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之香菱学诗 课件20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PPT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9.604 M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之香菱学诗 课件20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之香菱学诗 课件20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之香菱学诗 课件20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7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之香菱学诗 课件20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共(20)页,9.60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7dfcf07aaab8be44a037ec619a7f74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整本书阅读——香菱学诗适用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第48-49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第48-49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联系香菱的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的描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安排。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三个步骤。首

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辞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我们不禁惊叹于林黛玉的深厚学识和教育艺术,也

深深地为香菱的周瑞家的便拉了他的手,细细的看了一会,因向金钏儿笑道:“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金钏儿笑道:“我也是这么说呢。”周瑞家的又问香菱:“你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你父母今在何处?今年十几岁了?本处是那里人?”香菱听问,都摇头说:“不记得了。

”周瑞家的和金钏儿听了,倒反为叹息伤感一回。——第七回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后四十回写她死于难产,并不完全符合曹雪芹原来的设计

。在情榜当中,香菱位居副册首位,可见是相当重要的人物。作者写她学诗,也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这样,通过这次学诗,写出了香菱的聪慧灵秀,极富悟性和虚心好学。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拐

走,十二三岁时,被薛蟠强买为妾,改名香菱。她生得袅娜纤巧,做人行事又温柔安静。后为薛蟠正妻夏金桂所妒,备受折磨,改名为秋菱,险遭谋害。高鹗续书中薛蟠出狱后,把香菱扶了正,后难产而死,并遗留一子(这可以通过最后一回中甄士隐与贾雨村的对话中得知,是由甄士隐亲口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

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文中看到的却是一位学识渊博、热情大方、具有诗人气质的好老师。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不像宝钗那样的囿于礼节规矩而推托,反而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乐为人师,当仁不让,主动、率真、自信

,溢于言表。她首先鼓励香菱树立信心:学诗“什么难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有了自信心,香菱自然上了劲,从而有信心有兴趣地学下去。林黛玉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她讲述

“课程”提纲挈领,高屋建瓴,道规律,明要旨,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使香菱懂得“取法乎上”的重要性。她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要重视积累和感悟。且看林第一单元,把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先体会情景统一,进入诗情画意。第二

单元,读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进一步体会“真景物、真感情”,明白诗的功力。第三单元,读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返璞归真”,培养诗的个性与想像力。林黛玉安排的三个教程,注重基第一首诗: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

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翻译:月亮挂在天中央,散发着凄冷的寒气,月光皎洁,投下一片斑驳影子。诗人常思玩月以助诗兴,但是贫居不仕或对现实不满的人望着月亮只会徒

增忧愁。翡翠楼上和珍珠帘外都能看到一轮圆月。美好的夜晚何必点银白色的蜡烛?晴空中月亮的光彩辉煌灿烂,照映着画栏。简析: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挂”“玉镜”“冰盘”等,辞藻陈

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第二首诗是这样的: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馀容犹可隔帘看。翻译:深夜,独自站在窗边,只见,银

色的月混着水一般的清辉洒下,丝丝梅花香若有若无地飘来,柳条在微风中渐渐拂干了露水,台阶洁白无瑕,使人疑心用白粉涂过,栏杆像玉一般洁白,如同用清晨的霜抹过。醒来时,西楼人迹已绝,月的轮廓依然隔帘洒下。简析:她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

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香菱的第三首诗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

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翻译:月光璀璨,即使想要遮掩也掩盖不了。它的外表看起来是那么美丽优雅,但是实质上却孤单冷清,不胜其寒。在一泻千里的月光下,捣衣声不绝于耳。缺月在天,雄鸡高唱,五更将尽,已是黎明。泛舟江上的旅人,在秋月的照映下听到凄清的笛声,女子在楼上倚栏望月,相思之情

油然而生。嫦娥看到人间有这么浓重的离情,不禁问自己道:“为什么不能让那些分离了的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分离呢?香菱诗第三稿注释①〔精华欲掩料应难〕大意是月光灿烂,想掩盖也掩盖不了。精华,道家语“日精月华”,光华、光辉之意。②〔影自娟娟魄

自寒〕它的外貌是那样娟秀,背面却是那样凄清。影,这里指月的正面。魄,月的背面,即不受日光照射那一面。从作法上看,句中的“寒”字乃一篇之骨,以下借“砧敲”“鸡唱”“闻笛”“倚栏”写离愁及故园之思,皆本此。③〔一片砧(zhēn)敲千里白〕皓月当空,银光

一泻千里,处处传来妇人衣之声。砧,捶衣时垫在下面的石头。李白《子夜吴歌》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香菱化用此诗意境,表达妇人对远在边陲的丈夫的思念──这种思念在月下衣时变得更加浓烈。④〔半轮鸡唱五更残〕

