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0)页,1.35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743155b9fda33e13f289be16739cf6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度(上)期末考试高一地理第I卷(选择题)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颗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图中各行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球质量在三颗行星中最大B.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C.公转方向都是自
西向东D.①为金星,②为火星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3.若地球在②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有()A.变为寒冷的“冰球”B.变为炎热的
“火球”C.大气层将会消失D.公转方向将发生变化【答案】1.D2.A3.B【解析】【1题详解】根据行星公转轨道可判断,①为火星,②为金星,D说法错误;金星、地球、火星这三颗行星,地球质量最大,它们均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A、B、C说法正确。本题要求选
择不正确选项,故选D。【2题详解】生命的存在需要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的存在,与火星、金星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有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A正确;金星的太阳辐射更强烈,B
错误;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和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不是生命存在的条件,C、D错误。故选A。【3题详解】若地球在②行星的轨道上运行,日地距离变小,会导致温度升高,可能变为炎热的“火球”,A错、B对;大气层的存在跟地球的体积和质量有关,不会因日地距离
的改变而改变,C错;公转方向也不会发生变化,D错。故选B。2016年7月18日至7月24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4个活动区,共发生过7次M级耀斑,其中最大的一次为M7.6级。据此回答下面小题。4.该耀斑爆发会使()A.全球各地普降暴雨B.
地球上无线电各波段通信中断C.全球各地大幅度升温D.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5.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A.古生代末期B.中生代末期C.太古代末期D.新生代末期【答案】4.D5.B【解析】【4题详解】A.耀斑爆发与全球各地普降暴雨没有
直接的关系。故A错误。B.耀斑爆发会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故B错误。C.全球各地大幅度升温与耀斑爆发没有关系。故C错误。D.耀斑爆发时会影响地球磁场,出现“磁暴”,使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故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D。【5题详解】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是两个重大的生物灭绝时期,其中恐龙消失的时期是中生代末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读图,回答下列各题。6.若右图表示热力环流,则甲、乙、丙、丁对应的等压面分布(示意)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丁7.如果上图表示青岛
沿海地区,并且该地区此时吹海风,则能够正确表示海风的箭头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6.C7.D【解析】【分析】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气压的变化与等压面的弯曲。【6题详解】图示若为热力环流,则甲处空气上升,判断甲处气温较高,故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甲气压较低,高空丙处气压为高压,乙处
空气下沉,判断乙处气温较低,故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乙处形成高压。高空丁形成低压。根据等压面与气压的关系:高压等压面向高处弯曲,低压等压线向低处弯曲来判断,甲为低压,等压线向低处弯曲,A错;乙为高压,等压线向高处弯曲,B错;丙为高压,等压线凸向高处,C对;丁为低压,等压线向低处弯曲,D错。
故选C。【7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若为为海风,则近地面的风由海洋吹向陆地,说明海洋为高压,陆地为低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不同,白天陆地气温较高,形成低压,海洋气温较低,形成高压,近地面吹海风的箭头为④。故选D。【点睛】有关等压线和等压面的判读:
一、等压线图的判读在同一水平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可见,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图是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在等压线图中,可根据以下内容进行判读:1、根据气压高低
状况(1)判断气温:相邻地区,尤其是同纬度地区,气压高的地方一般气温低,气压低的地方一般气温高。(2)判断气流垂直运动:一般情况下,气压高的地方气流下沉,气压低的地方气流上升。2、根据气压分布状况(1)判断天气:低压区或低压槽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高压区或高压脊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2)判断海陆分布:夏季,副热带地区,大陆内部有低压中心;冬季,副极地地区,大陆内部有高压中心。3、根据等压线分布状况(1)判断风向:先判明高低气压,然后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永远从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再根据半球确定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受两个力,无摩擦力);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风受三个力,且摩擦力越大,斜交夹角越大)。(2)
判断风力:在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说明该地区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也越大;等压线越稀疏,则说明该地区气压差越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也越小。解题时应注意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数值差和不同地图的比
例尺。二、等压面图的判读气压是指从观测高度以上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重量。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就是等压面。在等压面图中,可根据以下内容进行判读:1、根据等压面的分布(1)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关于
等压线图与等压面图判断的一些认识(2)若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线重合且与地面平等(如图A)。(3)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如图B)。(4)同一地区,高空和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一位游客的
