或观点(2)结合上述著作或观点,说说在毛泽东的指导下,中国革命道路形成了哪些特色?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松花江上》材料二: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我们希望和平

,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材料三:《祭黄陵文》节选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越数千年,强邻蔑德。……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

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民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1)材料一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事件?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这一事件有何国际影响?(2)20世纪30年代是风云骤变的年头

,请你列举3个史实证明“强邻蔑德”?20世纪30年代是民族生7死攸关的年头,而民族阵线是救国良方,请问中国共产党为促成民族阵线如何奔走的?(3)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他们领导的军队

分别担负哪一战场的“守土抗战之责任”?并各举一例取得胜利的重大战役。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

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决定接受西方的科学、民主和文化作为新秩序的基础。……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称为新文化运动。(1)根据材料一说明新文化运动的产生背景。材料二:“五四运动”大事记(2)根据材料二,概括此次“

五四运动”的主要特点。材料三:中华民国教育部主事关于“罢学风潮”条陈:(3)材料三中“过激派伪说”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至三阐明你的推断理由。25.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奋斗的一生:孙中山先生是杰出的

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奋斗的一生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1)结合年代尺,梳理孙中山奋斗的一生,请对年代尺上的三个时间,继续补充孙中山的事迹材料二:凤凰网:“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问卷调查统计。8材料三: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次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后,不少报纸命名中都含有“民主”“民权”“民国”字样,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报纸发表的意见,连普通百姓也受其宣传。(2)依据材料三,说明材料二中人们认为武汉和

南京可以代表辛亥革命的理由。材料四:震撼的影戏: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上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阐述辛亥革命“它是一条分界线”。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