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102.054 K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docx,共(8)页,102.05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75bf1adbfe0012d987b2cfd5d84078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必备知识基础练1.战国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

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这种局面带来的结果是()A.维护了社会新秩序,倡导了个性解放B.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C.各派势均力敌,社会得以安定D.实行法治,建立起理性社会2.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

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A.儒学地位上升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C.官立学校出现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3.《续文献通考》记载宋代的书院,“至理宗时尤夥,其得讫于朝,或赐额,或

赐御书,及间有设官者。应天有明道书院,苏州有鹤山书院,丹阳有丹阳书院……”这反映了当时()A.书院的制度化趋势不断加强B.传统儒学在宋代受到质疑C.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日趋一致D.文化发展相对繁荣4.13世纪初,牛津大学形成。下图为牛津大学校徽,校徽由三顶王冠和一本展开的书组成。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

经》的一句话。据此可以推断()A.国王兼任中古时期大学校长B.中古时期大学脱离教会控制C.世俗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D.基督教影响中古时期文化教育5.18世纪以前的大学里,自然科学只是有钱的爱好者的副业。19世纪

,自然科学开始逐渐被大学接受,但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在大学中一直没有地位。1889年,德国将一些水平较高的技术学校升级为大学,将技术教育纳入大学体制。在美国,大学和产业界的交流普遍而顺畅,19世纪70年代以后有了迅速的发展。19世纪

后期大学体系变化的主要背景是()A.生产发展提出新的时代要求B.自然科学地位变得日益重要C.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完善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6.蔡元培任校长期间的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时之短长。拖着长辫、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

的新人并坐讨论。蔡元培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自由发展C.打破地域限制聘任人才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7.据史料记载,五代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

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8.徐光启评价《几何原本》时说:“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此书为益

,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可见,该书的翻译()①总结了中国的传统科技②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③批判了清初的社会现实④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9.公共图书馆在18世纪的欧美还不多见,而到了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

、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还有19世纪末电影院也已在城市普遍出现。19世纪中期以来公益设施的建设与推广()A.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B.反映出社会矛盾的日益缓和C.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D.传播了先进的学校教育理念10.《丰湖书藏四

约·借书约》明白地说:“今之书藏,乃一府之公物,非一人之私有,与藏书家不同,不借不如不藏,不读不如不借。”类似这样的书约在晚清书院中屡见不鲜。这种藏书理念()A.丰富了国家藏书功能B.孕育了经世致用思想C.推动书院

向近代迈进D.引领了中国教育方向能力素养提升练11.两汉王朝除国办太学之外,还有“地方官学”,即“郡国学”和“县学”两级,有专门的太学导师“五经博士”,有国家规定的儒学课本。这表明汉代()A.儒学独尊

的确立B.教育规模的发展C.教育体制较完备D.儒学教育盛行12.1912年,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物理、地理、算学、木工等皆在此列)、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世界观教育(突出强调积极进取)和美感教育(以美育取代宗教,旨在宣传自由、平等、人

权等观念)“皆今日教育所不可偏废”。就是带着这些教育经验和观念,蔡元培决心将北京大学改造为一所符合世界潮流的大学。这说明()A.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蔡元培注重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C.北京大学是当时的一流

学府D.蔡元培为资产阶级革命培养人才13.钱穆认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与宗教相敌对,因此不妨称之为“人文教”。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A

.是宗法制的产物B.是一种宗教信仰C.受宗族观念影响D.重视历史和教育14.宋朝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说:“汉初已有幡纸代简……蔡伦剉故布及鱼网、树皮,而作之弥工。”此记载()A.说明了蔡伦对造纸工艺的改进B.证明了蔡伦对“纸”的发明C.否定了蔡伦对造纸技术的贡献D.反映了造纸技

术发明艰难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朝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唐朝,民间书院传道授业,教化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宋朝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注重探讨义理,注重人格修养。教学方式多采用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书

院主要分布在南方元朝官学化是元朝书院的一大特点,将书院山长列为各地儒学提举司下属官员的编制,由行省任免,书院财权也由官方掌管。学生通过考核也可以进入仕途。这样,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明朝明初,书院一直处于

沉寂状态。明朝中期,书院逐渐恢复,到嘉靖年间兴盛。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的学派讲学,百家争鸣;明中叶后政治日趋腐败,书院品评朝臣,批评时政,政治性倾向加强,朝廷屡次禁毁书院清朝清朝初年,统治者推崇科举和官学,对书院加强抑制和控制。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则或两则以上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刊印的书籍,从存世情况来看,其数量远超宋元本,而且大多数的宋元本都有明代的翻刻、重刻本;许多清代书

籍也都是以明本书为底本重刻的。明代发明了便于刊刻而又不失美观的宋体字,发展演变为今天最常用的印刷体汉字。明代的线装书和宋体字影响到中国周边的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在日本和韩国,宋体字至今仍被称为“

明朝体”。明刻本在欧美也有广泛收藏,如意大利学者利玛窦在明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在中国学者徐光启的帮助下将《几何原本》翻译为汉文,并刊行于世。此明刻本后又流传到意大利,今罗马中央图书馆有藏。甚至19世纪欧洲出版的书籍中使用的汉字

也是宋体字。——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材料二欧洲在15、16世纪进入印刷时代之后,大规模印刷的廉价书籍特别是《圣经》刺激了大众教育,识字人口大量增加。许多出身卑微的人通过阅读和教育改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正是这些草根大众成为后来发生的一

系列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其时,许多人文主义者聚集在一起,审视、修订大量的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的手稿。经过他们整理的古代经典很快成为印刷商的商品。这些印刷书不再是谷登堡《圣经》那样大开本的豪华藏品,