旅行日记中写道:“北京—巴黎国际航班,飞机正平稳地飞行在1万米的高空,透过窗外看到纯净湛蓝的天空,而在飞机下方则是翻腾的云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此刻,该旅客乘坐的飞机正飞行在()A.对流层底部B.平流层顶部C.高层大气D.对流层顶部9.在飞机上看到的“
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的大气运动的显著特点是()A.对流运动显著B.水平运动显著C.上升运动显著D.下沉运动显著10.窗外天空呈蔚蓝色的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散射作用B.反射作用C..吸收作用D.保温作用【答案】8.D9.A10.A【解析】【8题详解】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说明云分
布在对流层;根据材料“飞机下方则是翻腾的云海”可知,飞机位于对流层顶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9题详解】“翻腾的云海”出现在对流层,这一层,由于近地面气温高,高空气温低,所以对流运动显著。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10题详解】太阳辐
射中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容易被大气散射,使得天空呈现蔚蓝色。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左图显示的是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典型服饰,右图为大气主要受热过程模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1.不对称是图中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地理
原因是()A.山峰多冰川B.昼夜温差大C.草原面积广D.高原光照强12.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受热状况的突出特征是()A.②强④弱B.①弱③强C.①强②弱D.③弱④弱【答案】11.B12.A【解析】【11题详解】青藏高原地区,白天削弱
作用较小,气温较高,夜晚保温作用较差,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这样的天气特征符合图中的民族服饰特点,故B项正确。【12题详解】相比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白天削弱作用较弱,温度较高;夜晚保温作用较弱,气温较低,故青藏高原受热状况的突出特征是②强④弱,A项正确。【点睛】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2、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
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下图为该区域某日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图。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3.图中甲地的风向是()A.西北风B.东南风C.南风D.西南风14.不考虑地面状况,图中风速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13.A14.B【解析】考查风向的判读,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
13题详解】根据经纬度,图示位于北半球,结合等压线数值,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故图中甲地的风向是西北风,A对。B、C、D错。故选A。【14题详解】不考虑地面状况,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风速越大。图中乙处等压线最密集,故风速最大的是乙处,B对。其它三处等压线较稀疏,风速较小,A、C、D错。故选B。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5.下列对图中各环节含义的说明,不正确的是()A.①—地表径流B.②—植物蒸腾C.③—水汽输送D.④—降水16.人类改造的水循
环环节主要是()A.水汽输送B.地表径流C.降水D.地下径流【答案】15.B16.B【解析】【15题详解】A.①代表地表径流,故A正确。B.②代表海水蒸发,故B错误。C.③代表水汽由海洋输送到陆地,故C正确。D.
④代表大气降水,故D正确。根据题目要求,本题正确答案为B。【16题详解】人类改造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地表径流,比如南水北调工程,修建水库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17.长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水量最大的河流。长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①陆地内循环②海上内循环③海陆间循环A.①B
.②C.③D.②③【答案】C【解析】【详解】长江发源于陆地,向东流入海洋,所以长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③海陆间循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运动,叫做洋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受到洋流明显影响的是①海
轮航速②海风风速③海陆分布④渔场分布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9.常见的海水运动形式是海浪,其主要成因是A.河水汇入B.风力推动C.海底滑坡D.海水蒸发【答案】18.C19.B【解析】【18题详解】①顺着洋流航行,航速快,逆着洋流航行,航速慢。故①正
确。②海风风速不受洋流影响,故②错误。③海陆分布与洋流关系不大。故③错误。④在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处容易形成渔场,故④正确。综上,正确的是①④,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19题详解】海浪的主要成因是风力的影响。故本题正
确答案为B。读局部海域海水温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20.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是()A.海水深度B.洋流性质C.径流注入量D.太阳辐射21.图示海域海水等温线受洋流流经影响而发生弯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北半球寒流B.②是南半球
寒流C.③是北半球暖流D.④是南半球暖流【答案】20.D21.D【解析】【20题详解】据图可以看出,海水温度大体上东西向延伸,南北向变化,说明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或者太阳辐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21题详解】A.越往北气温越低,可知①位
于北半球,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洋流流向为自南向北,为暖流,故A错误。B.越往北气温越低,可知②位于北半球,等温线向南凸出,说明洋流流向为自北向南,为寒流。故B错误。C.越往南气温越低,可知③位于南半球,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洋流流向为自南
向北,为寒流。故C错误。D.越往南气温越低,可知④位于南半球,等温线向南凸出,说明洋流流向为自北向南,为暖流。故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D。【点睛】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是一致的。云南石林,位于昆明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昆明石林以石多似林