缺月在天,雄鸡高唱,正是五更将尽时分。五更,相当于凌晨四至六时。这并非单纯写景。古人出行大多在黎明时分,因此写黎明景象正是为了写别情。例如:“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后唐牛希济《生查子》)“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

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宋柳永《采莲令》)“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宋周邦彦《蝶恋花》)香菱诗第三稿注释香菱这首诗将“半轮(月)”“鸡唱”“五更

残”这三个典型细节融成一体,也正是为了渲染离别时黯然伤神的气氛。⑤〔绿蓑江上秋闻笛〕绿蓑,泛指江上的人,不限于渔翁。秋闻笛,可理解为秋夜月下闻笛。笛声凄清、高远,能引发人们对故乡以及远方亲友的思念。李白《春夜洛

阳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香菱这一句所表达的也正是这种感情。⑥〔红袖楼头夜倚栏〕“楼头夜倚栏”,更确切地说,当是“楼头倚栏望月”,在古代诗词中已成为一个用

来表述相思之情的典型化细节。例如“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时圆”(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等。香菱此句亦不例外。⑦〔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大意是,嫦娥看到人间有如此浓重的离

情,不禁问自己道:“为什么不能让那些分离了的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分离呢?”一说,这是嫦娥因月有盈亏这种现象而发问,她希望夜夜都是满月。香菱以此结束全诗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

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说明了她自己的聪明与优雅素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小说四十九回写众人看了她第三首诗所说

的“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此,香菱住在大观园里更为名正言顺,她做副册第一人也就顺理成章了。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还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情寓兴,不能以词害意,这是一种通脱明达的认识。从课文中,读者还可以了解到作者比较欣赏唐人诗作,如王

维、杜甫、李白等都是曹雪芹心仪的优秀诗人。香菱要学诗,不拜身边的宝钗为师,却去找黛玉,这也是合乎小说情理的一笔。宝钗博学多才,诗也写得不错,但她并不看重这个,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且,宝钗生性沉稳,不喜欢太麻烦的琐事,所以香菱是不便向她学诗的。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

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她当香菱写出第一首诗时,林黛玉及时点拨:“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同时,帮助她找出失败的原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并积极引导她要敢于创新:“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当香菱拿来第二首诗作时,林黛玉虽然深

感惋惜──“自然算难为他了”,但还是实事求是,严格要求:“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直至她最后写不仅如此,林黛玉在教学中强调自学,重视读说听写的综合训练;强调实践和探究,重视能力的培养。“共记得多少首?”“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正要讲究讨论,方

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你竟作一首来。”……林黛玉深谙教学的原理,做到及时检查反馈,交流讨论,订正总1.乐学。香菱虽贱为人妾,但她骨子里却流着诗书翰墨人家的血液,对于诗歌,她早就有着真情的向往,内心里也早有着学诗的愿望,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

偷空就看两首,因而她的内心也存有“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一类的诗句。她的学诗绝不同于无聊贵族的闲情逸致和鄙俗之徒的攀附风雅,而是一种执著顽强的自我回归,是一个诗性女儿对诗性情怀和诗性人格乃至诗性理想的执著追求。她一入园就向宝钗求教,表现出

积极主动的求学精神,可惜宝钗虽懂诗但终以礼节规矩为重,婉拒了香菱的恳求。但香菱没有失去学习的信心,2.善学。香菱非常善于学习,她不但认真听老师讲课,按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而且注重把老师所教的内容加以整理归纳,及时消化。在学习过程中注重

品读、理解和感悟,注重积累和运用。且看香菱是如何悟诗的:“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在刚起步的第一阶段,她就悟到了诗的滋味和真谛。其言简朴,其理精深。她把

诗歌意象和生活经验有机结合,通过联想、想像这诗的两翼,让自己的朴素感性升入高深的理性殿堂,表现出自己3.苦学。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香菱在学诗的过程中不仅仅依靠聪敏和悟性,更是依靠苦与勤。香菱面聆黛玉教诲后,遂按要

求借书吟读。“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其苦心、专心如此,不能不令人赞叹。当香菱拿到写作诗题后,“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她

边读边悟边写,现炒现卖,终于写得一首。但只因措词不雅,声韵生硬,单调滞涩而被要求重写。你看那香菱,“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香菱的苦心、专心、用心已到了痴迷的程度,怪不得连宝钗也直赞美:“能够像他

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当第二次诗作失败后,香菱仍旧忘我地用功,继续努力,她“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到了痴狂的地步。“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

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她冥思苦索,已近入魔,但终于以自己的苦心诚心换得了诗神缪斯的青睐,觅得了佳句。第三次的诗作看似梦香菱学诗的过程,应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其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也是所有

艺术创造的借鉴,这也正是典型性人物形象价值之所在。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