而是每个人都买得起的小开本口袋书,因而得到最广泛阶层的欢迎。在16世纪上半叶,无论是医生、律师还是商人、纺织工匠,其藏书量都有所增加。印刷技术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书市场,同时也催生了职业作家群体;在传统时代以个人身份资助作家的贵族不再是写作的必需前提,资本化的印刷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

会力量。作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典型形态,书籍印刷出版业自伊始就是在富有的资本家控制下的产业。——据曹顺仙《世界文明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书籍刊印业较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

印刷业所体现出的新特点。参考答案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1.B战国时期仍然处于古代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更谈不上“维护”,排除A项;由“战国时期……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

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可知,“文化下移”现象扩大了文化传播的社会层面,增强了文化的丰富性,促进了文化的觉醒,B项正确;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得以安定”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实行法治是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与材料中的“各个

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不符,排除D项。2.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尊崇儒术,儒学地位上升,太学规模扩大,故A项正确。太学属于官办学校,不能说明私人讲学风气盛行,故B项错误;汉武帝之前就有官立学校,故C项错误;太学属

于中央学校,不能说明地方教育系统建立,故D项错误。3.D书院的出现是文化繁荣的重要表现,在宋理宗时期各地书院“尤夥”,这体现了此时文化相对繁荣,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书院内部的发展和制度化,故A项错误;传统儒学受到质疑是在明

清之际,故B项错误;材料中书院分布在苏州、丹阳等地区,这些地区不可能都是政治中心,故C项错误。4.D材料中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可推知基督教影响中古时期文化教育,D项正确。A、C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

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5.A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以来西方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逐渐为大学所接受,这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展开,即随着生产的发展,科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A项正确。B项是对材料现象的描述,不是背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教育体系的相关信息,C项错误;D项是在第二

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6.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其目的是鼓励各种学术观点自由发展,促进学术繁荣,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故A项错误;打

破地域限制聘任人才是蔡元培任用人才的方针,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这一方针和学科之间的综合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7.C材料“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真宗……书版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说明当时雕版印刷应用比

较普遍,故选C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中主要论及雕版印刷,未涉及活字印刷,排除B项;根据材料“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可知,当时应该有民间刻书,故D项错误。8.C《几何原本》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不属于中国传统科技的总结,①错误;《几何原本》是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翻译的

,这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②正确;《几何原本》是数学著作,并非批判社会现实作品,③错误;材料“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体现的是《几何原本》对于改善理学

造成社会死气沉沉的现状具有积极意义,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④正确。故选C项。9.A19世纪以来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及电影院在西方国家的城市普遍出现,有利于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矛盾缓和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与科技转

化为生产力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学校教育,排除D项。10.C根据材料“今之书藏,乃一府之公物,非一人之私有,与藏书家不同,不借不如不藏,不读不如不借”可知,材料强调了晚清书院追求藏书的实用性价值,增强了其公益性功能,有利于书院向近代迈进,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书院藏书的用途问题,未涉

及国家藏书的功能,排除A项;经世致用思想在明清之际就已经出现,排除B项;材料和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无关,排除D项。11.C材料“除国办太学之外……‘郡国学’和‘县学’两级”“有专门的太学导师‘五经博士’,有国家规定的儒学课本”反映了汉代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体制较

完备,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儒学独尊的确立,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教育规模的发展和儒学教育盛行,故B、D两项错误。12.B依据题干材料可知,蔡元培比较注重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故B项正确;A、D两项不是材

料主旨,排除;依据题干材料“就是带着这些教育经验和观念,蔡元培决心将北京大学改造为一所符合世界潮流的大学”可知,当时北京大学还没有成为一流学府,故C项错误。13.D材料“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和“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说明重视历史

和教育,故选D项;材料“天下一家”说明不是宗法制,排除A项;材料“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说明不是宗教信仰,排除B项;材料“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说明不是宗族观念,排除C项。14.A材料“汉初已有幡纸”说明汉初已有纸,而“蔡伦剉故布及鱼网、树皮,而作之弥工”,说明了蔡伦

对造纸工艺的改进,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肯定了蔡伦对造纸技术的贡献,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造纸技术发明的艰难,只反映了造纸技术的进步,D项错误。15.参考答案示例一论题: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书院发展的影响。论述:唐宋以来,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

,政府日益加强对文化教育的控制。唐朝时期,民间书院尚能得到朝廷鼓励;两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宣扬儒家忠孝节义,维护封建专制的场所;元朝时期,书院负责人由官府任免,财权也受到官府节制,民间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

体制;明清时期,厉行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政府屡次禁毁民间书院,大力干预书院建设,书院日渐衰落。小结:综上所述,由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影响,民间书院发展由盛转衰,日益被官办书院所取代。示例二论题:民间书院开辟了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论述:在培养目标上,书院追求学生人

格的完善,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而不像官学那样以科举入仕为主要目标;在教学方式上,师生之间注重质疑问难,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在学术氛围上,书院倡导并推行“讲会”制度,注重学术研讨,倡导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交流。小结:综上所述,书院的教育实践,与汉代以来太学所形成的官办教育风格迥然不同,其丰富的

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借鉴。16.参考答案(1)原因: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刊印技术进步;市民阶层等阅读群体的增多;宋元文化的积淀。影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保存和传承了传统文化;扩大了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2)新特点:与思想解放运动相生相伴;在

推动社会变革方面影响巨大;文化传播的阶层广泛;书籍市场和职业作家群体出现;资本化的印刷商出现并壮大。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