而闻名,景区范围广阔,景点众多,石林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下图示意云南石林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有关云南石林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起伏大B.沉积岩广布C.气候温暖湿润D.河网密布23
.石林作为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特殊形式,属于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的()A.溶沟阶段B.洼地阶段C.峰丛阶段D.孤峰阶段24.石林发育过程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A.地表水资源变丰富B.地形变得更加平坦C.交通
运输建设便利D.旅游资源更加独特【答案】22.C23.C24.D【解析】【22题详解】A.云南石林的形成条件与地形起伏没有关系,故A错误。B.石林主要与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有关,与其他沉积岩没有关系。故B错误。C.石林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与当
地气候温暖湿润有密切关系。故C正确。D.当地主要为可溶性岩石,降水大多下渗,形成地下暗河,而地表水短缺,所以河流少。故D错误。故选C。【23题详解】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的峰丛阶段,C正确,ABD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24题详解】A.当地地表水下渗
严重,地表水资源贫乏。故A错误。B.石林发育,使得地形变得更加崎岖。故B错误。C.地形崎岖不平,不利于交通运输建设。故C错误。D.石林属于特殊的自然地理事物,不是哪个地方都有的,这样使得当地的旅游资源更加独特。故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D。
读某溶洞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5.溶洞分布最广泛的省级行政区为()A.河南B.湖南C.江苏D.贵州26.图中甲、乙、丙三处分别是()A.石柱、石笋、钟乳石B.石笋、钟乳石、石柱C.钟乳石、石笋、石柱D.钟乳石、石柱、石笋【答案】25.D26.
C【解析】【25题详解】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而这种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26题详解】甲处为钟乳石、乙处为石笋、丙处为石柱,C正确,ABD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点睛】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区。读河流地貌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27.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A.冲积扇、三角洲、河漫滩平原B.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冲积扇C.三角洲、冲积扇、河漫滩平原D.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28.下列地貌与冲积平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黄土高原B.黑龙江五大连池C.崇明岛D.长江
三峡【答案】27.D28.C【解析】【27题详解】图中①位于河流出山口位置,受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山前冲积扇;②位于河流中下游,受沉积作用,形成河漫滩平原;③位于河流入海口,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河口三角洲。所以
本题正确答案为D。【28题详解】A.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是风力沉积作用,与题干不符,故A错误。B.黑龙江五大连池为火山喷发形成,属于内力作用。与题干不符。故B错误。C.崇明岛是长江在入海口经过流水沉积作
用形成,与题干相同。故C正确。D.长江三峡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与题干不符。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点睛】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变动、地震、火山喷发等,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29.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
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回答下题。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有()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③地面支离破碎④土墩奇形怪状A.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结合图示,可知雅丹地貌中,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故①正确。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是一致的。故②错误。③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地面支离破碎。故③
正确。④风力侵蚀作用导致土墩奇形怪状,故④正确。综上,正确的是①③④。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川藏公路是中国最险峻的公路。下图是川藏公路某路段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0.影响图示公路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生态B.水文C.地形D.气候31.图示公路选择该走向的主要目的是()A
.减少占用耕地B.避免破坏生态C.减缓道路坡度D.避免自然灾害【答案】30.C31.C【解析】【30题详解】读材料可知该公路为川藏公路的某路段景观,川藏线经过四川盆地、横断山区、青藏高原等地形区。线路多经过坡度大的高原山地地形
,所以公路沿等高线分布呈“之”字形,因此影响图示公路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为地形,C对;生态、水文、气候对交通线的走向影响较小,ABD错;故选C。【31题详解】读图,图示为山区,公路选择“之”字形,尽可能沿等高线分布,是为了减缓道路坡度,C对;山区公路选择“之
”字形会增加占用耕地,线路增长加剧生态破坏和自然灾害,ABD错;故选C。【点睛】山区道路的走向主要考虑地势的起伏,道路起伏过大会影响安全,因此山区道路为了减缓坡度修建成“之”字形。如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
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2.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33.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A
.热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B.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答案】32.D33.A【解析】【32题详解】据图,沿X方向的变化为,热带-(亚热带)常绿-温带-(亚寒带)针叶林,表明热量减少。沿Y方向的变化为热带/
温带荒漠-温带草原-常绿林/针叶林,表明降水增加。本题正确答案为D。【33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X轴的最左侧热量最高,所以为热带,沿Y方向降水增加,为草原植被,所以甲为热带草原。同理,可以分析出乙为温带森林植被,即温带落叶阔叶林,
所以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本题正确答案为A。下图为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4.土壤的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地形B.人类活动C.气候D.生物35.土壤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与工
农业生产的关系不密切B.土壤退化与人类不合理的耕作经营活动有关C.南方水稻土的形成与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无关D.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更新的资源,无论如何利用都不会损耗其肥力【答案】34.D35.B【解析】【34题详解】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地形、气候、生物、人类活动都会影响土壤,其
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35题详解】A.土壤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投入,故A错误。B.如果人类“只种不养”,必然会导致土壤退化。故B正确。C.南方水稻土就是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形成的耕作土壤。故C错误。
D.虽然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更新的资源,但是如果利用不合理也会使其退化。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B。第II卷(非选择题)36.读大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①、②、③分别表示大洋表层
海水年平均____、____、____。(温度\盐度\密度)(2)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海水有____期,通航时间较短。与同纬度陆地相比,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____(大\小)。(3)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____和____以及____,近岸
还可能受入海径流等因素的影响。(4)从高纬流向低纬地区的海水,多形成____(寒流\暖流),同时可能携带极地地区的____向较低纬度地区移动,给海上航运造成威胁。【答案】(1).密度(2).温度(3).盐度(4).结冰(5).小(6).温度(7).降水量(8).蒸发量(9).寒流(10).冰山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海洋的特征。【详解】(1)①曲线随纬度升高而升高,说明该曲线表示大洋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②曲线由低纬向高纬变小,说明该曲线表示海水年平均温度;③曲线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说明该曲线表示大洋表层海水年平均盐度。(2)影响通航时间的是海水的结冰期,结冰期越长,通航时
间越短。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与同纬度陆地相比,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3)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温度和降水量以及蒸发量,水温越高,蒸发越旺盛,盐度越高;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盐度较大。近岸有入海径流的稀释
作用,盐度会较低。(4)从高纬流向低纬地区的海水,即从水温低的地区流向水温高的地区,多形成寒流,同时可能携带极地地区的冰山向较低纬度地区移动。37.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地貌上看,图甲是____
____,图乙是____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____地貌。(2)若图甲、乙两种地貌在图丙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图甲地貌在________处分布,图乙地貌在________处分布。(3)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简要说明沉积物沉积规律。(
4)比较图丙所示区域坡度分布的主要差异,并说明判断理由。【答案】(1)洪(冲)积扇三角洲堆积(2)BA(3)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4)北部坡度陡,南部坡度缓;北部等高线密集,南部等高线
稀疏。【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流水沉积地貌的判读。【详解】(1)从地貌上看,图甲是洪(冲)积扇,图乙是三角洲,二者都是河流堆积地貌。(2)冲积扇主要分布在河流出山口,即B处,三角洲主要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即A处。(
3)随着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的携带能力会下降,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4)等高线越密集,意味着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意味着坡度越缓。图中区域,北部等高线密集,表明北部坡度陡;南部等高线稀疏,表明南部坡度缓。38.读“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
”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④代表的地球外部四个圈层是:①________圈,②________圈,③________圈,④______圈。(2)土壤是处于四大圈层中紧密接触的________地带,是陆地环境各要素________
作用的产物。(3)在我国南方江南丘陵地区,典型的气候类型属于_______,生长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发育的土壤类型是_______。(4)自然土壤在人类精心耕作和管理下,会成为()A.盐碱土B.沙化土C.农业土壤D.成土母质【答案】(1).岩石(2).水(3).大气(4).生物(5).过
渡(6).综合(7).亚热带季风气候(8).常绿阔叶林(9).红壤(10).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圈层和土壤。【详解】(1)①位于地球表层,为岩石圈,②为海洋,属于水圈,③位于空中,代表大气圈,④为地球上的生物圈。(2)土壤是
处于四大圈层中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3)在我国南方江南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生长常绿阔叶林,发育的土壤是红壤。(4)A.盐碱土属于自然原因形成或者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所导致。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
.沙化土属于自然原因形成或者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所导致。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自然土壤在人类精心耕作和管理下,会成为适宜耕作的农业土壤,如水稻土。故C正确。D.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物理性质改变,形成疏松的风化物即成土母质,它是形成土壤的基本的原始物质,也是土
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除氮外)的最初来源。与人类耕作和管理没有关系。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